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5-呼吸

合集下载

动物生理学复习要点说明

动物生理学复习要点说明

动物生理学复习要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动物生理学第一部分概述一、机体的功能与环境1、动物体所含的液体称为体液,约占体重的60%,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环境,约占体液的1/3。

2、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即动态平衡状态,称为稳态。

二、机体功能的调节1、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2、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是反射(reflex)。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外环境变化产生的有规律的适应性反应,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第二部分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1] 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膜外两侧的电位差。

机制:K+ 在浓度差作用下向细胞外扩散,并滞留在细胞外表面形成向的电场,当达到电-化学平衡时,K+ 净流量为零。

因此,可以说静息电位相当于K+ 外流形成的跨膜平衡电位[2]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到刺激时静息膜电位发生改变的过程。

机制:当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对Na+ 通透性增大,对K+ 通透性减小,于是细胞外的Na+ 便会顺其波度梯度和电梯度向胞扩散,导致膜负电位减小,直至膜电位比膜外高,形成正外负的反极化状态。

当促使Na+ 流的浓度梯度和阻止Na+ 流的电梯度,这两种拮抗力量相等时,Na+ 的净流停止。

因此,可以说动作电位的去极化过程相当于Na+ 流所形成的电- 化学平衡电位。

[3]细胞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在体条件下,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称为兴奋。

兴奋性时期①绝对不应期②相对不应期③超常期④低常期[4]阈值: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该刺激强度的值则称为刺激的阈值。

阈电位:从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的这一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2、神经骨骼肌接头也叫运动终板。

第三部分血液一、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1、血量及血液的基本组成成年动物的血量约为体重的5%-9%,一次失血若不超过血量的10%,一般不会影响健康,一次急性失血若达到血量的20%时,生命活动将受到明显影响。

动物生理学第四章呼吸系统

动物生理学第四章呼吸系统
动物生理学第四章呼吸系统
目 录
• 呼吸系统概述 • 呼吸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 肺通气原理及过程 • 气体交换原理及过程 • 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 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及其生理机制
01
呼吸系统概述
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呼吸道
包括鼻腔、咽、喉、气 管和支气管,具有通气 、过滤、加温和湿润空
气的功能。
调节酸碱平衡
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呼吸系统可维持血液pH值的相对稳定 ,保证机体酸碱平衡。
参与免疫防御
呼吸道黏膜具有屏障作用,可阻挡病原体和有害物质进入肺部,同时 呼吸道内的免疫细胞和分泌物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呼吸系统的研究方法
形态学研究
生理学研究
通过观察和研究呼吸系统的组织结构、形 态特征和发育过程,揭示其生理功能的物 质基础。
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及其调节
01
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是影响气体交换的重 要因素之一。呼吸运动的频率 、深度和节律都会直接影响气 体交换的效果。
02
肺的通气与血流
肺的通气与血流是影响气体交 换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通气 不足或血流减少都会导致气体 交换障碍,从而影响组织细胞 的代谢和功能。
03
气体分压和溶解度 04
03
肺通气原理及过程
肺通气的动力与阻力
肺通气的动力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所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即呼吸运动,是实现肺通 气的原动力。呼吸运动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两个过程,前者引起胸廓扩大, 后者使胸廓缩小。
肺通气的阻力
肺的通气阻力有两种,一种是弹性阻力(占约70%),包括肺的弹性阻力和胸廓 的弹性阻力,其中肺的弹性阻力占主导地位;另一种是非弹性阻力(占约30%) ,包括气道阻力、惯性阻力和组织的粘滞阻力,其中又以气道阻力为主。

5呼吸(动物生理学)

5呼吸(动物生理学)

二、氧的运输 物理溶解——1.5%,化学结合——98.5%。 O2的结合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HbO2)。
(一)血红蛋白的结构与性质
(一)Hb与O2结合的特征 1、反应快、可逆、不需酶的催化、受PO2和的影响。
2、该反应是氧合,不是氧化。 3、HbO2呈鲜红色,去氧Hb呈紫蓝色。
发绀不是缺氧的标志 (二)血红蛋白结合氧的能力
R-NHCOO- + H+
2)碳酸氢盐形式——出现氯转移
3)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二)CO2解离曲线 1、 CO2解离曲线
2、O2与Hb的结合对CO2运输的影响
O2与Hb结合可促使CO2释放,这一现象称霍尔登效应。
综上所述,O2及CO2的运输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相互
影响的。CO2通过波尔效应影响O2的结合和释放,O2又通过何 而登效应影响CO2的结合和释放。
(3)补呼气量 (6)肺总量
2、动态肺容量 (1)用力肺容量(FVC) (2)用力呼气量(FEV)
阻塞性肺疾患者: FEV1、FEV1%降低
限制性肺部疾患者 FEV1降低 FEV1%正常或上升
(二)肺通气量 1、每分通气量,最大随意通气量。 2、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量) ×呼吸频率 3、无效腔通气
(五)O2和CO2扩散的时程及其特点 1、O2的扩散 2、CO2的扩散
二、组织换气 (一)组织换气过程 (二)影响组织换气过程
1、细胞和毛细血管间的距离 2、组织代谢 3、毛细血管的血流速度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一、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
物理溶解、化学结合两种形式。
在1个大气压、温度37血液中溶解系数: O2——0.024ml/ml;CO2——0.49ml/ml

