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

自从来农大工作后,因为每人每年2000元购书补贴的福利,给我这个书虫带来了极大的满足,各种书只要是看着好的,不论价格,就一概买了来(只是可惜家里太小,眼看着书柜就要被填满了)。

一次在微博上,马伯庸分享了张宏杰要签售《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3》的消息,被我看到。曾国藩是我所素知的,而张宏杰我也曾因为罗辑思维的机缘,看到过他的《饥饿的盛世》一书的一些内容,对此人颇有好感。于是在豆瓣上查了这书的评分,然后果断把《曾》的从1到3都买了来,作为睡前的床头新宠,闲来看看。

这一看不要紧,深刻觉得这书着实不错。通过看此书,使我对曾国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是因为之前已经读过唐浩明的《曾国藩》,对于曾的生平已经有了认识,再读此书,说及曾国藩的种种,不觉突兀。否则乍看此书,虽然能明其意,但理解终究浅一层。所谓读书是有缘分的,就是这个意思。虽然三本只读了一本半,但我还是觉得想做一下笔记,不枉作者苦心写就这几本好书。

以上是闲话。接下来是《曾》的一些读书笔记。其实也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读书笔记,只能说是读罢此书,阖书静思,我对曾国藩的一些认识和思考。大体分三个部分:一是外事,二是内功,三是思考。

外事

外事,姑定义为人这一生的外在际遇。曾国藩的一生,大背景是晚清时期,官场腐败,暮气重重。曾国藩生于1811年,死于1872年,正是中国历史最屈辱一段的前期。

就他个人而言,人生也可分为好几个时期。30岁以前,他就是一个乡下普通的读书人。

27岁时,命运之神降临,科举高中,中进士,点翰林。之后十年七迁,在北京做官,在37岁时做到了侍郎(副部级)的官员,直到1852年(41岁)。

这一年,其母病逝,按制回乡守孝。此时正赶上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军进攻湖南。清政府因为正规军腐败无力,要求各地官员组织地方武装以图自保。曾国藩因在兵部干过侍郎,于是将编练地方武装的事切切实实做了起来,这就是创建湘军的来由。湘军创建以后,先在湖南打了几仗,胜负皆有,无甚声名。然后出省作战,克武昌一举成名。之后被中央政府倚为干城,一路沿长江而下,声威鼎盛。直到1857年。

这一年,其父病逝。按制回乡守孝。而守孝期间,不断思考自己半生得失,终有大悟。1859年再次出山。

1859年再次出山以后,很好地协调了和地方官场、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与太平天国的战事开展顺利。1864年,攻克南京,取得了太平天国战争的胜利。

1864年以后,屡任各地官职,为国尽忠而已,直到去世。

内功

与外事的时间节点相协调的,是曾国藩内心的几次变化。

第一次是在30岁时。在北京做了几年官后,得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相往来,从此开始励志“学做圣人”。并以《了凡四训》中“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为榜样,涤荡瑕秽,以求自新,改号“涤生”。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坚强的斗志。

这种一往无前高亢激昂的状态,虽然一身正能量,却显得极其不合时宜。在晚清沉闷庸碌困顿的官场背景下,一来显得曾国藩本人极不合主流;二来曾国藩也觉得周围都是庸碌平常之辈,常拿鼻孔看人。此时他内心是孤独高傲的。在京时期,怼咸丰皇帝;回乡创建湘军,又得罪了湖南全体官场,在做事之中吃了不少苦。但凭借一心为国、认为靠一己之力能够扭转国家社会风气的信念,摸爬滚打,还是把事情做得蛮成功。

