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概论-7能量代谢与体温

合集下载

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二)能量的去路 1.转移: 热能(50%以上) 三磷酸腺苷(ATP):是体内重要的储能物 质,又是机体能量的直接提供者。 磷酸肌酸(CP):是ATP的贮存库。 2.利用: 肌肉收缩、腺体分泌、合成代谢和神经传导等
转变
热能、机械功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一)测定原理: 机体的能量代谢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即在安静不作外功时,机体物质代谢过程中所 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 因此,测定机体在单位时间内发散的总热 量,就可测算出整个机体在单位时间内能量代 谢的量,即能量代谢率。 (二)测定方法: 直接测热法、间接测热法、简便测算法
(2)皮肤血流量改变: 机体可通过交感神经系统调节皮肤血管的 口径,改变皮肤血流量,以改变皮肤温度来控 制散热。在炎热环境中,交感神经紧张性降低, 皮肤血管舒张,动-静脉吻合支开放,皮肤血 流量增加,皮肤温度升高,散热作用增强;反 之,散热作用减弱。 环境温度↑↓→交感神经紧张性↓↑→血 管舒张(收缩)→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关闭) →血流↑↓→散热↑↓
四、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 (一)基础代谢的概念: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 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基础状态:所谓基础状态是指清醒、安静、静 卧半小时、空腹12小时以上、室温保持在20~ 25℃时人体的状态。 (二)基础代谢率 (BMR) :单位时间内的基础 代谢。 • 实测值与正常平均值相差的百分比:
基础代谢率的表示方法:kJ/m2· h 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公式: 体表面积(m2)=0.0061× 身高(cm)+0.0128×体重 (cm)-0.1529 体表面积测算图:
3.年龄: 新生儿体温>成年人>老年人。 体温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与代谢率降低逐渐有关),大约每增长10岁, 体温约降低0.05℃。14~16岁的青年人体温与 成年人相近。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机 构尚未发育完善、老年人由于基础代谢率低, 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生理学经典ppt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生理学经典ppt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发汗反射
温热刺激→温觉感受器↑→传入冲动↑ 产热
温热性发汗:参与体温调节(全身) 精神性发汗:见于手掌、前额、足底等处,与体温调节 关系不大。
(二)体温调节(Regulation of body temperature) 1.行为调节(Behavioral thermoregulation) 机体通过一定的行为来保持体温的恒定的方式。
4)非蛋白呼吸商(Non-protein RQ):
一定时间内,糖、脂氧化的CO2产量与耗O2
量的比值。
不同非蛋白呼吸商时的氧热价(见198页)
例如:一人24h耗氧量400L,CO2产量340L,尿氮12g,则:
蛋白质氧化量:12g÷0.16=75g,产热量:18kj×75g=1350kj
耗氧量:0.95×75=71.25,CO2产量:0.76×75=57L 氧化非蛋白物质:耗氧量 400-71.25=328.75,CO2:340=57=283
>或<20%可能为异常
单位:KJ/m2.h BMR=(实测值-平均值)/平均值×100% 正常值: 10%~15%
体温升高一度,基础代谢率增加13%
18
19
第二节 体温(Body temperature)
一、人体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动
体温: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直肠温度 36.9~37.9℃ 正常值: 口腔温度 36.7~37.7℃ 腋窝温度 36.0~37.4℃ 生理变动:有昼夜节律(晨低午高,波动≯1℃)
寒战和肌紧张度↑
>30 ℃,代谢率↑。
化学反应速度↑,发汗、呼吸、循环↑
(四)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基础
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状态:空腹、清醒、安静、不受肌肉活

《生理学》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生理学》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人体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糖是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一般情况下,机体所需能量的50%~70%

