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泡洗技术操作评分标准.pdf

合集下载

中药足浴评分标准

中药足浴评分标准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项目
总分
要求
分值
扣分
备注
素质要求
10
服装、鞋帽整洁,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可亲。
5
5


前、准

护士
30
全面无遗漏,客观公正。
洗手,戴口罩。
5
2
物品
中药、备齐用物、放置合理。
足浴器预热运行是否正常。



整理
15
擦净局部皮肤,注意保暖,安置病员。
用物处理。
3
3
记录
洗手,记录,签名。
4
评价
足浴方法正确,患者感受,目标达到程度。
5
熟练程度
5
动作轻巧、准确、稳重安全。
5

合计
100
100
中药足浴法操作评分标准
加入已泡好中药少许,温开水1500ml,倒入足浴袋加温,测试温度40度。
5
4
5
患者
核对,解释,告知配合方法。
搀扶患者入治疗室,取合适坐位。
暴露双足至双膝处皮肤,检查皮肤情况。
3
3
3




浸泡
30
设定时间20分钟。
将双足浸泡于足浴袋中。
5
10
观察
操作中观察患者局部的皮肤情况及全身情况,有无不适。
15

《中药炮制技术》考核标准

《中药炮制技术》考核标准

学习情境七学习情境八学习情境二15%学习情境四学习情境三15%中药炮制技术课程考核方式与标准一、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多元考核”相结合,“能力考核”+“知识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

根据学生完成学习情境下各项能力训练项目的情况,以“操作技能考核标准”为依据,从技能操作考核(包括实施前准备、实际操作过程、结果和小结)、素质考核(出勤、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知识考核(单元知识目标检测)等3个方面,采用学生评价和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评分,取平均分作为能力考核成绩,使考核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作为知识考核成绩。

总评成绩为=E各学习情境成绩X60%+技能训练考核X10%+期末考试成绩X30%图1各学习情境占考核成绩百分比学习情境六10%学习情境五20%25%表1各学习情境具体考核评价表考核项目考核内容考核比重操作考核任务实施前准备60%(考核依据:“操作技能考核标准”实际操作过程结果和小结素质考核出勤5%工作态度10%团队协作10%知识考核单元知识检测15%二、考核标准依据国家劳动部“中药炮制工”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等炮制法规标准,结合各技能训练项目的内容,制定了12项“操作技能考核标准”。

操作技能考核标准1净制(100分)操作技能考核标准3清炒法(100分)注:分值项中()内数字为机器操作考核分值;[]内为手工操作分值,其他为共用分值。

操作技能考核标准4加辅料炒法(100分)考核内容分值实得分操作台面、装药容器、炒锅(炒药机)洁净洁净(试机)检查电源及设备各部分是否连接完好空车试运行3分钟。

调试炒药机至生产状态称药准确称取药物重量,无溢洒,不污染环境设计依药物特点,正确设计加辅料炒的操作流程(5) (5) (5)药物处理饮片中无杂质、变异品,大小分档预热投辅料炒锅倾斜30〜45度将炒锅(炒药机)预热辅料用量符合要求将辅料加热到适宜程度投药投药时间适当翻炒出锅火力大小(或温度高低)适宜翻炒时“亮锅底”动作娴熟,药物受热均匀出锅及时正确关闭炒药机(5)注:分值项中()内数字为机器操作考核分值;[]内为手工操作分值,其他为共用分值。

中药炮制操作评分标准

中药炮制操作评分标准

中药炮制操作评分标准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制定中药炮制操作评分标准,以提高中药炮制过程的质量和标准化。

准确评估操作过程的各个环节,有助于保证中药的质量和疗效稳定。

2. 评分标准
为了评估中药炮制操作的质量,我们制定了以下评分标准:
2.1 原材料选择及准备(20分)
- 原材料的选择是否符合应用要求,以及是否符合药典要求。

- 原材料的储存、清洗、浸泡和调制过程是否符合操作规程。

2.2 炮制设备操作(25分)
- 炮制设备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经过日常维护和检修。

- 温度、压力和湿度等操作参数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 炮制过程中有无漏气、炸药等安全隐患。

2.3 炮制操作过程(35分)
- 操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

- 操作人员是否按照炮制规程进行操作。

- 对炮制过程中发生的异常情况的处理是否得当。

2.4 炮制结果评估(20分)
- 炮制得到的中药质量是否稳定、符合要求。

- 炮制的成品中药是否具备所需的理化性质和药效特点。

3. 评分方法
根据上述评分标准,评分采用定量评价及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对每个评分指标给予相应的分值,最终汇总评估得到总分。

4. 结论
中药炮制操作评分标准的制定对于标准化中药炮制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操作过程进行评分,可以及时发现和改进操作环节中的不足,确保中药的质量和疗效稳定。

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18项中医护理技术评分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18项中医护理技术评分标准

18项中医护理技术评分标准目录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错误!未指定书签。

经穴推拿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错误!未指定书签。

穴位敷贴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错误!未指定书签。

中药热熨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错误!未指定书签。

拔罐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错误!未指定书签。

刮痧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错误!未指定书签。

中药离子导入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错误!未指定书签。

中药涂药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错误!未指定书签。

中药冷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错误!未指定书签。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错误!未指定书签。

