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内容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eceed4d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3.png)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内容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中医基础知识:包括中医的基本理论、中医诊断方法、常用中药和针灸等基础知识。
2. 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包括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如感冒、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3. 中药制剂与用药:包括中药的种类、性味归经、药物相互作用等,以及中药的制剂和用药方法。
4. 针灸疗法:包括常用的穴位定位和刺激方法,如经络穴位、耳穴、头部穴位等,以及针灸的常见适应症和禁忌症。
5. 推拿按摩和拔罐疗法:包括推拿按摩的手法和技巧,如手法的力度和节奏,以及拔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6. 中医养生和保健:包括中医的养生理念、养生方法和饮食调理等,如中医膳食疗法、气功养生等。
7. 中医药文化和医德医风:包括中医药的历史渊源、文化传承和发展趋势,以及中医医德医风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
通过以上培训内容,基层中医能够更好地掌握中医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提高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好的中医服务。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计划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20f7383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72.png)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计划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医药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中医药在防治疾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中医药服务资源不足、基层中医药人员素质不高、中医药技术推广应用不广泛等。
为了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我们制定了“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计划”。
一、背景与意义基层中医药服务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基层中医药服务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中医药人员数量不足、技术水平不高、服务方式单一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发展,影响了中医药事业的整体水平。
因此,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对于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目标与任务(一)目标1.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技术水平:通过培训,使基层中医药人员掌握一定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其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2.扩大基层中医药服务范围:通过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在防治疾病、保健养生等方面的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3.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水平:通过实施本计划,促进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二)任务1.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基层中医药人员的需求,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开展培训:采用多种形式,如面授培训、网络培训、实践操作等,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培训,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的技术水平。
4.推广应用:加强对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中医药技术在防治疾病、保健养生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5.加强考核评估: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估机制,对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计划进行定期评估,确保计划的实施效果。
三、措施与保障(一)措施1.政策支持:加强对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计划的政策支持,如提供培训经费、优化职称评定等。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痛经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痛经](https://img.taocdn.com/s3/m/61ba4fc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1.png)
培训的实施过程
筹备阶段
• 制定培训计划 • 准备培训材料 • 邀请相关专家
培训阶段
• 理论教学 • 实践操作演练 • 病例讨论 • 答疑解惑
总结与反馈
• 培训反馈收集 • 总结经验并改进
培训反馈和总结
参与人数 满意度评估 培训效果
