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区平原型湖泊资源保护对策及措施
湿地生态区的保护措施
![湿地生态区的保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c21fda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b.png)
湿地生态区的保护措施湿地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它们为人类和自然界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和环境变化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区,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以确保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首先,加强湿地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制定是至关重要的。
各国和地区应该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湿地生态区不受到非法开发、破坏和污染。
此外,政府还应制定相关的管理计划,确保湿地生态区得到科学合理的管理,以促进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其次,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度是保护湿地生态区的关键。
教育公众和社区居民关于湿地的重要性,以及湿地生态系统所面临的威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湿地保护的必要性。
同时,鼓励公众参与湿地保护活动,如湿地清理、植树造林和宣传活动,可以增加公众对湿地保护的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湿地的合力。
第三,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是确保湿地保护措施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长期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保护。
例如,监测水质和水位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并防止湿地生态系统受到污染和干扰。
另外,进行社区合作和国际合作也是湿地保护的重要策略。
通过与当地社区合作,可以实现保护湿地和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双赢效果。
同时,国际合作可以促进湿地保护技术和经验的交流,加强跨境湿地的保护和管理,保护全球湿地资源。
此外,应该采取积极的生态修复和恢复措施来恢复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
通过采取湿地恢复工程,如湿地重建、水资源管理和植被保育,可以帮助修复湿地的原有生态功能,增加湿地的植被覆盖和生物多样性。
最后,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对湿地保护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特征和生态过程,可以提高湿地保护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同时,持续的技术创新可以为湿地保护提供更好的工具和方法,如遥感技术和生态修复技术等,促进湿地保护的创新发展。
我国湖泊与湿地的现状和保护对策
![我国湖泊与湿地的现状和保护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2ecca908e9951e79a892780.png)
我国湖泊与湿地的现状和保护对策湖泊与湿地是地球重要而独特的生态系统,其周边流域是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相融合的重要单元。
当前我国湖泊与湿地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突出,需要认清其主要原因,提出科学保护与修复的对策,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无锡洋澜湖生态修复大示范区航拍图湖泊与湿地作为地球重要而独特的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湖泊与湿地及其周边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相融合的重要单元,也是“宜居地球”和“美丽中国”建设以及“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综合治理的基础。
在全球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我国湖泊与湿地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并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如西北干旱区湖泊与湿地萎缩、消失和咸化、碱化等;青藏高原区湖泊水位上升、面积增加,并由此带来草场淹没、溃坝等生态灾害;东部平原和东北地区湖泊水质下降、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生态系统退化等。
近年来,尽管湖泊与湿地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江河湖泊生态明显好转,但我国湖泊与湿地生态系统仍较为脆弱,保护压力依然较大,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刻不容缓。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与湿地生态保护治理。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关注湖泊与湿地生态修复,并把湖泊与湿地修复作为我国十大水问题之一,湿地保护法正在审议即将出台中。
因此,需要围绕我国湖泊与湿地的水资源水环境问题,认清其主要原因,提出科学保护与修复的对策和建议。
我国湖泊与湿地的现状数量和面积急剧减少,水量锐减状况严重我国原本湖泊与湿地众多,广布全国,占国土面积的6.5%,涵养了全国96%可利用的淡水资源。
但根据第二次湖泊调查,近50年来我国湖泊数量减少了243个,面积减少9606千米2,约占湖泊总面积的12%[1];新一轮湿地调查结果表明,近10年来全国湿地面积减少了3.4万千米2,减少率达8.82%,储水量锐减,尤以东北、长江中下游及青藏高原等地区的天然湿地丧失最为严重[2]。
当前湿地保护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3)
![当前湿地保护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3)](https://img.taocdn.com/s3/m/b4f326c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5e.png)
当前湿地保护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3)综上所述,解决湿地保护中的冲突问题,构建完善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制度,在湿地资源面临严峻挑战的今天,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朱建国.我国湿地保护立法的意义、现状及几点建议.中国土地科学.1999年1月.[2]宋国光.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的湿地.国土经济.2003年4月.[3]李彧挥.湿地保护区土地所有权问题的探讨.中南林学院学报.2002年12月.[4]姜文来.我国湿地资源开发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中国土地科学.1997年7月.当前湿地保护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篇2]湿地保护是一个历史范畴。
人类社会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之后,湿地保护逐渐演变为“全球性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发展热”背后的“非理性思维”。
中国湿地,历经近几十年的围垦造田破坏,目前又正面临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严重挑战。
在人类征服自然的诉求面前,中国湿地优势继续丧失、退化不止的总体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党的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做好湿地保护工作成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当务之急。
一、以生态效益为根本,充分体现湿地功能的重点责任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
湿地功能主要体现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
