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黄芪的临床应用
黄芪的临床应用备课讲稿
![黄芪的临床应用备课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d689b04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92.png)
黄芪禁忌
▪ 袁枚与黄芪
▪ 袁枚,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与纪晓岚有南袁北纪之 称。有一年夏天,已过古稀的袁枚因贪口腹患了痢疾, 腹痛腹泻大便为黏液血水样。经医生治疗,病情仍无明 显好转。这时一位医生以袁枚年高体弱为由,用黄芪、 人参等补益药治疗结果导致闭门留寇,邪无出路,致使 袁枚病情加剧。中医学认为,下痢是由于湿、热等毒邪 停留于肠中,导致肠道的功能失调而造成的。治疗时应 审时度势,当邪气盛时,需要先给邪气以出路,引邪外 出,而不应该用参芪温补,造成气机壅塞,邪不能出。 只有在邪气泻出之后,才能考虑用温补法来调补肠胃。 因此不恰当地用补气药,阻邪外出,这就是常说的“闭 门留寇”。后来他的一位老友名叫张止厚劝他服用自制 的大黄,医生们认为大黄药性太猛,病人不能服用。后 来,袁枚服了大黄,疾病痊愈了。袁枚系实证,吃补药 黄芪无异于火上浇油、雪上加霜,故而病情加剧而成危 象。此后当机立断,改弦易辙,改用清热解毒、泻下通 腑的大黄,终使病情转危为安。可见用药须对症方有效
▪ 柳太后因为口噤不能服药,眼见病情一 天比一天加重,众医束手无策,新蔡王 更是心急如焚。
▪ 而精通医药的许胤宗不但不着急,反而 提出用热汤气熏蒸法为太后治病。
▪ 于是用黄芪、防风两味药煮汤数十斛, 放到柳太后的床下,药汁弥漫,烟雾缭 绕,柳太后当天晚上就能说话。
▪ 以后经过一段时间调理,太后便康复同 以前一样了。
▪ 白术补气健脾为臣;
▪ 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合黄芪、白术 以益气祛邪。
▪ 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风 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有补中寓疏, 散中寓补之意。
▪ 玉屏风散就像是给体质虚弱的人加了一 面结实坚固的挡风墙,使风邪无法侵入, 主要是被用来抗感冒并提高免疫力,降 低重复患病的几率。
黄芪在中医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黄芪在中医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14abc7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6.png)
黄芪在中医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黄芪,又称黄耆,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在中医临床应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应用。
黄芪属于豆科植物,其根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常被用于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免疫功能、抗疲劳等方面。
黄芪的临床应用由来已久,经过多年的研究,涌现出了许多有关黄芪的新进展。
一、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异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皂苷等。
这些化合物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发挥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提高免疫功能、抗肿瘤等。
黄芪的多糖成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力。
黄酮类化合物则具有抗炎抑制、抗氧化、抗菌等作用,可帮助治疗炎症性疾病。
二、黄芪在免疫调节方面的研究黄芪作为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研究表明,黄芪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并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黄芪可以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NK细胞活性,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等,从而起到抗病毒、抗肿瘤的效果。
此外,黄芪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中的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对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三、黄芪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黄芪作为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中药,在肿瘤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研究发现,黄芪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等。
此外,黄芪还可以增强化疗和放疗的疗效,减轻其副作用,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因此,黄芪在肿瘤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黄芪的抗疲劳作用黄芪被广泛用于抗疲劳的中药配方中,其抗疲劳作用已经得到了科学的验证。
研究表明,黄芪可以增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自由基产生,减轻肌肉疲劳和运动后的恢复过程。
此外,黄芪还可以改善心肌供氧,提高运动耐力,从而减轻疲劳感。
因此,黄芪在体育训练、工作疲劳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总结起来,黄芪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其在中医临床应用中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黄芪不仅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免疫功能,还在抗肿瘤治疗、抗疲劳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中药黄芪的作用与功效是什么
![中药黄芪的作用与功效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e7fdbef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61.png)
中药黄芪的作用与功效是什么中药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主要作用和功效包括增强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疲劳、抗应激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芪的作用和功效。
一、增强人体免疫力黄芪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
黄芪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多糖、黄酮苷等,这些活性成分能够调节和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黄芪可以促进机体产生淋巴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T细胞等免疫细胞,增强其抗病毒、抗肿瘤等免疫功能,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
二、抗氧化作用黄芪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如黄酮类、维生素C、维生素E等,这些物质能够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和对细胞的损伤,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黄芪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保护细胞膜、核酸和蛋白质免受氧化损伤,延缓细胞老化,提高人体抗氧化能力。
