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锐角三角函数(1)
§1.1 锐角三角函数(1)
§1.1 锐角三角函数(1)【教学目标】1.探索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值与三边之间的关系。
2.掌握三角函数定义式:sinA=斜边的对边A ∠, cosA=斜边的邻边A ∠,【重点难点】重点:三角函数定义的理解。
难点: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值与三边之间的关系及求三角函数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1、∠A=30°,则ABBC= ,这个比值和B 点的位置有关系吗?2、在∠A 的一边上任取两点B 与B 1,分别作BC ⊥AC 于点C ,B 1C 1⊥AC 1于点C 1.比值AB BC 与1111B A C B 有什么关系?3、比较1和2中的两个比值是否相等?如果∠A =50°时,这个比值和40°时有变化吗? 二、新课教学 1、结论:当锐角α确定时,比值AB BC 是一个唯一确定的值;当锐角α变化时,比值ABBC也随之变化.简单地说:角度不变,比值不变,角度改变,比值改变边与2、2、三角函数的定义在Rt △ABC 中,如果锐角A 确定,那么∠A 的对斜边的比、邻边与斜边的比也随之确定.∠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sine),记作sinA ,即sinA=ABBC =斜边的对边A ∠∠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cosine),记作cosA ,即cosA=ABAC =斜边的邻边A ∠∠A 的对边与∠A 的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tang e nt ),记作tan A , 即的斜边的对边A tan ∠∠==A AC BC A 锐角A 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统称∠A 的三角函数. 三、课堂练习: 1. 根据图形填空:sin A = ; cos A = ; tan A =tanA=∠A的对边∠A的邻边 A 30° BCAB 1 BC CC 140°AαBCC4532. 如图,在Rt △ABC 中,∠C = Rt ∠ ,AC =2, AB=13 . 求 : (1) sin A 、 cos A 、tan A 的值 (2) sin B 、 cos B 、tan B 的值;3、在Rt △ABC 中, ∠C =Rt ∠,AC ︰BC =1︰2. 求tan B 、sin B 、 cos B 的值.4、在Rt △ABC 中, ∠C =Rt ∠,sin A = ,则sin B 的值为( )(A) (B) (C) (D)5、 在Rt ⊿ABC 中,∠C=Rt ∠, CD ⊥AB ,求锐角∠DCB 的余弦四、回顾总结:1. 一个概念:锐角三角函数2. 一个关系: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3、对任意锐角 ,下列结论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① 0<sin <1, ② 0<cos <1, ③sin +cos >1 , ④tan >0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1锐角三角函数(一)
驶向胜利 的彼岸
B1 B2
C2
C1
用心想一想
(1).Rt△AB1C1和Rt△AB2C2有什么关
B1C1 B2C2 (2? ). 和 系 AC1 AC2
B1
有什么关系?
(3)如果改变B2在梯子上的位置(如
B3 C3
B2
B3C3 )呢?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A
C2
C1
用心想一想
结论:仍能得到
B1
当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确 定之后,它的对边与邻边之 比也随之确定。
A
┌ C
小结
•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正切的定义:
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即
B 斜边 ┌ C
∠A的对边
A
∠A的邻边
拓展延伸
1.tanA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A是一个锐角. 2.tan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表示∠A的正切,习惯省去 “∠”号(注意tanA不表示tan乘以A). 3.tanA是一个比值(直角边之比,注意比的顺序,且 tanA>0,无单位). 4.tanA的大小只与∠A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 的边长无关. 5.角相等,则正切值相等;两锐角的正切值相等,则 这两个锐角相等.
从生活实践开始
小明在A处仰望塔顶,测得∠1的 大小,再往塔的方向前进50m到B处,又 测得∠2的大小,根据这些他就求出了 塔的高度.你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 猜一猜,这座古塔有多高?想 一想,你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测出这座古塔的高吗?
驶向胜利 驶向胜利 的彼岸 的彼岸
A
1
B 2
从生活实践开始
角,你能求出其它的边和角吗?
B
60米 A
1.1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课件
比值大的梯子陡.
图③
图④
知识点 1 正切的定义
B
B B2 B1
A
C2 C1 C
C
如图,B1,B2是梯子AB上的点,B1C1⊥AC,垂足为点C1,
B2C2⊥AC,垂足为点C2.小明想通过测量B1C1及AC1,算出它们
的比,来说明梯子的倾斜程度;而小亮则认为,通过测量B2C2
及AC2,算出它们的比,也能说明梯子的倾斜程度.
应用新知,典例剖析
例1.下图表示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
陡?
A
E
4m 甲
┐ 8m α
C 甲梯
B
13 m 乙
F
β
乙梯
5m
┌
D
解:甲梯中 tan 4 1 .
82
乙梯中 tan 5 5 .
132 52 12
∵ tanα> tanβ ∴甲梯更陡
知识点 3 坡度和坡角
如图,正切也经常用来描述山坡的坡度.例如, 有一山坡在水平方向上每前进100m就升高60m,那 么山坡的坡度i(即tanα)就是:
(3).如图 (2) tan A BC ( AB
(4).如图 (2) tan B 10 ( 7
). A
).
7┍m
C A 10m C
(1)
(2)
). (6).如图 (2)
). tan A 0.7,
( ).
