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数理逻辑第5讲全解
北师大施翔辉数理逻辑答案HW-05
2
Suppose M = (M, I) and M has n elements {c1, . . . , cn}. First, let ϕ0 be the formula says that
[M] ∩ A = ∅. Suppose that [M] ∩ A ̸= ∅, there is an N1 such that N1 ∈ [M]∪∩ A. So N1 ∈ [M] and N1 ∈ A. For every N ∈ [M], N ≡ N1, N ∈ A, then [M] ⊂ A. Hence A = [M]⊂A[M], and as we showed above, each [M] is an EC∆ class.
( (∧
))
∃x1 . . . ∃xn ϕ0 ∧ a∈A ϕa .
By th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efinition of ϕ, it is clear that if M |= ϕ and N |= ϕ, then M ∼= N .
Solution: • {0} is defined by ∀x2(x1 + x2 =ˆ x2). • {1} is defined by ∀x2(x1 · x2 =ˆ x2). • x2 =ˆ x1 + 1 ⇔ x2 − x1 =ˆ 1 ⇔ ∀x3((x2 − x1) · x3 =ˆ x3) ⇔ ∀x3(x2 · x3 =ˆ x3 + x1 · x3) Then {(m, n) | n is the successor of m in N} is defined by ∀x3(x2 · x3 =ˆ x3 + x1 · x3). • {(m, n) | m < n in N} is defined by (∃x3(x1 + x3 =ˆ x2)) ∧ (¬(∀x4(x4 + x3 =ˆ x4))).
第5讲联结词完备集
2n
真值函数与联结词
每个(二元)联结词确定了一个(二元) 真值函数。 每个(二元)真值函数也确定了一个 (二元)联结词。 二元联结词总共可以有24=16个
19
真值函数确定联结词
20
所有可能的联结词
二元联结词总共可以有24=16个
p q 0 0 1 1 0 1 0 1
永 p 假 ∧
?
0 0 1 0
12
通过真值表构造公式
A=p∧¬q ∧ r
1 0 1
B= ⇔ (┐p ∨ ┐q ∨ r) ∧ (┐p ∨ ┐q ∨ ┐ r)
1 1 0 1 1 1
13
举例(等值式S23)
A, B, C, D 4人做百米竞赛,观众甲、乙、 丙预测比赛名次为: 甲:C第一,B第二; 乙:C第二,D第三; 丙:A第二,D第四; 结果甲,乙,丙各对一半,试问实际名 次(无并列)
10
通过真值表构造合取范式
α=(p∧q) → (¬(q∨r)) ⇔ (┐p ∨ ┐q ∨ r) ∧ (┐p ∨ ┐q ∨ ┐ r)
1 1 0 1 1 1
11
真值表确定公式
p 0 0 0 0 1 1 1 1 q 0 0 1 1 0 0 1 1 r 0 1 0 1 0 1 0 1 A 0 0 0 0 0 1 0 0 B 1 1 1 1 0 1 1 0
p
?
0 1 0 0
q
q
p p ∇ ∨ q q
?
1 0 0 0
p ¬ ↔ q q
q ¬ p → p → p q
?
1 1 1 0
永 真
0 0 0 0
0 0 0 1
0 0 1 1
0 1 0 1
0 1 1 0
何新:论逻辑学第五公理
何新:论逻辑学第五公理我们经常听到人们用某种可能性的模态命题(modal proposition),做实然或必然性模态的论证。
也就是说,仅仅陈述一种可能性,而错误认为可能性即等于实然性或者必然性。
这是非常谬误的论说方式,但是经常会发生,因此有必要认知和讨论一下逻辑学的第五公理。
逻辑第五公理可以称作模态等价性公理,即可能p,可能q……以及不可能p,相互等价。
举例,模态命题1:公鸡可能会孵小鸡那么其意义与模态命题2:公鸡可能不会孵小鸡——以及模态命题3:公鸡不可能会孵小鸡,三个命题貌似相反,但实质都是虚拟的现实,都是没有现实发生的事情,因此都是虚假而非真实的,所以互相等价。
换句话说即:尽管此三个命题内涵意义似乎相反,但作为都是仅仅属于可能性的模态命题,其价值(真假值)等价,可以同假,也可以同真。
因此这是一个重要的逻辑定律——即:在纯形式的意义上,某种可能模态,与其相反之可能模态互相为等价。
同样——“明天可能下雨”,那么此话等价于——“明天可能没有雨而有雾霾”,或者等价于“明天可能不下雨”。
这些命题看起来互相反对,事实上却都是等价的,因为它们都是虚拟现实,都是非真命题。
因此,陈述不确定的可能模态,对于增进对于事物的认知,没有实际意义。
在纯可能性的世界中,矛盾命题及判断、对立命题及判断皆具有同等意义——同假或同为虚拟性的真,即可能/不可能的真。
总之,第五公理认为一切可能模态具有等值意义——即都属于非真命题,不具有可论证性。
第五公理背反于逻辑学第一、第二、第三公理的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在虚拟世界中,一切都是可能的,而且,当且仅当——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顺便补充一句,虚拟可能的真假模态逻辑分析,并不同于概率论对于可能性的统计学计算,后者有定量计算,二者的逻辑意义完全不同。
而在我辩证的泛演化逻辑中,讨论可能模态向现实模态的演化,则是属于另一范畴的问题。
】。
数理逻辑课件 第5节 一阶逻辑基本概念
代换实例
定义9 设A0是含命题变项 p1, p2, …, pn的命题公式, A1, A2, …, An是n个谓词公式,用Ai (1in) 处处代替 A0中的pi,所得公式A称为A0的代换实例. 例如: F(x)G(x), xF(x)yG(y)等都是pq的代 换实例. 定理2 重言式的代换实例都是永真式,矛盾式的代 换实例都是矛盾式.
