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第八章习题答案教学文案
成本会计第八章习题答案
![成本会计第八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34d73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d2.png)
成本会计第⼋章习题答案9、某⼯业企业甲种产品的原材料在⽣产开始时⼀次投⼊,产品成本中的原材料费⽤所占⽐重很⼤,⽉末在产品按其所耗原材料费⽤计价。
其8⽉初在产品费⽤为3000元;该⽉⽣产费⽤为原材料12000元,⼯资及福利费3300元,制造费⽤6000元。
该⽉完⼯产品450件,⽉末在产品300件。
要求:计算该⽉甲种产品的完⼯产品成本和⽉末在产品成本并编制产品完⼯⼊库的会计分录。
原材料费⽤分配率=(3000+12000)/(450+300)=20⽉末在产品成本=300*20=600(元)完⼯产品成本=450*20+3300+6000=18300(元)借:库存商品18300贷:⽣产成本——基本⽣产成本——甲产品——材料费⽤9000——制造费⽤6000——⼯资及福利费330010、某产品经两道⼯序完⼯,完⼯产品⼯时定额为40⼩时,第⼀⼯序为30⼩时,第⼆⼯序为10⼩时。
每道⼯序在产品⼯时定额(本⼯序部分)按本⼯序⼯时定额的50%计算。
要求:计算该产品第⼀、⼆两道⼯序在产品的完⼯率。
第⼀道⼯序完⼯率=(30*50%)/40=37.5%第⼆道⼯序完⼯率=(30+10*50%)/40=87.5%11、某产品某⽉初在产品和本⽉发⽣的⼯资及福利费共为6000元;该产品该⽉份完⼯要求:采⽤约当产量⽐例法,分配计算该产品的完⼯产品和⽉末在产品的⼯资及福利费。
在产品约当产量=2000*37.5%+1000*87.5%=1625(件)⼯资及福利费分配率=6000/(1375+1625)=2完⼯产品应负担的⼯资及福利费=1375*2=2750(元)在产品应负担的⼯资及福利费=1625*2=3250(元)12、某产品的原材料随着⽣产进度陆续投⼊,其完⼯产品和各⼯序的消耗定额,在产品在本⼯序的消耗定额按50%计算。
该⽉初在产品原材料费⽤为2610元,本⽉原材料费⽤为4890元。
该⽉完⼯产品1860件。
要求:(1)按原材料投⼊的程度计算各⼯序在产品的完⼯率和该产品的⽉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成本会计课后练习题答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富生 黎来芳 主编)
![成本会计课后练习题答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富生 黎来芳 主编)](https://img.taocdn.com/s3/m/cb005b75f7ec4afe04a1dffb.png)
第三章1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原材料费用(1)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消耗量。
A材料:甲产品定额消耗量=100×10=1000(千克)乙产品定额消耗量=200×4=800(千克)合计1800(千克)B材料:甲产品定额消耗量=100×5=500(千克)乙产品定额消耗量=200×6=1200(千克)合计1700(千克)(2)计算原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A材料消耗量分配率==0.99B材料消耗量分配率==1.01(3)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实际消耗量。
甲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实际数量=1000×0.99=9 90(千克)乙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实际数量=800×0.99=79 2(千克)甲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实际数量=500×1.01=505(千克)乙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实际数量=1200×1.01=121 2(千克)(4)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计划价格费用。
甲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计划价格费用=990×2=1980(元)甲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计划价格费用=505×3=1 515(元)合计3495(元)乙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计划价格费用=792×2=1584(元)乙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计划价格费用=1212×2=3636(元)合计5220(元)(5)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成本差异。
甲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成本差异=3495×(-2%)=-699(元)乙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成本差异=5220×(-2%)=-1044(元)(6)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实际原材料费用。
甲产品实际原材料费用=3495-69.9=3425.1(元)乙产品实际原材料费用=5220-104.4=5115.6(元)(7)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表(见表3—12)。
(8)根据原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1)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3495———乙产品5220 贷:原材料8715 2)借:材料成本差异174.3 贷: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69.9———乙产品104.42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1)交互分配。
成本会计8章 习题答案(修改)
![成本会计8章 习题答案(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8910810b910ef12d2bf9e78d.png)
第八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2.B3.A4.B5.A6.A7.A8.B9.D 10.A二、多选题1.CD2.ABCD3.ABC4.ABD5.ABC6.ABC7.ABCDE8.ACE9.ABE 10.ABCD三、判断题1.×2.√3.√4.×5.√6.×7.×8.×9.× 10.×四、计算与核算题1.(1)编制直接材料费用系数计算表,见下表1-1。
表1-1 直接材料费用系数计算表(2)计算甲、乙、丙三种产品的成本,编制产品成本计算表,见表1-2。
表1-2 A类各种产品成本计算表单位:元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 = =316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 = =7.04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 = =11.072. A 产品的价格系数定为1,则 B 产品的价格系数为68/80=0.85, C 产品的价格系数为60/80=0.75。
副产品按计划价格计算,成本为800×30=24 000(元),总成本扣除副产品的成本,即 联合成本为135 120-24 000=111 120(元) 联产品成本分配率=111 120/4 420=25.14 A 产品成本=1 980×25.14=49 777.2(元) B 产品成本=1 615×25.14=40 601.1(元) C 产品成本=825×25.14=20 741.7(元)表2-1 联、副产品成本计算表3.该产品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计算如下:系数=190200=0.95 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10 000×(1-0.95)=500(元) 4.甲产品定额直接人工费用=2100×6×5=63 000(元)甲产品本月直接人工脱离定额差异=66 000-63 000=3 000(元)470 300-20 000 1 425 450 3001 42557 325-1 500 7 92555 8257 925 90 225- 2 500 7 92587 7257 9255.投产产品数量=460+40-30=470(件)材料定额消耗量=470×5=2 350(千克)材料实际消耗量=2 320-10=2 310(千克)A产品材料脱离定额差异=(2 310-2 350)×10=-400元(元)A产品的材料定额成本=5×460×10=23 000(元)A产品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23 000-400)×2%=452(元)6.直接材料总差异=200×9 000-210×10 000=-300 000(有利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200-210)×9 000=-90 000(有利差异)直接材料用量差异=210×(9 000-10 000)=-210 000(有利差异)7.两差异分析法:固定制造费用成本总差异=88 000-4000×2×10=8 000(元)(不利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88 000-100 000=-12 000(元)(有利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100 000-4000×2×10=20 000(元)(不利差异)三差异分析法:固定制造费用成本总差异=88 000-4000×2×10=8 000(元)(不利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88 000-100 000=-12 000(元)(有利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100 000-7 400×10=26 000(元)(不利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0×(7 400-4000×2)=-6 000(元)(不利差异)【实训案例】业务实训一(1)计算该类产品完工产品成本表8-30 产品成本计算单单位:元(2)计算系数系数计算表(3)类内各种产品成本计算将完工产品成本在类内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见表8-31。
