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地壳与地质作用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2.3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一)地质的作用 1.地质作用的概念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
2.地质作用的分类按照能量来源的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团结成岩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形成高山或盆地,使地表变的高低不平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使地球表面趋向平坦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在空间上相互联系,在时间上同时进行。
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
一般地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 ※ 判断某种现象和作用是内力作用还是外力作用,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看其是否属于自然界的原因,二是看其能量来源是来自地球内部,还是来自地球外部。
(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1.岩浆活动 概念上地幔上部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成为熔融状态的岩浆,岩浆在在内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向上运动分 类 侵入活动 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由于上覆岩层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迫使岩浆停留在地壳之中冷凝而结晶喷出活动 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影响 形成了各种岩浆岩,也伴随着地震和其他形式的地壳运动2.地壳运动(1)地壳运动的类型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 平行于地球表面 垂直于地球表面,即上升或下降影响 对岩层的影响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抬升或者下沉对地貌的影响 常形成巨大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洋 引起地表高低起伏或海陆变迁举例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大西洋扩张、东非大裂谷形成 台湾海峡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升降变化互相关系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相伴发生,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但就全球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2)褶皱概念 岩层因受力而发生弯曲,称为褶曲。
地质作用的意思解释
地质作用的意思解释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外部因物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包括构造运动、地震活动、火山喷发、岩浆侵染、岩石变质、沉积作用、浸蚀作用等多种因素和作用。
1.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地质作用的核心,它是指地球内部花岗岩、玄武岩等岩石深部运动、地壳板块的运动、构造断裂的活动,导致地球形态、构造、地貌、矿产资源等的变化。
2. 地震活动地震活动是地球地质作用的一种表现,它是由地壳内部的构造变形引起的地震波,引发地球表面的震动。
地震活动不仅对人类社会造成威胁,还对地球构造运动和地貌演变产生了重要作用。
3.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球地质作用的重要形式。
它是由于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状态引发的火山喷发活动,催化了地球内部的岩石变质和地球外部的气候变化,促进了地球的演化进程。
4. 岩浆侵染岩浆侵染是地球地质作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是指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到地壳深处,与其他岩石发生熔融作用,形成新的矿物和岩石,对地球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岩石变质岩石变质是地质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指原来的岩石因为受到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化学反应和地震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了结构和成分的变化,从而形成新的岩石。
6. 沉积作用沉积作用是地球地质作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指由流体中的物质沉积形成的各种岩石和矿物资源,包括火山岩、砂岩、泥岩、煤炭等。
沉积作用对地球环境变化和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7. 浸蚀作用浸蚀作用是指地球表面因为阳光、水汽、水流、风力等因素引起的陆地表面的物质运动变化,包括峡谷、瀑布、溪流、流沙、砂丘等多种形态。
浸蚀作用对地球的地貌演变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章 地壳的物质组成与地质作用
矿物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
(3)光泽
——矿物表面反光能力。
根据强弱不同分: 金属光泽:如黄铁源自、黄铜矿等大部分金属矿物半金属光泽:如磁铁矿(Fe3O4)等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光泽:金刚、玻璃、油脂、珍珠、
丝绢、沥青、土状光泽等
矿物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
方解石的 玻璃光泽
高岭石的 土状光泽
矿物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
蛇纹石 (石棉)
