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周易对校训的认识

合集下载

校训内涵释义

校训内涵释义

文明勤奋严谨求实——遵化市平安城中学西校校训解读遵化市平安城中学西校,创建于1956年,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兼程,它在历史的潮流中不断前行,藉着永不褪色的信念,秉承“文明、勤奋、严谨、求实”之校训,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树人,以质立校”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办学宗旨,形成全面发展,成功激励的办学特色。

五十年薪火相传,厚重的历史积淀凝结深邃的文化特质;五十年励精图治,平中人开拓创新树立一座座坚实的里程碑。

文明:《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周易》强调:“进德修业,欲及时也”。

一个人的为学修业是以品德的涵养、修炼为前提,人格完善之基本,是人生教育之基础。

故《尚书。

君陈》有云:“至冶馨香,感于神明。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我校将“文明”臵于首位,将“做人”放在“做学问”之前,一方面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德育优先的基本原则;也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一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勤奋:就是“勤勤恳恳地努力学习”。

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郭沫若先生曾说过:“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勤奋就是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追求卓越,扬帆济世的进取精神,它倡导师生勤于工作和学习,立奋发向上之心志;培养学生铸就坚毅刚强之品格,未来人生知难而上,遇挫不馁,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人。

严谨:就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认真负责,求真务实。

古语有云:“博弈之道,贵乎严谨”,可见严谨对事物发展结果的决定性作用。

它要求师生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扎实的作风,脚踏实地的精神;反对敷衍塞责、马虎应付的态度和轻率浮躁、急功近利的作风。

唯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功夫,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做一个有科学道德和学术道德的人。

求实:即追求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语出《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歌德曾说:“思想活跃而怀着务实的目的去进行最现实的任务,就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事情。

校 训

校   训

校训《辞海》是这样解释校训的:“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从现代教育文化学意义上讲,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个性,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座右铭”的作用,对于造就和培养学生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作为全校师生共同遵循的准则,校训是对学校的人文传统、治学精神、办学风格的高度概括,其表述比校风更凝练、抽象,内涵更丰富、深邃,能较好地体现学校的整体价值追求,反映学校的独特气质,展示学校的文化底蕴和治校风范。

正如一个人要有精神去支撑事业,一所学校也要有靠精神支撑方能成为名校,而校训正是学校精神的具体表达,是学校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哈佛大学的校训深邃隽永,令人闻之肃然起敬,体现了浓厚的文化力量,虽历经三百载,仍熠熠生辉!这种重视传统与追求真理并重的管理理念,不但对哈佛人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性格的形成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树立哈佛非凡的世界现象更是起到了巨大的感召和推进力量。

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短短八个字的校训激励,感染了一代代清华人,成为清华的标志和骄傲。

校训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理念,一种无形的管理制度,一种内在的管理文化!校训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积淀,缺乏真正的校训的学校永远不可能出类拔萃!学校管理无小事,处处显其大。

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思想、管理精神的浓缩,作为校长,教师、学生不可不知,亦不可不思!校风校风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具有的思想行为作风。

它是在共同目标和共同认识的基础上,经过集体的长期努力所形成的行为风气。

校风是无形的管理者,是一种来自集体内部的精神力量。

校风一旦形成,便有一种稳定性和持久性,以它所特有的方式对人产生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使人能从校风中受到陶冶和启迪,甚至终生受益。

良好的校风就是一种无声的命令,它一旦形成,作为一种稳定的组织气氛,就会对不符合校风要求的人具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并强制他们与之相适应。

中国大学校训

中国大学校训

中国大学校训1、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2、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上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流传更广。

两句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

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清华大学校训即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乃是引用此处。

3、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厚德,即道德敦厚。

明法,即知法守法。

格物,即了解世界。

至公,即最求公正。

【原文】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

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12)。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注释】(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

周易心得体会(精品2篇)

周易心得体会(精品2篇)

周易心得体会(精品2篇)周易心得体会篇2周易心得体会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周易是中国古代经典的文化著作之一,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智慧,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习周易,让我深刻地领悟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智慧。