100 4.8/ 5 参训人员技术和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3 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提高基层医生对痛经患者的关怀和服务质量。
培训内容和形式
1
实践操作
2
包括针灸、推拿和中药调剂等实际技
术操作。
3
理论学习
介绍痛经的中医理论基础和相关知识。
病例讨论
分享痛经治疗经验和交流实际案例。
培训的目标和效果
目标
提升基层中医机构对痛经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效果
加强痛经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和舒适感受。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痛经
通过本次培训,我们将分享关于痛经的症状、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探讨基 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的重要性,以及培训的目标和效果。
痛经的症状和原因
症状
经期疼痛、腹痛、恶心、乏力和头痛等不适感。
原因
子宫内膜剥离时,出现子宫收缩,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和疼痛。
痛经的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
中医理论
气滞血瘀理论,通过调理气血 平衡来缓解痛经。
治疗方法
中药茶
中药调理、针灸和推拿等方法, 帮助舒缓痛经症状。
一些特定的中药配方可用于泡 制舒缓痛经、调理气血的草药 茶。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1 提高诊疗效果
培训可以增强基层中医药机构对痛经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普及中医知识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计划(2篇)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计划(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782dbec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e.png)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为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和《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培训计划。
二、目标1. 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的中医适宜技术水平,使其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诊疗技术。
2. 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中医适宜技术水平的基层中医药人才,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
3. 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广泛应用。
三、培训对象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科、康复科、针灸科等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
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
3. 有志于从事中医药工作的相关人员。
四、培训内容1.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本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
2. 中医适宜技术:针灸、推拿、拔罐、刮痧、耳穴压豆、穴位注射、穴位贴敷、中药熏洗等。
3. 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诊疗技术:感冒、咳嗽、胃肠病、颈肩腰腿痛、中风后遗症、失眠、高血压、糖尿病等。
4. 中医药政策法规、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内容。
五、培训方式1. 理论培训:邀请知名中医药专家授课,采用集中授课、远程教育、网络课程等多种形式。
2. 实践操作:组织学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跟师学习、临床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座谈交流:邀请基层中医药工作者分享经验,加强学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案例分析:针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员的诊疗水平。
六、培训时间1. 理论培训:为期2周,共计40学时。
2. 实践操作:为期1周,共计20学时。
3. 座谈交流、案例分析:穿插在理论培训和实践中。
七、培训考核1. 理论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形式,测试学员对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适宜技术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考核:现场考核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包括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
3. 综合考核:结合理论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综合评定学员的培训效果。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讲稿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aa2ede4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4e.png)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适合在基层推广,能够 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
