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 中考语文16个文言虚词复习 知识点归纳 重点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虚词归纳

一、之

1、代词。相当于“他(她、它)们”、“它”、“这” 等。

问所从来,具答之。——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桃花源记》

操蛇之神闻之。——代事,指愚公移山,可译作“这件事”。《愚公移山》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代词,指学过的知识)(《论语.》)

默而识之。(代学习所得。)(《论语.》)

渔人甚异之。(指代渔人前面所看到的景象。)(《桃花源记》)

闻之,欣然规往。(指代渔人进桃花源这件事。)(《桃花源记》)

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指代小石潭的情景。)(《小石潭记》)

执策而临之(代千里马)(《马说》)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乐趣)(《醉翁亭记》)

属予作文以记之。(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岳阳楼记》)

2、助词

(1)相当于“的”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2)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大道之行也》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3)宾语提前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宋何罪之有?《公输》

(4)定语后置的标志,可译为“的”。

马之千里者。《马说》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5)补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可不译。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3、动词“到”、“往”、“去”等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其

1、副词。“其”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祈使、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

第二个“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加强反问语气

安陵君其许寡人——表愿望

2、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的”、“他们的”、“它(们)的”。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他们的。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他的,代“屠户”

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他的,代“渔人”

(2)第三人称代词,他们

惧其不已也——他们《愚公移山》

(3)有时也译作第一人称代词“我”。

蹲其身,使与台齐。《童趣》——代作者自己,第一人称(4)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其人视端容寂——那个《核舟记》

(5)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或者数代词。

其一犬坐于前。《狼》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三、而

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词组之间的并列、承接、转折、修饰等关系。

1、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并且”。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之职分也。《出师表》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然后”,或不译。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十则》

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学而不思则罔。却,但是,表转折关系。《论语》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4、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四、以

1、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留,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夫不能以游堕事《满井游记》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2)介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发生的根据、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根据”等。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何以战?(《曹刿论战》)——凭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把”、“拿”、“用”等。

屠惧,投以骨《狼》——把

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2、作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用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

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或者不译。

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3、用作动词,可译作“认为”。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4、特殊用法,通“已”,已经。

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五、于

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原因。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等。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在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口技》——在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给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

“受制于人”的“于”。

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胜过”

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六、乃

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就”“于是”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狼》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2、副词,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3、用于判断句中,相当于“是”“就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4、作代词,译为“你、你的”。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七、虽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虽有名马《马说》

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

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八、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