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让我明白了不断进取、不断努力的重要性。

周易中的“地道卑,君子以厚德载物”,让我明白了宽容、包容的重要性。

周易中的“人道中庸,君子以自牧”,让我明白了自我修养、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在学习周易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和变化。

通过周易的学习,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己。

我学会了如何运用周易中的智慧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决策,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总之,学习周易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己。

我相信,周易中的智慧和思想对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决策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周易心得体会篇3周易心得体会《周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包含的思想和智慧,让我受益匪浅。

在*中,我将分享我的学习周易的过程,阐述我对于周易的认识,并探讨周易对我的生活和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起初,我被周易的独特魅力所吸引。

它的卦象和爻象,蕴含着宇宙间阴阳变化和相互作用的深刻哲理。

学习周易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我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始终坚信,坚持不懈,便能揭示出它的奥秘。

在学习周易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其内在的价值。

周易强调了变化与平衡,提醒我们要适应环境,善于调整自己,以保持内心的平衡。

此外,周易还教会我如何观察和分析形势,从而制定出更明智的决策。

周易对我的生活和职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学会了如何洞察形势,灵活应对,这使我在职场中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和成功。

同时,周易也提醒我关注生活中的细节,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使我的社交能力得到了提升。

根据清华大学和山东大学的校训写作文

根据清华大学和山东大学的校训写作文

根据清华大学和山东大学的校训写作文高三毕业在即,学校邀请了三位校友回母校作报告,请他们介绍自己的大学生活,给我们激励与指导。

校友们的报告中都谈到了自己大学的校训: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上海交通大学校训“饮水思源,爱国爱校”,山东大学校训“学无止境,气有浩然”。

三则校训都激励我们明大德,担大任,我最喜欢清华大学和山东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

清华大学的校训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即君子处事,应像天一样,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像大地一样厚实和顺,容载万物。

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是中国古人最看重的两种品质。

若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便会心怀苍生社稷,行走天地之间。

而山东大学的“气有浩然”意在“为人”。

它将我们应具有的道德情操、人文素养和精神品格皆寓意于这天地间的“正气”之中。

“学无止境”意在“为学”。

要以永不满足、永不停歇的执着奋斗精神激励我们在学术和人生的历程中勇于挑战自我、追求极限。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当以清华校训共勉,心怀苍生社稷,行走天地之间。

以山东校训为学习目标,要以永不满足、永不停歇的执着奋斗精神激励我们在学术和人生的历程中勇于挑战自我、追求极限。

年轻一代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至此百年变局,我们青年学子要像清华校训所训导的那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修身、齐家”开始,以“治国、平天下”为使命,心怀苍生社稷,行走天地之间。

而在知识爆炸的二十一世纪,我们只有不断的用知识充实自己、武装自己,才能立稳脚跟。

知识就是力量。

我们都需要以“学无止境,气有浩然”为标榜。

蒙以养正:《周易》中的启蒙教育思想

蒙以养正:《周易》中的启蒙教育思想

蒙以养正:《周易》中的启蒙教育思想《周易》蒙卦阐述的启蒙教育思想和方法,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意义。

它主张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主动要求学习,强调“蒙以养正”,把培养良好的品德放在第一位。

这种教育理念,即使到了今天,也是不可更改的。

万物生成以后就要接受启蒙教育我们知道,《周易》第一卦是乾卦,第二卦是坤卦,第三卦是屯卦,为什么第四卦是蒙卦呢?按“序卦传”的说法,是因为“有天地(乾为天,坤为地),然后万物生焉。

