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红包营销意识浅析2016-1-20[1]
微信红包营销案例分析PPT学习教案
![微信红包营销案例分析PPT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e355dfb52acfc788ebc901.png)
微信红包营销案例分析
会计学
1
微信
微信 (WeChat) 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 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 序。
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 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 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 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 、“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 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
把握火候:
摇一摇已有两个功能:摇人和摇歌曲。以往的 摇电视借用的是摇歌曲的入口,但因为春晚这 个特殊的全民事件。摇人和摇歌曲都取消掉, 变成唯一的入口,摇春晚。唯一的入口,简化 了很多步骤,适合更广大的用户来玩,因为春 晚覆盖的用户包括二三四线、年龄较大的平常 不怎么用微信的用户。
第17页/共20页
第1页/共20页
主要竞争对 手
阿里巴巴
新浪微博
NHN Japan
第2页/共20页
大数据 统计
除夕当日微信红包收发总量:10.1亿次 18日20:00-19日00:48摇一摇互动总量:110亿次 春晚微信祝福在185个国家之间传递了约3万亿公里,相
当于在地球与月球之间往返370万次 18日22:34春晚摇一摇互动出现峰值:8.1亿次每分钟。
第8页/共20页
连接管理
重视技术能力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 2014 年第 7 期《数字 化营销革命》中提出现代营销组织中,急需 一类新型的技术专家,定义为 Chief Marketing Technologist。在这些技术专家的帮助下, 企 业的数字营销才有可能更有效的利用最新的 技术能力,制定和执行出最适合企业发展的 数字营销战略, 包括对大数据技术和能力的 运用。
微信红包的营销方法与发展前景研究
![微信红包的营销方法与发展前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05c8df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0.png)
微信红包的营销方法与发展前景研究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在红包大战中取得胜利,使得财付通的绑定量激增,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营销。
2015年春节,它如期上线,联手央视春晚,在红包大战中又表现突出。
本文将对其营销成果进行梳理,对其产品定位、用户定位、功能定位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一、"微信红包"的营销状况"微信红包"是腾讯在微信平台上发起的抢发红包活动,于2014年1月27日上线。
根据腾讯官方数据,2014年除夕夜一共有482万人参与"微信红包"活动,而财付通的银行卡绑定数量突破了1亿,超过了支付宝连续八年的绑定数量。
2014年春节,各大社交平台推出红包如表1。
2015年春节期间,微信红包如期上线,再次掀起了羊年的红包大战,更是联合春节联欢晚会推出了"摇一摇"红包。
根据微信官方公布的数据,2015年除夕全天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春晚微信摇一摇互动总量达110亿次。
除夕22:34分,春晚摇一摇互动出现峰值,达8.1亿次/分钟。
"微信红包"的盈利并非是直接的收入现金,而是体现在2014年财付通用户量的激增,2015年微信支付使用次数的激增。
用户量的激增意味着有更多资金存入财付通这一电子银行,而使用次数的增加则意味着其资金流通度的增加。
二、"微信红包"营销方法(一)产品定位与传统红包和微博等线上红包相比,微信红包有一些自身的特点。
1.与线下红包相比线下生活中的人们互相赠送的红包即是传统红包。
从传收方式上看,传统采用的是面对面的传收;从本身属性来看,它是纸质红包,往往红纸包内装有纸币,纸币金额不等;从红包金额来看,它依据接收双方的关系亲疏来划分红包等级,关系越亲密,红包内的金额数越大;从回馈的时间性上讲,传统红包的回馈更及时;从其代表的意义来看,传统红包的人情味更浓,实用性更强。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4640b80029bd64783e2cab.png)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作者:申思达孟媛来源:《今传媒》2016年第09期摘要:新媒体时代,谁掌握人性谁就能占有市场。
用户的娱乐需求在游戏中得到满足,满足的过程同时也是用户关系重构的过程。
在微信红包的使用中用户的心理需求和使用后的心理满足体现出新媒体与用户的使用满足关系,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从传播心理学出发,针对用户的需求心理和满足心理来分析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探讨新媒体时代媒介使用功能化对用户的影响。
关键词:微信红包;用户心理;使用与满足;人际关系;重构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9-0074-02任何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求,每一种需求的满足都会促进新媒介的出现和发展。
用户在新媒体时代能动性是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他们具有积极主动使用媒介满足自身需求的欲望。
微信红包的出现无疑让用户的这种欲望得到最大的满足,这种“满足”病毒性的扩散带动微信红包从人际圈到群体再到大众的扩散。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出发,用户在微信红包的收发过程中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使用微信红包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在这一点上微信红包制作团队无疑正确把握了受众的需求心理,人际交往相互影响模式中就是从个人的心理猎奇特点出发,根据“刺激—符号的意义—反应”的公式提出的,在个人微信红包发送到群体性的微信红包发送,从特定节日火爆到经常性的争抢,微信红包刺激了受众的需求,满足了对于新媒介的使用欲望,才得到受众的一致认可并病毒性的扩散。
同时,多元符号的运用,包括语音、表情、文字等更是给微信红包的发放带来持续性和新鲜性。
一、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案1.研究相关说明(1)研究问题及调查对象本调查研究的具体问题是微信红包满足了用户的哪些需求以及满足需求后对用户使用微信红包的影响。
(2)调查问卷回收及数据处理通过问卷星回收有效问卷452份。
基于SPSS22.0对数据进行处理。
2.数据统计分析(1)总样本构成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在微信红包玩家中男性略高于女性,以80后和90后为主,学历层次较高。
浅析微信红包的产品营销思维
![浅析微信红包的产品营销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c255cb04e2bd960590c677e6.png)
浅析微信红包的产品营销思维作者:魏瑞临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6年第24期摘要:在2014年的时候微信通过推出微信红包功能,迅速抢占了支付市场,并使得微信红包成为了移动终端支付的中坚力量。
