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嫉妒心理剖析及其辅导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研究#

大学生嫉妒心理剖析及其辅导策略*

何明,贺小华,张建育

(赣南师范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嫉妒心理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心理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作用远大于积极作用,因而这种心理处理得好坏对大学生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就嫉妒心理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其本质、基本特点及成因,针对其成因提出了相应的辅导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嫉妒心理;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B8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332(2006)05-0036-03

嫉妒是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往往会产生消极作用,并且其消极作用远远大于积极作用。人们一般都不愿谈及为人所耻的嫉妒心理,然而这种心理,只要存在攀比,存在差异,存在不正常心态,它就不会消失。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同样也不可避免地会滋生嫉妒心理,因此,对大学生的嫉妒心理进行研究,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嫉妒心理及成因分析

1.嫉妒的本质

嫉妒,自古以来,中外文人、学者、艺术家、研究者对嫉妒的研究就十分青睐,所著有关嫉妒的作品汗牛充栋,对嫉妒所下的定义也是林林总总。日本学者诧摩武俊认为:/嫉妒是当自己以外的人,得到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时,或者说,当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被别人夺去时,所油然产生的一种感情。嫉妒是一看到别人占有了优越的地位,或者占有了看似优越的地位时,就想要积极地排挤对方、胜过对方,或想破坏别人优越的状态,含有憎恨的一种激烈的感情。0[1]而西方文人往往把嫉妒与性爱联系在一起来下定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嫉0是指憎恨比自己好的人;/妒0则是指埋没贤良的人。对/嫉妒0的解释是,即忌妒,是指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中国5心理学大辞典6中对嫉妒的定义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0[2]

综合众多定义,笔者认为,嫉妒应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它是一种情绪,它往往是消极的,表现为诸如憎恨、不满、不服气、不愉快等各种情绪情感体验,有时还会表现为嫉妒行为。其次,嫉妒是在与他人的认知比较中产生的,即当他人优越于自己而又想超过或破坏他人时产生的。比较和差异是嫉妒的前提条件。

2.嫉妒的基本特点

(1)嫉妒的普遍性。古今中外,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存在嫉妒。领导政要内部因名或利起嫉妒心而勾心斗角大有人在,平民百姓的此类问题也是屡见不鲜。在社会现实生活中,一旦看到他人比自己幸运,心里便别有一番滋味。嫉妒是一种完全自然产生的情感,正如弗洛伊德所说,当某个人的主要关系受到威胁时,而不感到嫉妒,那他一定是不正常。嫉妒是人的自然属性的表现形式。这也正是说明嫉妒的普遍性。

(2)嫉妒的距离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没有人会同生活在一万年前的人或将要出生的人或已经死去的人争名,或者同生活在赫拉克勒斯之柱附近的人争名,在同样一些事上争名。0[3]也就是说嫉妒具有距离性特点。嫉妒的距离性既可以是时间和空间距离,也可以是心理距离。生活在不同时期或不同时代的人之间较少产生嫉妒。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对嫉妒的空间距离的影响越来越小,但是,在相对狭小的圈子里生活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嫉妒,正如培根所说:/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对不能原谅一个身边人的上升。0[4]嫉妒的心理距离是因为嫉妒者与被嫉妒者之间在某些方面具有可比性因素,如同李斯嫉妒韩非,在地位、名望、才能等方面的可比性,拉近了嫉妒者与被嫉妒者之间的心理距离。

(3)嫉妒的攻击性。嫉妒具有明显的消极性,

2006年赣南师范学院学报l.5第五期Journa l o fGannan Teachers Co llege Oc.t2006 *收稿日期:2006-05-31修回日期:2006-09-02

作者简介:何明(1949-),男,江西于都人,赣南师范学院纪委书记,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其显著表现在嫉妒的攻击性。其攻击的目的就在于把被攻击者击倒,把自己的形象提高,或者如果自己得不到,别人也一样得不到。嫉妒表现为诸如憎恨、不满、不服气、不愉快等各种情绪情感体验,由此既可能表现在内心,也可能表现出嫉妒行为,一旦表现出嫉妒行为,对社会或他人就可能带来巨大的危害。

(4)嫉妒的隐蔽性。社会倡导齐贤宽容,嫉妒为世人所耻,因此,嫉妒者不愿被他人认为自己是个好妒之人,它往往是在暗中进行,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嫉妒者对其所在意之事之人往往是笑里藏刀,口是心非,明明是深恶痛绝,想争名夺利,却表现得毫不在意。因为表现出自己的嫉妒心理,就会被他人所鄙视。多数嫉妒者都希望既能维持自己美的一面,又能保持自己心理上的平衡。而要想保持完美只能在暗中进行,要么是独自承受,要么是背着被嫉妒者做一些抬高自己贬低他人的行为。