中药灌肠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错误!未指定书签。

中药熏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错误!未指定书签。

耳穴贴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14蜡疗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错误!未指定书签。

隔物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错误!未指定书签。

麦粒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错误!未指定书签。

悬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错误!未指定书签。

中药泡洗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错误!未指定书签。

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项目分值技术操作要求评分等级评分说明A B C D仪表 2 仪表端庄、戴表 2 1 0 0 一项未完成扣1分核对 2 核对医嘱 2 1 0 0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评估7 临床症状、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是否妊娠4 3 2 1 一项未完成扣1分注射部位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及患者合作程度3 2 1 0 一项未完成扣1分告知 4 解释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局部感受,取得患者配合4 3 2 1 一项未完成扣1分用物准备9洗手,戴口罩 2 1 0 0 未洗手扣1分;未戴口罩扣1分核对医嘱,配置药液 3 2 1 0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扣1分;配药不规范扣1分备齐并检查用物 4 3 2 1 少备一项扣1分;未检查一项扣1分,最高扣4分环境与患者准备5病室整洁、光线明亮 2 1 0 0 未进行环境准备扣2分;环境准备不全扣1分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操作部位,注意保暖3 2 1 0未进行体位摆放扣2分;体位不舒适扣1分;暴露不充分扣1分;未保暖扣1分,最高扣3分操作过程49核对医嘱 2 1 0 0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确定穴位,询问患者感受 4 3 2 1动作不规范扣1分;穴位不准确扣2分;未询问患者感受扣1分消毒方法正确:以所取穴中心由内向外消毒,范围> 54 2 0 0 消毒方法不正确扣2分;消毒范围不规范扣2分再次核对医嘱,排气 4 3 2 1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未排气扣2分;排气不规范扣1分注射手法正确8 6 4 2未绷紧皮肤扣2分;未对准穴位扣4分;注射方法不正确扣2分将针身推至一定深度,询问患者感受 6 4 2 0 手法不规范扣4分;未询问患者感受扣2分确认无回血后,缓慢注入药液 6 4 2 0 未抽回血扣4分;注入药液速度不规范扣2分注射过程应观察是否有晕针、弯针、折针等异常情况4 2 0 0 未观察扣4分;观察不全面扣2分拔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针孔片刻 2 0 0 0 未按要求按压扣2分观察注射部位皮肤,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2 1 0 0 未观察皮肤扣1分;未询问患者扣1分告知患者注射部位24小时内避免着水 2 0 0 0 未告知扣2分协助患者着衣、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3 2 1 0未协助着衣扣1分;体位不舒适扣1分;未整理床单位扣1分洗手,再次核对 2 1 0 0 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操作后处置6用物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处理2 1 0 0 处置方法不正确扣1分/项,最高扣2分洗手 2 0 0 0 未洗手扣2分记录 2 1 0 0 未记录扣2分;记录不完全扣1分评价 6 无菌观念、流程合理、技术熟练、询问患者感受6 4 2 0 一项不合格扣2分,最高扣6分理论提问10穴位注射的适应症、禁忌症 5 3 0 0回答不全面扣2分/题;未答出扣5分/题穴位注射的注意事项 5 3 0 0得分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经穴推拿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项目分值技术操作要求评分等级评分说明A B C D仪表 2 仪表端庄、戴表 2 1 0 0 一项未完成扣1分核对 2 核对医嘱 2 1 0 0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评估 6 临床症状、既往史、是否妊娠、是否月经期4 3 2 1 一项未完成扣1分推拿部位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2 1 0 0 一项未完成扣1分告知8 解释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局部感受,取得患者配合4 3 2 1 一项未完成扣1分推拿时及推拿后局部可能出现酸痛的感觉,如有不适及时告知护士2 1 0 0 一项未完成扣1分推拿前后局部注意保暖,可喝温开水 2 1 0 0 一项未完成扣1分用物准备4洗手,戴口罩 2 1 0 0 未洗手扣1分;未戴口罩扣1分备齐并检查用物,必要时备屏风 2 1 0 0少备一项扣1分;未检查一项扣1分,最高扣2分环境与患者准备6病室整洁、光线明亮 2 1 0 0 未进行环境准备扣2分;环境准备不全扣1分操作者:修剪指甲,避免损伤患者皮肤2 0 0 0 未剪指甲扣2分患者: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按摩部位,注意保护隐私2 1 0 0体位不舒适扣1分;暴露不充分扣1分;未保护隐私扣1分;最高扣2分操作过程50核对医嘱 2 1 0 0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遵医嘱确定经络走向与腧穴部位10 