(也可能相同),真值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12/29
实例
注意:题目中没给个体域,一律用全总个体域.
例4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面命题符号化. (1) 正数都大于负数.
解: (1) 令 F(x):x为正数, G(x):x为负数, H(x,y):x>y, 则有
xy(F(x)G(y)H(x,y))
13/29
21/29
封闭的公式
又如: x, x中的x是指导变元, 辖域为 (F(x,y,z)y(G(x,y)H(x,y,z))). y中的y是指导变元, 辖域为(G(x,y)H(x,y,z)). x的3次出现都是约束出现, y的第一次出现是自由出现, 后2次是约束出现, z的2次出现都是自由出现.
实例
例1 用0元谓词将命题符号化. (1) 墨西哥位于南美洲. (2)2 是无理数仅当3 是有理数. (3) 如果2>3,则3<4.
在一阶逻辑中: (1) F(a),其中,a:墨西哥,F(x):x位于南美洲. (2) F(2 )G3( ), 其中,F(x):x是无理数,G(x):x是有理数 (3) F(2, 3)G(3, 4), 其中,F(x, y):x>y,G(x, y):x<y
9/29
实例
注意: (1) 不含个体变项的谓词称为0元谓词. (2) 当谓词为谓词常项时, 0元谓词为命题. (3) 任何命题均可以表示成0元谓词,因而可 将 命题看成特殊的谓词.
交大数理逻辑课件5-1谓词逻辑的等值和推理演算
设:P(x)是含自由变元x的任意谓词公式。
q是不含变元x的谓词公式
量词分配等值式的证明
(x)(P(x)∨q) = (x)P(x)∨q 依据:若存在一个解释I,使
A真B就真,B真A就真,则
A真Þ B真
A=B
设在一解释I下,有 (x)(P(x)∨q) =T
从而对任一个x, 使 P(x)∨q =T
又①设q=T, 有 (x)P(x)∨q =T
如由:(PQ) = PQ ,得
((x)F(x)(y)G(y)) = (x)F(x)(y)G(y)) 如由: PQ = PQ
(x)F(x)(y)G(y) = (x)F(x)(y)G(y)
5.1.2 否定型等值式
设P(x)是含自由变项x的任意谓词公式。则
¬(x)P(x) = (x)¬P(x)
¬(x)P(x) = (x)¬P(x) 设个体域为实数R
从语义上说明
P(x): x是有理数
¬(x)P(x):并非所有的x都具有性质P,
相当于至少存在一个x不具有性质P,即(x)¬P(x)
所以:¬(x)P(x) = (x)¬P(x)
¬(x)P(x):并不存在一个x具有性质P
相当于没有x具有性质P,即(x)¬P(x)
所以,¬(x)P(x) = (x)¬P(x)
则A=B
A真Þ B真
设任一解释I下有 ¬(x)P(x)=T
则 (x)P(x)=F 即存在一个x0,使P(x0)= F 于是,¬P(x0)= T ∴在解释I下 (x)¬P(x)=T
B真Þ A真
设任一解释I下有 (x)¬P(x)=T
即存在一个x0,使¬P(x0)=T 于是, P(x0)=F 则 (x)P(x)=F 即 ¬(x)P(x)=T
全版数理逻辑 .ppt
例如
{1,2} {1,2,3}, {1,2} {1,2}, {1,2}和{3,4,5}不相交, {1,2}和{2,3,4}相交。
精选文档
20
9.2.2 特殊集合
空集和全集是两个特殊集合.它们的概念相 简单,但在集合论中的地位却很重要.下面 介绍这两个集合.
AB<=>(x)(xA→xB).
当A不是B的子集合时,即AB不成立时,记作A B(子集合可简称为子 集)。
▪ 注意区分和.例如
{a} {{a},b} 但 {a} {{a},b},
{a,b}{a,b,{a}} 但 {a,b}{a,b,{a}}.
AB表示A是B的一个元素,AB表示A的每个元素都是B的元素.此外, 是集合论的原始符号,这是一个基本概念;但是是由定义出来的概 念.
▪ 这个定义也可以写成
A=B<=>(x)(xA←→xB),
A≠B<=>(x)﹁(xA←→xB).
精选文档
14
▪ 这个定义就是集合论中的外延公理,也叫外延原 理.它实质上是说“一个集合是由它的元素完全决 定的”.因此,可以用不同的表示方法(外延的或内 涵的),用不同的性质、条件和内涵表示同一个集 合.例如
精选文档
26
9.3.2 广义并和广义交
▪ 广义并和广义交是一元运算,是对一个集合 的集合A进行的运算.它们分别求A中所有元 素的并和交,A中可以有任意多个元素,它们 就可以求任意个元素的并和交.A中若有无限 多个元素,它们就可以求无限多个元素的井 和交.广义并和广义交是并集和交集的推 广.
