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发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合集下载

不完全性右束支合并左前分支阻滞患者与单纯左前分支阻滞患者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的临床意义

不完全性右束支合并左前分支阻滞患者与单纯左前分支阻滞患者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的临床意义

不完全性右束支合并左前分支阻滞患者与单纯左前分支阻滞患者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的临床意义陆青洋;卢喜烈;谭学瑞;石亚君;张萍【摘要】目的探讨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FB)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09年~ 2013年间心电图表现为不完全性右束支合并左前分支阻滞的患者为试验组,选取同期受检的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左前分支阻滞患者按照性别、年龄及临床疾病进行1∶4配对为对照组.通过(4.0±1.5)年的随访观察,根据临床资料和终点事件来评价双支阻滞的预后情况.终点事件定义为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包括心绞痛症状加重、心律失常、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安装起搏器、再血管化治疗以及死亡.结果两组比较,IRBBB+ LAFB组患者预后与器质性心脏病LAFB组患者在多个终点事件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冠状动脉疾病是IRBBB+ LAFB最常见的原因,占52.6%,此类双分支阻滞还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病变、心肌病等其他器质性疾病.结论 IRBBB+ LAFB患者病死率和病情进展程度与原发的基础疾病有关,临床预后情况也和完全性右束支合并左前分支不同.【期刊名称】《中华保健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017)003【总页数】5页(P188-192)【关键词】双分支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预后【作者】陆青洋;卢喜烈;谭学瑞;石亚君;张萍【作者单位】515041 汕头大学医学院;515041 汕头大学医学院;515041 汕头大学医学院;515041 汕头大学医学院;515041 汕头大学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合并左前分支阻滞(LAFB)是双分支阻滞的最常见类型。

当CRBBB合并LAFB时,多认为与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病及肺源性心脏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有关,是预后严重的双支阻滞[1]。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麻醉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2027)_真题-无答案80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麻醉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2027)_真题-无答案80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麻醉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2021年(27)(总分68.72,考试时间120分钟)不定项选择1. 患者男性,63岁。

诊断为StanfordA升主动脉夹层瘤,高血压及冠心病史10年。

ECG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血压150/105mmHg,心率76次/分。

拟行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替换术。

体外循环开始前需要注意A. 维持较高的舒张压,减少心肌缺血B. 可以使用血管扩张药控制血压,以减少手术野出血C. 合并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需要控制较慢的心率D. 较浅的麻醉有利于预防体循环低血压E. 不宜使用胶体液,以防止充血性心衰2. 患者男性,66岁,胸闷胸痛间断发作4年加重3个月,诊断为CAD三支病变,拟行CPB 下CABG术。

如患者并存变异型心绞痛,其主要发病原因是A.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B.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 活动过强D. 舒张压过低E. 冠状动脉痉挛3. 患儿,男,8岁,22kg。

入学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平时好感冒,活动后气促。

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机器样杂音,伴震颤。

超声心动图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

该患儿如有肺动脉高压,则可能存在A. 胸片示肺动脉段影缩小B. 胸片示肺动脉段影突出C. 脉压变窄D. 肺动脉瓣区第2音减弱E. 上半身发绀4. 男性,6岁,16kg。

出生后易患感冒、肺炎,活动受限,喜蹲踞,发育迟缓,活动过度时发绀。

上半身好出汗。

听诊心脏收缩期反流性杂音,肺动脉瓣第2音亢进。

心脏超声提示:室水平双向分流,肺动脉高压。

心电图提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右心室肥厚。

胸片示肺血多,肺动脉段凸出。

血压110/60mmHg,心率90次份,指脉搏氧饱和度95%。

在体外转流期间,麻醉维持不宜的是A. 咪达唑仑B. 丙泊酚C. 维库溴铵D. 苏芬太尼E. 异氟烷5. 患者,男,5岁,15kg。

出生后发现心脏杂音,发绀,蹲踞,活动受限,杵状指、趾,血红蛋白168g/L。

右束支传导阻滞(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doc

右束支传导阻滞(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doc

右束支传导阻滞 ( 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简称右束支阻滞。

右束支阻滞可见于正常人,但较少。

以儿童和青年人较多,以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较常见。

约1%的正常青年人有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可见于先天性心脏病,以房间隔缺损尤为多见,也可见于室间隔缺损伴双心室扩大、肺静脉畸形等 ;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约有1/3 可出现。

