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不平静的世界1教学反思 浙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我们爱和平
第一课不平静的世界
《不平静的世界》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爱和平”的第一课,内容涉及世界历史范畴,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间的战争与冲突,激发学生对战争的痛恨之情,对和平的向往之情,为后面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我执教的第一课时,选取了两次世界大战作为学习内容。两次世界大战,时空远,内容多,灾难重,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后,如何精心设计学法,引导学生体验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成为我思考和实践的重点。
下面结合教学流程,对每一板块的学法指导进行阐述和反思。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概况,重点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2.体验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激发对战争的憎恨之情。
3.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分析、表达、合作等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2.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分析、表达、合作等能力。
教学难点:
体验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激发对战争的憎恨之情。
教学准备:
1.两次世界大战的补充资料、课件。
2.每生一张世界地图、一张研究报告记录表。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观看录像,激发质疑,酝酿情感
1.初知两次世界大战
我们刚刚度过春节、元宵节,合家团圆,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
可是,距今90多年前的1914-1918年(板书时间),人类遭受了空前的劫难,世界上爆发了重大战争,是什么战争?(板书:第一次世界大战)。
时隔21年后的1939-1945年(板书时间),又发生了什么战争?(板书:第二次世界大战)
2.观看世界大战录像
请看世界大战的片断,注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质疑
硝烟弥漫,家破人亡,无数生灵涂炭,世界大战的惨烈情景历历在目。
有关两次世界大战,你想了解些什么?(随机板书:原因、卷入国、人员伤亡、经济损失、重大战役)
4.了解世界大战起因
我们先一起来了解战争的原因,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3-5页。全班交流。
(反思:教师通过谈话由近及远地引入,和学生一起理清两次世界大战的时间和名称。接着通过观看世界大战的录像,拉近战争与学生的距离,初步感受战争的残酷,营造悲惨的情感基调。然后通过质疑,梳理与教学目标有关的问题,准备下一环节的研究学习。)
第二板块:指导方法,研究学习,积淀情感
1.确定选题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你打算从卷入国、人员伤亡、经济损失、重大战役中选择哪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
2.指导方法
自学课文3-6页、老师发的补充材料、自己搜集的材料,从中找一找、划一划和研究主题有关的资料,比如触目惊心的数据、血淋淋的事例、凄惨的描述等,进行研究并简单记录。研究结果只要简单写,也可以不写,直接划在材料上。
可以自己研究,可以和同一主题的同学一起研究,也可以找老师研究。
每位同学有一张世界地图,可以看,可以写。
能干的同学完成后可再选择第二个、第三个主题进行研究。
3.学生自主研究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反思:高年级学生初步具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教师给予自主时空,指导学生选择主题,明确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同时鼓励能干的学生“超额”完成,充分思考和感悟。这样的研究学习,主题小而集中,方法简单易行,既进一步了解了战争的残酷,又积蓄了对战争的痛恨之情。)
第三板块:汇报交流,重点体验,释放情感
1.全班交流,教师随机出示图片和播放录像,进行引导和提升
▪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图(出示图片:一战形势图)
▪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图(出示图片:二战形势图)
●儿童、妇女、老人——战争的受害者(出示图片)
●南京大屠杀(播放录像)
●屠杀犹太人(播放录像、出示集中营分布和囚徒图片)
●原子弹轰炸广岛和长崎(播放录像)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播放录像)
2.教师小结(出示伴随揪心声音逐字显示的小结语)
两次世界大战,其规模之大、代价之高、灾难之深重,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两次世界大战
的血腥杀戮,巨大破坏,带给人类毁灭性的灾难。无数生命惨遭蹂躏,无数家园变成废墟,无数财产化为灰烬,无数文明毁于一旦。如果说战争造成的物质损失还可以通过重建来弥补,但是,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心灵创伤,将永久难愈!
3.学生谈感受
通过刚才的学习,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反思:全班交流时,学生用触目惊心的数据、血淋淋的凄惨事实述说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毁灭性灾难,生生互动,情感共鸣。教师作为平等的“首席”,随机抓住南京大屠杀、残害犹太人、原子弹轰炸广岛长崎等典型史例,进行引领和提升,通过充满情感的语言描述、极具震撼的音像呈现,以情激情,以点带面,把学生的情感推向纵深,深刻体会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自然生成对战争的憎恨之情。)
第四板块:深入质疑,课后延伸,拓展学习
1.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课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查找资料,进行学习交流。
同时,搜集当今世界国家和地区间发生的战争和冲突,准备下节课学习。
(反思:学生没有疑问,不是教学的目的,教学应该激发学生产生更多新的疑问。引导学生再次质疑,深入思考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以及其它相关的问题,拓展延伸,激励学生继续自主探究,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综合反思: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以儿童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法制、历史、地理、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点面结合”、“面上选点”来组织教学内容,对教师专业知识储备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浙教版三至六年级下册的品德与社会教材,“社会味浓”,有很多内容选自政治、经济、地理、历史等范畴。这些内容“面”广“点”多,不贴近学生的生活,要提高品德课堂教学实效,实现课程追求的基础性和有效性的目标,必须深入研究学法,精心设计学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达成品德课的多维目标。
一、把握教学目标,是学法指导的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保证课堂教学取得实效,必须制定
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学法,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
1.找准“结合点”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是预设的、静态的,而学生的生活和生命成长是生成的、动态的。因此,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基础和生活现状,掌握学生身心发展和品德形成的一般规律,找准学生和教材的最佳“结合点”,正确定位恰当的、可操作的工作目标。如《不平静的世界》,其中一个教材目标定为:“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简单经过”。我认为这样的目标定位不符合学生的实际。两次世界大战的内容是初二下册《社会》课的学习内容,让六年级的学生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