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划分标准
农信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管理方法

农信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管理方法农信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是指根据信用风险程度将信贷资产划分成五类,即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
合理而科学地管理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对农信社的风险控制和信贷业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农信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管理方法。
一、制定完善的五级分类管理制度农信社应制定完善的五级分类管理制度,明确五级分类的定义和标准,并将其与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相衔接。
制度要明确责任人,确保五级分类工作的规范执行。
二、建立客户信用评级体系农信社应建立科学的客户信用评级体系,通过客户基本信息、经营状况、还款能力等多个维度对客户进行评级,得出客户的信用等级。
客户的信用评级是确定五级分类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贷前审查和风险评估农信社应加强对贷款申请人的贷前审查和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对贷款人的资信状况、经营状况、担保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判断贷款人是否符合贷款条件,以便提前发现信用风险。
四、建立完善的贷后管理体系农信社应建立完善的贷后管理体系,包括对贷款的监控和跟踪、贷款人还款能力的评估、贷款人变化情况的调查等。
通过贷后管理可以及时识别出出现逾期和不良的贷款,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
五、明确五级分类的方法和频次农信社应明确五级分类的方法和频次,即按期间分类和按资产质量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分别采取定期分类和实时分类相结合的频次。
通过按期间分类可以及时掌握每期的贷款资产质量,而按资产质量分类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贷款的信用风险。
六、建立五级分类的审核和监督机制农信社应建立五级分类的审核和监督机制,即通过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监管机构审计等方式对五级分类的执行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五级分类工作的正确性和公正性。
七、开展五级分类的培训和宣传工作农信社应定期开展五级分类的培训和宣传工作,加强员工对五级分类制度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员工对信用风险的认识和防控能力,不断提升五级分类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doc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1.风险分类概要1.1风险分类的含义1.2 风险分类的目的1.3 分类中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4 分类的相关要求1.5 分类的基本程序2.五级分类2.1 五级分类的核心定义2.2 五级分类的标准和方法2.3 分类中需注意的特别事项2.4 五级分类相关表格3.十级分类3.1 十级分类的核心定义3.2 十级分类的标准和方法3.3 分类中需注意的特别事项3.4 十级分类的相关表格4.四大分类工具4.1 财务分析4.2 现金流量分析4.3 非财务分析分析4.4 担保分析1、风险分类概要1.1 风险分类含义:风险分类是指根据信贷资产风险程度对信贷质量做出评价的分类方法。
是以审核借款人偿还能力、偿还意愿和偿还记录为主的一套更加审慎、更加全面、更加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
1.2风险分类的目的:促进银行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的理念;揭示银行信贷资产实际价值,真是、全面、动态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发现信贷资产在操作、管理、监控、回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信贷管理;为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1.3 分类中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3.1 风险分类与期限管理的关系风险分类是以借款人的还款可能性来判断贷款质量,但并不排斥逾期长短对贷款质量的影响。
期限管理不能准确反映贷款质量状况,贷款逾期并不一定表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恶化,贷款未到期也不一定说明没有内在风险。
如贷款期限确定不合理、不符合借款人的生产周期(农户)或经营周转周期(企业)而形成的贷款逾期现象;有些贷款虽然表面上没有逾期,但银行采用变相办法,使其维持在四级分类中的正常贷款之内,掩盖贷款质量的真实性。
但从偿还性上看,贷款逾期时间长短仍是五级分类是衡量贷款质量的客观标准之一。
我们农村金融机构中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以及其他一些额度较小的贷款,不具备分析财务指标和现金流量条件,在分类中将期限作为分类的主要因素,同时参考其他因素进行分类,但不能简单互换。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1.风险分类概要1.2风险分类的目的1.3分类中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4分类的相关要求1.5分类的全然程序2.五级分类2.1五级分类的核心定义2.2五级分类的标准和方法2.3分类中需注重的特别事项2.4五级分类相关表格3.十级分类3.1十级分类的核心定义3.2十级分类的标准和方法3.3分类中需注重的特别事项3.4十级分类的相关表格4.四大分类工具4.1财务分析4.2现金流量分析4.3非财务分析分析4.4担保分析1、风险分类概要1.1风险分类含义:风险分类是指依据信贷资产风险程度对信贷质量做出评价的分类方法。
是以审核借款人回还能力、回还意愿和回还记录为主的一套更加审慎、更加全面、更加科学的风险治理制度。
1.2风险分类的目的:促进银行树立审慎经营、风险治理的理念;揭示银行信贷资产实际价值,真是、全面、动态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发现信贷资产在操作、治理、监控、回收以及不良贷款治理中存在的咨询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信贷治理;为判定贷款损失预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1.3分类中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3.1风险分类与期限治理的关系风险分类是以借款人的还款可能性来判定贷款质量,但并不排斥逾期长短对贷款质量的碍事。
期限治理不能正确反映贷款质量状况,贷款逾期并不一定讲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恶化,贷款未到期也不一定讲明没有内在风险。
如贷款期限确定不合理、不符合借款人的生产周期〔农户〕或经营周转周期〔企业〕而形成的贷款逾期现象;有些贷款尽管外表上没有逾期,但银行采纳变相方法,使其维持在四级分类中的正常贷款之内,掩盖贷款质量的真实性。
但从回还性上瞧,贷款逾期时刻长短仍是五级分类是衡量贷款质量的客瞧标准之一。
