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蕴含的计算思维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蕴含的计算思维分析*

张学军,郭梦婷,李华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计算思维可以让学生以一个多元化的视角用信息技术学科思维方式理解信息世界,解决目前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所面临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与重构。实际上计算思维隐藏于现有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之中,只是没有聚焦于它。该研究从基于“伟大的计算原理”的计算思维概念框架、计算思维操作性定义两个视角来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蕴含的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概念框架涉及计算、抽象、自动化、设计、通信、协作、记忆、评估共八个维度,计算思维操作性定义涉及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过程的详细可操作步骤。研究采用了大量的、翔实的案例,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一个必修模块、五个选修模块蕴含的计算思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而言,能够充分挖掘出各个模块内容中蕴含的计算思维,是有效实施计算思维教育的关键和前提。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思维;概念框架;可操作性定义;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张学军(1968-),男,甘肃会宁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数字化教育资源设计与开发、虚拟现实技术与教育研究。E-mail: xjzhang99@。

一、问题的提出

2006年,美国周以真教授首次提出“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1]这一概念的提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共鸣,同时,也引发了国内学者对信息技术课程重构与改革的思考。

2000年,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中决定: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列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作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2]但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及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内容和具体目标上都呈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多元化培养趋势日益明显。

计算思维作为与理论思维(以数学学科为代表)、实证思维(以物理学科为代表)并称的三大科学思维之一,[3]逐渐被部分国家定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培养目标。2008年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将“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导论”课程绑定在一起,并明确要求讲授计算思维的本质。[4]2011年,美国计算机科学教师协会(CSTA)把计算思维培养作为计算机科学课程的主要课程目标。[5]2013年,英国教育部将原有的国家课程方案中的ICT课程改名为计算课程,并将计算思维作为新课程的核心目标。[6]

2010年,国内首届“九校联盟计算机基础课程研讨会”(C9会议)发表了联合声明,把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和目标。[7]近年来,国内一些重点大学也将计算思维的知识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或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内容进行学习。但这些研究与实践大都是关于高校计算机教育中的计算思维,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所蕴含的计算思维进行系统研究较少。实际上计算思维隐藏于现有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之中,只是《课程标准》未能聚焦到它身上。对于由一个必修模块、五个选修模块组成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而言,所涵盖的内容涉及大量的“抽象与自动化”的内容,而“抽象”与“自动化”

*基金项目: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验基地”项目;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骨干项目(项目编号:SKQNGG11034)

正是周以真教授提出的计算思维的本质所在。挖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所蕴含的计算思维,可以为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二、计算思维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关系

1.计算思维体现了信息技术课程的一种内在价值

目前,国内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研究表述,大都是趋于泛化的“信息素养核心价值”论,关于“信息技术课程内在价值”论述的研究较少。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计算机为核心工具的课程,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和思维性,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虽然强调了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但却并没有明确地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在价值。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李锋博士明确提出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一种内在价值。计算思维作为信息技术课程中集“逻辑能力、算法能力、递归能力、抽象能力”为一体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无论从技术方法层面、社会需求层面还是个体心理发展层面,都以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信息社会,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运用的批判能力、自我调节能力。[8]发展学生计算思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课程的一种内在价值。[9]

2.计算思维解决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思维问题

学科思维是区分学科边界、表征学科独立以及成熟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想要作为一门学科独立存在,就一定要有自己的学科思维。[10]对此,祝智庭教授也指出:面对不断变化的信息化世界,计算机课程不是要把学生都培养成为程序设计专家,而是希望学生要具备信息技术学科的思维方式,正确理解计算机和人与社会的关系。[11]随着数字化社会的不断推进,各类电子产品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普及,小到手机大到各种生产设备,计算思维已经成为人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需具备的思维方式。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而言,计算思维就像人们阅读、写字、做算法一样,是信息技术学科最基础、最适用、不可缺少的基础思维方式。[12]

3.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助推剂

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国外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英国以培养计算思维为主,美国倾向于多元化目标,目标之一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思维紧密相关。在国内,张丽霞等研究了基于数字化生存能力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重构,[13]吴向东等提出了“技术—文化”一体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框架并在小学进行了实践,[14]李艺等提出应着眼于学科思想投射视角来重构信息技术课程。[15]考察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程,它大体经历了“面向学科知识”、“面向学科工具”和“面向学科思维”的课程开发取向。[16]计算思维作为面向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思维,可以让学生以一个多元化的视角用信息技术学科思维方式理解信息世界,解决目前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所面临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与重构。

三、计算思维的分析视角

1. 基于“伟大的计算原理”的计算思维概念框架

“伟大的计算原理”提出者美国ACM 前主席Peter J. Denning认为,计算原理可以被归为七个类别。美国Settle和Perkovic基于Denning的七个伟大计算原理,提出了一个计算思维的概念框架,内容包括计算、通信、协作、记忆、自动化、评估和设计。[17]计算思维的概念框架,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和运用计算思维,它包含计算思维的组成元素以及组成元素间的相互关系。后来,陈国良院士和董荣胜教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抽象,提出了一个包含八个概念,三个层次的体系。[18]拓展后了计算思维概念框架详细包含八个概念及对应的关注点和详细的核心概念,其中涉及计算思维八个基本概念的层次关系如图1所示。[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