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

合集下载

临床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

临床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
极 咨询 。 2 心理 问题 及 护 理 对 策
为 提供 可靠 的治疗 方 案 , 密 切 观察 眩 晕 发作 的 时 要
间 、 质 、 度 及 伴 随症 状 。如 突 发 性 , 发 性 , 转 性 程 复 旋
性眩晕 持续 时间 较短者 , 为外周 性或耳 源性 , 多 长期 存在 或经 常出现 的无规 律 的多变性 “ 眩晕 ” 有功 能性 可能 。 但老 年眩晕 患者 多为脑 血管 疾病 , 脑供血 不足
切配合 治疗 , 转 出院 。 好 2 3 密 切观察 病情 变化 眩晕是 多 种疾病 的症状 , .
饮食、 运动 、 物 等 治疗 方 法 , 测 技 术 与并 发症 及 药 监 伴发 症 的预防 , 更着重 了解 患者 心理 、 情绪 、 性格 、 文 化程 度 、 受能 力等具 体情 况 。护士作 为 教育者 , 接 更 是管 理者 , 制订 个体化 的干预计 划 , 对患 者的文 化 针 水平 、 习 能力 选 用适 宜 的 方法 , 用 口头宣 传 、 学 利 文 字教育、 象教育、 形 录像 等 形式 , 行 有 效 的心 理护 进 理干预, 深入 浅 出进行 指导 , 励 患者配 合治疗 和积 鼓

如某 老年男 性患 者 , 院后 经治疗 病情稳 定 , 因子 人 但 女工作 忙探 望少 , 产生 孤独 、 寂寞 、 被遗 忘感 , 因而大
发脾气 , 不配合 治疗 。针 对上 述情况 , 我护 理人 员主
8 5岁 , 中 大 专 以 上 7例 , 中 2 其 初 1例 , 学 1 小 3
们交 待 清楚 , 当他 们做 错 事 , 轻易 责 怪 , 不 主动 向他 们承认 自己工作 不周 , 从而 减轻患 者 的心理 负担 。 2 4 为患 者创造 优美 的环境 病 室宽 敞 明亮 , 静 . 肃 安全 , 内布 置 雅致 大 方 , 壁 颜 色光 线 和谐 , 床 室 墙 病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模式及其效果评价研究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模式及其效果评价研究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模式及其效果评价研究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研究课题: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模式及其效果评价研究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在长期治疗的过程中不仅面临生理上的挑战,还面临着心理上的压力和困扰。

糖尿病心理健康干预策略

糖尿病心理健康干预策略

糖尿病心理健康干预策略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影响全球数亿人的健康。

除了典型的代谢症状,如多饮、多尿和消瘦,这种疾病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和自尊心受损。

为了缓解这些心理压力,制定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糖尿病心理健康干预策略,为患者提供更多实用的建议。

二、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长期的糖尿病治疗和管理可能会使患者感到压力和无助。

医生应通过定期的评估和交流,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情况,以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

三、教育干预教育干预是提高患者糖尿病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定期的讲座、互动小组讨论和在线学习等方式,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糖尿病的病因、治疗和管理方法。

患者还可以学习如何调整饮食、合理运动和正确使用药物,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四、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通过CBT,患者可以学会如何识别和处理消极的想法和情绪,从而减少焦虑和抑郁症状。

五、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患者可以加入糖尿病支持小组或社交媒体群组,与经历相似情况的其他人交流和分享经验。

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也是帮助患者应对疾病的重要因素。

六、专业心理咨询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可能需要更专业的心理咨询。

专业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个体或团体辅导的方式,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治疗方案。

这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糖尿病带来的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七、自我管理技能培训自我管理技能培训也是心理健康干预的重要方面。

患者应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以及如何调整生活方式以适应糖尿病的需求。

这包括学习如何合理安排饮食、进行适当的运动、监测血糖和正确使用药物等。

通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通过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教育干预、认知行为疗法、社会支持和专业心理咨询等策略,我们可以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支持。