我们农村金融机构中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以及其他一些额度较小的贷款,不具备分析财务指标和现金流量条件,在分类中将期限作为分类的要紧因素,同时参考其他因素进行分类,但不能简单互换。
1.3.2风险分类与信用评级的关系风险分来在信息覆盖、评价深度、操作频度等方面都不同于客户评级,即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分类过程中也不能相互代替。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五级分类体会(2篇)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五级分类体会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是银行对贷款资产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一种方式。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规定,商业银行将信贷资产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
这五个等级对应了不同的风险程度,也为银行提供了一个分类管理和风险预警的基础。
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的目的是根据贷款的还款情况、债务人的信用状况等因素来评估贷款风险,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风险。
下面我将从不同分类的定义、特点、影响和管理措施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五级分类。
一、正常类正常类是指贷款本息按期足额收回,在合同规定的还款期内,借款人没有逾期还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良好的贷款。
正常类贷款是商业银行最为希望的,也是最低风险的贷款资产。
正常类贷款的特点是借款人偿债意愿和能力都良好,贷款回收比较顺利。
正常类贷款的管理主要是关注借款人的还款情况和借款合作方的经营状况,及时跟进借款人的经营情况,以确保贷款本息能够按时收回。
此外,银行还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信用支持和金融服务来提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进一步降低贷款风险。
二、关注类关注类是指贷款出现一些潜在风险或者损失可能性较低的贷款。
关注类贷款的特点是借款人还款出现了逾期情况,但逾期日数较短,或者贷款本金已经结清,但利息尚未清偿。
对于关注类贷款,银行需要加强与借款人的沟通和跟进,了解借款人的还款困难原因,并寻求解决办法。
银行可以与借款人进行协商,推迟还款时间或者调整还款额度,从而避免潜在的风险。
此外,银行还可以加强对关注类客户的监控,掌握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变化,及时调整贷款风险预警指标,做好预案。
三、次级类次级类是指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损失,尚有部分未能收回的贷款,但风险程度较低,可能还能通过一定的处置手段进行风险缓释和回收。
次级类贷款的特点是贷款本金收回困难,逾期时间较长,但仍有希望通过债务重组、资产处置等手段进行风险缓释和回收。
对于次级类贷款,银行需要进行更为严格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信贷资产风险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所承担的最主要风险之一、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信贷资产风险,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通常会实施信贷资产风险分类。
本文将介绍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实施细则,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风险。
一、分类标准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标准主要包括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两个方面。
还款意愿是指借款人是否愿意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还款义务;还款能力是指借款人是否有足够的还款能力按时偿还贷款。
根据这两个方面的标准,可以将信贷资产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正常类:指借款人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良好,按时足额还款。
2.关注类:指借款人还款意愿或还款能力存在一定问题,虽然未出现明显的违约行为,但需要特别关注。
3.次级类:指借款人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存在较大问题,可能拖欠一定期限的还款,但情况尚未到达严重的违约水平。
4.可疑类:指借款人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明显不足,已出现一定程度的违约行为,但情况尚未到达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的水平。
5.损失类:指借款人已经无法履行还款义务,资产已经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的水平。
二、分类依据对于不同类型的借款人,可以根据风险的不同来确定其信贷资产的风险分类。
具体的分类依据包括:1.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包括借款人的个人信用记录和企业的信用历史。
3.担保物品的价值:包括抵押物和担保人的信用状况。
通过对这些依据的综合分析,可以将借款人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
三、分类方法1.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和担保物品的价值来判断其风险等级。
评估结果以分级方式表示,通常使用五级分类。
2.定量分析:主要是通过借款人的财务数据和历史还款记录来计算其风险等级。
可以使用财务比率分析和信用评级模型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四、分类制度建立和管理建立和管理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制度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制定分类准则:根据监管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分类准则。
2.建立分类模型:根据定性和定量分析的需求,建立可行的分类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
1 总则 3 分类流程 5 监督与检查Βιβλιοθήκη 目录CONTENTS
2 分类标准
4 风险管理措施
6 附则
1
总则
总则
总则
为了加强风险管理:保障银行贷款安全,提高资产质量,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指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借款人的还款 意愿、借款人的还款记录等因素:对借款人的还款风险进行评 估和分类
专家评审:将 初步评估结果 提交给风险管 理专家进行评 审,确定借款 人的风险等级
分类结果公示 :将分类结果 公示在银行网 站或相关媒体 上,接受社会 监督
分类调整:根 据借款人的还 款情况和其他 因素的变化, 适时调整风险 等级和分类结 果
4
风险管理措 施
风险管理措施
对于正常类贷款
