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学考复习20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 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 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本想与你百年偕老,如今年老了却使我产生怨恨。
淇水再盛大也有岸,湿地再宽广总有边。少年时代多么欢乐, 有说有笑是那样的开心。当年的誓言是多么的诚恳。不想现 在却变了心。违反誓言不念情,那就让这场爱情了结了吧!
(总角:指代幼年)
5、信誓旦旦:形容誓言极其诚恳可信。
整体内容
1.这是一首叙事诗还是抒情诗?
叙事诗
2.叙事的主人公是谁?
女子
3.叙述的是什么故事? 叙述女主人公与“氓” 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最后 决绝的痛苦经历。
恋爱——婚变——决绝(分手) (1-2) (3-5) (6)
4.本诗采用怎样的叙述角 度?有何作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桃夭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总结本课学习中涉及到的成语
1、二三其德:时而二,时而三。形容没有一定 的主张。(二三:没有定准)
2、夙兴夜寐:在早上早起在晚上晚睡,形容
勤劳。(夙:早。兴:起来。寐:睡)
3、白头偕老:夫妇共同生活到老。常用以 称颂婚姻美满。(偕老:一同到老) 4、总角之交:指儿时就相识的好朋友。
提示
兴:先言他物以引 起所咏之辞 比:比喻
第三章 2、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唉,斑鸠呀,不要贪吃桑葚!
兴: 以此句起兴,引出观点。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比:
喻体 斑鸠 桑葚
本体 女子 爱情
用“鸠”“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要迷恋爱情。
第四章比、兴手法的运用 兴、比 3、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下来。
看那老鼠有肢体,却见有人不懂礼。 却见有人不懂礼,何不赶快就断气!
•注释: [1]相鼠:一种老鼠 [2]止:通“耻”。 [3]遄(chuán)
蒹葭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也 即借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 头,兴这种手法能渲染气氛,衬 托感情。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 水结成霜,我的意中人, 伫立在水的一旁。 茂盛桃树嫩枝枒, 开着鲜艳粉红花。 这位姑娘要出嫁, 定能使家庭和顺。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 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译文:有个青年笑嘻嘻地抱着布匹来换丝,其实他不是来换 丝,而是来找我商量婚事的。我送你渡过淇水,一直到顿丘了。 不是我拖延婚期,而是你没有找好的媒人不合宜。请你不要再 生气,就定在秋为婚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 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 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译文:我登上那倒塌的墙壁,来远望青年所住的复关。看不见
契:合;阔:分; 与子成说:古时媒人讲的 是说和,这里是与你达成 婚姻的言语。
Leabharlann Baidu
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也即“比喻”;
看那老鼠有张皮,却见有人没威仪。 却见有人没威仪,为何还活不倒毙! 看那老鼠有牙齿,却见有人无廉耻。 却见有人无廉耻,活着不死等何时!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 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 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译文:桑树没有凋落的时候,它的叶子很润泽。唉呀斑鸠
啊,不要贪吃桑葚;唉呀姑娘啊,不要对男子迷恋。男子迷 恋爱情,还可以解脱;女子迷恋爱情,是不可解脱的。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 贫。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女也不爽,士贰其 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译文:桑树凋落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坠落。自从我嫁到你
内容:风(民歌) 雅(宫廷乐曲) 颂(祭祀乐曲) 形式:四言为主,重章反复 手法:赋 比 兴 (文法精要)
后人为其质朴和真 诚感动,评价说:
诗三百,一言 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
赋、比、兴是前人归纳的《诗经》的三种最常见的表 现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也即“比喻”;
青年的到来,惹得我眼泪涟涟。见到了青年的到来,喜得我有 说有笑,你用龟甲和著草占卜,结果很吉利。你用车子来接我, 我把我的嫁妆搬到你家。
第一二章 1.一二章用了赋比兴的什么手法?
赋,直接叙事,叙述二人相识相爱结婚过程。 “铺陈其事而直言之” 2.从一、二章中,你了解了当时的哪些社会现实? 当时的商业活动是物物交换——抱布贸丝; 流行占卜文化——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匪我愆期,子 无良媒。 3、从第一、二章看,两人的性格是怎样的? 男子脾气有些暴躁,女子率真、善良、温柔。
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提示
第三章 1、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兴:先言他物以引 起所咏之辞 比:比喻
桑树没有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
兴: 以此句起兴,总结出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比:
喻体 桑 其叶沃若
本体 女子 女子的青春年华
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兴: 以此句起兴,引出男子变心的原因。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比: 喻体 桑 其黄而陨 本体 女子 女子年长色衰
4、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兴
淇水波涛滚滚,浪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 兴: 以“淇水”起兴,写出婚后的不幸,并点出 婚姻不幸的根本原因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 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 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译文:我多年来做你妻子,不以家庭劳作为辛苦。起早睡晚,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有何含义? 该句运用比兴手法,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表 明女子的痛苦,也暗示女子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女子形象和“士”形象 “恋爱”部分(1-2章) 温柔体贴痴情 “婚后到婚变”部分(3-5章) 勤劳能干、吃苦耐劳。受尽委屈 “决绝”部分(6章) 刚烈、坚强、清醒
诗中女子的形象: 是一个被遗弃的劳动妇女形象,从婚前温柔体贴痴 情,到婚后勤劳能干,吃苦耐劳,受尽委屈到最后刚 烈坚强清醒。 氓: 始乱终弃,看似忠厚老实,实则暴躁无情。
以“我”(女主人公) 的口吻叙述,更有真实感, 更能引起人们对其不幸遭 遇的同情。