成本管理会计第八章习题参考答案
![成本管理会计第八章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57273e3b3567ec102d8a85.png)
第八章成本管理会计习题参考答案习题一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直接分配法)直接分配法会计分录根据分配结果,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基本生产成本─第一基本生产车间 3256─第二基本生产车间 2992制造费用─第一基本生产车间 3288─第二基本生产车间 3704管理费用 520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7040─机修车间 6720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顺序分配法)机修单位成本=(6720+640)/( 4200-200)=7360/4000=(1.84元/小时)顺序分配法会计分录根据分配结果,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基本生产成本─第一基本生产车间 2960─第二基本生产车间 2720制造费用─第一基本生产车间 3552─第二基本生产车间 4024管理费用 504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640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7040 ─机修车间 7360供电直接分配费用额=7040+320-640=6720元机修直接分配费用额=6720+640-320=7040元供电车间直接配率=6720/40000=0.168元/度机修车间直接分配率=7040/4000=1.76元/小时交互分配法会计分录根据分配结果,编制会计分录如下:⑴交互分配: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640─供电车间 320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640─机修车间 320⑵对外分配:借:基本生产成本─第一基本生产车间 3108─第二基本生产车间 2856制造费用─第一基本生产车间 3420─第二基本生产车间 3864管理费用 512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6720─机修车间 7040或:借:基本生产成本─第一基本生产车间 3108─第二基本生产车间 2856制造费用─第一基本生产车间 3420─第二基本生产车间 3864管理费用 512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320─机修车间 640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7360 (6720+640)─机修车间 7360 (7040+320)机修成本差异=(6720+1040-1344)=6416(元)借:基本生产成本——第一基本生产车间 4810——第二基本生产车间 4420制造费用——第一基本生产车间 966——第二基本生产车间 932管理费用 2632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64——机修 1040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7104——机修车间 7760或: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64 ───机修车间 1040基本生产成本───第一基本生产车间 4810───第二基本生产车间 4420制造费用───第一基本生产车间 966──―第二基本生产车间 932管理费用 552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11440──机修车间 1344将辅助生产成本差异计入管理费用:借:管理费用4336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4336借:管理费用 6416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6416设供电车间每度电的成本为x,机修车间每小时维修成本为Y,建立联立方程如下:解上述方程式,求得:X=0.168Y=1.760根据分配结果,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352───机修车间 672基本生产成本───第一基本生产车间 3108───第二基本生产车间 2856制造费用───第一基本生产车间 3420───第二基本生产车间 3864管理费用 512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7392───机修车间 7392(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成本会计学 第9版 教材习题答案
![成本会计学 第9版 教材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765b8e31b765ce0408145b.png)
第2章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教材部分习题答案案例题1.由于各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的产品品种都比较多,在产品成本账的设置上,除了设置基本生产成本总账以及按产品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以外,还应按车间设置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㊂由于该企业能源方面的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很大,应予以重点反映和控制,该企业应该为各种产品设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直接燃料和动力 制造费用 等成本项目,即应该专设 直接燃料和动力 成本项目,用以单独反映产品成本中的能源消耗情况㊂2.应该为辅助部门设置 辅助生产成本 总账以及相关的明细账进行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的成本核算㊂由于锅炉车间的规模比较大,该车间的制造费用应单独设账核算;而运输队的规模较小,为简化核算起见,该车间可以不设置制造费用明细账,所发生的制造费用直接在该车间的 辅助生产成本 明细账中核算㊂第3章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之间的归集和分配教材部分习题答案练习题1.按定额费用比例分配原材料费用(1)计算甲㊁乙两种产品的原材料定额费用㊂甲产品A材料定额费用=100ˑ30ˑ8=24000(元)乙产品A材料定额费用=200ˑ20ˑ8=32000(元)(2)计算分配率㊂分配率=6160024000+32000=1.1(3)计算甲㊁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费用㊂甲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费用=24000ˑ1.1=26400(元)乙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费用=32000ˑ1.1=35200(元)2.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1)交互分配㊂水费分配率=48000+1200012000=5运费分配率=42000+800050000=1供水车间负担运费=1ˑ10000=10000(元)运输队负担水费=5ˑ800=4000(元)(2)计算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㊂供水车间对外分配费用=48000+12000+10000-4000=66000(元)运输队对外分配费用=42000+8000+4000-10000=44000(元)(3)对外分配㊂水费分配率=6600010000+1200=5.892857运费分配率=4400035000+5000=1.1基本车间负担水费=5.892857ˑ10000=58928.57(元)基本车间负担运输=1.1ˑ35000=38500(元)合计97428.57元管理部门负担水费=5.892857ˑ1200=7071.43(元)管理部门负担运费=1.1ˑ5000=5500(元)合计12571.43元(4)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见表333㊂表333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交互分配法)金额单位:元数量单位:水 立方米(5)编制会计分录㊂1)交互分配㊂借:制造费用 供水车间10000 运输队4000贷:辅助生产成本 供水车间4000运输队10000 2)结转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㊂借:辅助生产成本 供水车间22000运输队12000贷:制造费用 供水车间22000运输队12000 3)对外分配㊂借:制造费用 基本生产车间97428.57管理费用12571.43贷:辅助生产成本 供水车间66000.00运输队44000.00 3.