精选文档
精选文档
《高级数理逻辑》课件
介绍基于高级数理逻辑研究的智 能推理算法,让计算机更高效地 进行推理和判断。
多值逻辑及其应用
多值逻辑概述
介绍多值逻辑的概念、基本原理以及与二值逻 辑的区别。
多值逻辑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
深入研究多值逻辑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 和智能系统中的应用,以提高其智能水平。
多值逻辑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探索多值逻辑在计算机编程、信息理论和密码 学等方面的应用。
模型检验方法
介绍基于多值逻辑的模型检验方法及其应用, 以确保系统或软件的正确性。
模态逻辑理论及扩展
1
经典模态逻辑
2
探讨经典模态逻辑的语法、语义、推理
规则及其应用。
3
非经典模态逻辑
4
介绍非经典模态逻辑,如增长逻辑、其 他模态逻辑和拓扑逻辑等,并探讨其应
用。
模态逻辑概述
介绍模态逻辑的基本概念、语言和语义。
二阶逻辑理论及应用
1 二阶逻辑概述
介绍二阶逻辑中的语法、 语义和推理规则。
Hale Waihona Puke 2 二阶逻辑的应用探讨二阶逻辑在模型论、 计算机科学和数学中的应 用。
3 高维逻辑
介绍高维逻辑的概念、语 言和语义,以及它在数学、 物理学和哲学中的应用。
可计算论概述及相关定理
可计算性理论
介绍可计算性理论和计算模型, 如图灵机、λ演算和递归函数等。
动态模态逻辑
研究模态逻辑中时间、知识和行动等概 念的语义和推理规则。
一阶逻辑及其扩展
概述
介绍一阶逻辑中的语法、语义和 推理规则。
一阶逻辑扩展
研究一阶逻辑的拓展,如高阶逻 辑、无限值逻辑和时态逻辑等, 并探讨其应用。
程序语言理论
介绍一阶逻辑在程序语言理论中 的应用,包括程序设计、程序分 析和验证等。
第五讲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方法
能诱发动物冬眠。
“穆勒五法”考察的都是部分场合,属于
不完全归纳法,因此其结论的可靠性虽然有
所提高,但仍然具有或然性,且只适用于有
确定因果关系的事物。
作用:发现普遍原理,设计实验。
归纳的哲学基础:
是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共性寓于个 性之中,通过个性可以认识共性。 但有时认识的不一定是一类事物全体所 具有的本质的共性,而可能是部分事物的共 性。
注意:比较与分类的关系 ——a. b. c
2、比较与分类方法的规则: 比较法
彼此本质上有某种联系 按同一标准进行 往往采用中介手段
注意从属关系 注意相应相称 依照一个本质的根据 分类不应越等
分类法
3、比较与分类方法的作用: 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 启发思考,甚至导致重大发现 历史比较法 揭示矛盾,发现问题
思维。
或: 是人们对问题的答案或事物的本质、 规律不经反复思考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洞察。
例:
• 居里夫人对新放射性元素的判断 • 某专家关于水利工程建设方案的意见
①
②
◆ 直觉思维的特征
思维对象的总体性;
思维的瞬时性和顿悟性;
③
④
思维环节的间断性(跳跃性);
思维结果的猜测性。
◆ 直觉思维的作用
物理学中的质点、刚体等。
⒋ 理想实验
是在思维中借助于科学想象和逻辑推理
而进行的实验。
它可以突破物质条件的限制。
如: ◆ 在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中,设想斜面
光滑得没有阻力。
◆在爱因斯坦的 “火车实验”中设想
火车以接近光的速度运行。
二、比较、分类、类比 (一)比较与分类
(1)比较法: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 点、共同点的一种逻辑方法。 (2)分类法: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将研究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种 类,并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 的不同等级的系统的逻辑方 法。
高级数理逻辑
1.2 数理逻辑的发展过程
第五阶段:公理集合论促进了数理逻辑形式 系统的产生 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逻辑学家、数 学家罗素在集合论的研究过程中,于1903 年提出了著名的罗素悖论(数学史上的第 三次危机)。罗素悖论动摇了集合论的基 础,促使人们去研究数学中的矛盾性。从 而提出了公理集合论。公理集合论的产生 和发展,促进了形式系统的产生。
10
1.1 基本概念
语义 涉及符号和符号表达式的涵义。 语法 涉及符号表达式的形式结构,不考虑 任何对语言的解释。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1
1.2 数理逻辑的发展过程
逻辑学→数理逻辑→形式逻辑→计算逻辑 第一阶段:逻辑学思想的提出 亚里士多德提出建立探索人类推理、 思维原则的学科,从而有了逻辑的概念。
14
1.2 数理逻辑的发展过程
第四阶段:发展为独立的学科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数理逻辑有 了比较大的发展,1884年,德国数学家弗 雷格出版了《数论的基础》和《符号论》, 在书中引入量词的符号,使得数理逻辑的 符号系统更加完备。对建立这门学科做出 贡献的,还有美国人皮尔斯,他也在著作 中引入了逻辑符号。从而使现代数理逻辑 最基本的理论基础逐步形成,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
---------------------------------------------------------16
1.2 数理逻辑的发展过程
第六阶段:形式推理自动化的产生 1965年Robinson提出了归结原理 (Principle of Resolution),归结原理提 出了基于形式描述的,利用计算机的推理 方法。从而使机器定理证明和计算机辅助 软件工程得到长足的发展。
数理逻辑简介.ppt课件
14、等价否定等值式 A B A B
15、归谬论 (A B) (A B) A
三、等值演算。
置换定理:如果 A B,则 ( A) (B)。
例2、验证下列等值式。
(1) p (q r) ( p q) r
(2) p (q r) p (q r) q r (3) q (p q) p 1
q (q p)
q (q p)
(q q) p
1 p 1
分配律 矛盾律 同一律 德摩根律 结合律 排中律 零律
