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溃疡完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十二指肠疾病
.
1
【执业医师考试考纲要求】
1、胃、十二指肠的解剖(1)胃的解剖与生理(2)十二指肠的解剖 2、消化性溃疡 (1)概念(2)病因和发病机制(3)病理改变(4) 临床表现(5)并发症(6)辅助检查(7)诊断与鉴别诊断(8)内科治疗 (9)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理论基础(10)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科治疗的 适应证(11)主要手术目的、方法及术后并发症(12)急性穿孔的诊断、 治疗、手术指征(13)大出血的诊断、手术指征(14)瘢痕性幽门梗阻的 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3、胃癌(1)早期胃癌的概念(2)病理(3)临床表现与诊断(4)治 疗
形态:呈“C”型,长25cm 分部:1)球部 2)降部
3)水平部 4)升部 球部--溃疡好发部位 血管:1)胰十二指肠上动脉
2)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
20
.
21
.
22
正常情况下,胃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御因素与侵袭因素 保持平衡
防御因素:粘液及碳酸氢盐的分泌
侵袭因素:胃酸的分泌
.
23
打破平衡的因素: 幽门螺旋杆菌 阿司匹林及其他非甾体类抗炎
胃溃疡(GU)多位于胃小 弯侧及幽门前区,以胃角最多 见,胃窦部与胃体也可见,大 弯胃底少见
DU多位于球部,前壁较后壁 常见,偶位于球部以下十二指 肠乳头以上称球后溃疡
对吻溃疡
溃疡一般为单发,少数可有2 个以上称多发性溃疡;十二指 肠前后壁有一对溃疡者称对吻 溃疡;胃和十二指肠同时有溃 疡称复合性溃疡
DU直径一般小于1.0厘米,GU 小于2.5厘米,大于3厘米称巨 大溃疡
.
球 后 多 发 溃 疡
巨大溃疡
27
消化性溃疡的外科治疗 典型溃疡呈圆形或 椭圆形,边缘整齐,急 性活动期充血水肿明显, 有炎细胞浸润及肉芽形 成。
溃疡深度不一。浅 者仅达粘膜肌层,深者 亦可达肌层,溃疡底部 洁净,覆有灰白渗出物。
药物 吸烟
.
24
.
HP是主要的致病因素25
消化性溃疡的外科治疗
一、概述
消化性溃疡的概念:
一种界限清楚的局限性粘 膜组织缺损,累及黏膜、 黏膜下层和肌层,治愈后 遗留瘢痕
胃十二指肠是好发部位
传统认为溃疡的形成与胃 酸-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 故称为消化性溃疡 (peptic ulcer)
.
26
消(二化)性病理溃疡的外科治疗
进食的量与质对排空起调节作用。
胃肠激素对胃排空调节,如胃泌素延迟排空。
.
18
胃的分泌
胃体胃底部腺体:壁细胞、主细胞、粘液细胞
胃液分泌:1)基础分泌(自然分泌)
2)餐后分泌(刺激性分泌)
刺激性分泌三相:
1)迷走相(头相) —— 神经调节
2)胃相 —— 体液调节
3)肠相:作用较小
.
19
十二指肠解剖生理
.
11
.
12
.
13
胃的神经
交感N—来自腹腔N—抑胃酸与运动,传出痛觉
副交感N—来自左右迷走N—促胃分泌与运动 左迷走N:肝支 胃前支
右迷走N:胃后支 腹腔支
胃窦“鸦爪”
.
14
.
15
胃壁的结构
1、浆膜层
2、肌层:外纵、中环、内斜,肌层在幽门、贲门区增厚,形 成贲门幽门扩约肌。
3、粘膜下层:有丰富的淋巴组织、血管、N。
分部: 韧带:
带
胃解剖
贲门、幽门、前壁、后壁、小弯、大弯、
1)胃底, 2)胃体, 3)胃窦
1)胃膈韧带; 3)胃脾韧带;
2)胃肝韧带; 4)胃结肠韧
5)胃胰韧带
.