采用计划成本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1)按实际耗用量和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分配辅助生产费用㊂供电车间应分配水费=1500ˑ5=7500(元)基本生产车间应分配水费=7000ˑ5=35000(元)企业管理部门应分配水费=500ˑ5=2500(元)合计45000元供水车间动力用电应分配电费=10000ˑ0.5=5000(元)供水车间照明用电应分配电费=1000ˑ0.5=500(元)基本生产车间动力用电应分配电费=44000ˑ0.5=22000(元)基本生产车间照明用电应分配电费=3000ˑ0.5=1500(元)企业管理部门照明用电应分配电费=2000ˑ0.5=1000(元)合计30000元(2)计算辅助生产实际成本㊂供水车间实际成本=46000+(5000+500)=51500(元)供电车间实际成本=25500+7500=33000(元)(3)计算辅助生产成本差异㊂供水车间成本差异=51500-45000=6500(元)供电车间成本差异=33000-30000=3000(元)(4)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计划成本分配法),见表334㊂表334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5)根据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计划成本法)编制会计分录㊂1)按计划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㊂借:辅助生产成本 供水车间5000基本生产成本 ˑ产品22000制造费用 基本生产车间36500 供水车间500供电车间7500管理费用3500贷:辅助生产成本 供水车间45000供电车间30000 2)结转辅助车间制造费用㊂借:辅助生产成本 供水车间6500供电车间13000贷:制造费用 供水车间6500 供电车间13000 3)结转成本差异㊂借:管理费用9500贷:辅助生产成本 供水车间6500供电车间3000案例题[案例1]1.应按实际工时比例将生产工人的薪酬费用在甲㊁乙产品之间进行分配㊂理由是:(1)该企业原始记录和业务统计工作较为完善,应该能够提供实际工时的资料;(2)选择实际工时作为分配标准,能更好地将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所负担的直接人工费用的多少联系起来㊂2.应按机器工时比例将直接燃料和动力费用㊁制造费用在甲㊁乙产品之间进行分配㊂理由是:(1)该企业的原始记录和业务统计工作较为完善,应该能够提供机器工时的资料;(2)该车间属于技术密集型生产单位,大型㊁先进的设备较多,自动化程度较高,燃料和动力方面费用的多少与机器设备的运转时间密切相关,同理,制造费用中与机器设备相关的费用所占比重较大,而这部分费用与机器设备的运转时间有密切的联系㊂3.在成本核算中应该为管理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1)甲㊁乙两种产品的实际总成本和计划(定额)总成本;(2)甲㊁乙两种产品的实际总工时(人工工时和机器工时)和计划(或定额)总工时;(3)甲㊁乙两种产品的实际和计划单位产品成本以及在单位产品成本中各成本项目所占的比重;(4)甲㊁乙两种产品的实际和计划的单耗(即单位产品的原材料消耗㊁工时消耗等)㊂[案例2]1.计算分配生产工资费用㊂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甲产品定额工时=500ˑ8=4000(小时)乙产品定额工时=400ˑ10=4000(小时)分配率=1200004000+4000=15甲产品应负担的生产工资费用=4000ˑ15=60000(元)乙产品应负担的生产工资费用=4000ˑ15=60000(元)按实际工时比例分配:分配率=1200004300+3700=15甲产品应负担的生产工资费用=4300ˑ15=64500(元)乙产品应负担的生产工资费用=3700ˑ15=55500(元)2.确定差异并分析原因㊂从以上计算分配结果可以看出:按实际工时比例分配比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甲产品多负担4500元(64500-60000),相应地乙产品少负担4500元(55500-60000)㊂这一结果的形成原因可能来自两个方面:(1)所制定的工时消耗定额不够准确,使本月两种产品按实际产量和工时定额计算求得的定额工时与实际工时有较大差距㊂(2)两种产品的工时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由于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品消耗的工时)有较大差别,即甲产品劳动生产率较低,而乙产品的劳动生产率较高,使劳动生产率高的乙产品因所消耗的生产工时相对较少,而少负担了费用㊂通过本案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产品的定额管理比较健全,工时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下,由于产品的定额资料比较容易取得,而实际工时资料的取得需要比较多的统计工作量,因此,为了加速核算,节约核算成本,可以按产品的定额工时比例来分配生产工资费㊂(2)为了将产品负担的生产工资费用的多少与其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密切联系起来,并便于管理上对产品成本的深入分析,应该按产品所消耗的实际工时比例来分配生产工资费用㊂[案例3]1.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分配辅助生产费用㊂(1)直接分配法㊂1)运输费用的分配㊂分配率=300000200000-50000=2基本生产一车间负担运费=65000ˑ2=130000(元)基本生产二车间负担运费=80000ˑ2=160000(元)管理部门负担运费=5000ˑ2=10000(元)2)蒸汽费用的分配㊂分配率=10000020000-500=5.1282基本生产一车间负担蒸汽费用=10000ˑ5.1282=51282(元)基本生产二车间负担蒸汽费用=8000ˑ5.1282=41025.6(元)管理部门负担蒸汽费用=1500ˑ5.1282=7692.4①(元) (2)顺序分配法㊂1)运输费用的分配㊂分配率=300000200000=1.5锅炉车间负担运费=50000ˑ1.5=75000(元)基本生产一车间负担运费=65000ˑ1.5=97500(元)基本生产二车间负担运费=80000ˑ1.5=120000(元)管理部门负担运费=5000ˑ1.5=7500(元)2)蒸汽费用的分配㊂分配率=100000+7500020000-500=8.974359基本生产一车间负担蒸汽费用=10000ˑ8.974359=89743.59(元)基本生产二车间负担蒸汽费用=8000ˑ8.974359=71794.87(元)管理部门负担蒸汽费用=1500ˑ8.974359=13461.54(元) (3)交互分配法㊂1)交互分配㊂运费分配率=300000200000=1.5蒸汽费用分配率=10000020000=5运输队负担蒸汽费用=500ˑ5=2500(元)锅炉车间负担运输费用=50000ˑ1.5=75000(元)2)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㊂运输队实际费用=300000+2500-75000=227500(元)锅炉车间实际费用=100000+75000-2500=172500(元) 3)对外分配(尾差计入管理费用)㊂运费分配率=227500200000-50000=1.51667蒸汽费用分配率=17250020000-500=8.84615基本生产一车间负担运费=65000ˑ1.51667=98583.55(元)基本生产二车间负担运费=80000ˑ1.51667=121333.6(元)管理部门负担运费=227500-(98583.55+121333.6)=7582.85(元)基本生产一车间负担蒸汽费用=10000ˑ8.84615=88461.5(元)基本生产二车间负担蒸汽费用=8000ˑ8.84615=70769.2(元)管理部门负担蒸汽费用=172500-(88461.5+70769.2)=13269.3(元) (4)代数分配法㊂1)设运输劳务的单位成本为x元,蒸汽的单位成本为y元,并根据所给资料建立以下联立方程:300000+500y=200000x100000+50000x=20000y解得:x=1.5220126y=8.8050312)根据单位成本计算分配运输费用和蒸汽费用㊂锅炉车间负担运费=50000ˑ1.5220126=76100.63(元)基本生产一车间负担运费=65000ˑ1.5220126=98930.82(元)基本生产二车间负担运费=80000ˑ1.5220126=121761.01(元)管理部门负担运费=5000ˑ1.5220126=7610.06(元)运输队负担蒸汽费用=500ˑ8.805031=4402.52(元)基本生产一车间负担蒸汽费用=10000ˑ8.805031=88050.31(元)基本生产二车间负担蒸汽费用=8000ˑ8.805031=7044.25(元)管理部门负担蒸汽费用=1500ˑ8.805031=13207.55(元)2.比较各种分配方法下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结果㊂由于代数分配法的分配结果最为准确,因此将其他方法下的分配结果与之比较,计算差异,并以此衡量各种分配方法的准确性㊂(1)直接分配法下的差异㊂基本生产一车间的差异=(130000+51282)-(98930.82+88050.31)=-5699.13(元)基本生产二车间的差异=(160000+41025.6)-(121761.01+70440.25)=8824.34(元)管理部门的差异=(10000+7692.4)-(7610.06+13207.55)=-3125.21(元)差异绝对值的总数=5699.13+8824.34+3125.21=17648.68(元)(2)顺序分配法下的差异㊂基本生产一车间的差异=(97500+89743.59)-(98930.82+88050.31)=262.46(元)基本生产二车间的差异=(120000+71794.87)-(121761.01+70440.25)=-406.39(元)管理部门的差异=(7500+13461.54)-(7610.06+13207.55)=143.93(元)差异绝对值的总数=262.46+406.39+143.93=812.78(元) (3)交互分配法下的差异㊂基本生产一车间的差异=(98583.33+88461.5)-(98930.82+88050.31)=63.7(元)基本生产二车间的差异=(121333.6+70769.2)-(121761.01+70440.25)=-98.46(元)管理部门的差异=(7582.85+13269.3)-(7610.06+13207.55)=34.54(元)差异绝对值的总数=63.7+98.46+34.54=196.7(元)3.