二向延长型:晶体沿两个方向特别发育;呈鳞片 状、片状、板状等。 片状 云母
板状 石膏
三向延长型:沿三维方向发育,呈粒状、等轴状 (立方体、八面体、十二面体),如立方体石盐、 黄铁矿等。 等轴状 石榴子石
立方体 黄铁矿
2、矿物集合体形态
自然界中的矿物,多以集合体形态产出的。 集合体形态是指同种矿物的许多个体集合在一起 构成的形态。根据集合体中矿物颗粒大小,将集 合体形态分为显晶集合体、隐晶及胶态集合体。
(1)显晶集合体:
放大镜下可辨单体晶形,有粒状、鳞片状、放射 状、树枝状等集合体。 如果一群发育完好的晶体,一端固着在共同的基 底上,而另一端向空间自由发育,则称晶簇。
矿物的集合体形态—显晶集合体
粒状石 榴子石
鳞片状 白云母
矿物的集合体形态—显晶集合体
放射状 红柱石
晶簇状 石英
(2)隐晶及胶态集合体:
(4)透明度:矿物透光能力的大小。
透明:矿物相当厚仍透光者
如:方解石、石英、云母、金刚石
半透明:矿物薄边透光者
如:长石
不透明:矿物薄边不透光者
如:赤铁矿、黄铁矿
矿物的物理性质
透明的 方解石
半透明 的长石
矿物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
矿物光学性质关系表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一.地壳运动(一).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按其能量来源又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1.造成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表现形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岩浆活动岩浆活动的类型:两种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地壳运动的类型:根据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2.地质构造:概念: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研究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式的依据。
常见的两种基本构造类型--褶皱和断层。
(1)褶皱:概念: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的概念:2全球____大板块组成。
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板块间的关系: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边界类型是消亡边界;板块之间彼此背离,形成的边界类型为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例: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地中海。
生长边界,例:大西洋、红海、东非大裂谷。
4归纳总结:5、判断岩层新老关系①海底岩石的年龄很轻,一般不超过2亿年。
②离海岭(大洋中脊)愈近,年龄愈轻,离海岭愈远,年龄愈老,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二)外力作用表现形式: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1.作用形式和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风化作用: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和生物作用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作用所产生的风化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2)侵蚀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海洋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作用结果使地表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使沟谷、河床加宽加深,坡面破碎;并能形成岩溶、冰斗、角峰、U形谷、海蚀等地形。
地壳与地质作用资料
地质学与矿物学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谢玉玲,徐九华,李克庆绪论第一章:地壳及地质作用概述第一节:地球及地球的构造第二节: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第三节:地壳的物质组成课后复习绪论1.地质学的概念地质学是研究地球,主要是研究地壳的科学。
具体地讲,它是研究地壳的的构造、物质组成、发展变化及矿产的形成、分布规律等内容的科学。
2. 地质学的学科分类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而地球科学是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生物在内的六大基础学科之一。
地球科学包括地质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气象学、水文学、海洋学、土壤学、环境学等。
3. 研究的意义(1)在寻找、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中起着巨大作用。
(2)在指导人类如何适应保护、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以及同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承担着揭示整个地球的形成、演变规律的科学使命。
第一章地壳及地质作用概述第一节、地球及地球的构造•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月球拍的地球照片可以看出地球近似一个球状体,但又不是一个标准的球体,而是近似于一个旋转椭球体。
它的两极半径小(6357km),赤道半径大(6378km),两者相差约21km。
地球围绕地轴自转,自转轴对着北极星的一方叫北极,另一端叫南极。
地球的表面积5.1亿km2,其中海洋占71%,陆地占29%。
海底和地表形态高低起伏,陆地有高山、丘陵、平原和盆地。
海底有海沟和海底山等。
世界上最高的山(珠穆朗玛峰):8844.43m(2005,1975年分布的是8848.13m)最深的海沟:11033m(太平洋马利亚那群岛附近的海渊)珠峰缘何“矮”了3.7米?(1) 是因为两次测得的冰雪深度不同。
197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峰顶冰雪深度。
当年是登山队员通过人工插杆的方式进行测量的,所以冰雪深度数据的精确度无疑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005年采用冰雪深雷达探测仪,测得冰雪深度为3.5米,其中雪层厚度接近1米,冰层厚度约为1.5米,冰层以下、岩面以上的不确定物质层(其密度介于冰与岩石之间,专家估计极有可能是冰和碎石的混合物)厚度约为1米。
