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第一框高中政治哲学生活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1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1)哲学源于生活。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指导生活。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1)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b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含义: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哲学生活第九课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人教版· 政治· 必修4
进入导航
第三单元·第九课 · 第一课时
系列丛书
2 哲中的 ( 学讲 )
“对立”或“斗争”, 对 切 体 是一具矛
盾方相斥互斗的象概,对切体 双互排、相争抽和括是一具 矛斗共的映具广意,容分富形 盾争性反,有泛义内十丰, 式限样排、别差等是立斗的 无多,斥区、异都对和争表 现。
系列丛书
矛的遍 盾普性 第一 要 马 思 义 普 原 与 国 命 建 的 体 际 ,把克主的遍理中革和设具实 结起。设国色会义一以克主普原 合来建中特社主是个马思义遍理 方 为导努探中社主建和革殊律过, 指,力索国会义设改特规的程它 法 体了盾普性特性共与性具的史统 现矛的遍和殊、性个的体历的 论 一第,认事、究题,遵从殊 。二在识物研问时要循特 再普 意 遍(一般), 从 遍
矛的殊 盾特性
(个别)到普
(一般)到特殊(个别)的 识 序 不 地 高 认顺,断提
深认。三在际作,坚一号和别导 义 和化识第,实工中要持般召个指 相合坚 结,持 “从 众 来 到 众 去 群中,群中 ”“解 麻 剖雀 ”“抓好
典型”等 学 作 法 科工方
人教版· 政治· 必修4
进入导航
第三单元·第九课 · 第一课时
系列丛书
同一性
斗争性
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 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 展。 联系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 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 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 化和发展。
人教版· 政治· 必修4
系列丛书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框架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框架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框架很多高中生在哲学的内容时,都觉得课本知识概念过于抽象,不好理解,学习起来有点吃力。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哲学知识框架,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归纳智慧与时代精神1、是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两者的关系如何?(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3)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7、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9、什么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1)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2)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高中政治哲学必备知识点1、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精】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哲学生活9.1精品PPT课件
4.根据材料一分析:猫和老鼠是怎样在竞争中共同生存 下来的,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5.古诗鉴赏:“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与“一鸟 不鸣山更幽”哪一个更能反映山的幽静,为什么?这给 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1)区别:含义不同、特点不同 (2)联系:①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 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相互对立的。
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 )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B.积劳成疾
C. 量体裁衣
D.因材施教
《孙子兵法》“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一观点表明( C )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唯物辩证法
根本内 容是
矛盾 (实质、核心)
的源泉和 动力是
联系
(起点)
构成了
系联史历的继相后前是
发展
总特征
矛盾观点-----根本观点
矛盾分析方法 ——根本方法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情景感悟(一)
合作探究(一)
1、分析漫画你说一说他敢剪不?为什么? 2.结合漫画谈一谈如何理解矛盾这一概念。 这个矛盾和逻辑上的矛盾是不是一个?为什 么?