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

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

蒙者,蒙也,物之穉也”。

“蒙”即蒙昧、幼稚的意思,也有启蒙、教育的含义。

“穉”即“稚”,“物之穉”指万物的幼稚蒙昧时期。

当万物生成以后,就要接受启蒙教育,所以《周易》的作者把蒙卦排在屯卦之后。

除有以上含义外,《周易》前四卦的排列方式还显示了贯通全书的卦序规律。

从卦形来看,乾卦六爻纯阳,坤卦六爻纯阴,如果把这两个卦摆在一起进行横向对比,可发现相同位置的爻都阴阳相反,如乾卦初爻是阳爻,坤卦初爻是阴爻,二至上各爻也是如此。

这种卦形的变化,称为“相错”,即乾坤二卦互为“错卦”。

再看看屯卦和蒙卦的卦形,屯卦是坎上震下,蒙卦是艮上坎下,如果把屯卦倒转过来,就成了蒙卦,反之也一样。

这种卦形的变化,称为“相综”,即屯卦和蒙卦互为“综卦”。

第四卦之后的各卦,也是两两配对,其关系不是“相错”就是“相综”(其中有些配对卦既“相错”又“相综”),如第五卦需卦与第六卦讼卦的关系是“相综”,第六十一卦中孚卦与第六十二卦小过卦的关系是“相错”,而泰卦和否卦,既济卦和未济卦,则“相错”又“相综”。

《周易》各卦的这种排列方式,在“系辞”中已有暗示,即“参伍以变,错综其数”,表明事物的变化是错综复杂的,观察事物的变化不仅要看事物本身,还要从相对的角度看,以及从相反的情况看。

启蒙教育要以培育品德为首要任务言归正传,现在来探讨一下蒙卦的“卦辞”和“爻辞”的含义。

清华校训详解

清华校训详解

清华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详细解释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06-1-4 15:20最佳答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校训解释:来源于《周易》的两句话: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一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

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

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力求自我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岱年先生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作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国学大师,他终生勤勉,致思学问,造福祖国的文化学术事业,堪称一代学人楷模。

人世沉浮如电光石火,盛衰起伏,变幻难测。

如果你有天才,勤奋则使你如虎添翼;如果你没有天才,勤奋将使你赢得一切。

命运掌握在那些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手中。

推动世界前进的人并不是那些严格意义上的天才,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非常勤奋、埋头苦干的人;不是那些天资卓越、才华四射的天才,而是那些不论在哪一个行业都勤勤恳恳、劳作不息的人们。

天赋超常而没有毅力和恒心的人只会成为转瞬即逝的火花。

许多意志坚强、持之以恒而智力平平乃至稍稍迟钝的人都会超过那些只有天赋而没有毅力的人。

懒惰是一种毒药,它既毒害人们的肉体,也毒害人们的心灵。

无论多么美好的东西,人们只有付出相应的劳动和汗水,才能懂得这美好的东西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高校校训

高校校训

湖北经济学院校训“厚德博学,经世济民”“厚德”,源于《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寓意该校“以德为先”的办学原则,广大师生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为己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博学”,源于《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意为学识渊博,既要学习专业知识,又要学习其它知识。

寓意该校办学特色——重视师生能力培养,不断强化师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的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

“经世济民”,源于《抱朴子·审举》:“故披洪范而知箕子有经世之器,览九术而见范生怀治国方略。

”意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民为本”。

寓意该校坚持“以人为本”,探求经济运行规律,服务国家、社会、人民为己任的目标和要求的有机统一。

“经世济民”要求全校师生员工将个人的知识、能力奉献社会,将个人的成才抱负融入为最广大人民造福之中,这既是该校必须追求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为社会服务的价值目标,又是该校办学历史100年来的价值所在,更是该校实现奋斗目标对每一名师生提出的新要求。

实现“经世济民”之价值追求,客观要求学校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湖北经济学院“厚德博学,经世济民”作为大学精神,是教师和学生的理想追求与精神支柱;作为教师风范,是教师的学识修养与思想境界的重要尺度;作为学生素质,是学生人格健全与成才成器的根本要求;作为育人理念,是教育方针的基本体现;作为办学思想,是提倡博大兼容,世界眼光,胸襟开阔的必需实践;在人才培养上,注重通识教育,拓宽专业面,增强适应性;作为办学宗旨,是学校服务经济发展的神圣职责。