考虑问题:能否利用等值式来化简,或判断 公式的类型(重言,矛盾,可满足)。
判断一个公式是否重言式,矛盾式,可满足 式,或者判断两个命题公式是否等值。有两种方 法,即真值表法和等值演算法。
内容:等值关系,24个重要等值式,等值演算。 重点:(1) 掌握两公式等值的定义。
(2) 掌握24个重要等值式,并能利用 其进行等值演算。
一、两命题公式间的等值关系。
1、定义:设 A, B为两命题公式,若等价式 A B 是重言式,则称 A与B是等值的,记作 A B 。
2、判定 。
判断两公式 A, B是否等值,即判断 A B
例2、 p p q r p r
为_5__层公式。
3、真值表。
公式 A 的解释或赋值
赋值
成真赋值 成假赋值
(使A为真的赋值) (使A为假的赋值)
如公式 A ( p q) r ,110( p 1, q 1, r 0 ,
按字典序)为 A 的成假赋值,111,011,010……
等是 A 的成真赋值。
2、结合律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3、分配律 A (B C) (A B) (A C) , A (B C) (A B) (A C)
普通逻辑学第五讲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T
F
T
F
F
表共有4行;有n个命题变项时, 真值表共有2的n次方行。
T
F
F
F
F
F
T
T
F
F
F
T
F
F
F
F
F
T
F
F
F
F
F
F
F
普通逻辑学第五讲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 3、联言命题的种类和省略式 • 3.1复合谓项联言命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并列谓项和一个相同的主项构成的联言命题。 • 它反映同一客观对象具有或不具有多种不同事物情况,通常只写一次主项,其余都承前省略。
普通逻辑学第五讲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 1、联言命题是反映若干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它可以有多个联言肢。表示“联言”的数理 逻辑符号通常是“ ”(读作“合取”),因此又叫合取命题。
• 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并且是中国的执政党。 • (pq)
• 人是两足无羽毛的动物,是有语言能理性思维的动物,能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 • (p q r)
普通逻辑学第五讲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p
q
pq
T
T
F
T
F
T
F
T
T
F
F
F
普通逻辑学第五讲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 3、选言推理:前提中有一个是选言命题,并且根据各选言肢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推出结论的演绎推 理。
• 3.1相容选言推理:前提中有一个相容选言命题的推理。 • 只有一个有效式:((pq)p) q • pq • p
普通逻辑学第五讲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 2.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反映某事物情况是另一个事物情况的充分且必要条件的命题。 • “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当且仅当它是等角三角形。” • ■ 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的含义是:如果有p,那么必有q;并且,只有p才q(如果没有p,就没有q
北邮高级数理逻辑课件
形式系统由{∑, TERM, FORMULA, AXIOM, RULE}等5个部分构成,其中 称为符号表,TERM 为项集;FORUMULA 为公式集;AIXIOM 为公理集;RULE 为推理规则集。
:1、 符号表∑为非空集合,其元素称为符号。
2、 设∑*为∑上全体字的组合构成的集合。
项集TERM 为∑*的子集,其元素称为项;项集TERM 有子集V ARIABLE 称为变量集合,其元素称为变量。
F(X) a, X,3、 设∑*为∑上全体字的组合构成的集合。
公式结FORMULA 为∑*的子集,其元素称为公式;公式集有子集ATOM ,其元素称为原子公式。
A(f(a,x1,y)), A →B4、 公理集AXIOM 是公式集FROMULA 的子集,其元素称为公理。
5、 推理规则集RULE 是公式集FORMULA 上的n 元关系集合,即RULE=)}2(|{n FORMULA r n n n r ⊆∧≥∧∃是正整数,其元素称为形式系统的推理规则。
其中公式集和项集之间没有交叉,即TERM ∩FORMULA =φ,公式和项统称为表达式。
由定义可知,符号表∑、项集TERM 、公式集FORMULA 是形式系统的语言部分。
而公理集AXIOM 、推理规则集RULE 为推理部分形式系统特性1、 符号表∑为非空、可数集合(有穷、无穷都可以)。
2、 项集TERM 、公式集FORMULA 、公理集AXIOM 和推理规则集RULE 是递归集合,即必须存在一个算法能够判定给定符号串是否属于集合(可判定的)。
3、 形式系统中的项是用来描述研究的对象,或者称为客观世界的。
而公式是用来描述这些研究对象的性质的。
这个语言被称为对象语言。
定义公式和项产生方法的规则称为词法。
公理:I))((A B A →→ II))()(())(((C A B A C B A →→→→→→ III ))())()(((A B B A →→⌝→⌝证明:A →A(1)A →(A →A)((A →(B →C))→((A →B)→(A →C))((A →(B →A))→((A →B)→(A →A))((A →((A →A)→A))→((A →(A →A))→(A →A))A →((A →A)→A))(A →(A →A))→(A →A)(A →(A →A))A →ABB A A →, 已知:R 是一个有关公式的性质证明:R 对于所有公式有效I. 对于)(FSPC Atom p ∈,则)(P RII. 假设公式A 和B 都具有RIII. )(FSPC Atom A ∈∀,且)(A R ,则)(A R ⌝IV. B A ,∀是公式,如果)(A R 且)(B R ,则)(B A R →根据:形式系统的联结词只有两个→⌝,,因为在命题逻辑的语义上,其他联结词可以有这两个联结词表示。
第五章 数理逻辑
(1)
(2)
我们常把重言式记作1,把矛盾式记作0
定义4、设A,B是命题公式,若A B是重言式,则称A与B等值的,
记作
, 读作A与B等值.