首先,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作用。
它在维持生物多样性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物种保存和物种多样性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方面功能显著,是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的重要载体;在降解污染物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其他活动以及径流等自然过程带来的有毒物质进行降解和转化。
第二,湿地具有强劲的经济功能作用。
它为人类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重要的水资源、独特的矿物资源和能源、水运等重要资源。
第三,湿地具有显著的社会功能作用。
它既有自然观光、、娱乐等美学方面的直接功能,还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
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方案
![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c92cf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0d.png)
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方案湿地是地球上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其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对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等原因,全球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
因此,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湿地保护意义、保护管理的挑战、加强管理的对策和措施以及管理工作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湿地保护意义1. 水资源保护:湿地作为水资源的储存和净化基地,对维持地下水埋藏和地表水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2. 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是许多鸟类、鱼类、两栖动物和大型哺乳动物等生物的栖息地,其保护对维持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3. 碳汇功能:湿地具有较高的有机物质储存能力,并能将大量CO2转化并储存于土壤和植物组织中,对缓解气候变化有重要贡献。
二、湿地保护管理的挑战1. 人类活动的干扰:湿地常常成为人类活动的牺牲品,如填湖造地、水资源过度开发、工业污染等,严重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
2. 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等因素,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3. 缺乏有效管理机制:湿地保护管理缺乏权责明确、法律法规健全、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导致湿地保护效果不佳。
三、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对策和措施1. 设立湿地保护区:根据湿地的生态特点和重要性,适当划定湿地保护区,并建立完善的保护区管理体系。
2.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并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湿地保护行动。
3. 强化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湿地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管理责任和限制措施,并加大对湿地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4. 加强监管执法:建立湿地保护监管机制,加强对湿地的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置湿地保护问题。
5. 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对已经破坏的湿地进行生态修复,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服务,提高湿地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管理工作效果评估1. 监测湿地面积和生境质量:定期监测湿地面积的变化和生境质量的指标,评估保护管理的效果。
湿地保护的策略与经验分享
![湿地保护的策略与经验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3414db6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29.png)
湿地保护的策略与经验分享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压力的增加,湿地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为了保护湿地,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有效的策略并分享相关的经验。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湿地保护的策略和成功的经验分享,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参与湿地保护的工作。
合理规划与管理湿地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是保护湿地的关键。
这需要政府、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和社区群体共同努力,制定并执行湿地保护的规划和管理措施。
其中包括保护湿地的法律法规制度、生态修复与重建、湿地保护区的设立和管理、监测与评估等方面。
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维护湿地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加强公众教育与意识提升除了规划和管理,加强公众教育与意识提升也是湿地保护的关键策略之一。
通过开展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的认识和意识,增强对湿地的保护意愿和行动能力。
公众可以通过参观湿地公园、参与湿地生态修复志愿者活动、参加湿地保护论坛和研讨会等方式,了解湿地的重要性,学习湿地保护的知识和技能。
政府和媒体也应加大对湿地保护的宣传报道力度,提高社会对湿地保护的关注度。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湿地保护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是保护湿地的重要策略之一。
各国可以加强经验交流,分享湿地保护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共同制定国际湿地保护的政策与计划。
还可以开展联合研究与技术合作,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湿地保护提供科学支撑和技术支持。
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形成共同的湿地保护理念和行动,共同推动全球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
鼓励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湿地保护事业的成功需要各方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学术界和公众等利益相关方应共同参与湿地保护工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湿地保护的落实。
企业可以履行社会责任,通过生态补偿和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湿地的负面影响。
保护湿地的措施(五篇)
![保护湿地的措施(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01150e5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0.png)
保护湿地的措施1 法律手段法律是最有力最强制的措施,湿地治理也应做到有法可依,为了防止我国湿地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湿地立法刻不容缓,通过有关法律程序,如民事、刑事等等来进行湿地保护,加快湿地保护方面立法步伐。