6
.
7
(
胃的血管
胃A:胃左A(发自腹腔A) 胃小弯动脉弓
胃右A(发自肝固有A) 胃网膜右A (发自胃12指肠A)
胃大弯动脉弓 胃网膜左A (发自脾A ) 胃后A(1-2支) (发自脾A ) ---胃体上部、胃底后壁 胃短A (发自脾A)---胃底
胃V:
与A伴行:胃左V(冠状V)—脾V
胃右V—门V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胃短V
脾V
胃网膜左V
胃网膜右V—肠系膜上V
.
8
.
9
.
10
胃的淋巴引流
沿A及其分支分布,逆A血流方向走行,根部集中。 分为4群16组:
①胃小弯上部淋巴液—腹腔淋巴结群 ②胃小弯下部淋巴液—幽门上淋巴结群 ③胃大弯右侧淋巴液—幽门下淋巴结群 ④胃大弯上部淋巴液—胰脾淋巴结群 胃粘膜下淋巴管网丰富,并经贲门与食管、经 幽门与十二指肠交通。
肽类物质、组胺及五羟色胺的嗜银C及多种内分泌细胞。
.
16
.
17
胃的生理
胃的生理运动: 电起搏点位于胃底近大弯侧肌层,3次/分脉冲 信号决定胃蠕动收缩最高频率,胃蠕动波起自胃体 通向幽门。 幽门活动:“关、开”防倒流。胃窦收缩、幽 门开放每次5-15ml食糜进入十二指肠。 容受性舒张—迷走N感觉纤维。迷走反射加速胃 蠕动。
保护因素:粘膜上皮细 胞、粘液、粘膜血流
有关因素:遗传、体质、 吸烟、精神、神经、体液、 应激等
.
30
消化性溃疡的外科治疗 GU和DU发病机理不同:
DU与胃酸-胃蛋白酶侵 袭力量关系密切
壁细胞群总数、神经内 分泌功能紊乱胃酸分泌 持续增多
GU主要是防护机制的削 弱
胃排空延迟、胆汁及肠 液的返流胃粘液及粘膜 屏障破坏
.
3
流行病学 发生率:胃溃疡2% 十二指肠溃疡7%
多见于青壮年,胃溃疡较十二指肠溃疡发病年龄晚约 10年
.
4
病 因 病理性高胃酸分泌
胃黏膜屏障损害 HP的致病作用:
分泌的酶对胃黏膜损害 介导炎性反应及变态反应 空泡毒素及相关蛋白 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其他药物相关性溃疡
.
5
结构:
角切迹
4、粘膜层: ①粘膜与肌层间有一定的活动度,形成不规则的皱襞。 ②胃粘膜层由粘膜上皮、固有膜、粘膜肌层构成。 ③胃腺分为:幽门腺、贲门腺、胃底腺,均在胃固有膜内
腺细胞: 壁C:盐酸、抗贫血因子;主C:胃蛋白酶原、凝乳酶原 粘液C:碱性因子
内分泌C: 胃窦粘膜有分泌胃泌素GC、分泌生长抑素的DC、分泌多
.
31
消(化四)性诊断溃疡的外科治疗
基本诊断方法:病史+ 全面体格检查
病史特点:慢性病程、 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上 腹痛,进食及服用抗溃 疡药物可使症状缓解。
.
28
消化性溃疡的外科治疗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
迄今尚未完全阐明
胃、十二指肠局部粘膜 损害因素和粘膜保护因素之 间失去平衡所致;当损害因 素和(或)保护因素时, 在胃酸的作用下就可出现溃 疡—基本原理
.
29
消化损害性因素溃:胃疡酸、的胃蛋外科治疗
白酶、幽门螺杆菌、非甾 体性抗炎药(NSAID)、皮 质醇激素、胆汁酸盐、酒 精
.