(5).如图 (2) tanA = 0.7 ( ). tan A 0.7或 tan A 0.7
生活中的梯子
梯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
情境导入
你会比较两个梯子哪个更陡吗?你有哪些办法?
知识讲授
锐角三角函数1
教师备课稿学科_ 数学__ _九_年级第_下册教师朱晶_课题1.1锐角三角函数(1)第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锐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探索过程,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2.掌握正弦、余弦和正切的符号,会用符号表示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3.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与边之比的关系.4.了解锐角的三角函数值都是正实数,会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锐角三角函数值.重难点教学重点: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和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教具、学具准备ppt课件学教安排教法及学法指导、反思课前准备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小红在上山过程中,下列哪些量是变量,哪些量是常量(坡角,上升高度,所走路程)?她在斜坡上任意位置时,上升的高度和所走路程的比值变化吗?小强呢?(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从而发现小红在上山过程中,坡角是常量,上升高度和所走路程是变量.她在斜坡上任意位置时,上升的高度和所走路程的比值不会变化.)定义:一般地,对于每一个确定的锐角α,在角的一边上任取一点B,作BC⊥AC于点C,则比值BCAB,ACAB,BCAC都是一个确定的值,与点B在角的边上的位置无关,因此,比值BCAB,ACAB,BCAC都是锐角α的三角函数.比值BCAB叫做∠α的正弦(sine),记做sinα.比值ACAB叫做∠α的余弦(cosine) ,记做cosα.30°B45°西东比值BCAC叫做∠α的正切(tangent) ,记做tanα.注意:1、在三角函数的表示中,用希腊字母或单独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的角前面的“∠”一般省略不写.2、sinα、cosα、tanα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单独的“sin”没有意义.如果∠A是Rt△ABC的一个锐角(如图),则有sin cos tanAAAAAAA∠=∠=∠=∠的对边斜边的邻边斜边的对边的邻边那么B∠呢?追问:你能求出sinA 与cosA的取值范围吗?.三、新知运用用一用1.如图△ABC中,∠C=90°,BC=5,AC=12.判断:(1)sinA=513(√)(2)tanB=512(×)2.如图,在Rt△ABC中,∠C=90°.⑴若BC=8,AB=17,求sinA, cosA,tanA的值;⑵若BC︰AB=1︰2 ,求sinA, cosA,tanA的值;⑶若sinA=513, 求sinB的值.解后语:已知直角三角形中的两边或两边之比,就能求出锐角三角函数值.例1.如图:在Rt△ABC中,∠B=90ο,AC=200, sinA=0.6.求BC的长.解后反思:本题属于简单题,属于知识的简单运用.练一练:1.在Rt△ABC中,∠C为Rt∠,AC:BC=1:2,求sinA+cosA的值.四、课堂小结1.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概念;2.三角函数的概念;3.如果∠A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那么它的三角函数与边的关系.4.锐角三角函数的值都是哪一类数,正弦和余弦有什么范围限制?课后反思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1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正切(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正切表的使用:学会查找和利用正切表解决实际问题,这是进行进一步三角函数学习的基础。
-正切函数性质的探索:了解正切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等性质,为学习其他三角函数性质打下基础。
举例:通过具体的直角三角形图形,引导学生理解正切值是如何计算的,以及如何判断正切值的正负。
2.教学难点
-正切概念的内化:学生需要将正切概念从具体的直角三角形中抽象出来,内化为一般的数学定义。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正切函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正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探讨了锐角三角函数中的正切概念。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正切的定义和应用有着不错的理解和接受度,但在具体的计算和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1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正切(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章“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正切”。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1.理解正切的概念:通过对直角三角形的观察,引导学生发现锐角与对边、邻边的比值关系,引出正切函数的定义。
学案----1.1锐角三角函数(1)
A
学案----1.1锐角三角函数(1)
班级 姓名
【我们要掌握的】
思考问题:小红在上山过程中,下列哪些量是变量和常量(坡角,上升高度,所走路程)? 小红在斜坡上任意位置时,上升的高度和所走路程的比值有变化吗?
1、已知∠A=30°,在角的边上任意取一点B ,作BC ⊥AC 与点C,请计算
BC
AB
的值.
2、已知一个50o 的∠A,在一边上任意取一点B ,作BC ⊥AC 于点C.用刻度尺先量出AB,AC,BC,的长度(精确到1毫米),再计算,,BC AC BC
AB AB AC
的值(结果保留2个有效数字),当点B 位置发生改变的时候
,,BC AC BC
AB AB AC
会不会发生改变?
经过以上几题,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要完成的】
3、请写出sin A = sin B =
cos A = cos B =
tan A = tan B =
4、在Rt ⊿ABC 中,∠C=Rt ∠,AB=5,BC=3, 求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
5、在Rt ⊿ABC 中,∠C=Rt ∠,AC :BC=1:2,求锐角∠B 的各三角函数的值.
6、在Rt ⊿ABC 中,∠C=Rt ∠,3
sinA =
5
,求锐角∠A 的余弦 .
7、根据右边的直角三角形,把左边的表格填写起来
并观察表中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请说明理由.
8、在Rt ABC ∆中,当0
30,45,60A ∠=时,把右边的表格填写起来
8
、如图:在等腰△ABC 中,AB=AC=5,BC=6.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56
.sin ,.sin ,.65
A B B B C ==以上结论都不正确。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1.1 锐角三角函数 课件(共18张PPT)
B(山顶)
H
当锐角为30°时,
30°
西坡
其所对的直角边与
斜边之比始终
30°
A
D
B(山顶)
为 1.