右束支传导阻滞本身不产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故临床上常无症状。

如出现症状则多为原发疾病的症状。

二病因 1. 右束支阻滞可见于正常人,但较少。

2.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常出现于以下的病理生理情况:①先天性心血管畸形;②部分冠心病及心肌病;③部分慢性肺部疾患,轻度的右心室肥厚或扩张。

3.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绝大多数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钾血症、Lev 病、 Lenegre 病或经过心脏直视手术等。

三临床表现右束支传导阻滞本身不产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故临床上常无特异性症状。

如出现症状则多为原发疾病的症状。

四检查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诊断。

1.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1)右胸 V1、V2 导联 ( 或 V3R、V4R导联 ) 的 QRS波呈 rsR′、 rSR′型、 rsr ′型或 M型,其R′波通常高于 r 波; 少数呈宽大有切迹的 R波。

(2)V5、V6 导联 S 波显著宽大,时限≥ 0.04s ,但不深。

Ⅲ、 aVR导联呈 qR 波,该 R 波多增宽而不高,Ⅰ、 aVL 及Ⅱ导联则多为宽大不深的 S 波。

(3)QRS时限≥ 0.12s 。

(4)V1、V2 导联呈有切迹的 R 波时, R波峰时间 ( 室壁激动时间 )0.05s 。

而 V5、V6 导联 R 波峰时间正常。

(5)ST-T 改变,其方向与QRS波终末向量方向相反,即V1、 V2导联的 ST段压低, T 波倒置,而V5、 V6 导联 ST 段抬高, T 波直立。

Brugada综合征与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诊断鉴别

Brugada综合征与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诊断鉴别

Brugada综合征与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诊断鉴别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与家族性遗传有关心脏离子通道疾病,是近年来才为医学界关注并加以深入研究的一种特殊的心脏疾病类型。

从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来看,Brugada波的主要特征在于末部出现J波,伴有ST段尖峰样的抬高,同时存在T波倒置,与右束支传导阻滞有类似之处,因此,对二者心电图表现的典型特征的明确认识和鉴别,对于临床准确的诊断Brugada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举例的方式对Brugada综合征与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此为基础探讨Brugada综合征与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诊断鉴别,供广大同行参考和借鉴。

标签:Brugada综合征;右束支阻滞;心电图;诊断1 概述在心脏科,心源性猝死是全世界各国都在重点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之一,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30~40%,并且呈逐步上升的发展趋势。

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心脏离子通道疾病,具有典型的家族遗传性,属于特发性心室纤颤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病死率在心源性猝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医学领域对于Brugada综合征的研究时间虽不太长,但是已经引起了全世界各国医学领域的关注,并加大对此疾病的研究力度。

Brugada波是在QRS波群存在J波,并同时存在下斜型的ST 段的抬高,这是Brugada综合征的典型特征,主要在右心前的胸导联中有所体现,同时伴有T波倒置。

这样的Brugada波群与右束支传导阻滞相类似,因此在对Brugada综合征的诊断时,要与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相鉴别。

2 Brugada综合征的心电图诊断2.1 Brugada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在临床上,很多学者认为,关于Brugada综合征要严格对其加以定义。

首先要将存在器质性心脏病或者其它可能引起右胸导联ST段抬高的因素加以排除,在排除这些因素后,如果心电图反映有典型的Brugada图形特征,同时具有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的表现,在临床上才可以做出Brugada综合征的诊断。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一概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束支传导阻滞的一种类型,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心肌炎等,也可发生于健康人。

二病因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可见于先天性心血管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后和肺梗死等。

部分健康人(多为青年人)也可有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可能是由于右束支远端纤维受损所致,而室间隔及右心室的除极正常。

三临床表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本身不产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故临床上常无症状。

