重庆巴蜀中学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巴蜀中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下图。
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B.原子序数为23
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 D.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
2.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B.
C.
D.
3.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 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
4.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
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①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5.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
6.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B.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C.④是一种阴离子D.②容易得到电子
7.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④表示的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B.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C.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不同元素
D.②④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8.质量相等的两份固体,然后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均匀受热,放出氧气的质量(m)随反应时
间(t)变化的函数图像(如图,a为纯净的氯酸钾,b为加入了高锰酸钾的氯酸钾),正确的是( )
A.B.
C.
D.
9.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
B.水的蒸发和水通电分解都属于物理变化
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10.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
B.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
C.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
D.图中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11.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①可能是氧化物B.②可能是金属
C.③一定是混合物D.④包含组成元素相同的不同物质
12.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高光效氮化镓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技术,已广泛用于照明、显像等多个领域。
氮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镓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属于金属元素B.镓原子核内有31个中子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 D.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
13.关于下列五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④属于不同种元素
B.②⑤属于金属元素
C.④⑤均具有稳定结构
D.①③两种粒子可以形成化合物MgCl2
14.下列对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Ca2+中的“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H2中的“2”表示两个氢离子
C.2Mg 中的“2”表示两个镁元素
D.2NH3 中的“2”表示 2 个氨分子
15.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空气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A.①或②B.②或③C.①或④D.③或④
16.硝酸铜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N2B.NO2
C.NH3D.SO2
17.苏州盛产杨梅。
杨梅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其化学式为
C l9H l9N7O6。
下列有关叶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 g
B.叶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C.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9:19:7:6
D.叶酸由19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7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18.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生产生活中用到的气体不是
..来自空气的是
A.作为燃料电池燃料的H2B.手于生产氮肥的N2
C.用于医疗急救的O2D.用于飞艇的He
19.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
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
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
C.有些物质燃烧时温度不需要达到着火点
D.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
20.在一定条件下,12g碳和20g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最后容器内的气体为
()
A.CO2B.CO C.CO和CO2D.CO2和O2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如图1是利用数字化仪器测定CO2含量的探究实验
(1)按照图A所示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实验要成功,生成平稳二氧化碳流很重要,下列方法___________(填序号)可以得到平稳的二氧化碳流。
①把石灰石加入装有稀盐酸的试管中。
②把稀盐酸缓缓加入盛有石灰石的试管中。
(3)用装置A制取CO2气体,并分别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两锥形瓶气体备用,其中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应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_(填B或C)。
收集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到____________,说明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
(4)装置D可以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相比A装置其主要优点是
______________。
(5)采用E图装置,将注射器中等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注入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的CO2气体的锥形瓶内(NaOH溶液均过量,NaOH溶液吸收CO2气体),得到如图2所示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填“排水法”或“排空气法”)收集到CO2的含量较高,请结合上图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 。
22.下图是实验室制备CO2,并验证CO2性质的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时,当关闭活塞M和N,向仪器②中注水,观察到_____的现象,说明装置漏气。
A 有气泡冒出
B 水不断流入①中
C ②中液面不下降
(2)关闭活塞N,打开活塞M,向仪器②中加入稀盐酸,当观察到C处的石灰水变浑浊时,装置B处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填下面的序号)。
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A 只有气泡出现
B 有气泡出现,液体逐渐变红
C 有气泡出现,液体变成蓝色
D 有气泡出现,液体变红后又变成无色
(3)关闭活塞M,打开活塞N,用A、D、E、F制取纯净、干燥的CO2气体,装置D是为了除去气体中的HCl气体,推测装置E中盛装浓硫酸的目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当观察到_____,说明F中已收集满CO2气体。
A 收集气体
B 得到更多的CO2
C 除去CO2中的水蒸气
D 装置G中两只蜡烛同时熄灭
E 装置G中的蜡烛熄灭,并且矮的先熄灭
F 装置G中的蜡烛熄灭,并且高的先熄灭
(4)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并测定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的体积,图示中加入少量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
A 隔绝氧气
B 降温
C 防止二氧化碳和水接触而消耗
(5)实验室某物质4.8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硫6.4g和二氧化碳2.2g,请通过计算判断该物质的元素组成_____。
A 一定含有碳、硫、氧三种元素
B 只有碳、硫元素
C 含碳、硫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D 该物质中碳、硫元素质量比为3:16
23.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燃烧。
以下是利用它们的可燃性进行的三个实验,请分别回答问题
(1)通过实验1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
烧杯中放有热水,a、b、c处分别放有药品,实验中只有a处的白磷燃烧。
a与c对比;a与b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与
___________接触和__________。
(2)通过实验2可以测定________。
待集气瓶中的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当观察到__________的现象时,可达到该实验目的。
(3)通过实验3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前将白磷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的总质量,引燃白磷,待反应后再称量装置总质量,发现托盘天平保持平衡。
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4)综合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填①~⑥序号)
①实验1中的热水只起隔绝空气的作用
