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机会的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库

经济导刊18

2011 / 10

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困难日益突出。我们将大学生基本情况、就业意愿、就业行为等因素对就业机会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以显示各种影响因素所发挥的作用大小。

调查数据来源于2010年6月笔者对18所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抽样调查。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412份,被调研者来自于我国31个省市区和香港地区。

基本情况对就业机会的影响

高校因素。图1描述的是211高校和非211高校大学生获得接收单位的分布情况。211高校和非211高校大学生的无接收单位的概率分别为12.6%和15.8%,只有1个接收单位的概率为37.2%和40.5%,获得2-4个单位的概率为42.3%和41%,获得5个或以上单位的概率为7.8%和2.7%。即211高校无接收单位的概率较低、而获得2个以上单位的概率较高。我们用频率乘以接收单位个数或组中值以求得平均数,以体现总体水平。211高校和非211高校大学生的平均接收单位为2.11和1.8个,相差0.31个。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界定:平均接收单位个数的差距为0-0.19个单位、其影响的程度为微弱,0.2-0.39个为一定,0.4-0.59个为较强,0.6-0.79个为很强,0.8个上为特别强。据此标准,重点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

【关键词】 北京,大学生,就业机会,影响因素

文 | 黄敬宝

大学生就业机会的影响因素

*

*基金项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科建设攻关项目《中国青年失业问题研究》(189030403)的研究成果。

机会的获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图1:高校对接收单位数量的影响(%)

学科专业因素。专业形成了初始的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找到对口工作才能更好地实现这种专用性人力资本的价值。由于调查涉及的专业过多,我们只能按所属的学科门类来归类分析。管理学大学生平均接收单位最多,为2.15个,其次是经济学,为2.01个,再次是工学2个,然后是文学1.94个,理学1.7个,法学最少,为1.33个。管理学与法学相差0.81个单位,即学科专业对就业机会有特别强的影响。

性别因素。男生和女生的平均接收单位均为1.97个,性别没有影响。

政治面貌因素。拥有中共党员身份和非

党员身份的大学生平均接收单位为2.02和1.93个,相差0.09个单位,即政治面貌对于增加就业机会有微弱的积极作用。

生源地因素。北京生源和非北京生源的大学生的无接收单位的概率分别为13.5%和14.3%,有1个接收单位占44.2%和36.9%,2-4个单位占39.9%和42.4%,5个以上的占2.4%和6.2%。也就是说,非北京生源大学生更多可能找不到工作,而获得2个以上的就业机会的概率更高,反映了就业机会的分层现象明显。北京生源和非北京生源的大学生平均接收单位为1.78和2.01个,北京生源总体上没有显示出就业优势。这个结果有点令人意外,因为一般认为,北京生源的学生由于家庭和社会关系较强而可能获得更

多就业机会。而事实并非如此,可能是外地

改革论坛

就业意愿对就业机会的影响

地区期望。期望在北京和非北京就业的平均接收单位分别为2.03和1.83,相差0.2个单位,即降低地区期望并不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城乡期望。愿意去农村就业的大学生更可能获得1个接收单位,但很难得到多个接收单位;愿意和不愿意去农村就业的平均接收单位为1.75和2.09个,反映出农村高层次工作职位相对较少。

行业期望。不同行业的收入水平和工作环境不同,根据职工的平均工资粗略地分为高工资行业和低工资行业,前者包括金融、科研和技术服务、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电煤水、采掘、地质水利、卫生体育社会福利、党政社团,其他行业均为低工资行业。期望在低工资行业就业的大学生获得2个以上工作单位的概率更大,低工资行业期望和高工资行业期望的平均接收单位为2.03和1.92个,相差0.12个单位。即降低行业期望可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但作用较微弱。

性质期望。体制内单位一般能够解决户口,并提供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而体制外单位一般不能解决。期望在体制外单位和体制内单位就业的平均接收单位分别为2.24和1.93个,相差0.31个单位,即不要求解决户口、可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期望月薪。期望月薪在4000元以上和4000元以下的平均接收单位分别为2.18和1.69个,期望月薪较高的大学生可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就业行为对就业机会的影响

收集信息。收集信息40小时以上和40小时以下的平均接收单位分别为2.18、1.9个,相差0.28个单位,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投递简历。多投简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获得2个以上单位。换句话说,投简历较少未必找不到工作,但要获得更多的接收单位、

必须多投一些简历。投简历40份以上和40份以下的平均接收单位为2.1和1.9个,相差0.2个单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主动联系。主动联系用人单位10次以上和10次以下的平均接收单位为2.32、1.89个,相差0.43个单位,大学生发挥主动性对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的作用较强。

求职费用。求职费用在3000元以上和3000元以下的平均接收单位为1.92、1.98个,无正面影响。

面试。参加面试10次以上和10次以下的平均接收单位为2.27、1.88个,相差0.39个单位,有一定的正面作用。

利用社会关系。曾经 利用社会关系和未利用的平均接收单位为1.97、1.96个,影响不强。

综上分析,大学生的家庭背景、综合素质、就业意愿、就业行为对接收单位的多少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是不同因素的影响不尽相同。十大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学科专业、发表论文、奖学金、主动联系、面试、单位性质期望、高校、干部、实习、其他证书。

从总体来看,家庭背景、综合素质、就业意愿和就业行为对大学生的就业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家庭背景、综合素质、就业意愿和就业行为对大学生的就业机会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学生要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必须全面努力,做出全方位的就业准备,包括高考时的高校和专业选择、大学四年的努力学习、现实而灵活的就业意愿、积极的就业行为等。

从局部来看,不同的指标对大学生就业机会的影响不同。接收单位数量的十大影响因素分别是学科专业、发表论文、奖学金、主动联系、面试、单位性质期望、高校、干部、实习、其他证书。大学生要根据具体的自身就业目标,有所侧重地做出准备,以便顺利地实现就业目标。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系)

生源更懂得珍惜学习机会而努力学习所致。

城乡分布因素。来自城镇和农村大学生

的平均接收单位为1.87和2.12个。城镇也

没能增大就业机会的砝码。

父母职业因素。父母为单位负责人和非

负责人的平均接收单位分别为1.99和1.98

个,影响很弱。

家庭收入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000

元以上或2000元以下的平均接收单位分别

为1.99和1.98个,富人子女的就业机会稍多

一些。

成绩因素。学习成绩排名前50%和后

50%的平均接收单位分别为2.06和1.85个,

相差0.21个单位,说明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

上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英语因素。通过英语国家4级和没过的

平均接收单位为2和1.73个,相差0.27个

单位,英语对增加就业机会具有一定的积极

意义。

计算机因素。通过计算机国家2级和没

通过的平均接收单位为2和1.96个,相差0.04

个单位,有微弱的积极作用。

发表论文因素。公开发表论文和未发表

的平均接收单位为2.41和1.93个,相差0.48

个单位,作用较强。

其他证书因素。公务员证、证券从业资

格证、会计证、TOEFL等其他证书,包含

着特定的专业技能,可能会实现与用人单位

实际工作的更好对接。其他证书的作用主要

体现在获得2个以上单位方面,获得其他证

书和未获得的平均接收单位为2.22和1.94

个,相差0.28个单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担任学生干部因素。做过干部和未做过

的平均接收单位为2.1和1.8个,相差0.3

个单位,有一定积极作用。

实习因素。曾有2个月或以上的实习经

历和没实习的平均接收单位为2.1和1.81个,

相差0.29个单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奖学金因素。获得奖学金和未获得的平

均接收单位为2.13和1.69个,相差0.44个

单位,作用较强。

经济导刊19

2011 /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