如出现症状则多为原发疾病的症状。

四检查多有原发疾病的相应实验室检查改变。

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①QRS波群时限<0.12秒;②QRS波群形态改变:V1或V2导联呈rsR'型或M形;I、V5、V6导联S波增宽而有切迹,时限≥0.04s;aVR导联呈QR型,R波宽而有切迹;V1导联R波时间>0.05s;(3)ST-T改变:V1、V2导联ST 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I、V5、V6导联T波方向一般与S 波相反,仍为竖立。

五诊断主要根据心电图的特点即可诊断。

六鉴别诊断 1.与正后壁心肌梗死的鉴别正后壁心肌梗死时表现为V1导联的R波增高,但偶然亦可表现为rSr型,与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rsR波相比较,V1导联T波竖立更为多见,T波倒置仅见于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早期,如同时存在Ⅱ、Ⅲ、aVF导联病理性Q波,也支持正后壁心肌梗死的诊断。

2.与直背综合征及漏斗胸时心电图的鉴别直背综合征及漏斗胸时,由于胸廓前后径发生变化引起心脏位置亦发生相应的变化,在V1导联上可出现rSr型,一般r波较小,并且V1导联P波倒置类似左心房增大所致的P波倒置。

此与单纯的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不难鉴别。

七治疗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及基础疾病的治疗。

因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本身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临床上常无症状,可不需非凡处理。

心电图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什么意思 (2)

心电图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什么意思 (2)

心电图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什么意思心电图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RBBB)是一种心电图波形异常,表现为QRS波群时间延长,QRS波群形态改变。

RBBB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电图异常,但大多数情况不会引起严重疾病。

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RBBB的定义、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定义1.定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是心内膜下的一束神经组织在病理状态下传导受损所致。

正常情况下,心脏右心室的冲动经右束支传至心肌,激动右心室收缩。

当右侧束支传导受损时,右心室收缩时会有延迟或异常,从而导致QRS波形改变,出现右束支阻滞表现。

2.临床表现完全性RBBB大多数情况下为无症状的,不需要治疗。

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心动过速、头晕等症状。

但是,这些症状通常与其他疾病有关,而不是直接与RBBB相关。

RBBB的发现通常是一次心电图检查的结果。

3.心电图表现完全性RBBB的心电图特点是QRS波群时间延长,且QRS波群形态改变,表现为:(1)QRS时间>0.12s(2)V1和V2导联中的QRS波形:a. QRS波群无S波b. QRS波群R波高峰时间>0.03s(3)V5和V6导联中的QRS波形:a. QRS波群有R′波b. QRS波群R波高峰时间>0.03s二、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治疗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不需要特殊治疗,因为它通常不会引起严重并发症。

如患者同时存在其他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等,应采取针对性的治疗以维持心脏功能正常。

同时,也要采取以下措施预防心脏疾病:1.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运动,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2.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如有高血压或高血脂的情况应及时控制。

3.定期检查对于有心脏疾病或其他相关病史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如心脏超声、CT、核磁共振等。

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注意事项1.不需要特殊治疗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通常不需要单独的治疗,但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保健。

儿科住院医师考试:2022循环系统疾病真题模拟及答案(4)

儿科住院医师考试:2022循环系统疾病真题模拟及答案(4)

儿科住院医师考试:2022循环系统疾病真题模拟及答案(4)共509道题1、下列哪项不是法洛四联症的主要体征()(单选题)A. 不同程度的紫绀和体格发育落后B. 心界不大,搏动不强烈C. 胸骨左缘常扪及右心室搏动及收缩期震颤D. 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E. 胸骨左缘可闻及收缩早期喷射性杂音试题答案:D2、30周早产患儿,生后24小时因吸入性肺炎而住院。

查体:胸骨左缘第2肋间有较响亮收缩期杂音,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有动脉导管未闭和左向右分流,应如何治疗()(单选题)A. 治疗肺炎,待3~4岁后手术治疗B. 观察到3个月后不闭合可手术C. 治疗肺炎的同时,应用吲哚美辛(消炎痛)D. 立即手术根治E. 立即应用心导管介入技术将未闭的动脉导管进行堵塞试题答案:C3、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单选题)A.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B. 支气管肺炎C. 充血性心力衰竭D. 喉返神经麻痹E. 肺动脉瓣狭窄试题答案:B4、早搏儿童进行心电图检查诊断为房性早搏。