微信红包之所以能够成功,与其成功的营销方式密不可分。
文章以微信红包的营销方式为写作对象,简要地介绍了微信红包,微信红包的特点以及微信红包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微信红包微信支付一家商业性银行要想获得500万的储户需要大概两年的时间。
而腾讯公司微信发展到1亿用户,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并且是在没有任何成本投入的情况下达成的。
在2014年春节时,微信推出了红包功能,用户通过微信支付,可以向自己的好友发送红包,以增进双方之间的感情。
微信凭着红包的功能,迅速的抢占市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通过微信发送红包与好友聊天,或者送上节日的祝福。
在2015年的时候,微信借助春晚的平台,当晚共发送红包10亿次,平均每分钟有55万个红包发送。
一、微信红包的概述微信红包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学问题,微信红包实质上是互联网经济的一种载体。
红包在传统意义上,人们与人们之间通过现实货币增进友谊,增进感情的一种方式。
额微信红包只是将现实的货币变成了虚拟的货币,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发送,同样也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微信红包的营销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第一,趣味性。
红包在我国具有祝福的特性,而在抢红包的过程中,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在高中生中,在微信圈中抢红包,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的友谊,这种趣味性也使得微信红包可以迅速占领市场,扩大用户。
第二,互动性。
微信红包需要多个主体共同参与才能完成,一个主体并不能完成微信红包。
在互动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也可以增进友谊,增进彼此的了解。
第三,门槛低。
由于发送红包的门槛较低,不需要具有任何专业性的技术,也不需要拥有很多的资金。
对于学生来说,几元钱就可以轻松地发送红包,增进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感情。
第四,利益性。
浅析微信红包的产品营销思维
![浅析微信红包的产品营销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7b4f1539a5e9856a5612608b.png)
浅析微信红包的产品营销思维作者:李默涵来源:《大经贸》2016年第11期【摘要】在2014年的时候微信通过推出微信红包功能,迅速抢占了支付市场,并使得微信红包成为了移动终端支付的中坚力量。
微信红包之所以能够成功,与其成功的营销方式密不可分。
文章以微信红包的营销方式为写作对象,简要地介绍了微信红包,微信红包的特点以及微信红包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微信红包微信支付一家银行要想发展500万的储户需要使用很多的精力和人力成本,而腾讯的微信发展到1亿的用户,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而且没有进行任何的广告营销投入。
在2014年春节的时候,微信增加了红包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向自己的好友发送红包。
借助这样的功能,微信迅速抢占了互联网的市场,越来越多人喜欢通过微信的红包向彼此的亲人好友送上节日的祝福。
2015年的时候,微信推出的红包雨活动,据数据分析在除夕当夜,红包一共发送了10亿次,平均每分钟发放55万个红包。
一、微信红包的概述微信红包实质上是互联网经济的一种体现,用户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将传统的货币通过网络输送给另外一个用户。
微信红包营销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趣味性。
红包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代表着祝福,而在抢红包的过程中,增添了随机性,使每个人都乐此不疲。
有趣是微信红包能够抢占市场的一大特点。
第二,互动性。
微信的红包是需要彼此双方互动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增加了互动,同时也增加了感情。
第三,门槛低。
在收发红包的时候,不需要任何技术性的门槛,只需要轻轻点击手机就可以轻松地收发红包。
在发红包的时候,可以轻松的选择发红包的对象,这种简单快速的方法深受公众的喜爱。
第四,利益性。
如果在营销的过程中,营销的对象没有获得利益,那营销将寸步难行。
人们积极投入到微信红包之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利可图。
通过微信红包人们可以获得金钱的奖励,这就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参与积极性。
微信红包之所以能够风靡全国,不仅仅因为有利可图,还包含了其他红包不能包含的属性。
关于社交媒体微信红包营销的思考
![关于社交媒体微信红包营销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da15b7e7375a417866f8fee.png)
关于社交媒体微信红包营销的思考作者:孙婷婷王谦来源:《出版广角》2016年第12期【摘要】腾讯公司在2014年马年春节推出微信红包。
在羊年、猴年,微信红包携手春晚引发更多消费者的广泛参与。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微信红包营销现状进而总结其营销手段,在此基础上对微信红包的未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社交媒体;微信红包;营销【作者单位】孙婷婷,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王谦,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社交媒体是指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和相互沟通的工具和平台,包括社交网络、微信、微博、博客和论坛等[1]。
社交媒体随着技术的发展为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它不仅改变着人们搜集、分享信息和交流信息的方式,而且影响着人们的其他行为。
如今建立在社交基础上的微信红包和互联网相组合,披上了更多社交元素的外衣,比如,表达感谢、祝福等。
一、以微信红包为首的社交媒体营销现状2015年马年新春佳节,微信、微博和支付宝拉开红包的热战。
微信红包主要有普通红包和拼手气群红包,尤其是拼手气、抢红包成为人们过年新的兴奋点;支付宝钱包主要是“新年讨喜”,用户既可以选择发普通红包,也可以使用“讨彩头”向朋友“讨喜”;新浪微博的“让红包飞”主要是用户发布含有“让红包飞”的话题微博,即可获得红包抽奖机会,不涉及在线支付问题。
见表1。
建立在微信强大社交基础上的微信红包使用率远远超过支付宝的“新年讨喜”。
腾讯透露,在2014年启动的微信红包过大年活动中,全国共800万微信用户抢夺4000万个红包;2015年,微信红包收发总量升到32.7亿次,除夕当天的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2016年除夕,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到80.8亿,是上一年的8倍,4.2亿人参与了微信红包收发,峰值时每秒收发40.9万个红包。
相比之下,支付宝2014年红包发放总数为400万个,仅仅为微信红包的十分之一,2015年除夕当天红包收发总量为2.4亿,不到微信红包的五分之一;2016年作为央视春晚独家互动平台,支付宝推出了“咻红包传福气”除夕夜互动平台,其总参与次数达3245亿次,虽然调动了网友的参与热情,但最终因众多原因,遭到参与用户的吐槽。
如何利用微信红包做好微信营销?