例4 判断下列各组公式是否等值
(1)
(2)
对于命题公式A,B,C,有下列性质
(1)自反性:
;(2) 对称性:若
,则
(3) 传递性:若
且
c
• 重要的等值式,希望同学们牢记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例8、证明
第三节:对偶与范式
• 一、对偶
• 定义1、在仅含有
的命题公式A中,将∧,∨分别换成∨,∧,
若A中有1或0亦互相取代,所得公式 称作A的对偶.
• 显然A也是 的对偶.
• 例1、试写出下列公式的对偶
(1)
(2)
• 定理1、设A与 是互为对偶的两个公式,所有的命题变元为
•则
•或
成的表,称为命题公式A的真值表.
例2、试求下列公式的真值表
(1)
(2)
(3)
定义3、设A是一个命题公式:
(1)若A在它的各种指派下取值均为真,则称A是重言式或永真式.
(2)若A在它的各种指派下取值均为假,则称A是矛盾式或永假式.
(3)若A不是矛盾式,则称A是可满足式.
例3、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PQ P
00
第二节 命题公式及公式的等值和蕴含关系
• 我们知道,不含任何联结词的命题称为原子命题,至少包含一个联结 词的命题称作复合命题.原子命题的真值是唯一的,所以也称原子命题 为 命题常项或命题常元.真值可以变化的陈述句称作命题变元或命题 变项(如x+y≥0)
• 一、命题公式 • 由命题变元,联结词和圆括号按一定规则组成的符号串称作合式公式. • 定义1、命题公式是由下列规则产生的符号串: • (1)单一的命题变元本身是一个合式公式. • (2)如果A是合式公式,则 A是合式公式. • (3)如果A和B是合式公式,则A B, A v B, A B,A B都是合式公式. • (4)只有有限次地应用(1),(2),(3),所产生的符号串才是
高三数学第六章第5课时好评课件
目录
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 相同属性 (1)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____________; (2)从已知的相同属性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__________. 一般性命题 2.类比推理 (1)根据两类不同事物之间具有某些类似(或一致)性质, 推测 类似(或相同) 其中一类事物具有另一类事物___________的性质的推理, 叫作类比推理(简称类比). 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 ① 找出两类事物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 相似性或一致性 ②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 明确的命题. (2)前提为真时,结论可能为真的推理,叫作合情推理.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是数学中常用的合情推理.
目录
BC2 BC2 = = . BD· DC· BC· BC AB2 · 2 AC 又 BC2=AB2+AC2, AB2+AC2 1 1 1 ∴ 2= = + . AD AB2 · 2 AB2 AC2 AC 1 1 1 ∴ 2= 2+ 2. AD AB AC 类比 AB⊥AC,AD⊥BC 猜想: 四面体 A-BCD 中,AB、AC、AD 两两垂直,AE⊥平面 BCD, 1 1 1 1 则 2 = 2 + 2 + 2. AE AB AC AD
目录
Sn 故{ }是以 2 为公比,1 为首项的等比数列. n (大前提是等比数列的定义,这里省略了) Sn+ 1 Sn- 1 (2)由(1)可知 =4· (n≥2), n+1 n-1 Sn- 1 n-1+2 ∴Sn+1=4(n+1)· =4· ·n- 1 S n-1 n-1 =4an(n≥2),(小前提) 又 a2=3S1=3,S2=a1+a2=1+3=4=4a1,(小前提) ∴对于任意正整数 n,都有 Sn+ 1=4an.(结论) (第(2)问的大前提是第(1)问的结论以及题中的已知条件)
第五章 高级数理逻辑
26
当涉及归纳定义的集S上的函数f的递归定 义和递归定义原理时,应当要求S中的元有 唯一的生成过程 例 M={0,1},g1是一元函数,且有g1(0)=1, g1(1)=0,故S={0,1}中的0和1可以由M生成, 也可以由g1生成,即生成过程不唯一.