②实验2中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③实验2若未达到实验目的,可能是由于装置气密性不好
④实验3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
⑤实验3中的气球作用是收集产生的气体
⑥实验3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
24.做化学实验时,常根据需要对某些实验进行改进。
根据图示完成有关问题:
(1)图一中两个装置都能够燃烧,都观察到产生大量的______,对比加热的条件的不同,可知红磷的着火点______(“低于”或“高于”)白磷。
对改进后的实验分析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实验中会观察到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
B 能减小P2O5对空气的影响
C 实验结果误差更小
D 装置不需检查气密性
(2)图二左边装置图能证明CO2的化学性质是______,改进后的实验,可观察到天平的______(选填“左”或“右”)边向上翘。
25.(1)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1实验2实验3
①实验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设计实验1、3的目的是研究______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提示,白磷的着火点为40℃)
①通过下表进行现象分析:
可燃物与氧气接
触
温度达到着火
点
是否燃烧
甲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①(例)√╳√╳
乙②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②通过以上分析,推出燃烧需要氧气的依据是______。
26.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1标示的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可选一种是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注射器与装置B相连可用于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_____。
②将注射器连接到装置B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拉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到_____,说明装置B的气密性良好。
(4)学生甲选装置F制取CO2,F装置相对于B装置具有的优点是_____。
甲在把石灰石装入试管时,不慎打破管底,其原因可能是:_____。
后来学生乙用这支底部有破洞的试管和一个广口瓶组装成另外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如图2所示).在铜网上应盛放
_____,广口瓶中应盛入_____。
两种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图G所示装置
可用来测量生成CO2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
27.燃烧是我们熟悉的现象。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实验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1)如图一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__________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
(4)有一种神奇的蜡烛,点燃后任你怎么吹也吹不灭,这种蜡烛在制作时要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
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
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了_______从而使蜡烛复燃。
但这种蜡烛也可以熄灭,你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28.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选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用E装置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_______(选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
“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为方便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选填序号),可用D装置收集CO2的理由是_____。
(4)NH4Cl溶液与NaNO2溶液混合共热可制取氮气,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氨气。
如图是实验室制氮气并模拟合成氨的装置。
①合成氨时参加反应的氮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________。
②实验中烧杯内导管口有气泡,还可观察到________现象。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钒为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的序数,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由图可知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
2.A
解析:A
【解析】
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A、气体的分子数不
变,C+O2 点燃
CO2,故A正确;B、气体的质量应增加,故B错误;C、氧气是过量的,
固体质量最终应变为零,故C错误;D、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必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D 错误。
3.D
解析:D
【解析】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说明金属x比金属
Y和Z活泼;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说明金属Y比Z 活泼。
A、X氧化物的化学式不一定只能表示为XO,故A错误;B、Y不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B错误;C、Z在自然界中不一定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也可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故C错误;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故D正确。
点睛∶金属在自然界中通常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以单质形式存在,另一种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是错误的叙述,因为二者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是错误的表示,应该为Mg2+ ;
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是错误的叙述,因为二者的最外层的电子数不同;
D.①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D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说明氧气支持燃烧,不能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说明反应放热,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空气中氧气占总体积的1/5,正确;
D、水槽中液面下降只能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减少,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故选C。
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选项A正确;
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③④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选项B正确;
C.④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选项C错误;D.②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选项D 正确。
故选C。
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质子数判断元素及类别。
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是2),属于稳定结构进行;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易得到电子;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进行解答;
【详解】
A、④是11号是钠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属于金属元素,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B、①中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个,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阴离子,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④和②的质子数相同,所以④和②是同种元素。
图中共有三中元素,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②属于稳定结构,④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所以化学性质不相似,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有关知识,并应用知识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为纯净的氯酸钾,分解的温度较高,反应时间较长;b为加入了高锰酸钾的氯酸钾,反应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温度低,生成的二氧化锰又充当氯酸钾的催化剂,能加快氯酸钾反应的速度,所以a分解的速率慢, b分解速率快;
根据氯酸钾生成氧气的对应关系以及高锰酸钾生成氧气的对应关系,
2KClO3O
32
24596
2KMnO O
42
31632
可知等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量是氯酸钾多,所以最终是a产生的氧气量大于b产生的氧气量;分析所给的选项D正确;故选D。
【点睛】
催化剂的特点是只改变反应的速度,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解题时注意本题不是简单的加入二氧化锰,二是利用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同时生成了氧气,进行分析。
9.C
解析:C
【解析】
硬水与软水;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A、冰块是固态的水,混合以后还是只有水这一种物质,故A说法错误;
