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 中国墨竹画的艺术特点

合集下载

浅析宋元时期墨竹的绘画艺术

浅析宋元时期墨竹的绘画艺术

255
福建论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年专刊
地传达画家的精神境界。这就是书画相融合 , 这也是宋元 时期墨竹绘画中的共同之处。 宋元时期具体的书法用笔被运用于绘画当中 , 不同的 书法用笔有利于表达物象的丰富层面。从赵孟 頫的 古木 竹石图 来看 , 用书法的用笔用于对古木、 竹、 石的描绘 , 使 画面富有节奏感。宋元墨竹绘画中的书法用笔不同之处 : ( 一 ) 用一种单 纯的 书法 用笔 用于 绘画 , 以 表达 物象 的特征 , 以文同为 例子。 ( 二 ) 用集中不同的书法用笔 呈现物象 不同部 位的特 征 , 以赵孟 頫 、 柯九思为例 。 ( 三 ) 强调速度 和节 奏的 书法 用笔 用于 绘画 , 在 于表 达主体精神 , 如苏 轼、 吴镇。 前面两种主要是为了表达客体的物象特征 , 后一种更 在于表达主体的精神 , 这与 前面所谈到的墨竹中的用墨问 题也有相似之处 : 1 . 墨深为面 , 墨淡为背 , 以文同为代表。 2 . 用不同墨色呈现物 象不 同部位 的特 征 , 如李 衎 、 柯 九思。 3 . 通过对用笔节奏的控制 , 使墨色随机生 化出浓淡不 一的形态 , 从而使 墨色也呈 现出丰 富的节 奏感 , 进 而达到 传达主题丰富的精神世界 , 以吴镇、 倪瓒为代表。 文人画的书画关系中 最深层 次的 问题其 实就 是笔墨 关系 , 注重主体精 神的抒发 , 自觉 把书 法用笔 用于 绘画当 中 , 强调速度与节 奏的笔墨 关系 , 这是 宋元文 人画 中书画 关系的重要意义所在。 注释 : [ 1] 元 . 孙作 : 沦螺集 卷三 。 [ 2] 元 . 倪瓒 : 倪云林先生诗集 , 附录 . 卷五 。 [ 3] 北宋 . 米 芾 : 画史 卷三 。 参考文献 : [ 1] 马季 戈 : 1995 , 2: 36- 43。 [ 2] 邱才桢 : 吴镇 墨 竹谱 中 的笔 墨关 系 宋元文人画精神 之嬗 变 , 68。 [ 3] 马青云 : 苏 轼与 湖州 竹派 学院学报 2005, 3: 74- 76。 [ 4] 张玉霞 : 由 墨竹 艺术看 中国 绘画 艺术 的文 人精 神 , 广西艺术学院学报 艺术探索 - 96。 2007, 10, 21( 4): 95 , 湖 州 职业 技术 兼论 中 国书 画史 评论 2002, 60 元 代 画竹 丛 谈 , 故宫博物院院刊

竹子国画及解释

竹子国画及解释

竹子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通常以竹子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设计,表现出竹子的形态、气质和神韵。

竹子国画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富含文化内涵和精神寓意。

首先,竹子国画在技法上讲究笔墨的运用。

画竹子的笔墨要求有力度、有韵味,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轻重等变化,表现出竹子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同时,竹子国画也注重构图的设计,通过对竹子的形态、大小、疏密等方面的处理,使画面呈现出和谐、自然的视觉效果。

其次,竹子国画所表现的竹子具有很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寓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象征着高洁、清雅、坚韧等品质,被视为文人墨客的人格追求和精神寄托。

竹子国画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出对自然、生命、人格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此外,不同时期的竹子国画也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例如,元代的竹子国画注重笔墨的运用,画面简洁明快;明代的竹子国画则更加注重构图的变化和创新,画面更加丰富和多样化;而清代的竹子国画则更加注重画面的装饰性和审美性,画面更加华丽和精细。

总之,竹子国画作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的绘画形式,通过对其技法和内涵的探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精神内涵。

同时,竹子国画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态度。

浅析中国画墨竹艺术的技法特点及形式风格

浅析中国画墨竹艺术的技法特点及形式风格

浅析中国画墨竹艺术的技法特点及形式风格一、国画墨竹的形成东晋画家顾恺之在其专著《魏晋胜流画赞》中,就已经有了关于画竹的记载。

此外,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录注晋代画家顾景秀时,也提到顾绘有《王献之竹图》一画。

据此,有学者认为竹子作为绘画题材在三国两晋时期就已经出现。

此外,考古学家在唐代李贤墓壁画中,发现三竿不是双勾亦不着色以墨写叶的竹,另在敦煌的初唐壁画中发现322窟东壁的《说法图》佛身后的背景也有墨竹形象。

因此推测墨竹画萌芽于唐朝并形成以竹子为画面主体形式的可能性非常大。

北宋中期以后,随着文人画的不断发展,墨竹画开始成为独立的画科。

文同是此时期墨竹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他在画竹艺术中摒弃丹青,崇尚水墨,开创“湖州画派”,从此真正意义上的国画墨竹出现。

至元代,善写墨竹的画家颇多,风格各异,其中李衍、柯九思、吴镇等画竹名家有墨竹作品留世。

明清两朝画竹名家也很多,明代夏昶的墨竹,有“夏昶一个竹,西凉十锭金”之说。

清初石涛在墨竹艺术上取得新突破,他所画的墨竹气势磅礴、水墨淋漓,还有以画兰竹闻名的郑板桥在墨竹艺术上的成就也尤为突出。

二、国画墨竹的技法特点(一)笔墨笔墨的运用在国画墨竹的表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用墨变化多变且灵活,是墨竹画艺术表现之高低的重要前提。