)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②刻舟求剑
③夜郎自大,目中无人 ④祸兮福之所倚
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①②
合作探究(一) 3、视频及下列名言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下列名言中存在着哪 些对立斗争着的矛盾双方?你还能在举例说明吗?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课件:第九课矛盾观
区 别
联 系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普遍性 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 无处不在——空间上) ②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时时有矛盾、无时不有——时间上) 在这一过程中只存在矛盾的差别问题,不 存在矛盾的有无问题。 所以,整个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
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
提示: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
件的),是现实的(不是主观想象的),转向 对立面。
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 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 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道德经》 没有黑,就无所谓白;没有丑,也无所谓美 没有纪律,就没有自由;没有正确,就没有错误 没有先进,就没有落后;没有战争,就没有和平
矛盾就是事物,矛盾就是问题,矛盾就是世界, 认识事物,处理问题,推动事物发展,就是要解决 矛盾。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含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对立属性——斗争性, 矛盾的统一属性——同一性,
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
本属性。
固有的——客观的 基本属性——不可缺少
(2)矛盾同一性(是有条件的)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 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 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 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喜 —— 悲 吸引 — 排斥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变异 攻 —— 遗传 — 守 永恒的。 法制 强—— 弱 民主—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暂时的。 深—— 浅
战争—
和平
哲学所讲的 “斗争性”
包括一切差异和 对立——共性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易混易错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易混易错点总结哲学基本观点与辩证唯物论1.哲学是研究特定领域的问题并揭示其特殊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提示:具体科学是研究特定领域的问题并揭示其特殊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哲学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提示: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3.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提示: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提示: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第二个方面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依据。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提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对二者的关系作出了科学的辩证的回答。
)6.人类社会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提示:人类社会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发展被深深地打上了人的烙印,但人类不论是改造自然还是利用自然都是以自然物的存在及其固有的属性为前提的,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仍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7.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提示: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可以认识客观规律,但不能改造或消灭客观规律。
)8.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提示: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应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不能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9.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成功。
(提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教案5篇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政治快乐课堂,中学阶段政治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政治的自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教案1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结合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能力目标: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重点难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三、基础知识梳理(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1)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民族精神作为,其形成和发展是的过程,也是的过程。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之中,体现。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的主体,具有。
例如:阅读教材77页探究,思考下列问题:①根据你所了解的历史知识,对两位诗人的诗句作出自己的解读,并由此谈谈你对延安精神的感受和理解。
②联系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想一想,继承革命传统对民族精神发展有什么意义。
(2)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例如:阅读教材78页综合探究,思考:①你认为上述这些精神具有哪些共同的内涵②你能否结合当时的背景,就其中一种精神说明它的时代意义(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1.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的原因)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九课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九课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期末复习开始了,政治必修四第九课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九课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九课知识点总结1.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1)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l 注意: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①含义:A、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②关系:A、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1)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2)方法论: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看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1)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九课知识点
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九课知识点1、什么是矛盾?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海洋中扬帆远航,才能历经风雨,又见彩虹。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意义:想问题、办事情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