8 6 4动作生硬扣4分;经络与穴位不准确扣2分/穴位,最高扣10分正确选择点、揉、按等手法10 5 0 0 手法/每种不正确扣5分,最高扣10分力量及摆动幅度均匀10 5 0 0 力量不均匀扣5分;摆动幅度不均匀扣5分摆动频率均匀,时间符合要求10 5 0 0频率不符合要求扣5分;时间不符合要求扣5分操作中询问患者对手法治疗的感受,及时调整手法及力度6 4 2 0未询问患者感受扣2分;未根据患者反应调整手法及力度扣2分/穴位,最高扣6分洗手,再次核对 2 1 0 0 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操作后处置6用物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处理2 1 0 0 处置方法不正确扣1分/项,最高扣2分洗手 2 0 0 0 未洗手扣2分记录 2 1 0 0 未记录扣2分;记录不完全扣1分评价 6 流程合理、技术熟练、局部皮肤无损伤、询问患者感受6 4 2 0 一项不合格扣2分,最高扣6分理论提问10经穴推拿的常用推拿手法 5 3 0 0回答不全面扣2分/题;未答出扣5分/题经穴推拿的注意事项 5 3 0 0得分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项目分值技术操作要求评分等级评分说明A B C D仪表 2 仪表端庄、戴表 2 1 0 0 一项未完成扣1分核对 2 核对医嘱 2 1 0 0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评估 5 临床症状、既往史、药物及敷料过敏史、是否妊娠4 3 2 1 一项未完成扣1分敷药部位皮肤情况 1 0 0 0 一项未完成扣1分告知 4 解释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敷贴时间,取得患者配合4 3 2 1 一项未完成扣1分用物准备6洗手,戴口罩 2 1 0 0 未洗手扣1分;未戴口罩扣1分备齐并检查用物 4 3 2 1 少备一项扣1分;未检查一项扣1分,最高扣4分环境与患者准备10病室整洁、光线明亮 2 1 0 0 未进行环境准备扣2分;环境准备不全扣1分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2 1 0 0 未进行体位摆放扣2分;体位不舒适扣1分充分暴露治疗部位,保暖,保护隐私 6 4 2 0未充分暴露治疗部位扣2分;未保暖扣2分;未保护隐私扣2分操作过程敷药41核对医嘱 2 1 0 0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清洁局部皮肤,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4 3 2 0未清洁扣2分;清洁不彻底扣1分;未观察扣2分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将所需药物均匀地平摊于棉纸或薄胶纸上,厚薄适中12 8 4 0棉质敷料大小不合适扣4分;摊药面积过大或过小或溢出棉质敷料外扣4分;药物过厚或过薄扣4分将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避免药物溢出污染衣物10 6 4 0 部位不准确扣6分;药液外溢扣4分使用敷料或棉垫覆盖,固定牢固 4 2 0 0未使用敷料或棉垫覆盖扣2分;固定不牢固扣2分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1 0 0 0 未询问扣1分告知注意事项 2 1 0 0 未告知扣2分;告知不全面扣1分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4 2 0 0 未安置体位扣2分;未整理床单位扣2分洗手,再次核对 2 1 0 0 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取药8取下敷药,清洁皮肤 2 1 0 0 未清洁扣2分;清洁不彻底扣1分观察局部皮肤,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4 2 0 0 未观察皮肤扣2分;未询问扣2分洗手,再次核对 2 1 0 0 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操作后处置6用物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处理2 1 0 0 处置方法不正确扣1分/项,最高扣2分洗手 2 0 0 0 未洗手扣2分记录 2 1 0 0 未记录扣2分;记录不完全扣1分评价 6 流程合理、技术熟练、局部皮肤无损伤、询问患者感受6 4 2 0 一项不合格扣2分,最高扣6分理论提问10穴位敷贴的使用范围 5 3 0 0回答不全面扣2分/题;未答出扣5分/题穴位敷贴的注意事项 5 3 0 0得分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项目值技术操作要求评分说明A B C D仪表 2 仪表端庄、戴表 2 1 0 0 一项未完成扣1分核对 2 核对医嘱 2 1 0 0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评估 6 临床症状、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是否妊娠4 3 2 1 一项未完成扣1分热熨部位皮肤情况、对热的耐受程度 2 1 0 0 一项未完成扣1分告知 4 解释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局部感受、热熨前排空二便,取得患者配合4 3 2 1 一项未完成扣1分用物准备6洗手,戴口罩 2 1 0 0 未洗手扣1分;未戴口罩扣1分备齐并检查用物 4 3 2 1少备一项扣1分;未检查一项扣1分,最高扣4分环境与患者准备10病室整洁、光线明亮 2 1 0 0 未进行环境准备扣2分;环境准备不全扣1分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2 1 0 0 未进行体位摆放扣2分;体位不舒适扣1分暴露热熨部位,用垫巾保护衣物,注意保暖,保护隐私6 4 2 0未保护患者衣物扣2分;未注意保暖扣2分;未保护隐私扣2分操作过程48核对医嘱 2 1 0 0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将药物加热至60~70℃备用 4 0 0 0 温度不符合要求扣4分药熨部位涂少量凡士林 2 1 0 0 未涂抹扣2分;涂抹不均匀扣1分药熨温度应保持在50-60℃,老人、婴幼儿及感觉障碍者不宜超过50℃2 0 0 0 温度不正确扣2分推熨:力量均匀,开始时用力要轻,速度可稍快,随着药袋温度的降低,力量可增大,同时速度减慢。