内心的转折出现在1857年第二次回乡的时候。

那时曾国藩率领湘军进入江西。客省作战,本就不易。而他的作风又不通世情,在江西更感处处掣肘,于是向咸丰皇帝讨要江西巡抚的职位。然而皇帝已经受够了他的强硬作风,没有应允。而恰逢父丧守孝,曾国藩离开军队回家,以为可以以退为进,湘军离开了他就不好使了,来要挟咸丰皇帝。皇帝甚不爽,故意不要给曾国藩这个面子,于是批准他在家终制,守孝满二十七个月。你不是以退为进,故意不来吗?好,那你不用来了。曾国藩落了一个大大的难堪。

此事对曾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于是他在家静心学习,回顾往日的不足,自加反省,又读了老庄学说,明白往日自己有太过刚硬、没有“理解之同情”,于是心性又一大改。从此以后,光明的初心依然不改,但做事的风格却柔软了许多,和光同尘了起来。此时的他,认识到了自己是平凡的,依靠个人能力去扭转社会国家是不可能的;但这不意味着可以作为自己颓废的理由。虽然社会黑暗,自知自己虽然光明却终究没用,但依然坚持,为国尽力,“知其不可而为之”,死而后已。循着老庄其外儒家其内的路子,终于践行了自己一生的追求:做圣人。

从曾国藩的一生,我的感想是:

一,立志要立大志,不向困难低头。曾国藩一生做事,初心都是从做圣人来出发的。为了自己内心所笃信的东西,用一生去实践,从不向困难低头,也不给自己偷懒。无论是在何种困境下,都是想如何通过自身努力去克服困难,而非逃避困难,更不是以困难为理由,让自己坦然懈怠。正如此言:

“人生中的困难时刻一定要挺过去。如果屈从于苦难,之后回首时光,不仅会埋怨命运不济,同时会后悔自己不够努力;抑或是把失败归咎于外在,变得怨天尤人。如若熬过了苦难,你不必感谢挫折,但至少可以感谢不服输的自己。”

二,做事要踏实做。做圣人不是一句空话,是扎扎实实修为中不断磨练出来的。曾国藩每天坚持读书、写日记、克制欲望,不断与自己做斗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通过每天坚持的

小事,长久坚持,锻炼自己的毅力。事情不在大,但做而已,久久为功。不玩虚招子,花套路。最能体现这个特点的,就是他率领的湘军“结硬寨,打呆仗”。不图一招一式好看,只求实效。

三,待人要有度量。前面两点,若以为我有而人无,因此自觉高人一等,则是万万要不得的。自己真的比人强吗?未必。时运好而已。别人真的比自己差吗?未必。不得已而已。息怒,不是克制自己心中的怒火,而是要让自己心里宁静,根本不生怒火,虽当时有怒,而不做愠色,冷静之后,再考虑为何如此,去理解对方。这也是做圣人途径中最大的考验了。哪怕他自己十分重视的九弟曾国荃屡次不听教诲,他也没有和九弟翻脸,每次过后仍然谆谆教导,循循善诱。不以九弟的不理解为怒。

四,不以名利挂怀。无名利之诱惑者,可以夸夸其谈所谓不受诱惑;而一旦真的有名利之诱惑,仍然能够视若敝屣,不以为意,就很难了。然而,这又是极其矛盾的。接触名利以后,只有抵御得住名利的诱惑,才能在名利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否则终究被名利所反噬。因为自己有了鲜花和掌声,就以鲜花和掌声挂怀,则是终究不能承受这鲜花和掌声。曾国藩在大功告成功成名就之后,仍能持盈保泰,终得善终,是和这一点分不开的。历史上无数有大功之人,功成不知身退,轻则身败,重则名裂。可不慎乎!

以上就是我关于这本书的一些看法。这个书最大的优点,就是告诉我们,曾国藩也是凡人,然而凡人也可以做圣人,可以立德立功立言。谁也没有主角光环,然而人人都有主角潜质。生活没有给谁专门的舞台,然而生活处处是舞台。穿衣吃饭皆是修行,对自己的淬炼是无处不在的。每个人的生活各有坎坷,希望每个人都能平和从容地面对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