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患者护理论文
毕业论文老年抑郁症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毕业论文老年抑郁症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fac03e1958f5f61fb636660c.png)
毕 业 论 文题 目 老年抑郁症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学生姓名 学号入学时间 2013春 专业 护 理 学指导教师试点单位重 庆 广 播 电 视 大 学2015年 4 月 1日材料目录1.指导任务书…………………………………………………………(2 )2.指导记录表…………………………………………………………(3 )3.写作提纲……………………………………………………………(4 )4.论文提要……………………………………………………………(5 )5.论文正文……………………………………………………………(6~9 )6.参考文献……………………………………………………………(10 )7.指导教师情况及评语………………………………………………(11 )8.答辩记录表…………………………………………………………(12 )9.审查意见……………………………………………………………(13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任务书毕业论文题目老年抑郁症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学生姓名专业指导教师职称副主任医师毕业设计(论文)教师指导记录表重庆广播电视大学试点单位指导教师写作提纲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1.2 方法1.3 疗效评定标准2 心理分析3 心理护理3.1 不同时期心理干预措施3.1.1 治疗初期3.1.2 治疗中期3.1.3 治疗后期3.2 不同阶段的心理干预内容3.2.1 准备阶段3.2.2 干预阶段3.2.3 后期阶段3.3 对家庭的心理干预指导4 结果5 结论致谢参考文献:老年抑郁症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方法对10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了心理问题分析,并且给与患者支持性心理护理、给与患者认知性护理、鼓励患者参加活动、对患者家属进行宣教指导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策略。
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浅析老年抑郁症病因及心理护理方法的临床观察
![浅析老年抑郁症病因及心理护理方法的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75914f7dfd0a79563d1e721c.png)
浅析老年抑郁症病因及心理护理方法的临床观察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必须非常重视。
其中抑郁症是常见的一种病,对身心健康危害很大,要积极克服才可以,拥有一个美好的晚年生活。
文章先分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解决策略,为老年人健康提供保障。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病因;护理方法引言:抑郁症是一种老年人群体中常见的病,由于长期情绪低落引起的,非常容易引发心肌梗死、高血压、冠心病等,直接威胁到生命安全。
因此要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制定出完善的护理方法,用积极乐观心态去面对生活,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
一、老年抑郁症病因(一)生理因素老年人由于年龄增大,身体机能在逐渐衰退,例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癌症等都是比较常见的,这些都有可能会引发抑郁症。
在病魔折磨下,会感觉到没有希望,产生低落、悲伤的情绪,内心压力得不到释放,进一步加重了抑郁症的程度。
根据科学统计显示,老年人患有抑郁症几率要高于普通人,这和生理健康有着直接关系。
身体状况不好的情况下,整个人是缺乏活力的,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陷入到一种抑郁的状态。
在药物的长期作用下,会产生依赖性,对于正常治疗会产生不利影响。
由此可见,必须有一个健康身体才能克服抑郁症。
(二)社会和心理因素老年人在退休之后,生活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表现出不适应的情况。
例如一整天都没有事情,内心会非常的慌乱,不知道该怎样去做。
经济收入减少,导致自身的购买能力下降,内心会产生很大的落差感。
缺少朋友、家人的关心,情感上非常的空缺,难免会产生孤单、落寞的心理。
另外配偶去世会对老年人产生巨大的打击。
没有了生活的支撑,缺少情感倾诉的对象。
外界种种因素的影响,老年人就非常容易患上抑郁症,而且改变起来非常困难。
孤独的老年生活更需要他人的关爱,在感觉到无望的时候,会对生活产生悲观情绪。
(三)性格因素通常情况下,性格直爽、开朗的人群患有抑郁症的几率比较小,因为他们精神状态非常好,即使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也会通过某种方式来发泄,不会让这种情绪影响自己太久。
老年病诱发抑郁症病人的心理疏导及其精神护理分析
![老年病诱发抑郁症病人的心理疏导及其精神护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e514e9c8d376eeaeaa31e0.png)
2 . 1 两组 患者 护 理 满意 度 比较 观察 组 护理 总满意度 为 9 5 . 6 5 %. 对照组中护理总满意度为 7 8 . 2 6 % 观察组满意度优 于对照组 , 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 5 ) 。
观察 组干预 后 的抑
郁、 焦虑评分 改善情况优 于对 照组 , 对 比差异显著 , 具有统计
表 1 两组患者 护理满意度 比较 [ n ( %) ]
郁焦虑症状者 1 3 例 。观察组 中男 1 4 例. 女9 例: 年龄 6 2 ~ 7 8
( 6 8 . 8 3  ̄ 2 - 3 1 ) 年: 病程 2  ̄ 4 ( 2 . 8 7  ̄ 0 . 4 6 3 ・ 年; 猜疑嫉妒症状者 1 1 例, 抑郁焦虑症状者 1 2 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 、 年龄 、 疾病类 型
要加强 与患者的交流 和沟通 . 对其心 理状态进 行障碍 . 给予
针对性治疗
的健康问题也被引起重视 部分老年病患者极易因 自身健康 问题诱 发抑郁症 . 对其 生活质量产 生较大影 响 . 有相 关资料 显示 . 在老年群体中 . 抑郁症发病率为 6 %[ . 由此 可见老年抑 郁症患者所 占比例较高 . 这种情况会使 社会 负担加重 通过
等方面 比较无显著差异 ( P < O . 0 5 ) 。 具有可 比性 。
1 . 2 方法
对 照组予以人院讲解 、 饮食干预 、 用药护 理及生
2 . 2 两组患者 的焦虑 、抑郁情况 比较
