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主义1. 基本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它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例如,我们周围的山川河流、桌椅板凳等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它们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而人的意识是对这些物质的反映。

- 辩证法强调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观点体现在万事万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如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

发展的观点则表明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像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发展。

全面的观点要求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事物,要综合考虑事物的各个方面。

2.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对物质的反映。

例如,人们看到苹果落地这种物质现象,经过思考研究,才产生了万有引力的意识成果。

-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

例如,科学的发展理念能够指导国家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而错误的经济政策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3.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一对矛盾,它们在经济利益、政治地位等方面相互对立,但又相互依存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中,这种矛盾的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则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显著的变化。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例如,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的逐渐升高是量变,当达到100℃时就会发生质变,变成水蒸气。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两大部分的内容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两大部分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两大部分的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包括:1)辨证唯物论包括:①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②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2)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①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方法论意义;②认识要不断的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③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④人生观;⑤价值观。

3)唯物辨证法包括:①联系②发展③矛盾④辨证的否定观历史唯物主义包括: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与社会存在2)价值观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两者合在一起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辨证唯物主义部分是以整个世界为视角,既包括人类社会,也包括自然界。

历史唯物主义部分是以社会为视角,以人类为中心。

(说的都是人类的事)辨证唯物主义主要研究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并且强调物质是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辨证唯物主义涉及自然,社会等等而历史唯物主义只是辨证唯物主义的分支,专门研究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问题,且提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涉及历史,社会,人类的思想发展等等二者的关系:它们是互为前提、互为补充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1、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来看,它们是同时产生的。

2、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上看,它们是相互贯通、相互依赖的。

a、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社会领域里的贯彻,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在社会历史领域里的具体体现。

b、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产生的基本前提,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原理不仅充实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为进一步解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重要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使辩证唯物主义成为真正、彻底、完备的科学。

3、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实质和社会作用上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统一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灵魂,是史学研究的理论根据和基本方法。

]必修4 生活与哲学-备战2021年高中政治核心知识主观题答题模板

]必修4  生活与哲学-备战2021年高中政治核心知识主观题答题模板

备战2021年高中政治核心知识主观题答题模板必修四《生活与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社会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生活与哲学常考查的设问角度唯物论(辩证唯物论)、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三、以常考查的设问主体为单位进行命题设计1.命题角度------唯物论部分常用原理整合常见设问----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唯物论常用的观点(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抓住标志性词语,理解有关物质原理。

常见关键词:针对、按照、立足、基于、根据、依据。

(形式、情况、问题、现状、特点、影响),提出出台、制定、形成、确定。

(理论、思想、观点、路线、方针、政策、计划、规划、措施、方案、决定)等。

(2)意识的能动作用抓住标志性词语,理解有关意识原理。

常见关键词:在。

(理论、思想、观点、精神、计划、规划、方针、政策、措施)的(指导、引领,、贯彻、执行)。

下,促进了。

(事业、行动、活动、实践、工作)取得了。

(成就、胜利、发展、成功、成绩、进步)等(3)规律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抓住标志性词语,理解有关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原理。

常见关键词:****如脱贫攻坚战,天眼,嫦娥系列。

2.命题角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世界)认识论部分常用原理整合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认识论常用的观点(1)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哲学生活常考知识点总结

哲学生活常考知识点总结

哲学常考知识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⑴哲学的起源和功能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正确地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⑵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方法论含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根本方法。

★哲学的含义:(1)从本义上看,哲学是指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4)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和反思。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⑶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的基本问题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的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两方面内容:①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被划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②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造就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⑵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⑶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评价: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中逐步形成的一套关于自然、社会、思维之间关系的哲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

其核心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等方面的知识。

一、唯物论: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则之一,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是人类认识的对象,人的意识、思维、感情等都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论反对唯心主义,强调物质客观性和决定论。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唯物论的基本方法之一,认为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是万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统一是发展的根本规律。

辩证法要求我们从矛盾中去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通过分析矛盾、发现矛盾、解决矛盾来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