2 行政手段制定有关行政部门的湿地保护政策,在湿地生态管理中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湿地监控和功能评价体系,对已有的湿地进行长年的追踪测定和调控,并且强制执行湿地保护政策,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3 湿地污染要防治、治理统筹兼顾湿地管理要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湿地污染主要来自工农业的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中的污水和废弃物的排放,要严格加强对城市排污场所的管理。
严禁在湿地附近进行大型农业生产、建设重污染工业园,已建的工业基地要强行迁走。
对已经污染的湿地,通过一些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对退化或者消失的城市湿地进行修复或者重建,逐步恢复湿地受干扰前的结构、功能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最终达到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状态。
严格做到治理和防治统筹兼顾。
4 技术手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学习、开发先进的湿地污染治理技术,做到高效治理,低成本治理。
贯彻执行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研究,运用可持续性发展的理论来解决湿地结构可持续性、功能可持续性等方面的科学问题。
5 宣传教育方面实施湿地保护教育,普及湿地知识,树立全民环保意识,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计算机网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让更多群众参加到湿地保护中来。
我国的湿地保护措施虽然很全面,但是一些细小的因素也不能忽略,不然还是会影响到湿地的安全的。
我国湿地破坏主要是在持续大量开垦和不合理开发湿地,使自然湿地面积急剧减少。
湿地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与水环境恶化,盲目排干湿地、过度取水调水、排污等,导致湿地功能退化甚至丧失。
掠夺性开发利用湿地野生生物资源,引起湿地生物多样性衰退加速。
要想彻底的做到湿地不受破坏是难上加难的。
我们只有提高了人们的素质,让每个人都意识到湿地对我的的生活我们的栖息地是多么的重要,从根本上解决人们对湿地的破坏,要开发出新资源来替代湿地里的资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湖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建议
![湖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c91f04ea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3.png)
湖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建议湖泊作为一种重要的水域生态系统,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供给水资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和环境污染的严重,许多湖泊正面临着水生态环境退化的危险。
为了有效保护湖泊水生态环境,以下是一些建议措施:一、加强湖泊水资源保护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的来源和储存地,因此,加强湖泊水资源保护至关重要。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实施水资源节约措施,鼓励人们合理使用湖泊水资源,避免浪费和滥用;2. 健全湖泊供水管理制度,确保湖泊水源的可持续供应;3. 加强湖泊岸线的管理,禁止随意填湖行为,防止土地开发导致湖泊的消失。
二、减少湖泊污染源湖泊污染是湖泊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降低湖泊污染源对于水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措施:1. 强化工业和农业污染控制,加强排污许可制度管理,促使工业和农业污染源的治理和整治;2. 鼓励开展湖泊周边污染治理项目,减少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对湖泊环境的影响;3. 加强湖泊监测和数据采集,及时掌握湖泊水质变化,加强对湖泊污染源的监管和处置。
三、恢复湖泊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保护湖泊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一些建议措施:1. 实施湖泊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和改善湖泊的生态系统功能;2. 种植湖泊周边的湿地植被,提高湖泊的水质净化能力;3. 保护湖泊的重要湿地和湿地栖息地,维护湖泊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
四、加强湖泊管理与监管湖泊保护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管,确保措施的有效执行。
以下是一些建议措施:1. 健全湖泊管理机制和法规,明确责任和权限,加强对湖泊的综合管理;2. 建立湖泊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湖泊水质和生态系统进行评估和监测;3. 加强湖泊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湖泊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综上所述,湖泊水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并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湖泊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公众能够积极参与湖泊保护,共同守护我们宝贵的湖泊资源。
湿地保护工作对策和建议
![湿地保护工作对策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ff7c352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e.png)
湿地保护工作对策和建议湿地保护工作对策和建议本文结合湿地生态保护工作实际,分析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湿地生态保护工作对策和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1)创新工作机制,加强湿地生态环境管理。
建议由市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市长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林业、水利、环保、国土、海洋与渔业等多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湿地保护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湿地工作会议,统一协调和决策湿地保护和发展各项事宜。
(2)争取国家资金扶持,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建议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实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湿地保护政策资金支持,对苇场职工等湿地保护方给予经济补偿,夯实湿地保护的群众基础。
对已破坏的湿地进行生态恢复,尽快恢复湿地原貌,提高湿地资源的整体生态功能。
(3)综合评价湿地承载能力,发展高端湿地原生态旅游。
经过多年来的保护与发展,盘锦湿地已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
建议依托红海滩这一独绝的自然优势,兼顾湿地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在开展芦苇湿地游的基础上,实行差异化旅游,提升旅游品牌层级和档次,大力发展高端湿地原生态旅游,打造湿地旅游业精品,促进湿地资源的可持续保护。
(4)强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建立湿地自然生态环境监管体系。
严格执行《环评法》和《自然保护区条例》等,规范保护区内旅游生产建设项目管理,实验区内的新建、扩建、改建的项目必须履行环评手续,对未批先建项目应补办环评手续;加大保护区生态移民推进力度,提高湿地整体生态价值;加强对水产养殖企业和个人生产行为的监管工作,推广生态、健康的养殖模式,保障养殖区域周边湿地自然生态环境安全;推进海域使用证收回工作,不再续签,实施逐步退出。
影响湿地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1)保护区历史遗留亟需解决的'问题。
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盘锦湿地生态地位得到了世界公认。
湿地生态区的保护措施
![湿地生态区的保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14a1d3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2.png)
