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要点归纳概要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要点归纳

概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要点归纳

第一部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背景

§1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刍议一、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4、倡导建构的学习

5、形成新的课程评价观念

6、促进课程管理的民主化和适应性

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1、强调综合性,克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

2、加强选择性,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适应地区间、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差异

3、确保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规划设计、课时安排、课程内容。

三、新课程改革在下面要有所突破: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采取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结构

3、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结构

4、高中采取分科课程为主

5、农村中学课程内容要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四、课程决策的方针和改革的支持系统:

1、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

2、坚持先立后破的方针

3、建立强有立的支持系统。

§2 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依据:

1、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

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革命

3、跨越认知神经学科和教育学科之间的鸿沟。

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点:

1、信息素养

2、统整的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评价观、课程观

3、多重智力学说与成功智力学说的结合

4、家庭学校社会搭建了素质教育的平台。

§3 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趋势与启示一、国外课程改革的理念:

1、注重基础学力提高

2、信息素养

3、创新与开放思维

4、价值观与道德教育

5、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的个性。二、启示:1、课程目标的制订,强调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价值观与精神、道德的发展 2、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方面,关注学生的经验, 设置分科与综合课程, 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 3、课程管理上采用灵活多样的体制。第二部分课程结构

§4重建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

一、课程类型的价值厘定:

1、学科课程、经验课程

2、分科课程、综合课程

3、传授性课程、研究性课程

4、选修课程、必修课程

5、隐性课程、显现课程

6、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二、课程结构的表现形式:数量化方式、描述性方式、应用性方式。

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现状分析:1、学科课程、必修课程占主要,经验课程、选修课程少

2、各具体学科之间的比重失衡

3、课程内容一直为难、繁、偏、旧困扰。

四、对原有的课程结构的调整:

1、构建多样化的课程类型结构

2、构建均衡的科目结构

3、构建完善优化课程内容。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整体、实践、开放、生成、自主性。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空间

2、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生活并学以致用

3、推进自我、自然、社会之间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三者的和谐发展。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与经验

2、形成自我、社会、自然的整体认识,发展责任感

3、获得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态度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的个性品质。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选择遵循的原则:

1、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

2、体现学校的特色

3、反映这所学校在社区的特色

4、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遵循的原则:1、处理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

2、处理学校统筹规划与过程展开后生成性目标的关系

3、课内与课外时间的集合使用

4、整合校内外课程

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三大指定领域

6、把信息技术同实践活动的内容和过程整合起来。

六、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理念:

1、整体观

2、多元化

3、过程性。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比较研究一、国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

1、课题研究的研究性

2、实际应用的设计性

3、社会参观的体验性

4、社会参与的实践性

5、自我建构性的反思性。

§7研究性学习价值与反思

一、研究性价值的定位:

1、保持探究的兴趣

2、丰富学习的体验

3、养成合作共享的个性品质

4、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6、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二、研究性学习现实价值取向的反思:1、防止成人化

2、功能的过分窄化

3、防止学科化。

三、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的积极体验

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分享与合作

4、培养科学的态度与科学道德

5、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6、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知识的综合运用。

四、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1、开放性

2、问题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