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通过在基层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可以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提升 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与应用的主要措施和策略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05
CATALOGUE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临床实践与案例分析
临床实践与案例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提高临床医生的中医 药理论水平和实际操 作能力
促进中医药适宜技术 在基层的推广和应用 ,提高基层医疗水平
通过案例分析,加深 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 理解和应用
常见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临床实践与案例分析
01
02
03
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 ,将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通过开展培训班、实践基地等方式,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中医药知 识和技能培训,培养一支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专业队伍。
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
通过媒体宣传、健康讲座、义诊活动等方式,向基层群众普及中医药 知识和文化,提高他们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操作规范与流程的执行和监管
培训考核
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操作规范与流程培训,并进 行考核,确保医务人员熟练掌握相关技术。
监督检查
定期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发 现问题及时整改。
信息反馈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收集基层医务人员在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过程中 遇到的问题和建议,不断完善操作规范与流程。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的基本情况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6266d70f14791711cc791788.png)
流行感冒属于疠气致病
1. 疠气的基本概念 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又称其为 “异气”、“毒气”、“乖戾之气”。疠气也为外感 性致病因素之一。疫是互相染易、传染之意;疠是指 自然界一种毒疠之气,不同于普通的六淫之气。故明 代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指出:“夫温疫之为病,非 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51
52
熏药预防
• 主药:苍术10克,甘松10克,石菖蒲10克, 配药:金银花10克,藿香10克,雄黄1克大 黄、麻黄、桂枝随证治宜 • 点燃艾叶撒上述药粉烟熏10分钟左右 • 过敏体质慎用或者禁用
53
54
中成药内服治疗感冒
• • • • • • 风寒感冒:通宣理肺丸 风热感冒:羚翘解毒丸 暑湿感冒:藿香正气片 气虚感冒 :补中益气丸配合葱豉汤 阳虚感冒:独参汤合通宣理肺丸 阴虚感冒:麦味地黄丸合葱豉汤
16
风寒感冒:
• 主症: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 无汗,鼻痒喷嚏,鼻塞声重,咳 嗽,咯痰白或者清稀,流清涕, 肢体酸楚疼痛,苔薄白,脉浮紧
17
•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 方药:葱鼓汤加味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 【组成】荆芥、防风、茯苓、独活、柴胡 各10克,前胡、川芎、枳壳、羌活、桔梗、 薄荷各6克、甘草3克。
49
• 用手刮痧也可以牛角梳子的钝头部位,或 用开水消过毒的瓷汤勺或不锈钢勺,刮刮 手掌、脚心等部位。 • 刮痧时,可以在刮的部位上,擦一点洗干 净的生姜。刮痧后,应多饮热水,不要吹 风受寒,以助发汗退热。
50
香佩 预防
• 主药:苍术10克,甘松10克,石菖蒲10克, 配药:金银花10克,藿香10克,雄黄1克, 冰片0.5克,加工成粉末,密贮备用。 • 用法:用稀薄纱布包入6克药粉,用漂亮的 绢布或粗绒缝成一个直径约一寸的桃心形 吊袋香包的高度以自身的天突穴为准。这 样做药味散发出来达到预防感冒的目的。 • 过敏体质慎用或者禁用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教材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cb35eca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a2.png)
熏洗疗法
❖ 2、局部熏洗法 ❖ (1)手熏洗法 ❖ 把煎好的药汤乘热倒入盆内,将患手架于盆上,进行熏蒸,外以布单将手连盆口盖严,不
使热气外泄,等到药汤不烫人时,可把❖ 把煎好的药汤倒入木桶内,桶内安置一小木凳,略高出水面,患者坐在椅子上,将患足放
(边缘设置有缺口)、三角形
(呈三角形)、梳形(呈梳子
状)等。
❖
刮痧板的材料
❖
有瓷器类(碗盘勺杯之边缘)、
金属类(铜、银、铝币及金属
板)、生物类(竹板、蚌壳)
水牛角、玉石等为材料制做的
刮痧板等。
刮痧疗法
❖ 刮痧介质的种类和作用
刮痧油 选中草药与医用油精 炼而成,有清热解毒、活血 化瘀、解肌发表、透痧止痛、 滑润肌肤等作用。适用于成 人,刮痧面积大,皮肤干燥 者。
刮痧疗法
❖ d按揉法 在穴位处行点压按揉,点下后做往返来回或顺逆旋 转。操作时应紧贴皮肤下滑动,每分钟按揉50-100次。适于 太阳、曲池、足三里、内关、太冲、涌泉、三阴交等穴。
❖ e角刮法 使用角形板或让板的棱角接触皮肤与体表成45°, 自上而下或由里向外刮拭。要求灵活,不生硬,避免用力过 猛损皮肤。适于四肢关节、脊柱两侧经筋部、骨突周围、肩 部穴,如风池、内关、合谷、中府等。
刮痧疗法