湿地生态区的保护措施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区,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是必要的。
首先,建立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保护湿地的基础。
各国应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对湿地的使用和开发进行限制,确保湿地的保护得到有效的落实。
湿地的保护核心在于划定保护区和限制开发区,通过设立相关的标志和指示牌等来加强保护区和限制开发区的管理。
其次,开展湿地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也是必要的。
湿地生态系统因为人类的活动,可能会导致水沟堵塞、湿地干湿交替等问题。
因此,存在的问题需要利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修复。
修复主要包括疏通河道和湿地区域,增加水体流通的通道,增加适合的湿地植物,提供生态环境。
此外,完善湿地保护的监测和评估体系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通过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了解湿地的动态变化,为湿地保护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采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湿地的面积、湿度、植被等进行定量分析,为保护湿地提供可行性方案。
此外,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意识,增强民众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可以通过举办湿地科普讲座、展览活动、制作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公众普及湿地以及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引导公众树立珍爱湿地的意识。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也是保护湿地的重要途径。
湿地通常不受国界限制,往往是跨国的,因此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共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国际间可以开展湿地保护技术的交流和共享,共同制定湿地保护的国际标准和指导原则,通过多边机构和合作协议等方式推动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综上所述,湿地生态区的保护措施包括建立法律法规体系、开展湿地生态环境修复、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开展宣传教育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同时,这些措施需要政府、专家、公众等多方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工作的开展。
湿地保护的策略与经验分享
![湿地保护的策略与经验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f26dd3f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3.png)
湿地保护的策略与经验分享湿地是地球上非常宝贵的资源,不仅为众多物种提供栖息地,还在调节气候、净化水源、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相互作用,湿地逐渐受到威胁,生态系统也遭受到破坏。
为了保护湿地,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和经验,以确保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湿地保护策略,并分享一些成功的经验。
1.制定湿地保护法律和政策有效的湿地保护需要依靠法律和政策的支持,这可以确保湿地的合理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各国应该制定相关法规,规范湿地的使用和开发,并严惩非法破坏湿地行为。
2.加强湿地监测和科学研究湿地的保护需要基于科学数据和研究成果进行决策。
加强湿地的监测工作,了解湿地的变化趋势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支持。
3.强化公众教育和意识培养公众的参与和意识是湿地保护的关键。
通过开展科普教育、组织观鸟活动、举办生态讲座等方式,增强公众对湿地的认知和关注,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湿地的保护是全球性的任务,需要各国通力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分享湿地保护的经验和成功案例,共同应对全球湿地面临的挑战。
5.激励湿地保护的经济价值湿地保护不仅是一种环境责任,也是一种经济投资。
湿地可以为旅游、农业、水资源管理等行业带来经济效益,各国可以通过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湿地保护,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局面。
上述策略中,制定湿地保护法律和政策是最基础和关键的一步,它能够为湿地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确保湿地的可持续管理。
湿地的科学监测和研究为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培养则能够增强公众对湿地保护的关注和参与度。
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应对湿地保护的挑战,而通过激励湿地保护的经济价值,可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湿地保护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各国可以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加强监测与研究、推动公众教育、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激励湿地保护的经济价值等策略来保护湿地资源。
湿地生态区的保护措施
![湿地生态区的保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d1e9b0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e.png)
湿地生态区的保护措施湿地生态区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水文地质特征和生物多样性,对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原因,湿地生态区正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区,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保护政策和法规:政府应制定专门的湿地保护政策和法规,明确湿地的管理和保护责任,加强管理控制,防止滥用湿地资源和开发建设。
2. 增加湿地保护区的建设:湿地保护区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应当加强湿地保护区的建设,确保湿地的完整性和生态功能。
在湿地保护区内,应限制开发建设活动,加强监管和巡逻。
3. 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对已经受到破坏的湿地生态区,应采取适当的生态修复措施,如湿地植被恢复、水质净化等,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功能。
4. 促进公众参与:湿地保护工作需要社会各方的参与和支持。
应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意识和认识,促使公众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湿地。
5. 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湿地生态系统是复杂而敏感的生态系统,为了更好地保护湿地,我们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工作,了解湿地的生态特征和环境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6. 加强国际合作:湿地生态区跨越国界,需要跨国合作来加强保护工作。
各国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展湿地生态区的保护和管理,分享经验和技术,建立跨国的保护合作机制。
7. 控制污染和非法捕捞:污染和非法捕捞是湿地生态区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
应加强对污染物的监管和管理,控制污染源的排放。