糖尿病的心理健康

糖尿病的心理健康
治疗。
在这种治疗方式下,医生、心理治疗师和患者需要密切合作,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4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心理调 适
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
了解自己的病情
了解糖尿病及其治疗方式,认识到自己的病情状况,有助于更好 地应对和管理。
情绪调节
学会识别和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因情绪波动导致血糖波动。
对于糖尿病患者,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 助他们识别和改变对疾病的错误认知, 例如对疾病的恐惧、对治疗的抵触等,
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和情绪。
治疗师会通过与患者进行深入的讨论和 练习,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和行为 模式,例如如何正确看待疾病、如何应
对治疗中的困难等。
放松训练和冥想
放松训练和冥想是一种通过深呼 吸、放松肌肉和集中注意力来减
未来研究方向和策略
加强跨学科合作
需要加强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展糖 尿病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创新研究方法
需要采用更先进的研究方法,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以提高研 究的准确性和效率。
推广研究成果
将研究成果推广到临床实践中,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 健康水平。
提高公众意识
寻求社会支持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与家人沟通,让他们了解自己的 病情和需求,获得他们的支持和
理解。
同事和朋友的支持
与同事和朋友分享自己的经历, 让他们了解糖尿病并给予支持。
专业机构的帮助
寻求糖尿病专业机构的帮助,获 得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
遵循医生推荐的饮食计划,控制糖分摄入,保持 营养均衡。
心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哪些心理干预措施 对糖尿病患者最有效,以及如何将这些干 预措施整合到现的差异

糖尿病病人心理健康的护理干预讲解

糖尿病病人心理健康的护理干预讲解

糖尿病病人心理健康的护理干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 , 全世界有糖尿病病人约 2.46亿人 , 我国的糖尿病病人达 9000余万人。

由于大多数病人对疾病知识缺乏 , 思想上不重视及自我保护能力不足 , 致使血糖长期不理想而易并发心脑血管、肾脏、视网膜及神经系统等病变 , 导致疾病并发症及死亡率大幅增加 , 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尚无特效方法来彻底治愈的疾病, 加上长期的治疗和病情的不可逆转,使病人产生一些不利于治疗的心理问题,因此,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我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心理干预的一些护理体会。

1 纠正对糖尿病的错误观点,建立对疾病的正确认识。

糖尿病病人由于对糖尿病知识的缺乏而往往产生以下对糖尿病的错误认识:如盲目忌口导致营养不足 ; 只知血糖高了不好 , 会影响多个脏器,而不知道产生低血糖之后更危险 ; 自己读相关书籍 , 听信宣传,到处打听好药 , 认为可以经过特殊药物而治愈糖尿病;比较医生 , 以为成了专家 , 结果往往是断章取义、误诊误治。

有的病人认为 , 糖尿病不能预防、糖尿病有年龄阶段限制、非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糖尿病、不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等。

因此通过心理干预让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纠正对糖尿病在认识上的误区是使病人和家属配合治疗和护理的关键前提。

并且使病人建立对糖尿病的正确认识, 让其认识到糖尿病是一种在遗传和生存环境等多种因素作用下 , 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引起的糖代谢紊乱为主的累及全身各个脏器的内分泌代谢病 ,发病机制不明 , 目前世界上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

鼓励糖尿病病人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心理承受能力 , 去接受正规的终身治疗 , 避免心存侥幸 , 相信不负责任媒体的虚假宣传及某些惟利是图行医者的游说 , 使用所谓根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灵丹妙药 , 致使血糖难以控制或发生低血糖而加重病情。

认真、耐心地作好解释工作 , 使病人了解糖尿病虽不可根治 , 但如果控制良好仍可享受正常人的寿命 , 树立病人接受正规治疗 , 终身与疾病斗争的信心 , 提高生活质量 , 延长寿命。

糖尿病健康干预方案

糖尿病健康干预方案

糖尿病健康干预方案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影响了全球数以亿计的人口。

它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佳导致的高血糖症状的结果。

糖尿病可以引起许多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视力受损、肾功能受损和神经功能障碍,因此对糖尿病进行健康干预非常重要。

糖尿病的健康干预计划需要综合考虑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和心理健康等因素。

下面将介绍一个综合的糖尿病健康干预方案,旨在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1. 饮食控制饮食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控制饮食来控制血糖水平。

以下是一些建议:- 控制总体热量摄入量: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每日的总体热量摄入量,避免过度摄入热量,导致体重增加和血糖升高。

-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糖尿病患者应特别关注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适量摄入,避免大量摄入导致血糖飙升。

可以选择低GI(血糖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类、蔬菜和豆类等,有助于控制血糖。

- 每餐配平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也需要适当配平,可以选择低脂肪的动物性和植物性蛋白质来源,并选择健康的脂肪,如坚果、鱼类和橄榄油等。