此外,墨竹画还注重以笔墨强调画面的意境表达和画者的主观感受。

明代夏昶画竹非常注重运用笔墨趣味来再现竹在晴、雨、风、雪之中的不同韵味,弟子屈杓为了当面看他的关键技法故意请他喝酒,等他醉后离去时,在他书房画了几竿风雨竹,夏昶见后以为是自己醉后忘记结顶,又取来笔扫了几片叶子在顶上,屈杓顿觉“风旋雨骤,竹情倍增。

”可见,笔墨的运用影响着整体画面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明末徐渭《花乌图卷》中的墨竹作品笔墨恣意、浓淡相宜,微妙的变化贯穿画面。

从画面中所体现出作者对笔墨韵味的追求,我们不难感受到画家放荡不羁的个性流露,因此,笔墨的运用也影响着画家个性的表现和情感的抒发。

16中国历代墨竹画赏评

16中国历代墨竹画赏评

16中国历代墨竹画赏评陈炜【摘要】中国墨竹画历史悠久, 其艺术水平之高超早为国际艺坛所公认了,墨竹画的起源,虽说法不一,但从流传的作品实物及艺术水平看,北宋的文同应为为墨竹画的鼻祖。

中国墨竹画的产生与发展,亦与其它花鸟画大体相同,即由工(双勾)到写(写意),又由一般的小写意到大写意。

【关键词】墨竹画特点发展竹以虚心高节、清新潇洒,堂堂的超凡脱俗的君子风度,成为君子高尚人格情操的象征,被称为四君子之一,也是历代画家喜欢描绘的题材。

中国画中的墨竹,其历史之悠久,艺术之高超早为国际艺坛所公认了。

中国墨竹画的起源,说法不一,有的说是起于五代李夫人,有的说始于唐代吴道子,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写过《画竹歌》的诗,盛赞当时的画竹名家萧悦的画艺:“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

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1]把他画竹描绘得生动形象,可见当年萧悦画竹已达到形神兼备的程度了,但这些画家的作品都没有流传下来,缺乏可靠的材料依据,所以后来就很少有人提到唐以前的画竹了。

墨竹画虽始于唐,实际上到北宋才渐渐盛行起来,尤其文同的成就超过了前人,所谓“黄钟一震,瓦釜失声”。

文同有不少作品流传下来,在画竹史上起过重大的作用。

所以中国墨竹画的鼻祖,应该推北宋的文同。

我们讲墨竹画法,一般也从文同开始。

文同的墨竹总的看来,比之后代的墨竹是写实的。

竿、枝、叶、节都很象真的竹子,有的竹叶正面用浓墨、反面用淡墨,叶梢风翻转折都一丝不苟的画出来,画竹节是勾描渲染而成,类似工笔画法,以尽量求得真实。

画起来并不能如“兔起鹘落"。

但就整个竹子而言,基本上还是一笔一笔挥写而成,所以仍然爽快生动,无板滞之病。

文同的墨竹是画在绢帛上的。

墨色不会渗化开来,显得很光洁,也很少用枯笔,这是宋画的共同特点。

但是文同的墨竹究竟和真的竹子不一样,在处理上已经删去了不少繁琐的细节,手法仍然是概括的,故能形神兼备,大受欢迎。

当时学习他画法的还有大文豪苏东坡等人,因文同又号文湖州(据说文同没到过湖州,曾被任命做湖州太守,未能到任就卒于途中。

论元代吴镇的墨竹

论元代吴镇的墨竹

论元代吴镇的墨竹一、墨竹的起源和发展1.1 墨竹的历史渊源墨竹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艺术形式,起源于古代的吴镇。

吴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

墨竹起初是吴镇地区民间艺人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

1.2 墨竹的发展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墨竹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艺人们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探索,将墨竹与传统的绘画、诗词、音乐等艺术形式相结合,使其更加丰富多样。

1.3 墨竹的艺术特点墨竹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而闻名,它通过墨色的运用和线条的表现,将自然界的山水、花鸟等元素描绘得栩栩如生。

墨竹作品常常给人以静谧、幽雅的感觉,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二、墨竹的制作过程2.1 材料准备制作墨竹的第一步是准备材料。

传统的墨竹需要使用特殊的纸张和墨汁,而现代的墨竹制作则更加多样化,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材料。

2.2 线条勾勒墨竹的线条是其最为重要的部分,艺人们需要运用毛笔等工具,以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作品的轮廓和细节。

2.3 墨色渲染墨竹的墨色是其独特之处,艺人们需要运用不同的墨汁对作品进行渲染,使其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质感。

2.4 点缀装饰为了使作品更加生动和丰富,艺人们常常在墨竹上点缀一些花鸟、山水等元素,以增加作品的视觉效果。

三、墨竹在吴镇的传承和发展3.1 吴镇的墨竹传统吴镇作为墨竹的发源地,一直以来都有着丰富的墨竹传统。

许多吴镇的艺人通过世代相传的方式,将墨竹技艺传承下来,并加以创新和发展。

3.2 墨竹的当代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墨竹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变化。

现代的墨竹作品融入了更多的当代元素,以更加现代化的方式展现出来。

3.3 墨竹的市场价值和推广墨竹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吴镇的墨竹作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成为吴镇的一张名片。

3.4 墨竹的保护和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墨竹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吴镇政府和相关机构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艺人们继续创作和传承墨竹技艺。

论元代墨竹图的特点及美学观

论元代墨竹图的特点及美学观

教育教学jiao yu jiao xue110论元代墨竹图的特点及美学观◎周伟摘要:管道升,中国历史上以女性画家身份记载在史书资料。

自古以来重男轻女思想,本就为数不多的女性画家被男性画家的耀眼所覆盖。

然幸运的是管道升可以坚守本心,坚持创作,散发着属于自己的魅力。

本文以元代管道升《墨竹图》为研究对象,采用史料与图像相结合的形式,对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感情色彩进行研究,深入探索这幅作品背后所传达出来的意义。