5、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个性的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是可以变化的。
方法论意义:1应该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2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相互联系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就是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件第单元第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高中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周围的人和事进行 一些追问和思考,在这些思考中,就会触及一些具有哲学性质 的问题。正如恩格斯所说:“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 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因此,哲学并不是悬浮于高空的思想 楼阁,而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 关。 易错警示:哲学上说的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即自然界+人类社 会)和主观世界(即人的思维)。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包 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yīqiè)活动。
第九页,共38页。
高中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1)上述材料说明哲学的智慧来源于哪里? (2)这些哲学智慧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这是否说只要参加实践就会 产生哲学思维? 【提示】 (1)哲学智慧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智慧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但并不是说只要参加实践就会产 生哲学思维,哲学来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C.源于民间的传说
D.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 第十六页,共38页。
高中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对点即练] 1.有人认为,神秘而深奥的哲学智慧产生于哲学家聪明的大脑。这种观 点( D ) A.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的产生必须以聪明的大脑为基础 B.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C.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哲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关系 D.是错误的,否认了哲学智慧的产生与人类的实践活动的联系
第六页,共38页。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第一框9.1.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说课稿)
第九课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9.1.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说课稿)一.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新课标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第一框教学内容。
矛盾论是唯物辨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又是矛盾论的精髓。
本课紧扣此问题依次说明“是什么”、剖析“怎么样”和探讨“怎么办”,线条清晰、内容丰实、逻辑严密。
由于矛盾论在唯物辩证法中的核心地位,因而本课内容必然涉及到前面所学唯物辩证法相关内容的归纳与整理,并对后面所学相关内容作思想理论与方法的铺垫,这就奠定了本课内容在第三单元中的核心支撑作用,教师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把握需更具宏观视野。
2.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与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有一定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但由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非常抽象,学生学习和理解有一定难度,因而需要采用丰富的感性材料,并注重从哲学思维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对第九课的要求是: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根据《标准》要求和学生情况,为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并据此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体现。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相关原理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原理分析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体现基础上,提高思想觉悟,树立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重点和难点重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难点: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三、设计理念与教法学法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学科探究理论为依据,并结合学情、贴近学生生活与实际,我选择了设疑导思法、探究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组合进行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第一目《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第一目《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说教材,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逻辑体系来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中的第一目。
不仅承接本单元前两课所讲的联系观、发展观,也为后一课讲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做铺垫,因此在本单元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从现实层面来看,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学习好本节内容对于全面把握唯物辩证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有利于使学生养成全面看问题的思维习惯。
(二)教学内容考虑到教学时间,本节课只讲以下三个知识点内容。
即矛盾的含义及其两个基本属性(三)教学重难点由于本课是讲解矛盾知识点的开端,只有真正理解了矛盾的含义,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关于矛盾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所以矛盾的含义及其两个基本属性无疑是重点。
由于哲学上“矛盾”的概念比较抽象,中学生一开始理解起来可能会有较大难度,所以矛盾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并准确理解矛盾的含义;2、知道并深入理解矛盾的同一性的含义及其两个表现;3、知道并深入理解矛盾的斗争性的含义。
能力目标1、通过矛盾含义的学习过程,感受“具体—抽象—具体”的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学习方法;2、通过实例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避免看问题绝对化的倾向,锻炼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对立统一的意识,务求全面、公正、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人、事、物。
三、说教学理念1.从学生生活出发,教学活动回归学生生活世界的生态课程观。
2.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在这节课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讨论中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在质疑时引发学生求知欲、大胆探究。
四、说教学方法,我主要会使用以下四种教学方法,具体的运用将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对应说明)接下来,我将重点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生活处处有哲学完整版-PPT
句话主要强调(
)C
A、马克思是研究哲学的哲学家 B、哲学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 C、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不懂哲学的人就不能进步
2.有人认为,神秘而深奥的哲学智慧产生于哲学家聪明的
大脑,这种观点 【 D 】