27
例 令h(0)=h1(0)=0和h(1)=h1(1)=1,则按照 递归定义S上的函数f如下:
19
归纳证明
使用如上定理作出的证明,称为归纳证明, 即用归纳法作出的证明。 命题“对于任何n∈N,R(n)”是归纳命题, 其中n是归纳变元,这是说,当证明归纳命 题时,要对n做归纳。
第一步,称为(归纳的)基始,是证明定理中
的(i),即0有性质R。 第二步,称为归纳步骤,是证明其中的(ii),即 后继运算保存R性质。归纳步骤中的假设R(n) 称为归纳假设。
28
f(x)=h(x) 对于任何x∈M f(g1(x))=h1(f(x)) 对于任何x∈S 当0,1 ∈M时,有 f(0)=h(0)=0和f(1)=h(1)=1 但是此外,也有 f(0)= f(g1(1))=h1(f(1)) =h(1)=1 f(1)= f(g1(0))=h1(f(0)) =h(0)=0
22
递归定义原理
在归纳定义的集上定义函数,可以采用递 归定义的方法。 定理2 设g和h是N上的已知函数,则存在唯 一的N上的函数f,使得
f(0)=g(0),
f(n’)=h(f(n))
或 f(n’)=h(n, f(n)) .
对于任何n∈N,f(n)的值能够由上述定义f 的方程通过f(0),f(1),…,f(n-1)计算出来。称 这种定义为递归定义。
高等数学 第十七章数理逻辑
S Gn 即Gn是S的逻辑结果,归纳完成。
充分性,若G是S的逻辑结果,由演绎的定 义知,G是如下演绎:
G1 ,…,Gk ,G 的逻辑结果,其中 G1 ,…,Gk 是S中所有 公式。
定理2.3.3
❖设S是前提公式集合,G,H是两个公式。 如果 从S∪{G}可演绎出H,则从S可演绎出GH。
❖证明:因为从S∪{G}可演绎出H,由定理2.3.2 知,H是S ∪{G}的逻辑结果。 亦即
❖显然,公式G,H等价的充要条件是 公式GH是恒真的。
基本等价式
1) (GH)=(GH)(HG); 2) (GH)=(GH); 3) GG=G,GG=G; 4) GH=HG,GH=HG; 5) G(HS)=(GH)S,
G(HS)=(GH)S;
(等幂律) (交换律)
(结合律)
基本等价式
6) G(GH)=G,G(GH)=G; (吸收律)
的使用是完全不一样的,熟悉这些规律可 以使我们的思维正确而敏锐。
定义2.3.2 完备集
❖设Q是逻辑运算符号集合,若所有逻 辑运算都能由Q中元素表示出来,而Q 的任意真子集无此性质,则称Q是一个 完备集。
❖可以证明,{,},{,}都是完备 集。
定义2.3.3 与非式
❖设P,Q是两个命题,命题 “P与Q的 否定”称为P与Q的与非式,记作PQ。 “”称作与非联结词。 PQ为真当且仅 当P,Q不同时为真。
❖注意: 符号“”和“=” 一样,它们都不是 逻辑联结词,因此,G=H,GH也都不是公式。
❖ 是一种部分序关系。
❖公式G蕴涵公式H的充要条件是:公式GH是 恒真的。
❖例如:(PQ)P,(PQ)Q
定义2.3.6
❖设G1, …, Gn,H是公式。 称H是G1, …,Gn 的逻辑结果(或称G1, …, Gn共同蕴涵H),当 且仅当公式G1 … Gn蕴涵H。 ❖显然,公式H是G1, …, Gn的逻辑结果的充 要条件是:公式((G1 … Gn)H)是恒真 的。
课件:数理逻辑 第五节课 04.01
每周三下午,具体在周一预约后确定,
我会把信息发到公邮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回顾
正确的推理形式
•语形学
•语义学
是
的重言后承(或者
重言蕴涵
)
一.回顾
正确的推理形式
•语形学
•语义学
是 的重言后承(或者
只需考虑 为有穷集
重言蕴涵
)
一.回顾
正确的推理形式
•语形学
•语义学
是 的重言后承(或者 重言蕴涵 )
只需考虑 为有穷集, ={ 0, 1,
n}
{ 0, 1,
( 0
n}
1
n)
一.回顾
正确的推理形式
•{ 0, 1,
n}
•
重言蕴涵
•真值表法
•树形法
( 0
重言式
1
n)
一.回顾
正确的推理形式
•{ 0, 1,
( 0
n}
1
n)
•
重言蕴涵
重言式
•真值表法
•树形法
•是否是重言式,是否是正确的推理形式 是可判定
的(理论上有程序)
接下介绍 推理系统或者演算系统
(p
(q
(q
r))
((p
F (p
这些系统都是可靠而完全的。
它们都完全抓住了重言式(进而正确的推理形式)
二. 演算(推理)系统(一)
•系统0
(1)形式语言 0
(2)公理集 有十三条公理
(3)两条推演规则
二. 演算(推理)系统(一)
•系统0
(2)有十三条公理
分别用 0代替p
用 1代替q
用 2代替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 一阶谓词语义系统 4.5.1 什么是形式系统语义抽象公理系统或者形式系统,具有较高的抽象性。
因此,已经脱离了任何一个具体的系统,但是我们可以对形式系统作出各种解释。
通过这种解释将形式系统对应到各种具体的系统中取。
例如可以将一阶谓词逻辑系统,解释到平面几何系统中。