关键词:管道升;《墨竹图》;绘画特点;美学观管道升,作为一名女性可以说是最早以画家身份载入史书资料的。

她的书画艺术成就在历史上是举足轻重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可以取得如此高的甚至比一般男子还要高的成就 ,她的耀眼光芒就不应该被掩盖。

取得如此成就,与管道升所处的环境、所受的家庭教育以及自身的天赋是紧紧相依的。

一、管道升的生平研究(一)管道升的生平介绍及所处时代管道升(1262年—1319年),字仲姬,湖州吴兴人(今浙江吴兴),出生于南宋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

嫁给元代吴兴书画名家赵孟頫,封吴兴郡夫人,世称管夫人,延祐四年(1317年)封魏国夫人,在回乡的路上旧疾复发,延祐六年病逝。

管道升于绘画,喜画竹、梅、兰等物象,尤擅画竹,笔意清新。

又工山水、佛像、诗文书法。

于书法,取法赵孟頫,尤精于小楷与行书。

小楷端庄华贵,清闲自由,行书幽心俊逸,她的书与赵孟頫极其相似;笔法飘逸脱俗、平江游舟。

世人谓之“管夫人作书,寸绡片纸,人争购之,后学为之模范。

”公元1271年,蒙古族覆灭南宋,定国号为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

元朝结束了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南北分裂,文化上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融合,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官僚制度,民族歧视严重,从而导致汉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加剧。

在这样的动荡社会下,管道升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妇女,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大环境下施展才华,是难能可贵的。

自古以来,封建社会下的妇女就深受缠足、被男性所深深压迫,思想被禁锢甚至被禁足在幽暗的深闺之中,长期面对着黑暗,独自一人黯然神伤。

浅论宋代的墨竹艺术

浅论宋代的墨竹艺术

浅论宋代的墨竹艺术作者:李媛媛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4期摘要:文人与竹有着不解之缘。

宋代较早的一批文人画家就注意到了竹的比德作用和以书入画之特性。

然而,竹为什么能受文人的喜好且代代盛行下来呢?首先,竹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竹的全身都有利用的价值,竹来自人的生活创造,参与生活的创造,有益于人们的审美意识。

也就是说,由于生活的创造,使竹成为人的审美对象。

其次,文人赋予竹子极高的人格意义,它也是画家寄托思想感情最惬意的工具。

文人画家借物比兴,有的画家借以比喻人品道德;有的借以喻志;有的借以寓情;有的借以论世;也有的借写竹来自我表白或陈述自己的身世。

最重要的一点是,画竹的用笔方法是中国绘画中文人画“以书入画”思想的具体体现,符合文人画写意用笔的基本要求。

墨竹题材的绘画形成了中国绘画史中文人画之趋势。

关键词:宋代;墨竹;文人画作者简介:李媛媛(1981-),河南省确山县人,汉族,黄淮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师。

[中图分类号]:J2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4--01文人与竹有着不解之缘。

历代文人以诗表达竹、以文赞美竹、以画描绘竹,把竹比作君子、知己,或用竹的品质来赞美文人雅士的德行,得意时写竹,失意时也写竹,竹似乎就是文人的代身。

然而,竹为什么能受文人的喜好且代代盛行下来呢?首先,竹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竹子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都能生长,其全身都有利用的价值。

比如竹笋、竹竿等等,都是竹子赋予我们人类生活乐趣的一种体现。

大自然中的竹子来自于人类的生活创造,并且参与人类生活的创造,有益于人们的审美意识。

也就是说,由于生活的创造,使竹成为人的审美对象。

其次,历代文人赋予竹子极高的人格意义,由于比德作用,竹子的精神逐渐成为文人艺术家追捧的神物。

清高俊秀成为竹子的精神指代,也成为文人艺术家寄托思想表达感情的最惬意的工具。

文人艺术家借物比兴,有的艺术家借竹子比喻人品道德;有的借以喻志;有的借以寓情;有的借以论世;也有的借写竹来自我表白或陈述自己的身世。

浅谈宋元墨竹绘画的艺术特色

浅谈宋元墨竹绘画的艺术特色

44 [人文色域]浅谈宋元墨竹绘画的艺术特色梁紫艳(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2004360)摘要:竹作为一种对于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情结的植物,被赋予君子寓意,自古以来一直被文人墨客们所津津乐道墨竹 作为中闺花鸟史中独立的一门派别,盛行于宋元时期,其意义对中国文人画和写意绘I f f i i有着深远影响本文就墨竹绘P i的文化 起源、笔墨技巧和文人精神三点来分析宋元墨竹绘画的艺术特色关键词:墨竹;写意;文人阃_、墨竹绘画的文化含义及起源“四君子”是中国从古至今经久不衰的绘画题材,其特 点与古代文人士大夫审美志趣、生活情趣、人格品质和儒道 释思想相符合:“四君子”作为文人借物喻志的途径,一直 伴随着中国绘画史的不断发展。

“四君子”中,文人墨客更 喜爱竹,因为竹象征着清逸潇洒和坚毅不屈的品质,一直以 来是被津津乐道的题材。

诗人歌颂它,文人钟情于它,不仅 如此,它也成为i!Bi家乐于表现的一种题材。

纵观中国両竹的历史,从色彩上来说,有色竹与墨竹之 分。

而从具体用笔手法上来讲,则有双钩与单钩之别,所谓“双 钩”,指的是勾线填色;而“单钩”则是指不勾线条,用墨 直接撇写。

而关于墨竹的起源,一直以来说法不少,一是起源于唐 明皇李隆基;二是唐代吴道子;三是五代蜀国李夫人经专 家考量,墨竹应是起源于唐五代之间.但此时还未成为一种 独立的绘画符号。

