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 20 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
辛亥革命后军警 为行人剪辫子
剪发辫
清
末
清朝梳辫图
剃
发
图
废缠足民国女生不缠足、玩体育
清 朝 翎 顶 补
易服饰 服 孙中山和中山装
跪拜
废跪拜
梅 兰 芳 与 卓 别 握手礼 林
改称谓
鞠躬礼
有人说:“近代社
会生活本来就落后, 变化又有限,与我们 今天的现代社会生活 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这种观点对吗?
材料三 轮船、火车等新兴交通工具的实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 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 化。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 (3)从材料三中,列举“新兴交通工具”和“社会风尚的革新”的表现各一例。
轮(分2)船分或)火近代车中(国1出分版)业中,剪历发史辫最或长改、规称模谓最(大1的分文)化出商版务机印构书是馆什么(?1分(1)
结合之前所学,从内外两方面思 考:为什么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 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1、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外因)
2、中国人近代化的探索(内因)
当堂反馈
(2013·江苏南京) 1、近代史上,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 的主要传媒工具。右图所示报纸创办的时间是 ()
A.1872年 B.1897年 C.1905年 D.1915年
时间:5分钟
活动目标:
课前独立预习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课 堂上分组合作完成任务。
活动要求:
6人一组,全班分为四大组,通过课本知识和老师提供的 资料进行消化创新,用形象的方式介绍相关知识,让大家切 身体验和感受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展示形式不限:如说故事、编歌曲、新闻播报、 采访、分角色表演等等,尽其创新。可组内派一人完 成,也可多人共同完成。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两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火车、轮船传入中国以及中国近代在交通方面的变化;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对历史进行纵向比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并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是以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学习重点(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学习难点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进程感,形成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1.19世纪以来,传入我国的近代交通工具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在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2.在没有影片或光碟出现之前,如何更加客观地记录一件事或一个人的真实面目?3.对于没有亲眼看到的情况,当时的人们是如何了解的?4.分析近代大众传媒的出现对中国近代产生了什么影响5.历史诊断:(指出下列故事中出现的不可能发生的情形)1919年某天,南京的张宏(南京政府官员)要去参加一次商会代表会,家里发生了如下情形:他们家的女佣跪在地上向张宏请安:老爷,我现在就为您去取翎顶补服出行吗?合作探究学习(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1.近代中国,更快捷的传递信息的方法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新生事物?2.组织学生表演短剧《体验民主》(老盐商到南京拜见孙中山的场景),回答问题:①从短剧中看出,国民政府时,在中国还存在哪些方面未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②在孙中山接见老盐商的过程中,老盐商体验到的“民主”都包括哪些内容?③从以上社会习俗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精神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④通过短剧思考该如何将“民主”的观念日臻完善,并将其传承下去呢?课堂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选择的最佳手段有()A.拍有线电报 B.写封书信 C.发无线电报 D.打长途电话2.19世纪70年代上海的人们能够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A.广播电台 B.因特网 C.电视 D.报纸3.你认为黄兴见到孙中山时所行的礼节,不可能的是()A.鞠躬 B.握手 C.点头 D.跪拜4.右图反映的这一现象应出现在()A.鸦片战争后 B.辛亥革命后 C.戊戌变法后 D.洋务运动后5.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改变中,对今天中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关系最大的是()A.女子停止缠足 B、男子易服 C.废除跪拜礼 D.取消“大人”称谓6.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不少新事物、新气象。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
通过四张图片趣味引入新课
化?
1.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简要说明交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材料一:
材料二:到2016年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达到12.4 万公里,特别是高铁建设取得的突破成就,高铁的运营里程已经达到2.2万公里,运营里程占到全世界高铁总量的65%左右。
读材料,请回答:
①材料中主要反映了哪一领域的辉煌成就?