- 避免高糖饮食: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高糖饮食,如糖果、甜点和饮料等,可以选择低糖或无糖的替代品,如水果、蔬菜和无糖饮料等。

2. 运动干预运动对于糖尿病的控制也非常重要,可以增加身体的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能量消耗和血糖调节。

以下是一些建议:-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和骑自行车等,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有氧运动。

- 抗阻力训练:抗阻力训练可以增加肌肉质量和力量,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可以进行器械训练或者使用自己的体重进行锻炼,每周进行2-3次。

- 灵活性训练:灵活性训练可以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肌肉柔韧性。

可以进行瑜伽、普拉提等灵活性训练,每周进行2-3次。

3. 药物治疗对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来辅助控制血糖。

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和药物的副作用。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与应对策略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与应对策略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与应对策略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和管理自己的生活方式,这往往会导致心理压力的增加。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一、心理健康问题1.1 焦虑和抑郁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控制和管理的疾病,患者面对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方面的限制和要求,往往会感到焦虑和抑郁。

他们可能会担心疾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出现,同时也会对自身的生活质量和社交活动产生担忧。

1.2 自我否定和自尊心下降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遵循严格的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方案,他们可能会因为无法像以前那样享受美食而感到自我否定。

此外,糖尿病容易引发体重增加、性功能下降等问题,这也会对患者的自尊心造成一定打击。

1.3 社交障碍由于饮食和运动的限制,糖尿病患者可能会经历社交活动的减少。

他们可能会因为担心低血糖发作而避免外出就餐或参加社交聚会,这会影响他们与家人、亲友的关系,并可能导致孤独感的加重。

二、应对策略2.1 接受疾病现实首先,糖尿病患者需要正视疾病的存在并接受现实。

他们应该明白糖尿病是可以管理和控制的,不是不治之症。

积极的态度对于心理健康的维护非常关键。

2.2 寻求支持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加入支持组织或社区活动寻求他人的支持和理解。

与其他患者相互交流和分享经验,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恢复信心。

同时,家人和亲友的支持也是重要的,可以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和管理。

2.3 学习应对技巧患者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应对技巧来处理心理压力。

例如,积极面对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学会放松和调节情绪,如通过冥想、深呼吸等缓解焦虑和抑郁;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发展兴趣爱好和参与社交活动等。

2.4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并定期检测血糖和体重。

保持稳定的血糖水平对于控制疾病和维持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2.5 寻求专业帮助对于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糖尿病患者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帮助。

糖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指导

糖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指导

糖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指导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指导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该疾病的管理和控制需要患者付出长期的努力。

除了物理健康的管理外,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样需要关注和重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

1. 接受病情的现实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接受病情的现实是一个重要的第一步。

被诊断为糖尿病会给患者带来各种情绪上的挑战,例如失望、愤怒和绝望。

然而,对于恢复和管理病情而言,接受现实非常关键。

患者需要理解病情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并寻求专业人士的支持。

与医生和其他糖尿病患者交流,参加相关的支持小组,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接受和处理病情。

2. 正确的信息获取和教育了解糖尿病的原因、症状、并发症以及管理方法,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信息的获取和教育应该来自可靠和权威的来源,例如医生、糖尿病协会等。

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患者应该学会筛选信息,避免负面和错误的信息对自己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定期与医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咨询,可以帮助患者获得准确的信息和专业的建议。

3. 调整心态和积极应对积极的心态和应对方式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患者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调整心态和积极应对病情:- 改变思维方式:尽量采用积极的思维方式来面对困难和挑战。

例如,将糖尿病看作是自我管理和成长的机会,而非生活的负担。

- 培养积极的生活习惯:饮食、运动、规律作息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稳定血糖,并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

饮食上的调整可以征求专业的营养师的建议,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 寻求社会支持和交流:与其他糖尿病患者、家人和朋友保持沟通,分享感受和经验。

互相支持和理解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4. 应对焦虑和抑郁焦虑和抑郁是许多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及时的干预。

患者可以考虑以下方法来应对焦虑和抑郁:- 寻求专业帮助:定期与心理学家或心理医生进行咨询,进行心理治疗,以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及一般处理方法

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及一般处理方法

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及一般处理方法作者:海大医院内二科丛大龙糖尿病是目前内分泌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病种,并且糖尿病患者及可能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高达3亿人左右。

在临床治疗糖尿病过程中,往往只重视糖尿病的一般治疗,如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等。