竹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含义及情结,墨竹这一写 意绘_形式成为了文人墨客们抒情写意的手段竹从绘1田丨形 象通过墨竹逐渐转化为了绘両符号,进而成为了审美对象,墨竹成为了一种自然和原生态的审美,也直接影响了后世文 人画和写意绘圃的风潮。

二、宋元墨竹绘画中的笔墨技巧图1宋文同《墨竹图》(来源:网络)北宋文同开派立宗了 "湖州竹派”,开创了中国墨竹绘 画史中的新流派。

文同的墨竹,其成功在墨更在笔:他的《墨竹图》中(如图1 ),竹不是双勾法描出来的,而是像写字一样, 用笔一次性地写出来的。

论元代吴镇的墨竹

论元代吴镇的墨竹

论元代吴镇的墨竹
元代吴镇是一位著名的书画家,其墨竹作品在书画界具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

墨竹是吴镇的代表作之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吴镇的墨竹画中,用笔勾勒枝叶和竹子的节点非常精致,表现了极高的细腻功力。

尤其是在竹叶的细节表现上,其笔触灵动妙绝,呈现出竹叶的韧性和纹理,极具生动感和艺术感染力。

其次,吴镇的墨竹画作品多为小品,画面简洁明快,笔墨自然流畅,表现出一种娟秀之美。

如其《竹石》作品,画面简单,但极具生动性和墨韵。

此外,吴镇的墨竹画还表现了浓烈的中式韵味和个性特征,带有浓郁的文人气息和书法艺术的随意性。

最后,吴镇的墨竹画作品不单单只有艺术美的追求,还把墨竹融入到生活中,表现出一种生活的美学。

他的墨竹作品表现了竹的顽强和生命力,体现了一种艺术与生活的完美融合。

总的来说,元代吴镇的墨竹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艺术地位。

其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更表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独特的艺术创造力,堪称中国书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竹子国画知识点总结

竹子国画知识点总结

竹子国画知识点总结一、竹子国画的历史竹子国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画家,在中国古代的绘画中,竹子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创作题材。

在古代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对竹子的描绘,从而可以看出古代画家对竹子的喜爱和尊重。

到了宋代,竹子国画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绘画流派,并在中国绘画艺术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在宋代以后,竹子国画在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发展,并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

二、竹子国画的特点竹子国画有着独特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雅、清丽:竹子国画的主题是竹子,竹子本身是一种高雅清丽的植物,竹子国画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现了竹子高洁脱俗的形象,体现了中国人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2. 劲健、飘逸:竹子国画的描绘风格以劲健、飘逸为主,画家在表现竹子的形态和姿态时,注重笔墨的运用和形式的表现,使整幅画面显得活泼生动。

3. 真实、生动:竹子国画注重对竹子形态的真实描绘,力求生动表现竹子的细微之处,并将竹子的姿态和神韵完美地呈现在画面之上。

4. 用笔娴熟、造型精准:竹子国画对笔墨的运用要求非常严格,画家要求用笔娴熟,造型精准,以表现出竹子的真实感和立体感。

5. 寓意深远、文化内涵丰富: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内涵和丰富的寓意,在竹子国画中,画家往往借助竹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作品寓意深远、文化内涵丰富。

三、竹子国画的流派在中国绘画史上,竹子国画有着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魅力,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流派有:1. 文人画派:文人画派是中国绘画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营造,画家在绘画时往往喜欢以竹子为题材,通过对竹子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工笔画派:工笔画派是中国绘画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注重细节的描绘和笔墨的运用,画家在绘画时注重对竹子的形态和神韵的表现,使作品显得细腻精致。

3. 一笔画派:一笔画派是中国绘画中的一个独特流派,画家在绘画时往往以一笔勾勒出整个画面,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这种画风在表现竹子时有着独特的魅力。

墨竹工卡

墨竹工卡

墨竹工卡墨竹工卡墨竹,又称竹筒画或童竹画,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绘画技法。

它源自我国南方地区的农村,通过将墨水注入竹筒中,然后用竹筒末端刷毛笔,可以在纸上绘制出独特的墨迹效果。

而墨竹工卡,则是一种以墨竹为主题的画作形式,集中展示了墨竹艺术师傅们的才华和创造力。

墨竹工卡的创作过程既需要细心和耐心,也需要艺术家们的创意和灵感。

在墨竹工卡的制作中,艺术家首先需要去竹林中挑选合适的竹筒。

这些竹筒需要完整且没有虫蛀,以确保画作的质量。

然后,艺术家会用刀片将竹筒的一端切斜,以便于毛笔顺利地接触纸张。

接下来,艺术家会把墨汁注入竹筒内,通常是用墨块研磨而成的浓墨。

开始绘画之前,艺术家需要控制竹筒和毛笔的角度和力度,以确保画作的线条流畅和墨迹的均匀。

墨竹工卡的特点之一就是墨迹的浓淡变化,这需要艺术家有良好的墨水控制能力。

他们必须时刻保持专注和准确,以避免墨水溅出或墨迹变得模糊。

因为一旦出现错误,就很难进行修复。

墨竹工卡的主题大多是以自然万物为主,特别是以竹子为中心。

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誉为君子之象征。

艺术家常常利用竹子的纹理和形状,画出具有立体感和生动感的作品。

墨竹工卡的画面通常简洁明快,富有韵律感。

艺术家通过巧妙运用墨迹的点线面,勾勒出竹子的独特气质和情感。

墨竹工卡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多年来,许多热爱墨竹工卡的艺术家们致力于创新和发展这一传统技法。

他们将墨竹工卡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创造出更加多样化和丰富的画作。

同时,一些艺术家也将墨竹工卡作为一种教育形式,传授给更多的学生和爱好者。

他们希望通过墨竹工卡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独特的中国传统艺术。

墨竹工卡代表着中国绘画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它不仅展示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才华,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美学。