三、抗炎作用黄芪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黄芪中的多糖和黄酮类物质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调节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
黄芪对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够缓解炎症引起的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
四、抗肿瘤作用黄芪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黄芪中的多糖和黄酮类物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并增强化疗药物的疗效。
黄芪还能够提高免疫细胞的杀伤作用,增强抗肿瘤免疫能力。
五、抗疲劳作用黄芪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可以延缓疲劳的发生和发展。
黄芪中的多糖和黄酮类物质能够调节机体的能量代谢,提高脑血流和氧合作用,改善机体的耐力和抗疲劳能力。
黄芪还能够提高肌肉的耐力和抵抗力,延缓肌肉疲劳的发生。
六、抗应激作用黄芪具有一定的抗应激作用。
黄芪中的多糖和黄酮类物质可以减轻应激对机体的不良影响,促进机体的适应能力。
黄芪还能够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降低应激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缓解应激反应引起的身体不适和情绪问题。
黄芪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在中医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补气、注意力不集中、缺乏精力和容易疲劳等症状的治疗。
黄芪具有多种作用和功效,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疲劳、抗应激等。
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ec7644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2.png)
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黄芪,作为一味常见的中药材,在中医药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并且在临床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黄芪富含多种化学成分,如黄芪多糖、黄芪皂苷、黄酮类等,这些成分赋予了黄芪丰富的药理活性。
黄芪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疾病的重要防线,而黄芪能够促进免疫细胞的生成和活性。
它可以增加白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对于那些免疫力低下、容易感冒或感染的人群,黄芪常常能发挥良好的调节作用。
在心血管系统方面,黄芪也表现出色。
它能够调节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黄芪有一定的降压作用;而对于低血压患者,又能适当升高血压,起到双向调节的效果。
同时,黄芪还能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黄芪对血液系统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它能够促进造血功能,增加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成,对于贫血、白细胞减少等病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此外,黄芪还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它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同时,黄芪还能调节内分泌系统,维持体内激素的平衡,对于改善身体的整体机能和延缓衰老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应用中,黄芪的用途十分广泛。
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黄芪常常被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
它能够增强呼吸道的抵抗力,减少炎症反应,缓解咳嗽、咳痰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消化系统方面,黄芪对于慢性胃炎、慢性肝炎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它可以调节胃肠功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强胃肠道的屏障功能,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和促进病情的恢复。
在泌尿系统疾病中,黄芪对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具有一定的疗效。
它能够减少尿蛋白的排泄,改善肾功能,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
在肿瘤治疗方面,黄芪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增强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黄芪的性味归经及临床应用
![黄芪的性味归经及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e3f9f5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28.png)
黄芪的性味归经及临床应用黄芪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其性味归经及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黄芪性平、味甘,归入脾、肺经,具有补气、护中、固表等功效。
以下将对其性味归经及临床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黄芪的性味归经:黄芪的性味为平、味甘。
黄芪属于中药材中的大补之品,性平能补健脾胃、补气生津、健脾益肺。
由于其性平性温和,无论是虚寒还是虚热,均能得到很好的调和作用。
黄芪的味甘能补敛脏腑,帮助脾胃消化吸收,也能起到提神养心的作用。
所以,黄芪具有多种归经,包括归入脾经、肺经,而且其性味温和,无寒热之性,适用于不同的体质及病症。
黄芪的临床应用:1. 补中益气:黄芪能够补益中气,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对于脾胃虚弱、气短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均可使用黄芪进行调理。
同时,黄芪对于中气虚弱导致的泄泻、脱肛等情况也有一定的疗效。
2. 补肺止咳:黄芪具有固表止汗的作用,因此对于久咳不止、肺气虚弱引发的慢性咳嗽、气喘等症状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3. 固表护胃:黄芪具有固表的作用,可以改善过敏性疾病、容易受凉感冒等症状。
还能增强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增加胃液和内脏血流量,防止胃黏膜受损。
4. 健脾益气:黄芪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乏力倦怠等症状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黄芪能够促进消化功能,提高食欲,增加营养吸收,增强体力。
5. 养血安神:黄芪有一定的滋补作用,对于中气虚弱、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同时,黄芪还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改善失眠、焦虑等情绪问题。
6. 抗肿瘤:黄芪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对于肿瘤的抑制和预防有一定的作用。