但实际上相当多的患者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往往治疗过程中被忽视,而这些心理问题也是造成血糖难以控制的重要因素。

现将我在临床中发现的常见心理问题进行简单总结,希望能给予基层医护人员及糖尿病患者一定的帮助。

相当多的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情绪低落,压抑、悲伤状态,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青中年患者身上,青中年本身处于学习、生活、事业的上升期,在紧张的社会生活中背负了很大的压力,大多数初次患糖尿病的青中年患者开始不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或者怕人嘲笑,加上疾病导致的各种症状,及严格的饮食、运动要求,需终身用药等,以上因素叠加,容易产生疲惫、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的想法,而老年人往往也是本身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本身需要被人照顾及正规治疗需要一定费用,常常感觉老而无用,拖累子女,或者是被多种并发症折磨,治疗效果较差,因此产生焦虑、悲观、失望甚至常有轻生现象。

部分患者明显存在社交减少、兴趣丧失的现象,我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发现该类患者,患病以前开朗乐观,朋友圈广泛,有很多爱好,当得知自己患有糖尿病以后很短的时间内就丢掉了一切兴趣,不参加社交活动,甚至平日购药也由家属代劳,复诊的时候也是反复催促,平日完全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仿佛世上一切都与自己无关。

还有部分患者烦躁、情绪多变,这类患者病史一般较长,往往出现在病情轻重反复,或者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的时候,他们有一定的接受相关疾病知识的能力,但往往先入为主,觉得自己久病成医,除医生的治疗方案外常有自己固有的见解,当疾病控制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后心生烦躁、焦虑,多数有怀疑医生治疗方案及反复向医生陈述自己经验的过程。

当然相关的不良心理反应还有很多,不一一赘述。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疏导与心理治疗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疏导与心理治疗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疏导与心理治疗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维护患者的整体健康,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在管理糖尿病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并分析如何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促进患者更好地应对和管理他们的糖尿病。

一、认识糖尿病带来的心理压力1. 诊断后的冲击:接受初步诊断时,大多数人会感到震惊和绝望。

他们可能会担心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治疗、并发症等方面带来的困扰;他们也可能因为对未来健康状态不确定而感到沮丧。

2. 管理挑战:跟随医嘱执行饮食限制、注射胰岛素或口服药物、持续监测血液中的血葡萄旺盛等任务,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而遵循这些任务可能被看作是一个挑战,引发焦虑和对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的怀疑。

二、心理疏导:减少糖尿病相关的情绪困扰1. 提供信息与教育:许多患者对于糖尿病缺乏必要的知识,这会增加他们对于治疗过程和未来健康预测的不确定性。

医生可以通过提供有关饮食、运动、药物治疗以及血液监测等方面的信息来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握管理技巧,从而降低其心理压力。

2. 心理支持:定期进行个人或小组心理咨询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为患者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并让其感到自己不再孤单。

在这样一个安全和支持性环境中,患者可以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应对策略,并从他人的鼓励和同情中获得力量。

3. 帮助应对焦虑与抑郁:焦虑与抑郁是常见的与慢性疾病相关的心理问题。

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和应激管理技术,可以帮助患者学习处理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技巧,并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

三、心理治疗:提升生活质量与倡导积极态度1. 心理调适:通过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应对策略来减轻慢性压力对他们的不良影响。

例如,教授患者放松技巧、呼吸练习、正念冥想等方法,以增强应对能力和发展情感平衡。

2. 提高自尊与自信:鼓励患者制定目标并实现他们在管理糖尿病过程中的成功体验。

医生可以通过表扬和赞许来增加患者的自尊和自信感,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失败是一种反馈机制,而非个人价值的反映。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患者需要长期进行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对促进其身心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方法,旨在为医护人员提供相关指导。

1. 心理健康评估的重要性心理健康评估是对患者心理状态、行为和情绪反应的系统化、科学化评估,旨在了解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并提供干预。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心理健康评估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糖尿病患者经常需要进行血糖监测、注射胰岛素等操作,这些操作对于患者来说可能是一种心理负担。

心理健康评估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发现患者可能存在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干预。

1.2 发现患者的心理需求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进行血糖控制和生活方式改变,这对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要求。

通过心理健康评估,可以发现患者是否存在心理需求,如对药物治疗的疑虑、生活习惯的调整困难等,从而针对性地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1.3 预防并减轻心理问题糖尿病患者存在着较高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如焦虑、抑郁等。

心理健康评估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早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预防和减轻患者的心理问题。