矿井地质基础知识
矿井地质基础知识一、地壳与地质作用㈠地壳及岩石从古到今,人类的活动,都在地壳的表层进行。
煤正是埋藏在地壳的表层。
组成地壳的是岩石,岩石是由一些矿物颗粒组成。
矿物是一种或多种元素在地质作用下自然形成的产物,每一种矿物均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因此,岩石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是不均匀的,同一种岩石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可以有很大的差别。
按生成的方式,岩石可以分三大类:1. 岩浆岩岩浆岩又称为火成岩,它是由岩浆冷凝而成。
地壳深处压力和温度都很高,各种物质熔化成岩浆。
当这种高温高压的岩浆沿着地壳裂缝移动到表层或喷出地面时,便冷凝成岩浆岩。
如花岗岩、玄武岩等,都是最常见的岩浆岩。
2. 沉积岩地表原有岩石经风化、剥蚀成碎屑,并经流水的搬运,在湖泊、沼泽地带沉积下来,这些沉积物经过压紧、胶结等作用形成沉积岩。
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
3. 变质岩变质岩是已经形成的各种岩石,在地下深处受到重力、地壳运动或岩浆侵入的高温作用,产生物理化学变化,改变了原来的成分和性质而变成的岩石。
如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
煤属沉积岩类。
在煤矿中遇到的主要是沉积岩,有些煤矿有岩浆岩侵入现象。
㈡地质作用与地壳运动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
促使地壳发生运动和变化的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有些地质作用进行得很激烈、明显,例如地震和火山爆发;而更多的地质作用则进行得很缓慢,需经历若干万年、亿年才显现出变化的结果根据引起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不同,可将地质作用分为两大类:动力主要来自地球本身内部的内力地质作用,动力主要来自于太阳的外力地质作用,两者之间相互影响。
1. 外力地质作用它主要由于太阳辐射能引起。
地表岩石经过长期风吹雨打、日晒和温度变化、生物活动等,逐渐被破坏剥离或分解,通称为风化剥蚀;风化剥蚀的产物,随风流或水流搬运,当到低洼开阔的地方风流或水流减缓、搬运作用减弱时,剥蚀产物则沉积下来,即所谓的沉积作用。
沉积物在低洼地带一层层的堆积,越来越厚,下面的沉积物被上面的压紧,进而胶结成一个整体岩层,就是沉积岩。
地质构造及地质年代
地质构造及地质年代2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就是指缓慢⽽长期的地壳运动使岩⽯发⽣变形,产⽣相对位移,形变后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形态,它是地壳运动的产物,是研究地壳运动的性质和⽅式的依据。
地质构造在层状岩体中表现最显著,主要有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两种基本类型。
2.1地壳运动与地质作⽤2.1.1地壳运动地壳运动⼜称构造运动,主要是指由地球内⼒引起岩⽯圈的变形、变位的作⽤。
2.1.1.1地壳运动的类型地壳运动按其运动的⽅向分为:⽔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1.⽔平运动地壳或岩⽯圈⼤致沿地球表⾯切线⽅向的运动称为⽔平运动。
其表现为岩⽯圈的⽔平挤压或⽔平拉伸,它是形成地质构造的主要作⽤。
⽔平运动最典型的例⼦是美国西部旧⾦⼭的圣安德烈斯⼤断层。
2.垂直运动地壳或岩⽯圈沿垂直于地表⽅向的运动称为垂直运动,⼜称升降运动。
其表现为岩⽯圈的垂直上升或下降,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和相邻区的下降,可形成⾼原、断块⼭、凹陷、盆地和平原,还可引起海侵和海退,使海陆变迁。
垂直运动典型的例⼦是意⼤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理⽯柱的历史变迁。
⼈们常把晚第三纪(或称新第三纪)以前发⽣的构造运动称为古构造运动;把晚第三纪以来发⽣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其中有⼈类历史记载以来的构造运动⼜称为现代构造运动。
2.1.1.2地壳运动成因的主要理论地壳运动的成因理论,主要有对流说、均衡说、地球⾃转说和板块运动说等等。
2.1.2地质作⽤地质作⽤是指由⾃然动⼒引起地球(最主要的是地幔和岩⽯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变化的作⽤。
主要表现为对地球的矿物、岩⽯、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等进⾏的破坏和建造作⽤。
按照能源和作⽤部位不同,地质作⽤分为内动⼒地质作⽤和外动⼒地质作⽤。
内动⼒地质作⽤是由地球内部的能量(简称内能)引起的,主要有地内热能、重⼒能、地球旋转能、化学能和结晶能等;外动⼒地质作⽤是由地球以外的能量(简称外能)引起的,主要有太阳辐射能、潮汐能、⽣物能等。
内动⼒地质作⽤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和地震作⽤等。
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的区别
(一)岩浆活动
火山构造示意图
火山口
喷出活动
火山锥
火山通道
侵入活动
形成于上地幔上部——软流层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类型运动方向对地表影响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升降运动类型运动方向对地表影响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升降运动水平挤压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水平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地壳抬升地壳下沉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地质作用、地壳 运动、地质构造 和构造地貌
• 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 作用 • 内力作用有:地壳运动、岩浆 活动、变质作用 • 外力作用有:风化、侵蚀、搬 运、堆积
(二)地壳运动(构造运动)
1、地壳运动
类 型 水平运动 水平张裂 垂直运动 (升降运动) 形成裂谷或海洋 引起地表高低起伏 和海陆变迁。 运动方向 水平挤压 对地表影起的岩层变形和变 位的形迹(结果)。地壳运动是形成地质构 造的原因,地质构造则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地质学基础知识