黄芪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白细胞生成,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总结:黄芪作为一味常用的中药,其性味归经及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黄芪性平、味甘,归入脾、肺经,具有补气、护中、固表等功效。
临床上,黄芪可以用于补中益气、补肺止咳、固表护胃、健脾益气、养血安神、抗肿瘤等多种病症。
黄芪具有调和作用,适用于寒热虚实不同的体质,是一味非常重要的中药。
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0d81494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25.png)
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黄芪,又名黄精、黄草,是一种中草药,常被用于中医药学中。
它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理特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黄芪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上的应用。
一、黄芪的药理作用1. 免疫调节作用黄芪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黄酮类、多糖、黄酰基烷基胺等。
这些成分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黄芪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增强,增加血清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增强免疫细胞生成和功能。
此外,黄芪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平衡,抑制过激的免疫反应。
2. 抗氧化作用黄芪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中和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的损害。
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活性,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和氧自由基产生,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害。
这种抗氧化作用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肝脏病变等具有重要意义。
3. 抗炎作用黄芪具有显著的抗炎效果,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炎症介质的释放。
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组织损伤、抑制炎症细胞浸润。
此外,黄芪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平衡,降低炎症反应的过度激活。
4. 抗肿瘤作用黄芪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黄芪中的多糖成分具有免疫增强作用,能够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力。
此外,黄芪还可以增强化疗和放疗对肿瘤的疗效,减轻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
二、黄芪的临床应用1. 免疫调节黄芪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常用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在临床上,黄芪可以用于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如反复感冒、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此外,黄芪还可以增加机体对化疗和放疗的耐受性,减轻毒副作用。
2. 心血管保护黄芪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黄芪可以降低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心肌缺血损伤,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 肝脏保护黄芪可以调节肝脏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
黄芪的功能与主治作用
![黄芪的功能与主治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5d4d070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1c.png)
黄芪的功能与主治作用黄芪,是一味常见且重要的中药材,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显著的疗效。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的功能。
人体的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气不足时会出现各种症状。
比如,精神萎靡、乏力、气短等。
黄芪能够补充人体的阳气,提升气的运行,让人充满活力。
对于那些容易感到疲劳、稍微活动就气喘吁吁的人来说,黄芪是一味良药。
黄芪能固表止汗。
表指的是人体的体表,体表不固就容易出汗,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
黄芪可以增强体表的防御能力,减少出汗,预防感冒等疾病。
有些人经常自汗,即不自觉地出汗,或者是在夜间睡觉时盗汗,使用黄芪进行调理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黄芪还有利水消肿的作用。
人体的水液代谢需要依靠气的推动,如果气不足,水液就容易停滞,导致水肿。
黄芪能够补充气,促进水液的代谢和排出,减轻水肿症状。
对于肾性水肿、心性水肿等,黄芪常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以达到消肿的目的。
黄芪可以托疮生肌。
当身体出现疮疡久不愈合,或者伤口难以愈合的情况,黄芪能够发挥其托毒排脓、生肌收口的作用,促进疮口的愈合和肌肉的生长。
在临床应用中,黄芪常用于治疗脾气虚证。
脾气虚会导致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黄芪能够补脾益气,改善脾胃功能,增强消化能力。
同时,对于肺气虚证,表现为咳嗽无力、气短喘促等,黄芪能补肺气,缓解症状。
黄芪也常用于治疗中气下陷证。
比如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这是由于中气不足,不能维持脏腑的正常位置。
黄芪能够升举中气,使下垂的脏腑恢复正常位置。
此外,黄芪还可以用于治疗气血亏虚证。
与当归等补血药配伍,能起到气血双补的作用,改善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
在使用黄芪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黄芪性温,对于阴虚阳亢、热毒炽盛等患者应慎用。
而且,使用的剂量也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总之,黄芪作为一味传统的中药材,其功能多样,主治作用广泛。
但在使用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合理使用,以充分发挥其疗效,保障用药安全。
黄芪的临床应用
![黄芪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8279fea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4.png)
黄芪的临床应用黄芪的临床应用一、概述黄芪,又称黄岗山,是豆科植物黄芪的根。
古代中医经验认为,黄芪味甘、性微温,具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固表止汗等功效,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介绍黄芪的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等相关内容。
二、药理作用1:增强免疫力:黄芪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抗病能力。