②读教材第99-100页内容和材料二的内容,说说改革开放后,我国在交通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
2. .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简要说明通信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影响。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_社会生活的变化ppt课件(人教版)
商务印书馆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烽火台 古代驿站鸡鸣驿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1877年,福建巡抚 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建、自 己掌管的第一条电报线。 1879年,李鸿章在天津 架设起中国大陆第一条自 办电报线路。此后,中国 电报业进入迅速发展时期。
早期电报机
苏州电报局观前营业处
第二幕(清末民初)
这天,小明一家去码头接外公。在码头,用数码相机 照了张全家福,留下了纪念性的一刻。吃过午饭,全家一 起去电影院看了场电影《定军山》,妈妈对男主角雄浑的 声音大加赞赏。晚饭过后,小明拿了份上海最著名的报纸 《江南晚报》与外公一起阅读,报纸上内容真丰富:有广 告、新闻、评论等。但报纸上有很多字小明不认识,外公 让小明查字典。
2019/7/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7/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图说历史
近代交通工具在中国的出现,对中国社 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修筑的第 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
早期火车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黄鹄”号,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2006-2011中考历史真题课课练 八年级上册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人教新课标版
(2006-2011)中考真题课课练(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选择题[2011·潜江]在政府以法令形式强制推行后,男子剪掉辫子和女子停止缠足的做法逐渐被人们接受。
这种情况最早应该发生在( A )A.辛亥革命后 B.戊戌变法后C.新文化运动后 D.五四运动后[2011·海南]下图生动再现了“剪辫子”的历史情境,它应该发生在( A )A. 辛亥革命时期B. 洋务运动时期C. 五四运动时期D. 北伐战争时期[2011·南京]辛亥革命后,随着民主平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
下列体现这一改变的是( B )A.称“老爷” B.行握手礼 C.缠足 D.穿翎顶补服[2011·衡阳]中国近代生活由于西方科技的传入而丰富起来。
以下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 )A.李鸿章用网络通告《马关条约》内容B.清政府派大臣坐轮船出洋考察C.南通张謇的公馆夜晚电灯通明D.蒋介石乘飞机到西安督促张学良剿共[2011·河南]近代社会政治革新与风俗的变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的是( D )A.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B.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C.宣读婚誓,互抉约指,携手同归D.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2011·清远]1840年后随着中国闭关自守大门的打破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下列属于近代文明的是( A )①轮船、火车②电报、电话③照相、看电影、跳交谊舞④三跪九叩之礼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011·六盘水]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
下列图片中,带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A )中山装握手礼剪辫子废止缠足①②③④A. ①②③④B. ①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2011·株洲]随看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逐步推进,中外联系日益增多,人们的社会生活随之发生变化。
噶米精编八年级历史上册 6.20 社会生活的变化课后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
6.20 社会生活的变化一、选择题1.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
其社会原因是()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2.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
下表反映的是()A.大众传媒的发展B.习俗风尚的变革C.交通工具的更新D.通讯设施的完善3.民国19年,在一位生活在南京的16岁男孩的生活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发型B.着中山装到学校去读书C.在校见到老师行跪拜之礼D.同学之间以“某君”相称4.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模范街,踏进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
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A.社会生活的近代化B.礼仪风俗的简洁化C.民间服饰的西洋化D.民族经济的工业化5.某男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死后,女可再嫁;(四)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
据所学知识判断此广告在中国最早出现应在()A. 19世纪中期B. 20世纪初期C. 20世纪中期D. 21世纪初期6.跪拜礼有损人格。
我国废除这一礼节,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是在()A.鸦片战争后B.洋务运动后C.戊戌变法后D.辛亥革命后7.鲁迅在《头发的故事》一文中记载:“宣统初年(1909年),我在本地的中学校做监学,同事是避之惟恐不远,官僚是防之惟恐不严,我终日如坐在冰窖里,如站在刑场旁边,其实并非别的,只因为缺少了一条辫子”的原因最可能是()A.洋务运动中的留学生留洋、崇洋、媚洋B.维新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C.辛亥革命前后,具有了反清革命色彩的“断发易服”D.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法令8.近代中国人民在社会习俗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得益于哪件大事的发生()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9.中华民国建立后,明令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而以先生、君或官职相称。