三、认识论:认识论是哲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人类认识和认识活动的一门科学。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反对唯心主义、主观主义的认识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出了“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论三段论。

四、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观点之一,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和矛盾决定的。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是经济利益和阶级斗争的产物,任何社会现象的发生、演变、消亡都要从这个角度来分析。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认识世界、探讨人类的根本问题的哲学思想,它形成了严密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对人类思想、文化、社会和历史的深刻理解和阐释具有重要意义。

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哲学界中,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为代表的两种基本哲学观念决定了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其中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人的思维活动和资料享受都是物质世界的产物,物质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

而唯心主义的则认为意识是主要存在的,物质只是一种对意识的表现。

与这种哲学观念相对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社会实践及其产物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

唯物主义的社会实践强调解放人的生产力,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然界,进而推进生产、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

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者的关系

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者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一般又分为辩证的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三个部分。

学习哲学常识,不仅要明确这三个部分各自的知识范围,更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三个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从整体上来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内涵。

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是统一的,即都是客观世界,只不过二者研究的角度不同。

唯物论说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辩证法则进一步回答客观世界"怎么样",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二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时贯穿着辩证法思想。

它把物质世界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充满着矛盾的统一整体和无限发展的过程;它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又充分肯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是辩证的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在解释客观世界"怎么样"的问题时,是从唯物论原则出发的,是建立在"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基础上的。

它把辩证法的规律首先看作是客观世界所固有的规律,把思维规律看作是外部世界的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它认为辩证法不外是人们从客观物质世界中高度抽象出来的、能从根本上反映事物固有的内在和本质联系的方法,而不是人的头脑臆想的产物。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是唯物的辩证法。

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来源、本质、内容、作用和发展规律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到思想"的路线,是建立在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的。

坚持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也就是坚持了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的唯物主义原则;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又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它坚持并贯穿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科学正确地解决了主体与客体、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揭示了认识发展的过程、本质与规律,为人们提供了探索真理的正确途径。

同时,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最科学、最本质、最抽象的反映,是人们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这种正确认识的来源是实践,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而且也必然要服从认识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38条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38条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38条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补充:文化的本质和社会功能的原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

学习时应把握以下范畴:物质、运动、静止、规律、意识、认识、实践、真理、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价值及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共30条原理)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群众观,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类: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研究世界的本质)包括: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2.客观规律办事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3.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第二部分: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性和具体性,追求真理是反复性与无限性的一个过程。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研究世界的规律,状态)1.联系的观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2.发展的观点:发展的普遍性,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

3.矛盾的观点:(同一性与斗争性)①矛盾的普遍性要求事物是一分为二的,②矛盾的特殊性要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要求要善于把握事物的重点统筹兼顾(常发生在多个矛盾中)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常发生在一个矛盾中)4.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坚持辩证否定观与革命批判精神发挥创新意识第四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包括: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2.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3.人生观,价值观,(要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哲学常考的31个原理

哲学常考的31个原理

〖世界观〗(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① 唯一来源 ②根本动力
③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 ④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错误的认识-----阻碍。
〖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正确的认识作指导。 3、真理的基本属性
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强调系统的原理
〖世界观〗: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
(二)、发展(共6个)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世界观〗: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方法论〗: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6、强调维持事物性质稳定的重要性原理
〖世界观〗: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1
〖世界观〗: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
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 (2)强调部分的原理
〖世界观〗: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会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
(3)历史唯物主义仅仅指第四单元的知识。
一、唯物论(共3个)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世界观〗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世界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不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还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2023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2023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2023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2023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一、唯物论: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核心思想是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方法论,它强调矛盾的普遍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规律。

辩证法分为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和矛盾的斗争三个方面。

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的统一体,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反对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

认识过程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层面,感性认识是直接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认知,理性认识则是通过思维加工和综合、概括感性认识。

主观能动性是认识的重要特点。

四、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它强调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唯物史观分析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决定因素。

以上是2023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的汇编,简要介绍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

这些思想和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的框架下,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社会发展和认识过程的规律,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五、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变革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而推动的。