是由糖提供的。糖的消化产物葡萄糖被吸收入血后,可直接供细胞利用,
也可以肝糖原或肌糖原形式贮存于肝和肌肉中。肝糖原的主要作用是维持
血糖水平的稳定;肌糖原是骨骼肌活动时随时可以动用的能量储备。
1
脂肪 2
第一节 能量代谢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第 10 页
(二)与能量代谢有关的几个概念
1.食物的热价 1 g食物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食物的热价。食物热价的单位为焦耳(J)或卡(cal)(1
cal=4.187 J)。食物的热价分为物理热价和生物热价,前者指食物在体外完全燃烧时释放出的热量; 后者指食物在体内氧化时释放出的热量。糖和脂肪在体内、外氧化产物完全相同,故物理热价和生物热 价相等。蛋白质由于在体内不能被彻底氧化分解,有一部分以尿素的形式排出体外,故蛋白质的生物热 价小于物理热价(表7-1)。
第 14 页
(一)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显著。因为全身骨骼肌的重量约占体重的40%,所 以骨骼肌任何轻微的活动都可提高代谢率。机体在剧烈运动或强体力劳动时,产热量 比安静时增加10~20倍。
第一节 能量代谢
图7-1 能量的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一)测定原理 机体的能量代谢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即在能量转
化过程中,机体所利用的蕴藏于食物中的化学能与 最终转化成的热能和所做的外功,按能量来折算是 完全相等的。因此,测定在一定时间内机体所消耗 的食物,或者测定机体所产生的热量与所做的外功, 都可测算出整个机体的能量代谢率(单位时间内所 消耗的能量)。
体内脂肪的贮存量很大,可占体重的20%左右。脂肪是体内贮存 能量和供给能量的重要物质。脂肪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后,在细胞 内氧化释放能量。每克脂肪在体内氧化所释放的能量约为同等重量的 糖氧化所释放能量的2倍左右。

能量代谢与体温生理学精品PPT教学课件

能量代谢与体温生理学精品PPT教学课件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四)调定点学说
调定点:指PO/AH的温度敏感神经元,对温度
的感受有一定的兴奋阈值,正常人一般为37.00 C左右。这个温度就是体温稳定的调定点。即调 节体温于恒定水平的规定数值。
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水平时,机体通过产热和
散热活动的改变而促使体温恢复到调定点水平。
若调定点改变时,机体的产热和散热活动在
章目录
下一页
(二)机体能量的去路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肌肉活动 精神因素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环境因素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三、基础代谢
[概念] 指人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能量代谢。
(基础代谢是最稳定的代谢而不是最低的代谢 )
1 .室温在18~25o C 2. 清醒 3. 安静 4. 清晨空腹
新的调定点水平达到动态平衡。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感谢你的阅览
Thank you for reading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皆为可修改式文档,下载后,可根据读者的需求 作修改、删除以及打印,感谢各位小主的阅览和下载
日期:
演讲者:蒝味的薇笑巨蟹
2. 行为性体温调节 机体在不同温度环境中,产生一定的姿势和
行为,影响散热和产热活动体温感受器
1. 外周温度感受器 皮肤、粘膜、内脏、 肌肉的温度感受器 2.中枢温度感受器 脊髓、脑干网状结构、视前区-下丘脑前(PO/AH )
(三) 体温调节调节中枢
基本中枢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第7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学习目标
1.描述能量的来源、贮存、转移及利用 2.说出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记住基础代谢率 3.说出体温的正常值及生理变动 4.说出产热的主要器官和散热的主要方式 5.解释名词: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食物的特殊 动力作用、体温、蒸发散热、调定点