学意义( P t < 0 . 0 5 ) 。
表 2 两 组患者的抑郁 、 焦虑情况比较 ( ± s )
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
![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2e0a4b9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1.png)
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住院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由于身体和心理上的种种问题,老年人们更容易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
这篇论文将重点探讨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
第一部分: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1. 抑郁症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据统计,超过50%的老年住院患者可能患有抑郁症。
抑郁症的症状包括持续的情绪低落、缺乏兴趣和快乐感、睡眠问题、食欲减少和自我评价不足等。
老年人的抑郁症症状可能不太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帮助和治疗。
2. 焦虑症焦虑症在老年人中也较为常见。
焦虑症状可能包括不安和紧张、担心和恐惧、躯体症状(如头晕、胸闷和呼吸急促)等。
因为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和身体状况的变化,他们更容易感受到焦虑症状。
3. 失眠症失眠症是老年人的另一个常见心理问题。
失眠症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多次中途醒来、睡眠时间短和早醒等。
失眠症可能会导致老年人昼夜颠倒、疲惫不堪和情绪低落。
4. 神经质老年人的神经质可能表现为焦虑、疑虑、恐惧和情绪不稳定等。
这一点与年轻人有所不同。
老年人的头脑和身体功能正在逐渐减弱,他们不再像年轻人那样有自信和乐观。
第二部分: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针对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而实施的一种治疗。
下面列出了一些常用的护理方法:1. 鼓励交流鼓励患者与他人交流可以帮助老年人抒发情感。
抒发情感可能是缓解心理问题的关键,这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患者的自尊心。
2. 创建积极的环境为老年人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能使他们更愉悦和放松。
你可以使用自然光线和音乐来增加房间的舒适度,这可能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心理紧张。
3. 体贴和关怀体贴和关怀是治疗心理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护士和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耐心细致地照顾患者来提高他们的情绪值和积极性。
每个人都需要被关注,老年人也一样。
4. 提供心理支持心理支持是老年患者的治疗重点之一。
护士或医生可以与患者进行正式的心理治疗。
老年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论文
![老年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be79848336c1eb91a375d9b.png)
分析老年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目的探索分析老年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
方法通过分析研究我院以往老年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案例,了解不同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护理方式,探讨老年病合并抑郁症的心理护理方式。
结果老年病极易引发老年患者抑郁症,不同的疾病和环境因素、心理因素都会导致老年患者抑郁症的出现。
结论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必要,应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病情及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全面的心理护理。
老年病;抑郁症;心理护理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标志着我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健康保障问题日渐显现。
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减弱、社会环境的变化等因素,更易出现抑郁情绪,尤其随着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疾病越来越频繁地在老年人口中出现,老年病患者成为极易并发抑郁症的群体之一1。
老年性疾病与老年抑郁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医务工作者应充分重视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深入了解和分析老年患者的疾病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积极探寻有效的老年病患者心理护理方式,以有效保障老年人生理与心理健康,为我国健全医疗保障奠定基础2。
1 老年病与抑郁症分析随着社会因素及人们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变化,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疾病逐渐成为严重困扰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高发病症,对老年人生活心态也形成了很大的影响。
老年性疾病具有顽固性强、病程长、难根治等特点,患病后就伴随老年患者终身,加之我国当前老年性疾病的医疗及护理技术尚不发达、针对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保障机制尚不完善,不能很好的治疗老年性疾病,也不能为老年病患者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极易诱发老年病患者的心理问题。
老年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理功能减弱,在忍受漫长的疾病折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焦虑及恐惧心理。