《动物生理学》章节笔记

《动物生理学》章节笔记

《动物生理学》章节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 研究对象- 动物生理学关注的是动物机体的生命现象,包括生物化学过程、细胞活动、组织功能、器官系统的工作以及整个生物体的行为和生存策略。

- 研究范围涵盖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哺乳动物,重点关注动物如何通过各个生理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Homeostasis)。

2. 研究任务- 揭示生命现象的物理和化学基础:探究动物体内发生的各种生理过程背后的分子和细胞机制。

- 了解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研究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如何协同工作,调节身体的各种功能。

- 探索环境适应的生理机制:分析动物如何通过生理调整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 应用于实践:将动物生理学知识应用于医学、兽医学、农业、生态保护和生物工程等领域。

二、动物生理学的发展简史1. 古代阶段- 古埃及、古希腊和古印度等文明对动物生理学有所探讨,但多限于观察和哲学思考,缺乏科学实验。

- 我国古代医学家如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对脉搏、呼吸、消化等生理现象有所记载。

2. 中世纪阶段- 欧洲中世纪,阿拉伯学者如伊本·纳菲斯对血液循环有了初步的认识。

- 解剖学的兴起为生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近代阶段- 17世纪,哈维发表了《动物心血运动论》,奠定了血液循环理论。

- 18世纪至19世纪,贝尔纳、普尔扎等人通过实验方法推动了生理学的发展。

4. 现代阶段- 20世纪,生理学进入分子和细胞水平,如诺贝尔奖获得者霍奇金、埃克尔斯对神经传导的研究。

- 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等技术的应用使动物生理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三、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方法- 急性实验:在短时间内对动物进行生理功能的观察和测量,如血压、心率等。

- 慢性实验:长时间跟踪动物生理功能的变化,如植入电极监测神经活动。

- 活体实验:在不影响动物生存的前提下进行的实验,如使用显微镜观察活细胞。

- 离体实验:在体外环境中研究组织、细胞或分子的功能,如器官切片培养。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呼吸【圣才出品】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呼吸【圣才出品】

第5章呼吸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增加肺的顺应性B.能增加肺的弹性阻力C.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D.减少时可引起肺水肿【答案】B【解析】ACD三项,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作用是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可以防止毛细血管滤出液体过多而引起的肺水肿,因而减少时可引起肺水肿;可降低吸气阻力,增加肺的顺应性。

B项,肺组织的弹性阻力主要来自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无关。

2.血液中下列因素的变化,可使呼吸运动增强的最重要因素是()。

A.Po2下降B.乳酸增多C.Pco2升高D.H+浓度增加【答案】C【解析】C项,P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为重要的体液因素。

一定水平的Pco2对维持呼吸和呼吸中枢的兴奋性很重要。

随着吸入气体中CO2的增加,呼吸运动加深、加快,可促进CO2的排出,以维持动脉血中Po2的正常水平。

ABD三项,Po2下降、乳酸增多和H+浓度增加也可使呼吸运动增强,但效果不如Pco2增加时的作用明显。

3.血液中运输CO2的主要形式是()。

A.物理溶解B.碳酸氢盐C.二氧化碳血红蛋白D.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答案】B【解析】血液运输CO2有物理溶解方式和化学结合方式两种。

A项,以物理溶解形式被运输的量仅占血液运输CO2总量的5%。

BCD三项,以化学结合形式被运输量占了95%。

化学结合方式中,以碳酸氢盐形式结合的占88%,以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结合的占7%。

因此碳酸氢盐形式是血液中CO2运输的主要形式。

4.平静呼吸时,参与呼吸运动的肌肉是()。

A.肋间内肌与腹壁肌B.肋间外肌与腹壁肌C.肋间内肌与膈肌D.肋间外肌与膈肌【答案】D【解析】平静呼吸是指安静状态下的呼吸,主要吸气肌是肋间外肌和膈肌,呼气是被动的。

在用力呼吸的吸气时,除肋间外肌和膈肌加强收缩外,其他辅助吸气肌也参加收缩,呼气时呼气肌收缩,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过程。

5.下列各项中属于内呼吸的是()。

A.细胞内的气体交换B.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C.肺泡和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D.组织细胞和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答案】D【解析】高等动物呼吸的全过程,由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内呼吸三个环节组成。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题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题

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环境,称为机体内环境。

2.细胞内液:机体内的水分及溶解其中的溶质称体液,存在于细胞内的体液称为细胞内液。

3.稳态: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第三章血液l.血浆:取抗凝血注入分血管(又称比容管)中离心,压紧后分成两部分,上层为血浆。

血浆的成分复杂,除大量的水分外,主要有血浆蛋白(包括球蛋白、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无机盐和非蛋白含氮物。

2.血清:采出的血液未经抗凝处理,静止后将凝固,首先生成血块,血块收缩后析出的液体部分称为血清。

3.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又称红细胞比容,或简称比容。

4.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胶体物质(主要来自血浆蛋白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

5.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来自Na+、C1-等电解质及非蛋白有机物)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血浆晶体渗透压。

6.碱贮:血液中NaHCO的含量称为碱贮。

3第四章血液循环1.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形成的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1.肺通气:肺通气是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分泌的,主要成分是二软脂酰卵磷脂,其特点是分子间的吸引力以及对液体分子的吸引力均小,分布在肺泡表面减少了液体分子间的吸引力,可使表面张力降低。