怎样将形式系统解释成具体系统呢?我们先看下面的例子:如果我们要知道)),1((x f xP ∀的具体的真值=1,我们至少要知道以下事情: 1、 x 在什么范围之内,x 范围是实数。
2、 f 是什么? (X+1)3、 P 是什么?P 代表的是大于=04、 a=?a=15、 x=?,x =5,-4例如,我们可以作出以下解释: 1、解释1:● x 在实数中取值 ● P 表示等于0●),(a x f 表示x-a● a=5因此,公式解释为05==-x 。
令x=5, 则1))),(((=x a f P v s(x) ->5s(f(a,x) ->I(f)(I(a),s(x)) 令x=6,则0))),(((=x a f P u 2、解释2:● x 在实数中取值 ● P 表示大于等于0●),(a x f 表示2)(a x -因此,公式解释为0)(2>=-a x 。
这个公式不必对a 和x 作出具体解释,就可以确定公式的真值。
即对于任何实数x ,和赋值映射v ,1)))(((2=-a x P v 。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要对形式系统作出解释,我们要了解以下问题:✓x取值于哪里?即规定讨论问题的领域。
✓给出谓词的含义和谓词的真值✓给出函数的解释✓给出变量和常量的值✓根据连接词的赋值规则,赋值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语义系统-指称语义的主要内容。
现代逻辑语义学理论的创始人是美籍波兰逻辑学家、哲学家A. Tarski,其奠基性文章是他在1933年发表的《形式语言中的真实概念》。
后来被称为模型论—标准语义学理论。
进一步的发展由维特根斯坦最早提出设想,卡尔纳普最早把它展开为系统。
这体现在他1947年发表的《意义和必然性》一书中;卡普兰·克里普克(S.kripke)和蒙太古作出了进一步的贡献,提出了非经典逻辑的语义学理论—模态逻辑语义学(克里普克结构)。
4.5.2形式语义基本概念1、指称语义:语义是由语义结构和以及在这种结构下公式赋真值的规定构成的。
2、语义结构:对于抽象公理系统或形式系统作出的一种解释。
包括个体域和在这种个体域上的个体运算和个体间关系。
下面给出形式系统语义的定义:3、形式语义:设FS是已经存在的形式系统,FS的语义有语义结构和赋值两个部分组成:a)语义结构:当FS的项集TERM不为空时,由非空集合U和规则组I所组成二元组(U,I),称为形式系统FS的语义结构。
其中U和I的性质如下:i.U为非空集合,称为论域或者个体域;ii.规则组I,称为解释,根据规则组的规定对项集TERM中的成员指称到U 中的个体;规定对原子公式如何指称到U中的个体性质(U的子集)、关U的子集)。
系(nb)指派:若形式系统FS中的变量集合Variables非空,那么下列映射称为指派:s:varibles->U。
对于给定的语义结构,可以将指派扩展到项集TERM上:s:TERM->U;s=S(t) 当t 为变元S指派t中变元由解释确定当t为非变元F(x,a) = I(f) (x, I(a)) = s1( I(f) (x, I(a))) = I(f) (s(x), I(a))P(f(a,x)) =I(P)(I(f)(a,s(x)))c)赋值:是指一组给公式赋值的规则,据此规则可对每一结构U和指派S确定一由原子公式到值域的映射v:atomic->value。
根据这个赋值规则,可以将赋值映射进行扩展:v为v:d) 可满足:公式A 称为可满足,如果存在结构S 与指派s ,使一个赋值映射v 满足v(A)=1,否则为不可满足。
|=P(f(x,y))F(x,y) s(x,y)=(1,2) s(f(x,y))=I(f)(1,2)=I(f)(s(x),s(y)) V(P(x,y)=V(I(P)(s(x),s(y))→V(I(Q)(s(x)))4.5.3 一阶谓词语义1、语义结构:一阶谓词形式系统采用TARSKI 语义结构。
这种语义结构以}1,0{=VALUE 为其真值集合。
每一个Tarski 语义结构S ,由非空集合U 和下列解释I 构成:i . 常元:对于任一常元a, I(a)∈U, I(a)记为a ,为论域中的一个元素;ii .函数: 对于任一n 元函数)(,n n f I f 为U 的一个n 元函数,记为n f :U U n →;iii .谓词:对于任一n 元谓词nP ,)(n P I 为U 上的一个n 元关系,记为)(n P,n n U P ⊆。
当n=1时,1P 为U 的子集。
2、指派:指派S 为变元集合{}.......,21r r 到U 上的映射。
S 可以扩展为U TERM S →:: F(a,x)S(x)=5 S(f(a,x))=I(f)(I(a),S(x))= I(f)(I(a),5)i . 对于每一变元v :)()(v S v S =; ii . 对于每一常元a :)()(a I a a S ==; iii .对于每一个n 元函词f n 和项t 1,t 2…….t n :).......)(),(()).......((21)(1)(t S t S f t t f S n n n =S(F(x1,x2))=F(S(x1),S(x2))由此可见,指派与结构无关,而S 与结构相关。