❖ 5.刮痧的适应症 既能治疗内科病,又能治 疗外科、骨科疾病,同时也能治疗妇科、儿 科、五官科疾病。有人统计能治疗十一大类 400多种病症。典型的如:感冒、发烧、中暑、 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 肌肉痉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熏洗疗法
❖ 熏洗疗法,就是按一定处方用药的中草 药,经加清水煎煮沸后,先用蒸汽熏疗, 再用药液淋洗、浸浴全身或局部患处, 从而产生治疗作用的一种防止疾病方法。 适用于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等 外科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静 脉曲张等周围血管疾病;软组织损伤等 骨科疾病;带状疱疹、银屑病、湿疹、 寻常疣、手足癣、发癣、股癣等皮肤科 疾病及某些内脏疾患如失眠、高血压等。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595a7a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88.png)
第9页
(四)肩凝症 肩凝症是以肩部弥漫性疼痛伴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一个疾病。表现为日轻夜 重,晨起关节活动后疼痛减轻,局部可伴有广泛压痛。外旋、外展、上举、后旋 等动作受限。后期病变组织发生粘连,功效障碍逐步加重,形成“冻肩”,最终 造成肩关节功效丧失。本病早期以疼痛为主,晚期以功效障碍为主。普通认为, 肩部受凉、过分劳累、慢性劳损与本病形成相关。其诊疗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 究指导标准》中相关标准。本病相当于西医肩关节周围炎。 治法:分部近取与远取穴相结合。泻法。 取穴:肩髃、肩髎、肩前、阿是穴、条口。 随证配穴:上臂痛加臂臑、曲池;肩胛痛加曲垣、天宗。 尤其提醒:每次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吗,10次为1疗程。 (五)腰痛病 腰痛病是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一类病证,表现为腰部重痛、酸麻,拘急不 可俯仰,或痛连臀腿。本病发生主要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或劳欲过分等相关。 其诊疗参考《中药新药临床 研究指导标准》中相关标准。本病相当于西医腰部 扭伤、腰椎 间盘突出症、肌筋膜炎等。 治法:取足太阳、督脉经穴为主。据证候虚实酌用补泻。 取穴:肾俞、腰夹脊、委中、阿是穴。 随证配穴:劳损者加次髎;肾虚者加命门。 尤其提醒:肾俞直刺0.5-1寸;每次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基本技术 艾灸疗法种类很多,惯用有隔物灸、悬灸两大类。
(一)隔物灸:是指用药品或其它材料将艾炷(用艾绒制成圆锥形小体称为艾炷, 普通锥体高1厘米左右,锥体直径0.8厘米左右,燃烧一炷即为一壮)与施灸穴位 皮肤隔开进行施灸方法。当前惯用隔物灸有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等。
1、隔姜灸: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薄片, 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穴位上或患处,再将艾炷放置于姜片上点燃施灸, 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 易炷再灸,直至灸完应灸壮数。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范例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f5240f1c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9.png)
针法灸法操作技能
包括毫针、三棱针、皮肤 针等针具的操作方法,以 及艾炷灸、艾条灸等灸法 的操作技巧。
推拿手法介绍及实践指导
推拿基本手法
01
介绍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基本手法的操作要领
和适用范围。
复合手法及流派特色
02
讲解多种复合手法的组合应用,以及不同流派推拿的特色和优
势。
实践操作技能指导
理化鉴别
运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如荧光分析、薄层色谱等,对饮片进行定 性或定量分析。
药物配伍原则及禁忌
药物配伍原则
根据中医理论,阐述药物配伍的“君臣佐使”原 则,即主药、辅药、佐药、使药的搭配原则。
药物配伍禁忌
介绍中药配伍中需要避免的禁忌,如“十八反”、 “十九畏”等。
药物相互作用
说明不同药物在配伍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 包括药效增强、减弱或产生毒性等。
风热感冒
症状包括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 有汗等,治疗以辛凉解表为主,常 用方剂如银翘散。
咳嗽
根据病因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 嗽,外感咳嗽以驱邪为主,内伤咳 嗽则以调理脏腑功能为主。
消化系统疾病辨证施治
胃痛
根据病因可分为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等,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 常用方剂如香苏散合良附丸。
03
通过模拟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指导学员熟练掌握推拿手法
和操作技能。
常见穴位定位和功能主治
常见穴位定位
详细介绍头面部、胸腹部、腰背部、 上肢部、下肢部等部位的常用穴位 定位方法。
穴位功能主治
深入讲解各穴位的主治作用、配伍 应用和临床案例,提高学员对穴位 功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针灸推拿注意事项和禁忌
参训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基层医疗 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 医疗服务。同时,通过培训促进中医药在基层的普及和推广, 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计划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1783817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4.png)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计划一、前言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基层医疗服务中,中医药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