该校是经济类高校。

“经济”即为“经世济民”。

经济学应该是“经世济民”之学,应该研究“以人为本”的问题。

校训心得体会

校训心得体会

校训心得体会校训心得体会【篇一:校训的感悟】校训,学校之志也读了《刷新学校文化(校训篇)》一文,我深有感触,获益匪浅。

校训,学校之志也。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它彰显什么,宣扬什么,代表了这所学校的追求、理念和目标。

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是学校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

国家会计学院的“不做假账”,通俗、实在,既符合学院教育教学内容的特点,更体现了“会计”这一职业的道德准则。

这四个字因此成了国家会计学院的灵魂。

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志,且问而近思”,语出《论语》,广泛的学习而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询问而尽力考虑好眼前的事。

正是勤奋学习,立志高远,谦虚踏实的做学问的精神的体现。

孔子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校训内化为魂,凝结为志,是一所学校师生所共有的,“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精神支柱,是一所学校不可折弯的脊梁,是一所学校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

校训,学校之色也。

校训应从学校的办学特色出发,从办学特色中提炼升华出来。

“千人一面”“人云亦云”正好比一个没有主见、没有个性、没有自己思想的人,最终只能在忙乱、空虚、平庸中度过一生。

学校亦是如此,跟着别人的脚步走,婆说好跟婆,公说好随公,朝三暮四,只能是师生疲惫而无所得。

所以说好的教育,首先就是个性的解放,个性的张扬。

而校训就是学校个性的一张脸。

“练好每一招”是抚松兴隆学校办学特色——武术的张扬。

“用心去做”是抚顺十中面对困境、革新除弊的起点。

抚松外国语学校的校训“把握今天,精彩明天”则出自一个文文静静的女孩子,她的诠释是“我看到我周围很多同学,包括我身边的大人都在浪费时间,浪费着每一个今天,这样怎能期望收获明天?我觉得只有珍惜和把握住每一个今天,才有资格去希望明天。

”让校训带着自己学校的体温,让校训带着自己学校的气息,让校训带着自己学校的气质,让校训真正的成为自己学校的一张名片。

这样,校训才能作为一个标尺,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子们,即使是离开学校多年的人也会将校训时刻铭记在心。

出自国学经典中 的名校校训

出自国学经典中 的名校校训

出自国学经典中的名校校训校训往往是一所学校历史的高度凝结,也象征了该校的精神追求。

在选定校训时,许多高校都喜欢从古代先贤的智慧中汲取力量,“四书五经”与史学经典更是众多校训的原始出处。

究竟哪些书目在校训里更受青睐?又有那一句话代表着几代学人的执着追求?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品品这些校训里的“经典”味儿。

一、出自《周易》的名校校训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中《乾卦·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中《坤卦·象传》翻译:天的运行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

此后,这八个字被写入校规又成为校训。

南开大学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张伯苓在1916年9月在给学生所作的题为“打破保守,努力进取,建设新中国”演讲中对《周易》此句谈了自己的理解,“《易经》曰:‘天行建,君子以自强不息’,彼之所谓天行建者,乃指昼夜相承,春秋代继,无时或已,长此不怠而言也”,并由此而引申出了“日新月异”之说。

1934年,张伯苓先生正式宣布“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为南开校训。

兰州大学校训:自强不息独树一帜2009年8月,兰州大学百年校庆前夕,一块刻有“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黄河巨石被安放在校门一侧,安静地讲述着一个个关于坚守、关于坚韧的故事。

“自强不息”为兰州大学师生即使历经磨难仍然生生不息之的精神,而“独树一帜”则是兰州大学办校以来所坚持之宗旨,办学之机制。

二、出自《论语》的名校校训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复旦的校训一直是“博学笃志切问近思”,这样才能为创一流大学奠定深厚的学术底蕴。