差异形成原因的分析㊂以上我们就辅助生产费用的对外分配的准确性,从整体上进行了考察(没有分别就不同的费用项目进行考察)㊂考察的结果是:直接分配法下的差异额最大,为17648.68元,顺序分配法的差异额次之,为812.78元,交互分配法下的差异额最小,为196.7元㊂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上述三种方法中,交互分配法较为准确,顺序分配法次之,直接分配法的正确性最差㊂这种结果的形成原因可以从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在本案例中,运输队和锅炉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而且数额较大,如果采用直接分配法进行辅助费用的分配,势必造成分配结果的严重不准确㊂(2)由于锅炉车间消耗较多的运输费用,运输队消耗了较少的蒸汽费用,采用顺序法分配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即在费用中让锅炉车间负担了运输费用,大大提高了分配结果的准确性㊂(3)由于在顺序分配法下,辅助生产车间相互之间的费用负担是不全面的,即在本案例中,运输队并没有负担蒸汽费用,因此,其分配结果的准确性低于交互分配法㊂也就是说,由于在交互分配法下,辅助生产车间之间比较全面地相互负担了费用,因此分配结果的准确性高于顺序分配法㊂4.根据本案例的情况,从简化核算和提供全面㊁准确的成本信息的角度出发,对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做出评价㊂(1)从本案例的情况可以看到,直接分配法的费用分配计算工作最为简单,但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不全面,即这种方法不能提供运输队与锅炉车间之间由于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而应该相互承担的费用情况,这不仅不利于对辅助生产车间成本的分析和考核,而且对外分配的准确性受到很大影响㊂(2)顺序分配法的费用分配计算也比较简化,但由于辅助车间之间没有全面地相互承担应该承担的费用(本案例中,运输队没有承担应该承担的蒸汽费用),不利于对辅助生产车间成本的分析和考核,对外分配的准确性也受到一定的影响㊂(3)交互分配法需要进行两次分配,费用的分配计算工作较为复杂,但由于辅助车间之间全面地相互承担了费用(尽管这种费用的相互承担不是精确的承担),这不仅使得费用分配的准确性大大提高,而且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也比较全面,有利于对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分析和考核㊂(4)代数分配法虽然其费用分配计算工作较为复杂,但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全面,而且最为准确,所以是一种提倡使用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㊂第4章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教材部分习题答案练习题1.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加权平均法)分配完工产品与在产品费用(1)分工序计算完工率㊂第一道工序完工率=10ˑ50%50ˑ100%=10%第一道工序完工率=10+20ˑ50%50ˑ100%=40%第一道工序完工率=10+20+20ˑ50%50ˑ100%=80%(2)分工序计算在产品约当产量㊂第一道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40ˑ10%=4(件)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20ˑ40%=8(件)第三道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30ˑ80%=24(件)合计36件(3)计算费用分配率㊂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147000400+90=300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109000400+36=250制造费用分配率=87200400+36=200(4)计算完工产品费用和月末在产品费用㊂完工产品成本应分配的各项费用:直接材料费用=400ˑ300=120000(元)直接人工费用=400ˑ250=100000(元)制造费用=400ˑ200=80000(元)完工产品成本合计=300000(元)在产品成本应分配的各项费用:直接材料费用=90ˑ300=27000(元)直接人工费用=36ˑ250=9000(元)制造费用=36ˑ200=7200(元)在产品成本合计=43200(元)(5)编制完工入库产品的会计分录如下:借:库存商品 甲产品300000贷:基本生产成本 甲产品300000 2.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先进先出法)分配完工产品与在产品费用(1)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先进先出法,分工序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㊂1)计算月初和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㊂第一道工序完工率=4ˑ50%10ˑ100%=20%第二道工序完工率=4+6ˑ50%10ˑ100%=70%月初在产品约当产量=50ˑ20%+60ˑ70%=52(件)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30ˑ20%+40ˑ70%=34(件)2)计算分配费用㊂a.计算分配直接材料费用㊂本期耗料产量=(300+30+40)-(50+60)=260(件)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23660260=91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费用=(30+40)ˑ91=6370(元)完工产品直接材料费用=9900+23660-6370=27190(元)b.计算分配直接人工费用㊂本期耗工时产量=(300+34)-52=282(件)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42300282=150月末在产品直接人工费用=34ˑ150=5100(元)完工产品直接人工费用=8320+42300-5100=45520(元)c.计算分配制造工费用㊂本期耗工时产量=(300+34)-52=282(件)制造费用分配率=52170282=185月末在产品制造费用=34ˑ185=6290(元)完工产品制造费用=9360+52170-6290=55240(元)(2)根据所给资料和以上计算分配结果,对该车间本月和上月生产费用耗用水平作出分析说明㊂1)上月的费用耗用水平㊂单位产品直接材料费用=990050+60=90(元)单位产品直接人工费用=832052=160(元)单位产品制造费用=936052=180(元)2)本月的费用耗用水平㊂单位产品直接材料费用=91(元)单位产品直接人工费用=150(元)单位产品制造费用=185(元)由于先进先出法可以排除前期成本耗用水平对本期的影响,提供了本期的成本耗用水平资料,因此,它便于对各期的成本管理工作优劣进行分析和评价㊂例如,通过以上计算所得到的资料可以看出:在本案例中,单位产品的直接材料费用本月比上月高了1元(上月为90元,本月为91元),单位产品的直接人工费用本月比上月降低了10元(上月为160元,本月为150元),单位产品的制造费用本月比上月升高了5元(上月为180元,本月为185元)㊂3.采用定额比例法分配完工产品与在产品费用(1)采用定额比例法分配各项费用并登记产品成本明细账㊂1)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定额直接材料费用和定额工时㊂完工产品定额直接材料费用=100ˑ400=40000(元)在产品定额直接材料费用=5000+45000-40000=10000(元)完工产品定额工时=100ˑ10=1000(小时)在产品定额工时=100+1100-1000=200(小时)2)分配直接材料费用㊂分配率=5500+4700040000+10000=1.05完工产品应分配直接材料费用=40000ˑ1.05=42000(元)在产品应分配直接材料费用=10000ˑ1.05=10500(元)3)分配直接人工费用㊂分配率=2000+220001000+200=20完工产品应分配直接人工费用=1000ˑ20=20000(元)在产品应分配直接人工费用=200ˑ20=4000(元)4)分配制造费用㊂分配率=1500+105001000+200=10完工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1000ˑ10=10000(元)在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200ˑ10=2000(元)5)登记产品成本明细账,如表48所示㊂表48产品成本明细账(2)编制完工产品入库的会计分录㊂借:库存商品 丙产品72000贷:基本生产成本 丙产品72000案例题[案例1]第一种意见更为合理㊂因为在生产费用的分配中,横向分配与纵向分配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㊂在横向分配中,我们选择某种分配标准,将某项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即各种产品是按照消耗某种分配标准(材料定额消耗量㊁生产工时㊁机器工时等)的数量的多少来承担某种生产费用的㊂因此,从逻辑上讲,将某种产品在横向分配中负担的某种生产费用在其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纵向分配时,也应该选择该种生产费用在横向分配时所采用的分配标准㊂在本案例中,由于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不论在横向分配时原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如何,在纵向分配时按照实际件数进行费用的分配都是合理的㊂在横向分配中直接人工费用是按照生产工时比例分配的,直接燃料和动力费用㊁制造费用是按照机器工时比例分配的,因此,从准确分配费用的角度讲,将直接人工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时,应该选择生产工时作为衡量在产品完工程度的标准,将直接燃料和动力费用㊁制造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时,应该选择机器工时作为衡量在产品完工程度的标准㊂[案例2]1.