社会生活的变化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生活方式到价值观念,从教育到医疗,从政治到经济,无不体现着时代进步的痕迹。
以下是我对社会生活变化的几点摘抄,希望能引起大家对社会发展的思考。
二、生活方式的变化1. 交通方式在古代,人们出行主要依靠步行、马车、船只等,速度慢、时间长。
如今,飞机、高铁、汽车等交通工具层出不穷,大大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拉近了世界的距离。
2. 通讯方式过去,人们主要通过书信、电报等方式沟通,信息传递速度慢。
如今,手机、互联网、社交媒体等通讯工具使人们随时随地都能联系到对方,实现了信息的高速传递。
3. 住房条件过去,人们居住条件简陋,多为土木结构。
如今,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同时,智能家居设备的普及,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4. 休闲方式过去,人们的休闲方式较为单一,如散步、打牌、下棋等。
如今,电影、旅游、健身、网络购物等多样化的休闲方式,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价值观念的变化1. 自主意识增强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听天由命”,如今,人们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
2. 环保意识提高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环保意识不断提高。
3. 诚信意识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成为社会交往的重要基石。
人们越来越重视诚信,倡导诚信为本。
4. 公平意识增强过去,社会贫富差距较大,如今,人们更加关注公平正义,呼吁缩小贫富差距。
四、教育的变化1. 教育资源分配过去,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较大。
如今,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教育资源逐渐均衡,城乡教育差距逐步缩小。
2. 教育方式多样化过去,教育方式较为单一,如今,教育方式多样化,如远程教育、在线教育、翻转课堂等,使更多人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3. 教育理念转变过去,教育以应试为主,如今,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医疗的变化1. 医疗技术进步过去,医疗技术水平较低,许多疾病无法治愈。
第19、20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19课
小测
• “状元实业家” 提出“ ”, 创办了 。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的成 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 受到鼓舞。 (时间段)迅速发展, 中国工业进入“ ”。 • 民族资本家开办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 面粉企业等 部门。 • 压迫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座大山” 是 、 和 。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殖民地或半殖 民地中的民办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 学习目标: 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 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中国近代民 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
• 学习重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6、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
A《定军山》B《渔光曲》C《歌女红牡丹》D 《神话》
7、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报纸是
A《新华日报》 B《民报》
C《申报》
D《万国公报》
“一战”后到 凋谢、萎缩 解放前夕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 展有哪些特征?
(1)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整体水平落后(三座大山) (2)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江、沿海地区)
(3)多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势力
根本原因:由半殖民地半封 建的性质所决定
纺织、面粉企业等轻工业部门。
1.在近代,被称为状元实业家的是 A.张謇 B.周学熙 C.荣宗敬 D.荣德生 2.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 C.北洋军阀的分裂 D.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开办的企业主要集中在 ①纺织业 ②冶铁业 ③轮船制造业 ④面粉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外因是 A.辛亥革命的冲击 B.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 C.北洋军阀的分裂 D.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习目标】学案总编号:No.20 1.掌握:近代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近代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
2.理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历史的进步。
★★
3.认识: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的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
.在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C.用电脑上网聊天
【课后拓展】(走出教材,迁移发散,看你对基础知识的运用状况如何?) 11.改革开放30年,家乡的社会风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统计一下。
社会生活的变迁范文生活中的变化为题写一篇作文