地质学基础知识1.1地球及地质作用1、地质作用:由于自然动力所引起的地壳物质组成、内部购造和地壳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2、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3、内力地质作用:作用于整个地壳和岩石圈,能源主要来源于地球本身的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
4、外力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表面,能源来自于地球外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5、内力地质作用又分为:构造运动、地震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6、外力地质作用又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作用。
7、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组成物质发生了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过程。
机械运动过程。
8、构造运动的特点:普遍性和长期性。
普遍性和长期性。
9、构造运动的形式:升降运动升降运动 (造陆、沿半径)(造陆、沿半径)水平运动水平运动 (造山、沿球体平面沿切线方向)(造山、沿球体平面沿切线方向)10、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或摆动的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11、地震四要素: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破坏烈度。
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破坏烈度。
12、震源:地壳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
地壳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
13、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14、地震的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15、按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浅源地震,范围范围(0㎞~70km )中源地震,中源地震,范围范围(70㎞~300㎞)深源地震,范围(300㎞~700㎞)。
1.2岩浆作用和火成岩1、岩浆成份分类:二氧化硅、金属氧化物、少量金属元素和稀有元素、挥发性物质。
物质。
2、岩浆作用:岩浆从发育到往上运移再到冷凝固结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3、岩浆作用分为:喷出作用、侵入作用。
喷出作用、侵入作用。
4、火成岩分为:喷出岩、侵入岩。
地壳的运动与地质作用
海蚀崖
海滩
沉 冰川沉积 积 流水沉积 作 用 风力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 重小的后沉积
固结成岩——沉积岩(层理)
化石
各种外力作用形式的相互关系
风化壳
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
地质作用的类型及地表形态的影响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地震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 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 相似的是 (多项选择)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峡 C.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 此在 ① 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 。判断依据是 向斜槽部凹陷,易汇集水 。
地震
震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全球统一,一个) 烈度:各地的破坏程度(各地不同,多个)
成因分类:
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 冲击地震
诱发地震
安 第 斯 山 脉
板块内部:地质稳定;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多火山地震,地热资源丰富 冰岛:(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地壳运动频繁(地壳活跃),地热资源丰富
高山耸立的青藏高原
崎岖不平的云贵高原
起伏和缓的大兴安岭
地
势
陡
峭
的
华 山
一望无际的东北平原
河汊纵横的珠江三角洲
漫天黄沙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
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统称地质作用。
分类 内 力 作 用 外 力 作 用 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内 部,主要是 地球内部的 热能 表现形式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地震 对地表的 影响 形成高山 或低地, 使地表高 低不平 相互关 系
地质作用2
地震作用(earthquake ) 二、内力地质作用——地震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 地震作用 (一)概述 地震:构造运动的综合表现形式之一,是岩石圈 内积聚的能量骤然释放而引发的大地震颤 地震的术语 震源——地震的发源地。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离震中越远,震 动越弱。 极区——震中附近震动最大的地区。 等震线——地面上破坏程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起来 的曲线。 震源深度——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
海水侵蚀部分
1.升降运动 1.升降运动 升降运动常表现地 升降运动常表现地 壳大规模的隆升和 下降, 下降,并引起地势 高低的变化和海陆 变迁,上升可成陆, 变迁,上升可成陆, 下降可成海, 下降可成海,又称 造陆运动。 造陆运动。
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古罗马时代的著名大理石柱
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 内力地质作用
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