若医务人员没有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预,老年患者会在漫长的疾病治疗过程及病情恶化的情况下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演化为抑郁症。
2 老年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策略老年性疾病有顽固、病程长等特点,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患者的康复及护理环境的改善和营造,注意康复及护理环境的清洁、安静、优雅。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8d524aa284ac850ad024218.png)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进行心理护理的体会。
方法对4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
结果经过系统心理护理后患者的体重减轻、睡眠障碍以及认知障碍均得到显著改善,阻滞、日夜变化、焦虑、绝望感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能够很好的与医护人员配合并且能够得到积极的心理护理,均可以收到明显疗效。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心理护理;体会老年抑郁症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有: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思维内容障碍及意志活动减少。
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并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严重困扰着老年抑郁症患者。
病程较长,常影响家庭生活及社会的功能,严重的可导致自杀[1],心理护理是老年抑郁症治疗的一项重要环节,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帮助患者走出心理误区,避免自杀以及其他伤害行为,提高患者的心理应激能力。
我们于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对于住院治疗4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人住我院治疗的4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46例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hamd>20分[2]排除脑器质性、躯体性疾病所致的抑郁状态。
患者病程3个月至11年。
其中女25例,男21例,年龄65~81岁,平均年龄70.6岁;患者文化程度:初中以下22例,初中10例,高中8例,大学以上6例。
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首先在人院后1周内以及出院前1周内分别采用hamd进行测评,超过35分为严重抑郁,总分>20为轻或中度抑郁。
经过心理护理后患者的体重减轻、睡眠障碍以及认知障碍均得到显著改善,日夜变化、焦虑、阻滞、绝望感有不同程度改善。
2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表现[3]2.1 精神状态以及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脑功能减低,患者思维缓慢、反应迟钝、精神恍惚、记忆力以及理解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者可以产生幻觉、人格解体等症状。
课题研究论文: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
![课题研究论文: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f30185937fd5360cbb1adb86.png)
140701 临床医学论文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心理疏导、精神护理等综合干预措施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的作用。
方法:选择就诊的老年病抑郁症患者144例。
分为队照及干预组,每各 72 例,全部患者根据不同原疾病,给予内科疾病常规治疗,一般健康指导咨询及电话随访等,共3个月,同时给予口服抗抑郁剂酸氟西汀。
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
干预前后采用Zung抑郁(SDS)及焦率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绪状况,比较干预前后评分。
结果: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SAS 总分( 43.24±7.71 vs 43.31±7. 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SDA 分( 43. 85±6. 97 vs 45.21±4.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后对照组与干预组SAS总分( 39. 78±8. 86 vs 35. 63±9. 8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xx年人的高发疾病,与此同时老年人的精神卫生状况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研究表明,老年期抑郁症和痴呆已成为严重危害老人心身健康的两大精神疾病。
老年慢性疾病是诱发老年性抑郁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的医疗技术尚无法彻底战胜上述顽疾,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若这种抑郁情绪长期持续存在,会延缓疾病的康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自杀等严重后果。
为探讨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患者的影响,本研究对伴有老年病的抑郁症患者采用抗抑郁及心理疏导,精神护理及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xx年6月至20xx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144例,入选患者均意识清楚,有阅读能力,可用言语表达,均为慢性病,年龄≥60岁,男79例,女75例,平均(70.7±8.7)岁。
老年抑郁症护理论文
![老年抑郁症护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72af0e4f8c75fbfc77db244.png)
老年抑郁症的护理研究初探【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080-01【摘要】抑郁症是全球性的精神卫生问题,是一种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的疾病,尤其是老年性抑郁症。