学习易经坤卦之体会修德进业以承万物

学习易经坤卦之体会修德进业以承万物

学习易经坤卦之体会修德进业以承万物第一篇:学习易经坤卦之体会修德进业以承万物学习易经坤卦之体会修德进业以承万物修德进业以承万物———学习坤卦心得体会坤卦象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是强调做人处世要象大地一样至柔至善,大度包容,承载万物。

现代人在立身处世时要效法坤卦,从中吸取营养,主动在修身、性格、处世和自我摆位方面提高完善。

一、修身养性,日臻完善。

坤卦初六爻“履霜,坚冰至。

”意思是脚踏着霜了,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临了。

引申为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迹可循。

现代人要从点滴做起、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时刻不忘修身养性,增进德行,学习知识,增强能力,通过一点一滴地加强,天长地久地累积,积小善成大德,使自己的德行、内心不断强大,修练成直接产生、遍及四方、广大无边的德行,终将滴水穿石,发挥作用。

反之,若累积恶性,任其发展,必将恶贯满盈,祸及己身。

这正如牛根生所说:“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积累。

”因此,现代人效法坤卦,必须进德修业,点滴积累,身体力行,追求成德,并使德行成为个人习惯。

二、和颜悦色,至柔至善。

坤卦辞“元亨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

”是指处于坤卦时,要柔顺、善良、温和,这既是坤卦对人性格上的要求,也是坤卦对人生智慧的启迪。

体现在做人处事上温和而不暴躁,理智而不极端,圆通而不固执,稳重而不轻浮,大度而不小气,时刻表现出和颜悦色、大方得体,乐观开朗。

遵循规律,顺应形势,服从上级,遵守法纪。

在生活中经常发现许多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为人处世做事时,从内心深处散发出顺从、温柔、平和、安静的德行。

现代人效法坤卦可以从贵柔守雌,温柔有福中去体味。

同时温柔、顺从、平和也要把握好度,若变成好好先生,反应迟钝,犹柔寡断,也难于立身自处。

三、谦虚内敛,行事低调。

坤卦六三爻含章可贞,**爻括囊,六五爻黄裳,主要是低调、内敛、谦虚的意思。

这是坤卦对为人处世方面的要求和体现。

正如老了说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结合周易对校训的认识

结合周易对校训的认识

结合周易谈谈对校训的认识自强不息:语出《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

“自强不息”体现了几代南工人为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专科到本科的发展而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

人世沉浮如电光石火,盛衰起伏,变幻难测。

如果你有天才,勤奋则使你如虎添翼;如果你没有天才,勤奋将使你赢得一切。

命运掌握在那些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手中。

推动世界前进的人并不是那些严格意义上的天才,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非常勤奋、埋头苦干的人;不是那些天资卓越、才华四射的天才,而是那些不论在哪一个行业都勤勤恳恳、劳作不息的人们。

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之人,都是自立自强的人。

一个人只有不依赖别人,能够自立才能够走向自强,一个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够做到坚忍不拔,不畏困难与挫折,才能做到志存高远。

格物致知:语出《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郑玄注:“格,来也;物犹事也。

其知於善深,则来善物;其知於恶深,则来恶物;言事缘人所好来也,此致或为至。

”“格物致知”:《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

北宋朱熹认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这是朱子对“格物致知”的最概括、精确的表述。

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

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

对于朱熹的解释,我们的理解是,格物就是即物穷理,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致知,即做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事绝不糊涂。

“格物致知”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期望广大学子努力追求真理、获取真知、脚踏实地、学以致用。

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淡就可以求到的。

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的和具体的计划。

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

清华校训

清华校训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的校训来源于《周易》的两句话: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一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

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

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人世沉浮如电光石火,盛衰起伏,变幻难测。

如果你有天才,勤奋则使你如虎添翼;如果你没有天才,勤奋将使你赢得一切。

命运掌握在那些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手中。

推动世界前进的人并不是那些严格意义上的天才,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非常勤奋、埋头苦干的人;不是那些天资卓越、才华四射的天才,而是那些不论在哪一个行业都勤勤恳恳、劳作不息的人们。