对于关注类贷款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银行贷款 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分类标准
分类标准
正常类 借款人能够按期偿 还贷款本息,无任 何影响贷款安全的 不利因素
关注类 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 还贷款本息,但存在 一些可能对贷款安全 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类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 明显问题,无法足额偿 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 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 定损失
对于次级类贷款
对于可疑类贷款
对于损失类贷款
银行应加强日常监管, 确保贷款安全
银行应密切关注借款 人的经营情况和财务 状况,及时采取措施 防止风险扩大
银行应采取担保措施 或其他保全措施,尽 可能减少损失
银行应通过法律手段 银行应按照相关规定 或其他途径追索欠款, 进行核销处理 尽可能减少损失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划分标准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划分标准根据信贷资产的内在风险和损失程度,将其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资产。
一、信贷资产分类主要考虑因素:(一)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包括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等。
(二)借款人的还款记录。
(三) 借款人的还款意愿。
(四)信贷资产项目的盈利能力。
(五)信贷资产的担保。
(六)信贷资产偿还的法律责任。
(七)银行的信贷管理状况.(八)对信贷资产进行分类时,要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为核心,把借款人的正常营业收入作为主要还款来源,信贷资产的担保作为次要还款来源.二、五级分类的定义及参考标准:(一)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信贷资产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其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符合我行低风险信贷业务要求.2、信贷资产未到期、未发生欠息,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且保证人、抵(质)押物也未出现不利于我行变化。
3、借款人信贷资产本息未逾期或逾期未超过3个月.4、借款人生产、经营稳定。
5、借款人用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还款,且现金流量稳定。
6、借款人信贷资产资料齐全.(二)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本息和其他债务,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债务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其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借款人有其它对外投资行为,或本金和利息虽尚未逾期,但发生重组、合并、分立,可能对我行信贷资产的偿还产生影响。
2、借款人法定代表人更换,或经营者个人出现不良信用记录,可能影响借款人偿还信贷资产的能力。
3、借款人由于临时资金周转困难等原因使信贷资产逾期或欠息在30天以内。
4、信贷资产逾期或欠息90天以内,抵(质)押物正在处置过程中,且处置收入能够足额抵偿我行债权。
5、借新还旧,或者需通过其他融资方式偿还。
6、改变信贷资产用途。
7、同一借款人对本行或其他银行的部分债务已经不良。
8、对利用企业兼并、重组、分立等形式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借款人的贷款,至少划分为关注类.并应在依法追偿后,按实际偿还能力进行分类。
贷后管理 资产风险分类 知识点5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标准

贷款未到期
本笔贷款能按期 支付利息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二)划入关注类的情况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关注类参考特征: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三)划入次级类的情况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次级类参考特征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四)划入可疑类的情况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项目十 贷后管理
模块二 资产风险分类
知识点5: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 标准
项目十 贷后管理
模块一 贷后检查 模块二 资产风险分类 模块三 不良贷款处置 模块四 贷后管理实训
01 划入正常类的情况
02 划入关注类的情况
03 划入次级类的情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4 划入可疑类的情况
05 划入损失类的情况
(一)划入正常类的情况
• 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 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银行对借款人最终 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 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正常类参考特征
借款人生产经营正 常,主要经营指标合 理,现金流量充足, 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偿 还贷款本息。
(四)划入可疑类的情况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可疑类参考特征: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五)划入损失类的情况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损失类参考特征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损失类参考特征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概述信贷资产风险是指银行和金融机构在贷款发放和债券投资等过程中所面临的可能的损失风险。
这些损失风险可以来源于贷款人或借款人未能按时还款,或是公司、政府等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
为了衡量信贷资产风险,金融机构会将贷款或债券进行分类,以便对不同级别的信贷风险做出不同的评估。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银行和金融机构通常将贷款或债券分为五个不同的分类,具体如下:正常正常分类的贷款和债券是低风险、高质量的债务。
这些贷款和债券是稳定的,借款人或债务人按时支付利息和本金。
关注关注分类的贷款和债券是相对较高的信贷风险。
这些贷款或债券可能存在潜在问题,例如还款过程中出现了延迟或逾期。
银行和金融机构需要密切关注这些贷款和债券的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
次级次级分类的贷款和债券是相对中等风险的债务。
这类贷款和债券存在的风险更高,还款能力也更差。