中药熏洗的评分标准-操作流程(口述)-注意事项

中药熏洗的评分标准-操作流程(口述)-注意事项

科室:姓名:考核时间:分数:项目内容分值扣分标准扣分将中草药熙汤,趁热在患处皮肤进行熏烝、淋洗、浸泡6少_点-2目的以达到疏筋活络、消肿止痛的目的。

用物治疗盘、熏洗盆及药液、温度计、一次性治疗巾、一次准备性手套、纱布、弯盘、毛巾、手消剂5少一样-0.5素质仪表大方,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5少_点-1要求环境要求:清洁安静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使用隔帘4少一点-11.核对医嘱。

3未核对-32.核对床号、姓名、诊断,做好介绍解释,取得配合。

10评估不全面酌情3.嘱排空大小便,取适宜体位,关闭门窗,使用隔帘。

4少一点-14.测温度:测药液温度55 C,适宜熏蒸治疗。

2温度/、适宜-25.熏蒸:卷裤脚,双脚放在熏洗架上,围治疗巾,注意6沾湿衣物-2保暖,询1可有无不适。

未围巾-2操未询问-26.观察:熏蒸5~10分钟,随时观察皮肤情况。

4时间不适宜-2未观察-2作7.熏蒸时间到了,解开治疗巾,放黄色垃圾袋。

2用物放置错-18.再次测温度:测温度40 C,适宜熏洗。

4温度/、适宜-2药量不适宜-2步9.淋洗:将双足轻轻放入药液中,询问温度是否适宜。

6手法错误-4未询问-2戴手套用纱布淋洗双足,询1可有无不适。

4未戴手套-2骤10.淋洗10~15分钟。

放纱布到弯盘里,取毛巾擦干双足,8时间不够-4毛巾放治疗车下层。

未擦干-2用物放置错-211. X待注意事项:6少一点-2①熏洗后双足注意保暖,避免风寒。

②平时要多休息,避免久站。

③要穿一些宽松舒适的鞋袜。

12.整理: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感谢配合。

3少一点-113.处理用物,洗手,脱口罩。

3少一点-114.记录:部位、皮肤清洁情况、患者感受、疗效,签名。

5少一点-1技能操作正确、熟练、轻巧。

5酌情扣分理论理论回答全面正确。

5中药熏洗操作流程(口述)自身准备:衣帽整齐,指甲已修剪,洗手核对医嘱:1床王红女50岁中药熏洗部位:双足评估患者:核对床头卡和腕带,1床王红女50岁①王阿姨,最近是不是双足有点肿痛?(是)您的医生下了一个中药熏洗的医嘱。

中药浸泡操作评分标准

中药浸泡操作评分标准

中药浸泡操作评分标准
操作准备
- 准备干净的器具、和工作区域;
- 准备适量的水和中药材。

操作规范
- 按照配方或要求的比例,将中药材投放到浸泡中;
- 添加适量的清水,使中药材完全被浸泡;
- 盖上盖,确保浸泡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的污染和影响;
- 根据需要,选用适当的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
- 浸泡结束后,根据药材的使用要求,可以将中药液直接使用或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操作技巧
- 注意选择合适的水质,避免使用有污染的水源;
- 控制浸泡时间,不要过长或过短;
- 根据药材的特性和使用目的,调整浸泡的温度和浸泡次数;
- 注意观察药材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操作方式;
- 注意个人卫生和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污染。

评分标准
根据中药浸泡操作的规范和技巧,可分为以下几个等级进行评分:
- 优秀:操作规范、技巧熟练、药材浸泡完全,无异常情况发生;
- 良好:操作规范、技巧熟练,药材浸泡基本完全,无大的异常情况发生;
- 合格:操作规范,技巧掌握一般,药材浸泡较为完全,可能出现少量异常情况;
- 不合格:操作不规范,技巧不熟练,药材浸泡不完全,出现较多异常情况。

以上是中药浸泡操作评分标准的基本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通过严格遵循评分标准,可以提高中药浸泡操作的质量和效果,确保药材的有效成分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和提取。

中药浸泡法操作评分标准

中药浸泡法操作评分标准

中药浸泡法操作评分标准
本文档旨在为中药浸泡法的操作提供评分标准,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 评分标准一:操作步骤(40分)
- 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中药浸泡。

每个操作步骤按照正确执行程度给予分数评定。

- 操作步骤清晰明了,没有遗漏或重复的步骤。

(满分10分)- 操作时使用正确的工具和设备。

(满分10分)
- 操作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步骤,没有出现失误。

(满分10分)
- 操作场所和设备清洁整齐,无任何杂物或污染物。

(满分10分)
2. 评分标准二:安全措施(30分)
- 操作人员必须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

(满分10分)
- 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范,禁止在操作中吸烟或饮食。

(满分10分)
- 操作场所必须具备充足的通风设施,以确保操作过程中有足
够的新鲜空气流通。

(满分10分)
3. 评分标准三:质量控制(30分)
- 操作人员必须确保使用的中药原料符合质量要求。

(满分10分)
- 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正确比例进行中药浸泡。

(满分10分)
- 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中药浸泡,不过长或不足。

(满分10分)
以上就是中药浸泡法操作评分标准的内容,根据操作步骤、安
全措施和质量控制三个方面进行评分。

希望这些标准能够为中药浸
泡操作过程提供参考,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注意:本文档的评分标准仅供参考,具体评分标准应根据实际
情况进行调整和制定。