人体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人体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三、体温调节
①自主性体温调节:在体温调节机制的控制下, 通过增减皮肤血流量、发汗、寒战等生理反应,调 节产热与散热过程,使之保持平衡,维持体温的相 对稳定水平。
② 行为性体温调节:机体在不同温度环境中的姿 势和行为对体温的调节。
(一)温度感受器 1.外周温度感受器 ⑴分布:皮肤、粘膜和内脏等处。 ⑵类型:冷感受器和热感受器 4~10 : 1 ⑶作用:皮肤温度感受器主要是监测皮肤温 度降低。
炎热的气候,短时间内发汗量可达1.5L/h。
3.产热和散热的调节反应 (1)发汗的调节: 大汗腺:腋窝等处
小汗腺:全身皮肤 ①汗液的成分 99% :水分 1%:固体成分( 大部分为NaCl,少量的 KCl,尿素等)ຫໍສະໝຸດ ②发汗的类型及汗腺分泌的调节
温热性发汗
精神性发汗
汗腺
全身皮肤
手掌、足底和前额等处
神经 支配 刺激 意义
(二)精神活动
人在平静地思考问题时,能量代谢受 到的影响不大,其产热量一般不超过4%。
但精神处于紧张状态(烦躁、恐惧、情 绪激动等)时,产热量可显著增加。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人进食后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开始,持续 7~8h),•即使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产热量却比进食 前有所增加,这些 “额外” 热量是由进食引起的。
3.年龄
新生儿体温>成年人>老年人。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机构尚 未发育完善、老年人由于调节能力差,易受环
境温度的影响。
4、肌肉活动:肌肉活动时代谢明显增强,产 热增加,可使体温暂时升高。 其他: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情况, 都会影响体温。 全身麻醉时,会因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和扩张 血管的作用及骨骼肌松弛,使体温降低,所 以全麻时应注意保温。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一.基本要求掌握:1.热价、氧热价、呼吸商等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一.基本要求掌握:1.热价、氧热价、呼吸商等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一.基本要求掌握:1. 热价、氧热价、呼吸商等概念,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2.基础代谢的概念及意义3.机体的散热方式4.温度感受器和体温调节(调定点学说)熟悉:1. 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2. 机体的产热3. 体温调节中枢了解:1. 食物的能量转化2. 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二.基本概念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食物的热价(themal equivalent of food)、食物的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sm rate, BMR)、体温(body temperature)、战栗产热(shivering thermogenisis)、非战栗产热(non-shivering thermogenesis)、辐射散热(thermal radiation) 、传导散热(thermal conduction)、对流散热(them1a1 convection)、蒸发散热(evaporation)、不感蒸发(insensible perspiration)、发汗(sweating)或可感蒸发(sendbie evaporation)、热敏神经元(warm-sensitive neuron)、冷敏神经元(cold-sensitive neuron)。

第一节能量代谢能量代谢:是体内伴随着物质代谢过程而发生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

分为:1)合成代谢:合成自身的成分,贮存能量2)分解代谢:氧化分解成分,释放能量。

一、来源:(1)糖:是重要来源,约占70%。

尤其是脑。

肌糖原→肌肉;肝糖原→血糖。

(2)脂肪:各种物质贮存的形式;(3)蛋白质:主要用于合成细胞组织结构,不是能量的提供者,如激素,酶等。

生理学 第7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生理学 第7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4、体表面积的测定: 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 (cm)+0.0128×体重(kg)0.1529; 体表面积还可从右图直接求出。
BMR率随着性别、年龄等不同 而有生理变动。男子的BMR值 平均比女子的高;儿童比成人 高;年龄越大,代谢率越低。
5、BMR正常范围:±10%~±15% 6、BMR的临床意义:
(四)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1、概念:人在进食后的1~8小时,机体的产热量会增加。 这种因食物引起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称为食物的 特殊动力效应 。 2、三种主要营养物质中: 蛋白质的特殊动力效应最为显著,为30%;糖和脂肪的 特殊动力效应分别为6%和4%
1、 基础代谢: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2、 基础状态:清晨、清醒、静卧,未作肌肉活动; 测定前至少禁食12小时; 室温保持在20~25℃; 体温正常、精神安定。 3、 基础代谢率(BMR):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BMR比一般安静时的代谢率要低些,但并不是最低的, 因为熟睡时的代谢率更低(比安静时低8%~10%,但做 梦时可增高)。
(2)发汗:
发汗:发汗是汗腺主动分泌汗液的过程。发汗时有明显的
汗液形成而被蒸发,因此又称为可感蒸发。 安静状态下,环境温度达30℃左右时便开始发汗。 空气湿度高,衣着较多时,25℃便可引起发汗。 劳动或运动时,气温虽在20℃以下,也可出现发汗,而
且发汗量往往较多。
汗液的成分:水分:99% 固体成分( NaCl、 KCl、尿素):<1%
(二)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整合机构的中心部位: 下丘脑 的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PO/AH )
(三)体温调定点学说 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体温的调节点类似于 恒温器的调节,PO/AH神经元的活动设定了 一个调定点,即规定的温度值,如37℃。若 当体温超过37℃时,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 加,引起散热过程加强,产热过程减弱;若 体温不足37℃时,则引起相反的变化。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医学课件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医学课件