恋爱


婚变

‫ه‬-
决绝

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控告男子移情别恋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 对 比 )
男: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 (憨厚老实)
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自私变心)
反是不思 (冷酷无情)
女:秋以为期 载笑载言
(纯真善良)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辛苦蒙辱)
亦已焉哉 !
(毅然坚决)
手法:
《氓》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氓”和女主人公的性格?
《氓》中的女主人公为什么婚变被遗弃呢?
1.“士”之变心说。 “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社会制度说。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到“言既遂矣,至于暴 矣。”由贫富的变化引发婚姻危机,可以看出当时的 婚姻制度是建筑在经济之上。 3.年老色衰说。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年 老色衰,引起“士”的变心。 4.社会道德说。 从诗歌内容来看,两人婚后并无子女,这也可能 导致他人对女主人公的非议!
启示:
一、婚姻中的女子应当保持独立的经济状态和 人格尊严。
二、婚姻必须用爱情维系,且女子应当保持自 已的个人魅力。
三、作为男子,应该有守护爱情的终生理念。
总之一句话:独立的人格与个性魅力是我们 应该一生保持的。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即借其他事物作 为诗歌的开头,兴这种手法能渲染气氛,衬托感情。
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 赋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 也”。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 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
生生死死离离合合,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没有一天不是这样。你的心愿已经实现了(两人共同生活), 就对我施以凶暴。兄弟不知我的处境,见我回来都讥笑我。 我静下心来想一想,自身感到很悲伤。
被弃后兄弟为何嘲笑她?当时社会女子的地位如何? 1.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定终身,违背当时的礼 节;2.兄弟认为女子不懂得顺从丈夫。 3.由于社会政治历史原因,女子将一生所有的幸福寄 托在男人身上,这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联系现实,不要丧失自我个性的独立性。
家,多年来过着贫苦的生活。淇水的水势很大,浸湿了车上四 周的布幔。我对爱情始终如一,男子却怀有二心。男子的行为 没有准则,在品德上三心二意。
第三四章 1.女主人公从这场失败的爱情中总结了什么经验呢? 文章是怎么体现的?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 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2.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女子比作“斑鸠”。说明女 性容易动情,且难以自拔,就如鸠一样贪吃嫩桑叶 会致醉昏迷 。同时抒写了内心的痛苦,以斑鸠贪吃 桑葚为例告戒女子不要不要沉迷于男子的爱情。
《 诗 经 》
学考基本要求 1.梳理本诗的叙事脉络 2.背诵全文。 3.感知人物形象(女主人公)。 4.讨论诗中对“士”的评价。 5.初步鉴赏《氓》作为叙事诗的艺术特点。
文化常识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汉以前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收入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风格现实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