![如何利用微信红包做好微信营销?](https://img.taocdn.com/s3/m/8ffaeb280722192e4536f6f8.png)
如何利用微信红包做好微信营销?说起微信红包,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其实微信红包的用途,不仅仅只是发红包丶抢红包,如果能利用好微信红包这一功能,我们的微信营销将事半功倍。
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一个思维方式——与其不断的去寻找新的资源,不如先把已有的资源利用起来。
那么如何利用微信红包做好微信营销呢?1丶微信红包妙用一:激活沉睡微友其实很多微商小伙伴的微信中还是挺多好友的,但是这些好友或因为是他们乱加的,或因为朋友圈太多广告,或因为群发广告等等因素,没有进行一个很好的互动,所以好些人把他们删除了,没有删除他们的也不爱理他们了,成了所谓的“僵尸好友”。
这些“僵尸好友”躺在好友列表里,不产生价值,挺占位置,但是删除又觉得挺可惜,至少是自己曾经辛苦加来的。
咋办呢,最好是能把他们激活,能激活多少算多少。
用好微信红包,就可以激活好一部分“僵尸好友”。
对于这些“僵尸好友”,对他们发广告是没有作用,他们本身对你没有信任,怎么可能会购买你的产品,任何时候都要记住“信任是成交的唯一货币”,没有任何互动和信任的情况下,对他们发任何优惠的广告,只会令他们更反感。
但是只要是人嘛,都有点贪小便宜的心思,而且抢红包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很多人都体验过。
所以,如果你邀他们到你的群中来参与抢红包,这个还是有很多人乐意响应的。
当然邀请别人抢红包,也要有个合理的理由,不然别人也会觉得不可信。
比如你可以这么说:"今天我那个笨笨的小代理终于出了一单,我好开心啊,之前所有代理中,就她一人没出单,我可揪心了,现在终于可以放心了,我相信她有了第一单,第二单也不远了。
趁着今天开心,我打算给小伙伴发发红包,分享下我的快乐,如果你想参与抢红包,请回复“参与”,回头我会把你邀请进群,参与今晚的红包派对,如果你不想参与,无需回复,打扰了,海涵!!"(这里只是举例下,至于这段话如何去编辑,自己多思考)编辑好这段话后,便可以把它群发给那些“僵尸好友”了。
“微信红包”的人际传播影响初探
![“微信红包”的人际传播影响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14bf5131f18583d0496459ad.png)
“微信红包”的人际传播影响初探作者:胡泊来源:《西部学刊》2016年第08期摘要:微信团队推出的“微信红包”,迅速引发了传播热潮,刚刚过去的2016年猴年春节期间,微信红包的收发数据再次呈爆炸式趋势增长。
微信红包以传统习俗中的红包文化为基础,但实际传播过程中在传递特征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又有新的变化,其形式也仍处在不断开发和创新的过程中。
微信红包逐渐被人们接受,用户对其使用次数频繁增加的同时,这一社交媒体新功能带给人际传播乃至人际关系的影响也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关注。
关键词:微信红包;人际传播;人际关系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4-2-0043-03随着手机智能软件和社交媒体不断发展,微信红包应时而生。
微信红包的火热使得其逐渐以社交手段的身份更广泛地进入人际传播。
如今,很多人已经习惯了用微信红包来表达情感、维系关系。
而2016年猴年春晚微信红包的引爆再次印证了如今微信用户对其使用的高频度及广泛性。
作为社交媒体新功能的微信红包对于人际的具体影响引发了笔者的强烈兴趣,其他学者对微信红包的相关研究也为笔者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和相关思路,本文以微信红包功能的特点为着手点,结合调查问卷的相关数据,试图就微信红包对于人际传播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加以论述和探究。
一、微信红包及使用特点概述微信红包以原有的红包习俗为依托,实现了微信发红包、查收发记录和提现的功能。
微信派发红包的形式共有两种,第一种是普通等额红包,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发送;第二种是“拼手气群红包”,用户设定好总金额以及红包个数之后,可以随机生成不同金额的红包。
用户和微信团队围绕微信红包,推出了许多新的游戏和活动。
最为人们熟知的是群组间的抢红包游戏,最新出现的形式是2016春节期间推出的“红包照片”,用户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内发送一张照片,而他人必须通过给红包来获得照片的内容。
蒋原伦认为今天的传媒不再是单纯的信息传播工具,它开始侵入传统文化,在传播的同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改造着传统文化,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媒介文化。
浅析微信红包对人际传播的影响
![浅析微信红包对人际传播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b85b4cc580216fc700afdfe.png)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浅析微信红包对人际传播的影响◎崔静文摘要:微信红包作为一种新兴的娱乐方式有着愈演愈烈的势头,尤其是在春节期间,更是掀起了一波“全民抢红包”的风潮。
本文通过对微信红 包特征的分析,联系需求与满足理论,浅析微信红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关键词:微信红包;人际关系;需求与满足理论;流行现象一、微信红包概述微信(we 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 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
截止2013年11月,微信 的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人次,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紧接着,在2014年1月27日,新功能微信红包在这一基础上横空出世。
实现了领取红包、发放红包和提取现金的功能。
微 信红包的特点:便捷性;娱乐性;社交性。
二、微信红包发展的根本原因(―)社会条件(1)社会关系需求。
在用红包功能的过程中,它对用户三方面社会关系需求得到满足。
第一,微信用户在添加好友时,率先使用的是 手机联系人,这就意味着微信本身是一种熟人社交,与现实社会的好友是挂钩的。
第二,红包功能满足了用户在群体压力下的从众心理,微信红包将人们拉到了人际交往的轨道上,被赋予了较高的社会属性。
第三,用户在收发微信红包的过程中,在社会关系当中的平等心理得到了极大地满足。
(2)娱乐需求。
根据微信红包的规定,在个人聊 天中红包收发的最大金额为不超过200元,在群组聊天中,红包金额 最高不超过2000元,实际上物质意义并不大。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微信红包更多的是满足了人们在其他娱乐中不能得到的体验。
(3)传承传统文化的需求。
红包作为古老中国自古相传下来的文化组成部分,从中国古代一直沿袭到今天,在本质上来说,微信红包还是有着发扬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功能。
(二)微信红包产生的群体心理条件(1)媒介接触可能性。
媒介接触指的是,载体是受众接触媒体不可或缺的中介。