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而产生周期性变动。排卵当日 最低,排卵后升高0.2-0.50C。与血中孕激素浓度的 周期性变化有关
➢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正常体温维持
产热
动态平衡
散热
• 产热 ✓ 主要产热器官
安静时--内脏(尤其是肝脏)为主 运动或劳动时—骨骼肌为主
➢ 产热形式 ✓ 寒战产热
骨骼肌在肌紧张增强的基础上,伸肌和屈肌同时发 生的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特点:不做外功 中枢:下丘脑后部 传出神经:躯体运动神经
注:通常情况下,体内能量主要来自糖和脂肪的氧化,蛋白 质用于氧化供能的量很少,且氧化不彻底,在计算能量代 谢时可忽略不计。
• 能量代谢率的测算方法 方法一: ① 测定单位时间内O2耗量和CO2产生量,计算RQ ② 以算出的RQ作为非蛋白呼吸商,从表中查得相应的混合氧热价, ③ 利用公式:产热量=混合氧热价× O2耗量,求出单位时间内的产热量,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 体温
机体深部组织的平均温度, 也叫体核温度,37 ℃
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 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生命 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
体温过高、过低都会导致 生理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 正常体温 血液温度最理想,但不易测量,通常体温的测量 部位为:腋窝、口腔和直肠。 肛温:36.9~37.9℃,最接近机体深部的温度 口温:36.7~37.7℃ 腋温:36.0~37.4℃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储存 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 机体能量的来源 主要来源于糖、脂肪、蛋白质
ATP(三磷酸腺苷):贮能物质和直接供能物质 CP(磷酸肌酸):ATP的贮存库,但不能直接供能
➢糖 正常情况下糖是主要供能物质。脑组织所需能量主要来自糖 有氧氧化,故缺氧和血糖水平过低,均可导致意识障碍、 昏迷及抽搐 机体糖的储备较少,成年人糖的储备量仅为150g左右。

《生理学》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课件07

《生理学》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课件07

(四)环境温度
1.人体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20~30℃的环 境中较为稳定。 2.环境温度超过30℃,能量代谢率增加。 3.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随着温度的不断
下降,机体产生寒战和肌紧张增加以御寒,
同时增加能量代谢率。
4.舰艇舱内温度可高达60℃,• 舰员的能量 故
代谢率很高。
四、基础代谢
(一) 概念
(二)能量去路 能源物质 释放的能量有 50% 转 化 为 热 能,其余以自 由能形式贮存 于 ATP 中 。 除 骨骼肌运动时 所完成的机械 外功,其余的 自由能最终也 转变为热能。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一)能量代谢测定的基本原理 机体的能量代谢也遵循“能量守恒定 律” : 即在安静不作外功时,机体物质代 谢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 因此,测定机体在单位时间内发散的 总热量或所消耗的食物量,可测算出整个 机体在单位时间内能量代谢的量,即能量 代谢率。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 1.直接测热法:直接测量从机体体表、呼出气、
尿液和粪便排出的总热量。如果不做外功,该热量 就是机体代谢的全部热量。这种方法测定准确,但 设备复杂,操作繁琐,现已极少应用。
2.间接测热法:
⑴间接测热法原理:是利用“定比定律”(即
反应物的量与生成物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关系),测 算出一定时间内氧化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各有多少, 再计算出它们所释放出的热量。 为此,必须先了解与其相关的几个概念:食物 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
二、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人体正常体温的维持,是在体温调节机构的协 调和控制下,产热和散热过程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
(一)产热 1.主要产热器官: 安静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尤其 肝脏,其次是脑)。 活动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

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
肌肉收缩
外功
医教园
10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和方法 (一)测定原理 1、机体的能量代谢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机体释放的能量=热能+外功 2、机体安静时,外功=0,此时机体能量 代谢=机体在单位时间内散发的总热量
医教园
11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二)能量代谢测定方法 1、直接测热法 直接测出人体在一定时间内发散的热量 2、间接测热法-化学反应的定比定律 C6H12O6+6O2=6CO2+6H2O+Q 只要测得机体单位时间的耗O2量和CO2产生量,便可计算 出产热量,从而算出能量代谢率。 3、双标记水法
BMR测定的临床意义: 有助于诊断某些疾病 ➢ 甲低:BMR比正常低 40%~20% ➢ 甲亢:BMR比正常高 25%~80%
➢ BMR:发热、糖尿病、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有呼吸困难的心脏病等。
➢ BMR:肾上腺皮质和垂体功能低下、肾病综合 征、病理性饥饿、垂体性肥胖等。
医教园
33
第一节 能量代谢
列哪种情况下,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 B
A、肢端肥大症
B、甲状腺功能亢进
C、糖尿病
D、呆小症
E、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X测定基础代谢率的条件有:ACD A、于清晨醒后不久测定 B、测定时取坐位 C、测定前至少禁食12小时 D、室温保持在20-25摄氏度
医教园
34
第一节 能量代谢
X下列疾病中,基础代谢率呈升高趋势的有 A. 急性白血病 B.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C.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D. 糖尿病
医教园
12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三)间接测热法的具体步骤 测定参数 由于间接测热法是根据机体单位时间的耗O2量和CO2产 生量来推算各种食物的消耗量和产热量,因此必须首先 了解以下几个概念: ➢ 食物的热价(caloric value) ➢ 食物的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 ➢ 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