社会生活的变迁范文生活中的变化为题写一篇作文随着潮流的步伐,我们已经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社会.昔日,那低矮的草屋被瓦房替代,今日,一幢幢的高楼大厦,一个个的小区早己替代了瓦房.家里的家电是常见的,现代儿童殊不知以前没有这些用的是什么.之前没有空调的时候,爷爷奶奶们就在树阴下乘凉,用蒲扇来扇风,而现在只要有电,遥控器一按,就有一阵阵习习的凉风吹来,吹着阵阵凉风,惬意极了,以前没有电磁炉,微波炉,煤气.人们只能坐在土灶前做饭、烧水、炒菜.我也呆在土灶前,但呆了一会就走开了,坐在空调下吹吹风.因为是土灶刚用过,所以太热了,热得我满头大汗.如今,大路上车来车往,人来人往这个词估计只能用在以前泞泥的路上,以前一眼望去,只有几个骑车的,那时骑自行车已经是渴望了.现在电瓶车、摩托车、轿车的影子在公路上横行.以前人们只能在田间行走,割稻子、麦子.效率很低,一天下来,才割了二亩,一亩的.收割机被人们发明出来了.秋收时节只看到收割机的身影.电灯也熟悉吧!一开一关.方便极了,你们知道以前用什么吗?以前用的是,油灯,蜡烛、灯笼来照明.发明电灯的是爱迪生,他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你注意过这些的变化吗?细心的你写出来的肯定能写出更棒的.首先说吃,民以食为天。
30年前的大米.面粉一般价格在0.17元,现在的价格在1.30元左右,上涨了接近8倍。
副食价格就很惊人,蔬菜价格由平均5分钱一斤上涨到平均1.50元一斤,涨幅30倍。
肉食价格,以猪肉为例从0.82元到现在的平均6元,上涨了7倍还多。
牛羊肉的价格至少达到10倍以上,食用油的涨幅大概也有7倍多。
水产品,以鱼类为例,由原来的平均0.20元一斤上涨到现在的平均5元一斤,上涨幅度大于25倍,如果把海参.海胆.鲍鱼.对虾.螃蟹等高档水产品加以参考,它们的价格增长至少在75倍以上。
综合考虑,加权平均,食品价格增长18到20倍应该是很客观的了。
其次谈谈穿,现在一套象样的衣服怎么说也得300到500元以上吧,30年以前20元以内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衣裳的价格相对于那个时代上涨了18倍好象也不算过分。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备课人:王建辉温故知新:1.《南京条约》中向英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不包括()A.广州 B.厦门 C.上海 D.重庆2.公车上书失败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的机关报是()A.《万国公报》 B.《中外纪闻》 C.《民报》 D.《新青年》3.戊戌变法中,资产阶级维新派组织强学会,它的机关报是()A.《万国公报》 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4.中国同盟会创办的机关刊物是()A.《万国公报》 B.《中外纪闻》 C.《民报》 D.《新青年》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火车、轮船、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的过程,知道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以及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情况;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由于西方社会工业文明的传入,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这些深刻的变化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1)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2)文化生活的变迁(3)社会习俗的变化学习难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学法指导:请同学们做一下社会调查,解放前,改革开放前普通家庭远距离通讯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现在普通家庭远距离通讯方式是什么?以50家为一组,统计改革开放后特别是现在家庭电话的装机比率,移动电话占有比率,家庭网上通讯比率。
然后比较书信、电报、电话以及移动电话各具有哪些特点和优势?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试分析变化原因。
导入新课:鸦片战争以后,各国列强在大肆侵略中国、掠夺中国的同时,也将他们先进的文明传到了中国。
这些先进的文明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促使中国人的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乃至社会习俗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具体地说,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第一部分:近代“交通工具”在中国的出现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04页的文字材料,思考下面的问题:轮船:中国人开办的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是;铁路:1.在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哪一条?2.列举:近代中国修建的三条铁路。
《社会生活的变迁》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本课是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的改善提高。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休闲娱乐也成为人们正常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而且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不断加大对交通运输和电信事业的投资,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善了人们的观念。
教学目标: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生活发生变化的背景原因和表现。
2.通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掌握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乐等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变化巨大的原因。
3.了解我国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交通、通信的发展对我们生活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娱乐等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
【教学难点】交通、通信发展的重要影响,人们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材料:我和我身上这身风靡一时令我骄傲的军装眼下成了过时货。
正在跳舞的人们已经穿上了高跟鞋、喇叭裤、尼龙衫,烫了头发,手腕上带着电子表,大概还有人在说英语......我跟我们头儿说我有办法买到日本产的彩色电视机,揣着部队养海带挣出来的3000块钱去广东倒走私电器去了。
——《随笔集》展示图片:《作家王朔》教师:从作家王朔的这番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我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人们的日常生活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重大变化呢?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感受一下这些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作家王朔的一段话,感受我国日常生活发生的变化,进而以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导入本课内容。