下列哪项不符合其特点()(单选题)A. P波提前,其形态与窦性P段稍有差异,但方向一致B. P~R>0.10sC. 早搏后的代偿间歇往往不完全D. 一般P波后QRS-T正常E. P波后不应出现无QRS-T现象试题答案:E5、10岁女孩,自幼体弱,发育营养差,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有Ⅲ级粗糙收缩期杂音,第二心音亢进,肺(-),腹平软,肝、脾未触及。

心电图:电轴不偏,P波增宽、双峰,V 导联R波+S波为7mV。

X线胸片显示肺血增多,心影中度增大。

该患儿进一步治疗应该是()(单选题)A. 尽早手术B. 不必手术C. 观察1~2年再作决定D. 已失去手术机会E. 先予服用洋地黄,如无效再考虑手术试题答案:A6、6岁男孩,门诊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

下面哪一项不符合此病的体检所见()(单选题)A. 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减弱伴固定分裂B. 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Ⅲ/6级全收缩期杂音C. 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充盈性杂音D. 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E. 剧烈哭闹后出现紫绀试题答案:A7、健康学龄儿童期前收缩的发生率是()(单选题)A. <1%B. 1%~2%C. 3%~4%D. 5%~10%E. 10%以上试题答案:B8、男孩,8岁,来自西南地区。

心电图二

心电图二
患者男,46岁,图为其入院常规检查心电图
• 1.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 2.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 如图所示,P波在Ⅱ、Ⅲ、avF呈倒置,P-R间期小于 0.12s,且心率为75次/分钟,由此判断其为非阵发性交界 性性心动过速(心率一般为70-150次/分钟);V1导联呈 rSr'形态,r'>r,且QRS时限小于0.12s,由此判断其为不完 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患者女,55岁,偶感胸闷心悸,图为其心电图
• 1.窦性心律 • 2.室性早搏 • 3.ST-T异常
• 如图所示,P波在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向上,avR导联向下, 由此判定其为窦性心律;各导联第3个QRS波群提前发生,形态宽大 畸形,其前无相关P波,其后代偿完全,由此判断其为室性早搏;ST 段在Ⅰ、Ⅱ、Ⅲ、avL、avF、V4-V6导联下移大于0.05mV,T波在Ⅰ、 Ⅱ、Ⅲ、avL、avF、V4-V6呈低平或倒置,由此判断其为ST-T异常。
患者女,55岁,因胸闷心悸来院,图为其心电图
• 1.窦性心律 • 2.室性早搏 • 3.ST-T异常
• 如图所示,P波在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向上,avR导联向下, 由此判定其为窦性心律;各导联第3个QRS波群提前发生,形态宽大 畸形,其前无相关P波,其后代偿完全,由此判断其为室性早搏;ST 段在Ⅰ、Ⅱ、Ⅲ、avL、avF、V4-V6导联下移大于0.05mV,T波在Ⅰ、 Ⅱ、Ⅲ、avL、avF、V4-V6呈低平或倒置,由此判断其为ST-T异常。
患者女,34岁,因突发胸闷心悸来院,图为其心电 图。
•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2.非特异性sT-T改变
• 如图所示,患者P波在所有导联都难以辨识,也未见明显 心房激动波,QRS波群形态正常,频率规则且大于150次/ 分,并且伴有继发的ST-T改变,由此判定患者为阵发性室 上性心动过速。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n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图表现,属于心电图诊断中的一种阻滞性传导障碍。

右束支是心脏的传导系统的一部分,位于心室间隔的右侧。

右束支主要负责传导冲动到右心室的前部和后部。

当右束支的传导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时,就会发生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是QRS波群略宽,时间常在0.10秒至0.12秒之间,称为稍宽QRS波群。