作者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抑郁症的特点,临床护理核心,及讨论未来护理研究的新方向。
【关键字】老年抑郁症,临床症状,临床护理,研究前景一老年抑郁症的概念和危害概念:老年抑郁症是一组以情感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老年性精神疾病。
它泛指存在于老年期(≥60岁)人群的抑郁症,包括原发性抑郁症(含青年或成年期发病,老年期复发)和各种继发性抑郁症[1]。
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1)焦虑、恐惧、抑郁烦躁;(2)孤独、忧郁、多疑敏感;(3)自卑、自弃、悲观绝望;(4)偏执、暴躁、敌对易怒等,且不能归同于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病变[2]。
抑郁症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一般病程较长,时相持续时间平均为6~12个月[3]。
危害:抑郁症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很高,根据1992年一项由美国健康学会资助的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抑郁症发病率达16%,在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中,抑郁症可高达50%。
由于抑郁症所造成的危害,包括有社会剥夺、孤独感,生活质量差、残疾、健康和家庭照顾费用增加、认知减退、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躯体状况差、自杀和自杀未遂及死亡率增加[4]。
老年抑郁症的预后较差,易于复发,老年期首发的抑郁易变成慢性。
即使得到有效的抗抑郁剂治疗,好转率低,复发率及再发率高,死亡率也较高[5]。
二临床护理1 安全护理:抑郁症及自杀造成的负担之和已排在各种疾病之首。
中国的自杀率为1 700/10万人,属高自杀率国家[6]。
抑郁症的自杀危险性随抑郁情绪加重而增加,尤以伴有厌食、消瘦、入睡困难早醒为著,其中严重失眠最危险。
故及时识别和预防自杀行为是护理治疗抑郁症的第一原则。
1.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医护人员应经常巡视病房,病室内禁放危险物品,严格收捡和妥善保管危险物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言语和行为的变化,对有自杀言行者应做好交接班,有明显征兆者要求家人陪护。
老年抑郁症的临床护理分析
![老年抑郁症的临床护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93208dc850ad02de8041fc.png)
老年抑郁症的临床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病因及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5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58例患者中基本痊愈18例、显效30例、好转8例、2例无效,总有效率96.6%。
结论: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使病情明显好转,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病因;护理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精神疾患,其发病原因不仅与生物因素有关,同时也与患者自身的心理、社会因素等密切相关[1-2]。
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明显加快,老年抑郁症患者也随之上升,国内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发病率为1.57%[3]。
抑郁症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兴趣消失等,严重者可有轻生、自杀的念头和行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压力[4-5]。
临床常采用药物治疗来改善患者的症状,虽然效果显著,但病情易反复[6],大多主张采取有效的整体护理干预措施[7]。
本文研究在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其中,男23例,女35例;年龄60-80岁,平均(66.5±5.4)岁;病程1-8年,平均(4.3±3.6)年;临床表现:患者情绪低落和失去兴趣,食欲减退或增加,失眠或嗜睡,常产生无用感或负疚感,思维和注意力下降以及反复出现的自杀念头等症状;所有患者符合CCMD-3(中国精神疾病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抑郁症的相关诊断标准。
1.2疗效治疗前后6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Zung量表评分,按治疗先后Zung评分改变率作为评价指标,分为基本痊愈(>75%)、显效(51%~75%)、好转(25%~50%)、无效(<25%)4个级别。
基本痊愈、显效、好转合称为有效。
2护理2.1心理护理根据老年人的症状特点,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抑郁症患者多缺乏主动性,因此护士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接触,帮助患者缓解陌生感和恐惧感,多使用语言和非语言技巧,鼓励、安慰患者,诱导患者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认真倾听其内心的诉求,老人最大限度倾诉内心的痛苦,起到情感宣泄的作用,并表达充分的理解和同情,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并尊重其人格。
老年抑郁症的护理干预论文
![老年抑郁症的护理干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0ee091bcc7931b765ce15a4.png)
老年抑郁症的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174-02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
临床表现为心境低落,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并伴随有食欲降低、性欲减退、睡眠障碍等躯体症状[1]。
老年抑郁症是指首次发病于60岁以后,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精神障碍。
由于生理、心理的变化,对生活适应能力的减弱、各种慢性疾病的影响、缺乏人际交流和情感支持等原因,老年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2],是抑郁的高发群体。
目前我国已迈入老龄化国家行列,老年抑郁症是一个仅次于老年痴呆的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