3.内呼吸:内呼吸是组织细胞通过组织液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4.潮气量:潮气量是每次呼吸吸入或呼出的气量,运动时潮气量增大。

5.功能余气量:功能余气量是平静呼气末肺内存留的气量,等于补呼气量与残气量之和。

6.肺活量:肺活量是做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等于补吸气量、潮气量和补呼气量三者之和。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1.消化:将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转变为可被吸收和利用状态的生理生化过程称为消化。

2.吸收:食物被消化后,它的分解产物经消化道黏膜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称为吸收。

家畜生理学教学课件《呼吸》

家畜生理学教学课件《呼吸》
表面张力在呼吸过程中起着维持肺泡 形态和稳定肺泡内压力的作用。
呼吸的化学基础
呼吸的化学基础主要包括氧气和二氧 化碳的运输和交换。
在肺部,氧气通过呼吸膜扩散进入肺 泡,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同时 二氧化碳从血液中释放出来,通过呼 吸膜排出体外。
在血液中,红细胞负责运输氧气和二 氧化碳,通过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方式 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跨膜运输。
胸腹式呼吸
家畜在呼吸时,胸壁和腹壁同时 起伏,这种呼吸方式称为胸腹式 呼吸。大多数家畜采用这种呼吸 方式。
胸式呼吸
家畜在呼吸时,胸壁起伏明显, 腹壁起伏不明显,这种呼吸方式 称为胸式呼吸。部分家畜如马采 用这种呼吸方式。
家畜的呼吸调节
自主神经调节
家畜通过自主神经调节呼 吸频率、深度等,以适应 生理和环境变化。
预防保健措施
研究家畜呼吸系统保健的预防保健措 施,如疫苗接种、药物预防等,有助 于降低家畜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
THANKS
谢谢
总结词
治疗以抗菌消炎、对症治疗为主
详细描述
治疗呼吸系统感染以抗菌消炎、 对症治疗为主,如使用抗生素、 解热镇痛药等,同时保持家畜的 生活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
呼吸道阻塞
总结词
呼吸道内异物导致的呼吸障碍
详细描述
呼吸道阻塞是指呼吸道内存在异物,如草料、痰液等, 导致家畜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能引起窒息死亡。
代谢调节
家畜通过代谢调节呼吸, 如缺氧、酸中毒等情况下, 家畜会加快呼吸以适应生 理需求。
行为调节
家畜通过行为调节呼吸, 如运动、采食等行为会影 响呼吸频率和深度。
04
CHAPTER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感染
总结词
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呼吸系统炎症

动物生理学中的呼吸与循环系统

动物生理学中的呼吸与循环系统

动物生理学中的呼吸与循环系统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生命活动与功能的科学领域,其中包括了呼吸与循环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呼吸和循环系统是动物体内关键的生理过程,它们负责供应氧气和养分,以及排除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

本文将探讨动物生理学中的呼吸与循环系统,并介绍它们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

一、呼吸系统1. 呼吸系统的结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呼吸器官组成。

一般而言,呼吸道包括鼻腔、喉咙、气管和支气管,而呼吸器官则主要包括肺部。

鼻腔是呼吸道的入口,它通过黏膜上的细毛和粘液过滤空气,同时帮助加温和湿化空气。

经过鼻腔后,空气进入喉咙,然后通过气管进入支气管,最后到达肺部。

2. 呼吸系统的功能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供应氧气,以维持细胞呼吸所需的能量代谢。

在肺部中,氧气通过肺泡表面的薄壁吸收,然后通过血液运输到体内各个组织和器官。

同时,呼吸系统还负责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带回肺部,从而通过呼出气体排出体外。

二、循环系统1. 循环系统的结构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器官,它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的流动。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将含有氧气和养分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静脉则将含有二氧化碳和废物的血液从组织和器官带回心脏;毛细血管则连接动脉和静脉,实现气体和物质的交换。