微信平台目前有着五亿的用户量,而春晚也有着七亿 的全球观众,一个是使用率最高的通讯软件,一个是拥有全球最多观众的晚会;一个是新兴互联网经济中的“红人",另一个又是传统媒体中的龙头老大,微信和春晚的“强强联合"也直接导致微信红包达到_个以前所有平台所达不到的高度。
浅析网络红包的营销模式及其策略
![浅析网络红包的营销模式及其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1b6476227284b73f24250bb.png)
浅析网络红包的营销模式及其策略作者:杨晓娟来源:《消费导刊》2016年第09期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经济已逐渐渗透入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相比于传统的消费方式,大多数的消费者更青睐于线上消费。
而网络红包集移动支付与社交为一体,更是深受企业与消费者的喜爱。
本文主要从社交性营销模式和商业性营销模式两方面入手对网络红包的营销模式及其策略进行探讨,体现网络红包良好的特性以及营销方向,同时说明不同类型企业针对网络红包的营销要有不同的营销侧重点,关注用户体验和客户关系管理,适度营销,维护行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网络红包营销模式营销策略社交移动支付一、问题提出2014年,微信与马年春晚首次合作推出的微信红包让800万微信用户参与到抢红包之中。
在没有很多前期的宣传造势和营销推广的前提下,微信红包出乎意料地夜之间火遍了大江南北,并成功打入支付领域。
而当时,支付宝也增加了新年红包的功能。
2016年春节期间,支付宝用“咻一咻”再一次刷新了网络红包的使用记录。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线上消费,越来越依赖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网络红包也因此成为人们消费、社交的必备品,通过网络红包可以与客户、亲朋好友保持亲密的社交关系,也可以来得到定的商业优惠。
纵观市场上的网络红包,大体上以社交性营销模式和商业性营销模式两种形式为主,而这两种营销模式的网络红包在发展中都慢慢凸显出一些问题。
二、网络红包及其营销模式网络红包是指企业等网络运营商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展的一项线上的红包派发形式,客户可通过移动终端来与之互动的互联网活动。
网络红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让用户随时随地享有发放红包和抢红包的乐趣。
通过网络红包,使得用户可以更好地沟通客户和亲朋好友,也有利于企业做营销推广。
(一)社交性营销模式社交性营销模式是在社交通讯平台展开的红包营销模式,主要以腾讯公司的微信为代表。
社交性营销模式以即时通讯的社交性、娱乐性为目的,增强朋友们之间的来往与感情,而支付是其在大潮流下的衍生品。
基于社交网络的微信红包营销策略研究
![基于社交网络的微信红包营销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a778d5cb9d528ea80c77911.png)
基于社交网络的微信红包营销策略研究作者:余熠乐金秀玲来源:《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6年第10期摘要:自2014年以来,微信用户使用的数量越来越多,主要得益于微信的营销策略。
其中通过微信红包策略来扩大微信的使用数量是占非常大的比重的。
所以主要对微信红包的营销策略进行研究分析,分析微信红包的营销策略运用中的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做出解决的对策和建议,为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做出保障。
关键词:微信微信红包营销策略一、微信红包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自微信开通以来,用户的使用数量逐年递增。
微信目前的使用数量已经和QQ不分伯仲。
照此速度,用户量将会更加突出,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网络社交软件。
一是微信对于用户的信息保密和朋友圈隐私比QQ更加安全,更能防止陌生人盗取我们的资料。
另一个重大的原因是微信推出了微信红包这一种营销方式。
基于红包对于中国人来说是过年的一种传统与传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
微信红包通过创新的功能使传统的礼俗变成充满乐趣的活动。
不限在过年过节,日常生活也可以随意红包。
现在我们可以在周围随意看见人们在抢红包,现在这也是一种时尚,潮流。
从微信红包开始流行以来,微信的使用数量就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
因为微信在保持人们之间的联系的时候,又通过微信红包给人们日常枯燥的生活所带来了许多乐趣,这正是可以是保证它现在可以快速发展下去的秘密。
同时,微信的出现也影响了人们现在的生活和联系方式。
人们的联系和问候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话和短信。
通过微信的语音和文字,与我们的电话和短信几乎没有区别,人们可以时刻用微信交流,这就极大地节约了金钱。
还能通过聊天的表情包,表达当时的心情,说一些电话里说不出的话,更加促进情感交流。
微信红包的出现也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影响因素。
一是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关系。
不用在特定的地点给特定的人发红包,只要微信联系时刻都可以发红包。
这也增强了人际关系,不仅仅是亲人、朋友之间,同事、客户之间也可以。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微信红包事件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微信红包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68517227d3240c8447ef30.png)
那么站在纯粹的心理学角度来思考分析这次朋友圈红包事件,怎么进行解释?它又是利用了哪些人性的弱点?好奇心自从人出生以来,每个人必有好奇心这一属性,特别是在儿童时期,对未知的东西产生好奇,记得曾经看过搞笑视频里的小孩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影子,然后一直追着打,一副好开心的样子。
长大成人以后,对于已知的事物不会好奇,但是对于未知的事物还是一如既往地好奇,会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朋友圈一张照片打开是高斯模糊的,偏偏还让你看到那么一小部分,这一小部分已经撩拨起了我的好奇心,到底是什么照片,看不到真的很难受,于是打赏就打赏呗,一窥究竟。
强迫症患者曾经这一类头像照片风靡了朋友圈一段时间,一个头像显示的标识,总是让众多的强迫症患者产生误会。
我有个习惯,睡前会刷一遍朋友圈的信息,然后阅读完毕开始睡觉,但是看着部分人的头像显示有信息的标识,内心很不安、很烦躁,恨不得把这个好友删了。
同理,此次朋友圈红包照片,看着满屏的高斯模糊照片,求我此刻的心理阴影面积。
强迫症害死人,虽然我穷,但我还是决定把最后过年回家的钱用来看完这些照片。
不然今晚夜不能寐,死不瞑目。
说话说一半,留一半相信大部分有过这个经历,有朋友和你聊天,突然和你说有件事想和你说,然后你准备听他诉说的时候,他突然又告诉你说算了,不告诉你了,此刻是不是都会有一巴掌拍死他的冲动。