C
2
E
东坡
当锐角为45°时,
其所对的直角边
30°
CF
D
B(山顶)
与 斜边之比始 终为 2 .
2
当锐角为50°时,
G 南坡
这个比值是一个确 定的值.
C
HD
任意作一个锐角∠A,在角的边上任意取两点B
与B1分别作BC⊥AC于点C ,B1C1⊥A1C1于点C1.
判断 BC 与 B1C1 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B1
AB
AB1
B
A
C C1
对于每一个确定的锐角α,在角的边上任意取
一点B作BC⊥AC于点C,比值 BC 是一个确
定的值.
AB
B
A
C
直角三角形中锐角ɑ与其对边与斜边比值关系
ɑ
BC (对边与斜边比值)
1.1锐角三角函数(1)
我关心的是本质 其它都是细节(爱因斯坦)
一 情境创小设红、小强、小颖约好去爬山,他们沿不同倾 斜度的三条道路上山,若山顶与山下的铅垂距离为100 米,你能分别求出他们到达山顶要走的路程吗?
南坡
50°
小颖出发地
西坡
东坡
30°
小红出发地
45°
小强出发地
转化成的数学问题 B(山顶)
2.sinα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单独的“sin”没有意义.
练一练
1. 如图△ABC中,∠C=90°,BC=5,AC=12B.
5
计算:(1)sinA= 13.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1.1 锐角三角函数 学案
CBCBC BA锐角三角函数(1)【学习目标】(1)经历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固定(即正弦值不变)这一事实。
(2)能根据正弦概念正确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理解正弦(sinA )概念,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
【学习难点】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事实。
【学习过程】一、自学提纲:1、如图在Rt △ABC 中,∠C=90°,∠A=30°,BC=10m ,•求AB2、如图在Rt △ABC 中,∠C=90°,∠A=30°,AB=20m ,•求BC 二、合作交流:问题: 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喷灌.现测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是30°,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m ,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思考1:如果使出水口的高度为50m ,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 如果使出水口的高度为a m ,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结论: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思考2:在Rt △ABC 中,∠C=90°,∠A=45°,∠A 对边与斜边 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吗?•如果是,是多少?结论:直角三角形中,45°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三、教师点拨:从上面这两个问题的结论中可知,•在一个Rt △ABC 中,∠C=90°,当∠A=30°时,∠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是一个固定值;•当∠A=45°时,∠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12斜边c对边abCB (2)1353B A(1)34CB A,也是一个固定值.这就引发我们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当∠A 取其他一定度数的锐角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否也是一个固定值?探究:任意画Rt △ABC 和Rt △A ′B ′C ′,使得∠C=∠C ′=90°,∠A=∠A ′=a ,那么有什么关系。
1.1 锐角三角函数 第1课时(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九下
第1节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正切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关系的过程.2.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切、正弦、余弦)的意义,并能够举例说明.3.能够运用tan A,sin A,cos 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4.能够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1.经历三个锐角三角函数的探索过程,确信三角函数的合理性,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2.在探索锐角三角函数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探索、讨论、验证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1.通过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建立,使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2.让学生在探索、分析、论证、总结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解决实际问题中感悟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2.能利用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难点】能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能够用tan 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3.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1.体验数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习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重点】1.从现实情境中探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2.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难点】理解正切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自制4个直角三角形纸板.2.复习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导入一:课件出示:你知道图中建筑物的名字吗?是的,它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是世界著名建筑奇观,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是奇迹广场三大建筑之一,也是意大利著名的标志之一,它从建成之日起便由于土层松软而倾斜.【引入】应该如何来描述它的倾斜程度呢?学完本节课的知识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设计意图]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以比萨斜塔的倾斜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自然引出课题,并且为学生探究梯子的倾斜程度埋下伏笔.导入二:课件出示:四个规模不同的滑梯A,B,C,D,它们的滑板长(平直的)分别为300cm,250cm,200cm,200cm;滑板与地面所成的角度分别为30°,45°,45°,60°.【问题】四个滑梯中哪个滑梯的高度最高[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滑梯进行引导,使学生有亲切感,滑梯与课本中引用梯子比较类似,学生的探究思路会比较顺畅.