1. 老年人的抑郁筛查表——老年抑郁量表(gds)设计gds是为了更敏感地检查老年抑郁患者所特有的躯体症状。
另外,其”是”与”否”的定式回答较其它分级量表也更容易掌握。
其30个条目代表了老年抑郁的核心,包含以下症状:情绪低落、活动减少、易激惹、退缩痛苦的想法,对过去、现在与将来的消极评价。
每个条目都是一句问话.要求受试者回答“是”或“否”。
30个条目中的10条用反序计分(回答“否”表示抑郁存在),20条用正序计(回答“是”表示抑郁存在)。
每项表示抑郁的回答得1分、9—14分作为存在抑郁的界限分。
一般地讲,在最高分30分中得0—10分可视为正常范围,即无郁症,11一20分显示轻度抑郁。
而21—30分为中重度抑郁。
2. 临床资料2011年1月~2011年12月于我院老年科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经gds评分诊断抑郁症,共74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26例,年龄66~92岁,平均(73.96±4.59)岁。
3. 发病因素3.1 生理因素老年人的各种身体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及癌症等,都可能继发抑郁症。
还有许多患慢性病的老人,由于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也易引起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家庭成员的患病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其子女的发病率也高,说明此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
抑郁症护理论文(共3篇)【护理医学论文】
![抑郁症护理论文(共3篇)【护理医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cae8f2ca6c30c2259019edb.png)
第1篇:探索产后抑郁症中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产后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是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是危害产妇身心健康的心理疾病,通常多发在产后2周,在产后4~6周时间内达到高发期。
一般情况下,主要表现为悲观焦虑、抑郁沮丧、易激惹等甚至有自杀倾向。
发病时,有时出现自理能力或照顾新生婴儿的能力降低等情况。
不仅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也可能影响到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严重者甚至影响到家庭、婚姻、社会的稳定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产后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疾病也受到医学界的普遍重视。
1968年国际上开始报道产后抑郁症的研究,80年代以后获国际上普遍重视,90年代初国内有专家开始关注此疾病的研究。
随着对疾病的重视及认识的不断提高,此疾病发现率逐年升高,已经引起相关医学界人士广泛关注。
目前相关几个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为:针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预防研究;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研究;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干预等研究。
在研究报道的相关内容中,比较明确的阐述了在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是有效的而且是有必要的。
目前国内针对产后抑郁症的研究,选择的对象大多数是住院期的产后抑郁症患者,对社区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研究还不多见4,对产后抑郁症社区护理干预的研究,目前还缺少较规范的、简单易行的产后抑郁症的社区护理干预方法和干预模式。
据相关资料统计,我院社康服务中心服务人口约100万人次,其中常住人口平均年龄25.37岁,育龄妇女占44.98%,服务人口正处于生育高峰阶段。
为了能够更好地做好产后抑郁症的社区预防和治疗护理工作,探讨社区护士开展抑郁症护理干预工作的流程和标准及工作内容,在年 - 年间,我们组织开展了对南山区社区居民中,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的研究和探索,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本项研究将研究对象分别选定为我院社康服务中心护士及所对应服务的社区产后妇女及其家庭。
1.1.1选定参与研究的社康服务中心护士我们选择研究期间,在我院20个社康服务中心工作的全体护士约90余名。
老年抑郁症观察及护理措施论文
![老年抑郁症观察及护理措施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44e320816fc700abb68fc7a.png)
浅谈老年抑郁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老年;抑郁症;观察;护理措施例在不断上升。
大于60岁的患者发生抑郁症的几率比较高。
患者的心理会长期表现为抑郁的表现。
对高于75岁患者进行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此疾病的发生几率为0.3%,占高龄人口的3.4%左右。
调查还显示男性明显低于女性患者。
高于65岁的患者中有10%的患者曾出现自杀的想法。
现今已有资料明确证明抑郁症疾病对患者的各项生活都有巨大的影响,应给予患者进行积极地治疗和相关地护理干预,以缓解患者的疾病情况。
高龄患者易于发生抑郁症疾病,其也为现今高龄患者比较常见的疾病,但对高龄患者进行护理措施的研究现今还很少,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
对高龄患者进行护理,应首先对其习惯、信仰等给予尊重,并重视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给予心理干预,这样才可促进患者康复。
1 临床症状1.1 精神状态方面患者有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精神恍惚、反应迟钝、思维迟缓等临床表现。
一些患者甚至会出现疑病、人格解体、幻觉等精神方面的表现。
1.2 情感方面患者可有杞人忧天、疑神疑鬼、紧张不安、丧失自信、消极厌世、愁眉不展、忧心忡忡、悲观绝望、感情淡漠等临床表现。
一些患者还会出现自杀、自残等想法。
1.3 躯体状况方面患者可表现为少言寡语、行动迟缓等临床表现,一些患者还会出现睡眠障碍的表现。
2 给予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2.1 生活照顾高龄患者应配有专人对其进行护理,故应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让其可以亲自照顾患者,并不离开患者的身边。