分别采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和定额比例法进行1 4月份的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原材料费用的分配工作㊂(1)采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㊂1)1月份分配结果㊂在产品费用=300ˑ12=3600(元)完工产品费用=26220-3600=22620(元)2)2月份分配结果㊂在产品费用=50ˑ12=600(元)完工产品费用=3600+22365-600=25365(元)3)3月份分配结果㊂在产品费用=450ˑ12=5400(元)完工产品费用=600+25347-5400=20547(元)4)4月份分配结果㊂在产品费用=450ˑ12=5400(元)完工产品费用=5400+24192-5400=24192(元)(2)采用定额比例法㊂1)1月份分配结果㊂完工产品定额费用=2000ˑ12=24000(元)在产品定额费用=300ˑ12=3600(元)分配率=2622024000+3600=0.95完工产品费用=24000ˑ0.95=22800(元)在产品费用=3600ˑ0.95=3420(元)2)2月份分配结果㊂完工产品定额费用=2200ˑ12=26400(元)在产品定额费用=50ˑ12=600(元)分配率=3420+2236526400+600=0.955完工产品费用=26400ˑ0.955=25212(元)在产品费用=600ˑ0.955=573(元)3)3月份分配结果㊂完工产品定额费用=1800ˑ12=21600(元)在产品定额费用=450ˑ12=5400(元)分配率=573+2534721600+5400=0.96完工产品费用=21600ˑ0.96=20736(元)在产品费用=5400ˑ0.96=5184(元)4)4月份分配结果㊂完工产品定额费用=2100ˑ12=25200(元)在产品定额费用=450ˑ12=5400(元)分配率=5184+2419225200+5400=0.96完工产品费用=25200ˑ0.96=24192(元)在产品费用=5400ˑ0.96=5184(元)2.按月比较两种方法下分配结果的差异,并结合本案例的实际情况,分析差异的形成原因㊂1)与定额比例法相比较,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下,1月份完工产品成本低了180元(22620-22800),2月份完工产品成本高了153元(25365-25212),3月份完工产品成本低了189元(20547-20736),4月份两种分配方法下的完工产品的成本相同,即均为24192元㊂2)上述差异的形成原因可能来自定额成本的准确与否以及月初㊁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的大小两个方面㊂就本案例而言,1 4月的定额比例法下的分配率均低于并接近100%,各月分别是95%㊁95.5%㊁96%和96%(定额相对比较准确,且均表现为实际成本低于定额成本),即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下,本月完工产品均负担的是节约差异㊂因此,可以说本案例中两种分配方法所产生的差异主要来源于月末在产品数量的变化㊂在定额较为准确(表现为各月的分配率相差不多,都接近100%)的情况下,月末与月初在产品数量相差的越多,则两种分配方法所产生的差异就越大㊂这一点从本案例的相关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到: a.1月初无在产品,月末有在产品300件,月末比月初在产品多了300件㊂由于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下,月末这300件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应该由其负担的节约差异全部挤给了完工产品,故1月份的完工产品成本较定额比例法下的数额少了180元㊂b.2月初在产品为300件,月末有在产品50件,月末比月初在产品少了250件㊂由于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下,300件月初在产品所多负担的费用大于50件月末在产品所多负担的费用,故2月份的完工产品成本较定额比例法下的数额多了153元.c.3月初在产品为50件,月末有在产品450件,月末比月初在产品多了400件㊂由于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下,50件月初在产品所多负担的费用小于450件月末在产品所多负担的费用,故3月份的完工产品成本较定额比例法下的数额少了189元㊂d.4月初在产品为450件,月末在产品也为450件,即月末与月初在产品的数量相同㊂由于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下,450件月初在产品所多负担的费用与450件月末在产品所多负担的费用相当(本案例中3月份与4月份的分配率相同,均为96%),故4月份的完工产品成本与定额比例法下的数额相同㊂3.结合本案例的情况,讨论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和定额比例法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㊂(1)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的费用分配过程较为简化,而定额比例法的费用分配过程相对比较复杂㊂(2)通过本案例可以看出:在产品的各项消耗定额㊁费用定额和定额成本比较准确㊁稳定的前提下,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就成为采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还是采用定额比例法的根本条件㊂如果产品的各项消耗定额㊁费用定额和定额成本比较准确㊁稳定,并且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为简化费用分配工作可以采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否则就应该采用定额比例法㊂[案例3]1.对于甲产品应该分工序计算完工率,并据以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不能采用全部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一律按50%平均计算的简化办法㊂这是因为:甲产品的在产品在三道工序的分布均衡,但在各工序所需的加工量相差悬殊,前面工序的加工量远低于最后一道工序的加工量(前两道工序的加工量只是所需全部加工量的1/3,最后一道工序的加工量占所需全部加工量的2/3),在这种情况下,全部在产品的平均完工程度会低于50%,即最后一道工序对数量较少的在产品的多加工的程度(多于50%的部分)不足以弥补前面两道工序数量较多的在产品少加工的程度(少于50%的部分),如果采用简化的办法,即采用全部在产品一律按50%折算的话,就会高估在产品的约当产量㊂2.对于乙产品可以采用全部在产品的完工率一律按50%计算的简化方法㊂这是因为:甲产品的在产品不仅在三道工序的分布均衡,而且产品在三道工序的加工量也相差不多,后面工序在产品多加工的程度可以大致抵补前面工序在产品少加工的程度,为了简化费用的分配工作,可以采用全部在产品的完工率一律按50%计算的方法㊂3.对于丙产品应该分工序计算完工率,并据以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不能采用全部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一律按50%平均计算的简化方法㊂这是因为:丙产品的在产品在三道工序的加工量相同,故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为50%,所以能否采用简化的方法计算全部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取决于第一㊁三两道工序上在产品的分布状况㊂分布在第一㊁三两道工序上的在产品数量相差很多,这样,就可能有两种情况:(1)第三道工序在产品的数量较多,第一道工序在产品的数量较少,这样,第三道工序在产品多加工的程度就会多于第一道工序在产品少加工的程度,如果采用全部在产品一律按50%折算的话,就会低估在产品的约当产量㊂(2)第三道工序在产品的数量较少,第一道工序在产品的数量较多,这样,第三道工序在产品多加工的程度就会不足以弥补第一道工序在产品少加工的程度,如果采用全部在产品一律按50%折算的话,就会高估在产品的约当产量㊂因此,对于丙产品不能采用简化的方法来进行在产品约当产量的计算㊂。
成本会计第8章人大第六版课件
![成本会计第8章人大第六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437584a8956bec0875e384.png)
8.1.1 生物资产与农产品
➢ 与农产品相关的生物资产包括消耗性生物资产 和生产性生物资产。
➢ 消耗性生物资产通常是一次性产出农产品,在 收获农产品后该资产就不复存在。
➢ 生产性生物资产能够在生产经营中长期、反复 使用,在产出农产品后该资产仍然保留,并可 以在未来期间继续产出农产品。
➢ 生产性生物资产通常要生长到一定阶段才开始 具备生产能力。根据其是否具备生产能力,可 以将生物资产划分为未成熟和成熟两类。
每千克小麦的成本 35500 - 0.15 30000 1.2(4 元) 25000
2.多年生作物的农产品成本计算
➢ 多年生作物是指人参、甘蔗、剑麻、胡椒等生长 期限长的经济作物,分为连续培育几年、一次收 获产品的作物和连续培育几年、多次收获产品的 作物。前者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后者属于生产 性生物资产。
例8-3
某农业企业2008年收获了下列各种蔬菜:茄子10000千克, 每千克计划成本0.72元;白菜20000千克,每千克计划成本0.三种蔬 菜的实际生产费用总额为22041元。用计划成本分配率计算茄 子、白菜和胡萝卜的实际单位成本。
3.蔬菜的成本计算
1000
8.1.4 农作物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例8-1
(3)支付小麦播种机和玉米播种机的租金=300+360=660(元)
借:消耗性生物资产——小麦 300
——玉米 360
贷:银行存款
660
(4)支付工人工资=800+600=1400(元)
借:消耗性生物资产——小麦 800