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引发社会革命和社会制度的转变。

六、基本矛盾和矛盾的斗争:辩证法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马克思主义中有两个重要的基本矛盾:阶级矛盾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

阶级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决定了社会历史的转变。

矛盾的斗争是指矛盾双方进行的斗争、对抗和统一的过程,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哲学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即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唯物认识论以及历史唯物主义。

1. 辩证唯物论中包括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2.认识论主要包括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以及认识和时间的关系,科学理论与时间的关系;3.辩证法主要包括联系的观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果关系),发展的观点(质变与量变、前景性与曲折性),矛盾的观点(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历史唯物主义主要观点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辩证的唯物论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

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的主观映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条件。

(二)唯物的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别与联系1 、二者同属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是由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部分组成。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在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创立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诞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真正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二者相互渗透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唯物论是基础,辩证法是核心,认识论是灵魂。

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充满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如果只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否认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那么这就是形而上学的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区别1 内涵不同辩证唯物论是关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领域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在坚持唯物论观点的基础上,研究世界的运行状况、形态和发展规律,进一步回答客观世界究竟“怎么样”的问题。

2 二者所对应的哲学范畴不同唯物论是与唯心论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对立的根源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凡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的观点都是唯物论的观点;反之,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的观点则属于唯心论。

辩证法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对“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所做出的不同回答。

其中,承认矛盾,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属于辩证法;否认矛盾的存在,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则属于形而上学。

3 二者的基本观点不同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202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必学知识

202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必学知识

202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必学知识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可是超级重要的一部分呢。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又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这些超酷的内容。

唯物论就是讲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就像我们生活中,没有物质基础,很多想法都是空谈。

辩证法就很有趣啦,它说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就像人际关系,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呢。

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是从实践中来的,要不断地通过实践去检验真理。

历史唯物主义就更厉害了,它让我们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问题。

比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就好比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会影响它的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发展。

2.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思想。

像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在当时的中国那可是非常有创意的想法。

因为当时中国城市里敌人力量强大,而农村相对薄弱,从农村开始发展革命力量,最后夺取城市,这一思想改变了中国革命的走向。

毛泽东思想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也很重要。

它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领导力量和前途等问题,让中国人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奋斗方向。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是这个体系的开篇之作。

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这就像打开了中国发展的一扇大门。

“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超经典的话体现了他务实的发展理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更是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让中国经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一思想让党在新的发展时期明确了自己的定位和使命。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让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注重环境、社会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不再是单纯追求经济数字的增长。

马克思基本原理分类

马克思基本原理分类

马克思基本原理分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史观。

任何学科的发展都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任何活动中都应当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原理。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各个时代的生产关系,尤其是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其前身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3.科学社会主义其前身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唯物史观的发现,使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成为可能。

剩余价值的发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性质及其运动规律。

这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它的任务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本身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主义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Marxism)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结构设计;第二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原理设计。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之哲学部分原理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之哲学部分原理归纳

必修4《哲学与文化》之哲学部分原理归纳(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咀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现和人生观等部分。

)一、辩证唯物主义(第2、3、4课)(一)辩证唯物论【唯物论】(物质观、意识观、规律观,共9条原理)(第2课)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白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求我们委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尊里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要求我们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尊重、一发探、两结合、两反对)①做事情婴尊 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7、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1、宏观角度(1)(辩证)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作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2、中观角度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3、微观角度意识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物质与运动关系;运动与静止关系等二、唯物辩证的认识论1、宏观角度(1)(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三性;认识三性)(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求索真理的历程)2、中观角度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微观角度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三性;认识三性三、唯物辩证法1、宏观角度(1)(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2)单元标题、课题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2、中观角度“普遍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永恒发展的观点"(发展普遍性和实质;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观”(矛盾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创新观”(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发展实质)3、微观角度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普遍性和实质;发展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发展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对立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四、历史唯物主义1、宏观角度(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2)单元标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2、中观角度课题: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3、微观角度单独考查其中某个原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核心观点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原理,形成了一系列核心观点。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世界的方法是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对事物发展的全面、系统的观察和研究,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三、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形态的演变和社会制度的变革,通过对社会历史的研究,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