银行和金融机构需要采取措施管理这些贷款和债券。
可疑可疑分类的贷款和债券是高风险的债务。
这些贷款或债券存在重大的风险问题,例如借款人或债务人已经违约或无法偿还债务。
这类债务通常已经产生了损失,并且需要进一步的跟踪和处置。
损失损失分类的贷款和债券是最高风险、损失最严重的债务。
这些贷款或债券通常已经产生了实际的损失,并被认为是不可收回的。
银行和金融机构需要通过处置这些债务来减少损失。
总结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银行和金融机构进行风险管理和评估的基础。
不同类别的债务需要不同的管理和处置方法,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理解这些分类对于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和有效风险管理也非常重要。
信贷资产七级分类实施细则

信贷资产七级分类实施细则附件信贷资产七级分类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 〕54 号)、《小企业风险分类方法》(银监发〔2007 〕63 号)、《广东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七级分类管理暂行办法》(粤农信联发〔2013 〕76 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农信社信贷资产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信贷资产七级分类(以下简称七级分类)是以风险为基础来评估信贷资产质量的分类方法。
通过对借款人财务、非财务、现金流量和担保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动态、真实地反映借款人各个时期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及贷款风险变化情况,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并按照风险程度将信贷资产分为正常一、正常二、关注一、关注二、次级、可疑和损失等七类。
前四类合称正常信贷资产,后三类合称为不良信贷资产。
七级分类设置与监管部门(原五级分类)贷款五级分类的对应关系如下:一)正常一、正常二对应原五级分类的正常类。
二)关注一和关注二对应原五级分类的关注类。
(三)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分别对应原五级分类的次级、可疑和损失类。
第三条信贷资产七级风险分类核心定义。
(一)正常一:借款人能认真履行合同,没有任何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二)正常二:借款人与农信社往来情况正常,能够履行合同,但存在影响借款人未来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只是目前尚未有足够的理由怀疑借款人不能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三)关注一:借款人可依靠正常经营收入偿还贷款,但已存在一些可能对贷款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四)关注二:尽管借款人目前尚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财务状况持续转差,影响借款人偿债能力的不利因素已较明显。
(五)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六)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操作细则

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操作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的五级分类工作,保护信用社的资产安全,有效防控风险,制定本操作细则。
第二条: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是指根据信贷资产的风险水平,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将信贷资产划分为五个风险分类,即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
第三条: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合法、科学的原则,确保五级分类结果真实准确。
第四条:信用社应当建立完善的五级分类管理制度,明确五级分类工作的组织机构、职责和权限。
第二章:五级分类标准第五条:正常类是指信贷资产完全符合信用社信贷政策及相应法律法规的要求,按期足额归还借款本息,并具备较好的还款能力和良好的合作态度。
第六条:关注类是指在正常类的基础上,虽然具备按期足额归还借款本息的能力,但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需要加强监控。
第七条:次级类是指部分或全部贷款本息逾期90天以上,或者在正常类和关注类的基础上,由于借款人经营或者财务状况恶化,可能对信贷资产造成损失。
第八条:可疑类是指部分或全部贷款本息逾期180天以上,或者在次级类的基础上,由于借款人经营或者财务状况继续恶化,对信贷资产造成重大损失风险。
第九条:损失类是指部分或全部贷款本息逾期360天以上,或者在可疑类的基础上,由于借款人经营或者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对信贷资产造成无法收回或者无法收回全部本息的风险。
第三章:五级分类操作流程第十条: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操作包括客户信息收集、信息核查、风险分析、五级分类判断、五级分类结果反馈等环节。
第十一条:信用社应当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收集机制,收集借款人的相关信息,包括个人或企业全面的基本信息、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社会信用等。
第十二条:信用社应当对借款人的信息进行核查,验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包括查询征信记录、财务报表、工商注册信息等。
第十三条:信用社应当根据借款人的信用情况、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因素,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其所属的五级分类。
《信贷风险分类指引》

《信贷风险分类指引》信贷风险分类指引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信贷风险分类的指引,以帮助机构准确评估和分类其贷款组合中的信贷风险。
本指引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贷款风险定义、风险分类标准、风险评估方法和风险管理措施。
2. 贷款风险定义贷款风险是指贷款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能力受到不确定因素影响的可能性。
主要包括还款能力风险、担保物价值风险、市场行情风险和操作风险等方面。
3. 风险分类标准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可以将贷款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等级。
具体的风险分类标准如下:- 低风险贷款:贷款人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还款能力强,担保物价值高,市场行情稳定。
- 中风险贷款:贷款人的还款能力一般,担保物价值较低,市场行情可能有波动。
- 高风险贷款:贷款人的还款能力较弱,担保物价值不足,市场行情不稳定。
4. 风险评估方法进行贷款风险评估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还款能力评估:根据贷款人的收入、资产和负债情况,评估其偿还债务的能力。
- 担保物评估:对贷款人提供的担保物进行评估,判断其价值和可变现性。