3.嫉妒的成因分析

(1)共同需要和个体差异是嫉妒产生的前提条件。大学生都是年龄相仿,条件相近,在某些共同的需要问题上,由于个体存在着差异,因而容易产生嫉妒。大学生在/优秀大学生0、奖学金评定等各种活动中,由于存在竞争,其间必然有人得就有人失。如果不存在共同需要,不存在个体差异,或者即使有共同需要,而每个人想要得到就能得到,那也不存在嫉妒。

(2)平均主义是嫉妒产生的思想根源。[5]嫉妒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人们在思想上认为,大家都是平等的,所以不管是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应该是平均的,即你有什么,我也应该有什么,但是如果现实不能达到这种平均的理想状态时,而硬要追求这种平均,那就会产生嫉妒。

(3)心胸狭窄等不良性格是嫉妒产生的内部原因。由于种种原因所形成的斤斤计较、毫不谦让、目光短浅、爱慕虚荣等为人处事性格是嫉妒产生的内部原因。嫉妒者往往自大、自私,不愿看到他人的成功,在他们看来,别人的成功就是自己的失败,视之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

(4)家长和教师错误的教育观念及教育方法是嫉妒产生的外部诱因。如父母自身有嫉妒他人的表现,或当子女不如他人时,故意在子女面前夸奖他人,使子女受到不良影响。教师片面的或错误的教育观点及做法也会使学生滋生嫉妒心理,如过于关心优秀学生而冷落普通学生及差等生,使学生感到自尊受到威胁而滋生嫉妒。

二、大学生嫉妒心理的危害性及其辅导策略

1.嫉妒的危害

(1)对嫉妒者本人身心的危害。嫉妒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一般有理性的人不会很明显地表现出来,往往是以内心的煎熬为代价承受着嫉妒所带来的痛苦。嫉妒心强烈的人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容易使身心受到伤害。心理学家的观察证明,嫉妒心强烈的人易患心脏病,而且死亡率也高;头痛、胃病、高血压等疾病也最容易发生于嫉妒心强的人,并且药物的治疗效果也较差。另外,嫉妒者还易出现神经衰弱、失眠多梦、性格改变、孤僻、不合群、敏感多疑,对朋友不信任,情绪不稳,意志消沉等。

(2)阻碍大学生成才。嫉妒如同一柄双刃剑,伤人害己。嫉妒者会把大部分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别人的行为和成绩上,对别人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关注。对他们来说,别人的失败有时比自己成功所获得的快乐更大。这种扭曲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的精力无端地被消耗和浪费,阻碍了自己的进步与发展。更有甚者,还会付诸行动,以各种方式来打击抵毁被嫉妒者,从而使被嫉妒者也不敢正常地发挥自己的优势,甚至受到伤害,影响被嫉妒者的成才。1996年,北京大学某系女研究生A因嫉妒另一女研究生B得到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全额奖学金而以B的名义发了封邮件给密执安大学,拒绝该校的邀请。经起诉审理,B恢复了她的全额奖学金并且得到了一定的补偿,而A本在美国丹佛大学获得了奖学金,但因此事而梦断北京。诸如此类的案例俯拾皆是。

(3)有碍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嫉妒心强烈者往往认为比他强的人都对他构成了障碍,即只要有人成功就意味着自己的失败。所以,有了这种挫折感就不愿意与他认为对其构成障碍的人交往,甚至想方设法去抵毁他人的成绩,如散布各种小道消息,挑拨是非,使其他同学感到生活在一种紧张、不和谐的环境中,从而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同时,嫉妒心强烈者常常害怕别人超过自己,常处于惶惶不可终日的情绪状态下,在这种心情绪状态下生活不可能与他人关系处得很好。只要存在嫉妒心强烈者,在一个集体中往往较难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4)危害社会风气。嫉妒向来为人们所鄙视,若在相对纯洁的象牙塔里嫉妒风盛行,势必对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很多大学生面对他人的成功不是反思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够,而是想方设法怎样才能让别人过得不好,怎样去破坏别人已有的幸福。进入社会后,他们把这种不良得风气带到社会生活中,必然会对社会这个大环境造成影响,危害整个社会的风气。

2.嫉妒的辅导策略

针对嫉妒的成因及其危害性,在大学生的培养教育中,我们认为可采取以下的应对策略:

37

第5期何明,贺小华,张建育大学生嫉妒心理剖析及其辅导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