墨竹工卡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当今世界中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墨竹工卡将继续为我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文化价值。

墨竹图:文同笔下的北宋竹韵与文人情怀

墨竹图:文同笔下的北宋竹韵与文人情怀

墨竹图:文同笔下的北宋竹韵与文人情怀您提到的“墨竹图北宋文图同创作绢本墨本画”存在笔误,正确的应该是“墨竹图北宋文同创作绢本墨笔画”。

以下是对该画作的详细介绍:一、基本信息●名称:《墨竹图》●作者:文同(北宋画家)●创作年代:北宋●画作类型:绢本墨笔画●规格:纵131.6厘米,横105.4厘米(也有说法为纵113.6厘米,横105.4厘米,可能因版本或测量方式而异)●现收藏地:台北故宫博物院二、画作内容与特点●●内容:此画以倒垂的竹枝为主体,竹叶和竹枝从左上方垂下,再向右方微印而上,形成一个非常漂亮的动势,恰似一个侧卧的“S”。

竹子虬曲的枝干凌空倚势,枝头轻轻向上一挑,密叶纷披,折旋向背,向四处奔放扩张,显示了无穷尽生命的力度。

●●特点:o笔法:文同运用凝重圆浑的中锋画竹竿,节与节虽断而意连;小枝用笔迅疾坚挺,左右顾盼;竹叶则八面出锋,挥洒自如,浓淡相间,在叶尾折转处提笔露白,以示向背之势。

o墨色:文同首创以深墨的叶为正面,淡墨的叶为背面,使得画面中的竹叶浓淡相宜,灵气顿显。

o构图:画面取势左上角,侧锋行笔稍往右方倾斜画出竹节干,再回锋带出竹节并用浓墨趁湿稍作勾描晕染。

整个画面布局疏密有致,毫不紊乱。

三、创作背景与意义●创作背景:北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民众起义不断,同时面临着西夏、辽等外族的侵扰。

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进行了变法。

然而,文同的思想倾向于保守,不适应王安石变法,于是回避党派之争,追求田园之乐。

这幅《墨竹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不仅是文同对自然之竹的描绘,更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意义:《墨竹图》不仅展示了文同高超的绘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体现了北宋文人画的艺术追求和审美趣味。

在宋代文人眼中,竹可以言志,更可以寄情。

文同通过这幅画作宣泄情感、抒发胸怀,同时也传达了一种高洁、坚韧不拔的品格和精神。

四、后世影响《墨竹图》对后世的绘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代南唐文人画竹的特点

五代南唐文人画竹的特点

五代南唐文人画竹的特点1.引言1.1 概述五代南唐文人画竹是中国绘画历史上的一支重要画派,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独具匠心的创作方法使其在世人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

这一时期的文人画竹以其纤秀灵动的笔墨、意境深远的构图和情感丰富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中国文人雅士的情操与审美追求。

五代南唐文人画竹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五代南唐文人画竹注重形神兼备。

笔者以自然的笔墨表现手法描绘竹子的外形结构,准确地刻画了竹子的轻盈而矫健的姿态。

同时,画家们注重运用墨色的深浅变化,巧妙地运用笔墨的浓淡变化来表现竹子的质感与立体感。

这种形神兼备的表现手法使得竹子在画面中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观赏性。

其次,五代南唐文人画竹以表达情感为核心。

画家们通过对竹子姿态、笔墨的运用以及构图的布局精心安排,传递出自己对竹子的深深喜爱和对人生的感慨之情。

在他们的笔下,竹子常常以清雅纯朴的形象示人,给人以舒适宜人的感觉,同时也寓意着志士不屈的坚韧不拔的品质。

这种通过竹子表达情感的手法,使得画家们的作品更加具有内涵和思想性,使人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在思考人生的意义。

此外,五代南唐文人画竹还注重以“意境”为重。

画家们通过画竹来表达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追求,把竹子与诗词、音乐等艺术形式相结合。

在画面中,他们往往将竹子与诗词配合,通过画面中的情景和文字的交融,展示出竹子的美丽与纯洁。

这种以“意境”为重的创作手法,既展示了画家们的审美情趣,又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使得观者在欣赏作品时能够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综上所述,五代南唐文人画竹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方法,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支重要画派。

其对形神兼备的追求、情感的表达以及意境的塑造,使得其作品融汇了技巧和情感,更具有深远的艺术内涵。

对于今后的绘画创作,五代南唐文人画竹的特点将继续对艺术家们产生启发和影响,为他们带来更多的艺术可能性。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可以简要介绍一下文章的结构,包括本文将围绕哪些主要要点进行论述和分析,并且告诉读者每个要点将在正文中的哪个章节进行详细探讨。

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大书法家文徵明《墨竹图》赏析

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大书法家文徵明《墨竹图》赏析

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大书法家文徵明《墨竹图》赏析竹常被文人高士用来表现清高脱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内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因此墨竹成为书画道(哲学)的综合载体,成为人格、人品的直接写照。

文徵明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早年师沈周,后致力于赵孟、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

其画风呈粗、细两种风貌:粗笔之笔墨苍劲淋漓,于粗简中又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与变形,用笔细密,于精熟中见稚拙。

设色多青绿重彩,于鲜丽中见清雅。

这路细笔山水属本色画,奠定了“吴派”的基本特色。

局部文徵明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领袖,其门人、弟子众多,形成了当时吴门地区最大的绘画流派,并成为明代绘画的主流。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徵明(1470一1559),初名壁,一字徵仲,号衡山,江苏长洲(苏州)人。

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大书法家。

画史上将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并列,合称“吴门四杰”。

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

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山水画题材大多描写江南景物,而山水中人物形象与风度,完全摹仿赵孟俯。