1
【执业医师考试考纲要求】
1、胃、十二指肠的解剖(1)胃的解剖与生理(2)十二指肠的解剖 2、消化性溃疡 (1)概念(2)病因和发病机制(3)病理改变(4) 临床表现(5)并发症(6)辅助检查(7)诊断与鉴别诊断(8)内科治疗 (9)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理论基础(10)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科治疗的 适应证(11)主要手术目的、方法及术后并发症(12)急性穿孔的诊断、 治疗、手术指征(13)大出血的诊断、手术指征(14)瘢痕性幽门梗阻的 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3、胃癌(1)早期胃癌的概念(2)病理(3)临床表现与诊断(4)治 疗
形态:呈“C”型,长25cm 分部:1)球部 2)降部
3)水平部 4)升部 球部--溃疡好发部位 血管:1)胰十二指肠上动脉
2)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
20
.
21
.
22
正常情况下,胃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御因素与侵袭因素 保持平衡
防御因素:粘液及碳酸氢盐的分泌
侵袭因素:胃酸的分泌
.
23
打破平衡的因素: 幽门螺旋杆菌 阿司匹林及其他非甾体类抗炎
胃溃疡(GU)多位于胃小 弯侧及幽门前区,以胃角最多 见,胃窦部与胃体也可见,大 弯胃底少见
DU多位于球部,前壁较后壁 常见,偶位于球部以下十二指 肠乳头以上称球后溃疡
对吻溃疡
溃疡一般为单发,少数可有2 个以上称多发性溃疡;十二指 肠前后壁有一对溃疡者称对吻 溃疡;胃和十二指肠同时有溃 疡称复合性溃疡
DU直径一般小于1.0厘米,GU 小于2.5厘米,大于3厘米称巨 大溃疡
.
球 后 多 发 溃 疡
巨大溃疡
27
消化性溃疡的外科治疗 典型溃疡呈圆形或 椭圆形,边缘整齐,急 性活动期充血水肿明显, 有炎细胞浸润及肉芽形 成。
溃疡深度不一。浅 者仅达粘膜肌层,深者 亦可达肌层,溃疡底部 洁净,覆有灰白渗出物。
药物 吸烟
.
24
.
HP是主要的致病因素25
消化性溃疡的外科治疗
一、概述
消化性溃疡的概念:
一种界限清楚的局限性粘 膜组织缺损,累及黏膜、 黏膜下层和肌层,治愈后 遗留瘢痕
胃十二指肠是好发部位
传统认为溃疡的形成与胃 酸-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 故称为消化性溃疡 (peptic ulcer)
.
26
消(二化)性病理溃疡的外科治疗
进食的量与质对排空起调节作用。
胃肠激素对胃排空调节,如胃泌素延迟排空。
.
18
胃的分泌
胃体胃底部腺体:壁细胞、主细胞、粘液细胞
胃液分泌:1)基础分泌(自然分泌)
2)餐后分泌(刺激性分泌)
刺激性分泌三相:
1)迷走相(头相) —— 神经调节
2)胃相 —— 体液调节
3)肠相:作用较小
.
19
十二指肠解剖生理
.
11
.
12
.
13
胃的神经
交感N—来自腹腔N—抑胃酸与运动,传出痛觉
副交感N—来自左右迷走N—促胃分泌与运动 左迷走N:肝支 胃前支
右迷走N:胃后支 腹腔支
胃窦“鸦爪”
.
14
.
15
胃壁的结构
1、浆膜层
2、肌层:外纵、中环、内斜,肌层在幽门、贲门区增厚,形 成贲门幽门扩约肌。
3、粘膜下层:有丰富的淋巴组织、血管、N。
分部: 韧带:
带
胃解剖
贲门、幽门、前壁、后壁、小弯、大弯、
1)胃底, 2)胃体, 3)胃窦
1)胃膈韧带; 3)胃脾韧带;
2)胃肝韧带; 4)胃结肠韧
5)胃胰韧带
.