2. 循环系统的功能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养分和其他生理物质。

当心脏收缩时,血液被推送到动脉中,流向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供应氧气和养分。

同时,废物和二氧化碳通过静脉带回心脏,再经由肺部排出体外。

循环系统还参与了体温调节、免疫防御和激素传递等重要生理过程。

三、呼吸与循环系统的相互关系呼吸与循环系统密切相关且相互依赖。

在呼吸过程中,肺部通过气体交换为血液提供氧气,以便运输给全身各处。

同时,血液通过静脉带回肺部,从体内排出二氧化碳,以便进行呼出。

通过这种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实现了紧密的合作。

第五章 呼吸生理

第五章  呼吸生理
(一)肺容积:
*(1)潮气量 TV (2)补吸气量 (3)补呼气量 (4)余气量
*(二)肺容量
(1)深吸气量 (3)肺活量 (2)功能余气量 (4)肺总量
深吸气量(IC)=潮气量+补吸气量).
肺活量(VC)=补吸气量+潮气量+补呼气量
功能余气量(FRC)=补呼气量+余气量
肺总容量(TLC) = 补吸气量+潮气量+补呼气量+ 余气量
3. 去氧Hb ( 紫蓝色) 与发绀 (Cyanosis) 100mL血液中去氧Hb超过5 g 时,皮肤、黏膜 呈浅蓝色的现象称为发绀,显示机体缺氧。 4. CO中毒:与Hb 结合力亲和力是O2的250倍, 占据位点,造成缺氧;HbCO呈樱桃红色。
*2.氧离曲线 (1)定义:… , 呈“S”形。 上 段
胸腔容积的变化(△V) 胸廓的顺应性(C)= 跨胸壁压的变化(△P)
压力与肺容量之间关系的变化可用压力-容量曲线表示
(2)肺及胸廓弹性阻力 肺弹性阻力 肺组织本身的弹性回缩力 1/3 肺泡表面张力 2/3
胸廓的弹性阻力:
来自于胸廓的弹性回缩力。其方向视胸廓的位 置而定(胸廓的自然位置的肺容量,相当于肺总量 的67%)。
非弹性阻力 30%
(一)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1 概念 弹性阻力(R):…,用顺应性来度量。 顺应性(C): 2 二者关系 C=1/R 或 C=容积变化(△V)/压力变化(△P) (L/cmH2O) 3、肺及胸廓顺应性和弹性阻力 (1)肺及胸廓顺应性 肺容量变化(△V) 肺的顺应性(C)= 跨肺压变化(△P)
C.肺活量×呼吸频率
D.无效腔容量×呼吸频率
思考题:*1.简述呼吸活动的三个基本环节。 *2.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部位、主要成分、作用及其生 理意义? *3.试述胸内压的形成及其意义。

动物生理学探索动物的运动呼吸与消化

动物生理学探索动物的运动呼吸与消化

动物生理学探索动物的运动呼吸与消化动物生理学探索动物的运动、呼吸与消化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体内生命活动的科学,其中包括了对动物运动、呼吸和消化等方面的探索。

动物之所以能够生存和繁衍,离不开这些基本的生理功能。

本文将从运动、呼吸和消化三个方面来讨论动物的生理学特点和机制。

一、运动动物的运动是其适应环境和进行生活活动的基础。

运动可以分为两类,即肌肉运动和细胞运动。

肌肉运动既包括骨骼和平滑肌的收缩,也包括心肌的跳动。

细胞运动则是细胞内部的各种物质的运输和转变。

肌肉运动主要通过肌肉的收缩来实现。

肌肉细胞中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产生收缩力,从而带动骨骼运动和平滑运动。

同时,心肌的跳动也是由肌肉收缩引起的,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血液可以被泵送到全身,满足各个器官组织的需求。

细胞运动则是细胞内部物质的运输和转变。

例如,细胞内的线粒体经过呼吸作用可以产生能量,这些能量通过细胞内的各种通道摄取和利用。

此外,细胞内的分子、离子和信号物质也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在细胞内进行运输和转变。

二、呼吸呼吸是动物体内的重要生理过程,用于氧气摄入和二氧化碳排出。

动物根据其生活环境和生理特点,呼吸方式有所不同。

根据呼吸方式的不同,动物可以分为肺呼吸和鳃呼吸两种类型。

肺呼吸适用于陆地生活的动物,如人类和大多数哺乳动物。

它们通过鼻腔、气管和肺部将外界的氧气吸入体内,再通过肺泡和血液中的红细胞进行气体交换,将氧气输送到身体组织,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而鳃呼吸适用于水生动物,如鱼类。

它们通过鳃的表面与水中的氧气进行交换,以满足身体的氧气需要。

另外,还有一些动物采用皮肤呼吸或气管呼吸等其他呼吸方式。

例如,蚯蚓的呼吸通过皮肤进行,蠕虫的气体交换则通过气管完成。

三、消化消化是将摄取的食物分解为更小的分子和进行吸收的过程。

动物的消化系统根据其食性和生活习性的不同,结构和功能也有所差异。

消化系统主要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食管、胃和肠道等,食物通过这些器官逐步消化和吸收。

动物生理学总结(二)2024

动物生理学总结(二)2024

动物生理学总结(二)引言概述: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有机体如何通过各种生理过程维持生命和适应环境的学科。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进行阐述,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生理学的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生理机制和适应能力。

正文:一、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1. 呼吸器官的结构:如鼻腔、喉咙、气管和肺部等。

2. 气体交换过程:通过肺泡与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

3. 呼吸的调控:由呼吸中枢和化学感受器调节。

4. 不同动物的呼吸适应:如水生动物的鳃和肺、空气呼吸动物的气囊等。

5. 呼吸系统的疾病与保健:如哮喘、肺炎等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二、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1. 心血管器官的结构: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

2.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

3. 循环系统的运输作用: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4. 血压调节与维持: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调节。

5. 循环系统的疾病与保健:如心脏病、高血压等的预防和治疗。

三、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1. 消化器官的结构: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

2. 消化过程: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3.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通过肠壁上的微绒毛进行吸收。

4. 消化系统的调节:通过神经和激素的调节实现。

5. 消化系统的疾病与保健:如消化不良、胃溃疡等的治疗和饮食调理。

四、泌尿系统(Urinary System)1. 泌尿器官的结构: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

2. 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等。

3. 水盐平衡的调节:通过肾脏调节体液中的水分和电解质。

4. 毒物排泄:通过尿液排除体内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

5. 泌尿系统的疾病与保健:如肾炎、尿路感染等的预防和治疗。

五、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1.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包括突触传递和神经递质等。