(一)探究新知请同学们看下图,并回答问题.探究一:问题1课件出示:在下图中,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你有几种判断方法?小组讨论后展示结果:1组:梯子AB较陡.我们组是借助量角器量倾斜角,发现∠ABC>∠EFD,根据倾斜角越大,梯子就越陡,可以得到梯子AB较陡.师:哪组还有不同的判定方法?2组:我们也是认为梯子AB较陡.我们组是分别计算AC与BC的比,ED与FD的比,发现前者的比值大,根据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越大,梯子就越陡,可以得到梯子AB较陡.3组:我们组的方法和1组的大致相同,借助倾斜角来判断,不过不是测量,我们是过E作EG∥AB 交FD于G,就可以清晰比较∠ABC与∠EFD的大小了.4组:我们组发现这两架梯子的高度相同,水平宽度越小,梯子就越陡,所以我们也认为梯子AB较陡.探究二:问题2课件出示:在下图中,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学生会类比问题1给出的四种判断方法,只要说得合理即可.问题3课件出示:在下图中,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么判断的?多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代表发言:AB和EF的倾斜度一样.由于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比值相等,再加上夹角相等,可以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以证明两个倾斜角相等,所以AB和EF的倾斜度一样.教师引导:我们发现当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比值相等时,梯子的倾斜度一样,请大家判断一下在问题2与问题3中,两直角边的比值与倾斜度有什么关系?请继续探究下面的问题.问题4课件出示:在下图中,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教师引导:我们观察上图直观判断梯子的倾斜程度,即哪一个更陡,可能就比较困难了.能不能从上面的探究中得到什么启示呢生讨论后得出:思路1:梯子EF较陡,因为∠EFD>∠ABC,根据倾斜角越大,梯子就越陡.思路2:梯子EF较陡,因为>,根据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越大,梯子就越陡.师生共同总结: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判断哪个梯子更陡,应该从梯子AB 和EF 的倾斜角大小,或垂直高度和水平宽度的比的大小来判断.做一做:请通过计算说明梯子AB 和EF 哪一个更陡呢?生独立解答,代表展示:∵==,==,<,∴梯子EF 比梯子AB 更陡.[设计意图]通过探究逐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既对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了回味和运用,也让学生的思想逐步向本节课的中心“两直角边之比”靠近.[知识拓展]梯子的倾斜程度的判定方法:(1)梯子的倾斜程度和倾斜角有关系,倾斜角越大,梯子就越陡.(2)梯子的倾斜程度和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有关系,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越大,梯子就越陡.(二)再探新知课件出示:【想一想】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测量B 1C 1及AC 1,算出它们的比,来说明梯子的倾斜程度;而小亮则认为,通过测量B 2C 2及AC 2,算出它们的比,也能说明梯子的倾斜程度.你同意小亮的看法吗?(1)直角三角形AB 1C 1和直角三角形AB 2C 2有什么关系生很容易得出两个三角形相似.由生说明理由:∵∠B 2AC 2=∠B 1AC 1,∠B 2C 2A =∠B 1C 1A =90°,∴Rt△AB 1C 1∽Rt△AB 2C 2.(2)和有什么关系?由于Rt△AB 1C 1∽Rt△AB 2C 2,所以有=.(3)如果改变B 2在梯子上的位置呢?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生先独立思考后分组讨论.生得出结论:改变B 2在梯子上的位置,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始终相等.想一想:现在如果改变∠A 的大小,∠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会改变吗?生讨论得出:∠A 的大小改变,∠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会改变.∠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只与∠A 的大小有关系,而与它所在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总结提升】由于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A 确定以后,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也随之确定,因此我们有如下定义:如图所示,在Rt△ABC 中,如果锐角A 确定,那么∠A 的对边与邻边之比便随之确定,这个比叫做∠A 的正切(tangent ),记作tan A ,即tan A =.当锐角A变化时,tan A的值也随之变化.能力提升:如果∠A+∠B=90°,那么tan A与tan B有什么关系?生讨论得出结论:tan A=,即任意锐角的正切值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互为倒数.【议一议】前面我们讨论了梯子的倾斜程度,在课本图1-3中,梯子的倾斜程度与tan A有关系吗?学生思考后,统一答案:tan 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反之,梯子越陡,tan A的值越大)[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突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让学生学会由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及函数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拓展]正切的注意事项:(1)tan 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2)tan A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3)tan A不表示“tan”乘以“A”.(4)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切.(教材例1)如图所示表示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想一想:要判断哪个自动扶梯比较陡,只需求出什么即可?生思考后得出:比较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陡,只需分别求出tanα,tanβ的值进行比较大小即可,正切值越大,扶梯就越陡.要求学生独立解答,代表展示:解:甲梯中,tanα==.乙梯中,tanβ==.因为tanα>tanβ,所以甲梯更陡.[设计意图]通过对例题的解答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正切”这一数学工具判断梯子的倾斜程度,同时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课件出示:如图所示,有一山坡在水平方向上每前进100m就升高60m,那么山坡的坡度(即tanα)就是: i=tanα==.结论: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称为坡角,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称为坡度(或坡比),tanα=,即坡度等于坡角的正切.