——玉米 6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 当这类作物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能够连续生产农产品时, 其成本从“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的贷方转入“成熟生 产性生物资产”的借方。
成本会计第一--八章计算题练习答案word版本
![成本会计第一--八章计算题练习答案word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918806a0ccbff121dd3683b6.png)
成本会计第一~~八章计算题练习答案1、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某种原材料费用10500元。
单件产品原材料定额:甲产品15千克,乙产品12千克。
产量:甲产品100件,乙产品50件。
要求:按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计算甲、乙产品实际耗用原材料费用。
甲产品:100*15=1500千克乙产品:50*12=600千克原材料费用分配率=10500/(1500+600)=5甲产品分配原材料费用=1500*5=7500元乙产品分配原材料费用=600*5=3000元2、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耗用原材料费用共计62400元。
本月投产甲产品220件,乙产品256件。
单件原材料费用定额:甲产品120元,乙产品100元。
要求:采用原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甲、乙产品实际耗用原材料费用。
甲产品:220*120=26400元乙产品:256*100=25600元原材料费用分配率=62400/(26400+25600)=1.2甲产品分配原材料费用=26400*1.2=31680元乙产品分配原材料费用=25600*1.2=30720元3、资料:甲、乙两种产品本月共同耗用101号和102号两种原材料。
甲产品投产100件,原材料单件消耗定额为:101号4千克,102号5千克。
乙产品投产200件,原材料单件消耗定额为:101号5千克,102号7.5千克。
甲乙两种产品实际消耗总量为:101号2800千克,102号2000千克。
原材料计划单价为:101号2元,102号3元。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为-2%。
要求:根据定额消耗量比例法分配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材料费用,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表并作出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如下:结转所耗材料计划成本,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3100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8500贷:原材料 11600结转所耗材料成本差异,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62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170贷:原材料2324、某工业企业对于某些单位价值较低的生产工具采用一次摊销法摊销。
【初级会计实务】第八章课后练习及答案:产品成本核算
![【初级会计实务】第八章课后练习及答案:产品成本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b4c76f6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92.png)
【初级会计实务】第八章课后练习:产品成本核算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成本项目的是()。
A。
直接材料 B.折旧费C。
制造费用D。
直接人工2.A.B两种产品共同消耗的燃料费用为8000元A.B两种产品的定额消耗量分别为150千克和250千克。
则按燃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计算的A产品应负担的燃料费用为()元.A。
2000 B。
3000 C。
4000 D。
80003.某工业企业下设供水、供电两个辅助生产车间,采用直接分配法进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2011年4月,供水车间交互分配前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为90000元,应负担供电车间的电费为27000元;供水总量为500000吨(其中:供电车间耗用50000吨,基本生产车间耗用350000吨,行政管理部门耗用100000吨)。
供水车间2011年4月对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分配水费的总成本为()元。
A.108000 B。
117000 C.105300 D。
900004.辅助生产费用的交互分配是指()。
A。
辅助生产费用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的分配B.辅助生产费用在各基本生产车间之间的分配C.辅助生产费用在各车间主任之间的分配D.辅助生产费用在辅助生产车间与基本生产车间之间的分配5.2011年4月,供水车间交互分配前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为90000元,应负担供电车间的电费为27000元;供水总量为500000吨(其中:供电车间耗用50000吨,基本生产车间耗用350000吨,行政管理部门耗用100000吨).供水车间2011年4月对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分配水费的总成本为()元。
A。
90000 B。
117000 C.27000 D.1080006。
下列各项中,不应当计入制造费用的有().A.生产车间设备租赁费C。
生产车间财产保险费B。
生产工人劳动保护费D。
生产工人职工薪酬7。
宏达公司主要生产A产品和B产品,A产品和B产品为联产品。
2010年9月份发生加工成本800万元。
成本会计第八章测试卷及答案
![成本会计第八章测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f57b4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16.png)
《成本会计第八章测试卷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20 题)1. 成本报表属于()。
A. 对外报表B. 对内报表C. 既是对内报表,又是对外报表D. 对内还是对外,由企业决定2. 以下不属于成本报表的是()。
A. 商品产品成本表B.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C. 现金流量表D. 制造费用明细表3. 成本报表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A. 比较分析法B. 比率分析法C. 因素分析法D. 趋势分析法4. 商品产品成本表可以反映可比产品与不可比产品的()。
A. 实际产量B. 单位成本C. 本月总成本D. 以上都是5.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与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之间的关系是()。
A. 成反比B. 成正比C. 同方向变动D. 无直接关系6. 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变动的因素是()。
A. 产品产量B. 产品单位成本C. 产品品种结构D. 产品价格7. 对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不产生影响的因素是()。
A. 产品品种比重B. 产品单位成本C. 产品产量D. 累计实际总成本8.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历史先进水平”一般是指()。
A. 本企业历史上单位成本最低年度的实际平均单位成本B. 本企业历史上单位成本最低年度的实际单位成本C. 国内同类产品单位成本最低年度的实际平均单位成本D. 国内同类产品单位成本最低年度的实际单位成本9. 成本报表的编制要求是()。
A. 数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B. 数字准确、内容真实、格式统一C. 数字完整、内容真实、报送及时D. 数字连贯、内容完整、报送及时10. 连环替代法是用来计算()。
A. 相关指标变动对综合指标影响程度B. 各因素变动对综合指标影响程度C. 各因素变动对个别指标影响程度D. 相关指标变动对个别指标影响程度11. 在成本分析中,将本期实际成本与前期(上年同期或历史最好水平)实际成本进行比较的分析方法,称为()。
A. 趋势分析B. 横向分析C. 因素分析D. 相关分析12. 下列成本报表的分析方法中,属于对各项费用进行分析的方法是()。
成本会计吴革第八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成本会计吴革第八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课后习题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ee31f42cc58bd63186bdbd.png)
第八章、短期经营决策练习题1、康华公司原来生产甲产品,现拟利用现有的生产能力开发新产品子或丑。
如开发子产品则老产品甲需减产1/3;如开发丑产品,则老产品甲需减产1/2。
这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作出开发何种产品的决策分析。
因为是利用现有生产能力开发新产品,因而固定成本总额不变。
编制差量分析表如下:上表中,机会成本是因开发新产品导致老产品甲减少而丧失的贡献边际。
由表可见,差量损益大于零,即开发子产品赚取的收益大于丑产品,因而康华公司应开发子产品。
2、假定繁华公司当年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其销量、单价及成本资料如下:年末,各产品的盈亏状况为:甲产品净利润 5 000元乙产品净亏损(2 000)元丙产品净利润 1 000元净利润合计 4 000元现公司内要求乙产品停产的呼声较高,请按上述资料作出决策分析。