动物生理学 呼吸

动物生理学 呼吸

9、一氧化碳的运输
(一)二氧化碳的运输形式 主要是碳酸盐(88%)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7%)。 1、碳酸氢盐形式
碳酸酐酶
CO2+H2O
碳酸酐酶
H2CO3 组织 肺
HCO3- + H+
2、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HbNH2O2+ H+ +CO2 NHbNHCOOH + O2
(二)CO2解离曲线
特点:
(1)血中CO2含量与PCO2呈近 正比。
其它动物的呼吸
常见动物平静呼吸频率
单位:次/min
动物 马 绵羊 山羊 猪 牛 骆驼 鹿 狗 猫 频率 8-16 10-20 10-16 8-16 10-30 5-12 8-16 10-30 10-25 动物 兔 鸡 鸽 小鼠 大鼠 豚鼠 地狱 猕猴 频率 10-15 22-25 50-70 140-210 66-114 69-104 139-163 42-49
The end!
高(肺)
HbO2
红细胞
教材129面,图4-14
(三)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1、概念:表示PO2与Hb氧结合量或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P129-4.3.2.3
2、氧解离曲线的形态特征
A、上段:相当于PO2在60-100mmHg,曲线较平坦。
生理意义:结合部分,PO2不低于60mmHg,Hb氧饱和度仍能 保持在90%之上。 B、中段:40-60mmHg,曲线较陡,释放氧部分。 C、下段:PO2在40mmHg以下的部分曲线较陡。 生理意义:PO2在此范围内,稍有下降,Hb氧饱和度下降较大, 因而释放大量的O2,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
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中毒机理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 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 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

生理实验报告5(循环、呼吸综合性实验)

生理实验报告5(循环、呼吸综合性实验)

广州大学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开课学院及实验室:生科院生化楼6032019年4月15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年级、专业、班生技171姓名GDZ学号实验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成绩实验项目名称循环、呼吸综合性大实验指导老师[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动物在整体情况下,各种理化刺激引起循环、呼吸功能的适应性改变,加深对机体在整体状态下的整合机制的认识。

[实验原理]动物机体总是以整体的形式存在,不仅以整体的形式与外环境保持密切的联系,而且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不断改变和协调各器官系统(如循环、呼吸和泌尿等系统)的活动,以适应内环境的变化,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实验对象]健康的成年家兔[实验药品]25%氨基甲酸乙酯、0.5%肝素生理盐水、1∶10000去甲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胆碱、生理、6%柠檬酸钠盐水、稀盐酸溶液、碳酸钙、钠石灰、3%乳酸、5%NaHCO3[仪器与器械]器械: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动脉夹(一大一小)、铁架台仪器:婴儿称、迷你剃发器、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刺激电极、张力换能器、压力换能器、冷光台灯、钨丝台灯其他:气管插管、动脉插管、三通管、注射器(1ml、5ml、50ml)、棉球、报纸[实验方法与步骤]1实验的准备1.1麻醉固定1.2颈部剪毛1.3分离各组织,暴露气管、左右颈总动脉、神经1,4行左侧减压神经和迷走神经分离术,并行左侧颈总动脉穿线(我们组分离的是右侧神经)1.5行右侧颈总动脉插管术(我们组做的是左侧颈总动脉插管)1.6行气管插管术2连接实验设备3进行实验项目3.1记录一段正常的动脉血压曲线、呼吸曲线3.2吸入CO2气体3.3缺氧3.4夹闭颈总动脉3.5电刺激迷走神经和减压神经3.6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NE)3.7静脉注射乙酰胆碱(ACh)3.8改变血液的酸碱度4记录实验结果并分析[实验结果与分析]0各因素对血压和呼吸运动的影响结果:(1)通入CO2后,家兔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有所上升,呼吸频率和幅度明显地增大;(2)缺氧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明显上升,呼吸频率和幅度也明显增大;(3)夹闭颈总动脉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明显上升,呼吸频率略降,幅度略升,变化很小;(4)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迅猛下降,呼吸频率和幅度也迅猛下降;(5)电刺激减压神经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下降,呼吸频率变化不大,呼吸幅度下降;(6)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有所上升,呼吸频率和幅度上升;(7)注射乙酰胆碱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明显下降,呼吸频率和幅度上升;(8)快速注射乳酸后,呼吸频率和幅度明显上升,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上升;(9)快速注射碳酸氢钠后,呼吸频率下降,幅度却上升,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上升;1增加CO2对血压和呼吸运动的影响结果:由表1和图1可知,通入CO2后,家兔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有所上升,呼吸频率和幅度明显地增大,其变化有一定的延迟。

2024版动物生理学呼吸图文

2024版动物生理学呼吸图文

来调节呼吸运动。
14
动物在不同环境下呼吸适应性变化
2024/1/26
水生动物
如鱼类,通过鳃呼吸适应水中生活,其 呼吸器官结构和功能与水环境相适应。
陆生动物
如哺乳动物,通过肺呼吸适应陆地生活, 其呼吸器官结构和功能与空气环境相适 应。
高原动物
如牦牛,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提 高血红蛋白含量等方式适应高原低氧环 境。
11
03
动物呼吸调控与适应性
2024/1/26
12
神经调节在动物呼吸中作用
呼吸中枢
感受器反馈
位于脑干,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包 括吸气中枢和呼气中枢。
位于呼吸道、肺等部位的感受器,能 感受呼吸运动的变化,并将信息反馈 给呼吸中枢,进一步调节呼吸运动。
神经传导通路
通过一系列神经传导通路,将呼吸中 枢的指令传达到呼吸肌,引起呼吸运 动。
呼吸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
利用动物模型研究呼吸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为临床医学提供 实验依据和治疗策略。
呼吸生理学与生态学的交叉研究
探讨动物的呼吸生理学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揭示动物 如何通过调整呼吸来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பைடு நூலகம்境压力。
26
THANKS
2024/1/26
27

