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幻灯片1
第十章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
● 1.了解教学设计的含义及其基本事件,熟悉教学目标的类型;
● 2.掌握和学会教学目标的陈述并用以指导教学测评;
● 3.初步掌握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教学设计的能力,并用于教学设计;
● 4.了解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掌握备课、上课和课后辅导,作业批改的要求。
●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重点:
教学设计策略与教学环节的运用
幻灯片2
第一节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概述
所谓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
教学设计过程的具体产物是经过验证的教学系统实施方案,包括教学目标和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所需的整套(印刷的或视听的)教材、学习指导、测试题、教师用书等,以及对所有教与学的活动和教学过程中所需的辅助工作做出具体说明的教学实施计划。
幻灯片3
“教学设计”同通常所说的“备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其联系在于都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活动”,都需要钻研教材(包括课程标准)、了解学生、选择教法、准备教具(媒体)、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的步骤和程序(包括课后的作业、练习),都要将“设计想法”化为“教学方案”——文字和电子版的教学计划(学期、单元、课时的)和课件。
其区别在于,现代教学设计比传统备课更强调系统性和科学性。
幻灯片4
二、教学目标设计与陈述
(一)教学目标层次与分类的认识
我国的教学目标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依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制订的关于课程的(学科科目)教学功能及其预期结果的规定。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以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为指导,同时体现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
幻灯片5
(二)教学目标的陈述
目标编制的核心是目标陈述问题。在目标陈述上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陈述模糊,无法操作,更无法测量。目标陈述最基本的形式有两种。
1.行为目标陈述
2.情感领域目标编写
幻灯片6
(三)教学任务和学习起点分析
教学任务分析的主要任务和基本步骤:
一是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即已有基础,即通过学生的作业批阅、测验评阅、答问评卷、反应观察等方式,尤其是上一或相关单元教学目标的检测,了解和确认学生已有的知
识、技能、经验即起点能力。
二是分析使能目标及其与终点能力的顺序——逻辑关系。终点能力即教学目标设定的知识、技能、智力、情感态度等。使能目标即起点能力到终点能力目标实现之间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或称为“子技能”,“从属技能”、“先行必要条件”性目标。
三是分析支持性条件,即通过考察、观察、测评、检阅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心向、注意力和认知策略,如“将要学习的新知转换为已掌握的旧知”的推理策略,其他如阅读、复习、系统化等策略。
幻灯片7
三、不同知识内容的教学设计
不同知识的教学设计是教师认真分析并根据学生学习过程处理、加工教材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即事件的过程。它是教学设计的最关键的环节,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效率。
幻灯片8
(一)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设计
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有关“是什么”的知识。这类知识可分为:有关事物的名称或符号的知识;简单命题知识或事实知识;有意义命题的组合知识,即经过组织的言语信息。幻灯片9
△应着重考虑的教学事件
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应着重考虑好如下几个教学事件:
1.引起与维持注意
2.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
3.呈现经过精心组织的新知识
4.引导学生在新知识内部和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5.指导学生巩固新知识
最后一步“测量与评价。
幻灯片10
(二)概念的教学策略设计
加涅根据概念关键特征习得的方式,将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具体概念的关键特征通常都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感知概念的正反例证而获得,即概念的关键特征可以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而让我们感觉到。定义性概念的关键特征不能通过直接观察或感知获得,而必须通过言语式的定义获得。
幻灯片11
△应着重考虑的教学事件
1.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
2.呈现并帮助学生理解新概念的定义
3.引导学生在新情境中应用习得的概念并为练习提供反馈
幻灯片12
(三)命题的教学策略设计
命题是客观世界中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在头脑中的贮存形式,是意义的最小单位,一般能对其作出“是”或“非”的判断。可以将命题分成两类,一类是特殊性命题,只表示两个以上特殊事物之间的关系,代表一个具体事实,没有概括性。另一类是概括性命题,表示若干事物或性质之间的关系。特殊性命题又叫非概括性命题,在很多情况下又被称之为事实。概括性命题有时又被称为原理和规则。
幻灯片13
△应着重考虑的教学事件
1.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
2.引导学生习得原理的内容
3.让学生举实例说明原理
4.引导学生将新习得的原理与先前的知识融会贯通
幻灯片14
(四)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设计
程序性知识是有关“怎么办”的知识,是关于方法和应用的知识。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应确定的教学目标,主要就是帮助学生形成运用概念、规则和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达到这一目标,程序性知识教学要有充分的练习设计。
幻灯片15
△应着重考虑的教学事件
1.规则学习的陈述性知识阶段与原理的学习相同
作为程序性知识的规则,它的学习首先要经历陈述性知识阶段,即学生首先要知道所学习的规则是什么。这一阶段的学习,要利用相关的原有知识和具体的例证来促进学生对规则的理解。
2.通过变式练习使原理转化为支配行为的规则
变式练习是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关键环节。变式练习的变主要体现在将同一条原理用来解决不同内容的问题上。在设计变式练习时,教师要注意如下几点:
(1)注意变式例子的相对同一与变化。
(2)注意为学生的练习提供反馈。
(3)注意练习的分散与集中。
幻灯片16
(五)策略性知识的教学策略设计
策略性知识也是回答“怎么办”问题的知识,它与程序性知识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所处理的对象是个人自身的认知活动和个体调控自己认知活动的知识。
策略性知识分为两级水平:较低级的为一般学习活动的策略知识,较高级的为创造思维策略知识。策略活动是一种内在的思维活动,怎样使这种内隐的活动让学生仿效,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描述其内在思维,使学生可以想象。
要搞好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设计,教师必须首先学习和掌握有关学习策略、认知策略方面的知识,同时注意挖掘课程中的策略性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策略性知识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幻灯片17
△应着重考虑的教学事件
1.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
2.呈现适合策略应用的变式情境
3.引导学生概括构成策略的规则
4.设计变式练习,引导学生理解策略应用的条件
幻灯片18
第二节教学工作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