当我打开朋友圈发现很多照片,按照以往规律,点开观看大图看个爽,现在点开弹出个红包界面,这年头没钱朋友圈都玩不起,都进行到这一步了,还不让我看照片。
脱了裤子给我看这个,我是很不死心,事情做到一半,你让我结束,怎么满足我的感受,于是我打赏了红包,虽然这照片打开没有什么可看的意义,但是我心安。
这个在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称之为”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它是指人们对于未处理完成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人们之所以会忘记已完成的工作,是因为欲完成的动机已经得到满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这同一动机便使他对此留下深刻印象。
微信红包的社会文化意义解读
![微信红包的社会文化意义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c70e31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9d.png)
微信红包的社会文化意义解读微信红包在中国的数字支付市场上已经占有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支付工具,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微信红包已经影响了中国人的社会交往方式和价值观念,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意义。
首先,微信红包突显了人们对信任的重视。
在中国,人际关系中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许多事情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的。
微信红包就是基于这种信任来设计的,用户可以将红包发送给自己的朋友、家人和同事等,而红包的金额大小就代表了用户对接收人的信任程度。
这种直接体现信任的方式让人们在交往中更加明确了对方的态度和立场,从而更方便地开展交流和合作。
其次,微信红包还反映出了中国人对“面子”和“人情”的重视。
在中国,礼尚往来和关系互惠是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观念,通过赠送红包,人们可以表达对朋友、长辈或同事的关心和敬意。
同时,人们也通过赠送红包来维护自己的面子和人际关系,因为在许多情况下,不给予红包可能会被认为是不尊重或不重视对方。
另外,微信红包也反映了中国人的金钱观念和消费习惯。
红包的使用方式与支付宝的抢红包活动类似,可以促进人们的消费欲望,也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线上支付。
此外,微信红包还满足了人们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需求,因为用户可以选择将领取红包的消息设置为私密状态,只有自己和赠送者知道。
总之,微信红包是一个综合性的数字支付工具,它体现了信任、人情、金钱、消费和隐私保护等不同方面的社会文化意义。
人们可以通过微信红包更加便捷地开展社交活动,也可以通过红包来表达心意并维护自己的面子和人际关系,因此它在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浅析微信红包的特征及其传播效果
![浅析微信红包的特征及其传播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be6401c8b14e852458fb57d7.png)
浅析微信红包的特征及其传播效果作者:孙睿来源:《新闻传播》2016年第03期【摘要】在微信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微信红包的使用也风靡一时。
2015年春节,微信红包再次创新突破,与央视春晚进行互惠合作,成为移动支付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从微信红包概述、微信红包特征以及微信红包在人际关系和支付领域的传播效果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微信红包;移动支付;传播效果;人际传播一、微信红包概述(一)微信红包的兴起2014年1月27日,微信红包由微信推出,主要功能是实现红包的收发、提现和查阅收发记录。
微信红包与传统红包不同,属于“电子红包”,微信用户绑定一张银行卡,输入金额和支付密码,即可完成红包的派发,而红包的接收则更为简单,即使没有绑定银行卡也可以直接领取并为用户保存着,等到用户绑定银行卡后便可直接提现到银行卡,非常方便快捷。
因此,在微信用户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微信红包的社会属性也被激发出来,用户在朋友圈循环往复的扩散,扩大了微信红包的知名度,同时也间接诠释了“互联网+”的概念。
马化腾在《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一书中提到,微信红包让所有大众知道了移动支付和移动互联网的感受,由于腾讯公司丰富了支付场景并推出如微信红包的活动培养了用户意识及习惯,2014年底,绑定银行账户的微信支付和QQ钱包用户超过1亿。
①(二)微信红包的发展2015年,微信红包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功能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
比如,最开始时,微信红包的发放是通过一个叫“新年红包”的公众账号来发放的,需要用户先关注公众号,把红包先发到公众号里储存,再通过转发的方式发给好友。
经过升级改善后,微信红包可以通过对话界面实现一对一(直接收发红包)或者一对多(随机抢红包)的形式发放。
2015年春节,微信首次与央视春晚开展深度合作。
据腾讯官方统计,除夕当天参与微信红包活动的总人数是482万,个人用户收发微信红包总数达101亿次,平均每个红包是10.7元,微信用户在与春晚的互动“摇一摇”总次数超过110亿,覆盖全球185个国家的微信用户。
微信红包流行现象传播学分析
![微信红包流行现象传播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a31642643323968011c92da.png)
“使用与满足”理论主要观点
1974年,E•卡茨在其著作《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首 先提出该理论,他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一个”社会因素 +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 因果连锁过程,提出了”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 经后人的补充和发展,综合提出”使用与满足”的过 程: (1)人们接触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这 种需求和社会因素、个人的心理因素有关。 (2)人们接触和使用传媒的两个条件: a.接触媒介的可能性 b.媒介印象即受众对媒介满足需求的评价,这种媒介 印象或成为评价是在象 的传播学分析
作者:魏宇麒 来源:现代视听
内容提要:今年春节期间,微信红包
创
造了一个“传播神话” ,笔者以“使用与 满足”理论的视角对微信红包 的流行现象
进行了浅析。
• 关键词:
微信红包 流行现象 使用与满足 传播学
微信红包为何流行?