2:抗肿瘤作用:黄芪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抑制肿瘤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等作用。
3:保护肝脏:黄芪对肝脏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减轻肝脏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
4:抗疲劳作用:黄芪可改善机体的抗疲劳能力,减少疲劳相关指标的积累,提高运动耐力和恢复能力。
三、适应症1:免疫功能低下:适用于虚弱型、体质差、易感冒者。
2:慢性疲劳综合征:适用于疲劳乏力、精神不振、记忆力下降等症状的患者。
3:肿瘤辅助治疗:适用于肿瘤患者辅助化疗、放疗,能减轻副作用、提高疗效。
4:肝脏疾病:适用于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辅助治疗。
5:心脑血管疾病: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四、用法用量1:内服:一般每次20-30克,煎服,分2-3次服用。
2:外用:可将黄芪研成粉末,加入适量温开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1-2次。
3:煎剂:将黄芪切片,加入适量水,煎煮20-30分钟,去渣后温服。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1: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医:传统中医学,又称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包括中药学、针灸学、推拿学等多个学科。
2:功效:指药物或治疗方法的作用或效果。
3:药理作用: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理。
4:适应症:指某种药物或治疗方法适用于治疗的病症或疾病。
5:用法用量:指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七、全文结束标识。
黄芪的抗菌活性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潜力
![黄芪的抗菌活性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潜力](https://img.taocdn.com/s3/m/73816fb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f9.png)
黄芪的抗菌活性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潜力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黄芪被广泛认为具有抗菌活性,并且在临床上也显示出了潜力。
本文将介绍黄芪的抗菌活性,并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潜力。
黄芪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部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皂苷等。
这些成分被发现对抗多种病原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黄芪提取物对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其中,对耐药菌的抑制效果尤为显著。
这使得黄芪成为探索新型抗菌药物的潜在来源之一。
黄芪的抗菌活性可能与其多种活性成分相互作用有关。
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芪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
多糖是黄芪中的重要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可增强机体对抗菌的能力。
而皂苷则具有抗菌和抗病毒活性。
这些成分相互作用,可能协同发挥了黄芪的抗菌活性。
黄芪的抗菌活性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
许多研究表明,黄芪对多种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例如,黄芪可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感染等。
黄芪不仅可以直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还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帮助机体抵抗感染。
此外,黄芪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炎症反应是许多感染性疾病的共同特征,对炎症的控制有助于减轻病情和加快康复。
黄芪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减轻组织炎症损伤,并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尽管黄芪在抗菌活性和临床应用上表现出了巨大潜力,但仍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目前,黄芪的抗菌活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上的应用也还在初步阶段。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黄芪的药理特性和临床疗效,以便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黄芪的抗菌潜力。
总结起来,黄芪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并在临床上显示出了应用潜力。
黄芪的抗菌活性可能与其多种活性成分相互作用有关,其抗菌活性可能对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有益。
黄芪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黄芪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def459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11.png)
黄芪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科学名称为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也被称为北黄耆、太阳参等。
黄芪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下面将详细介绍。
药理作用:1. 免疫调节作用: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研究发现,黄芪可以增加淋巴细胞数量和活性,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2. 抗氧化作用:黄芪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它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损伤,保护器官和组织的健康。
3. 抗肿瘤作用:黄芪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止肿瘤的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
研究发现,黄芪与化疗药物联用可以增强其抗肿瘤效果,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
4. 抗炎作用:黄芪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研究表明,黄芪对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相关性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5. 保护心脑血管作用:黄芪可以提高心脏和脑血管的供氧能力,增加心肌收缩力,降低血液黏稠度、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压,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临床应用:1. 免疫功能低下:黄芪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