1.震级 1.震级 依据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来划分成地震级, 依据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来划分成地震级 , 释放出来的 能量越多,震级就越大。 能量越多 ,震级就越大。地震时所释放的能量可以根据地 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来测定。按照目前国际通用的李希特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来测定。按照目前国际通用的李希特古 登 堡 震 级 的 定 义 : 震 级 是 um 为 单 位 来 表 示 离 开 震 中 100km的标准地震仪所记录的最大振幅,并用对数来表示. km的标准地震仪所记录的最大振幅 100km的标准地震仪所记录的最大振幅,并用对数来表示. 这里所说的标准地震仪是指周期为0 衰减常数约等于1 这里所说的标准地震仪是指周期为0.8s,衰减常数约等于1 放大倍数为2800倍的地震仪。震级是按下法决定的: 2800倍的地震仪 ,放大倍数为2800 倍的地震仪。震级是按下法决定的:例 如在离震中100km处的地震仪 其记录纸上的振幅是10 100km 处的地震仪, 10mm 如在离震中 100km 处的地震仪 , 其记录纸上的振幅是 10mm ,用um单位计算是:10,000um,取其对数则等于4,根据 um单位计算是:10, 000um,取其对数则等于4 单位计算是 um 定义,这次地震是4 定义,这次地震是4级。
工程地质学——地层与地质构造-知识归纳整理
第二章 地层与地质构造第一节 地壳运动及地质作用的概念一、地壳运动的概念→指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产生的机械运动。
⎩⎨⎧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基本运动形式1⎪⎪⎩⎪⎪⎨⎧板块构造说地球自转说均衡说对流说、运动成因理论2二、地质作用的概念 →指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又叫地壳运动构造运动、内动力地质作用1⎪⎪⎪⎩⎪⎪⎪⎨⎧重力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流水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2知识归纳整理第二节 岩层及岩层产状⎪⎩⎪⎨⎧断裂褶皱倾斜岩层后被保留下来的形态。
引起地壳岩层变形变位地质构造:指构造运动⎪⎪⎪⎩⎪⎪⎪⎨⎧︒=⎪⎩⎪⎨⎧︒>︒︒=︒<︒=906060~30300ααααα:)()(::::直立岩层顶面朝下倒转岩层顶面朝上正常岩层陡立岩层陡倾岩层缓倾岩层倾斜岩层水平岩层一、岩层二、岩层产状:指岩层在空间的产出状态。
⎪⎩⎪⎨⎧)(倾角:岩层的倾斜程度)(OD 倾向:岩层的倾斜方向(OA或OB)走向:岩层的延伸方向、产状要素α'1 真倾角(α):岩层在野外的倾角。
视倾角(β):岩层在剖面上的倾角。
θαβsin ⋅=tg tg (θ为剖面线与岩层走向线所夹锐角)2、产状要素的测量、记录和图示。
(1)测量:用地质罗盘仪测量。
⎪⎪⎪⎩⎪⎪⎪⎨⎧方位角法相限角法)记录(2 (3)图示:正常岩层: 30º ; 倒转岩层: 30ºN 135º30º E NW S 45º30ºN45ºE ∠30º s E走向 倾角 倾向135º ∠30º倾向 倾角倾斜岩层褶皱 断层倾角倾向 ααA O BDD’ π走向倾向 走向倾向 走向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三节 地层概念一、为什么要学习地层及地质年代:确定构造形态:如:单斜岩层 背斜 向斜 断层 断层 挑选和评价建造场地:阅读地质图:地层:将各个地质历史阶段形成的岩层,称为该时代的地层。
第二节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第二节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一.地壳运动1.地壳运动的概念地壳自形成以来,各个部分和各个质点都是运动着的,并促使地壳的构造不断变化和发展。
这种由内力作用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运动,叫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控制地表海陆分布的轮廓,影响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同时改变着岩层的原始产状,并形成各种各样的构造形态,因此,地壳中各种地质构造基本上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从这个意义上讲,地壳运动又称构造运动。
地壳内部物质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
有些是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例如地震;但更多的是不被感受到的,因为这些运动进行的极其缓慢,例如,喜马拉雅山是今天世界上最高大的一列山脉,但是在四、五千万年前的始新世中期,这里还是一片海洋。
大约在一千二百万年前,现在海拔四、五千米的喜马拉雅山的北坡地区,当时高程约一千米。
据大地水准测量,现在仍以每年3.3~12.7毫米的速度不断上升。
可见,地壳运动的速度虽很慢,但由于经历长期的活动,地壳运动对地壳变形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甚至引起剧烈的海陆变迁。
2.构造运动的划分构造运动根据其发生的时间、特点和研究方法分两类:发生在晚第三纪以前各地质时期的构造运动,叫老构造运动。
发生在晚第三纪和第四纪的的构造运动,称新构造运动。
人类历史(四、五千年)到现在的新构造运动,也叫现代构造运动。
老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不同。
老构造运动主要研究地层的变形与错位;而新构造运动由于时间较短,地层变形不连续或不显著,所以主要研究地貌的变化(当然,新构造有时也表现为地层的变形和断裂等);至于现代构造运动则可以用考古法、历史法,甚至必须用仪器进行定量现测才能察觉。
** 近代地壳运动例子对于现代地壳运动,常采有大地测量和天文测量方法,即定期观测一点(线)的高程和经纬的变化,以测出地壳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如美国西部一条著名的圣安得列斯断层,是在1.5亿年以前的侏罗纪时形成的,根据断层两侧同一岩层对比,平均每年位移3.2毫米。
第一章 地壳及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概述
概述 1.地质作用概念:所有引起矿物,岩石的产生和 破坏,从而使地壳面貌发生变化的自然作用. 2.地质营力:引起这些变化的自然动力. 3.地质作用的分类:按作用能源不同,分为内力 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海枯石烂,沧海桑田,山崩地裂,地震,火山 爆发,海陆变迁等改变着地壳的面貌. 4.变化形式: 1)渐变:如珠穆朗玛峰的崛起,荷兰海岸的 下降; 2)突变:地震,火山爆发等.