中药浸泡法操作评分标准

中药浸泡法操作评分标准

中药浸泡法操作评分标准1. 引言该评分标准旨在对中药浸泡法操作进行评估和评分,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本文档将提供详细的评分标准,并解释每个评分项的具体要求和要点。

2. 评分标准2.1 操作准备- 草药准备:草药应按照配方准确称量,并严格按照要求清洗、研磨或切割。

- 环境准备:操作区域应保持清洁整齐,工具和器具应进行必要的清洁和消毒。

2.2 浸泡操作- 时间控制:浸泡的时间应准确控制在指定范围内,避免过短或过长。

- 温度控制:浸泡时的温度应与指定要求相符,不得过高或过低。

- 搅拌均匀:浸泡液应进行充分的搅拌均匀,确保草药成分充分溶解或释放。

2.3 操作规范性- 操作顺序:按照指定的操作步骤依次进行,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 防止污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要求,防止污染草药材料。

2.4 安全措施- 工作服:操作人员应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工作服,包括手套等。

- 器具安全:使用安全、合适的器具和进行操作,防止因器具破损导致的安全事故。

3. 评分方法使用以下标准评分,根据实际操作情况给出相应得分:- 优秀:满足所有操作要求,且操作规范、安全性高,得分在90分以上。

- 良好:大部分操作要求得到满足,但存在个别小问题,得分在80-89分之间。

- 合格:基本满足操作要求,但存在较多问题,得分在70-79分之间。

- 不合格:严重违反操作要求,存在严重问题,得分在70分以下。

4. 结论通过参考本文档提供的中药浸泡法操作评分标准,可以对操作进行评估和改进,以确保操作的质量和一致性。

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评分标准,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从而提高中药浸泡操作的效果和可靠性。

中药泡洗技术

中药泡洗技术

中药泡洗技术中药泡洗技术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疗法,通过将中草药浸泡在水中,利用水的渗透作用将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吸收到皮肤表面,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药泡洗技术的原理、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一、中药泡洗技术的原理中药泡洗技术是将中草药煎煮后的煎汤或煎剂倒入浴盆或足浴盆中,浸泡患者的身体部位以达到治疗效果。

这种技术原理是通过皮肤的渗透性,将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渗入人体,发挥其药效。

中药泡洗技术通过药物的外用方式,使草药的有效成分对皮肤进行渗透,达到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二、中药泡洗技术的适用范围中药泡洗技术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尤其对于皮肤病、风湿病和关节炎等具有良好的疗效。

中药泡洗技术还可以辅助治疗一些内科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此外,中药泡洗技术还可以用于保健养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健康水平。

三、中药泡洗技术的注意事项1. 确定使用草药的种类和浓度。

不同的疾病需要使用不同种类和浓度的草药,应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2. 控制泡洗的时间和频率。

泡洗时间一般为20至30分钟,每天泡洗1至2次。

严禁长时间泡洗或过度频繁泡洗,以免对皮肤造成不适或损伤。

3. 注意水温。

中药泡洗时水温应适中,不宜过烫,避免造成烫伤。

同时,病人体质较弱的应该选择水温较暖的泡洗。

4. 注意卫生和个人用具的消毒。

泡洗前,应将浴盆或足浴盆充分清洁消毒,并保证草药和水的清洁卫生。

5. 避免过敏反应。

个别人对某些中草药可能存在过敏反应,泡洗前应先进行皮肤试验,确认无不适后再进行泡洗。

6. 注意饮食调理。

在中药泡洗治疗期间,应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7. 配合其他治疗方法。

对于某些疾病,单独的中药泡洗治疗效果并不明显,需要配合其他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

结论中药泡洗技术是一种传统治疗方法,通过水渗透和草药成分的渗入,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中药泡洗技术适用范围广泛,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草药种类、水温、泡洗时间和频率等方面的控制。

中医医院中药坐浴评分标准

中医医院中药坐浴评分标准

中医医院中药坐浴评分标准评分标准:中医医院中药坐浴
项目要求分值扣分标准原因
素质要求 5 分仪表大方,举止端庄,语言温柔,态度和蔼。

操作前的准备 5 分服装、鞋帽整洁;核对姓名、诊断;向病人作解释,嘱病人排便及洗手;环境准备,关好门窗,注意保暖。

操作流程 2 分用95%酒精消毒坐浴盆;中药液去渣倒入盆内,加温开水配制坐浴液1000ml,水温在40℃左右(可用手腕内侧试温),围好屏风;病人脱裤坐于药液盆坐架上,将臀部浸于药液中每次15-20min;询问观察病人对药液反应;坐浴毕用纱布将局部擦干,有伤口者应给予换药。

操作后记录 2 分记录坐浴液、过程、时间、病人反应;签名。

得分14 分
注意事项:
扣分标准根据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而定,如未评估、未洗手、未保暖等。

在操作流程中,未试温度扣5分,烫伤病人扣15分。

在操作后记录中,未记录扣2分,少记一样扣1分。

理论提问得分为5分,能答出二分之一得2.5分,能签出
三分之一得1.7分。

科室姓名得分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中药足浴评分标准

中药足浴评分标准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加入已泡好中药少许,温开水1500ml,倒入足浴袋加温,测试温度40度。
5
4
5
患者
核对,解释,告知配合方法。
搀扶患者入治疗室,取合适坐位。
暴露双足至双膝处皮肤,检查皮肤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3
3