因此,适用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癌症患者、免疫功能障碍、反复感染等。
2. 慢性疲劳综合征:黄芪可以提供能量,改善疲劳感,增强体力。
因此,适用于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使其恢复体力,改善生活质量。
3. 心脑血管疾病:黄芪可以改善心脑血管的供氧能力,降低血压,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因此,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4. 慢性肾脏疾病:黄芪可以保护肾脏,改善肾功能,减少肾损害。
因此,适用于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帮助其恢复肾功能。
5. 癌症辅助治疗:黄芪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增强治疗效果。
因此,适用于癌症患者作为辅助治疗的药物。
6. 肝脏疾病:黄芪可以保护肝细胞,促进肝脏再生,改善肝功能。
黄芪的现代药理及临床应用
![黄芪的现代药理及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536180c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3.png)
黄芪的现代药理及临床应用黄芪,学名为参,是国内常见的中草药之一,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
黄芪已在现代药理研究中得到广泛关注,其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多糖和苷类等,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
首先,黄芪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黄芪可增强人体机能,促进免疫系统的调节,增强机体免疫力。
研究表明,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
同时,黄芪还能增强巨噬细胞的活性,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免疫细胞的抗病能力。
其次,黄芪对心脑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黄芪中的多糖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脂质含量,减少胆固醇的积存,调节血脂代谢。
此外,黄芪还能抑制血小板凝集,改善血液流变性,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研究还表明,黄芪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保护心肌等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另外,黄芪还具有抗肿瘤作用。
研究表明,黄芪可以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
黄芪中的活性成分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阻断肿瘤的营养供应。
此外,黄芪还能减轻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黄芪还可用于改善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感冒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黄芪可以增强体力和耐力,减少疲劳感,促进身体康复。
此外,黄芪还具有抗炎、抗过敏、抗病毒等多种作用,对炎症和过敏反应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而在临床应用方面,黄芪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发挥最佳的疗效。
黄芪可以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包括感冒、肺炎、支气管炎、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体质虚弱的患者,黄芪可以作为辅助药物使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此外,黄芪还可以作为肿瘤的辅助治疗药物,减轻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黄芪作为一种传统中草药,具有广泛的现代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黄芪主要具有免疫调节、心脑血管保护、抗肿瘤等多种作用,可以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但是,使用黄芪时需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遵医嘱使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黄芪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黄芪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88d557e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f.png)
黄芪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黄芪,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在中医药领域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黄芪的药理研究不断深入,其临床应用也日益广泛。
黄芪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黄芪多糖、黄芪皂苷、黄酮类化合物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黄芪多种药理作用。
在免疫调节方面,黄芪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黄芪能显著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白细胞介素-2(IL-2)等细胞因子的水平,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这对于预防和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相关的疾病,如反复感冒、慢性感染等具有重要意义。
黄芪还具有抗氧化作用。
它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
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这对于延缓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在心血管系统方面,黄芪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它可以调节血压,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同时对于低血压状态又能起到一定的升压调节效果。
黄芪还能够改善心肌缺血,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保护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
对于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辅助作用。
此外,黄芪具有一定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它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风险。
这对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如脑血栓、心肌梗死等具有重要意义。