同时,加强对非法捕捞的打击力度,减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8. 合理规划开发活动:在湿地生态区进行规划和开发活动时,应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和脆弱性,合理规划并减少对湿地的影响。
可通过集中控制开发区域、限制建设规模、实施低碳环保技术等方式来保护湿地。
9. 加强执法力度:对于违反湿地保护法规和政策的行为,应加强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执法机制和处罚体系,确保湿地的法律保护力度。
河南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问题和对策
![河南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问题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4a00e3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a5.png)
河南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问题和对策湿地保护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湿地可以起到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护水源等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
湿地的破坏和消失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水资源的枯竭以及气候变化的加剧。
保护湿地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目前河南湿地保护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湿地面积的不断减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湿地被填埋、围垦和开发,导致湿地面积大幅缩减。
其次是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
湿地被过度破坏和污染,导致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功能退化。
再次是湿地管理制度不完善。
湿地管理部门缺乏专业人员和资金支持,难以有效管理和保护湿地资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完善湿地保护法律和政策。
加强对湿地资源的立法保护,明确湿地保护的责任主体和管理机构,加强对湿地开发利用的控制和监管,提高违法开发的法律惩处力度。
加大湿地保护宣传力度。
通过开展湿地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湿地保护的重视和参与。
提高湿地保护管理者和决策者的湿地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湿地保护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
加强湿地监测和科学研究。
建立湿地监测网络,实时监测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为湿地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湿地科学研究,探索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技术,提高湿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加强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
湿地保护应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协调,通过合理规划,将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相结合,实现湿地保护与当地发展的双赢。
河南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资源,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通过完善湿地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加强湿地宣传教育、加大湿地科学研究力度以及加强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等措施,可以实现河南湿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这将为河南省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如何保护湿地具体措施和方法
![如何保护湿地具体措施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3a7d66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a.png)
如何保护湿地具体措施和方法保护湿地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包括:
1.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以保护生物
多样性环境、地质构造以及水源等自然综合体为核心的自然区域,在这块区域内人的各种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以使这一区域内的保护对象保持无人为干预的自然发展状况。
2.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有关法律程序,如民事、刑事等等来进
行湿地保护,加快湿地保护方面立法步伐。
3.提高保护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使人
们认识到湿地的重要性,并了解如何保护湿地。
4.坚持可持续发展: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护好湿地,通过改变“高
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5.开展生态农业: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6.植树造林:植树造林能为人类提供许多有用的东西,同时也能保
护湿地。
7.退田还湖:将围垦湖边或湖内淤地改造成的农田恢复为湖面,有
利于生态平衡。
8.保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水源和生物多样性,防止污染
和破坏生态平衡。
9.加强管理:加强环境管理,限制和控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
维护生态平衡。
10.降低湿地的污染负荷: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湿地的污染。
以上是保护湿地的具体措施和方法,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湿地的保护工作。
保护湿地的措施和建议
![保护湿地的措施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233d13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da.png)
保护湿地的措施和建议
嘿,朋友们!咱来说说保护湿地这档子事儿。
湿地啊,那可真是大自然的宝贝呀!就好比是地球的肾脏,能净化好多好多东西呢。
你想想,要是没有了湿地,那得少多少好玩的地方呀!那些候鸟飞累了去哪儿歇脚呀?好多小鱼小虾没地方安家了咋办呀?这可不行,咱得好好保护它们。
那怎么保护呢?首先呀,咱可别去乱开垦湿地,别为了那点地就把湿地给毁了。
这就好像你不能为了盖房子就把公园给占了呀,那多不合适呀!
还有呢,咱得注意别乱排污,那些脏水可别往湿地里倒。
湿地可不是垃圾桶呀,它那么干净美丽,咱得好好珍惜。
就像你不会往自己家里乱扔垃圾一样,对吧?
咱们平时也得多宣传宣传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你跟身边的人说说,让他们也知道湿地的好,大家一起保护。
这就跟你发现了一个特别好吃的东西,赶紧告诉朋友们一起去尝尝是一个道理。
也得加强监管呀,不能让那些破坏湿地的人得逞。
一旦发现有人乱来,就得赶紧制止,让他们知道这是不对的。
这就像有小偷偷东西,咱不能眼睁睁看着不管呀。
咱自己呢,去湿地玩的时候也要文明呀。
别乱踩花草,别破坏那些小动物的家。
你去人家家里做客还得讲礼貌呢,对吧?
保护湿地可不仅仅是政府的事儿,是咱们每个人的责任呀!要是咱们都不重视,那以后还能看到那么美丽的湿地吗?那以后孩子们问起来,咱们怎么交代呀?所以呀,咱们都行动起来吧,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让湿地一直美下去,让我们的地球一直健康下去!这多好呀,大家一起努力吧!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93cbe1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61.png)