患者的生活应保持规律性,睡眠应充足,进行可行的身体锻炼。
2.2 饮食患者的饮食应保障营养,并应注意不可食用有刺激的物品,患者应多喝水,多食用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畅通,避免出现便秘。
2.3 用药患者应用药物应严格根据医嘱执行,不可随意滥用药物,也不可肆意停止用药。
如服用药物期间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进行调整。
2.4 防止发生意外因这种病人往往有自杀企图,故不可疏忽大意。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3a77ec8f12d2af90342e625.png)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摘要:目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和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探究。
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集治疗的3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5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给予的心理护理措施能使其心理状况得到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运用。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心理护理;研究老年性抑郁症的临床主要表现是长时间的抑郁心境为主的老年性精神疾病,老年患者的心理和脑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老和减退。
加上因家庭、经济来源、退休等因素导致孤独、悲观、抑郁等心理状况出现极容易将老年抑郁症诱发和加重,严重者甚至会使患者出现自杀行为,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通过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的心理护理措施展开分析探究,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集治疗的3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5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年龄57-86岁,平均年龄范围(71.9±1.8)岁。
所有患者的病情、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2.1个人应对无效护理责任护理人员应当对陪床人员进行心理护理使其以良好的角色感恢复对患者康复的信心,并对患者给予乐观向上的情绪感染,将其需求随时满足。
告知陪床人员必须配合护理人员制定的康复计划并协助和督促患者顺利完成。
其次将病房环境改善注意病房保持整洁舒适。
责任护理人员在患者病床旁采用温和缓慢的语气与患者沟通,充分同情理解患者。
浅谈老年病诱发抑郁症的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论文
![浅谈老年病诱发抑郁症的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11c30fb6edb6f1afe001f12.png)
浅谈老年病诱发抑郁症的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论文浅谈老年病诱发抑郁症的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论文随着老龄化人口的比重日渐加大,老年性疾病以及由其诱发的老年人心理问题成为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道难题。
本文以例证的方式阐述了疾病导致老年心理问题的存在状态,说明了老年人精神护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必要的精神护理策略。
2010年7月13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向社会发布了《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该公报显示,2009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
有关方面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2个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5%,老龄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信息来源:新华网)。
根据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即标志该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
显然,一个严峻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我国在生产力水平尚不发达、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提前进入了老龄社会。
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其中,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机制是当务之急。
1 老年性疾病诱发抑郁倾向的现状分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成为老年人口的高发病症。
与此同时,气候变更、环境恶化导致的恶性肿瘤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也日趋增高。
上述老年性疾病的共同特点是:病程长,一旦染病将伴随终身,目前的医疗技术尚无法彻底战胜上述顽疾;此外,老年人的身体免疫力、抵抗力都远低于年轻人,因此,上述疾病的并发症也经常困扰这些病人。
常年承受老年病侵袭的人,临床当中表现出焦虑、恐惧、烦躁等负面情绪的比例很高。
严重的因此而多愁善感,并最终形成抑郁症。
针对这类状况所发生的比例,国内许多同行均进行了系统研究。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邱忠霞和王涤非等对入院的1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抑郁状态评价,抑郁严重指数>0.5的诊断为抑郁,结果表明抑郁患者56名,占入选病例的43.1%,其中男性22例,女性34例[1]。
老年抑郁症护理措施研究
![老年抑郁症护理措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b5026307c1cfad6185fa77a.png)
老年抑郁症护理措施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护理措施。