人物画师李公麟,远承古代传统,笔法工细流畅。

文徵明到晚年具有粗细两种风格,愈晚愈工。

文徵明一生穷究画理,用力实践,声誉卓著,与乃师沈周并驾齐驱,继沈周之后成为吴门派领袖,长达50年之久。

文徵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

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

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

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文徵明一家后代和弟子中出成就者很多,如儿子文彭、文嘉、侄子文伯仁均是名画家,弟子中出名的钱谷、陆师道、陆治、陈道复、居节、朱朗等,人材济济,形成一个绘画流派——“吴门画派”,影响深远,一直延续到清代画坛。

《墨竹图》中的绘画艺术

《墨竹图》中的绘画艺术

在中国画坛的地位
成为了中国画坛的经典之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对后世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艺术价值与收藏意义
艺术价值:《墨竹图》 是郑板桥的代表作之 一,具有极高的艺术 价值和收藏意义
收藏意义:这幅作品 不仅代表了郑板桥的 绘画风格,更是中国 画坛的瑰宝,具有极 高的收藏价值
画家的情感表达
竹子象征着高洁、坚韧、正直等品质 画家通过墨竹图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画中竹叶的疏密、浓淡、干湿等变化都体现了画家的情感 画家的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天人合一的意境
画面的意境营造
画面构图:通过巧妙的构图,营造出一种空灵、幽静的意境
笔墨运用:运用淡墨、浓墨、干墨、湿墨等不同的笔墨技巧,表现出竹子的形态和神韵
促进文化交流:墨竹图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交流价值。 通过举办展览、学术交流等活动,可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推动文化创新:墨竹图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形式。 通过学习和借鉴墨竹图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可以推动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第七章
墨竹图的文化内涵与 传承
传统文化与墨竹图的关系
墨竹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墨竹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象 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墨竹图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 美观念
墨竹图的传承和发展与中国传统文 化密切相关
墨竹图的传承与发展
墨竹图的历史渊源
墨竹图的传承方式
墨竹图的发展现状
构图布局
画面结构:采用竖幅构图,以中轴线为界,左右对称 墨色运用:以淡墨为主,浓淡相间,层次分明 笔法技巧:运用中锋、侧锋、逆锋等笔法,表现出竹叶的形态和质感

对水墨画竹子作品的点评‘’

对水墨画竹子作品的点评‘’

对水墨画竹子作品的点评: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之一,而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意义,常被用作艺术创作的题材之一。

一些对水墨画竹子作品的点评:
1.线条流畅:水墨画竹子作品通常使用简洁而流畅的线条描绘,能够很好地表现
竹子的轻盈与灵动感。

如果线条运用得当,能够给观者带来舒适和自然的感受。

2.墨色运用:水墨画以墨色为主要表现手法,通过淡墨、浓墨、湿墨的运用,能
够展现出竹子的质感和层次感。

墨色的韵味和变化给人以想象空间,增添了作品的神秘感和美感。

3.构图与布局:竹子作为主题,良好的构图和布局能够突出其独特的形态和姿态。

合理安排竹子的位置和比例,使整个作品画面平衡、和谐,并能够引导观者的目光流动。

4.情境与氛围:水墨画竹子作品常常通过表现竹林、山水等背景,营造出静谧、
清新的氛围。

这种情境的营造能够使观者更好地沉浸其中,感受到竹子所传递的自然与宁静。

5.幽远意境:优秀的水墨画竹子作品常常通过简练而富有韵味的笔墨,以及深入
细致的描绘,创造出幽远、超脱尘世的意境。

这种意境使人产生遐想和思考,增添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墨竹精神——精选推荐

墨竹精神——精选推荐

墨⽵精神⼀、墨⽵画的审美精神⼤凡有⽣命⼒有感染⼒的艺术品⼀定是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地域性并能引起⼈们共鸣的好佳品。

中国画千百年来独⽴于世界画坛并得以弘扬和发展,正证实了“越是民族性,越是世界性”的哲理。

⽽中国画中墨⽵画(特别是写意)体裁则是精髓之⼀,其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代有承袭、倍受青睐的历史现象,概其因如下:其⼀,作为寄托情感的载体。

⽵之⼀科⾮草⾮⽊,以其独特的形式⽣存于植物之中。

其虚⼼劲节,有谦恭⾃律之美德;其四季常青,有⾮常草⽊不能⽐拟之温馨;其傲⾻逆风,有不畏强暴敢于搏⽃之精神;其挺拔向上,有朝⽓蓬勃的凌云之志向;其⽵叶萧萧,如同千⾔万语的对⽩;其⾬后春笋,⼜如同世间万物的新⽣……品性既⾼,⼈们便对其寄托情感、托物咏志、借题发挥了。

诸如⼈品道德、节操伦理、⽮志奋⽃、坚贞不屈、虚怀若⾕、笑对⼈⽣等,⼤可颂民族之精神,⼩可歌个⼈之哀乐等等,寓情喻志之⼈间百态都可在⽵的包孕内找到各⾃的“⽵西佳处”,故为历代⼠⼤夫推崇,⽂⼈骚客吟咏和庶民拥戴。