浸泡
30
设定时间20分钟。
将双足浸泡于足浴袋中。
5
10
观察
操作中观察患者局部的皮肤情况及全身情况,有无不适。
15



整理
15
擦净局部皮肤,注意保暖,安置病员。
用物处理。
3
3
记录
洗手,记录,签名。
4
评价
足浴方法正确,患者感受,目标达到程度。
5
熟练程度
5
动作轻巧、准确、稳重安全。
5
理论提问
10
回答全面、正确。
10
合计
100
100
中药足浴法操作评分标准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中药足浴法操作评分标准项目总分要求分值扣分备注素质要求10服装鞋帽整洁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可亲
项目
总分
要求
分值
扣分
备注
素质要求
10
服装、鞋帽整洁,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可亲。
5
5


前、准

护士
30
全面无遗漏,客观公正。
洗手,戴口罩。
5
2
物品
中药、备齐用物、放置合理。
足浴器预热运行是否正常。

中药泡洗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中药泡洗技术

中药泡洗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中药泡洗技术

中药泡洗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中药泡洗技术中药泡洗技术藉泡洗时洗液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浸洗全身或局部皮肤,起到活血、消肿、止痛、祛瘀生新、杀虫消毒等作用。

本法不仅适用于痈、疮、肿毒、癣、痔、烫伤、外伤、骨伤等局部疾病,也可用于发热、失眠、便秘、中风、关节炎、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患。

一、基本操作方法全身泡洗技术:是用较多的中草药煎汤制成水剂,然后将其注入浴缸、浴桶或专门器械中,待药液降温后,用来泡澡的治疗疾病的方法。

本法洗浴范围大,浸泡时间长(1次浸泡可达30〜40分钟),对感冒、风湿、丹毒、湿疹、疥疮等内科、皮肤科疾病能起到较好的治疗和辅助治疗作用。

局部泡洗技术:是指用药液浸洗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位(多为患部),以达到治疗局部或全身疾患的目的。

这种方法洗浴时间长,药液直接浸于体表,可使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有足够的时间进入体内,以便发挥治疗作用,是临床中最常用的、疗效最确切、治疗范围最广的药浴技术之一。

特别提示:不可久坐水中恣意泡洗,以免冬天着凉,夏天受热。

二、常见疾病的泡洗治疗技术(一)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及重体力劳动者的常见病。

主要表现为关节边缘增生和关节面的硬化,这是关节面耐压能力降低的一种老化现象,主要病变来自关节软骨变性。

祖国医学认为肝肾虚衰,体质下降是本病的内因,而风寒湿邪流注关节,外伤后血瘀阻络是本病的外因。

本病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活血化淤,祛风除湿,疏经通络。

【组方】鸡血藤20g、伸筋草20g、络石藤20g,川芎15g、木瓜15g、川椒15g、路路通15g、海桐皮15g、秦艽15g。

【操作步骤】将中药水煎去渣取液1000ml左右,再加清水2L左右,倒入深度约为60〜80cm的药浴袋内,双小腿伸入袋内后,一起放入装满40℃左右温水的泡洗桶内,袋内药液浸润至足三里附近,每次泡洗30分钟左右,1天1〜2 次,每次间隔3〜7小时,1份药液可用3天,18天为1疗程。

中药泡洗法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中药泡洗法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作人、操作时间。 2分
2.记录不全扣1分 3.未礼貌的离开扣1分
扣分
1.流程合理,技术熟练
现场查看 1.流程不合理扣2分
2.关注患者感受,人文关怀 综 3.建议时间6分钟 合

10分

10分
2.技术不熟练扣2分 3.未进行CICARE护理沟通扣4分 4.进行CICARE护理沟通不全面扣2分 5.未合理解决患者诉求,关注患者感 受扣2分 6.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剩余步骤,按步
。撤毛毯,观察皮肤情况,
2.未速消手扣0.5分
取舒适体位,告知注意事
3.未撤毛毯扣2分
项,整理用物,速消手.
4.未观察皮肤扣3分
5.未擦拭扣2分
6.擦拭方法不正确扣2分
5分
7.未放下裤管扣1分
8.未取舒适体位扣2分
9.注意事项告知不全扣3分
9.未整理用物扣3分
10.动作不轻柔扣1分
12.未速消手扣0.5分
评分细则
环 1. 评 估 环 境 。 清 理 无 关 人
现场查看 1.未评估环境扣2分
境 员,酌情关闭门窗,必要时
2.未屏风或围帘遮挡扣1分
准 用屏风或围帘遮挡患者。 备
2分
3.未清理无关人员扣0.5分 4.未酌情关闭门窗口0.5分
2
5.评估不全扣1分

1.六步洗手法,戴口罩
现场查看 1.未洗手扣1分
程 4.告知注意事项。 46

5分
1.未告知注意事项扣5分 2.告知不全扣2分 3.未告知治疗所需时间扣1分
5.速消手,摘口罩。
现场查看 1.未整理用物扣2分
2.未速消手扣2分
3分
3.未摘口罩扣2分

