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中科学精神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培养

【摘要】本文从科学史的角度,来认识科学精神的内涵,并结合东西方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差异,分析了为什么在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认识了科学技术和科学精神在推动一个民族、国家进步中的关键作用。同时结合当今的科技教育,着重探讨科学精神的培养问题。科学精神的培养应坚持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结合,应倡导学科间的交叉,应强调理性精神,实证精神和创造精神。

【关键词】科学精神;科技教育

科学的产生、行程和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人们对他的认识也有个过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也在发展。“科学的本质不在于认识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在对科学的种种看法中,人们的认识层层推进,从深化到科学活动,进而深化到科学体制,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意识,科学精神。了解科学史,我们可以知道,科学精神是科学家在科学活动中凝结和升华的人类精神。同时,科学精神在推动整个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起着核心的导向作用。在我们的教学中,传递和发扬科学精神是我们科技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是科学素养当中的最高标准。

一、科学精神的定义

科学精神从语义上分析是指科学的实质、核心和灵魂以及科学表现出来的活力和精力:是指通过对某一客观现象或事物本质的认识而对主体人的行为和意识所产生的启蒙、感召和引导等作用。因

而产生了科学精神的“dna”的提法:

科学精神是从科学活动、科学方法、科学规范以及科学家的思想中提炼出来的科学本质、和讯和灵魂,能对科学活动主题及其他的实践主体和社会的行为与意识产生积极的启蒙,感召和引导等作用的科学文化精髓,是科学大系统得以形成、和发展得灵魂,是科学的“dna”。

从狭义和广义上理解,科学精神是科学界逐渐形成的约束科学家行为的价值规范或行为准则。狭义上理解就是:科学家处身立世的方式态度,可以视为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成分。广义上:全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一种对待自然和自我以及真、善、美等精神产品的态度。

二、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

科学精神的表现:人们对外界创造的欲望,对既定学说的怀疑,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的热爱,对公正原则的遵循以及对人类自身处境的关怀等。

1.求知的理性精神(科学得以建立的精神基础)

理性精神是对大自然的求知欲望和可知信念是科学的理性精神和理性传统的灵魂。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人们进入科学大门,更重要的是对事物之间因果性和规律性的坚信,对自然界秩序和规律的存在和可理解性的坚定信念,这是科学理性精神的灵魂。爱因斯坦指出:“要是不相信我们理论构造能掌握实在(自然的可理解性),要是不相信我们世界的内在和谐(自然的合规律性),那就不可能有

科学。这种信念是,并影院是一切科学创造的根本动力。

2.验证的求实精神(实践基础)

这是科学之所以是科学,科学区别宗教迷信和非科学唯一标准。科学概念、科学假说等是否具有真理性,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现实的本来面目需要科学实验来检验,经过实验、观察,正确的得到证实和确立,错误的则被证伪和摈弃。马克思指出:科学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是从伽利略最为突出,是他创造并示范了新的科学实验传统、以追究事物之量的数学关系为目标的研究纲领,以及将实验与数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正是他的工作将近代物理学任至近代科学引上了历史的舞台。

3.创新的进取精神(创生基础)

科学哲学家波普把批判态度、批判思维称之为科学的态度和思维。把教条态度、教条思维称之为伪科学的态度和思维。库辛也指出:“批判是科学的生命。”科学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要求人们对自然现象和身边的事物保持好奇感和新鲜感。善于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将他们置于科学理论的审查之下。科学活动本质上是创造的,科学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是其创造意识的具体体现。指出理性精神是科学精神的灵魂,创造意识是灵魂中的灵魂。

4.相互合作的协作精神(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科学是人类共同的事业,是人类作为整体探索自然与自身奥秘历史性进程,需要人们在时代的课题面前协同努力,在历史的长河

中前仆后继.在瑞在,由于科学的飞速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日趋复杂,科学的继承与合作的协作特点更加突出。美国的阿波罗计划为例,其实施前后花了九年时间,动员了42万人参加研制,其中中国人就达1400多人。爱因斯坦指出:“不管你们喜欢不喜欢,科学是而且永远是没有国际的。”

三、科学精神和科技教育

传统的科技教育观传授自然科学知识为主,即向学生讲授自然科学的一段规律,把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现代的科技教育观则认为科技教育除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外,还应重视对学生探索兴趣的能力,良好的习惯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其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从强调科学知识内容获取向理解科学过程转变,从强调单纯知识积累向探求知识转变的科学观。

(1)传统文化对科学精神的传播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人们思想的深处的陈规戒律并不能短时间内得到彻底的改变。我们应该认识到科学精神作为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在社会中形成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2)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文化传统大相径庭的,中国遵守的师“亲亲,尊尊,长长”的伦理原则,任何批判性的继承,往往被视为大逆不道,表现在学生迷信书本,迷信权威,尤其表现在缺乏科学的批判精神。

(3)科技教育中应加强教师自身对科学精神的要求。研究发现: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精神中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位置,特别表现

在我们中国的传统课堂教学中。同时教师自身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他们在教学中往往给学生

灌输的机械的知识,不能很好地使学生形成较完善的科学素养。

因此,教师应做到善于质疑,不轻信和盲从,积极进取,公正严谨,勇于探索创新,尊重事实,服从真理,接近自然,爱护自然。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推动学生科学精神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鲍键强,《科学之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

[2]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巨乃歧,《论科学精神》,《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年一期

[4]顾明远等,《国际教育新理论》,海南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