2. 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评估工具评估工具的选择是进行心理健康评估的关键环节。

目前,常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工具有以下几种:2.1 医学心理学问卷(SCL-90)SCL-90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健康评估工具,包含90个项目,覆盖了焦虑、抑郁、敌对、敏感等多个维度的心理问题。

通过对患者的自我报告,可以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

2.2 糖尿病心理评估量表(DHP-18)DHP-18是一种专门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的量表,包含18个项目,主要评估患者在疾病认知、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面的心理问题。

糖尿病的干预措施

糖尿病的干预措施

糖尿病的干预措施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基本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干预措施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在干预措施中,我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非药物干预和药物干预。

非药物干预:1. 饮食干预:饮食干预是糖尿病患者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合理搭配食物,可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具体措施包括:(1) 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适当体重。

(2) 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限制血糖的升高。

建议糖尿病患者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高蛋白的食物,如全谷类、瘦肉、鱼类、豆类等。

(3) 合理分配餐次和饮食结构,建议在一天内分为3餐+2次小零食的餐制,避免长时间进食或过度饥饿。

(4) 避免高糖食品和高脂食品,限制饮酒和饮料摄入。

(5) 控制饮食速度,细嚼慢咽,帮助消化与吸收。

2. 体育运动干预:体育运动是糖尿病患者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措施之一。

体育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糖的降低。

对于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进行适度的体育运动。

具体措施包括:(1) 选择适合个体情况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

(2) 每周坚持进行至少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运动。

(3) 运动前要进行热身运动,运动后要进行拉伸放松,防止运动损伤。

(4) 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逐渐增加运动量,避免过度运动和长时间不运动。

3. 心理干预: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久治不愈,因此容易造成心理负担和抑郁情绪。

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减轻心理压力。

具体措施包括:(1) 提供相关的糖尿病知识,帮助患者了解并接受疾病。

(2)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的心态。

(3)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增加交流和支持。

(4) 建立患者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药物干预:1. 口服药物:口服药物是糖尿病治疗中常用的药物干预方式。

常用的口服药物包括: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等。

糖病患者中心理干预对血糖控制的影响

糖病患者中心理干预对血糖控制的影响

糖病患者中心理干预对血糖控制的影响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高血糖水平。

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被诊断为糖尿病,使得预防和治疗该疾病成为一项重要挑战。

除了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心理干预方式在糖尿病管理中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糖病患者中心理干预对血糖控制的影响。

一、糖尿病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糖尿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是生理变化,还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异常症状,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造成负面影响,也可加重糖尿病的症状。

而心理因素的干预可以减轻这些问题,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二、心理干预的方式心理干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常见的包括心理教育、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和支持等。

这些干预手段旨在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适应疾病,提高血糖控制水平。

1. 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是帮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提供科学准确的信息,患者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疾病,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管理自己的病情。

2.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旨在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习惯,以促进积极的生活方式。

通过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技能,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

3. 心理咨询和支持心理咨询和支持旨在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指导。

通过直接的交流和倾诉,患者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并获得专业的心理支持,提高血糖控制的自信心。

三、中心理干预的效果许多研究表明,糖病患者进行中心理干预后,其血糖控制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通过心理干预,患者更加积极主动地管理自己的疾病,合理控制饮食、运动和用药等,从而稳定血糖水平,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1. 减轻焦虑和抑郁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中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这些问题。

减轻焦虑和抑郁状态有助于提高血糖控制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管理疾病。

2. 改善自我管理能力中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定期监测血糖和按时用药等。

心理干预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干预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干预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可能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诸多挑战。

在糖尿病的管理中,心理干预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对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糖尿病患者在面对疾病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首先是焦虑和抑郁,得知自己患病且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担忧,容易让患者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其次是自我形象改变带来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对于需要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可能会感到自己与他人不同,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再者,长期的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改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烦躁、愤怒等情绪。

二、心理干预的重要性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糖尿病的管理至关重要。

心理因素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如果患者处于消极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忽视治疗建议,不按时服药、不控制饮食、不进行运动等,从而影响血糖的控制。

相反,积极的心态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心理干预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患者在承受身体不适的同时,心理上的困扰也会影响他们的社交活动、工作和家庭生活。

通过心理干预,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更好地适应疾病,能够让他们重新找回生活的乐趣,提升生活的满意度。

三、心理干预的方法1、健康教育向患者普及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后等,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而减轻因未知而产生的恐惧和焦虑。