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不同,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QRS波群形态正常,即其形态与正常QRS波群相似。

此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还表现为右侧胸导联V1和V2导联中的r波变小,S波增大。

而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QRS波群则表现为右侧胸导联中的r波消失,S波显著增大。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机制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相似,多发生于右束支的近端,表明存在一定程度的阻滞性病变。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病因较广泛,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脏手术等。

此外,一些健康的人群也有可能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这被认为是一种生理性变异。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尤其在没有明显的心功能障碍的患者中。

一些研究表明,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能与心脏病的发展和预后相关,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房颤等。

然而,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验证这些观点。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断建立主要依靠心电图的结果。

正常人在心电图中可能呈现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表现,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来排除其他心脏病。

其他检查包括心脏超声、运动试验、心脏负荷试验等。

治疗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通常并不需要特殊的治疗,除非患者同时存在其他心脏病变。

对于合并有心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一些可能引起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病因,如冠心病或高血压,需要积极治疗。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在日常工作中,常常有人询问:体检心电图查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不是有心脏病,该怎么办?事实上不用太担心,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见于无心脏病的健康人。

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者也不一定有广泛的心肌损害,如不伴有其它器质性心脏,常无重要意义。

右束支常见的病因为风心病、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亦可见于肺心、冠心、心肌病等。

惹通过进一步检查确无器质性心脏病,不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通常是无病理意义的。

由于无病理意义,即正常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会对其有影响的。

心电图特征:1. QRS波时间延长完全性者QRS≥0.12秒不完全者QRS<0.12s2. V1呈rSR’型或M形波(最具特征性)3. S波宽钝而不深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incomplete right bundle?branch block 为束支传导阻滞的一种类型,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于健康人。

其心电图改变为:①QRS波群时限<0.12秒;V1、V2导联室壁激动时间≥0.06秒。

②QRS波群形态改变:V1、V2导联呈rsR型,或呈宽大并有切迹的R波;V5、V6导联的前半部TB为8R型,但S波显著增宽。

在肢体导联中以R波为主的导联常有粗钝的S波,以负向波为主的导联常有终末粗钝的R波。

③ST-T改变:ST-T段大致于QRS波群络未向量的方向相反,表现为V1、V2导联S-T段降低,T波倒置,V5、V6导联S-T段抬高,T波直立,在肢体导联中也可有类似的改变心脏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没有什么影响的,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搏动发起点是窦房结,是在心房部位,发出的神经冲动首先传到心房,导致心房收缩,然后通过房室结传到心室,传到心室时会分两支,一支就是左束支,一支是右束支,不过束支阻滞不通畅后还可以通过其他的通路传过去的,所以没有多大的影响,定期复查就行了。

右侧束支传导阻滞按阻滞程度的不同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右束支传导阻滞(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右束支传导阻滞(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右束支传导阻滞(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简称右束支阻滞。

右束支阻滞可见于正常人,但较少。

以儿童和青年人较多,以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较常见。

约1%的正常青年人有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可见于先天性心脏病,以房间隔缺损尤为多见,也可见于室间隔缺损伴双心室扩大、肺静脉畸形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约有1/3可出现。

右束支传导阻滞本身不产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故临床上常无症状。

如出现症状则多为原发疾病的症状。

二病因1.右束支阻滞可见于正常人,但较少。

2.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常出现于以下的病理生理情况:①先天性心血管畸形;②部分冠心病及心肌病;③部分慢性肺部疾患,轻度的右心室肥厚或扩张。

3.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绝大多数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钾血症、Lev病、Lenegre病或经过心脏直视手术等。

三临床表现右束支传导阻滞本身不产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故临床上常无特异性症状。

如出现症状则多为原发疾病的症状。

四检查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诊断。

1.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1)右胸V1、V2导联(或V3R、V4R导联)的QRS波呈rsR′、rSR′型、rsr′型或M型,其R′波通常高于r波;少数呈宽大有切迹的R波。