[设计意图]正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通过正切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及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应用数学,为生活服务.[知识拓展]坡度与坡面的关系:坡度越大,坡面越陡.(1)正切的定义:tan A=.(2)梯子的倾斜程度与tan A的关系(∠A和tan A之间的关系):tan 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3)坡度(或坡比)的定义:i=tanα=.1.在Rt△ABC中,∠C=90°,AB=13,AC=12,则tan A等于()A.B. C. D.解析:∵在Rt△ABC中,∠C=90°,AB=13,AC=12,∴BC=5,∴tan A=.故选B.2.如图所示,将∠AOB放置在5×5的正方形网格中,则tan∠AOB的值是()A.B.C.D.解析:认真读图,在以∠AOB的O为顶点的直角三角形里求tan∠AOB的值,由图可得tan∠AOB=.故选B.3.(2014·温州中考)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C=2,BC=1,则tan A的值是.解析:tan A==.故填.4.河堤横断面如图所示,堤高BC=5m,迎水坡AB的坡度是1∶(坡度是坡面的铅直高度BC与水平宽度AC之比),则AB的长是.解析:在Rt△ABC中,BC=5,tan A=1∶,∴AC=5,∴AB==10(m).故填10m.第1课时(1)正切的定义:tan A=.(2)梯子的倾斜程度与tan A的关系(∠A和tan A之间的关系):tan 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3)坡度(或坡比)的定义:i=tanα=.一、教材作业【必做题】1.教材第4页随堂练习第1,2题.2.教材第4页习题1.1第1,2题.【选做题】教材第4页习题1.1第3,4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AC=6,BC=8,则tan A的值为()A. B. C. D.2.小明沿着坡度为1∶2的山坡向上走了1000m,则他升高了()A.500mB.200mC.500mD.1000m3.已知斜坡的坡度为i=1∶5,如果这一斜坡的高度为2m,那么这一斜坡的水平距离为m.【能力提升】4.(2015·山西中考)如图所示,在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C都在格点上,则∠ABC的正切值是()A.2B.C.D.5.如图所示,将以A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沿直线BC平移得到△A'B'C',使点B'与C重合,连接A'B,则tan∠A'BC'的值为.6.如图所示,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B=10cm,BC=9cm,△ABC的面积为27cm2.求tan B的值.7.某商场为方便顾客使用购物车,准备将滚动电梯的坡面坡度由1∶1.8改为1∶2.4(如图所示).如果改动后电梯的坡面长为13m,求改动后电梯水平宽度增加部分BC的长.【拓展探究】8.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BD是AC边上的中线,若AB=13,BC=10,试求tan∠DBC的值.【答案与解析】1.D(解析:∵在Rt△ABC中,∠C=90°,AC=6,BC=8,∴tan A===.故选D.)2.B(解析:设铅直高度为x m,∵坡度为1∶2,∴水平宽度为2x m,由勾股定理得x2+(2x)2=10002,解得x=200.∴他升高了200m.故选B.)3.10(解析:∵斜坡的坡比是1∶5,∴=.∴=,∴斜坡的水平距离为=10m.故填10.)4.D(解析:如图所示,连接AC,由勾股定理,得AC=,AB=2,BC=,∴△ABC为直角三角形,∴tan B==.故选D.)5.(解析:如图所示,过A'作A'D⊥BC',垂足为D.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易知A'D是底边上的中线,∴A'D=B'D=.∵BC=B'C',∴tan∠A'BC'===.故填.)6.解:如图所示,过点A作AH⊥BC于H,∵S=27,∴×9×AH=27,∴AH=6.∵AB=10,∴BH===8,∴tan△ABCB===.7.解:在Rt△ADC中,AD∶DC=1∶2.4,AC=13,由AD2+DC2=AC2,得AD2+(2.4AD)2=132,∴AD=±5(负值不合题意,舍去),∴DC=12.在Rt△ABD中,∵AD∶BD=1∶1.8,∴BD=5×1.8=9,∴BC=DC-BD=12-9=3(m).答:改动后电梯水平宽度增加部分BC的长为3m.8.解:如图所示,过点A,D分别作AH⊥BC,DF⊥BC,垂足分别为点H,F.∵BC=10,AH⊥BC,AB=AC,∴BH=5.∵AB=13,∴AH==12,在Rt△ACH中,AH=12,易知AH∥DF,且D为AC中点,∴DF=AH=6,∴BF=BC=,∴在Rt△DBF中,tan∠DBC==.本节课是三角函数部分的第一节概念教学,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为此结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实验教学、直观教学,唤起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体会和了解,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这是贯彻“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认识规律,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积极的、愉快的和富有想象的过程,使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再是令人生畏的过程.概念教学由学生熟悉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成员间合作交流.通过由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探索过程,紧紧围绕着函数概念,引出正切概念,再通过相应的典型题组练习巩固概念.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阶段性的反思小结,使学生能够及时总结知识和方法.本节课的开放性还不够,探究梯子倾斜程度时,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没有给予展示机会.第一个环节内容设计多了一些,所以导致后面的教学处理上稍显仓促.对第一个环节的处理力求更加简洁,并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随堂练习(教材第4页)1.解:能.tan C====.2.解:根据题意,得AB=200,BC=55,则AC===5,所以山的坡度为=≈0.286.习题1.1(教材第4页)1.解:∵BC===12,∴tan A==,tan B==.2.解:∵tan A==,BC=3,∴AC=BC=.4.tan A=.学生学习时首先通过情境题了解本节课学习的主要任务,做到有的放矢,然后利用“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通过三个探究活动逐步得出梯子的倾斜程度与tan A的关系(∠A和tan A之间的关系),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在运用正切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其前提条件——在直角三角形中,找准直角是解题的关键.而有些题目需要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也可以通过角度的转化进行求解,同时还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如图所示,设计建造一条道路,路基的横断面为梯形ABCD,设路基高为h,两侧的坡角分别为α,β.已知h=2m,α=45°,tanβ=,CD=10m.求路基底部AB的宽.〔解析〕如图所示,过D,C分别作下底AB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在Rt△ADE和Rt△BCF中,可根据h的长以及坡角的度数或坡比的值,求出AE,BF的长,进而可求得AB的值.解:如图所示,过D作DE⊥AB于E,过C作CF⊥AB于F,∴DE∥CF.∵四边形ABCD为梯形,∴AB∥CD,∴EF=CD=10m.∴四边形DCFE为矩形.在Rt△ADE中,α=45°,DE=h=2m,∴CF=DE=h=2m.在Rt△BCF中,tanβ=,CF=2m,∴BF=2CF=4(m).故AB=AE+EF+BF=AE+CD+BF=2+10+4=16(m).答:路基底部AB的宽为16m.[解题策略]此题主要考查了坡度问题的应用,求坡度、坡角问题通常要转换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必要时应添加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1 锐角三角函数》教案1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1 锐角三角函数》教案1一. 教材分析《1.1 锐角三角函数》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包括正弦、余弦、正切函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相似三角形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函数观念和几何知识。