- 市场分析:分析当前市场行情,评估贷款所涉及的行业和市场的风险程度。
5. 风险管理措施为降低信贷风险,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 严格的贷款审查程序:对贷款申请进行全面审查,确保贷款人符合贷款标准。
- 足额的担保要求:要求贷款人提供足够的担保物,以降低风险。
- 定期的风险监测:定期对贷款组合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
6.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信贷风险分类的指引,对于机构准确评估和分类贷款组合中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遵循本指引,机构将能够更好地管理信贷风险,保障贷款组合的稳健运营。
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

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凤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凤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凤台联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信贷管理理念,真实、全面、动态地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为计提损失准备金提供依据,根据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中国银监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财政部《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以及《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指由凤台联社信贷经营、管理人员按照本细则规定的方法、程序和要求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全面、及时和准确的评价,并将信贷资产按风险程度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第三条本细则合用于凤台联社辖内各信用社以及总部营业部。
本细则所指的信贷资产包括表内各类信贷资产(包括本外币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项下贷款、贴现、银行卡透支、信用垫款等)和表外信贷资产(包括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担保、贷款承诺等)。
第四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一) 风险原则。
风险分类应以信贷资产的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逾期情况只作为重要参考因素,内在风险是指潜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在的、已经发生但尚未实现的风险。
(二)真实原则。
各信用社应广泛搜集有关客户信息,以债务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严格按分类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分类,充分估计现实和潜在的风险状况,全面、真实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
(三)审慎原则。
分类人员应对债务人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同时结合担保方式、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凤台联社内部管理等,分析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和偿还意愿,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信贷资产风险进行整体评价,合理划分风险类别。
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信贷资产原则上应归入低级档次。
信贷资产五级分类

信贷资产五级分类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是银行和金融机构根据贷款客户的偿还能力和贷款风险程度进行的一种风险评估制度。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和监控信贷风险,保护自身利益,确保资产质量。
在中国,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按照《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分类标准》的规定,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级别。
首先是正常级别。
正常级别是指贷款客户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没有出现逾期情况,信用状况良好,风险较低。
这类客户往往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信用记录良好,对于银行来说是较为理想的客户。
在五级分类中,正常级别的资产风险最低,银行可以放心地对这部分资产进行管理和监控。
其次是关注级别。
关注级别是指贷款客户出现了一些风险信号,需要银行密切关注和监控。
这类客户可能有一定程度的逾期情况,或者收入状况有所下降,但还没有到达无法偿还贷款的程度。
银行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帮助这些客户解决问题,避免风险进一步扩大。
接下来是次级级别。
次级级别是指贷款客户的偿还能力出现了明显问题,已经逾期较长时间,风险较高。
这类客户可能面临收入下降、经营困难等问题,已经无法按时偿还贷款。
银行需要对这部分资产进行进一步的风险评估,可能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以减少损失。
其次是可疑级别。
可疑级别是指贷款客户的偿还能力出现了严重问题,很可能无法偿还贷款,存在较大的损失风险。
这类客户可能已经长时间逾期,或者面临破产清算的可能。
银行需要及时启动风险应对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催收贷款,尽量减少损失。
最后是损失级别。
损失级别是指银行已经确认无法收回的贷款资产,需要计提坏账准备,形成损失。
这类客户往往已经破产清算,无法偿还贷款。
银行需要及时处理这部分资产,清理不良资产,以减少对银行的影响。
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是银行和金融机构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银行合理评估贷款风险,保护自身利益。
银行在日常经营中需要严格按照五级分类标准对信贷资产进行分类,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确保资产质量和经营稳健。
企业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标准

1.借款人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借款人经营稳定性一
借款人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借 般,对借款人的持续偿债能力需加以关注。
款人经营稳定性一般,对借款人的持续
偿债能力需加以关注。
2.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
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