“使用与满足”理论介绍
使用与满足理论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 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 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 用。同传统的讯息如何作用受众的思路不同, 它强调受众的作用,突出受众的地位。该理论 认为受众通过对媒介的积极使用,从而制约着 媒介传播的过程,并指出使用媒介完全基于个 人的需求和愿望。
即身边必须有手机一类的物质条件,人们参与“微信 红包”游戏的前提条件是拥有一台装有“微信”应用软件 的手机,2014 年,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超过 5 亿人。同 时,截止 2014 年 12 月底,微信用户数已突破 5 亿由此 可见,“微信红包”的流行具有强大的用户基础。
其二是媒介印象
即媒介能否满足自己的现实需求的评价,它是在以往媒 介接触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根据媒介印象,人们选择特定 的媒介或内容开始具体的接触行为。 微信红包在2014年1月26日就上线了。据腾讯数据 显示,仅蛇年除夕、羊年初一这两天,参与抢微信红包 的用户就超过了 500 万,共累计抢红包7500余万次, 领取红包2000 余万个,平均每分钟领取近一万个红包。 通过之前对“微信红包”的参与、体验,一些用户对这 款产品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并且有了自己的评价。正 是在先前了解的基础上,广大用户脑海中形成了对微信 红包“集交互性、娱乐性、新鲜性于一体“的产品评价, 因而他们更加愿意积极参与到产品的体验中来,促成了 微信红包在今年的大“火”。
浅谈微信红包营销在医疗行业的应用
![浅谈微信红包营销在医疗行业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1a8791090c69ec3d5bb752e.png)
浅谈微信红包营销在医疗行业的应用说起微信红包,相信大家都已经不陌生,就算没发过红包,至少也应该抢过红包。
其实微信红包的用途,不仅仅只是发红包,抢红包这些。
如果能利用好微信红包这一功能,可以让我们的微信营销事半功倍。
接下来,我们就具体来聊一聊微信红包在医疗行业可以怎么用,对我们的微信营销又有哪些帮助?相信很多医院现在都有自己的公众账号或者医生的个人微信,但是我们现在微信营销这块更多的还在探索阶段,还停留在拼命吸粉,然后每天推送跟医院相关的活动信息、健康信息。
而通过微信后台我们会发现,我们仅仅是增加粉丝了,推送信息了,而没有通过微信这个新型社交媒体的互动式、病毒式营销,带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患者。
这些通过我们各种努力推广获得的粉丝也成为了所谓的“僵尸粉丝”,没有互动,没有价值,只是一串比较好看的粉丝数。
删除掉,毕竟也是我们辛苦推广获取的粉丝;不删除也没有带来更好转化,怎么办呢?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个简单的方法,轻松实现微信粉丝互动,获取转化效果。
激活微友提高活跃度用好微信红包,就可以激活好一部分“僵尸好友”.对于这些“僵尸好友”,我们对他们发广告是没有作用的,他们本身对我们没有信任,怎么可能会购买你的产品。
任何时候都要记住“信任是成交的唯一货币”,没有任何互动和信任的情况下,对他们发任何优惠的广告,只会令他们更反感。
但是只要是人嘛,都有点贪小便宜的心思,而且抢红包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很多人都体验过。
所以,如果你邀他们到你的群中来参与抢红包,这个还是有很多人乐意响应的。
那么我们该怎么邀请这些平时不说话的粉丝能够加入到我们的群里进行发红包而又让他们觉得可信呢?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个人微信号、医院杂志等渠道发布我们的发红包活动,同时为了增加信任感,我们可以以医院10周年庆,或者为庆祝医院成功为某地区不孕患者孕育成功,生育第****个阳光宝宝为名进行发红包。
这样利用红包刺激平时沉默的微友,让他们开始重新关注我们的微信。
浅析微信红包对人际传播的积极影响与消极表现_王瑞
![浅析微信红包对人际传播的积极影响与消极表现_王瑞](https://img.taocdn.com/s3/m/a5e0a75a767f5acfa0c7cd0e.png)
2015年第七期一、微信与微信红包的概述(一)微信与微信红包的使用情况概述微信红包在2015年春节的“红包大战”中能够旗开得胜,甚至对于用户注意力的吸引超越了微博红包,是有微信自身的优越性的基础性因素存在的。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为91.2%,较2013年底提升了5.1个百分点。
我国庞大的互联网用户基数以及每年增长的态势在即时通讯领域的微信应用平台上依然能展现出用户数量上的广泛性。
这也成为了铸就微信红包互动活跃指数攀高的必然因素之一。
同样来自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4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三大社交类应用中,即时通信在整体网民中的覆盖率最高,为89.3%,其次是社交网站,覆盖率为61.7%,这无疑说明了微信具有较高的使用率,它也为微信的人际传播行为的活跃度设置了前提。
微信是腾讯公司在2011年推出的一款手机即时通讯软件,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内容私密性、群体聚合性、强关系网络连接等特点。
据艾媒网的浅析微信红包对人际传播的积极影响与消极表现王瑞(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119)摘要:在微信从广泛运用以来大受欢迎的基础上,微信红包像一枚炸弹般地将这种粘性较强的极富聚合力的即时通讯兼社交网络平台炸出了热火的局面。
热闹的背后引发了不少对于微信红包火爆的原因和影响力的探索和思考,但对微信红包在人际交往的促进作用和消极表现的探析也显得较为重要。