(2)V5、V6导联S波显著宽大,时限≥0.04s,但不深。

Ⅲ、aVR导联呈qR波,该R波多增宽而不高,Ⅰ、aVL及Ⅱ导联则多为宽大不深的S波。

(3)QRS时限≥0.12s。

(4)V1、V2导联呈有切迹的R波时,R波峰时间(室壁激动时间)0.05s。

而V5、V6导联R波峰时间正常。

(5)ST-T改变,其方向与QRS波终末向量方向相反,即V1、V2导联的ST段压低,T波倒置,而V5、V6导联ST段抬高,T波直立。

2.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典型心电图特点(1)右胸导联V1、V2导联的QRS波呈rsR′型、rsr′型、rSR′型或M型。

57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分析1

57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分析1
48 1
J Q NAI OFP C CAI I C OC RA TI E TR ARDI GY S 2 O ) E OI O J ( O 5 VOI 4 NO6 . 1

论 著 ・
57 例不完全性右束 支传导阻滞心 电图分析 1

【 摘要】 目的

刘江 涛
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正常心脏右束支的不应期 比左束支约长 1 , 6
在传导速度上 , 左束 支与右束 支相 差约在 2m 以 5s 内, S QR 波形正常 , 当右束支不应期延长, 传导速度
比左 束 支 慢 2 ~ 4ms时 , 5 0 QRS时 限 可 加 宽 , 呈 I B B 如超 过 4ms以上 , QR RB  ̄ 0 则 S时 限 明显 加 宽
较高 的 R 波 , 也就能出现典型 的 R B B B图形 , 临床
上如果只作常规导联就可能导致 R B B B的漏诊 , 特 别是 I B B R B 。在我们检测的 5 7 I B B中, 1例 R B 加作 V 、2 V 附加导联明显提高了检 出率 , 并且患者组 明
4 张开滋 . 临床心律失常 . 1 . 第 版 长沙 : 湖南科 学技 术出版社 ,
S 波粗钝 及 / V 或 导联 呈 rr, r< r 的心 电 图 s 且 波 加作 V。及 V V 、 导 联 上 一 肋 间 、 上二 肋 间、 至 甚
上三肋间 , 出 rR 型诊断 I B B 按 1 岁为一年 检 s RB, 0
龄 组进行 统计 分 析 。
2 结 果

通 :. 1杭州城站火车站乘 11 90 5 或 0 路公交车至孩儿巷 下车沿延 安路 向南行 5 米或乘 出租车 ( O 起步价 1 元 ) O 。 2萧 山国际机 场乘 民航 大巴至武林广 场转 出租车( . 起步价 )

心电图显示为右束肢传导阻滞,这个严重吗

心电图显示为右束肢传导阻滞,这个严重吗

心电图显示为右束肢传导阻滞,这个严重吗右束支传导阻滞是指心脏的右心室和左心室之间传导信号的右束支传导路径出现问题,导致心电图上出现特定的QRS波形。

一般情况下,右束支传导阻滞不会造成病人的严重危险,但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会诱发其他心血管疾病,并导致需要更加严格的治疗。

治疗方法1. 针对潜在的心脏疾病进行治疗:如果右心室的阻塞是由其他心脏问题引起的,则这些潜在问题可能需要被妥善处理。

2. 药物治疗:如果右心室阻塞是由心律失常或心绞痛引起的,则医生可能会开出药物治疗以控制病情。

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嘱咐服药,同时注意观察治疗效果和副作用。

3. 符合健康生活方式: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限制酒精摄入,保持合理的饮食,控制体重和有效的锻炼,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

4. 插入心脏起搏器:在一些严重情况下,右心室阻塞可能需要通过永久性起搏器进行治疗。

这需要通过心脏导管将起搏器植入胸部。

注意事项:1. 定期体检: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体检和监测,确保及时识别和治疗任何心血管疾病或并发症。

2. 遵循医生的嘱咐: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嘱咐,按时服用药物。

同时,患者需要向医生详细汇报药物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

3. 防止情绪焦虑:患者需要学会放松情绪,及时解决生活中可能导致情绪焦虑的因素。

4. 合理饮食:患者需要适当控制饮食,减少摄入高盐、高脂肪食物,以及过量摄入糖类食物。

5. 动态监测: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等监测,以及遵循医生的治疗计划,确保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