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自然保护区湿地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维护生物多样性,还能够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保持地质和土壤稳定等多种生态功能。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预,自然保护区湿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保护自然保护区湿地,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与恢复措施,以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本文将从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湿地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是各种生物的栖息地,还是重要的水资源、养殖资源和矿产资源。
湿地能够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防洪涝、保持地质和土壤稳定等多种生态功能。
湿地还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承载了大量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湿地的保护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尽管湿地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干预,导致了湿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湿地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不断的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湿地被填埋、开垦和污染,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失衡,大量的动植物丧失了栖息地。
由于过度开发和滥捕,导致湿地中的生物资源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由于游客的乱捞和乱扔,湿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湿地的保护成为了当务之急。
三、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措施为了有效保护自然保护区湿地,必须采取一系列的保护与恢复措施。
应当强化对湿地的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重视程度。
特别是在自然保护区内,禁止一切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开发和破坏行为。
应当建立健全的湿地保护管理制度,加大对湿地的保护力度,确保湿地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应当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杜绝所有对湿地的污染行为。
应当强化对游客的管理,加强景区的环境整治工作,严格限制游客的行为,防止他们对湿地造成破坏。
保护湿地的三条建议
![保护湿地的三条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4342ff6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8.png)
保护湿地的三条建议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三条关于保护湿地的建议:
1. 加强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湿地保护的目标、原则和措施,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和管理。
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侵占、破坏湿地的行为,确保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2. 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媒体、教育机构、社区组织等渠道,向公众普及湿地保护知识,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此外,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湿地保护科普讲座等,提高公众参与湿地保护的积极性。
3. 推动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平衡:湿地不仅具有生态功能,还可以为人类提供多种经济和社会效益。
因此,在保护湿地的同时,也要推动可持续利用,如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开展湿地生态养殖等。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实现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平衡,促进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湿地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提高公众保护意识以及推动可持续利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湿地,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自然资源。
保护湖泊类湿地的措施有哪些
![保护湖泊类湿地的措施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9c16fd6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1b.png)
保护湖泊类湿地的措施有哪些湖泊类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不仅为众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地,还对地球的水循环和气候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湖泊类湿地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如水污染、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因此,保护湖泊类湿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保护湖泊类湿地的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保护这些宝贵的生态系统。
一、加强水污染治理。
水污染是湖泊类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等都可能对湖泊类湿地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加强水污染治理是保护湖泊类湿地的关键一环。
政府应该出台严格的水污染排放标准,加大对违规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和评估,确保湖泊类湿地的水质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许多湖泊类湿地已经遭受了严重的生态系统退化,导致了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是保护湖泊类湿地的另一个重要措施。
这包括了对湿地的植被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湿地栖息地的重建等方面。
政府可以通过实施湿地恢复项目,引入专业的生态学团队,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从而保护湖泊类湿地的生态环境。
三、加强湖泊类湿地管理。
加强湖泊类湿地的管理是保护湖泊类湿地的另一个重要举措。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湿地保护区、加强对湿地的监测和巡查、建立湿地管理机构等方式来加强湖泊类湿地的管理。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强对湿地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意识,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湖泊类湿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四、促进湖泊类湿地可持续利用。
保护湖泊类湿地并不意味着将湿地完全封闭起来,而是要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利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湿地可持续利用规划,鼓励开展湿地旅游、湿地农业、湿地渔业等活动,从而在保护湖泊类湿地的同时,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对湿地利用活动的监管,确保湿地的可持续利用不会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五、国际合作。