关键词:微信红包人际传播影响问题特别推荐—受众研究77DOI:10.13556/35-1274/j.2015.07.026数据调查显示,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微信的社交媒体使用率增长了26%,排在所有社交平台的首位,拥有4.68亿月活跃用户的微信,成为网络媒体进行社交活动的重要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微信红包蕴含的营销意识、张诗蒙田茫茫2014年1月,微信红包功能上线。
短短两年间成为众多电视节目和商家青睐的营销方式。
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微信红包自身的兴起意味着其中蕴含着重要的营销意识。
手机和互联网的结合让交互时代真正地到来了,受众掌握着产品命运。
微信红包为受众的需求、商家的盈利、电视节目的运营打开了新的大门。
但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微信红包拥有庞大的社交关系网络、抓住用户情感需求等优势的同时,也有营销方式尚为固化为营销模式,发展路径不明朗的劣势。
对于微信红包进一步的发展来说,机遇与威胁并存。
只有在明晰微信红包蕴含的营销意识的同时,对其面对的机遇与威胁进行充分地分析,才能使其发展得更为长久。
【关键词】微信红包营销意识 SWOT分析2015年,微信红包成为众多商家和电视节目青睐的营销方式。
从2015年春晚开始,微信红包就显示出了巨大的营销力量。
当晚微信平台上热闹的摇红包活动分为三次进行,共发出价值超过5亿元的红包,实现观众互动高达110亿次。
将这场抢微信红包的活动称为一场全民狂欢并不为过。
此后的一年中,包括中央电视台、浙江卫视、湖南卫视、山东卫视在内的多家电视台的多档栏目都选择用微信摇红包的方式进行营销与互动,各大商家也都借助节目参与到摇红包的活动中。
随着这一营销方式普及程度的加深,其所蕴含的营销意识更值得我们探索。
一微信红包概况2014年1月27日,微信5.2版本发布,微信红包功能上线并迅速走红,红包种类分为普通红包和拼手气红包。
除夕到大年初一16点,参与抢红包的用户超过500万,总计抢红包7500万次以上,领取到的红包总计超过2000万个,平均每分钟有9412个红包被领取。
1微信红包快速受到受众的接纳和认可。
2015年春晚,微信与央视合作推出“羊年春晚摇红包”的活动,在五个小时的晚会时间内发出价值超过5亿人民币的红包,完成了110亿次互动,众多商家参与其中。
两年春晚的实践使微信红包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方式迅速为众多商家所接受。
除了春晚这样的契机,各大卫视的多档栏目都选择将微信红包作为受众互动1《揭密:2014年新春微信消息和红包的惊人数据》,载中金在线:/licaizixun/20140206/16910266.shtml, 2015年12月2日访问.和节目营销的方式。
如北京卫视的《少年》、中央三套的《开门大吉》、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受众在收看节目时,可以通过微信“摇一摇”功能进入相应的电视节目摇红包界面,进行节目互动和红包摇取。
二微信红包蕴含的营销意识在微信红包缔造的全民狂欢中,电视节目、微信、商家共同构筑了利益链条。
微信作为平台,提供了近4亿的用户资源,借此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电视台以节目为契机,提供派送“红包”的机会,增加受众粘性;商家以红包为切入点增加了用户的接触度与品牌的曝光率。
利益链的上中下游都实现了自身的利益诉求,打赢了这场营销战。
(一)社交关系缔造价值。
2011年1月21日腾讯公司推出微信,截止2014年7月,微信的注册用户超过4亿。
微信最初定位为提供即时通信服务,伴随朋友圈功能的上线,微信社交平台的特点展露无遗。
从2014年1月微信红包出现,到2015年春晚摇红包的大放异彩,“关系”正是促使红包营销成功最重要的因素。
因此,在关注“抢红包”这一行为的经济属性时,不能忽略其社交属性。
“抢红包”在微信平台上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社交行为存在。
近4亿用户本着社交的目的在微信平台上结成庞大的关系网,零散的个体因为社交关系发生联系,从而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影响。
微信作为一个社交平台拥有丰富的关系资源。
“红包”具有的信息属性使其能够在这张巨大的“关系网”中进行多路径的、快速的传播,并到达尽可能广泛的角落。
用户资源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凸显和升华。
例如在微信红包大放异彩的两次春晚中,受众摇到红包并打开后,可向朋友转发此商家发送的红包,品牌的曝光度、与用户的接触度在转发的过程中呈现出倍增的趋势。
这正是由社交关系产生的巨大价值。
(二)多屏互动增加用户粘性在营销理念逐步发展的过程中,用户的中心地位不断得到凸显。
从4C理论中的Customer,到整合营销原则中的以用户为中心,都是这一趋势的印证。
微信红包的大行其道也是注重用户的结果。
多屏互动的过程对于微信、商家和电视节目三方来说均是培养用户习惯、增加用户粘性的过程。
在电视节目摇红包过程中,电视台位于利益链条的上游,将摇一摇微信红包作为节目整体运营的一部分打破了传统互动只有少量受众能够参与其中的弊端,使电视节目与受众的交互关系由弱变强。
电视、手机的普及与微信客户端的大量使用成功降低了互动的门槛。
以用户的体验为中心推出的营销活动才取得如春晚在短短几个小时间进行百亿次互动的成果。
电视节目、微信及众多赞助商的联合正在逐步重塑着电视节目与受众的交互关系,多屏互动的使用使得用户粘性得到不断地提升。
对于微信来说,红包营销的成功不仅促进用户增加对此社交平台的认可度和依赖度,而且助力其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扩张。
以红包来争夺移动支付的份额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但通过电视节目进行营销能够较高程度地调动大量受众的参与热情。
红包具有的娱乐性、互动性吸引大量用户参与其中,抢到现金红包后绑定银行卡即可提现,无形中培养了用户的支付习惯,提升了用户对平台的依赖程度。
为微信红包提供赞助的商家众多,提供红包金额从几毛钱到十几块不等。
相比与传统的营销模式,发红包实现了一种更加直接有效的营销。
用于打造品牌的资金不再单一流向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而是直接流向用户。