生理学:第七篇 能量代谢和体温

生理学:第七篇 能量代谢和体温
=热能 + 外功
(一)间接测热法的原理
基本原理:利用化学反应的定比定律,查出一定时间 内机体中氧化分解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各有多少, 据此计算该段时间内机体所释放出的总热量。
相关概念 食物热价-1g食物氧化时释放出来的能量,反映了一定 量的能源物质贮存能量的大小。 食物的氧热价-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 的热量。
蛋白质的含氮量平均为16%,故在任何生物样品种,每克氮的存在,表示该 样品中含有100/16=6.25克的蛋白质。
(3) 非蛋白质代谢:耗氧量=400 L-71.25 L=328.75 L CO2产生量=340 L-57 L=283 L 非蛋白呼吸商=283 L÷328.75 L=0.86 查表,NPRQ=0.86时,氧热价为20.41 kJ/L
非蛋白代谢产热量=20.41 kJ/L×328.75 L=6709.79 kJ (4) 24 h产热量: 24 h产热量=1349.25 kJ+6709.79 kJ=8059.04 kJ
即24 h能量代谢为8076 kJ
第三节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1. 肌肉活动 2. 精神紧张 3.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1) 测定:24 h 耗氧量400 L,CO2排出量340 L,尿氮排出量 12 g。 (2) 蛋白质代谢:蛋白质分解量=12 g×6.25=75 g
产热量=17.99 kJ/g×75 g=1349.25 kJ 耗氧量=0.95 L/g×75 g=71.25 L CO2产生量=0.76 L/g×75 g=57 L
第七篇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二十二章 能量代谢 第二十三章 体温和体温调节
学习目标
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基础代谢率的概念 产热的主要器官及影响因素 散热的方式(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3.调定点学说
下丘脑PO/AH中的温度敏感神经元起着调定点的作用。 调定点:能使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活动后 恰好使散热和产热保持平衡的温度值。
1.正常人的直肠温度、腋窝温度和口腔温度的高低应当是 A.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 B.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窝温度 C.直肠温度>腋窝温度>口腔温度 D.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 2.人体体温昼夜节律变化中,体温最低的时间是 A.上午8~10时 B.下午3~4时 C.清晨2~6时 D.夜间10~12时 3.女性月经期中,体温最低的时间是 A.行经期 B.排卵前 C.排卵后 D.排卵日 4.人体腋下温度正常值是 A.36.0℃~37.4℃ B.36.7℃~37.7℃ C.36.9℃~37.9℃ D.37.5℃~37.6℃ 5.影响能量代谢最重要的因素是 A.环境温度 B.进食 C.精神、情绪 D.肌肉活动
6.劳动或运动时,机体主要产热器官是 A.肝脏 B.脑 C.心脏 D.肌肉 7.当环境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 A.辐射 B.传导和对流 C.发汗蒸发 D.不显性发汗 8.给高热病人使用乙醇擦浴是 A.增加辐射散热 B.增加传导散热 C.增加蒸发散热 D.增加对流散热 9.给高热病人作用冰帽或冰袋的作用是 A.增加辐射散热 B.增加传导散热 C.增加蒸发散热 D.增加对流散热 10.决定体温调定点的部位在 A.下丘脑 B.大脑皮层 C.下丘脑后部 D.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2.测 定
产热量=20.2kJ/L×耗氧量/体表面积 BMR=(实测值-平均正常值)/平均正常值
年龄 (岁) 男 11~15 195.5 16~17 193.4 18~19 166.2 20~30 157.8 31~40 158.6 41~50 154.0 >51 149.0