同时,也要告知患者心理因素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提高他们对心理调节的重视。

2、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例如,有些患者可能会过度担心血糖升高而陷入焦虑,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引导他们以更积极、理性的方式看待血糖波动,调整应对策略。

3、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方法,帮助患者减轻身体和心理的紧张状态,缓解焦虑和压力。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管理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管理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管理在当今社会,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众多人的生活。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除了要面对疾病带来的身体上的不适和治疗的挑战,心理健康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对于糖尿病的控制和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

首先,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患者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等,这种长期的自我约束和管理容易让人感到疲惫和焦虑。

其次,糖尿病可能会带来一些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等,患者对并发症的担忧和恐惧会增加心理负担。

再者,糖尿病的治疗费用也是一个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经济条件不太好的患者来说,这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长期的不良心理状态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对糖尿病的控制产生不利影响。

当患者处于焦虑、抑郁等情绪时,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导致血糖升高,进而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此外,不良的心理状态还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例如不愿意按时服药、注射胰岛素,不积极进行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等。

那么,如何进行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管理呢?首先,患者自身要树立正确的疾病认知。

要了解糖尿病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只要通过合理的治疗和自我管理,是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过上正常生活的。

患者可以通过参加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等方式,增加对疾病的了解。

其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

规律的作息、适量的运动、均衡的饮食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还能改善心情。

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让人感到愉悦和放松。

再者,患者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当感到焦虑、抑郁时,可以通过听音乐、看电影、与朋友聊天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

也可以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

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也起着关键作用。

家属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理解,帮助他们分担生活中的压力,鼓励他们积极治疗。

糖病患者的心理干预应该如何进行

糖病患者的心理干预应该如何进行

糖病患者的心理干预应该如何进行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可能给患者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负担。

长期的治疗过程、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并发症的担忧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病情。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至关重要。

一、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1、焦虑面对糖尿病的诊断和长期治疗,患者往往会对疾病的发展、治疗效果以及未来的生活充满担忧和不安,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这种焦虑可能表现为紧张、烦躁、失眠等症状。

2、抑郁由于糖尿病需要长期控制饮食、进行运动和药物治疗,患者可能会感到生活受到限制,失去自由和乐趣,进而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自罪等抑郁症状。

3、恐惧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恐惧是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患者可能会过度担心并发症的发生,如失明、肾衰竭、截肢等,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4、自卑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因为疾病而感到自己与他人不同,尤其是在社交场合需要特别注意饮食和血糖监测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影响人际交往。

二、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的影响1、治疗依从性下降心理问题会导致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和积极性,不按时服药、不控制饮食、不进行运动等,从而影响血糖的控制效果。

2、生活质量降低不良的心理状态会使患者感到痛苦和不适,影响其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降低生活质量。

3、病情加重长期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可能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进而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三、糖尿病患者心理干预的方法1、健康教育通过向患者普及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并发症的预防等,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而减轻恐惧和焦虑心理。

健康教育可以采用讲座、宣传手册、视频等多种形式。

2、心理支持医护人员和家属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倾听他们的内心感受,理解他们的痛苦和困惑,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青少年_1_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

青少年_1_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

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文/李建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糖尿病,也知道一些糖尿病的危害。

临床上将糖尿病分成两种,分别是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专有疾病,其实不然,1型糖尿病的高发人群是青少年。

如果青少年得了1型糖尿病,不仅会给身体造成很大影响,对他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心理也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因此,有必要给予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干预,以降低糖尿病对他们的身体、心理及学习、生活的影响,使青少年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胰岛素的特征,因此又叫作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青少年1型糖尿病有哪些临床症状?患有1型糖尿病后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等糖尿病典型症状,俗称“三多一少”。

出现这些症状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而导致机体血浆中葡萄糖水平的增高,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从而影响了青少年正常的生理活动。

青少年1型糖尿病发病急、症状明显,严重的话可能导致酮症酸中毒,出现恶心、呕吐、青春护航Youth Escort纤维的食物,改善高血糖、高血脂代谢紊乱的状况。

增加薯类食物的摄入,多吃南瓜、苦瓜,适量补充螺旋藻。

此外,运动可以改善高血糖,减少血糖波动,提高心肺功能,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患者应根据身体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

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1.逆反心理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逆反心理较强,不喜欢听从他人的建议行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严格按照医嘱来控制血糖,甚至会擅自停药,从而导致病情加重。