【讲授新课】一、日常生活的变化1.日常生活变化的背景展示图片:教师: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ep 2:图说历史
社 会 习 俗 的 变 化
三寸金莲
Step 3:自我测评
一.用图表表示近代生活的变化: 以前 交通通讯 文化生活 发式 人际称谓 服饰 礼节
步行、马车
现在(清末民初)
火车、轮船、有线电报
照相、电影、报纸、出版业
用图表表示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清入关后男子留有长辫
剪辫 先生、君等 新式礼服(中山装等)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淞沪铁路、 “黄鹄”号轮 船 1.你知道中国第一条铁路和第一艘轮船的名称吗? 有线电报 2.19世纪70年代后,传入中国的通讯工具是什么? 照相和电影 3.当时还从西方传入哪两样发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 4.中国电影历史上的三个“第一部”分别是什么? 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第一部获得国际奖的《渔光曲》
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 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 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 营的铁路——淞沪铁路。
早期火车
中 国 人 对 火 车 的 反 应
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 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 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 参加淞沪铁路通车典礼的一 位记者在《申报》上写文章 说:“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 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 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大 半”“先闻摇铃之声”“又 继以汽笛数声,而即闻 作响 声者,车即由渐而快驶矣。 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 皆喝彩,注目凝视。”
Step 2:图说历史
近 代 交 通 与 通 讯
Step 2:图说历史
文 化 生 活 的 变 迁
照相的出现对近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Step 2:图说历史
文 化 生 活 的 变 迁
Step 2:图说历史
文 化 生 活 的 变 迁
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第一部获国际奖电 影《渔光曲》
近 代 交 通 与 通 讯
现代油轮
Step 2:图说历史
近 代 交 通 与 通 讯
航空母舰
Step 2:图说历史
近 代 交 通 与 通 讯
海底隧道
Step 2:图说历史
近 代 交 通 与 通 讯
古代驿站鸡鸣驿 烽火台
Step 2:图说历史
近 代 交 通 与 通 讯
想一想:19世纪70年代,有线电报的出现给人们 提供了哪些方便? (商业、新闻、家庭联系等)
《万国公报》(后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改为《中外纪闻》 《民报》 《新青年》、 《每周评论》 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宣传民主、科学
早 期 报 纸 - - 《 申 报 》
被日军炸后的商务印书馆
《定军山》剧照 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 拍摄的、由京剧大师谭鑫培先 生主演的京剧片《定军山》。
胡蝶在《歌女红牡丹》中的剧照
剪发辫
社 会 习 俗 的 变 化
废缠足 易服饰 变礼仪 改称呼
从这些变化体现民国初年的社会出现 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 中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是“黄鹄”号轮船 • 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是 淞沪铁路 • 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定军山》 • 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 •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
A.大大提高了出行速度;
B.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C.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2..说说现代出现的新的交通工具?
Step 2:图说历史
近 代 交 通 与 通 讯
地铁
Step 2:图说历史
近 代 交 通 与 通 讯
轻轨
Step 2:图说历史
近 代 交 通 与 通 讯
现代飞机
Step 2:图说历史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获奖 的影片——《渔光曲》剧照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影传入了中国。很快,电影就深入内地,普及开去, 各城市相继建起了电影院。这就是北京早期的电影放映场所之一──西单 文明茶园。它是北京第一个允许女子进入的戏园。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溥仪剪辫装
清朝梳辫图
清末剃发图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古代是农业文明发展先进的国家,其科 技发明属封建社会的农业文明,而近代的科技发明以近代 科学理论为基础。
Step 4:课后探究
• 我国古代有四大发明,都是领先世界 的,为什么到近代后,许多发明都是 从西方传进来的?应该怎样理解? • 参考观点:该问题实际上是问我国近 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Step 4:课后探究
• 对这节课的历史知识感兴趣的同学, 可以通过以下书目进行深入学习: • 《老照片》《百年中国》
Step 1:读书标注
5.近代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哪一家? 《申报》 6.中国近代历史最长的、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什么? 商务印书馆 7.辛亥革命后,有哪些落后愚昧的习俗得到改变? 留辫、缠足、翎顶补服、跪拜礼、称呼等
Step 2:图说历史
近 代 交 通 与 通 讯
明轮
我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黄鹄” 你能列举我国古时候的主要水、陆交通工具吗?主要用 号
《渔光曲》
• 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报纸是 《申报》 • 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是 商务印书馆
我国古代有领先世界的四大发 明,那么为什么近代以后,许多发 明都是西方传进来的? 从中我们可能得出什么启示?