A.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的产生必须以聪明的大脑为基础 B.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 问 C.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哲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关系 D.是错误的,否认了哲学的智慧产生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 活动。那么人类的实践活动能自 发地产生哲学吗?
我们总是充满好奇心。从童年开始,我们往往就会 进行一些追问和思考
狗狗怎么不说话?是 不是不开心呢?
爸爸,我是从 哪儿来的啊?
事业家庭哪个更重要? 怎样处理好这二者之 间的关系?怎样解决 好工作中的种种矛盾?
这个社会到底是怎 样的?我的价值到
2. 以中央和上级 指示为 内容写 评论。 这种评 论能起 到传达 上级指 示精神 的作用 ,是报 纸上很 常见的 评论样 式。而 写这类 评论, 一要吃 透精神 ,二要 上下结 合。
3. 配合中心任务 和重大 决策写 的指导 性评论 。这要 要求作 者要注 意任务 明确, 道理要 讲清。
4.我国的 改革在 不断深 化,那 种什么 事情都 由政府 包揽的 现象正 在改变 ,各种 社会组 织纷纷 成立, 这有利 于社会 矛盾和 社会责 任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担。
8. 对某方 面的知 识有强 烈兴趣 时,自 己解决 某个问 题时, 学习中 找到志 趣相投 的同伴 时,发 现自己 的潜能 时我们 都可以 体味到 学习带 来的快 乐。
5.国家元首从表面上看是个人,但事 实上, 是一个 国家机 关,是 一个国 家在实 质上或 形式上 的对内 和对外 的最高 代表。
第十八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第十八中学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本质与核心教案新必修4授课班级:高二〔4〕〔6〕班科目:思想政治④生活与哲学课题: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本质与核心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识记:(1)矛盾的含义(2)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3)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4)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理解(1)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2)矛盾普遍性原理(3)矛盾特殊性是区别不同事物、区分事物开展不同阶段的根据(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5)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6)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7)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分析(1)联络实例,分析矛盾含义和矛盾普遍性含义(2)联络生活实例,分析矛盾特殊性含义及方法论意义(3)运用实例说明,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4)结合现实生活,分析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2、才能目的(1)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含义的学习,进步比较分析才能(2)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以进步辩证分析问题的才能(3)培养理论联络实际的才能(4)进步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的才能(5)进步详细问题详细分析的才能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2)培养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意识(3)自觉运用详细问题详细分析的原那么分析现实问题(4)坚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认识事物二、【重点、难点】:1、矛盾的概念;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3、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4、详细问题详细分析三、【整体感知】:通过学习,同学们将明确矛盾即对立统一观点、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以及与之相应的方法论,从而学会全面的、辩证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四、【方法点】:(1)可联络当地开展经济的实例,分析如何表达所学原理。
高二政治必修一第九课的知识点分析
高二政治必修一第九课的知识点分析课上的45分钟,我们一定要好好的把握,无论做题目,还是做复习。
积极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是必要的,学习就是不要拍出丑,不要怕答错,错了,没关系,老师会帮你改正的,我们要的是勇敢。
小编整理的高二政治必修一第九课的知识点分析,希望能帮助到你!高二政治必修一第九课的知识点分析11、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9课第一框《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9课第一框《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优质课教案【教材分析】本框主要讲述了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文,从而引起学生对X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等知识步步深入地思考。
包括“X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两目内容。
教材还辅以相关链接,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了解X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相信学习本课关于文化的知识,有助于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科学精神探究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增强文化自信。
3.公共参与努力学习先进文化,促进我国文化发展。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2.教学难点: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经在学习各民族、世界各国文化知识,但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来源认识不够。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理解观点,力戒枯燥乏味的教学。
因此,教师应穷尽一切手段设计教学。
同时,学生的分析能力有限,需要教师进一步耐心培养。
【教学方法】启发式、材料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
师: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同一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时代也会有不同的文化。
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源自哪里?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二:讲授新课。
(一)X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阅读与思考一(1)师课件出示以下材料。
20世纪初,对于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X兴,中国的文化界有不同的回应。
其中,自X主义、保X主义、无XX主义、三X主义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1框:生活处处有哲学课件(51张ppt)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 矛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
生活处处有哲学
事物具有两面性,关键是你怎么看。
生活处处有哲学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 但假设合作不好,再 小的障碍也要翻船
生活处处有哲学
看似深奥的问题有 时只要果断的行动 便可以解决了.
不同的现象共同的本质
哲学小故事
“6+2〞大于“4+4〞
• 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建 成通车后, 总会堵车。一个年 轻人的方案成功解决了这个 问题。他的解决方案是——
小结: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
的实践活动
生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活 处
〔哲学的起源〕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 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处
有
哲
学
哲学的本义
哲学是指导人产生
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的意义
(哲学的功能〕
哲学的任务
学习指导:
一、保持一颗好奇的心,探究世界。 二、细心观察生活,思考人生,总结 人生智慧,自觉地应用哲学。 三、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 四、认真学好书本根本理论观点,拓 展阅读有关哲学书籍。
• 将原来的“4+4〞车道改成 “6+2〞车道
成语典故中的哲学寓意
“煲汤下盐〞---把握事物变化开展的“度〞 “拔苗助长〞---不尊重规律,夸大主观能动性 “郑人买履〞---教条主义,从本本出发 “刻舟求剑〞--- 否认事物的运动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关定键作局用部对整体起决
一是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 活动。
有人类的实践活动就一定会自发 地产生哲学的智慧吗?