1.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借款人经营稳定 性和所在行业一般,存在可能影响借款人偿债能力的不利因 素。
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5.借款人改制后,难以落实债务或虽落实债务,但不能
款
正常还本付息。
6.经过多次谈判借款人明显没有还款意愿。
7.已诉诸法律追收贷款本息。
8.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的贷款或表外垫款91天以 上。
1.符合《财政部关于印发<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
损
>的通知》(财金【2008】28号)规定的被认定为呆账条件
2.借款人已不得不通过出售、变卖主要的生产和经营性 固定资产来维持生产经营,或者通过拍卖抵押品、履行保证 责任等途径筹集还款资金。
3.借款人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对正常经营构成实质损
害,妨碍债务的及时足额清偿。
次级类 贷款
1.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 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及时执行担保,也可能造成 一定损失。
7.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31-90天以内的贷款或表外业务
垫款30天以内。或连续逾期3-6期(含6期)的抵押或按揭贷款
。
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 但借款人经营效益、经营性现金流量连
8.借款人之直接关联公司的贷款被列为次级或以下。
续下降,存在可能影响借款人偿债能力 9.借款人涉及对其财务状况或经营可能产生重大不利影
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方案

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方案一、前言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原则1.全面性原则:对所有信贷资产实施风险分类,不能遗漏任何一个客户或贷款项目。
2.独立性原则:不同客户或不同贷款项目之间的风险分类应独立进行,互相不影响。
3.公平性原则:风险分类应公平合理,不偏袒任何一方。
4.可操作性原则:风险分类应方便、可操作,便于实施和管理。
三、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方法根据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可采用如下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方法:1.按还款状况分类按照贷款的还款情况,将信贷资产划分为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和可疑贷款等四个分类。
具体分类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可参考如下标准:(1)正常贷款:按时足额还款,无逾期记录的贷款;(2)关注贷款:客户还款能力存在一定风险,但尚未出现逾期现象;(3)次级贷款:客户存在逾期还款情况,但尚未丧失还款能力;(4)可疑贷款:客户长期逾期不还款或已丧失还款能力。
2.按担保方式分类按照贷款的担保方式,将信用社的信贷资产划分为无担保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和担保贷款等四个分类。
具体分类标准如下:(1)无担保贷款:客户无提供任何担保物的贷款;(2)抵押贷款:客户提供房屋、土地等质押物担保的贷款;(3)质押贷款:客户提供股权、存货等质押物担保的贷款;(4)担保贷款:客户提供担保担保的贷款。
3.按行业分类根据农村信用社服务的不同行业特点,将信贷资产划分为不同行业分类。
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并评估不同行业的风险特点,针对性地采取控制风险的措施。
四、实施方案1.完善信贷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标准化的资料归档和整理制度,确保资料的准确完整。
2.制定风险分类标准,明确各类贷款的定义和分类依据,并加强内外部人员的培训,确保统一标准的理解和执行。
五、风险分类监管与评估1.信用社应建立健全风险分类监管机制,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审查,确保各项分类工作的准确性。
2.定期对信贷资产进行风险评估,以了解各项风险资产的劣化情况和风险暴露度,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以降低损失风险。
零售类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标准与方法(附件2)

附件2:零售类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标准与方法第一条 [资产分池](一)个人住房贷款: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个人再交易住房贷款、个人商业用房贷款、个人住房最高额抵押贷款等;(二)个人消费类贷款:包括个人消费额度贷款、个人汽车贷款和个人权利质押贷款等;(三)个人政策类贷款:包括中央财政贴息国家助学贷款、地方财政贴息国家助学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等;(四)个人经营类贷款:包括个人助业贷款等;(五)小企业授信:符合《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试行)》(银监发[2007]63号)标准的小企业授信;(六)贷记卡透支:包括单位贷记卡透支、个人贷记卡透支等;(七)准贷记卡透支:包括单位准贷记卡透支、个人准贷记卡透支等。
第二条 [零售类信贷资产分类方法]零售类信贷资产采用直接分类和非直接分类两种方法:(一)直接分类:符合损失级特征的信贷资产直接分类为损失级;(二)非直接分类:不符合直接分类条件的零售类信贷资产采用系统批量分类、个别人工调整的分类方法。
第三条 [损失级信贷资产直接分类](一)对于符合以下特征的一般零售贷款可直接认定为损失级(不符合以下情况,但应认定为损失级的信贷资产采用非直接分类方法进行分类):1.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并终止法人资格,建设银行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2.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者死亡,建设银行依法对其财产或者遗产进行清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3.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或者以保险赔偿后,确实无力偿还部分或者全部债务,建设银行对其财产进行清偿和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4.借款人和担保人虽未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撤销,但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被县级及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建设银行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0 —5.借款人和担保人虽未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撤销,但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或下落不明,未进行工商登记或连续两年以上未参加工商年检,建设银行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6.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其财产不足归还所借债务,又无其他债务承担者,建设银行经追偿后确实无法收回的债权;7.由于借款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建设银行诉诸法律,经法院对借款人和担保人强制执行,借款人和担保人均无财产可执行,法院裁定终结(中止)执行后,建设银行仍无法收回的债权;8.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诉诸法律后,因借款人和担保人主体资格不符或消亡等原因,被法院驳回起诉或裁定免除(或部分免除)债务人责任;或因借款合同、担保合同等权利凭证遗失或丧失诉讼时效,法院不予受理或不予支持,建设银行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9.开立信用证、办理承兑汇票、开具保函等发生垫款时,凡开证申请人和保证人由于上述1至8项原因,无法偿还垫款,建设银行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垫款;10.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债权。