其中:固定成本分配率=18 000÷60 000=0.3甲产品负担固定成本=20 000×0.3=6 000(元)乙产品负担固定成本=30 000×0.3=9 000(元)丙产品负担固定成本=10 000×0.3=3 000(元)从上表看,乙产品全年亏损2 000元,为了增加企业盈利,似乎应该停产乙产品。
但乙产品本身有贡献边际7 000元,可以补偿一部分固定成本,如果停产乙产品,其负担的固定成本仍会发生,并转由其他产品负担,结果反而导致整个企业的利润降低。
因此,不应停止乙产品的生产。
3、假定平凡工厂原来制造甲产品,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0 000件,销售单价为68元,其平均单位成本的数据如下所示:直接材料 20元直接人工 16元制造费用变动费用 8元固定费用 12元单位成本合计 56元若该企业按照当前的生产情况,每年有35%的剩余生产能力未被利用。
现有一客户要求订3 000件甲产品,每件只出价45元,而且该项订货在款式上还有特殊要求,需购置一台专用设备,价值为2 000元,加工完毕即报废,无残值。
成本会计 第八章
![成本会计 第八章](https://img.taocdn.com/s3/m/87046d61856a561252d36fa9.png)
即b因素变动对F指标的影响程度 (4)替换c:a1×b1×c1= F1
(4)-(3):F1-F3= fc
合计:fa+fa+fc= f
即c因素变动对F指标的影响程度
某企业2006年原材料费用实际为5610元,计划为5400 元,实际比计划增加了210元,其原料消耗情况如下表 所示。
产量 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 材料单价 原材料费用总额
3、计算程序的连环性。所谓连环是指替换因素要顺 序依次进行,不能间隔地替换。
4、计算结果的假定性。采用因素分析法的前提条件 是,分析某一个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是假 定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
分析对象:F1- F0=f
分析模型:F=a×b×c
F表示经济指标;f表示指标间差异;a、b、c分别表示
合计:fa+fa+fc= f
• 从两个不同角度进行编制和分析:
1)按产品种类:反映企业在报告期所产全部产品的总成 本各种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及总成本。
作用:定期、总括地考核和分析企业全部产品成本计划的 完成情况和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的完成情况,对企业 产品成本工作从总体上进行评价,并为进一步分析指明 方向。
商品销售额
2750 3000 3500 4000 4400
定(基19动91态)环比比率动(%态) 比1率00比前1较0期9期.数0数9额额1271.2070%145.45 160.00 环比动态比率(%) 100 109.09 116.67 114.29 110
(前一年)
连环替代法
连环替代法又称因素分析法,是指从数值上测定 各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有关经济指标变动影响程 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3 以标准指标为计算基础,按因素顺序以实际指标的各个因 素逐次替换标准指标的各个因素,有几个因素就替代几次, 每次替换后的实际数就被保留下来,求出新组合后的经济 指标,直到所有因素变为实际数为止。
《成本会计》第四版习题答案
![《成本会计》第四版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bb611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49.png)
《成本会计》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1.A2. D3. B4. C5.A二、多项选择1. ABD2. CE3. BCD4. ACE 5.CDE三、判断题1√2√3√4√5×第二章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一、单项选择1D 2B 3B 4D 5C 6C 7B 8A 9 A 10 D二、多项选择1AD 2ADE 3BCDE 4ABCE 5ACDE 6AE 7AB 8BCD三、判断题1×2√3× 4√5√6√7√8√9×10×第三章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一、单选题:1 D2 B3 B4 C5 A二、多选题:1 ACD 2 BC 3 ADE 4 AC 5 AB三、判断题:1× 2√3√4√ 5× 6√ 7×第四章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一、单选:1.A 2.A 3.B 4.A 5.D二、多选:1.BD 2.AE 3.ABC 4.ABE 5.ADE三、判断:×××√√第五章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一、单选题:1 A2 D3 D4 A5 C6 A7 D 8B 9D二、多选题:1CDE 2CE 3ABCDE 4ABD 5ABD 6AB 7ACDE三、判断题:1√ 2× 3× 4 V 5√6√7√ 8×第六章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一、单选题:1 D2 C3 C4 D5 C6 B7 B8 C9 B二、多选题:1 ABD2 ABCDE3 ACDE4 ADE5 ABCD6 AD7 BCDE8 CDE三、判断题:1√2√3√ 4× 5√6×7√8√9×10√11√12×第七章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单选题:1 B2 C3 D4 C二、多选题:1 AB2 ABCDE 3ACDE 4 CDE 5BCD三、判断题:1√2√3√4√ 5×第八章成本报表和成本分析一、单选题:1.B 2。
成本会计第八章
![成本会计第八章](https://img.taocdn.com/s3/m/0331744410a6f524cdbf8532.png)
六、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比较
1.成本计算对象略有不同 逐步结转分步法应以各个步骤的半成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而平行结 转分步法不计算半成品成本。 2.费用分配的范围不同 逐歩结转分步法要求将各个步骤的生产费用都在狭义在产品和狭义产 成品之间进行分配;平行结转分步法要求将本步骤发生的费用在广义 在产品和广义产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3.费用的内容不同 逐步结转分歩法中各步骤的生产费用既包括本步骤发生的,也包括上 一步骤转入的生产费用;平行结转分步法只包括本步骤本身所发生的 生产费用。
成本会计
第八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2)成本项目比重还原法又称为结构还原法,是指把本月产品所耗上 一步的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项目,按本月所产该种半成品各成本项目在 其总成本所占的比重进行还原的方法。 还原率=上步完工半成品成本项目金额/上步完工该半成品成本合计 需要分别计算料、工、费的分配率。比较麻烦。还原步骤如下: ①从完工产品开始,确定各步骤中需还原的半成品成本。 ②求出该半成品成本中,料、工、费占其半成品成本的比重。 ③根据“需还原半成品成本×料(工、费)占半成品总成本的比重”, 求出需还原的半成品成本中料、工、费的数额。 ④各步骤半成品成本的还原,直至全部分解为由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 成本构成。还原后,产成品的成本结构表示如下: a.直接材料:还原后得到原始投入的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各还原步骤还原所得的直接人工费用+完工产品本月发 生的直接人工费用。 c.制造费用:各还原步骤还原所得的制造费用+完工产品本月发生的 制造费用。
成本会计
第八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成本会计(第三版)各章节课后全部习题参考答案
![成本会计(第三版)各章节课后全部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36900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0a.png)
《成本会计》(第三版)(揭志锋)各章节课后全部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解析】:B成本会计是以成本为对象,以提供成本信息为主的一个会计分支。
2.【解析】:C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最基本的内容,它反映成本的生成过程,是成本计划的实施结果,是对成本决策目标是否实现的检验。
3.【解析】:D成本会计是以成本为对象,是对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成本、有关经营管理费用和各项专项成本进行归集与分配。
4.【解析】:D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商品价值(W)包括生产中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与剩余价值(M),C+V即为成本。
5.【解析】:C产品成本是指可以计入存货价值的成本,包括按特定目的分配给一项产品的成本总和。
在会计中,按照配比原则划分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为此要求收入和为取得收入而支出的费用要在同一会计期间确认,即产品的生产成本。
选项B,季节性停工损失属于生产产品的必需支出,应当计入成本中;选项C,应在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二、多项选择题1.【解析】:CD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商品价值(W)包括生产中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与剩余价值(M),C+V即为成本。