内有声带,可发出声音,同时也是呼吸通道的一部分。
支气管
气管分支进入肺部的管道,将空气分配到各个肺叶。
2024/1/26

作为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具有调节空气流量的作用。
气管
将空气从喉部引导至肺部,具有支撑和保持通畅的作用。

主要呼吸器官,负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4
呼吸过程及机制

动物生理学第四章 呼吸

动物生理学第四章  呼吸



小肺泡表面积小, DPL分布密集,降低表面张力的 作用大,回缩力减小,以免塌陷。 大肺泡表面积大,DPL分布稀疏,降低表面张力作用 小,回缩力增大,不致膨胀而破裂。
d:降低肺弹性阻力,增加其顺应性,减少吸气做功。




二 、肺容量与肺通气量
(一)肺容量(pulmonary capacity)


(二)肺通气量(pulmonary ventilation)

1、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 =潮气量×呼吸频率 活动使呼吸深度和频率均高,每分通气量高。
肺的最大通气量: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 体量。它反映肺在每分种的最大通气能力,比 肺活量更能客观地反映肺通气机能。


2、肺泡(alveolar)通气量:每次吸入的气体, 其中能够进入肺泡的气体量。
上述呼吸运动叫平和呼吸。吸气是主动的, 呼气是被动的。 但在用力呼吸时,呼气和吸气都是主动的,并 且颈、胸、腰、背部肌肉都参与吸气运动。
3、呼吸式
胸式呼吸:由肋间外肌舒缩、胸壁起伏为主的呼 吸运动。 腹式呼吸:由膈肌舒缩、腹壁起伏为主的呼吸运 动。 一般正常动物的呼吸表现为胸壁和腹壁运动 都比较明显的胸腹式呼吸。 只在疾病时,才表现为单一的胸式或腹式呼吸。
对有一定容积的物体: 顺应性(C)=容积变化(∆V)/跨壁压的变化(∆P)
(肺的顺应性(C)=肺容积变化(∆V)/跨肺压 变化(∆P),跨肺压(P)为肺内压与胸内压的差。

胸廓顺应性(Cchw)=胸廓容积变化(∆V)/ 跨胸壁压变化(∆P)(L/cmH2O)
跨胸壁压为胸内压与胸壁外大气压之差。

总的弹性阻力=肺的弹性阻力+胸廓的弹性阻力。 也=1/C肺+1/ C胸廓。 正常肺始终处于扩张状态,总有弹性回缩力阻 止吸气。胸廓弹性回缩力的方向又随其扩张与 回缩程度发生向量变化。)

动物生理学-呼吸生理

动物生理学-呼吸生理

动物生理学-呼吸生理动物生理学-呼吸生理呼吸是动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生理过程。

通过呼吸,动物摄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以维持细胞的新陈代谢,保持机体的稳态。

在动物界中,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最为简单的呼吸器官是原生动物和海绵动物的全身表面,通过体表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而一些进化比较高级的动物,如鸟类和哺乳类,拥有复杂的呼吸系统,包括气管、支气管、肺泡等。

这些特殊的呼吸器官的存在,使动物能够更高效地进行气体交换。

呼吸过程主要分为两个步骤:吸气和呼气。

吸气是指氧气进入动物体内的过程。

动物通过不同的呼吸器官来吸入氧气。

例如,鸟类通过喉管、气管和支气管从嘴巴或鼻孔吸入氧气,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

哺乳类通过鼻腔、喉咙、气管和支气管从鼻孔或口腔吸入氧气。

吸入氧气的过程中,肺泡中的氧气通过薄膜扩散到血液中,与血液中的红细胞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中。

呼气是指动物体内二氧化碳的排出过程。

当动物进行体内新陈代谢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需要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动物通过肺泡、支气管、气管和鼻腔之间的反向路径,将含有二氧化碳的呼吸气体排出体外。

呼吸的调节也是非常重要的。

动物的呼吸可以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来控制。

自主神经系统通过调节呼吸肌肉的张力,控制呼吸频率和幅度。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感受动脉血氧气体浓度、动脉血二氧化碳浓度和酸碱平衡情况,来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

此外,动物的呼吸还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例如,大气中的氧气浓度和温度变化都会对动物的呼吸产生影响。

低氧环境下,动物的呼吸频率会增加,以增加体内的氧气供应。

高温环境下,动物的呼吸频率也会增加,以帮助散发热量。

总结起来,动物的呼吸是通过呼吸器官对外界气体进行交换,以维持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呼吸的过程需要经过吸气和呼气两个步骤,同时受到自主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外界环境的调节。

对于不同动物而言,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存在着差异,但呼吸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动物生理学第四章呼吸PPT

动物生理学第四章呼吸PPT
来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向。
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研究