2.自卑心理青春期的青少年往往比较敏感,很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

当青少年患1型糖尿病后,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不敢与他人接触或交往,逐渐形成孤僻的性格,甚至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不愿意积极治疗和改变生活习惯,进而导致血糖控制不佳,病情加重。

同时,长期不良情绪会影响人体生理功能,加重病情,身体的不适会反过来影响情绪,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在当今社会,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众多人的生活质量。

然而,除了关注糖尿病患者的生理健康,如血糖控制、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其心理健康同样不容忽视。

糖尿病患者往往面临着诸多心理压力和挑战,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情绪状态,还可能对疾病的治疗和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1、焦虑和抑郁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需要面对疾病的管理、治疗的负担以及对未来健康的担忧,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焦虑可能表现为过度担心血糖波动、对并发症的恐惧等;抑郁则可能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睡眠障碍等。

2、压力与应对困难疾病带来的生活方式改变、饮食限制、定期监测血糖等要求,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一些患者可能在应对这些压力时感到困难,出现逃避治疗、自我管理不良等情况。

3、自我形象和自尊问题尤其是对于需要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可能会因身体上的针孔、携带胰岛素注射器等而感到自我形象受损,从而影响自尊和自信心。

4、社交障碍担心在社交场合中出现低血糖症状、对饮食的特殊要求可能导致患者在社交活动中感到不自在,进而出现社交退缩的现象。

二、心理健康对糖尿病管理的影响1、影响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不佳的患者可能对治疗方案缺乏信心,不按时服药、注射胰岛素,不遵循饮食和运动建议,从而影响血糖控制效果。

2、血糖波动长期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血糖代谢,导致血糖波动,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3、生活质量下降心理问题会削弱患者的心理调适能力,降低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使整体生活质量下降。

三、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评估1、心理量表评估常用的量表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DQOL)等。

这些量表可以帮助初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2、临床访谈医生或心理健康专业人员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患者的情绪、认知、应对方式等方面的情况。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

评估结果用于调整心理干 预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 心理干预方法
评估结果用于改进心理干 预措施的效果
评估结果用于制定个性化 的心理干预方案
心理干预措施的注意事项
每个患者的心理状况和需求都是独特的 心理干预措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尊重患者的隐私和意愿,避免强迫或诱导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干预策略
社会支持:亲朋好友、社区、社 会组织的关心和支持
心理支持:心理咨询师、心理治 疗师的专业指导和帮助
教育支持:糖尿病教育课程、糖 尿病自我管理教育
心理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 的认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 变消极认知,建立积极心态
心理支持:提供情感支持和鼓 励,帮助患者面对疾病带来的
带来的心理挑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开展糖尿病知识讲座,提高 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建立糖尿病患者支持小组, 定期组织活动
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患 者调整心态
鼓励患者参与社区活动,增 强社交互动
心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估
心理症状改善程度: 如焦虑、抑郁等
血糖控制情况:如血 糖水平、胰岛素使用
量等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如饮食、运动、睡眠

社会功能恢复情况: 如工作、学习、社交

心理干预措施的接受度 和满意度:如患者对心 理干预措施的接受程度
和满意度
心理干预措施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有显著改善 心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措施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积极影响 心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
心理干预措施的分类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心理干预措施,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进行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得知自己被确诊为糖尿病后,思想压力非常大,往往会表现出惊慌、愤怒、无助、逃避、退化、恐惧的心理和行为,造成精神过分紧张,这对病情控制是没有好处的。

通过心理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作用的论述,对目前糖尿病心理研究状况的探讨,以及对糖尿病患者个性研究的归纳,说明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有很大的影响,从而我们要帮助他们渡过心理危机期,保持心理平衡,重新适应生活,应及时做好心理干预。

标签:糖尿病;心理因素;心理干预
糖尿病属于身心疾患,已成為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呈逐渐攀升趋势。

作为发展中国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变,其中重要体现在饮食增加、运动减少、社会心理压力增大。

致使中国现有9200万糖尿病患者,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

另外16%的人已处在空腹血糖受损及糖耐量异常状态。

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和2型,1型糖尿病:细胞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型糖尿病: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到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

目前该病因还不十分明确,除了遗传,肥胖等生理因素外,社会心理因素也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糖尿病治疗在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给予心理指导和行为干预,能使患者更好控制血糖,预防和减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1 心理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
1.1心理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心理因素是指影响疾病过程认知与价值体系,个性情感,态度以及行为方式等。