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

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是我国银行业监管机构对信贷资产进行风险评估的一种重要制度,旨在评估银行信贷资产的违约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金融体系不断壮大,金融风险也面临着不断增加的挑战,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阐述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的相关内容。
首先,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的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按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进行分类,二是按照借款人的抵押物或担保品情况进行分类。
根据这两个方面的分类依据,可以对不同借款人和借款项目进行风险评估。
其次,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的实施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情况,评估其违约风险的大小;二是根据借款项目的抵押物或担保品情况,评估其风险覆盖度的高低。
根据这两个方面的评估结果,将借款项目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
然后,在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中,对各个等级的资产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
对于正常类资产,银行可以维持原有的信用政策,并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查。
对于关注类资产,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提高信用审查标准,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对于次级类和可疑类资产,银行要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如要求增加担保物或在资产负债表上进行相应的调整。
对于损失类资产,银行需要在核销、赔偿或提取担保物的基础上,进一步追偿或向相关方追究责任。
最后,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的实施还需要各级银行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确保评估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银行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并进行风险预警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
此外,金融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银行风险分类的监管,定期检查和评估银行的风险分类工作,确保分类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综上所述,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的实施细则在银行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信贷资产的风险评估和分类,可以帮助银行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信贷五级分类标准

信贷五级分类是指将信贷资产按照风险程度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
以下是对五级分类标准的详细解释:
1. 正常贷款:正常贷款的核心定义是债务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债务人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债务。
正常贷款的风险较低,信贷机构可以按照约定的利率和期限发放贷款。
2. 关注贷款:关注贷款的核心定义是尽管债务人目前有能力偿还债务,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关注贷款的风险相对较高,信贷机构需要密切关注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财务状况,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3. 次级贷款:次级贷款的核心定义是债务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造成一定损失。
次级贷款风险较高,信贷机构需要加强对借款人的监控和风险管理。
4. 可疑贷款:可疑贷款的核心定义是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可疑贷款的风险非常高,信贷机构需要采取严格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准备相应的风险准备金。
5. 损失贷款:损失贷款的核心定义是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损失贷款风险最大,信贷机构需要计提损失准备金,并报告监管部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划分标准
根据信贷资产的内在风险和损失程度,将其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资产。
一、信贷资产分类主要考虑因素:
(一)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包括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等。
(二)借款人的还款记录。
(三) 借款人的还款意愿。
(四)信贷资产项目的盈利能力。
(五)信贷资产的担保。
(六)信贷资产偿还的法律责任。
(七)银行的信贷管理状况。
(八)对信贷资产进行分类时,要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为核心,把借款人的正常营业收入作为主要还款来源,信贷资产的担保作为次要还款来源。
二、五级分类的定义及参考标准:
(一)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信贷资产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其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符合我行低风险信贷业务要求。