这意味着商家利用相对较小的资金成本使自己的品牌与用户发生密切的联系,对品牌形象的构建产生良好的作用。
对于电视节目来说,微信红包带来的多屏互动使用户对电视节目的参与度更高,赢得更多受众的关注对于节目的收视率以及频道整体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种多赢的营销方式,“抢红包”的整个过程中,实现了多屏互动,利益链条的上中下游都成功获得了用户更多的注意力,与用户产生更为密切的联系,有利于品牌形象的建构,并且提升了用户粘性和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
(三)平台、渠道双重作用,促进线上线下对接微信红包功能相当于一个集纳由各类节目、各大商家提供的多种红包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每一档电视栏目、每一个商家都通过“摇红包”这一行为构建了自身的渠道与受众紧密连接。
同时,平台和渠道的双重作用完成了用户线上与线下活动的对接。
真金白银的诱惑比祝福语来得实在,这促使用户在线下消费行为的产生。
微信红包与电视节目结合在一起后,目标受众群体更加明晰。
平台可以被划分为更小的单元进行有针对性地营销。
此时,平台变成了产品与用户直接发生联系的渠道。
受众抢到的红包可以直接用于线下消费,这使线上的抢红包行为与线下的消费行为产生关联,并协同对平台及商家产生用户粘性增加等良性影响。
(四)形成情感共鸣,诉述利益也诉诸情感发红包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之一。
现代社会人的大规模流动对于这种面对面进行的带有仪式感的习俗产生了冲击与解构,然而,人文情感是具有永恒性的。
微信红包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送红包的习俗。
在形式上赢得受众的关注,在情感上引发受众的共鸣。
美国广告理论专家T.Schwartz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了“共鸣模型”。
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成功的品牌广告一定是与目标受众产生了共鸣,广告唤起并激发其内心深处的回忆,产生难以忘怀的体验经历和感受。
2微信红包蕴含着此种营销意识。
在电视节目的进程中,摇到商家赠送红包的同时,也将红包转发给其他的好友,附上一句吉祥话,在这一过程中,产品与受众完成了情感上的互动。
微信红包不仅具有温情的一面,也兼具娱乐性。
在电视节目的进程中,每一次摇动手机都被受众赋予了相应的期待,多人一同“抢”红包又向这个过程注入了竞争的要素。
春晚微信红包在诉诸情感的同时也诉诸利益。
现金红包可以通过绑定银行卡进行提现。
以往的营销中也有真金白银的诱惑,但微信红包胜在将情感和利益整合在一起。
三微信红包营销的swot分析(一)庞大的用户群体与娱乐要素的注入虽然微信红包的兴起只有短短两年时间,但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其具有的种种优势不可小觑。
首先,微信平台超过4亿的注册用户为商家提供了庞大的潜在用户群体。
确切地说,在中国网民突破6亿的时代背景下,微信用户仍占总网民数的60%以上。
2015年腾讯发布的报告显示:25%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
55.2%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
获得这样密集聚集的潜在用户群体是采取其他营销方式难以望其项背的。
其次,微信红包作为一种营销方式,富于其他营销方式不具备的趣味性。
微信红包调动了上亿用户的参与热情,其红包金额的未知性,向亲友传递的趣味性,同时摇红包是否获得红包的竞争性都使这一过程富于娱乐趣味。
2刘丹,《卷入程度对品牌偏好的影响:广告诉求的缓冲作用,品牌印象的中介作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用户资源优势与红包本身的趣味相结合,使微信红包的使用成为一个快速增值裂变的过程。
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方式,微信红包最大的优势正是基于这两点。
(二)萌芽期的营销方式可替代性大,盈利方式不明确自微信红包出现至今只有短短两年的时间,其作为一种营销方式仍处于萌芽时期。
尚未固定化给它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但也导致其存在着核心竞争机制未建立、可替代性大,盈利方式尚未确定的问题。
用户及其社交关系使微信平台成为一个拥有大量潜在用户群体的富矿。
然而,在红包这种营销方式尚未找到一种相对固定的模式来整合利用这些资源的时候,其可替代性较大。
例如同样拥有大量用户群体的新浪微博,二者在营销这一层面上就存在着相互竞争的关系。
其次,盈利的模式未固定。
微信红包的盈利路径应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由合作者为使用平台支付的费用,其二是由使用红包增加的移动支付群体带来的大量沉淀资金的合理利用。
微信红包的金额从几毛到几块钱不等,而这些资金的利用尚未明朗化,是一种经济资源的闲置。
(三)为节目运营、公司营销、平台盈利开拓新路径微信红包于2014年出现,到2016年不过短短两年的时间。
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它富于无限的活力和可能。
相当于在营销领域中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的出现给节目、商家和用户带来了新的需求。
电视节目、商家把握营销先机,抓住用户对微信红包的热情,趁势而上以获得良好的营销效果。
用户对于富于趣味性和实际利益的营销方式抱有更多的好感和期待。
其启发性的意义大过于某一次实践产生的实际经济效果。
营销中用户参与度得到提升,这也是营销未来发展的方向。
当微信红包这样的红包营销方式固化为一种营销模式时,它将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包括商家的宣传带来的盈利,以及移动支付带来沉淀成本的盈利。
在沉淀资金的使用上,目前央行做出的规定表明沉淀资金的公开运作尚有风险和可待商榷之处,但以微信红包为引聚集起来的巨大社会财富走向公开透明的运作是可预测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