然而,由于基层医护人员的中医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中医服务质量的不稳定性,也限制了中医在基层医疗服务中的发挥。
因此,有必要对基层中医适宜技术进行培训,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中医技术水平,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中医治疗服务。
二、培训目标1. 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中医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准确地辨证施治;2. 增强基层医护人员的中医诊断能力,提高中医治疗的准确性;3. 培养基层医护人员的传统中医药文化意识,增强其中医服务意识和责任感;4. 增加基层医护人员对中医药的信心,提高基层中医服务的整体质量。
三、培训内容1. 中医基础知识包括中医基本理论、中医诊疗原则、中医四诊法、中医八纲辨证、中医脉诊、舌诊等。
2. 中医诊断技能通过病例分析、临床观察等方式,培训基层医护人员的中医诊断能力,使其能够准确地辨别病证和辨别病机。
3. 中医治疗技能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中医药膳等,在日常实践中训练基层医护人员的中医治疗技能,提高其临床操作能力。
4. 中医药文化通过讲座、专题讨论等形式,加强基层医护人员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增强其对中医药的信心和责任感。
五、培训方法1. 理论授课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专家讲座、学习小组等形式。
2. 临床实习安排基层医护人员到中医高水平医院进行临床实习,亲身体验中医诊疗、治疗过程,提高其实践能力。
3. 个案研讨通过真实病例的讨论、交流,促进基层医护人员对中医诊疗技能的提高和创新。
4. 实操训练通过模拟患者的实操训练,对基层医护人员进行中医治疗技能的培训。
六、培训方式1. 线下培训选择具备中医药服务职能的基层医疗机构为培训基地,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培训。
2. 线上培训利用现代化通讯技术,组织在线课程、网络研讨等形式,提高基层医护人员对中医药知识的掌握。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二ppt课件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315c6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1.png)
培训资源
• 教材和课件资料 • 临床实习机会 • 在线学习平台
总结和展望
通过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我们希望提高中医药在基层的传承和应用水 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中医药服务。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我们的愿景是通过培训将中医药知识传播到全球。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介 绍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重要性和培训的目标和内容。
课程介绍
了解中医药的历史、理论和应用,并介绍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定义和范围。
培训目标
1. 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基层中医药服务团队,推广中医药在基层的应用。 3. 加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宣传和普及。
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内容
经络排毒法
介绍经络排毒法的原理、方法和适用范围。
针灸疗法
讲解针灸疗法的基本原理、穴位选择和操作技巧。
中草药疗法
介绍常见中草药的功效和用法,并指导制作中草药方剂。
培训方法
• 专家讲座和示范 • 实践操作和技能培训 • 小组讨论和互动学习
培训评估
通过考试和实际操作评估培训成果,同时收集参训人员的反馈意见,以不断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c4db8aac4028915f814dc24a.png)
陆家龙导师辨证治疗昆明地区感冒后咳嗽的特色
2.2 表邪渐解,余热未清、咽喉不利。
•
本阶段已无发热、畏寒、流涕等症,症见咳嗽可轻可重,
痰黄粘难咯,伴咽干、咽痒、咽痛,大便干结难解。舌红,苔
薄黄,脉细数。辨证为表证已解,余热未清,肺津受灼,治疗
以清热化痰,养阴润燥。方选桑杏汤加减。方中霜桑叶,辛凉
疏导外邪,且有润肺之功;杏仁,宣利肺气,润燥止咳;贝母
嗽诸症自除。导师强调此阶段因邪气已轻浅,故清热润燥程度
如何掌握甚为重要,诸药用量宜轻,且应根据病情的进退程度
随时加减用药,以防清热而不伤阴,养阴而不敛邪。饮食宜忌
辛辣香燥、烟酒之品。
•
陆家龙导师辨证治疗昆明地区感冒后咳嗽的特色
2.3 气阴两虚,燥邪不尽。
•
本阶段症见持续时间较长或甚至无限期反复难愈的干咳久
时采取应急措施。
心悸
• 心悸可能是短暂的心律不稳定,也可能是 心脏病的征兆。正常人若受惊吓、情绪刺 激,或因天气骤变,偶尔会出现心悸的症 状,但若发作的次数频繁,且时间愈来愈 接近,就应尽速就医作检查及治疗。
一、定义
• 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 现的一种病证。
《说文解字》释“悸”为“心动也”
,痰气内消,阴液得复,虚热自清,病即告愈。本方为“凡有胃 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者,肺之母气也……子有母依,虽
重可治”也。导师指出本阶段要强调的是清肃之脏需要润养,不
可再大量使用清热药。本方可加百合坚持服用,甚可预防复发
。
陆家龙导师辨证治疗昆明地区感冒后咳嗽的特色
3 立法组方切中病机,用药因人、随证灵活加减 •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局的机
三、范围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月经不调讲课稿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月经不调讲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fac3571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b.png)