2、信贷资产未到期、未发生欠息,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且保证人、抵(质)押物也未出现不利于我行变化。
3、借款人信贷资产本息未逾期或逾期未超过3个月。
4、借款人生产、经营稳定。
5、借款人用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还款,且现金流量稳定。
6、借款人信贷资产资料齐全。
(二)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本息和其他债务,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债务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其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借款人有其它对外投资行为,或本金和利息虽尚未逾期,但发生重组、合并、分立,可能对我行信贷资产的偿还产生影响。
2、借款人法定代表人更换,或经营者个人出现不良信用记录,可能影响借款人偿还信贷资产的能力。
3、借款人由于临时资金周转困难等原因使信贷资产逾期或欠息在30天以内。
4、信贷资产逾期或欠息90天以内,抵(质)押物正在处置过程中,且处置收入能够足额抵偿我行债权。
5、借新还旧,或者需通过其他融资方式偿还。
6、改变信贷资产用途。
7、同一借款人对本行或其他银行的部分债务已经不良。
8、对利用企业兼并、重组、分立等形式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借款人的贷款,至少划分为关注类。
并应在依法追偿后,按实际偿还能力进行分类。
9、违反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发放的信贷资产。
(三)次级:债务人的偿债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其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信贷资产逾期或欠息90天以上。
2、借款人涉及政治、法律、经济、婚姻纠纷,或出现分立、减资、租赁等情况,危及信贷资产完整归还。
3、借款人虚增实收资本、抽资逃资,或发生重大人事变动、内部股东不和,重要业务伙伴关系恶化,企业经营者家庭不和或婚姻出现危机,导致生产经营受影响或停顿,危及信贷资产完整归还。
4、信贷资产已经逾期,保证人保证能力降低,或抵(质)押物现价与评估价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5、银行已诉讼,执行程序尚未终结,信贷资产不能足额清偿且出现损失。
6、借款人利用合并、分立等形式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本金或者利息已经逾期。
7、逾期(含展期后)超过一定期限、其应收利息不再计入当期损益的贷款,至少归为次级类。
8、需要重组的信贷资产应至少归为次级类。
重组信贷资产是指银行由于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或无力还款而对借款合同还款条款作出调整的信贷资产。
重组后的信贷资产(简称重组贷款)如果仍然逾期,或借款人仍然无力归还,
应至少归为可疑类。
重组信贷资产的分类档次在至少6个月的观察期内不得调高,观察期结束后,应严格按照本指引规定进行分类。
(四)可疑:债务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和其他债务,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其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信贷资产逾期或欠息超过180天以上。
2、企业生产经营基本停滞,借款人无力偿还信贷资产本息。
3、信贷资产已经逾期,保证人失去保证资格,或抵(质)押物被转移、变卖、毁损。
(五)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其具有以下特征:
1、信贷资产逾期或欠息超过一年以上。
2、因破产、关闭、解散、停业,银行依法处理抵(质)押物及借款人财产后,仍无法收回的信贷资产。
3、借款人不能偿还到期信贷资产,银行对依法取得的抵贷资产,按评估确认的市场公允价值入账后,扣除抵贷资产接收费用,小于贷款本息的差额,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信贷资产。
三、小企业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标准
(一)根据银监局《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试行)》的规定,对小企业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时,除了遵循以上标准外,还应参考逾期天数、担保方式进行分类:
小企业信贷资产逾期天数风险分类矩阵
(二)发生《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引(试行)》第十八条所列举的影响小企业履约能力的重大事项以及出现该指引“附录”所列举的预警信号时,
小企业贷款的分类应在逾期天数风险分类矩阵的基础上至少下调一级。
(三)贷款发生逾期后,借款人或担保人能够追加提供履约保证金、变现能力强的抵质押物等低风险担保,且贷款风险可控,资产安全有保障的,贷款风险分类级别可以上调。
四、个人经营类贷款分类标准
个人经营类贷款的分类主要参考逾期天数、担保方式进行分类。
五、个人消费类贷款系统模拟分类标准
(一)借款人有能力按期清偿贷款本息或贷款本息逾期不满180天,应划为正常类;
(二)贷款本金或利息连续欠供6期或180天以上(含180天),应划为关注类;
(三)贷款本金或利息连续欠供9期或270天以上(含270天),应划为次级类;
(四)贷款本金或利息连续欠供13期或390天以上(含390天),应划为可疑类;
(五)贷款本金或利息连续欠供18期或540天以上(含540天),应划为损失类。
六、信贷资产分类的特殊规定
(一)信用证、承兑汇票逾期垫付所形成的贷款分类。
此类贷款至少归为次级类。
(二)中长期贷款风险分类管理
1、经营单位须对中长期贷款风险分类情况实施动态调整、实时监控。
2、在建设期的中长期贷款,如果项目逾期未开工,或是超过原定建设期未
建成
完工的,要充分考虑逾期时间长短对贷款风险产生的影响,对贷款风险分类情况
立即进行适当调整,至少归为关注类。
3、对于完成达产期的中长期贷款,需要对贷款项目的产能规模和经济效益
进行
评估,如果项目在达产期后仍未达到预期产能规模或是未能实现预期经济效益,也应在原有风险分类的基础上立即进行动态调整,至少归为关注类。
4、对于已进入还款期的中长期贷款,要严格进行贷款五级分类,科学评估中长期贷款资产质量。
5、从严审慎把握贷款重组和展期,充分评估重组和展期对贷款质量造成的影响。
对于重组类中长期贷款,原为正常类的至少下调至次级类,原为不良类的至少下调一级。
(三)发放的信贷资产出现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若违规性质较轻,对信贷资产风险未造成实质性影响,划分为关注类;若违规性质严重,造成实质风险,划分为次级类(含)以下。
违规信贷资产主要包括:
1、项目贷款按国家规定应当报有关部门批准而未取得批文的;
2、生产、经营或投资项目贷款按照国家规定应取得环保等部门许可而未取得许可的;
3、生产、经营或投资国家明令禁止的产品或项目的;
4、违反国家规定以贷款作为注册资本金、注册验资或增资扩股;
5、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从事股票、期货、金融衍生产品投资;
6、贷款实际用途与合同约定用途不一致;
7、违反其他国家法律、法规管理规定。
(四)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划为损失贷款,但至少划为可疑类:
1、借款人虽已破产或已经法院裁决,但没有按国务院规定办理破产手续或不符合国务院关于规范破产有关文件规定,有以破产的形式逃废银行债务的嫌疑的;
2、借款人通过重组、租赁、转让、承包等名目逃废银行债务嫌疑的;
3、借款人虽然已资不抵债,但领导班子和职工基本稳定,大部分生产活动仍在进行;
4、在未彻底清查之前,银行违规从事账外经营形成的风险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