中药浸浴疗法操作标准

中药浸浴疗法操作标准

中药浸浴疗法操作标准
中药浸浴疗法是一种利用中药的药效,通过浸泡身体的方式来达到治疗疾病或养生保健的方法。

以下是中药浸浴疗法的操作标准:
1.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需要,选择适当的中药。

选用的中药应具有治疗或保健作用,并且对皮肤无刺激性。

2. 药物制备:将选好的中药进行加工处理,如清洗、切碎、煎煮等,以便更好地发挥药效。

根据药物的性质,可以将其制成药液、药粉或药膏等不同形式。

3. 浸浴前准备:准备好浸浴所需的器具和用品,如浴盆、浴巾、水温计等。

同时,调节好浴室的温度和通风情况,确保环境舒适。

4. 浸浴操作:
调节水温:根据患者的体质和需要,调节好浴水的温度。

一般来说,水温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不宜过高或过低。

浸浴时间:将患者浸泡在药液中,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浸浴时间。

浸浴方式:可以采用全身浸浴或局部浸浴的方式。

全身浸浴时,患者将整个身体浸泡在药液中;局部浸浴时,则只将身体的某一部分浸泡在药液中。

5. 浸浴后处理:浸浴结束后,用浴巾轻轻擦干身体,避免受凉。

同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浸浴疗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和保健作用,
但并非人人适用。

在进行中药浸浴前,应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了解自己的体质和病情是否适合进行中药浸浴。

同时,在浸浴过程中应注意保暖、避免感染等问题的发生。

中药泡洗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中药泡洗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中药泡洗技术
项目
分值
技术操作要求
评分等级
评分说明
A
B
C
D
仪表
2
仪表端庄、戴表
2
1
0
0
一项未完成扣1分
核对
2
核对医嘱
2
1
0
0
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
评估
6
临床症状、既往史、过敏史、是否妊娠及月经期
4
3
2
1
一项未完成扣1分,最高扣4分
泡洗部位皮肤情况、对温度的耐受程度
2
1
0
0
一项未完成扣1分
告知
4
10
8
4
2
动作生硬扣2分;选择药液量不正确扣4分;泡洗部位不准确扣4分
遵医嘱确定泡洗时间,一般30min
4
0
0
0
泡洗时间不准确扣4分
观察
22
定时测量药液温度、询问患者感受
4
2
0
0
未测量药温扣2分;未询问患者感受扣2分
室温适宜
4
0
0
0
未观察室温是否适宜扣4分
观察患者全身情况:面色、呼吸、汗出及局部皮肤情况
提问
10
中药泡洗的作用
5
3
0
0
回答不全面扣2分/题;未答出扣5分/题
中药泡洗的注意事项
5
3
0
0
得 分
主考老师签名:
考核日期: 年 月 日
8
6
4
2
未观察扣2分/项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体位舒适度
4
2
0
0
未询问扣2分/项;体位不舒适扣2分

中药泡洗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中药泡洗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中药泡洗技术操作评分标准1 / 1医院名称科室姓名项目要求应得分 扣分得分说明素质要求仪表大方( 1分)举止浩大( 1分)态度平易( 1分)3衣饰、鞋、帽齐整。

缺一项扣1 分 . 修剪指甲( 1 分)。

4查对 患者基本信息( 1分)、诊断( 1分)、临床症状( 1分)既往史( 1分)泡洗部位及方法( 1 5医嘱分)。

操病室环境( 1 分)查对患者,讲解( 1分)介绍自己( 1分)临床表现( 1 分),既往史( 1 9分),过敏史( 1 分),可否妊娠,及月经期体质( 1 分),对温度的耐受程度(1 分),泡洗作 评估部位的皮肤情况( 1 分)及进餐情况(1 分)。

前6准中药泡洗的作用( 1 分)及简单的操作方法(1 分)局部感觉( 1 分)泡洗时间( 1 分),见告获取患者配合( 1 分)嘱患者排空二便(1 分)。

备物品 开污物桶,( 1分)洗手( 1分)戴口罩( 1分)。

3准备治疗盘( 1分)药液( 1分)及泡洗装置( 1分)水温计( 1分)一次性药浴袋( 1分),毛巾 8 ( 1分)、手消毒液( 1分),病人服( 1分)。

推车至病室查对患者身份(腕带、床号、姓名、住院号)( 1分)部位( 1分)、药名( 1分)、浓度( 1 6分)时间( 1分)、用法( 1分)。

泡患者准备:关闭门窗(1分),调治室温( 1分),依照泡洗的部位,取合愉快、合理体位5( 1分),裸露泡洗部位( 1分),注意保暖( 1分)。

准备药液:准备泡洗装置,将一次性泡洗袋套入泡洗装置内(2分)。

2操查对:患者( 1分),泡洗方法( 1分),药液温度( 1分),浓度( 1分),泡洗时间( 1分), 5作 将药液倒入容器内(2分),药液温度保持 40℃左右( 2分),遵医嘱进行全身或局部泡洗8流( 2分),浸泡 30分钟( 2分)。

程8洗观察咨询:观察室温( 2分),药液温度可否合适(2分),准时测药温关( 2分),咨询患者有无不适( 2分)。

中药泡洗技术(1学时)