6
.
7
(
胃的血管
胃A:胃左A(发自腹腔A) 胃小弯动脉弓
胃右A(发自肝固有A) 胃网膜右A (发自胃12指肠A)
胃大弯动脉弓 胃网膜左A (发自脾A ) 胃后A(1-2支) (发自脾A ) ---胃体上部、胃底后壁 胃短A (发自脾A)---胃底
胃V:
与A伴行:胃左V(冠状V)—脾V
胃右V—门V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胃短V
脾V
胃网膜左V
胃网膜右V—肠系膜上V
.
8
.
9
.
10
胃的淋巴引流
沿A及其分支分布,逆A血流方向走行,根部集中。 分为4群16组:
①胃小弯上部淋巴液—腹腔淋巴结群 ②胃小弯下部淋巴液—幽门上淋巴结群 ③胃大弯右侧淋巴液—幽门下淋巴结群 ④胃大弯上部淋巴液—胰脾淋巴结群 胃粘膜下淋巴管网丰富,并经贲门与食管、经 幽门与十二指肠交通。
肽类物质、组胺及五羟色胺的嗜银C及多种内分泌细胞。
.
16
.
17
胃的生理
胃的生理运动: 电起搏点位于胃底近大弯侧肌层,3次/分脉冲 信号决定胃蠕动收缩最高频率,胃蠕动波起自胃体 通向幽门。 幽门活动:“关、开”防倒流。胃窦收缩、幽 门开放每次5-15ml食糜进入十二指肠。 容受性舒张—迷走N感觉纤维。迷走反射加速胃 蠕动。
保护因素:粘膜上皮细 胞、粘液、粘膜血流
有关因素:遗传、体质、 吸烟、精神、神经、体液、 应激等
.
30
消化性溃疡的外科治疗 GU和DU发病机理不同:
DU与胃酸-胃蛋白酶侵 袭力量关系密切
壁细胞群总数、神经内 分泌功能紊乱胃酸分泌 持续增多
GU主要是防护机制的削 弱
胃排空延迟、胆汁及肠 液的返流胃粘液及粘膜 屏障破坏
.
3
流行病学 发生率:胃溃疡2% 十二指肠溃疡7%
多见于青壮年,胃溃疡较十二指肠溃疡发病年龄晚约 10年
.
4
病 因 病理性高胃酸分泌
胃黏膜屏障损害 HP的致病作用:
分泌的酶对胃黏膜损害 介导炎性反应及变态反应 空泡毒素及相关蛋白 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其他药物相关性溃疡
.
5
结构:
角切迹
4、粘膜层: ①粘膜与肌层间有一定的活动度,形成不规则的皱襞。 ②胃粘膜层由粘膜上皮、固有膜、粘膜肌层构成。 ③胃腺分为:幽门腺、贲门腺、胃底腺,均在胃固有膜内
腺细胞: 壁C:盐酸、抗贫血因子;主C:胃蛋白酶原、凝乳酶原 粘液C:碱性因子
内分泌C: 胃窦粘膜有分泌胃泌素GC、分泌生长抑素的DC、分泌多
.
31
消(化四)性诊断溃疡的外科治疗
基本诊断方法:病史+ 全面体格检查
病史特点:慢性病程、 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上 腹痛,进食及服用抗溃 疡药物可使症状缓解。
.
28
消化性溃疡的外科治疗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
迄今尚未完全阐明
胃、十二指肠局部粘膜 损害因素和粘膜保护因素之 间失去平衡所致;当损害因 素和(或)保护因素时, 在胃酸的作用下就可出现溃 疡—基本原理
.
29
消化损害性因素溃:胃疡酸、的胃蛋外科治疗
白酶、幽门螺杆菌、非甾 体性抗炎药(NSAID)、皮 质醇激素、胆汁酸盐、酒 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