2.【解析】:ABC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与销售费用与产品生产无直接关系,无法具体划分到产品成本中。
3.【解析】:CD材料费用按照用途若为直接材料则直接计入产品“生产成本”,若为生产车间多种产品生产所需则须先计入“制造费用”科目。
4.【解析】:BDA和C计入管理费用。
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费用可直接或者经过分配直接计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借方,而车间生产人员工资通过“制造费用”贷方转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借方。
5.【解析】:ABCD销售费用主要包括与产品销售有关的营销成本、配送成本与客户服务成本等。
三、判断题1.×2.×3.×4.√5.√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解析】:B分配率=2240×13/(1.6×300+200×1.8)=34.67(元/千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某工业企业甲种产品的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产品成本中的原材料费用所占比重很大,月末在产品按其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
其8月初在产品费用为3000元;该月生产费用为原材料12000元,工资及福利费3300元,制造费用6000元。
该月完工产品450件,月末在产品300件。
要求:计算该月甲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并编制产品完工入库的会计分录。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3000+12000)/(450+300)=20
月末在产品成本=300*20=600(元)
完工产品成本=450*20+3300+6000=18300(元)
借:库存商品1830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材料费用9000
——制造费用6000
——工资及福利费3300
10、某产品经两道工序完工,完工产品工时定额为40小时,第一工序为30小时,第二工序为10小时。
每道工序在产品工时定额(本工序部分)按本工序工时定额的50%计算。
要求:计算该产品第一、二两道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
第一道工序完工率=(30*50%)/40=37.5%
第二道工序完工率=(30+10*50%)/40=87.5%
11、某产品某月初在产品和本月发生的工资及福利费共为6000元;该产品该月份完工
要求: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计算该产品的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工资及福利费。
在产品约当产量=2000*37.5%+1000*87.5%=1625(件)
工资及福利费分配率=6000/(1375+1625)=2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工资及福利费=1375*2=2750(元)
在产品应负担的工资及福利费=1625*2=3250(元)
12、某产品的原材料随着生产进度陆续投入,其完工产品和各工序的消耗定额,以及某月末的在产品数量如下表所示。
在产品在本工序的消耗定额按50%计算。
该月初在产品原材料费用为2610元,本月原材料费用为4890元。
该月完工产品1860件。
要求:(1)按原材料投入的程度计算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和该产品的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2)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
(1)第一道工序完工率/投料率=(60*50%)/100=30%
第二道工序完工率/投料率=(60+40*50%)/100=80%
在产品约当产量=1400*30%+900*80%=1140(件)
(2)原材料费用项目=1140(件)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2160+4890)/(1860+1140)=2.5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费用=1860*2.5=4650(元)
在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费用=1140*2.5=2850(元)
13、某工业企业2008年9月A种产品成本明细账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该种产品采用定额比例法分配费用。
原材料费用按定额费用比例分配;其他费用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上列明细账“工资及福利费”栏的“定额”行登记定额工时数。
要求:计算填列A种产品成本明细账。
14、某工业企业C种产品的原材料随着生产进度陆续投入,其投入程度与加工进度完全一致,因而原材料费用和其他费用均按相同的约当产量比例分配。
2008年9月份该种产品完工100件;月末在产品80件,完工程度为40%,其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要求:(1)计算各种费用分配率。
(2)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各项费用和成本。
(1)原材料费用项目=80*40%=32(件)
其他费用项目=80*40%=32(件)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1980/(32+100)=15
工资及福利费分配率=1584/(32+100)=12
制造费用分配率=1848/(32+100)=14
(2)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费用=100*15=1500(元)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工资及福利费=100*12=1200(元)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100*14=1400(元)
完工产品成本=1500+1200+1400=4100(元)
在产品应付单的原材料费用=32*15=480(元)
在产品应负担的工资及福利费=32*12=384(元)
在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32*14=448(元)
在产品成本=480+384+448=1312(元)
15、某工业企业甲产品原材料费用定额6元,原材料在零件投产时一次投入。
该产品各项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月末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
该种产品各工序工时定额和9月末在产品数量如下表所示。
每道工序在产品的累计工时定额,按上道工序累计工时定额,加上本工序工时定额的50%计算。
每小时费用定额为:工资及福利费1.50元;制造费用2元。
该种产品9月初在产品和9月份生产费用累计数为:原材料10000元,工资及福利费9000元,制造费用12000元,共计31000元。
要求:(1)计算月末在产品的定额原材料费用。
(2)计算在产品各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
(3)计算月末在产品的定额工时。
(4)计算月末在产品的定额工资及福利费和定额制造费用。
(5)计算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
(6)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1)月末在产品定额原材料费用=(400+250)*6=3900(元)
(2)第一道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1*50%*400=200(小时)
第二道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1+4*50%)*250=750(小时)
(3)月末在产品的定额工时=200+750=950(小时)
(4)月末在产品定额工资及福利费=950*1.5=1425(元)
月末在产品制造费用=950*2=1900(元)
(5)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3900+1425+1900=7225(元)
(6)完工产品成本=31000-7225=23775(元)
16、某种产品经三道工序完成,其材料在每道工序开始时分别一次投入,其各工
该种产品10月初在产品原材料费用为1730元,10月份原材料费用为2320元;该月完工产品900件。
要求:(1)计算各工序按原材料消耗程度表示的完工率。
(2)计算10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3)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
(1)第一道工序完工率(投料率)=180/360=50%
第二道工序完工率(投料率)=(108+180)/360=80%
第三道工序完工率(投料率)=(108+180+72)/360=100%
(2)10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20*50%+150*80%+230*100%=450(件)
(3)原材料费用分配率=(1730+2320)/(900+450)=3
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3*900=2700(元)
在产品原材料费用=3*450=13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