黄芪在肾脏保护方面也展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它能够减轻肾脏的炎症反应,改善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降低尿蛋白的排泄,对于慢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等肾脏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在临床应用中,黄芪的用途广泛。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对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黄芪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黄芪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等。
它能够促进胃肠黏膜的修复,调节胃肠功能,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状。
在肿瘤治疗中,黄芪可以作为辅助治疗药物,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增强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提高生活质量。
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
![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85bc99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a8.png)
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黄芪,作为一味古老而重要的中药材,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其药理作用丰富多样,临床应用也颇为广泛。
黄芪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黄芪多糖、黄芪皂苷、黄酮类化合物等。
这些成分共同作用,赋予了黄芪诸多药理活性。
首先,黄芪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它能够促进免疫细胞的生成和活性,如增加白细胞、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这有助于提高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能力,增强人体的抵抗力,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其次,黄芪具有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它可以调节血压,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同时对低血压状态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使之趋向正常。
黄芪还能够改善心肌供血,增强心肌收缩力,对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黄芪能够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对预防心脑血管栓塞性疾病有重要作用。
再者,黄芪具有抗疲劳和抗衰老的效果。
它可以提高机体的耐缺氧能力,增强肌肉的能量代谢,从而减轻疲劳感,提高身体的工作能力和运动耐力。
在抗衰老方面,黄芪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黄芪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在呼吸系统疾病方面,黄芪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
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咳嗽、咳痰等症状的发生。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黄芪对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它能够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提高肝脏的解毒功能,保护肝脏免受损伤。
同时,黄芪对于慢性胃肠炎等胃肠道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能够调节胃肠道的运动和分泌功能,改善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在泌尿系统疾病方面,黄芪对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它可以减少蛋白尿的排泄,改善肾功能,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
在肿瘤治疗中,黄芪常被用于配合放化疗,以减轻治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黄芪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0-08-10T16:18:41.0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1期供稿作者:王泽旭1 马勇2
[导读] 黄芪为补气中药,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排脓和益气利水作用。
王泽旭1 马勇2(1吉林白山市江源区中医院 134702;2吉林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 134300)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1-0344-03
黄芪为补气中药,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排脓和益气利水作用。
近年来,医学界对该药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它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
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
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
春秋采挖,除去须根、根头,晒干。
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性能]味甘,性微温。
能补脾益气,补肺固表,利尿消肿。
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
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
[用途]用于脾胃气虚;脾气虚,中气下陷,脏器下垂(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肺气虚弱,咳喘短气;气虚自汗,易于感冒;气虚水肿,小便不利;气血不足,贫血萎黄,或肢体麻木,或疮疡、创作不易愈合;消渴(糖尿病)。
1 药理研究
1.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在黄芪有效成分中,黄芪甙对离体工作鼠心脏有正性肌力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增强,高浓度的黄芪与毒毛旋花子甙K作用相似,可能是通过作用于Na+-K+-ATP酶而实现其改变心肌收缩力的效果。
在病毒性心肌炎细胞模型上,黄芪具备钙离子桔抗剂的作用,可显著减少感染细胞的Ca2+内流增加,从而减轻心肌钙离子超负荷对细胞的进一步损伤。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和心肌代谢、缩小梗塞面积、升降血压、降低血液粘稠度及改善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1.2 对自由基的作用:临床研究表明,黄芪能使心肌梗塞患者射血前期/左室射血时间明显下降,提示黄芪有明显抗氧自由基作用。
其机理一方面可能是对血浆过氧化脂质的直接作用,而主要的另一方面可能是通过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治性。
1.3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药理实验表明,黄芪的多糖成分具有免疫增强和免疫调节作用。
这种作用以提高T淋巴细胞功能为主,作用部位在胸腺,黄芪还可以促进抗体形成。
健康人使用黄芪后,机体IgM、IgE和cAMP含量增加,周围血白细胞诱导干扰素的能力明显加强,鼻分泌物中SigA和IgE的含量明显升高。
黄芪能显著增加试验动物的白细胞总数及多形白细胞数。
2 临床应用