中药泡洗技术(1学时)

三、告知
1.餐前餐后30分钟内不宜进行全身泡浴。
2.全身泡洗时水位应在膈肌以下,以微微汗出为 宜,如出现心慌等不适症状,及时告知护士。
3.中药泡洗时间30分钟为宜。
4.泡洗过程中,应饮用温开水300~500ml,小儿 及老年人酌减,以补充体液及增加血容量以利于 代谢废物的排出。有严重心肺及肝肾疾病患者饮 水不宜超过150ml。
将药液注入泡洗装置内,药液温度保持40℃左右, 水位在患者膈肌以下,全身浸泡30分钟。
(2)局部泡洗技术:
将40℃左右的药液注入盛药容器内,将浸洗部位 浸泡于药液中,浸泡30分钟。
5.观察患者的反应,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 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6.操作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着衣,安置舒 适体位。
六、注意事项
1.心肺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糖尿病、 心脑血管病患者及妇女月经期间慎用。
2.防烫伤,糖尿病、足部皲裂患者的泡洗温度适 当降低。
3.泡洗过程中,应关闭门窗,避免患者感受风寒。
4.泡洗过程中护士应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患者的 面色、呼吸、汗出等情况,出现头晕、心慌等异 常症状,停止泡洗,报告医师。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中药泡洗技术
中药泡洗技术
中药泡洗技术是借助泡洗时洗液的温热之力及药 物本身的功效,浸洗全身或局部皮肤,达到活血 、消肿、止痛、祛瘀生新等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 。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外感发热、失眠、便 秘、皮肤感染及中风恢复期 的手足肿胀等症状。
二、评估 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过敏史、是否妊娠或处于 月经期。 3.体质、对温度的耐受程度。 4.泡洗部位皮肤情况。
四、物品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药液倒入容器内( 2分),药液温度保持 40℃左右( 2分),遵医嘱进行全身或局部泡洗
8
( 2分),浸泡 30分钟( 2分)。
观察询问:观察室温( 2分),药液温度是否合适( 2分),定时测药温关( 2分),询问患 8
者有无不适( 2分)。
告知: 泡洗中饮用温开水 300~500ml,以补充体液及增加血容量利于代谢废物的排出 (2分)。 2
2
盖污物桶( 1分),洗手( 1分)、摘口罩( 1分)。
3
记录
填写中医技术操作单并签名( 分)。
1分),记录泡洗时间( 1分)、部位( 1分)及皮肤情况( 1 4
泡洗部位准确( 1分)皮肤情况( 1分)患者感受( 1分)操作准确( 1分)目标达到的程度 6
评价 ( 1分)
合计
100
注: 注: 1、理论回答正确、全面加分。 2、烫伤皮肤扣 10 分
中药泡洗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医院名称
项目
科室
姓名
要求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 1分)举止端庄( 1分)态度和蔼( 1分)
服装、鞋、帽整洁。缺一项扣 1 分. 修剪指甲( 1 分)。
应得分
3 4
核对 医嘱
操 评估
作 前 准 告知 备
物品 准备
患者基本信息( 1分)、诊断( 1分)、临床症状( 1分)既往史( 1分)泡洗部位及方法( 1 5
分)。
病室环境( 1 分)核对患者,解释( 1 分)介绍自己( 1 分)临床表现( 1 分),既往史( 1 9
分),过敏史( 1 分),是否妊娠,及月经期体质( 1 分),对温度的耐受程度( 1 分),泡洗 部位的皮肤情况( 1 分)及进餐情况( 1 分)。
中药泡洗的作用( 1 分)及简单的操作方法( 1 分)局部感受( 1 分)泡洗时间( 1 分), 6
泡洗完毕:清洁皮肤( 1分),擦干( 1分),协助患者穿好衣裤( 1分),送回病室取舒适 5
卧位( 1分),休息。注意保暖( 1分)
查对:患者身份(床号、姓名、住院号) 浓度( 1分)时间( 1分)。
( 1分)部位( 1分)、方式( 1分)、药名( 1分)、 6
整理 整理床单位( 1分)、整理理用物( 1分)。
扣分 得分 说明
检查人签名:
检查时间: 年
月日Βιβλιοθήκη 1分)部位( 1分)、药名( 1分)、浓度( 1 6
患者准备:关闭门窗( 1分),调节室温( 1分),根据泡洗的部位,取合舒适、合理体位
5

( 1分),暴露泡洗部位( 1分),注意保暖( 1分)。


流 程

准备药液:准备泡洗装置,将一次性泡洗袋套入泡洗装置内(
2分)。
2
查对:患者( 1分),泡洗方法( 1分),药液温度( 1分),浓度( 1分),泡洗时间( 1分), 5
取得患者配合( 1 分)嘱患者排空二便( 1 分)。
开污物桶,( 1分)洗手( 1分)戴口罩( 1分)。
3
治疗盘( 1分)药液( 1分)及泡洗装置( 1分)水温计( 1分)一次性药浴袋( 1分),毛巾 8
( 1分)、手消毒液( 1分),病人服( 1分)。
推车至病室
核对患者身份(腕带、床号、姓名、住院号)( 分)时间( 1分)、用法(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