天赋超常而没有毅力和恒心的人只会成为转瞬即逝的火花。

许多意志坚强、持之以恒而智力平平乃至稍稍迟钝的人都会超过那些只有天赋而没有毅力的人。

懒惰是一种毒药,它既毒害人们的肉体,也毒害人们的心灵。

无论多么美好的东西,人们只有付出相应的劳动和汗水,才能懂得这美好的东西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真正的智慧总是与谦虚相连,真正的哲人必然像大海一样宽厚。

浅薄的嫉恨和无知的轻蔑都是真正不尊重劳动、不尊重勤劳的表现。

人们常说:播下行为的种子,你就会收割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你就会收割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你就会收割一定的命运。

“闻鸡起舞早耕耘,天道酬勤有志人。

”所以,君子要养成勤劳的习惯,培养勤奋的性格。

校风校训

校风校训

白依拉嘎乡中学“三风一训”
校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教风:严谨精细创新高效
学风:全面发展追求卓越
校训:德胜于智行胜于言
简释
校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意为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厚德载物意为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在今后学校发展过程中,要求师生具备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格;要求师生具有团结协作、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胸怀。

教风:“严谨精细创新高效”工作态度要务实严谨,治学严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坚实基础;精耕细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改革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强大动力;优质高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

精神创新、要求高效
学风:“全面发展追求卓越”
全面发展:指的是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

使具有不同潜能的师生都能接受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教育。

使整体办学水平和师生综合素质达到优质化程度。

体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追求卓越:以关注生命为基点,志存高远、
挑战自我、奋发图强、不断进取。

校训:“德胜于智行胜于言”
德胜于智: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德才兼备;行胜于言指的是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做好分内之事。

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精益求精”脚踏实地、履职尽责、求实效、讲协作、高标准、严要求。

附:
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精益求精
办学理念:厚德博学和谐超越
办学目标:优化育人环境打造名师群体
提高教学质量创办优质教育
治校方略:以德治校名师兴校质量立校管理强校。

校训厚德向善博学致远

校训厚德向善博学致远

学风
厚学慎思,明辨笃行
“厚学” 【释义】深入致学,学识深厚。 《礼记· 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 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思——辨——行”说的是为学的 几个层次,或者说的是几个递进的阶段。
教风
厚生乐教,协作拓新
“厚生”:生本思想,以人为本—职业道德 “乐教”:敬业精神 “协作”:同事关系,工作态度 “拓新”:开拓创新—专业发展,持续提 升
校训
厚德向善,博学致远
学风
厚学慎思,明辨笃行
教风
厚生乐教,协作拓新
校风
厚道求真,弘毅上进
校训
厚德向善,博学致远
“厚德”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 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治学,德为首。善者,人向之。 “向善”语出《国语· 晋语》“善,德之建也。” “博学”语出《礼记· 中庸》:“博学之,审 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 而行无过矣。” “致远”语出诸葛亮《戒子篇》:“夫君子之 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Hale Waihona Puke 校风厚道求真,弘毅上进
“厚道”语出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 解惑也。” 追求道德完善,探求学问之道、为人之道。 也可理解为我们要培养的是做人做事、行为人品实实 在在、表里如一的人才。 “求真”,追求真理,探索科学。真、善、美,是我 们教育的终极目标、最高追求。所谓尽善尽美,是也。 “弘毅”语出《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 道远。” 抱负坚定,意志坚强 “上进”希望学校昂扬向上,师生富于进取,永续发 展、不断进步,侨中明天更美好!