2.1充血性心力衰竭:罗明海等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充血型心肌病所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19例,黄芪注射液每日6支(每支含黄芪苷TV不少于0.94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连续2周。
15例患者胸闷。
气急症状好转,活动能力有所提高,左室构型和射血功能改善。
2.2病毒性心肌炎:黄兆铨等用黄芪口服液加常规治疗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2例,每次口服2支(每支10ml,含生药6.7g),每次2次口服,3个月为1疗程。
结果治愈28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
3.7%,而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7%。
2.3缺血性心脏病:李树青等用黄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92例,黄芪每日50g水煎,分3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30例,有效5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1.3%,而丹参片及心痛定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4%和79%。
2.4白细胞减少症:翁晓生用不同浓度黄芪口服液治疗白细胞减少症115例,每日口服两次,每次10ml(浓制剂没10ml相当于黄芪生药15g,淡制剂每10ml相当于黄芪生药5g),疗程均为8周。
浓制剂治疗组总有效率82.76%淡制剂治疗组总有效率47.3%。
2.5 黄芪治疗肺心病黄芪有较强的正性肌力作用,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使环磷腺苷分解减少,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活动加强,从而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排血量、心脏指数、每搏量及每搏指数,改善心功能。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与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黄芪有提高体内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增强对细菌和病毒的抑制作用并促进抗体生成。
黄芪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稠度及凝固性,增强纤溶酶活性,松弛平滑肌,扩张肺、心、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循环,尤其改善微循环,从而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肺换气、组织换气。
黄芪能有效的降低脂质过氧化作用,减少丙二醛的生成,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进而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损伤。
黄芪有利尿作用,有利于减轻心脏负荷,并能提高心肌的耐缺氧能力,改善慢性失代偿期患者的心功能。
2.6 黄芪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黄芪可抑制磷酸二酯酶和激活剂钙调蛋白的活性,减少cAMP的分解,增加钙内流和肌浆网内钙释放,加强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产生强心作用,其作用强度与剂量呈正相关。
其作用类似非洋地黄正性肌力药物,又可通过抑制Na+-K+-ATP酶致心肌收缩力增强。
黄芪增加肾小球滤过和肾血流量保护肾功能可使心力衰竭患者尿量明显增多。
黄芪能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降低纤维蛋白原及全血比黏度,清除自由基,减少过氧化脂质,降低心肌耗氧量,稳定细胞膜及超微结构,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缩小心室容积,改善左心室重构等[5]。
2.7 黄芪治疗脑血管疾病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多在高血压压力负荷的作用下,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展成为血栓或栓子脱落而引起脑动脉供血部位的脑功能丧失。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机体凝血,纤溶功能的障碍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
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逐五脏淤血,研究证明可加强人胎肾细胞,人胎肺二倍体细胞及脑细胞的生理代谢作用,显著促进骨髓白细胞DNA合成,促进脑蛋白更新及RNA合成。
黄芪皂甙甲有镇静作用,加强小鼠学习记忆和巩固作用[6]。
黄芪在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如前所述;黄芪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尤其是改善脑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血小板聚集力,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增强脑细胞耐缺氧能力,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调节血压和利尿降低脑水肿等作用。
使脑细胞得到保护,并增强了受损脑细胞的修复功能。
2.8 黄芪治疗肾疾病慢性肾衰竭所致贫血与肾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或尿毒症患者血浆中一些毒性物质干扰红细胞生成及体内代谢产物潴留影响红细胞生命等因素有关。
黄芪对肾衰竭有阻抑作用。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氧化及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细胞器,对缺血缺氧反应敏感,细胞因缺血缺氧或再灌注导致线粒体受损,进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和运转异常,细胞调节粒子梯度的酶系统功能紊乱,细胞器DNA损伤,最终细胞死亡。
若线粒体发生轻度溶解变性或肿胀变性均属可逆性的代谢改变。
黄芪对缺血性的肾脏有保护作用[7],抗
氧化、清除自由基、促进细胞代谢、利尿消肿、减少尿白蛋白排泄、促肝脏合成白蛋白、降脂、调节免疫、降血压等作用,以保护肾脏细胞免受伤害。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黄芪含有黄酮类、皂苷类、胆碱类、糖类及多种微量元素。
黄芪提取物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延长细胞寿命,抗氧化。
它对正常心脏能增强收缩功能,对衰竭的心脏有明显的强心作用,并能扩张心脏冠状动脉,保护心脏器官。
黄芪能够增强学习记忆能力,并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黄芪还具有保肝、造血、抗肿瘤和减轻放化疗反应等作用。
黄芪药性平和,治疗用量为每日15克,养生保健用量为每日5-10克。
使用方法:
1.体虚多汗,易感冒者:用生黄芪10克,水煎两次,每次煮沸30分钟,不拘时代茶饮。
2.身体虚弱,面色苍白的贫血者:用炙黄芪30克,大枣10枚,牛肉(或猪、羊肉)250克,加水适量,炖1小时,吃肉喝汤。
3.体虚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炙黄芪30克,党参(或人参)10克,猪肚250克,加水适量,炖1%-%2小时,吃猪肚喝汤。
4.营养不良及慢性肾炎水肿者:用生黄芪30克,鲫鱼1条,加水适量,炖1小时,吃鱼喝汤。
注意事项:
1.黄芪主要用于体质虚弱的人,体质较壮特别是有外感发热的患者忌用。
2.黄芪适用于脾胃虚弱的食欲不振者,因饮食过多而引起食积证的食欲不振者忌用。
3.注意生黄芪与炙黄芪的区别应用。
保存知识:黄芪中含糖类及淀粉类较多,应注意防潮防蛀防霉,放置于阴凉干燥处。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黄芪临床疗效确切可靠,并且该药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