总结词
研究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相互关系,如心血管系统 、免疫系统等。
详细描述
呼吸系统不仅涉及到气体交换,还与许多其他系统有 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心血管系统对氧气和二氧化碳 的运输起着重要作用,而免疫系统则与呼吸系统的感 染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 这些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以更好地了解 它们的协同作用和调控机制。这将有助于我们发现新 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思 路和方案。
探究呼吸系统的进化历程,比较不同物种的 呼吸系统差异。
详细描述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 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呼吸系统的进化历程。 这将有助于我们发现新的进化线索和机制, 并进一步探究生命演化的奥秘。此外,通过 比较不同物种的呼吸系统差异,我们可以更 好地了解呼吸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未
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入肺部 的通道,具有输送和净化空气
的功能。

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具 有使氧气进入血液和使二氧化
碳从血液排出的功能。
呼吸系统的功能
气体交换
01
呼吸系统的功能之一是进行气体交换,即氧气进入血液和二氧
化碳从血液排出。
调节体温
02
呼吸系统可以通过呼吸和蒸发水分来调节体温。
发声和嗅觉
动物生理学第四章呼吸
• 呼吸系统概述 • 呼吸过程 • 呼吸运动的调节 • 呼吸系统的疾病与防治 • 呼吸系统的研究展望
01
呼吸系统概述
呼吸系统的组成
01
02
03
04
鼻腔
鼻腔是呼吸系统的入口,具有 过滤、加湿和调温空气的功能

全国研究生考试农学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题库(真题-呼 吸)【圣才出品】

全国研究生考试农学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题库(真题-呼 吸)【圣才出品】

第5章呼吸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条件中,均可使氧离曲线发生右移的是()。

[2014研]A.pH升高、CO2分压升高、温度升高B.pH降低、CO2分压升高、温度升高C.pH升高、CO2分压降低、温度降低D.pH降低、CO2分压降低、温度降低【答案】B【解析】氧离曲线表示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以氧分压值为横坐标,相应的血氧饱和度为纵坐标。

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①pH和Pco2的影响。

血液pH降低([H+]升高)或Pco2升高,使Hb对O2的亲和力降低,氧解离曲线右移;反之,氧离曲线左移。

②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氧解离曲线右移,促进O2的释放;温度降低,氧解离曲线左移,不利于O2释放。

③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的影响。

2,3-DPG浓度升高,Hb 与O2的亲和力降低,使氧解离曲线右移;2,3-DPG浓度降低,Hb对O2的亲和力增加,使氧解离曲线左移。

④Hb自身性质的影响。

Hb与O2的结合还受其自身的影响。

如某些氧化剂作用,Fe2+氧化成了Fe3+,以及CO2与Hb结合占据了O2的位点,都可使Hb失去运输O2的能力。

2.胸膜腔内压等于()。

[2013研]A.肺内压-肺回缩力B.肺内压-非弹性阻力C.肺内压+肺回缩力D.肺内压+非弹性阻力【答案】A【解析】胸膜腔内负压的形成原理:胸膜外层受到胸廓组织的保护,故不受大气压的影响。

胸膜内层的压力有两个:其一是肺内压,使肺泡扩张;其二是肺的回缩力,使肺泡缩小。

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

3.有关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2011研]A.能降低肺的顺应性B.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C.由肺泡Ⅰ型上皮细胞分泌D.成分为二磷酸磷脂酰肌醇【答案】B【解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脂蛋白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