哲 学:
开始于仰望天穹
高中政治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2、哲学的意义:
斗转星移,春秋变换,我们仰望苍穹:时间有没有开 始(kāishǐ)?空间有没有尽头?宇宙由何而来?万物从何 而生?
中国的老子说:宇宙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王夫之说:宇宙是由“气”组成的物质实体 (shítǐ); 西方的赫拉克利特说:火是世界的始基; 马克思说: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高中政治第一框生活处处(chùchù)有哲学
It is applicable to work report, lecture and teaching
第一页,共23页。
必修4《生活(shēnghuó)与哲学》 开启我们(wǒ men)的哲学之旅
第二页,共23页。
文理(wénlǐ)分班时你为什么选择读文
认识(rèn shi)世界
生产实践改造世界第十页 Nhomakorabea共23页。
科学实验
一、哲学(zhéxué)的产 生1、哲学的智慧(zhìhuì)产生于人类
的实践活动。
2、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 的思考。
哲学上说的世界包括:
客观世界(即自然界+人类社会) 主观世界(即人的思维)
第十一页,共23页。
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 思想楼阁,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 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 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 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xuéxí)、 工作和生活。
意义2: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认识社会,从而为 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第二十页,共23页。
吸毒、自杀、暴力…… 生老病死(shēng lǎo bìng sǐ),悲欢离合,我们考问人生:我们从哪里来?又要 到哪里去?人生有何价值?生命有何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Ⅰ、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各有解释 世界上事物之所以千 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一学生提出:“打人与被打有何不同”,请教老师。 历史老师:打人是侵略者,被打是受害者。 英语老师:打人是主动式,被打是被动式。 物理老师:打人是施力,被打是受力。 教导主任:各记大过一次。 …… 上述事例告诉我们不同的学科研究的矛盾不同。
【初露锋芒】
3、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 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 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的变化,确没有立即跳出去而 逐渐丧失逃生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 人可以避免“青蛙效应”在于能居安思危,并因“思所以危” 而“安”,其哲学道理是 ①认识“危”的条件、根源和前景是实现“安”的必要前提 ②认识“危”的必然性,则可以安之若素、泰然处之 ③认识“安”与“危”的依存、贯通关系,顺应和迎接安危转化 的趋势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小结】
矛盾 同一性 相互依存 相互转化 斗争性 相互排斥 相互斗争相对的来自绝对的对立统一
一分为二
判断改错: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不能将两点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 矛盾越少越好。 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的发展来说,不能以矛 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 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 斗争性以同一性为前提,同一性寓于斗争之中。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Ⅱ、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注意: 任何矛盾双方,无论相互依存、相互包含、 (这说明:同一是相对的) 还是相互转化,都需要一定的条件。 例: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吃一堑,长一智; 满招损,谦受益;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穷人的孩子 早当家;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 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 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 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彭端淑《为学》
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1)“为之”与“不为”,是人们办事难易矛盾 双方能否相互转化的条件。同样,“学之”与“不 学”,是学习过程中的难易矛盾相互转化的条件。 (2)凡是与人的行为紧密相关的矛盾,要使矛盾 双方转化,必须通过人的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矛盾的基本属性
③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区别:
①含义不同: ②特点不同: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③作用不同
(知识拓展)
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为矛盾得以存在和发 展提供条件;使矛盾双方相互利用、吸取有利因素来发 展自己,推动事物的发展;规定了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 化的趋势。 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变化,推动事物的 发展。 表现为:矛盾双方的斗争,使双方共同发展,从而 推动整个事物向前发展; 矛盾双方的斗争,使一方力量不断削弱,另一方力 量不断增强以至战胜对方,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当矛盾的斗争突破某一事物的界限,使旧的一方瓦 解,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共性与个 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①相互区别 ②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通过特殊性表 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思考:水果和苹果、梨、香蕉是什么关系?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 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国乱思良相,家贫思贤妻
材料一:酿酒窖泥奇臭,酿出的名酒特香,香 鲸的粪便恶臭,燃烧后却香味浓郁。 材料二:红海中有一种红鲷鱼,二十条聚在一 起,一雄多雌,雄鱼死后,就有一个雌鱼变为雄性。 两则材料共同体现了什么哲理? 矛盾的同一性 材料中矛盾双方是谁?他们转化的条件是什么? 朝什么方向转化? (1)臭和香;雄和雌 (2)酿造;没有雄鱼。 (3)自己的对立面