月经不调的病因
总结词
月经不调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内分泌失调、生殖系统疾病、营养不良、精神压力等。
详细描述
内分泌失调是导致月经不调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多囊卵巢综合症、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生殖系统疾病如子宫肌瘤、 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也会引起月经不调;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也会影响月经周期;精神压力过大也会导 致月经不调的发生。
治疗经验三
饮食调理。月经不调患者在饮食上需注意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铁、维生素C等的食物, 如瘦肉、鸡蛋、新鲜蔬菜等。同时避免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06
总结与展望
培训总结
培训内容回顾
本次培训主要介绍了中医药适宜技术 在月经不调治疗中的应用,包括针灸、 推拿、中药等适宜技术的操作方法和 注意事项。
推拿治疗
推拿治疗是中医药适宜技术中的一种自然疗法,通过手法按 摩和推拿,可以舒缓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气血流通。对于 月经不调,推拿可以缓解腹部疼痛和不适感,改善月经状况 。
推拿治疗的优势在于操作简便、安全可靠。通过简单的按摩 手法,可以有效地缓解月经不调的症状,同时避免了药物的 副作用。此外,推拿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和缓解压力,有助 于调节情绪和心理状态。
常见病的治疗中。
技术发展与创新
中医药适宜技术需要不断创新和发 展,以满足基层医疗的需求,提高 治疗效果和降低医疗成本。
政策支持与推广
政府应加大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支 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 促进其在基层的普及和应用。
THANKS
其他中医药适宜技术
其他中医药适宜技术包括拔罐、刮痧、艾灸等。这些技术 可以辅助治疗月经不调,缓解症状和疼痛。例如,拔罐可 以促进气血流通和缓解肌肉紧张,刮痧可以舒缓经络和促 进血液循环,艾灸可以温阳散寒和舒缓疼痛。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bd0ed26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a.png)
增加服务
推动中医药在基层医疗单位 的应用,为更多患者提供中 医药服务。
文化传承
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承经典, 促进中医药的传统与现代融 合。
申请流程与注意事项
1
支付费用
2
缴纳培训费用,确保参训资格。
3
申请
填写申请表格并提交相关材料,等待 审核。
参加培训
按照培训通知时间地点参加培训班。
实践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患者,帮助学员熟练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远程学习
利用网络平台和技术手段,提供在线教学资源和互动学习环境。
参训条件
• 具备中医相关专业背景和执业资格 • 在基层医疗单位(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医院)工作 • 积极向学,有学习中医药的热情和动力
培训成果与效益
提升技术
让基层医务人员熟练掌握中 医药适宜技术,提高临床诊 疗水平。
推动中医药在基层医疗 单位的应用,让更多患 者享受中医药带来的健 康红利。
训练内容
理论授课
系统讲解中医经典理论,包 括辨证论治、四诊合参、方 剂应用等。
实践操作
手把手教学,指导基层医务 人员掌握中医药常用技术, 如针灸、拔罐、推拿等。
案例研讨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 增强参训医生的临床思维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训师资
资深中医师 学术研究专家 临床实践导师
拥有多年诊疗经验,擅长中医药理论与实践, 为参训医务人员提供专业指导。
在中医药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能够为参 训医生分享前沿的科研成果。
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为参训医生提供实 际诊疗中的指导和建议。
教学形式
现场授课
面对面的教学与互动,让学员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咳嗽ppt课件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咳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3bfec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8.png)
将葱白、姜片、枸杞、加适量水煮沸,也可 适当分量加点糖调味,常喝有益气祛寒,适 用于季节转换的气候多变。
百部汤止咳
将百部一枚洗净切碎,放清水适量,煮10分 钟后再加入适量的枇杷叶,再次煮沸即可喝, 能有效的镇咳化痰。
生姜焗梨止咳
将新鲜的生姜切成细末,捣成泥,将梨子削 皮,挖去核,将生姜茸填入梨洞,上笼用蒸 汽焗熟,吃梨和虽一起食用,对于咳嗽有独 特的止咳效果。
咳逆上冲,乾咳无 痰及根,可分清热 燥痰或阴虚。
咳逆多由火热之邪所致,乾 咳更证热燥,否则即属肺气 逆衝,是为肺亏虚寒或肝胆 阳盛,食邪上浮,所中医药的理论,治疗咳嗽 的方法和药物种类繁多。基层 医生应该掌握咳嗽治疗方案的 选择及介绍,提供更全面的医 疗服务。
基层中医药
提高基层中医药的学习和实践 能力,如何将中医药技术应用 于临床诊治,及如何常规化管 理等方面。
学会中药治疗常见疾病
1
桑杏汤治肺炎
桑叶味甘性凉,性平而有润肺之功,
中医经典口诀
咳而不止,先察欲 息口干,按系脏捻 脉尺。
此为按胃法。系脏,即小肠、 大肠、胃三脏处之血脉。捻 脉尺,犹今之观察脉搏之法。 按当脉来吃口水,回味儿为 验。若口中乾燥,则肺液亏 多,是为肺虚气短,择肺补 药治疗。
咳吐不止,首闻欲 止易卧,气息短促 神不宁。
此为胃虚助。咳吐不止,必 以胃、肺为由,而虚劣壮强 之征。又时闻欲息,即倦怠 逼眠之象;若气息短促,神 志不安,则是为脾虚不化, 气血瑜弱征象。
小儿胡萝卜汤治咳嗽
2
配以杏仁、生石膏起到祛热清肺,温 化痰饮的作用。
含有胡萝卜素可促进免疫功能,食疗