生理第07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生理第07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 1.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是影响能量代谢最显著
的因素,机体任何轻微活动,都可提高能量代谢 率。运动或劳动时,机体耗氧量显著增加,剧烈 运动或强劳动时,短时间内其产热量比安静时可 增加数倍到十数倍。
• 2.精神活动 精神和情绪活动时能量代谢有显
著影响。因为脑的能量来源主要靠糖氧化释能, 安静思考时影响不大,但精神紧张时,如激动、 烦恼、愤怒、恐惧及焦虑等,产热量增多,能量 代谢率增高。
• 3.对流(convection)散热 机体借空气或液体
流动带走人体周围已加温的热空气,称为对流散 热,是传导散热的特殊方式。
• 4.蒸发(evaporation) 在任何条件下液体变为气 体蒸发时都带走一定的热量,此种散热方式称为 蒸发散热。临床上对高热病人采用酒精擦浴降温 即此道理。蒸发散热可分为不感蒸发和发汗: • (1)不感蒸发(insensible perspiration) 不感蒸 发是指液体中的水分直接渗出皮肤和呼吸道粘膜 等表面而被蒸发,并不被人们觉察,是持续进行 的一种散热方式,故称不感蒸发。
•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 肌肉活动,精神紧张和环境温度等不同而异。
• 1.昼夜变化 在一昼夜中,人体的体温是周期
性波动,清晨2时~6时体温最低,午后1时~6时 最高,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体温的这种昼夜 周期波动称为昼夜节律或日周期。
• 2.性别 女性基础体温高于同龄男性体温0.3℃且 随月经周期发生规律性变化,排卵前体温下降, 排卵后体温上升,原因是体内孕激素水平周期性 变化产生。 • 女性月经周期中基础体温曲线图
• 2.体温调节中枢 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各级部位,其基本 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的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温 度敏感神经元,既能感受它局部组织温度变化的刺激,又 能对其他途径传入的温度变化信息整合处理,因此, PO/AH现被认为是体温调节中枢整合机构的中心部位。 • 3.体温调定点学说(Set-point theory) 调定点学说体温 恒定的调节是通过机体内体温自动控制系统来完成的,体 温的调节类似于恒温器的调节。PO/AH中有个调定点,即 事先将调定点定在一个规定的数值(如37℃)。如果体温 偏离此数值则由反馈系统将偏差信息送到控制系统,然后 经过对受控系统的调整来维持体温恒定。关于调定点的机 制尚未清楚。某些退热药(如阿司匹林)的作用就在于阻 断致热原的作用,使调定点恢复到正常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能量的去路(转移、贮存、利用)
ATP:既是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的供能物质。 磷酸肌酸(CP): ATP的贮存库。
(四)能量平衡异常
(一)消瘦 常见原因:营养 不良、恶性肿瘤
(二)肥胖:人 体贮存的脂肪组 织的量过多,表 现为脂肪细胞增 多和/或体积增大
7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一)与能量代谢测定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1.食物的热价 食物的热价:1g某种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 释放的能量称为该种食物的热价。 生物热价:食物在体内氧化释放的能量 物理热价:食物在体外燃烧释放的能量 蛋白质:生物热价≠物理热价 2.食物的氧热价 食物的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 能量,称为该种食物的氧热价 。
第二节
一、
体温及其调节
体温
二、
三、
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体温调节
一、体温
(一)表层体温和深部体温 在研究体温时,把人体 分为核心与外壳两个层次。 深部温度:机体深部组 织的温度,温度较高,相对 稳定,身体各部位之间的温 度差异很小。 表层温度:机体外壳的 温度。较低;不稳定,易受 影响 ,各部位差异大
有氧氧化
(一般情况下)
无氧酵解
CO2+H2O+ E 38mol ATP 乳酸+E 2mol ATP
(剧烈运动、RBC)
2、脂肪:贮存和供给能量。提供大约30%的能量。 甘 油
磷酸化和脱氢
葡萄糖
有氧氧化
脂肪
活化和β-氧 脂肪酸 乙酰辅酶A 化
氧化
3、蛋白质(氨基酸):主要用于重新合成 细胞成分或酶、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次要功能 是提供能量。
2.间接测热法
原理:定比定律: C6H12O6+6O2→6CO2+6H2O+△H 间接测热法的具体步骤: ①测出机体在一定时间内的O2耗量和CO2产生量,并测 出尿氮排出量; ②根据尿氮含量算出蛋白质的氧化量和蛋白质食物的 产热量,并求出NPRQ;因体内氧化1g蛋白质可产生0.16g尿 氮,所以将测出的尿氮量乘 6.25 ,即体内氧化蛋白质的量; ③查出该NPRQ所对应的氧热价,进而算出非蛋白食物 的产热量; ④算出总产热量,即蛋白质食物产热量与非蛋白质食 物产热量之和。