矛盾的同一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Ⅰ、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 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理解①: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 体中,离开其中一方,他方就不存 在。 例如:没有纪律就没自由;没 正确就无错误;没战争就没和平; 磁铁内部有南极和北极。 理解②:双方共存于一个统一 体中是有条件的。 并非任何双方无条件构成矛盾 统一体。
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不同的事物结合才能生成万物,否则就不能存在 和发展。 强调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才 能形成统一体。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不和 谐相处。 强调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马克思曾经说过:“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 今天这样的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 会有这样精美吗?” 马克思的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既 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第九课
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基本属性)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
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一个巴掌拍不响;
山有高低,水有深浅;
河有两岸,事有两面;
居安思危。 这些俗语说明了什么? ——事物存在着既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关系
Ⅲ、重要性: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要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你能说出几个蕴含这一哲理的成语、 俗语吗?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逢山开路、逢水搭桥, 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抽薪止沸,入乡随俗。
区别:
①含义不同;②特点不同;③作用不同。
联系:
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 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 和发展。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 能存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 变化和发展。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①含义(原理) Ⅰ、时时有矛盾(时间) Ⅱ、事事有矛盾(空间)
所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每一事物 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事物矛盾运动的结果 理解:矛盾具有客观性 矛盾是客观的,不能被制造,也不能被消灭,但 可以解决,解决矛盾只是把矛盾的激化状态转为缓和 状态,并不是消灭矛盾
Ⅱ、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各有不同 的特点
植物
发芽
幼苗
发育
开花 结果 死亡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人类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高
原始社会
低
Ⅲ、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 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
③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 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 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解决矛盾 的正确方法。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④认识“安”与“危”的包含、转化关系,努力实现转危为安的 趋安避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关于矛盾“对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矛盾双方的对立可以离开同一而存在
B.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C.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相互的、有条件的
D.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的尖锐对抗和激烈冲突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为什么抽象的水果是不存在的? 2、“抽象的水果是不存在的”说明什么哲学道理?
议 一 议
1、能不能反过来说:“特殊性寓于普 遍性之中”或“普遍性包含了特殊 性”? 2、能不能说: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多 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另一方面, 特殊性也 离不开普 遍性
共性:含果酸,糖类,多汁,味甜
总之,世界上任何事物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 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初露锋芒】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 明。”从这句古语里,我们可以体会到 ①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看问题要坚持两分法 ④事物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B.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C.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理解①:准确理解把握矛盾的含义:“事物内部” “事物内部”是指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事物本身固有 的,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人既不 能制造矛盾,也不能消灭矛盾。
再如:善和恶、荣和辱、强和弱、难和易、高和 下,等等
理解②:“事物内部”并不否定一事物与它事物之间 也存在着矛盾。 当某事物和另一个事物发生关系构成一个矛盾统一体 时,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对于这个事物来说是外部矛盾或事 物之间的矛盾,对于更大范围的新的统一体来说则是它的 内部矛盾,不处在统一体中的两个事物不构成一对矛盾。
理解⑤:不能把矛盾的一方理解为“对立”,另一 方理解为“统一”。 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 对立统一。事物自身包含的两个方面不应称之为矛盾, 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才是矛盾,对立和统一是矛盾 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的关系。 理解⑥:矛盾本身无好坏之分,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 既不能认为矛盾越多越好,也不能认为矛盾越少越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