3、赋值:i .赋值映射v :Atomic →{}1,0定义为:对任何n 元谓词)(n P及项t 1……t n ,1)))(),......(((1)(=n n t S t S P v 当且仅当<)(),......(1n t S t S >)(u P ∈,其中)()()(n u P I P =。
Y>=X+1P(x,y), I(P)={<1,2>,<2,1>,<2,3><3,2> }, s(x)==3, s(y)=2?;;; I(P)(s(x),s(y))::P(<3,2>)=1 ii .赋值映射v 按下列规则扩展,{}1,0:→Formula v : ● 对原子公式A :)()(A v A v =;● 对于公式B ⌝,1)(=⌝B v 当且仅当0)(=B v ;● 对于公式B A →,1)(=→B A v 当且仅当,0)(=A v 或1)(=B v ; ● 对公式xA ∀,1)(=∀xA v 当且仅当对于U 中每一元素d ,[]1))|((=d x S A v ,其中[])|(d x S A 表示指派S 对x 指派元素d 。
4、所有公理为永真式:我们从公理中取公理5来证明,即证明|=)()(xB xA B A x ∀→∀→→∀为永真式。
已知:),(B A x →∀=1 求证:)(xB xA ∀→∀=1任意取一个结构,和这个结构任意一个指派,对于任意一个赋值f ,满足 f(),(B A x →∀)=1,则f()(xB xA ∀→∀)=1.任意取一个结构,一个赋值映射f ,f 满足f(),(B A x →∀)=1: 证明:f()(xB xA ∀→∀)=1.f(),(B A x →∀)=1, f(xA ∀)=1,证明:f(xB ∀)=1 D, B(d)=1;f((A →B)(d))=1 f(A(d)→B(d))=1; f(A)(d)=1f(A(d))=0,或者f(B(d))=1;;; f(A)(d)=1 f(B(d))=1对于论域中的任意一个个体,d, f(A(d)→B(d))=1, f(A(d))=1, F(B(d))=1f( (A(S[x|d])→B(S[x|d])) =1 A(d)=1,A(d)→B(d) 对于论域中的任意一个个体,d, f(A(S[x|d]))=1求证:对于论域中的任意一个个体,d, f(B(S[x,|d])=1证明:只要证明对任意结构U 和指派S ,对于任一赋值v :1))()((=∀→∀→→∀xB xA B A x v 成立。
由演绎定理可知,要证明╞)()(xB xA B A x ∀→∀→→∀,则只需证明:xA B A x ∀→∀),(╞xB ∀。
因此,只需证明对于任意结构U 和指派S ,如果U 和S 满足:╞)(B A x →∀和╞xA ∀成立;则在结构U 和指派S 下 ╞xB ∀在S 和U 下成立。
只需对任意元素d ,进行验证: 对于)|(d x S 和任意赋值v 由于:[]1))|()((=→d x S B A v (1)已知 []1))|((=d x S A v(2)已知由(1)可知,或者[]0))|((=d x S A v 或者[]1))|((=d x S B v 。
由(2)可知,[]1))|((=d x S A v ,因此[]1))|((=d x S B v 。
因此,命题成立。
5、语义构造的例子一阶谓词形式系统的语义结构为:只有一个函词、一个谓词和一个常元的形式系统(推理和符号与一阶谓词相同)。
P2, f1,a个体域:},23,1{ =U ,即自然数集合N 谓词:)2(P 为N 上的≤关系。
函词:)1(f为N 上的后继,即1)()1(+=x x f常元:1=a判断以下公式的真值:))(,(v f a P =1)),((2121v v f P v v ∃∀ ∀v1∃v2P(v1+1,v2)=1P(x1+1, x1+2))),((222v v f P v ∃=04.6 一阶元理论 4.6.1 语法构成对于一阶谓词形式系统的语法构成,主要有以下定理:✓ 独立性:FSFC 的公理集合是独立的。
✓ 一致性:FSFC 是一致的,即不存在FSFC 的公式A ,使├A 及├A ⌝同时成立✓ FSFC 是不完全的,即存在FSFC 的公式A ,使├A 及├A ⌝都不成立。
只需证明对于原子公式P(x), ├P(x), ├)(x P ⌝均不成立。
* FSFC 的不一致扩充为完全的。
A4 -(A-->(B-->A))✓ 半可判定性:FSFC 是半可判定的,即存在一个机械的实现过程,能对FSFC中的定理作出肯定判断,但对非定理的FSFC 公式未必能作出否定判决。
推广:设∑为FSFC 的一个可判定公式集(递归集),那么∑的演绎结果集合{}A A →∑|是半可判定的。
4.6.2 语义结构对于一阶谓词形式系统的语义主要有以下定理: ✓ 紧致性:对FSFC 的任何公式集合,如果∑的所有有穷子集可满足,那么∑也是可满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