心肌梗塞边缘心电图是什么意思心肌梗塞边缘心电图是什么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一种心脏疾病,通常由于冠状动脉阻塞而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

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改变包括T波倒置、ST段抬高、Q波出现等。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心肌梗塞可能出现较轻的心电图改变,这被称为心肌梗塞边缘心电图。

心肌梗塞边缘心电图是指存在一些心电图改变,但不足以被诊断为典型的心肌梗塞。

右束支传导阻滞

右束支传导阻滞
(3)二度Ⅱ型(莫氏Ⅱ型)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为一定比例的不呈右束支阻滞的图 形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间歇性或交替性出现。例如2∶1二度Ⅱ型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表现为1个不呈右束支传导阻滞的 QRS 波与1个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 QRS 波交替
出现。又如4∶3二度Ⅱ型右束支传导阻滞时,心电图表现为3个不呈右束支传导阻滞的 QRS 波与1个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 QRS 波交替出现。
②V5、V6、Ⅰ导联 S 波增宽而不深。 ③QRS 时限<0.12s。 (2)对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典型心电图特点的详细描述: ①可以伴有继发性 ST-T 改变,但通常不作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 ②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可遇到只有右侧胸前导联出现时限远不到0.12s 的 rsr’波群,其他 导联相应改变却不明显,如左侧胸导联并无粗钝的 S 波,或 V1导联呈 Rsr′型,其 r′ ③正常变异多与右心室流出道生理性延迟除极有关,R′波常 ④正常变异的另一种心电图改变是:V1、aVL 导联出现 r′波;Ⅰ、Ⅱ、Ⅲ、V6导联出现 S 波。这种 SⅠ、SⅡ、SⅢ图形见于无心脏病者,与室上嵴远端除极延迟有关。 3.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的特殊类型 (1)间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ntermitent RBBB): ①心率无关型间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此型间歇性右束支阻滞与心率快慢无关。在心电 图连续记录上可见到右束支阻滞(完全或不完全阻滞)时而出现,时而消失,与心率无关(图3)。 呈右束支阻滞图形的 R-R 间期等于或接近等于正常的 QRS-T 波群的 R-R 间期,心室率多属 正常范围。这种类型的间歇性右束支阻滞实际上是二度Ⅱ型右束支阻滞。
①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②右心室扩张或肥厚;③心肌慢性炎症:④传导束非特 异性纤维变性束支组织硬化性、退行性病变纤维变性。心电图演变可见这些患者大多先有右 束支阻滞,然后合并左前分支阻滞,继而再发展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即 完全性双侧束支阻滞)。这种病变发展很慢,常要许多年才能从单一束支阻滞发展成双侧束 支传导阻滞。多见于中老年患者;⑤少数完全健康者。

右束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传导阻滞 辨别要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右束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传导阻滞 辨别要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右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辨别要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右束支传导阻滞和左束支传导阻滞是心电图检查中常见的心电传导系统异常。

右束支传导阻滞是指心电图上显示右束支传导受阻的情况,而左束支传导阻滞则是指左束支传导受阻的情况。

它们在临床中的表现和治疗方法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本文旨在总结右束支传导阻滞和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辨别并处理这两种心电传导系统异常。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左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特点及区别,提高对心电图异常的诊断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应包括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主要内容安排,简要介绍每个章节的主题和重点。

这一部分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脉络,引导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具体内容可以包括:1. 引言部分:介绍文章的背景、意义和目的,为后续章节内容提供铺垫。

2. 右束支传导阻滞要点部分:分为定义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三个小节,详细介绍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相关知识。

3. 左束支传导阻滞要点部分:同样分为定义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三个小节,详细介绍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相关知识。

4. 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内容,重点强调右、左束支传导阻滞的辨别要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以上是文章结构部分的一个大致框架,具体内容应根据所撰写文章的详细情况进行具体展开。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右束支传导阻滞和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区别与辨别要点,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这两种心电图异常。