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1月收治的8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资料,给予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8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经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其强迫、抑郁、焦虑、恐慌等症状均有所缓解或消失。
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97.7%(84/86)。
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老年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护理抑郁症是一种以持久的情感低落、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为典型症状的心理障碍。
老年抑郁症是出现于老年人群的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功能性心理障碍,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常常以各种躯体不适、情绪低落、焦虑和行为迟滞为主要表现,且无相应的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病变。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高发年龄为50~60岁,80岁以后少见,一般病程较长,是老年人自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
现抽选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老年抑郁症的护理措施。
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抽选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1月收治的8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58~69岁,平均年龄(64.3±2.2)岁。
其中29例为轻度抑郁症,32例为中度抑郁症,25例为重度抑郁症。
2老年抑郁症的特点2.1焦虑激越和抑郁的混合状态患者一方面表现为焦虑恐惧,担心自己和家庭将遭遇不幸、大祸临头,以至于坐卧不安、夜不能眠、惶惶不可终日,轻则喋喋不休地述说其体验和“悲惨遭遇”,重则产生悲观绝望甚至勒颈、触电等自杀行为。
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抑郁症状,即对身边事物都不感兴趣,特别常见于50~65岁初次发病者[2]。
2.2疑病症状约1/3的老年人以疑病为首发症状,表现为以自主神经症状为主的躯体症状,疑病内容多涉及消化系统,便秘、胃肠不适为最常见表现,缺乏相应的阳性检查结果和体征。
老年病诱发抑郁症病人的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分析
![老年病诱发抑郁症病人的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e550dbc281e53a5902ff7e.png)
[1]郑彩霞.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J].广东医学,2013(17):2745-2747.
[2]杨霞,厉惠.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0):66-67.
[3]兰苗.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33):107-108.
3讨论
抑郁症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情感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临床特征包括动作迟缓、语言减少、思维迟钝、情绪低落等,老年患者因患有多种类型基础疾病,害怕疾病治疗难度大,进而出现抑郁症,对其身心健康构成很大威胁,且会导致老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也不利于基础疾病的资料。
有数据研究表明,在老年群体中,单纯抑郁症发生率为5%[5],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等基础疾病均可诱发抑郁症,老年患者一旦发生抑郁症后,便会长期表现为抑郁状态,感到生活没有希望,部分患者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还会表现出异常躯体症状,通过尽早给予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能够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
老年病诱发抑郁症病人的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病诱发抑郁症病人的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2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82例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焦虑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抑郁、焦虑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心理疏导护理,有利于促进老年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改变其不良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
【摘要】进入21世纪,全球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日益突出,老年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在65岁以上人群中,有自杀观念者高达10%,因此,重视老年抑郁症的宣教及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及时有效地做好病人的护理,不但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可以降低老年人的死亡率。
同时对促进老年抑郁症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37-01
进入21世纪,全球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日益突出,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老年抑郁症指首次发作时年龄60岁以上、以持久的抑郁心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
尤其在75岁以上老人中更加普遍[1]。
由于老年人的生活比较单调,缺少和人们的沟通,抑郁症患者就会越来越多。