效果极好,是小儿感冒和咳嗽的良好
辅助食疗方法。
3
2024年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2024年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144cb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60.png)
2024年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1.青龙摆尾针法幅度控制在多少度角以内()。
A.45度(正确答案)。
B.60度。
C.65度。
D.70度。
2.小针刀疗法操作时应:()。
A.无需无菌操作。
B.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正确答案)。
C.术后无需覆盖创口。
D.术后既可洗澡。
3.根据传统医学理论,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阴阳失衡的表现()?A.患者出现失眠多梦,中医认为是心肾不交,阴阳失衡。
B.患者面色苍白,中医认为是气血两虚,阴阳失衡。
C.患者出现腹泻,中医认为是脾胃虚寒,阴阳失衡。
D.患者情绪低落,中医认为是肝气郁结,阴阳平衡。
(正确答案)。
4.根据中医理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这句话意味着什么()?A.凡是风寒、风热、风燥等风邪引起的病症,都与肝有关系。
B.凡是出现头晕、眼花、身体摇晃等症状,都是由于肝的问题导致的。
(正确答案)。
C.凡是与肝相关的病症,都会表现出风、掉(颤抖)、眩(头晕)的症状。
D.凡是肝功能正常的人,不会出现风、掉、眩的症状。
5.火针疗法的操作步骤中,关于消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定好穴位后,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针体。
B.定好穴位后,先用2.5%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正确答案)。
C.消毒后无需等待酒精干即可施术。
D.只需要患者、操作者消毒,针具不需要消毒。
6.关于火针疗法的注意事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施术部位要避开大神经、大血管及重要脏器。
B.火针刺络要深,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正确答案)。
C.治疗后针眼要忌水。
D.使用火针治疗时,火针需烧至通红且刺入要迅速。
7.根据中医理论,“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这句话意味着什么()?A.肝功能异常时,邪气会聚集在两腋部位。
(正确答案)。
B.肝病患者的腋下会有明显的疼痛感。
C.肝病患者的腋下会有肿块或硬结。
D.肝病患者的腋下会有异常的出汗现象。
8.下列哪项不是双手进针手法()。
A.针管进针法(正确答案)。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计划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2f9d3b4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3.png)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计划1. 培训目标
- 提高基层中医人员的适宜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 促进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的推广和应用
- 满足基层人民群众对中医服务的需求
2. 培训对象
- 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医人员
- 社区中医馆、中医诊所等基层中医机构从业人员 - 其他有意愿参与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的医疗卫生人员
3. 培训内容
- 中医基础理论
- 中医诊断技术
- 中医外治疗法
- 中医药膳调理
- 中医预防保健
- 中医适宜技术实操演练
4. 培训方式
- 线下集中培训
- 线上远程培训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演示等多种教学方式
5. 培训师资
- 来自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的专家
- 知名中医药高等院校的教授、博士生导师
- 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名家
6. 培训考核
- 理论考试
- 实操考核
- 颁发结业证书
7. 后续支持
- 建立中医适宜技术交流平台
- 开展定期回访指导
- 组织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活动
通过实施"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计划",旨在提升基层中医人员的专业水平,促进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的广泛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中医医疗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暑湿感冒:
• 主症:发热不扬、头身困重、头痛如 裹,胸闷纳呆、汗出不解,心烦口渴, 舌苔白腻而厚,或者微微发黄,脉象 浮滑有力。
•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 方药:新加香薷饮。 • 香薷6克(二钱),银花9克(三钱),
鲜扁豆花9克(三钱),厚朴6克(二 钱),连翘6克(二钱)。
20
暑湿感冒 偏湿热
22
23
阴虚感冒:
• 主症:口干咽痛、久咳少痰等肺 胃阴虚的表现。查体可见其舌红 少苔、脉细数气阴不足的表现。
24
• 治法:滋阴解表。 • 方药:加减葳wei 蕤rui汤。
玉竹10g滋阴,以资汗源; 甘草3g 大枣5枚 甘润和中;豆豉10g 薄荷5g(薄荷后下)葱 白3g 桔梗6g 疏表解邪;白薇10g 清热和阴。
• 重在宣发清透
27
发 感冒常见症之 热
• 原因:正邪相搏
28
咳 嗽 感冒常见症之
肺如钟 击则鸣
皮毛
29
放血治疗感冒
• 穴位:少商穴 商阳穴 放血 • 适应症:外感风寒/外感风热所致的
发热 咽喉肿痛 咳嗽
30
放血器具
31
放血+拔罐治疗感冒
• 取穴:大椎穴 肺俞穴 • 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
• 暑湿感冒:发热不扬、头身困重、头痛如 裹,胸闷纳呆、汗出不解,心烦口渴,舌 苔白腻而厚,或者微微发黄,脉象浮滑有 力。