小男孩和小女孩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却都不完全。 中国近代科学的落后有封建制度统治的原因,在封建 专制制度统治下,统治者实行的重农抑商的政策、闭关锁 国的政策,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乃至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 发展,科学技术没能拓展自己发展的空间。 从教育制度上看,八股取士的科举在鼓励士人在考举 人、考进士、考状元,埋头故纸堆,死记硬背四书五经, 不注意发明制造,缺乏对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也没有把自然科学与生产技术结合起来。
三.情境纠错:
Step 3:自我测评
• 1921年的元旦,我在电影院看电影,电影的声 音很大。 • 突然有人进来说,从南京来电报了,中华民国成 立了, • 我们快把辫子剪掉吧,于是,我很快去做了,还 照了一 • 张照片做留恋,然后我坐火车去了南京,见到了 孙中 • 山,他说:“你见到了本总统还不下跪?“
老爷、大人等
长袍、马褂、翎顶补服
跪拜礼
鞠躬、握手
二.选择: Step
3:自我测评
• 1.下列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评价,正确的是 • A.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范围是广泛 的 • B.能够享受到近代中国社会诸多变化带来的便捷的只 是少数人 • C.新生事物的出现像暴风骤雨般将传统的习惯势力涤 荡一清 • D.民国政府改变社会陋习的举动是反动势力仇视革 命政府的根本原因 •
Step 2:图说历史 远远的走来了一个人,他的对头又到了。这
Step 2:图说历史
社 会 习 俗 的 变 化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Step 2:图说历史
社 会 习 俗 的 变 化
清朝官员的翎顶补服
Step
社 会 习 俗 的 变 化
•
20世纪30年代, 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 2:图说历史 革命及建国的含义:前 襟的四个口袋代表礼, 义,廉,耻;袋盖为倒 笔架形,寓意以文治国; 前襟的扣子改为五个, 寓意国民党五权分立这 有别于西方国家的三权 分立;袖口的三个扣子 代表三民主义;衣领为 封闭竖领,表示“三省 吾身”严谨治身的理念。
经济上工业化
/soft/203/list203_1.html
政治上民主化
1912年1月28日 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在南京成立
思想文化上科学民主化
思考:近代以前人们使用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1、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
什么作为动力来源?
交通工具: 动力来源: 马车、牛车、轿子、木船... 人力、畜力、水力、风力...
Step 2:图说历史
近 代 交 通 与 通 讯
早期的火车头
Step 2:图说历史
近 代 交 通 与 通 讯
1.“要想富,先修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结合 上述现代谚语,分析近代交通工具火车、轮船传入中国后, 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2、近代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早 期 电 报 机
1880年贝尔电话
①
②
③
④
⑤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1、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
早 期 的 照 相 机
日本偷袭珍珠港照片
2、中国近代报刊、书籍出版业的兴起
• 举出下列各时期创办的报纸名称
时间
维新变法运动 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新文化运动时 期
出版的报纸
宣传的思想
孙中山和中山装 清朝官服
清末民女
民国少女
3、社会
关于缠足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说始于隋朝,有 说始于唐朝,还有说始于五代。一些学者经研究指 出,中国古代女子缠足兴起于北宋,五代以前中国 女子是不缠足的。宋代诗人苏东坡曾专门做《菩萨 蛮》一词,咏叹缠足。 古语云:“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古代妇女缠 足是个异常痛苦的过程,通常会选在女孩五六岁时 开始缠足,因为脚骨还未长大、长硬,较易收效, 目标是将小脚缠成符合“瘦、小、尖、弯、香、软、 正”七个要诀的小脚。在大人软硬兼施下,尤其是 “不缠足,将来嫁不出去”的威胁,使得女孩子纷 纷缠足。缠足主要有试缠、试紧、裹瘦(裹脚头)、 裹弯(裹脚面)、保养等几个步骤。
Step 2:图说历史
文 化 生 活 的 变 迁
周璇
阮 玲 玉
胡 蝶
Step 2:图说历史
文 化 生 活 的 变 迁
1872年4月30 说出下列各时期创办的刊 日创刊于上海,直 物名称: 到1949月5月27日 A.维新变法时期: 《万国公报》,后改名为 停刊,前后办了77 年. 《中外纪闻》 当时影响较大。 B.辛亥革命时期: 该报内容丰富,刊 《民报》 载有新闻、评论, C.新文化运动期间: 还有商品和服务类 《新青年》《每周评论》 的广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