湿地保护区平原型湖泊资源保护对策及措施
![湿地保护区平原型湖泊资源保护对策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747bd3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c5.png)
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6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以各种方式支配着湖泊资源。
武汉市湖泊星罗棋布,沟渠纵横交错,湖泊资源丰富,随着经济建设和城镇化步伐加快,湖泊资源环境不可避免发生改变,湖泊生态容量不断缩小;改革开放以来,湖泊资源环境保护工作逐渐步入了法治轨道,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渔业法》《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和《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等一批法律法规,但各地在执行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漏洞,为此,课题小组历时4年对湖北省新洲区平原型湖泊涨渡湖进行了专题调查,并结合法律政策背景和自然资源实际,在湖泊资源保护和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1涨渡湖资源概况涨渡湖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境内,是长江北部中游地区一个平原型浅水湖泊,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相关管理部门在湖泊南北两岸分别建立了4座节制闸以及与长江相连的沟港,可人为调节江湖水流交换频率与湖泊蓄水量,通过机械涵闸调节与长江的联系。
湖泊现有水域面积约37.00km 2,承雨面积近524km 2,湖面东西宽6.50km ,南北长6.00km ,湖底原始平均高程17.70m ,最大水深2.30m 。
沿湖筑有围渍堤,堤顶高程23.00m ,常年调蓄水位在20.00m 左右,是一个兼有水产养殖和水量调蓄功能的湖泊,并吸纳承担与之相连的陶家大湖和七湖2个小型湖泊(2个湖总面积6.8km 2)的排涝御灾任务(图1)。
2003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将涨渡湖流域列入长江中下游流域湿地保护区,涨渡湖列为核心保护区,其年平均水产品产量3800.00t ,产值4101.60万元。
湖泊水面年承包收入241.00万元,年纯利润65.00万元。
涨渡湖为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生动植物食品和资金,为新洲区抗旱御洪提供了有力支撑。
2资源保护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1990年起,湖泊经营管理部门秉承“摸清资源存量、合理开发利用、维护水生态平衡”原则,与中国科学院长江水产科学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农业部(湖北)环境监测中心等单位通力合作,对涨渡湖进行了水体生物资源调查分析、水质环境状况跟踪监测、调整湖泊放养结构等系列保护性开发工作。
保护湿地建议书
![保护湿地建议书](https://img.taocdn.com/s3/m/f371317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0.png)
保护湿地建议书湿地是地球上最丰富、最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全球湿地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
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以确保湿地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1. 制定湿地保护法律和政策为了保护湿地,我们需要制定强有力的法律和政策。
这些法律和政策应该明确湿地的保护目标,规定湿地的使用和管理原则,明确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并建立相应的监督和执法机构。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湿地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2. 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为了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状况和变化趋势,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和评估体系。
这包括对湿地的水质、土壤、植被和动物群落等方面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采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可以及时发现湿地生态系统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保护。
3. 限制湿地开辟和利用为了保护湿地,我们需要限制湿地的开辟和利用。
特殊是对于湿地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价值的区域,应该严格控制开辟活动,并优先保护湿地的原始状态。
对于已经开辟的湿地,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恢复,以保持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完整性。
4. 加强湿地保护管理为了有效地保护湿地,我们需要加强湿地保护管理。
这包括建立湿地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并配备足够的管理人员和设施。
同时,应该加强对湿地的巡查和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行为,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参预湿地保护工作。
5. 促进湿地可持续利用为了保护湿地,我们需要促进湿地的可持续利用。
这包括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和环境教育活动,推动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通过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可以实现湿地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湿地是全球性的生态系统,跨国湿地的保护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各国应该加强信息共享,共同研究湿地保护的技术和方法,共同制定湿地保护的国际标准和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保护区平原型湖泊资源保护对策及措施
摘要 2009—2012年,对总面积为37.00 km2的平原型湖泊涨渡湖进行了翔实的调查与分析,并结合现行政策和湖泊资源实际,就湖泊资源科学保护与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保护措施。
关键词湖泊资源;保护对策;涨渡湖;湿地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 s9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246-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以各种方式支配着湖泊资源。
武汉市湖泊星罗棋布,沟渠纵横交错,湖泊资源丰富,随着经济建设和城镇化步伐加快,湖泊资源环境不可避免发生改变,湖泊生态容量不断缩小;改革开放以来,湖泊资源环境保护工作逐渐步入了法治轨道,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渔业法》《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和《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等一批法律法规,但各地在执行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漏洞,为此,课题小组历时4年对湖北省新洲区平原型湖泊涨渡湖进行了专题调查,并结合法律政策背景和自然资源实际,在湖泊资源保护和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1 涨渡湖资源概况
涨渡湖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境内,是长江北部中游地区一个平原型浅水湖泊,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相关管理部门在湖泊南北两岸分别建立了4座节制闸以及与长江相连的沟港,可人为调节
江湖水流交换频率与湖泊蓄水量,通过机械涵闸调节与长江的联系。
湖泊现有水域面积约37.00 km2,承雨面积近524 km2,湖面东西宽6.50 km,南北长6.00 km,湖底原始平均高程17.70 m,最大水深2.30 m。