但对于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
2.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能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2.难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利用几何画板等软件,直观展示锐角三角函数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
3.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几何画板等软件,用于展示图形。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二次函数、相似三角形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在直角三角形中,如何求解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板书,呈现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首先,介绍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然后,解释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周期性等。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几何画板展示锐角三角函数的图形,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题目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等,涉及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计算等方面。
1.1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正切(教案)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正切函数定义和计算公式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说明对于基础概念和公式的讲解,还需要更加细致和生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使用更多的教具和实物,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正切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正切函数的定义和计算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例如,通过不同角度的正切值计算,让学生看到正切值随角度变化的规律。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正切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测量树的高度或建筑物的高度。
突破方法:总结记忆技巧,如“正切等于对边除邻边”,并通过大量练习巩固记忆。
(3)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面对实际问题,不知如何运用正切函数建立数学模型。
突破方法:提供丰富的实际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逐步解决问题。
(4)正切函数的性质:学生对正切函数随角度变化的规律理解不深,难以把握其性质。
1.1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正切(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锐角三角函数”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正切函数的定义及应用。具体内容包括:
1.理解正切函数的概念:通过观察直角三角形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引出正切函数的定义。
2.掌握正切函数的表示方法: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推导出正切函数的计算公式,即tanα =对边/邻边。
锐角三角函数
1.1 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
复习回顾
互余
直 角 三 角 形
自学指导1
认真阅读P2—P4,思考下列问题 如何判断梯子的陡与缓? 正切的含义是什么? 梯子的倾斜度与tanA有何关系? 三分钟后完成问题探究一
梯子,地面与墙之间就形成一个直角三 角形。墙AC和地面BC看成是直角边,梯子 AB看成是斜边。 A 从梯子的顶端A到墙角C的距离,称为梯子 的铅直高度 从梯子的低端B到墙角C的距离,称为梯子 铅 的水平宽度 直 梯子与地面的夹角∠ABC 高 度 称为倾斜角
∵坡度i=1: 3 BC 1 ∴ AC 3 则AC= 20
3 米.
又∵AB2=BC2+AC2
∴AB=√202+( 20 3 )2=40米
课堂小结:
在Rt△ABC中, 如果 锐角A确定,
B
那么 ∠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随之确定,
这个比叫做 ∠A的正切. 记作:tanA
∠A的对边
A
tanA=
∠A的对边
60m α 100m ┌
1.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叫坡角 2.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称为坡度i (或坡比),即坡度等于坡角的正切。 3.坡度越大,坡面越陡。
例: 如图,为拦水坝的横截面,其中AB面的坡度 i=1 : 3 ,若坝高BC=20米,求坝面AB的长。 解:在Rt△ABC中,BC=20米
类型二:
利用三角函数值求线段的长度
例2 如图,在Rt△ABC中,∠C=90°,
5 BC=3,sinA= ,求AC和AB。 13
类型三:
利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其它三角函数值
例3 在Rt△ABC中,∠C=90°,BC=6,
1.1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课件(共17张PPT)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cosA=
=
∠的邻边
温馨提醒:以正弦为例
sinA(省去角的符号),
30°的正弦表示为sin30°,比值 叫做∠A的正切值,记做tanA,即
斜边
∠BAC的正弦表示为sin∠BAC
,∠1的正弦表示为:sin∠1.
tanA=
∠的对边
∠的邻边
=
概念运用
①BC=8,AC=6
概念
cosA=
= ,
tanA=
4
3
sinA=
4
5
3
= ,
5
= .
解后反思:在直角三角
形中,已知什么条件可
以求三角函数值?
课堂练习
1.如图,在Rt△ABC中,∠ACB=90°,作CD⊥AB于
点D,若BC=5,BD=4,求sin∠A.
C
A
B
思路1:求AB的长
思路2:等角转化
△BCD∽△BAC
B"
P
C" Q
图(1)
图(2)
角为30°
’’ 1
""
=
= =
’’ 2
"
’’
3 "
=
=
=
’’
2
"
’’
3 ""
=
=
=
’’
3
"
请先按暂停键!
思考完成后
再按回播放键!
边的比值为定值
探索规律
当∠PAQ发生改变时,刚才所获得的发现是否还成立呢?