四、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基础。

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是客观的、现实的,是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五、阶级斗争学说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社会的进步是通过阶级斗争来推动的。

阶级斗争学说指出了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强调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性。

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生产关系则是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七、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替代品,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建立的新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

八、结语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阶级斗争学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小结唯物论包括三个要点: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三、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一、第一个要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世界观和哲学的概念a、世界观的定义b、哲学的定义c、世界观和哲学的关系(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a 、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的本原是什么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c、讨论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a、唯物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和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产生的根源:从历史、阶级、认识几个方面去理解(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3)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b、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和主要形态(1)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从历史、阶级、认识几个方面去理解(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3)唯心主义的主要形态(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特点:(1)定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2)特点:阶级性、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b、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c、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意义二、世界物质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有两个要点:(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a、科学物质范畴的形成是个历史过程b、物质范畴和物质结构理论即有区别,有又联系c、哲学上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d、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的意义(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a、一元论、二元论:(1)、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一元论(世界统一于精神)(2)、二元论:特点、实质b、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基本原理是什么、意义是什么三、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有四个方面(一)意识的起源:a、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是社会的产物(二)意识的本质:a、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b、是人脑的机能c、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三)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四)意识的能动作用:a、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b、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与条件一、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有四个要点:(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a、普遍联系的含义和特征:(1)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一、辩证唯物论1、宏观角度(1)(辩证)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作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2、中观角度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3、微观角度意识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物质与运动关系;运动与静止关系等二、唯物辩证的认识论1、宏观角度(1)(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三性;认识三性)(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求索真理的历程)2、中观角度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微观角度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三性;认识三性三、唯物辩证法1、宏观角度(1)(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2)单元标题、课题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2、中观角度“普遍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永恒发展的观点”(发展普遍性和实质;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观”(矛盾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创新观”(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发展实质)3、微观角度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普遍性和实质;发展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发展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对立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四、历史唯物主义1、宏观角度(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2)单元标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2、中观角度课题: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3、微观角度单独考查其中某个原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部分。

★哲学主观题综合角度设问(具体原理见后)1. 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1-312. 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原理分析1-93. 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10-124.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分析13-315.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原理分析13-186.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原理分析19-217.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原理分析22-288. 请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相关知识分析22-289.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创新观原理分析29-3110. 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唯物论+认识论11. 请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唯物辩证法12. 请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分析=辩证唯物论的原理2、3、4、513. 请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分析=辩证唯物论的原理614. 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认识论15.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分析=联系+发展16.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矛盾观17. 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1-1018. 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原理分析1-419. 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原理分析5-1020. 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1.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唯物论常用的观点⑴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阻碍事物的发展。

要求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⑷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⑴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⑵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⑶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认识论常用的观点⑴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⑶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⑴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⑵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3.如何运用真理的知识分析问题⑴真理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绝对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⑵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⑶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⑷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真理总是在与谬误的斗争中向前发展的,注意:二者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⑸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注意: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真理是客观的,即真理是绝对的,具有绝对性;真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即真理是相对的,具有相对性。

4.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⑴联系具有普遍性;⑵联系具有客观性;⑶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⑷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⑸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⑹系统优化的方法。

5.如何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⑴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⑵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⑶事物发展的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⑷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6.如何运用矛盾的观点或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矛盾的观点主要包括⑴矛盾即对立统一(特殊: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法⑴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⑵矛盾的普遍性-法⑴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⑶矛盾的特殊性-法⑵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⑷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法⑶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⑸主次矛盾辩证关系-法⑷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⑹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法⑷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7.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常用的观点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⑵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具有消极的导向作用。

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⑶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⑴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⑷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阶级性和主体差异性的特点。

8.如何运用人生价值的知识分析问题⑴人生价值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另一方面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⑵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⑶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应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⑷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要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要努力创造主观条件: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④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9、认识论3、唯物辩证法19)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4.人与规律的关系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6.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内容: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也即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