⼈们将⽵和梅、兰、菊合尊为“四君⼦”,⼜将⽵和松、梅并咏为“岁寒三友”,可见其在⼈们⼼⽬中的“社会地位”。

⼈们不仅以拥有浩瀚的⽵海和丰茂的⽵园为美,还将其置⾝于庭院、供养于案头,与⼈类朝⼣与共。

于是有晋王徽之“何可⼀⽇⽆此君”之美谈和宋苏东坡“可使⾷⽆⾁,不可居⽆⽵,⽆⾁令⼈瘦,⽆⽵令⼈俗”之阔论⽿。

⾄于画⽵则更是对⽵之钟爱的更⾼层次的发展与创新。

⽂⼈墨客通过对⽵的写⽣、取舍、凝炼、提⾼,以中国画的特定形式画于绢或纸上,悬于壁上,使其成为源于⽣活、⾼于⽣活的艺术品来欣赏、来赞美。

⾃宋以降,历代画⽵之风愈盛,画家们往往发挥诗⽂、书印之优势在画上或长跋、或短题、或咏叹、或隐喻。

⽂与可“拟将⼀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颂⽵之态势;柯九思“虚⼼⾜以容,坚贞不挠物”喻⽵⽐君⼦;郑板桥“⼀枝⼀叶总关情”是对民间疾苦之同情;⽽⾦农的“此间⼲净⽆多地,只许⾼僧领鹤⾏”则表⽩憎爱分明的⼈⽣观……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历代国画竹子赏析

历代国画竹子赏析

历代国画竹子赏析北宋文同墨竹图立轴绢本墨笔纵131.6厘米横105.4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石室先生,又号笑笑先生,四川梓潼人。

曾官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

又受命守湖州,故人称“文湖州”。

传派即为湖州竹派,影响深远。

传世作品有《墨竹图》。

此图用水墨画倒垂竹枝,以独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写竹叶,浓淡相宜,灵气顿显。

笔法谨严有致,又现潇洒之态。

北宋赵昌竹虫图立轴绢本设色纵99.4厘米横54.2厘米(日)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此图画幽篁疏影,双钩填彩,以色之而飞,又绘天牛、螽蜥,无不刻画入微,瓜赞,相阿弥题签,天室和尚题跋。

浓淡来显叶之向背、竿之盘曲。

枝叶饱满,叶果实又仿效徐崇嗣的“没骨”画法。

设姿态多样。

另有花卉野瓜、蝴蝶蜻蜓萦绕色浓丽而又不隐墨骨近现代张大千春枝栖禽1937年纸本设色107cmx 46cm 杨柳青书画藏张大千(1899一l985),原名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斋名大风堂。

生于四川内江,祖籍广东番禺。

1917年与二哥善孖留学日本,在京都学染织。

1919年回国后从曾熙、李瑞清学书画。

1941年赴敦煌石窟临摹壁画。

1949年赴香港暂居。

1952年移居阿根廷,1954年移居巴西圣保罗。

1956年游欧洲,在尼斯会晤毕加索,1958年作品《秋海棠》被美国纽约“国际艺术学会”赠予金质奖章,1968年台北中国文化大学授赠荣誉博士学位。

l977年返台筹建“摩耶精舍”,1978年定居台北。

从1950年以来,在世界各国举办个人展览60余次,出版有《张大千书画集》等多种选集和著述。

张大千毕生的创作,达到了“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宋之富丽”的境地。

他集文人画与作家画,宫廷艺术与民间艺术为一炉,达到了雅俗共赏,劲健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釆的艺术高度。

《春枝栖禽》中的枝干,苍老挺拔,皴擦利落,与之相伴的一青翠风竹,细劲有力,用笔洒脱,别有韵致。

一长尾鸟傲立枝头,不畏风霜,独行独往,英姿奕奕,颇见传神。

张龙印---墨竹-

张龙印---墨竹-

张龙印---墨竹-在中国画中。

墨竹是从花鸟画中分离出去的一种题材。

竹子因其历岁寒而不凋,虚心劲节。

刚直兼柔的品格,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和推崇。

综观中国墨竹史。

在画风上基本是沿着以宋代文同为代表的写实画风和以苏轼为代表的写意画风发展而来的。

写意画风强调画家的主观意象。

主张将竹子作为载体。

通过画家手下的笔墨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和主观意念。

因而要求画家具备扎实的笔墨功夫和熟练的绘画技巧。

同时要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丰富的生活阅历。

更为重要的是画家要耐的住寂寞。

几十年如一日。

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中去。

画家张龙印正是基于这种要求。

在漫长的艺术之旅中。

通过艰苦的跋涉。

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在画竹领域内脱颖而出。

以其大写意墨竹蜚声花坛。

受到同行和世人的关注。

张龙印系河北邯郸人。

十一岁便离家外出求学。

幼年生活的艰辛和戎马生涯炼就了他奋发向上和坚忍不拔的性格。

他听从同族祖父[画家]的教诲。

舍弃了多年油画。

水粉画的学习。

转向对中国花鸟画的学习和研究。

尤其对画竹情有独钟。

一发而不可收。

做为苦学派的张龙印。

他画竹是从传统中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从芥子园画谱开始。

他系统地临摹研究了历代画竹大师的作品。

故宫博物院的历代绘画陈列展馆中。

不知多少次留下了他疲惫忘返的身影。

他以苦人所不能苦。

练人所不能练的宗教徒殉道精神。

以最大的功力深挖传统。

在逐步学习中领悟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和审美格调。

以至真的感情投入到墨竹画的创作中去。

潜心在墨竹艺术领域磨练四十余年。

方取的今日之成就。

绘画的最终价值在于精神内涵。

精神内涵最终体现在艺术语言中。

在画竹的表现方法上。

张龙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突破。

他以书法用笔入画。

将西方的光影与中国画的笔墨之美完美地柔和在一起。

将竹竿处理成边缘浓中间淡的笔墨效果。

一笔写出复笔的意趣。

在竹节上也打破了传统的点节方法。

画杆笔不离纸,竹节处不留空白,一顿而过。

而后趁湿以焦墨勾点。

使竹节醒目脱透。

形象逼真。

在竹叶的组合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墨竹画的艺术特点
——郑板桥墨竹艺术特征与审美意象
作者:黄宁
[内容摘要]墨竹画是中国优秀文化艺术的精髓之一,在中国古代多少文人墨客通过对竹一同的艺术手法,使其成为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品。