B、水的蒸发是指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所以属于物理变化,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B说法错误;
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故C正确;
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会变大,故D解释错误。
故选C。
1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a和e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4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为原子;e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b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镁离子;化学符号为Mg2+,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图中d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该图中的物质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能是氧化物,正确;
B、该图中的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是单质,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不可能是双原子分子,故错误;
C、图中有两种分子,故是混合物,故正确;
D、图中的两种物质都含有两种相同的元素,故正确。
故选B。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镓元素位于第四周期,属于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B、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核内有31个质子,故不符合题意;
C、由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故不符合题意;
D、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易失电子,显-3价,由氮原子结
构示意图可知,氮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易失电子,显+3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故符合题意
13.D
解析:D
【解析】
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①和④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错
误;B、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②表示的粒子核内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属于金属元素;⑤表示的粒子核内质子数为9,为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C、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④⑤的最外层为电子数均为7,不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错误;D、①是氯离子,③是镁离子,
①③两种粒子可以形成化合物MgCl2,正确。
故选D。
14.D
解析:D
【解析】
A、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错误;
B、H2中的“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错误;
C、2Mg中的“2”表示两个镁原子,错误;
D、2NH3中的“2”表示2个氨分子,正确。
故选D。
点睛:掌握化学符号中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含义是解题关键。
1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使燃着的的木条熄灭。
符合要求。
②氧气有助燃性,可使木条燃烧地更旺,不符合要求。
③空气中含部分氧气,可使木条继续燃烧。
不符合要求。
④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使燃着的的木条熄灭。
符合要求。
所以应选C项。
1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硝酸铜分解不会生成二氧化硫、氨气,氮气是无毒气体,二氧化氮是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
选B
17.B
解析:B
【解析】
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错误;
B、叶酸分子中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大于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故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正确;
C、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 =228:19:98:96,错误;
D、一个叶酸分子是由19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7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错误。
故选B。
1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空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混合,为此,空气属于混合物,它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组合而成。
【详解】
A、空气中没有氢气,无法分离,故A不正确;
B、空气的主要成分就是氮气,氮气化学性质较稳定,无毒,可以分离出来,故B正确;
C、空气中含有氧气,可以分离出来并用于医疗急救,故C正确;
D、用于飞艇的He,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可以分离出来,故D正确。
故选A。
19.C
解析:C
【解析】
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四氧化三铁是黑色的固体,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正确;
B、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生成氧化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正确;
C、物质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错误;
D、根据“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
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可知,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正确。
故选C。
2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氧气不足时,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此时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4;而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时,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8;由于密闭容器内碳与氧气的质量比=12g:20g=3:5,可判断此时12克碳和20克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故选C。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用止水夹夹紧橡皮管,轻推或轻拉注射器活塞,松开活塞后,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来位置② B 木条熄灭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排水法 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排
解析:用止水夹夹紧橡皮管,轻推或轻拉注射器活塞,松开活塞后,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来位置 3222CaCO +2HCl=CaCl +H O+CO ↑ ② B 木条熄灭 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排水法 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锥形瓶内压强变化大
【解析】
【详解】
(1)要检查A 装置的气密性,可采用的方法是:用止水夹夹紧橡皮管,轻推或轻拉注射器活塞,松开活塞后,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来位置,A 中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3222CaCO +2HCl=CaCl +H O+CO ↑;
故填:用止水夹夹紧橡皮管,轻推或轻拉注射器活塞,松开活塞后,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来位置;3222CaCO +2HCl=CaCl +H O+CO ↑。
(2)要生成平稳的二氧化碳气流,可以把稀盐酸缓缓加入盛有石灰石的试管中; 故选:②。
(3)用装置A 制取CO 2气体,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装置(B ),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到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
故填:B ;木条熄灭。
(4)装置D 可把石灰石装在球形容器里,用手把球形容器放入稀盐酸中,产生二氧化碳,再把球形容器拿出稀盐酸,反应停止,优点与启普发生器相同,是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故填: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5)根据图2所示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可知,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锥形瓶内压强变化大,也就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少,而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
故填:排水法;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锥形瓶内压强变化大。
22.B B C E C AD
【解析】
【详解】
(1)在检查装置A 的气密性时,当关闭活塞M 和N ,向仪器②中注水,观察到水不断流入①中的现象,说明装置漏气。
解析:B B 2232CO +Ca(OH)=CaCO +H O ↓ C E C AD
【解析】
【详解】
(1)在检查装置A 的气密性时,当关闭活塞M 和N ,向仪器②中注水,观察到水不断流入①中的现象,说明装置漏气。
故选:B ;
(2)关闭活塞N ,打开活塞M ,向仪器②中加入稀盐酸,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当观察到C 处的石灰水变浑浊时,装置B 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生碳酸,碳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