4.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O量称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肺内压和胸内压
z 肺内压:指肺或肺泡内的压力。肺内压变化的程度,取决于呼吸的缓急、 深浅和呼吸道阻力,决定着肺通气量的多少。
z 胸内压(intrapleural pressure):又称胸膜腔内压,指胸膜腔内的压 力。无论在吸气还是呼气过程,胸内压始终是低于大气压,即为负压。
z 胸膜腔:由两层胸膜构成,内层是脏层,紧贴着肺的表面;外层为壁 层,与胸壁内侧面相接。两层胸膜之间没有真实的空间,只有少量浆液 将它们粘附一起。
4
呼吸道粘膜的作用
z 呼吸道粘膜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分泌粘液,加温和湿润 吸入的空气,粘着尘粒等异物,通过纤毛运动将异物推近至 咽喉部,被咳出或被吞咽。
z 呼吸道粘膜上含有各种感受器,感受有刺激性或有害气体/ 异物的刺激,引起咳嗽、喷嚏等保护性反射,加以排除。
z 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的巨噬细胞吞噬异物颗粒或 细菌;粘膜分泌物中的免疫球蛋白可防止感染和维持粘膜完 整性。
第五章 呼 吸 Respiration
1
肺脏 O2
CO2
血液循环 O2
CO2
全身组 织细胞
肺通气
肺换气
血液中 气体运输
组织 细胞内 换气 氧化代谢
外呼吸
内呼吸
呼吸全过程示意图 2
第一节 肺通气 pulmonary ventilation
定义: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
程,即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肺中、肺中CO2 排出体外的过程。
肋间外肌收缩 胸腔横径增大 膈肌收缩 胸腔前后直径延长
胸廓容积扩大,肺容积增大 肺内压 < 大气压 外界气体入 肺
z 平静呼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由于舒张而自动复位,胸廓容积缩小 肺容积变小 肺内压 > 大气压 气体被排出体外
z 用力呼吸时,肋间内肌和腹部肌群是主要的呼气肌群 (主动过程)。12
吸气
3
呼吸器官及其功能
z 呼吸器官包括呼吸道和肺 z 呼吸道:呼吸气体进出肺
的通道,包括上呼吸道(鼻、 咽、喉)和下呼吸道(气管、 支气管直至呼吸性支气管 以前的终末细支气管)。 z 呼吸道不具有气体交换功 能,其粘膜和管壁平滑肌 具有保护和调节呼吸道阻 力等作用。
1 气管;2 软骨环;3 肺外支气管;4 肺内支气管;5 小支气管;6 软骨片; 7 细支气管;8 终末细支气管;9 呼吸性细支气管;10 肺泡管;11 肺泡囊;12 肺泡
8
呼吸膜的组成与结构
z 电镜下呼吸膜含:
– 肺表面活性物质 – 液体分子 – 肺泡上皮细胞 – 间隙 – 毛细血管基膜 –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z 六层结构的总厚度仅 为0.2~1.0μm,通 透性大,气体容易扩 散通过
9
肺泡表面张力
z 肺泡上皮内表面分布有极薄的液体层,与肺泡气体形成气液表面。液体分子间的吸引力产生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 有收缩的倾向,使肺泡趋向回缩,并与肺泡壁含有的弹力 纤维的回缩作用共同构成肺泡的回缩力。
z 意义:识别动物正常呼吸型,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当家畜患有胸膜炎、肋 骨骨折等胸部疾患,呼吸时因胸部疼痛而使胸廓移位变弱,改以膈移位为 主,即腹式呼吸。当家畜患有腹膜炎、胃扩张等腹部疾患或母畜妊娠后 期,则在呼吸时因腹部疼痛或受限而使膈移位变弱,改以胸廓移位为主, 即胸式呼吸。
14
呼吸频率
z 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可因种别、年龄、外界气温以及生 理状况等不同而变化 。
z 按照拉普拉斯定律,液泡的回缩力(P)与表面张力(T)成正 比,与液泡半径(r)成反比,即: P = 2T/r。
10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alveolar surfactant
z 由肺泡壁Ⅱ型细胞合成和分泌,是一类脂蛋白,其主要成分 是二棕榈(软脂)酰卵磷脂(DPPC),其亲水端伸入液体 层,疏水端伸入肺泡气,破坏了气-液表面结构,降低肺泡表 面张力,削弱肺泡回缩的趋向。
z 肺是一对含有丰富弹性组 织的气囊,由呼吸性小支 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 肺泡四个部分组成功能单 位(肺单位)
z 具有交换气体的功能,其 中以肺泡为主。
7
肺泡的结构
z 肺泡壁的上皮细胞分 两种:大多数为扁平 上 皮 细 胞 (Ⅰ 型 细 胞),少数为较大的分 泌上皮细胞(Ⅱ型细胞)
z 在肺泡气与肺毛细血 管血液之间含有多层 组织结构,组成呼吸 膜,肺泡气经过此膜 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动物
频率
动物
频率

8~16
鹿
8~1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绵羊
10~20

10~30
山羊
10~16

10~25

8~16

10~15

10~30

22~25
骆驼
5~12

50~70
正常动物的平静呼吸频率(次/分)
15
呼吸音
z 定义:呼吸运动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和出入肺泡 时,与其摩擦产生的声音。
z 意义:常在胸廓的表面或颈部气管附近听取呼吸 音,提供诊断材料。 临床工作中对喉音、气管音 和肺泡音等均有具体描述。
呼气
呼吸运动时呼吸肌的作用
13
呼吸型
z 胸式呼吸(thoracic breathing):主要靠肋间外肌的舒缩活动,呼吸时胸部 起伏明显。
z 腹式呼吸(abdominal breathing):主要靠膈肌舒缩活动,呼吸时腹部起伏 明显。
z 胸腹式呼吸:肋间外肌和膈肌都同等程度参与活动,呼吸时胸腹部都有明 显起伏运动。健康哺乳动物的呼吸多属于此类型。
– 保持肺泡内相对“干燥”的环境:肺泡的表面张力具有吸引肺毛细血 管内液进入肺泡的作用,诱发肺泡积液,DPPC可以避免发生这一现象。
11
呼吸运动
z 呼吸运动由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构成,依赖于呼吸肌的节律性舒缩活 动。
z 呼吸肌包括两组作用相反的肌群,即吸气肌群和呼气肌群。 z 平静吸气时,主要的吸气肌是肋间外肌和膈肌。主要过程:
5
呼吸道平滑肌
z 从气管到终末细支气管均有平滑肌组织,接受植物 性神经的支配。
z 迷走神经通过M型胆碱能受体引起平滑肌收缩;交 感神经通过β2型肾上腺素能受体引起平滑肌舒张。
z 一些体液因素(组织胺、5-羟色胺、缓激肽和前列 腺素等)引起呼吸道平滑肌的舒缩活动,参与呼吸 道气流阻力的调节。
6
肺 lung
z 作用:
– 动态地稳定肺泡容量:吸气时肺泡处于扩张状态,肺泡壁表面积增 大,DPPC被分散稀释成一层极薄的分子层,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减 弱,肺泡回缩力增加,避免因吸气而使肺容量过分增大;呼气时肺泡 容积缩小,DPPC密集成分子浓度较大的液层,大大增强了对抗表面张 力的作用,使肺泡的回缩力量减少,防止因呼气而使肺泡容量过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