2.岩浆作用 1)岩浆:地壳深处的一种富含有挥发性物质的高温高压的粘稠 状硅酸盐熔融体,其中还含有一些金属硫化物和氧化物. 2)岩浆分类:根据SiO2含量 A.基性岩浆: SiO2小于52%,Fe,Mg氧化物较高(岩石色 深),比重大,含气体少,粘度较小,易流动. B.酸性岩浆: SiO2大于65%,Fe,Mg氧化物较少(岩石色 浅),比重小,含气体较多,粘度大,不易流动. 3)岩浆作用:在地壳运动影响下,由于外部压力的变化,岩浆 向压力减小的方向移动,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 成为岩石的全过程. 4)岩浆作用方式:两种 A.喷出作用:岩浆直接喷出地表的作用,形成喷出岩.包括液 体,固体和气体三种物质. B.侵入作用:岩浆由地壳深处上升到地壳上部的活动过程.形 成浅成侵入岩和深成侵入岩.
火山口-在火山上圆锥状凹坑.几公里宽. 火山口
Crater Lake .国家公园 卡斯卡达山脉 俄勒冈州 国家公园,卡斯卡达山脉 国家公园 卡斯卡达山脉,俄勒冈州
Cinder Cone 火山渣锥 (Wizard Island)
Mount St. Helens before May 18th, 1980 8:32 a.m.
五大连池--火山地质遗迹 五大连池 火山地质遗迹
五大连池--木排状熔岩 五大连池 木排状熔岩
地 质 作 用
地球与地质作用
地球与地质作用
2.外力地质作用 引起外力地质作用发生的自然力(地质 营力)来源于地球外部的能,包括太阳辐 射产生的热能(风、流水、冰川、波浪等 外营力的能源),天体引力产生的潮汐能, 生物及其生命活动产生的生物能等。
地球与地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按地质营力分为河流 地质作用、地下水地质作用、冰川地质 作用、湖泊和沼泽地质作用、风的地质 作用和海洋地质作用等。按作用的形式 或发生序列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 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
地球与地质作用
风 力 搬 运 作 用
地球与地质作用
流 水 搬 运 作 用
地球与地质作用
水 力 降 低 碎 屑 堆 积
地球与地质作用
水 力 降 低 碎 屑 堆 积
地球与地质作用
冰 水 沉 积
地球与地质作用
冰 水 沉 积
地球与地质作用
4)沉积作用。是指被搬运的物质由 于搬运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 呈有规律地沉淀、堆积的现象。冰川在 运动中或消融时,因搬运能力降低常将 其携带的各种岩石碎屑堆积或沉积下来 的现象,称冰川沉积作用 。
地球与地质作用
在地球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内、外地质 作用充当不同的角色,缺一不可。构造运 动强烈、地壳升降显著,外力削蚀作用随 之增强;反之,削蚀和夷平作用减弱。内 力地质作用控制着外力地质作用的进程。 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是对立统一 的过程。
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
地球与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 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 造、表面形态特征等的各种自然作用, 称为地质作用。发生在地球内部的作用, 称为内力地质作用;发生在地球外部的 作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地球与地质作用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__知识点
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知识点一、地质作用1.地质作用概念: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2.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是由地球内能引起的,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能量。
内力作用表现形式: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风力、流水、冰川)。
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二、.岩浆活动:岩浆活动:人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
岩浆活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在地壳中冷凝而结晶,岩浆侵入地壳形成花岗岩;另一种是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玄武岩。
1、常见的岩石变质岩受到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原来的成分、结构发生了改变,形成了新的岩石大理石、板岩石英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可夷平地表。