解:设AB=5k,AC=3k,
1.1《锐角三角函数(1)》参考教案
《锐角三角函数(1)》参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例,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正弦、余弦和正切的符号,会用符号表示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
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与边之比的关系,了解锐角的三角函数值都是正实数,会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锐角三角函数值;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锐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探索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多思考的学习习惯;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和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教学难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余弦和正切三类函数的意义、符号、以及函数中以角为自变量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利用几何画板演示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在一天阳光的照射下,影长发生了变化这一情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生活中实物影长变化这一自然现象,结合多媒体展示旗杆影长变化过程,可提高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习兴趣和欲望,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导入主题: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
)二、师生互动探求新知1.从一个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为例,通过回忆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得到30度的对边与斜边比值固定,不随点的变化而变化;2.再从含45度角的直角三角形讨论45度的对边与斜边比值固定,不随点的位置而变化;3.任意角∠α是否同样存在对边与斜边比值固定这一结论?通过猜测、验证、归纳的手段来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
4.通过以上探索,边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5.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及自变量取值范围和函数值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建立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发现问题,从而寻求方法解决问题。
通过回忆熟悉的定理,让学生明白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与边比值存在关系,并大胆猜测直角三角形中任意角∠α的对边与斜边比值是否固定?通过叠放含有∠α的直角三角形,从而作出图形,易让学生用所学过的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得到比值固定。
1.1锐角三角函数课件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上节课我们学习直角三角形 中边角关系的函数是什么?
:锐角三角函数--正切函数
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即
tanA=
A的对边 A的邻边
斜 边
A ∠A的邻 边
B
∠A的对 ┌边 C
学习之星,非我莫属!
13.在Rt△ABC中,∠C=90°,sinA和cosB有什 么关系?
14. 在Rt△ABC中,∠C=90°.
(1)AC=25.AB=27.求sinA,cosA,tanA, 和
sinB,cosB,tanB,.
(2)BC=3,sinA=0.6,求AC 和AB.
(3)AC=4,cosA=0.8,求BC.
4.sinA,cosA,tanA, 的大小只与∠A的大小有关,而与 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无关.
5.角相等,则其三角函数值相等;两锐角的三角函数 值相等,则这两个锐角相等.
例题探究
如图:在Rt△ABC中 ,∠C=900,AC=10, 求:AB,sinB.
看谁更灵活
cos A 12 . 13
B
┐
C
A
注意到这里cosA=sinB,其中有没有什么内在的关系 ?
你知道吗?我们学习的锐角三角函数(直角 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函数)共有以下三个。
1.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tanA=
A的对边 A的邻边
sinA=
A的对边 斜边
cosA=
A的邻边 斜边
B
斜边
∠A的对边 ┌ A ∠A的邻边 C
请思考:在Rt△ABC中, sinA和cosB有什么关系?
1.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5,BC=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3
A
.
C 3 D 2 B
谈谈今天的收获
B
∠A的对边 ∠A的对边 sinA 斜边
斜边 ∠A的对边 ∠A的
cosA
∠A的邻边 ∠A的邻边 斜边
A
∠A的 ∠A的邻边
C
tanA
∠A的 ∠A的对边 ∠A的 ∠A的邻边
回味无穷
• 定义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定义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铜岭山山顶) B H 西坡 30° °
当锐角为30°时,上升高度 当锐角为30° 30
1 与所走路程的比值是 . 2
C
A
D B(铜岭山山顶)
E
东坡
当锐角为45° 当锐角为45°时,上升高度 45 与所走路程的比值是
2 2
.
C
F
D
B (铜岭山山顶)
当锐角为50° 当锐角为50°时,这个比值 50
G C
B 3 C
BC 3 AC 4 sinA = = , sinB = = , AB 5 AB 5 AC 4 BC 3 cosA = = , cosB = = , AB 5 AB 5 BC 3 tanA = = . tanB = AC = 4 . AC 4 BC 3
A+∠B=90° 当∠A+∠B=90°时,
如果∠ 如果∠A是Rt△ABC的一个锐角(如图),则有 Rt△ABC的一个锐角(如图),则有 的一个锐角 ),
∠ A 的对边 sinA= 斜边
∠A的邻边 cosA= 斜边
tanA=
∠A的对边 ∠A的邻边
你能求出sinA与 你能求出sinA与cosA sinA 0<sinA<1, 0<sinA<1,0<cosA<1. 的取值范围吗? 的取值范围吗?
那么∠ 那么∠B呢?
用一用
1.如图△ABC中,∠C=90°,BC=5,AC=12. 如图△ABC中 C=90° 如图
5 判断:( :(1 判断:(1)sinA= 13 (
B
(2)tanB=
5 ( 12
√ ×
) )
A
C
A
C
2.如图,在Rt△ABC中,∠C=90° 2.如图,在Rt△ABC中,∠C=90°. 如图
sinA=cosB, cosA=sinB, tanA·tanB=1.
用一用
在如图所示的格点图中,请求出锐角α 4、⑴在如图所示的格点图中,请求出锐角α的三角 函数值; 函数值; 如图,请你以射线AB为始边作锐角∠CAB, AB为始边作锐角 ⑵如图,请你以射线AB为始边作锐角∠CAB,使它的 3 正切值为 ;
三角函数的由来
A
α
C
感悟定义
BC 叫做∠ 正弦(sine),记做sinα. sinα 比值 叫做∠α的正弦 ,记做sin AB BC sinα 即sinα= AB AC 叫做∠ 余弦(cosine) ,记做cos 记做cos cosα 比值 叫做∠ ,余弦和正切统称∠α 锐角α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统称∠α.的三角函 锐角α的正弦α的余弦 AB cosα 即cosα= AC 数。 AB BC 叫做∠ 正切(tangent) ,记做tanα. 记做tan tanα 比值 叫做∠α的正切
一般地,对于每一个确定的锐角 , 一般地,对于每一个确定的锐角α,在角的 一边上任取一点B,作BC⊥AC于点C,则比 一边上任取一点B,作BC⊥AC于点C,则比 B, 于点C,
BC AC BC , , 都是一个确定的值 与点B在角的边 确定的值, 值 都是一个确定的值,与点 在角的边 AB AB AC BC AC BC , , 上的位置无关,因此, 都是锐角α 上的位置无关,因此,比值 都是锐角 AB AB AC 三角函数。 的三角函数。 B
作业
1.必做题:书本作业题第6 1.必做题:书本作业题第6页(A 必做题 作业本(1)1.1(1) 组);作业本(1)1.1(1) 2.选做题: 2.选做题:课外探索题. 选做题
注意: 注意:
AC
BC tanα 即tanα= AC
1、在三角函数的表示中,用希腊字母或单独一个大写 在三角函数的表示中, 英文字母表示的角前面的“ 一般省略不写. 英文字母表示的角前面的“∠”一般省略不写. sinα cosα tanα是一个完整的符号, 2、sinα、 cosα、 tanα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单 独的“sin”没有意义 没有意义. 独的“sin 没有意义.