Matthias等提出了心理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认为衡量糖尿病治疗好坏的标准有2个,一个是硬指标,即代谢控制是否达标,如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一个软指标,即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否提高了。

他们又将心理因素归结为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患者与医务人员的关系两个方面。

患者的自我行为包括患者的个性、自我效应,应对方式和情绪等;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关系涉及医务人员是否持有同情心,是否能够提供有效的关于糖尿病的信息,是否有帮助患者的能力。

心理因素引起个体的心理应激反应,进而刺激机体的生理应激反应,最后使患者的血糖代谢失调,导致糖尿病的发生,所以心理因素在糖尿病发生中作用始终贯穿于应激过程这一主线中。

2 心理干预
2.1认真倾听,稳定情绪情绪在心理异常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所以调整情绪是必要的。

以下2种方法有助缓解不良情绪:①适当宣泄不良情绪。

如哭、发发脾气,都没有关系,之后如能让患者静下来,冷静的思考一下问题,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在进行情绪调整;②与人倾诉不良情绪。

如患者想与人吐露自己对患糖
尿病的内心感受,渴望生活能够尽快安定,恢复到正常状态时,倾听者应耐心的倾听,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2.2接纳现实,面对自我不能坚持正确对待糖尿病,病情的良好控制就无从谈起。

面对糖尿病,有的人是对糖尿病”满不在乎”,这种人可能不了解糖尿病及其危害的严重性,对糖尿病采取不承认、不检查、不治疗、听之任之的做法,这是一种逃避心理,其结果只会加重病情的发展;也有的人是”过分在乎”,这种人对糖尿病是怨天尤人、悲观失望,或者是紧张焦虑,会使病情也得不到有效控制。

有一句话说得好”我们没有办法阻止事情发生,但我们可以决定怎样面对这件事。

”糖尿病患者对待糖尿病,也应该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敢于接纳现实,面对自我,保持开朗、平静的心态。

采取”在战略上藐视,在战术上重视”的原则。

2.3调整认知,改变行为糖尿病初期患者,有的人因对疾病知识了解不多,担心自己再也不能和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因此而心恢意冷、痛不欲生。

对这样的患者应通过学习相关知识,让其主动掌握有关防止或延缓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的知识,改变不良认知,了解病情变化及规律,使其认识到目前糖尿病虽然还不能根治,只能做到有效控制,但只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重视体育锻炼和药物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也会享有正常人的寿命和生活质量。

2.4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2.4.1家庭干预家庭干预是指家庭成员对患者给予情感及行为支持,有了家庭的支持、理解、督促,就更有利于患者治疗,尤其是饮食控制方面。

2.4.2社区干预可将糖尿病患者组织起来,让其走出家门,扩大交往,建立一些小群体,共同抵御疾病,也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式,能使患者之间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对他们长期控制疾病很有益处。

2.4.3心理健康干预①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

团体心理咨询的目标是促进群体患者对心理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正确看待疾病,发展潜能。

咨询过程中注重团体的情感支持,相互学习,加强正性体验,学习抵御疾病的技巧。

也可以用角色示范、自我画像等活动技巧,减轻或消除患者不同的心理困惑;②加强对个别患者的心理咨询。

针对有心理困惑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个别心理咨询。

咨询方法上可用以来访者为中心的疗法,给予心理支持,注意转变认知,并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多种专门的心理治疗技术,如合理情绪疗法、系统脱敏和人际交往训练等,提高个别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③心理危机干预,借用简单心理治疗的手段,帮助当事人,处理迫在眉睫的问题,恢复心理平衡,利于安全度过危机。

参考文献:
[1]樊镇棣,邓丹雯,顾振宇,等.葛根抗性淀粉生理功能的动物实验研究[J].食品科学,2006,11:492-494.
[2]Bakoush O,Tencer J,Torffvit O,et al. Increased glomerular albumin permeability in old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4,19(7):1724-1731.
[3]Varghese A,Deepa R,Rema M,et al. Prevalence of microalbuminuria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t a diabetes center in southern India [J]. Postgrad Med J,2001,77(908):399-402
[4]邓湛芦,熊丽君,李凯,等.糖尿病专病康复的组织与管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6,04:375-376.
[5]王蓓,杜锦霞,郑红薇,等.老年糖尿病AMI患者30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1:57-58.
[6]岳清彩,李海风.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6,10(13):3511-35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