本文主要通过论述墨竹画的艺术表现和书画名家高超技法深入探讨国画中墨竹的鉴赏价值与审美意象。

[关键词]墨竹画、艺术创造力、意象、郑板桥
自宋以来,,历代画竹之风愈盛,画家们往往发挥诗文、书印之优势在画上或长跋、或短题、或咏叹、或隐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中国文人画的传统表现,他们极力地在自己的作品宣扬自己个人的思想感情,表现那高超的技法艺术创造力。

墨竹画所包含的意境、意象更是耐人寻味、充满想象。

在名家笔下的竹更是将其人格化。

竹,其虚心劲节,有谦恭自律之美德;其傲骨逆风,有不畏强暴敢于搏斗之精神;其挺拔向上,有朝气蓬勃的凌云之志向;在郑板桥笔下的更是有孤傲、高雅、坚贞的品质。

本文主要通过论述墨竹画的发展过程,从画竹高超技法到墨竹画表现的意境,与其独树一帜的艺术形象,再到通过名家墨竹画的探索与墨竹画其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代有承袭、倍受青睐的历史现象,详细探讨墨竹画的艺术价值、审美意象。

一、纵观墨竹史墨竹画在国画中的地位。

墨竹起源于唐代,到北宋时期在文同和苏轼的影响下才逐渐盛行起来。

元代墨竹大家辈出,影响较大的有赵孟頫、管道升、柯九思、吴镇、李息斋、顾安等。

柯九思还作有墨竹谱,将墨竹画法进行总结。

明代同样不乏画竹高手。

如王绂得文同、吴镇遗法,以墨竹名天下。

夏昶画竹师王绂,能得其妙,特别是在叠叶方面有独到之处。

概而论之,宋、元、明3个时代的墨竹大效果相差不远,手法比较写实,画风比较工整严谨。

保持着写实的风格,还没有大写意的东西。

到清初的石涛,画法开始有较大变化,写意明显增加。

清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李禅、李方膺、罗聘等人的墨竹也非常有名。

其中郑板桥的写意墨竹更为突出。

综观墨竹的发展史,可以清晰地
看出其发展脉络是由工笔到写意,又
由小写意发展到大写意的过程,人们
在技法上的表现逐渐从理性趋向于
感性的发展,其精华不断发扬光大,
在中国画坛中拥有独树一帜的风格,
使其占有特殊的艺术形象的地位。

(图-1) 二、墨竹画的艺术创作与艺术特点。

明代以前的墨自画基本以写实为主,清代后进入大写意阶段,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名家郑板桥就有其独特的创作风格。

郑板桥绘画,学于现实,博采众长,自成风格。

他一生好画竹,根据竹的特点,喻出竹倔强不屈、坚韧不拔、正直无私、
虚心向上的精神品质,是他“倔强不驯之气”的象征。

郑板桥曾总结自己的画竹之法:故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依于石而不囿于石,是其节也;落于色相而不滞于梗概,是其品也[1]。

他通过观察和艺术创作的实践,提炼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论。

“眼中之竹”是自然实景,是对自然的观察和从中体验画意;
“胸中之竹”是艺术创作时的构思;“手中之竹”是艺
术创作的实现。

他把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想象、真实
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了师承自然,而又高于
自然的境界。

郑板桥墨竹的创作艺术特点可谓:神似坡公,多不
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2]。

近代书画名家
董寿平对郑板桥墨竹的独到见解:“郑板桥画的竹子清
新隽秀、刚劲婀娜。

因为他对竹子经过静观默察,长
期实践,得到了画竹的真谛,传竹子的神而遗其冗繁
的外貌。

正如板桥的诗中所言:‘四十年来画竹枝,日
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因而板桥的墨竹很美,特别是竹叶子交搭得很巧妙,
也很美,后人没有能达到的。

的在他的《墨竹图》中,
嫩竹老竹,泼墨有香有淡,11枝竹,新、老、前、后,
层次清楚,既互相交叉,又各自独立,极富立体感,
极具表现力。

(图-2)
三、郑板桥墨竹画中审美意象。

“意象”这个词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易传》。

郑板桥用“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概念,对应了艺术创作的三个阶段——观察、构思、实现。

而这三个阶段的划分,也正好体现出审美意象生成的三个阶段。

眼中之竹仅是审美意象的雏形,“胸中之竹”则是审美意象的核心,最集中的体现了一个“审美意象”的特质,“手中之竹”则是艺术创作中质的飞跃。

是审美意象的物化。

对于郑板桥来说,就是“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

艺术作品的完成并不是审美活动的结束,画家在画完一幅画后可能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因为感觉到东西,总比表现出来的要丰富,这就是审美意象给人的想象。

郑板桥提出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艺术创作三段论在艺术理论中影响尤为深远。

郑板桥的题画中这样写道:“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独画云乎哉![3]这一论断不仅是对艺术创作规律的揭示,而且包含着闪光的美学思想。

在这里,艺术规律和美学思想达到一种水乳交融的状态,“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共同铸造起一个完整的“审美意象”。

结语:大凡有生命力有感染力的艺术品一定是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地域性并能引起人们共鸣的好佳品。

而中国画中墨竹画(特别是写意)体裁则是精髓之一,其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代有承袭、倍受青睐的历史现象,概其因之:其一,作为寄托情感的载体。

其二,表达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

黑白代表着
乾坤,代表着永恒。

竹非黑色,然用墨写之,则赋予竹新的艺术生命与形象,使之更能传神,更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

总之,墨竹画是集艺术与哲学、文学、伦理、道德等学养为一体的高尚产物,最能为东方民族所接受,故她的继承和发展是毋庸置疑的。

参考文献:
[1] 郑板桥:《题画竹》
[2] 《清代学者像传》
[3]卞孝萱.《郑板桥全集》
图片来源:
图-1:
图-2:(文化艺术收藏网)
艺术学院 10级家具一班黄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