(2012·山东卷)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三、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又称构造运动,一般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的结果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断层分为地垒和地堑。
地质构造示意图岩层形态地表形态实践意义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褶皱背斜中心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岭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良好的油气构造,开凿隧道通常选背斜,原因:背斜成拱形,安全稳定,不易积水。
向斜中心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槽部受挤压不易侵蚀反成山岭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地垒中间岩块上升,两侧岩块相对下降形成块状山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工程建设遇断层要避开,以免诱发地震、滑坡、渗漏、坍塌等地质灾害。
地质学 第一章 地壳与地质作用
地 球 的 物 质 组 成 与 宇 宙 物 质 组 成
课后练习: 1. 地球的内部圈层是如何划分的,其各圈层及 主要分界面的名称是什么? 2. 地磁三要素指的是什么,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3. 从地表向地球内部其温度、压力是如 何变化的? 4. 熟悉以下几个概念:地热增温率(地温梯度) 重力,理论重力值, 重力异常, 地磁正常值,磁异常。
3. 理论重力值:把地球当做一个圆滑的均质体,以大地水准面为基础计
算出的重力值。它只与纬度有关。两极略大,赤道略小。
4. 重力异常:由于地形起伏、地球物质分布不均、密度大小有差异引起
的实测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不同,这种偏差称重力异常。 正异常:实测重力值大于理论值。表明地下有密度较大的物质, 如铜、铅锌、镍等矿产。 负异常:实测重力值小于理论值。表明地下有密度较小的物质, 如煤矿、石油、天燃气等。
大陆地壳 平均厚度33KM, 厚度变化大(高山峡谷) 由上、下两层组成 即硅铝层(花岗质层) 和硅镁层(玄武质层)
大洋地壳 平均厚度7KM 厚度变化小 上地壳很薄或无 主要由硅镁层组成 有时有薄的硅铝层
地幔:地壳以下至古登堡面(2891KM)之 间的圈层。
上地幔:接近基性岩(二辉橄榄岩)的 ------400----组成,(60-150km低速层) 过渡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介 ------670----于 上下地幔之间。 下地幔:是由铁、镍的氧化物和硫化物 组成(也有观点认为主要由具 钙钛矿结构的硅酸盐组成)
2. 地质学的学科分类
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而地球科学是包括数学、物理、 化学、天文、生物在内的六大基础学科之一。地球科学包括地质 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气象学、水文学、海洋学、土壤学、 环境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沉积岩中的石灰岩经过变质重结晶作用后,变质成为大理岩。
地 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球内部能量的长期积累, 震 达到一定的限度而突然释放时,导致地壳一定范
围的快速颤动。
EXIT
高原
高山
平原
浅海
硅 铝 层 (密度约2.7)
层
镁
霍
莫
硅
200米
海平面
大洋底
面
密度约3.5
地壳是固体地球最外的一圈。地壳表面在陆地上直接暴露出来,有水
地球的外部形态
地球已有44 ~46亿岁
地球并不是一个均质体,而具有圈层结构。 地球是由不同状态和不同物质组成的非均质圈层 构造的椭球体。 以地表为界分为内圈和外圈。它们又可再分为几 个圈层,所以必须了解它们的整体特征,才能更 深刻地理解动力地质作用的原理。
4月22日定为“地球日”——保护环境
EXIT
地壳内部的岩浆,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向外部
岩 压力减小的方向移动,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面 浆 ,冷却凝固成为岩石的全过程。 作 如:2010年3月20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 用 盖冰川下一座火山在沉寂了190多年后再度喷发
。岩浆冲向1000米处高空。
变 由于地壳运动、岩浆作用等引 质 起物理和化学条件发生变化, 作 促使岩石在固体状态下改变其 用 成分、结构和构造的作用。
地质作用——由内、外能引起整个岩石圈物质成分、内部构造、 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动力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分类:按照能源和作用部位的不同,地质作用分为内动 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 用——地壳运动。