就能求出锐角三角函数值. 就能求出锐角三角函数值.
5 13
sinB的值 的值. , 求sinB的值.
用一用
C=Rt∠,若AB=5, 3、如图,在Rt△ABC中,∠C=Rt∠,若AB=5, 如图, Rt△ABC中 5 BC=3. (1)求 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值; (1)求∠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值; A (2)请求出 请求出∠ 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值. (2)请求出∠B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值. (3)观察(1)(2)中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3)观察(1)(2)中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观察(1)(2)中的计算结果
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 ∠A是 1.sinA,cosA,tanA, 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 ∠A是 锐角(注意数形结合,构造直角三角形). 锐角(注意数形结合,构造直角三角形).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表示∠ 2.sinA,cosA,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表示∠A 的三角函数,习惯省去“ 的三角函数,习惯省去“∠”号; 是一个比值.注意比的顺序, 3.sinA,cosA,tanA, 是一个比值.注意比的顺序, 且sinA,cosA,tanA, 均﹥0,无单位. 0,无单位. 无单位 的大小只与∠ 的大小有关, 4.sinA,cosA,tanA, 的大小只与∠A的大小有关, 而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无关. 而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无关. 5.角相等 则其三角函数值相等; 角相等, 5.角相等,则其三角函数值相等;两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相等,则这两个锐角相等. 相等,则这两个锐角相等.
情景引入
文成铜岭山
小红出发地
小强出发地
自主探索
西坡
B (铜岭山山顶)
东坡
小红
A
小强
D
30° °
C
小红在上山过程中,下列那些量是变量和常量(坡角, 小红在上山过程中,下列那些量是变量和常量(坡角, 上升高度,所走路程) 上升高度,所走路程)? 她在斜坡上任意位置时, 她在斜坡上任意位置时,上升的高度和所走路程的 比值变化吗?小强呢? 比值变化吗?小强呢?
4
以射线AB AB为始边任意作锐 ⑶以射线AB为始边任意作锐 角∠DAB,并求出它的正切 DAB, 请组内比较, 值;请组内比较,谁画出的 锐角的正切值最大? 锐角的正切值最大? A C
α
B
α
5、如图,在△ABC中,若AB=5,BC=3,则下列结论正 、如图, 中 , , 确的是( D ) 确的是( B
AB
o
A
50
O
N
发现规律
对于每一个确定的锐角α,在角的边上任意取 BC 一点B作 ⊥ 于点 于点C, 一点 作BC⊥AC于点 ,比值 是一个确 B AB 定的值. 定的值. 与点B在角的边上的位置无关. 与点B在角的边上的位置无关.A Nhomakorabeaα
C
比值只随着锐角的变化而变化. 比值只随着锐角的变化而变化.
AC , 那么, 那么,比值 AB BC 呢? AC
南坡
还是一个确定的值吗? 还是一个确定的值吗?
H
D
动手实验
已知一个50 ∠MAN,在边AM上任意取一点 在边AM 取一点B 已知一个50 的∠MAN,在边AM上任意取一点B,作 BC⊥AN于点C.用刻度尺先量出BC,AB的长度(精确到1 BC⊥AN于点C.用刻度尺先量出BC,AB的长度(精确到1毫 C.用刻度尺先量出BC 的长度 的值(结果保留2个有效数字), ),并将所得 米),再计算 BC 的值(结果保留2个有效数字),并将所得 ),再计算 的结果与你同伴所得的结果作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的结果与你同伴所得的结果作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M
B
BC=8,AB=17,求 cosA,tanA的值 的值; ⑴ 若BC=8,AB=17,求sinA, cosA,tanA的值; BC︰AB=1︰ ,求 cosA,tanA的值 的值; ⑵ 若BC︰AB=1︰2 ,求sinA, cosA,tanA的值; ⑶ 若sinA=
解后语: 已知直角三角形中的两边或两边之比, 解后语: 已知直角三角形中的两边或两边之比,
4 A.sinA= 5
3 sinA B.sinA= 5
D.以上结论都不正确 D.以上结论都不正确 A
5
3 C
3 sinA C.sinA= 4
6、如图,在Rt△ABC中,∠ACB=90°,作CD⊥AB于D, 如图, Rt△ABC中 ACB=90° CD⊥AB于 若BD=2,BC=3.则sinA= BD=2,BC=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