沿湖筑有围渍堤,堤顶高程23.00 m,常年调蓄水位在20.00 m左右,是一个兼有水产养殖和水量调蓄功能的湖泊,并吸纳承担与之相连的陶家大湖和七湖2个小型湖泊(2个湖总面积6.8 km2)的排涝御灾任务(图1)。
2003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将涨渡湖流域列入长江中下游流域湿地保护区,涨渡湖列为核心保护区,其年平均水产品产量3 800.00 t,产值4 101.60万元。
湖泊水面年承包收入241.00万元,年纯利润65.00万元。
涨渡湖为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生动植物食品和资金,为新洲区抗旱御洪提供了有力支撑。
2 资源保护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从1990年起,湖泊经营管理部门秉承“摸清资源存量、合理开发利用、维护水生态平衡”原则,与中国科学院长江水产科学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农业部(湖北)环境监测中心等单位通力合作,对涨渡湖进行了水体生物资源调查分析、水质环境状况跟踪监测、调整湖泊放养结构等系列保护性开发工作。
2009年调查统计的湖泊水生动物有17科52种,主要水生经济动物为洄游性和半洄游性的青、草、鲢、鳙、长颌鲚、银鱼、螃蟹等,湖泊定居性品种为黄颡鱼、长春鳊、团头鲂、鲤、鲫、乌鳢、蒙古红鮊、翘嘴红鮊、鳡鱼等。
此外,还有龟、鳖、鳝、虾、蚌等其他
经济性水生动物。
水生植物21种,其中莲、藕、菱等占水生植物生物量的35.20%。
2010年涨渡湖水生动植物减少了3个种类,湖泊生态复杂性和生物多样性呈现出减少和降低态势。
涨渡湖现行管理体制和职能框架设置与湖泊保护开发利用科学规律存在一定的冲突,权属管理与经营策划、资源保护与规划执法相分离,一湖多主、一湖多头管理现象较为突出。
湖泊有近30年没有进行引水疏浚冲刷和适量的水体交换,加之湖周接壤的3个街镇农田水土流失残渣和居民生活垃圾不断涌进沉积于涨渡湖,导致湖底高程不断增加。
2010年实地测算,湖床平均海拔高程增加到18.75 m,湖泊蓄水量急剧下降;涨渡湖东围堤区、齐头嘴和汤湖段出现过湖区草原景观,湖泊生命和生态容量出现明显的衰老萎缩迹象。
“涨渡湖黄颡鱼”是涨渡湖区的特有品种,2008年12月被国家质检总局确认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涨渡湖现建有5.5 km2的涨渡湖黄颡鱼资源原种保护区,同时建成了湖北省省级涨渡湖黄颡鱼良种场。
但是2010年以来,湖泊因干旱和灌江纳苗配套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涨渡湖黄颡鱼”产卵繁殖所依赖的生态环境和水生植被环境也因旱情严重而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涨渡湖黄颡鱼”苗种分布密度和资源存量下降50.00%以上,湖泊由原来年产鱼苗3 700.00万尾减少到目前的1 830.00万尾。
不仅“涨渡湖黄颡鱼”的品质出现下滑,同时给该品牌的产业化发展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3 湖泊资源保护对策
依据湖泊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因湖制宜、科学修复”的原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发挥湖泊功能、修复湖泊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湖泊资源角度出发,正确处理好湖泊开发利用与修复保护、近期效益与可持续利用及各类功能间的关系,促进涨渡湖湿地保护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1-2]。
3.1 明确湖泊管护责任权属
政府要依据湿地保护区资源现状和科学发展规律,与时俱进,以立法形式重新界定湖泊水域权属范围、水位控制线、水资源容量、生物资源量以及相关系统监控临界点,出台配套可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
防止湖泊水面减少、湖泊污染,改善湖泊生态环境,保证湖泊保护工作所需经费。
将湖泊资源保护工作作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政绩考核应当包括湖泊执法巡查、检查和湖泊整治、责任追究等内容,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侵占、围垦或改变湖泊形态面貌。
3.2 制定出台“灌江纳苗”地方性法规
以立法的形式,统筹解决湿地保护区内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建设、水利、渔业、农业等行业利益各方矛盾纠结障碍,形成“灌江纳苗”长效机制和制度化、常态化,在政策法规层面给湖泊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支撑。
3.3 建立产业经营许可制度
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目标,在涨渡湖湿地保护区范围内,建立健全产业准入制度,强制性关闭淘汰高能耗、
高污染、低效率的传统落后产业;推广示范循环经济农业和生态农业等“三新”技术成果,使涨渡湖成为长江中下游生态渔业的模板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鱼类资源种质基因库。
4 湖泊资源保护措施
4.1 沟通江、河、湖的联系
将涨渡湖湿地保护区内呈线型分布的涨渡湖、七湖和陶家大湖3个湖泊进行贯通,南由涨渡湖与长江联通,西由陶家大湖与倒水河联通,实现三湖连江、连河,从而增强涨渡湖的抗灾和自净能力,同时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江湖联系机制,促进各水域之间水生生物物种和能量物质的科学流动,增加涨渡湖的生物多样性,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达到保护湖泊湿地资源的目的。
4.2 增加湖库容量
涨渡湖兼有抗旱、排涝、养殖等多重功能,属平原型浅水性湖泊,湖滨带滩涂面积较大,便于现代水利工程机械作业,政府必须把湖泊整治项目资金列入年度预算,定期疏浚联系江河湖沟渠管道和湖底淤泥,加固提高湖堤高程,提升渔业湿地功能和湖库容量。
4.3 恢复水生植物群落
积极完善利用现有的江、河、湖联系通道,人工调节湖泊水位,按照湖泊生态系统平衡原则,培植保护湖泊原生态的水生植物,定向性培植漂浮型、沉水型和挺水型水生植物群落,人工设置围网蓄养水生植物群落;待湖泊水生植物群落恢复后,适时拆除围网,对湖泊生物资源实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
4.4 适时进行“灌江纳苗”
通江大闸的开启和关闭主要依据防洪调蓄、排涝抗旱的需求来运行。
在鱼类繁殖季节(4—9月),通过灌江纳苗的方式,将长江天然江水、天然苗种和其他有益生物引入湖泊,使江湖在一定时间内得到联系,为洄游性鱼类提供必要的繁殖场、育肥场、产卵场和洄游通道,增加湖泊鱼类区系组成、复壮湖泊定居性产卵鱼类;通过适时进行灌江纳苗,不但能净化、改善湖泊水质和水域的生态环境,还可以增加渔民的收入,促进渔民增收及使湖区水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4.5 补充湖泊鱼类资源
以湖泊资源调查和湖泊生态系统平衡需要为依据,通过人工放流和人为干预,增殖补充与湖泊生态环境相适应的鱼类品种,调节完善湖泊水体生物种群结构,提高湖泊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容量。
4.6 实行湖泊禁渔期、禁渔区、休湖期制度
通过立法制订符合湖泊资源实际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禁渔期、禁渔区、休湖期,保证湖泊经济可持续发展;以法律手段保护修复湖泊生态系统和各种渔业资源,为涨渡湖湿地保护区农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与支持。
4.7 推进保护区经济转型发展
充分发挥通江通河湖泊的自然资源潜在优势,在涨渡湖渔业湿地缓冲带建立生态渔业示范基地,组建产业化集团,以“公司+基地+
农户+市场”的运行模式,引导保护区内农民由传统单纯的种养业向“种、养、加、销、游”一体化转化,由增量型农产品向优质、高效型转化;由传统的种养业向设施农业转化;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使湿地保护区经济发展最终实现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绿色化、管理智能化、功能拓展化[3-6]。
5 参考文献
[1] 刘建康,曹文宣.长江流域的鱼类资源及其保护对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2,1(1):17-23.
[2] 魏青山,卢焱清.涨渡湖水生态系的结构和生产力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4,13(4):390-396.
[3] 王利民,胡慧建,王丁.江湖阻隔对涨渡湖区鱼类资源的生态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3):287-292.
[4] 张杰,赵振坤,李晓文.湿地恢复与生境改造的规划设计一以武汉市郊涨渡湖为例[j].资源科学,2005,27(4):134-138.
[5] 李立银,倪朝辉,李云峰.涨渡湖渔业资源及鱼类多样性状况研究[j].淡水渔业,2006,36(2):13-15.
[6] 谢崇华.浅水湖泊经济发展初探[j].湖北渔业,1993(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