内力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
地壳或岩石圈块体
体的地方特则是海洋区则被水圈覆盖。地壳的厚度变化很大,大洋地 壳较薄,平均厚6公里,最厚约8公里。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35公里, 最厚处可达70公里(如青藏高原)。说明地壳下界是起伏不平的。整 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6公里,只有地球半径的1/400,体积只有地球体 积的0.8%,质量为24×1024克,约占地球质量的0.4%。地壳由上下 两层组成,其间有一个次一级的界面叫康拉德面。这个界面并不到处
地球的圈层构造——外圈层和内圈层
(一)地球内圈层
1. 地壳 是地球内圈层最外部的一层薄壳,地壳的 下表面是莫霍面,此界面深度不一致,大陆处较深,海 洋处最浅,地壳最薄处约1.6km(在海底海沟沟底处)、海 底部分厚约6~l0km。
2. 地幔 自莫霍面以下至深度约2900km的范围,此界面 称古登堡面,是高温熔融的岩浆发源地,也称软流层。
都存在。上地壳叫硅铝层,主要成分是氧、硅、铝等轻元素,平均密 度2.7克/厘米2,主要岩石为酸性的岩浆岩和变质岩,如花岗岩、片麻 岩等,故也叫花岗质层。这一层只有大陆壳才有,大洋壳缺少此层, 因此呈不连续分布。平均厚度约10公里。下地壳叫硅镁层,主要成分 是氧、硅、铁和镁,主要岩石为基性岩,又称为玄武质层。
高原和山岳地区下面密度较小的硅铝层较厚,它一方面向上隆起, 具有较高的高度,另一方面又向下楔入密度较大的硅镁层中,具 有较大的深度。因此,地壳下面存在着一个均衡面,这个面不是 水平而是起伏不平的,组成地壳的物质是不均一的。高原和山岳 上部的质量剩余就被下部质量的不足所抵消,大洋中直接出露硅 镁层,深部地幔也向上凸入地壳内,下部质量的剩余就足以补偿 上部(水体部分)质量的不足,从而保持地区之间重力上的均衡。 这就是地壳均衡现象。结果在一定的补偿基面以上,沿铅垂方向 的质量到处趋于一致。
3. 地核 地幔以下为地核,被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层。
其中地幔通过对地幔中地震波传播特征的研究发现,在40~ 250km处存在“低速带”,尤其是100~150km深度处波速降低得 最多。又据低速带内有些区域不传播横波,推断这些区域的温度 已超过岩石熔点形成液态区。 由于低速带距地表很近,这些液态区很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鉴 于低速带的塑性较大,它为上部固态岩石的活动动创造了有利的 条件,故在构造地质学中称其为软流圈。而将软流圈以上的上地 幔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地壳均衡学说示意图
地壳表层长期与大气和水接触,遭受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的改造, 形成了一层沉积层。
EXIT
(二)地球外圈层
1. 大气圈 地球的大气圈按距离地球表面由近至远被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 间层、热层和散逸层。风霜雨雪、云雾冰雹等变化多端的大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内。
2. 水圈 通常人们把地球表面的海洋、河流、 湖泊及地下水等看成是包围地球表面的闭合圈。 在自然界水分的循环过程中,大陆降水量只占总 降水量的20.6%,然而这一水量却是改变地貌的 强大动力因素。河流、冰川、地下水等水体在其 流动过程中,不断改造地表,塑造出各种地表形 态。同时水圈对生命的生存、演化提供了必不可 少的条件,因此水圈是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动 力来源。
沿水平方向移动,
它使岩层产生褶
地
水平运动
皱、断裂。我国的 横断山脉、祁连山
壳
等均为褶皱山系
运
指地壳或岩石圈相邻块
动
体或同一块体的不同部
垂直运动 分作差异性上升或下降
,使某些地区上升形成
山岳、高原,另一些地
区下降.形成湖、海、
盆地。如:喜马拉雅山
构造运动——使岩石圈发生变形、变位以及使洋底增生和消亡的 地质作用。
公路工程地质
第一编 动力地质作用与不良地质现象
第一章 地壳与地质作用 第二章 活断层与地震 第三章 滑坡与泥石流 第四章 岩溶 第五章 渗透变形与地面沉降 第六章 河流侵蚀与淤积 第七章 地裂缝与采空区塌陷
地壳与地质作用
(1) 地球的形态与圈层结构 (2) 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与内动力地质作用 (3) 地壳结构与地壳均衡学说 (4) 地球的外部圈层构造与外动力地质作用 (5) 内外地质作用对地壳的改变 (6) 地层年代 (7) 地质构造
3. 生物圈 地球表面凡是有生命活动的范围称为生物圈。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通 过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等方式,形成一系列生物地质作用,从而改变地壳表层的物质成 分和结构。生物活动成为改造大自然的一个积极因素,同时生物的繁殖活动和生物遗体 的堆积,为形成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