下降,机体产生寒战和肌紧张增加以御
寒,同时增加能量代谢率。 4. 舰艇舱内温度可高达 60 ℃ , 故舰员的 能量代谢率很高。
四、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状态:清晨、清醒、静卧,未作肌肉活动; ①清晨空腹,即禁食12~14h,前一天应清淡、不要太 饱的饮食,以排除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的影响。 ②平卧,全身肌肉放松,尽力排除肌肉活动的影响。 ③清醒且情绪安闲,以排除精神紧张的影响。 ④室温20-25℃,排除环境温度的影响。 基础代谢率(BMR):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 代谢。这种状态下体内能量的消耗只用于维持基本的生命 活动,能量代谢比较稳定。
3.呼吸商 呼吸商 (RQ) :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 CO2 的量与 吸人的O2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 产生CO2的mol数 产生CO2的ml数 RQ= = 消耗 O2的mol数 消耗 O2的ml数 RQ影响因素: 1、营养物质之间相互转化 2、额外CO2的产生 3、某些病理状态的影响
非蛋白呼吸商(NPRQ):根据糖和脂肪按不同比例混和 氧化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以及消耗氧的量计算出相 应的呼吸商。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一)肌肉活动:最显
著的影响因素。
肌肉活动对能量
代谢的影响最大。全 身剧烈活动时,短时 间内其总产热量比安 静时高出数十倍
(二)精神活动 人在平静地思考问题时, 能量代谢受到的影响不大,其 产热量一般不超过4%。 但精神处于紧张状态(烦 躁、恐惧、情绪激动等)时, 由于会导致无意识的肌肉紧张 性增强、交感神经兴奋及促进 代谢的内分泌激素释放增多等 原因,产热量可显著增加。
BMR率随着性别、年龄等不同而有生理变动。 男子的BMR值平均比女子的高;儿童比成人高;年 龄越大,代谢率越低。
BMR的临床意义: 1)BMR与我国人正常的BMR平均值比较:
相差在10-15%之间,均不属病态;
相差之数超过20%时,才可能是病理变化。
体温每升高1℃,BMR将升高13%左右。
2)BMR的测量是临床诊断甲状腺疾病的重要辅助方法。 甲状腺功能低下时,BMR可比正常值低20-40%;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BMR可比正常值高出25-80%。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食物刺激机体产生额外 能量消耗的作用,称为食物的 特殊动力效应。 各种营养物质的食物特 殊动力效应不同,进食蛋白质 时产热量增加30%,混合性食 物增加10%,糖和脂肪增加4 ~6%。 其产生的机制可能与肝脏 处理蛋白分解产物时的额外能 量消耗有关。
(四)环境温度:
1. 人体安静时的能量代谢 , 在 20 ~ 30 ℃ 的环境中较为稳定。 2.温度超过30℃,能量代谢增加。 3.当温度低于20℃时,随着温度的不断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原理:能量守恒定律
食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所作功
方法:测定整个机体在单位时间内发散的总热 量,通常有两类方法:直接测热法与间接测热法。 1.直接测热法:将被测者置于一特殊的检测环 境中,收集被测者在一定时间内发散的总热量,然 后换算成单位时间的代谢量,即能量代谢率。
这种方法 测定准确, 但设备复 杂,操作 繁琐现已 极少应用。
3.耗氧量与CO2产量的测定方法
闭合式测定法和开放式测定法

(1)闭合式测定法:
临床上通常只使用肺量计来测量耗氧量。 (2)开放式测定法(气体分析法): 在机体呼吸空气的条件下测定耗氧量和CO2产 量的方法,即采取受试者一定时间内的呼出气,通
过气量计测出呼出气量并分析呼出气体中氧和 CO2
容积百分比。
人体生理学概论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生物体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 同化作用 (合成代谢) -- 储能
新陈代谢 (物质代谢)
能量代谢
异化作用 (分解代谢) -- 放能
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中伴随着的 能量的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
一、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一) 能量的来源 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糖、脂肪和 蛋白质。 ATP是体内能量转化和利用的关键物质。 1、糖:机体的主要能源70% 1mol 葡萄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