老年人诱发抑郁症的原因主要包括老年人的失落感、对生活的不适应、寂寞感、无助感等等,这些都是老年人生活中常见的不良情绪。
据调查,我国老年抑郁症患者占调查人口的0.3%,占老年人口的3.4%,而且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在65岁以上人群中,有自杀观念者高达10%[2]。
老年抑郁症已成为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一种严重疾病。
因此,重视老年抑郁症的宣教及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
1.1精神状态方面:主要表现为精力下降,主观上感到精力不足,疲乏无力,重者卧床事事需要人扶持;焦虑、抑郁和激越的混合状态,老年患者脑功能减低出现思维迟缓、反应迟钝、精神恍惚、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有的还可产生幻觉、人格障碍、疑病观念等症
1.2情感方面:主要表现为感情淡漠、悲观绝望、忧心忡忡、愁眉不展、消极厌世、丧失自信;常常紧张不安、疑神疑鬼、杞人忧天;有的甚至有自伤、自杀的企图。
1.3躯体状况方面 : 主要表现为行动迟缓、少言寡语;有的还有睡眠障碍。
2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主要护理措施
2.1 基本护理
2.1.1 加强生活护理:督促并协助老年抑郁症病人料理好个人生活,清洁整齐可使精神振作,对精神病人有一定意义。
自责的病人会用手抓破皮肤,故应及时修剪指甲。
有的病人生活不能自理,有时天气很冷还穿单衣或以挨冻的方式来惩罚自己,应根据情况给予护理。
2.1.2 饮食 :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饮食应有规律,并注意合理搭配,保证营养供给让患者吃平时喜欢吃的食物,应注意多饮水、忌烟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密切观察患者的食物和水分的摄取,要观察记录患者的排便情况。
2.2 安全护理
2.2.1 用药护理: 坚持服药,注意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发药时必须做到看服到口,既要耐心,又要严格遵照医生的嘱咐。
不可随意增减药物,有情况可向医生反映,更不可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中途停服,以免造成治疗的前功尽弃。
妥善保管好药物,以免病人一次性大量吞服,造成急性药物中毒。
2.2.2 防止发生意外: 因这种病人往往有自杀企图,故不可疏忽大意。
做好病区环境的安全检查;掌握老年抑郁症病人的情绪变化规律,此种病人易早醒,在清晨是抑郁情绪最严重的时刻,因此清晨破晓最易发生意外,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掌握病人情绪变化规律;识别隐瞒病情:老年抑郁症病人常伴有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的躯体症状,临床上常把饮食改变,体重增加作为抑郁好转的标志,当病人食欲、体重尚未改善时,突然出现情感活跃,一反常态,此时护士要警惕,仔细观察病人言行,并收集其他病人的反映,警惕病人有自杀的倾向。
2.3心理护理
2.3.1 沟通 :尝试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要善于观察,从老人微小的情绪变化上发现其心理的矛盾、冲突等,要让患者尽情发泄,诉说甚至痛哭流涕,均不加以劝阻,等患者心情稍平静后,再给予疏导,有针对性地做心理说服、解释鼓励工作。
让患者自己联系病情,找出自身发病的因素、病前性格弱点、从思想上认识并了解自己的治疗情况,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的信心。
2.3.2 鼓励 :当患者病情好转,认知能力恢复后,易产生继
发性抑郁,常表现情绪低落、自责、感到自己给家人和他人带来不幸,对生活丧失热情,怕患精神病受人歧视,产生悲观厌世心理。
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接触患者,组织患者集体谈心,或采取个别谈心的方法,发现和找出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肯定患者的优点、长处,让其对自身的价值有信心。
2.3.3 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的前提和保证,接触患者时态度和蔼,举止端庄,讲话热情,给予患者鼓励,以劝告,指导为主。
用亲切同情的目光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用心倾听患者的有关心理问题,了解致病因素,同情其挫折,关心其痛苦,并能正确对待来自患者的不礼貌行为和言语,使患者感到被尊重和理解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
2.3.4 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 :对于面临逆境的患者,应分散、转移其注意力,使之逐渐忘却不愉快的事情,心情逐渐开朗起来。
向家属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鼓励其参加喜爱的活动,做一些平时感兴趣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淡忘烦恼,心境好转。
引导患者进行自我安慰,对于不顺心的事尽量从环境、机遇等客观方面寻找原因,不要过分内疚、自责,这对调节心理平衡大有裨益。
引导患者从多角度看问题遇到不如意的事时,不妨多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少从消极的一面去看。
这样,心情就会变得平静、开朗。
2.3.5 鼓励患者参与社会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有益的社会交往会使人体验到人生的价值; 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人们豁
达开朗、彼此慰籍; 广泛的兴趣爱好会使人思维开阔、性情高雅。
在日常生活中,应帮助、鼓励患者多进行社会接触,广交朋友,施展才华,从而体会到生命的价值。
3 总结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常见的一精神疾病,是造成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潜在的会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的疾病,及时有效地做好病人的护理,不但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可以降低老年人的死亡率。
同时对促进老年抑郁症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辜胜阻,郭晋武,李琼,等.老年人抑郁状况的调查及比较研究.老年学杂志,1989,9(6):223.
[2]陈来生,潘建雄,俞云,等.上海农村地区老年抑郁症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老年杂志,1994,14(5):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