12
• 体虚感冒:体虚感冒患者既有发热、恶风 寒、无汗或有汗、头昏或头痛、肢体酸软 或疼痛、鼻塞或流涕等风寒感冒的症状, 又有疲倦乏力、少气懒言等口干咽痛、久 咳少痰等肺胃阴虚的表现。查体可见其舌 红少苔、脉细数气阴不足的表现。查体可 见其舌苔薄白、脉浮无力脾肺气虚。
• 一般感冒---不传染 • 时行感冒---传染
5
流行感冒属于疠气致病
1. 疠气的基本概念 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又称其为
“异气”、“毒气”、“乖戾之气”。疠气也为外感 性致病因素之一。疫是互相染易、传染之意;疠是指 自然界一种毒疠之气,不同于普通的六淫之气。故明 代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指出:“夫温疫之为病,非 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15
风寒感冒:
• 主症: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 无汗,鼻痒喷嚏,鼻塞声重,咳 嗽,咯痰白或者清稀,流清涕, 肢体酸楚疼痛,苔薄白,脉浮紧
16
•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 方药:葱鼓汤加味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 【组成】荆芥、防风、茯苓、独活、柴胡
各10克,前胡、川芎、枳壳、羌活、桔梗、 薄荷各6克、甘草3克。
17
风热感冒:
• 主症:微恶风寒,发热重,有 汗,鼻塞,流黄浊涕,咯痰稠 或黄,咽喉红肿疼痛,口渴, 苔薄黄,脉浮数有力
• 治法:辛凉解表,清肺透邪。 • 方药:银翘散加减。
18
• 组成:连翘一两,银花一两,苦桔梗六钱, 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芥穗 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上为散。 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 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厚而 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 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 病不解者,作再服。
肺主皮毛 司呼吸
10
辨证分型
• 主症: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全身无力, 脉浮。
• 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无汗,鼻 痒喷嚏,鼻塞声重,咳嗽,咯痰白或者清稀,流 清涕,肢体酸楚疼痛,苔薄白,脉浮紧。
11
• 风热感冒:微恶风寒,发热重,有汗,鼻 塞,流黄浊涕,咯痰稠或黄,咽喉红肿疼 痛,口渴,苔薄黄,脉浮数有力。
25
4.风寒感冒治疗加减
• (1)风寒挟湿 可加厚朴、陈皮、 苍术、半夏。
• (2)风寒挟痰浊者,可加二陈 汤化痰除湿。
• (3)风寒挟气滞者,可加香附、 苏梗等理气疏肝。
26
5.寒包火感冒治疗要点
• 寒包火者,可用麻杏石甘汤解 表清里,外寒重加荆芥、防风 以解表,里热甚加黄芩 、知母、 桅子以清热。
暑热感冒 暑热气阴不足
偏寒湿
21
气虚感冒:
• 主症:虚感冒患者既有发热、恶风寒、 无汗或有汗、头昏或头痛、肢体酸软或 疼痛、鼻塞或流涕等风寒感冒的症状, 又有疲倦乏力、少气懒言气虚症状等。
• 治法:益气解表 • 方药:参苏饮加减。 • 人参、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枳壳、
干葛、紫苏、前胡、木香、桔梗、生姜、 大枣各10克
-------------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3
• 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具有社会科学 特性,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概念
• 凡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导致营卫失 调、肺卫失和.以鼻塞、流涕、喷嚏、 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 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称之感冒。 其病情轻者亦称“伤风”或“冒风”、 “冒寒”;病情重者称为重伤风。
6
2. 疠气的致病特点 ①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② 发病急骤,病情笃重。 ③ 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7
疠气
3. 疫病发生及流行的条件
• ①气候因素; • ②环境与饮食因素 • ③预防因素 • ④社会因素
8
中医论感冒
观其脉证 知犯何逆 随证治之
9
中医认为与感冒相关的内容
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
肺开窍于鼻
13
• 多喝水可使舌苔由燥变润; • 刚进辛热食物,舌色偏红; • 多吃糖果、甜腻食物,舌苔变厚腻; • 服用大量镇静剂后,舌苔厚腻; • 长期服用某些抗生素可产生黑腻苔或霉腐苔。 • 染苔可在短时间内自然退去,或经揩舌除去, • 一般染苔多不均匀地附着于舌面,
14
•花生、瓜子、豆类、核桃、杏仁---黄白色 • 蛋黄、核黄素、橘子、柿子---黄色 •橄榄、酸梅、吸烟---灰色、黑色 •牛奶、豆浆、钡剂、椰汁---苔厚、白
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 骨不太明显,可以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 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 适应症:感冒所致咽喉肿痛,咳嗽、发热、 头痛、
课程内容
• 认识感冒 • 辨证分型 • 治疗方法 • 学习思路
1
感冒
• “感冒”一词,最早见于中国北宋的《仁 斋直指方.诸风》,《伤风方论》中记载了 参苏饮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 声重,涕唾稠粘”。
2
中医学
• 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 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是 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 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