通过对两种心电图异常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以及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和对比,希望能够提供给读者清晰的认识和指导,以便及时有效地处理患者的心脏问题,提高诊疗水平和治疗效果。

同时,本文也将就如何准确辨别左右束支传导阻滞进行探讨,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心电图发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发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心电图发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导语:心电图发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怎么办?首先要咨询医生这个病是不是很严重,其次对症下药,要看患病者本身是不是有不舒服的症状,若没有
心电图发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怎么办?首先要咨询医生这个病是不是很严重,其次对症下药,要看患病者本身是不是有不舒服的症状,若没有完全不需要去理会,如果有不舒服的地方就要治疗了,偶见于健康人群,如果有不舒服的情况再考虑吃药,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希望大家健康保持良好的心态很重要。

一、体检发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不知平常有无症状.一般患者是不伴随症状的.首先得了这个病不需要慌张因为它并不意味着心脏有严重问题它也可见于无心脏病的健康人.心电图特征:1.QRS波时间延长完全性者QRS≥0.12秒不完全者QRS<0.12s2.V1呈rSR型或M形波(最具特征性)3.S波宽钝而不深.
意见建议:
1:继续相关的检查如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了解心脏是不是存在器质性病变.
2:如果有器质性病变则需要进行相关治疗.
3:若排除器质性病变则无需担心因为那是无病理意义的除非出现左束枝传导阻滞.
二、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见于无心脏病的健康人.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者也不一定有广泛的心肌损害如不伴有其它器质性心脏常无重要意义.右束支常见的病因为风心病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亦可见于肺心冠心心肌病等.惹通过进一步检查确无器质性心脏病不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通常是无病理意义.
如上所述希望能给大家帮助,心电图发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老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恢复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

老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恢复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

老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恢复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1

张晓星
【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年(卷),期】1998(000)005
【摘要】男性,80岁,因咳嗽,发热1天入院。

既往有冠心病史。

入院经检查诊断为。

上呼吸道感染、冠心病。

经抗炎等治疗。

2天体温恢复正常,5天后咳嗽减轻。

入院时心电图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与近10年心电图相同)。

住院5天后动态心电图检查为持续性完全性右柬支传导阻滞,轻度ST、T改变。

【总页数】1页(P423)
【作者】张晓星
【作者单位】沈阳军区总医院,沈阳1100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
【相关文献】
1.23例体检小儿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结果分析 [J], 李金秀
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并3相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4相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 [J], 杨晓霞;周群;张玲
3.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对房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 [J], 廉婕;王鹏飞
4.室间隔缺损,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QRS电轴左偏 [J],
5.老年人右胸导联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分析 [J], 张晓林;王青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图发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发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怎么办?首先要咨询医生这个病是不是很严重,其次对症下药,要看患病者本身是不是有不舒服的症状,若没有完全不需要去理会,如果有不舒服的地方就要治疗了,偶见于健康人群,如果有不舒服的情况再考虑吃药,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希望大家健康保持良好的心态很重要。

一、体检发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不知平常有无症状.一般患者是不伴随症状的.首先得了这个病不需要慌张因为它并不意味着心脏有严重问题它也可见于无心脏病的健康人.心电图特征:1.QRS波时间延长完全性者QRS≥0.12秒不完全者
QRS&lt;0.12s2.V1呈rSR型或M形波(最具特征性)3.S波宽钝而不深.
意见建议:
1:继续相关的检查如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了解心脏是不是存在器质性病变.
2:如果有器质性病变则需要进行相关治疗.
3:若排除器质性病变则无需担心因为那是无病理意义的除非出现左束枝传导阻滞.
二、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见于无心脏病的健康人.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者也不一定有广泛的心肌损害如不伴有其它器质性心脏常无重要意义.右束支常见的病因为风心病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亦可见于肺心冠心心肌病等.惹通过进一步检查确无器质性心脏病不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通常是无病理意义.
如上所述希望能给大家帮助,心电图发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要结合患者本身的情况没有症状不舒服的感觉可以不用吃药,要是有不舒服的地方到时在考虑对症下药,希望大家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其次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以上所述只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