校训释义

校训释义

校训释义为继承和发扬我校的光荣传统与优良校风,激励全校师生员工不断焕发精神,刻苦学习,严谨治学,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1993年第一次校务委员会审议,武汉大学新校训定为:自强弘毅求是拓新“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为自尊自重,不断自力图强,奋发向上。

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就事业当以此为训。

我校最早前身为“自强学堂”,其名也取此意。

“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

意谓抱负远大,坚强刚毅。

我校30年代校训“明诚弘毅”就含此一词。

用“自强”、“弘毅”,既概括了上述含义,又体现了我校的历史纵深与校风延续。

“求是”即为博学求知,努力探索规律,追求真理。

语出《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拓新”,意为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概言之,我校新校训的整体含义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刻苦学习、积极奉献的伟大志向,以坚毅刚强的品格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努力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办好社会主义的武汉大学,不断为国家作出新贡献。

百年校史武汉大学的前身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

1902年更名为方言学堂。

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以方言学堂为基础,于1913年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1923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5年又更名为国立武昌大学。

1926年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大学与其他几所学校合并,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

1928年7月,国民政府改组武昌中山大学,组建国立武汉大学。

1932年春,全校师生迁入珞珈山新校舍。

抗日战争期间,武汉大学迁至四川乐山。

1946年10月迁回武昌珞珈山。

至1946年底,学校已设有"文法理工农医"六大学院,包括21个系和8个研究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汉大学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

易经与学校管理

易经与学校管理

《易经》太极理论与学校管理《易经》是人类最早的认识世界与人生的百科全书,汇聚着光辉灿烂的华夏民族文化,给人们带来诸多的启示与思考,从《易经》、“太极理论”、“以人为本”到学校管理,是一个继承的过程;是统一的过程;是必然的发展规律。

清华大学的校训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来源于《周易》“乾坤”二卦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百年来,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清华学子发愤图强,为国争光,为国捐躯……,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道家学说、佛家理想、《四书五经》、医学名著《黄帝内经》是来源于《易经》;我们常说的要“光明正大”、“与时俱进”等等也是来源于《易经》。

《易经》以及《太极理论》指出:天地阴阳,宇宙自然,人伦五行,推演未来,使人类的生存能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天地万物,需和谐统一,乾坤阴阳,需协调相应。

人是万物之主,只有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事物才能发展,也是天地万物发展的基础,缺一不可。

由此,学校的管理必须遵循如下“变易”规律:一、观占“天时、地利、人和”,构建“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什么是“天时、地利、人和”呢?天时,就是信息资源——理论导向。

地利,就是钱财资源——物质基础。

人和,就是人才资源——办学根本。

就办学而言,充分地利用好“三源”,必能促进学校快速发展。

那么,天时、地利、人和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以人为本。

一所学校,校长就是办学人,他的最重要使命就是规划、发展,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开发与利用资源,那就是“人”、“物”合一,只有这样,学校才能产生最好的办学效益,使学校越办越好。

1.一所学校有鲜明而科学的办学理念,能凝聚和浓缩这所学校的风格、文化品位和人才培养特色,具有陶冶人、鼓励人、规范人、指导人的作用。

一所学校风格和特色的形成,是校长的人格、思想、作用的具体体现,而不是靠权利。

校长的影响力是无影无形的,校长就是“太极”,是学校之魂,是老师中的老师。

因此,一位好校长必须具有“五力”,就是:人格的影响力、思想的辐射力、道德的感召力、威信的穿透力、智慧的覆盖力。

名校校训

名校校训

1.清华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详细解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校训解释:来源于《周易》的两句话: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一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

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

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2.以前,蔡元培先生曾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八个字作为北大校训。

我想,其含义大家都能理解,我就不多说了。

但因为种种原因,“思想自由”被“遗弃”,只剩下“兼容并包”被广为流传。

但毕竟只有四个字,比起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北师大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稍显逊色。

又有一说,“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虽然有名,但从来没有被正式作为北大校训使用。

改革开放以后,不知从哪年开始,北大大饭厅的东墙上刷上八个大字“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曾有人认为这就是新的北大校训。

但大饭厅100周年纪念时就拆除了,没地方再见这八个俗不可耐的汉字了。

3.校训:求是、创新百年名校浙江大学老校训——“求是”的渊源可以追溯至浙大的前身求是书院。

求是书院自创建之日起,就提倡“务求实学,存是去非”。

并在师生中逐渐形成了“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以尽一已职责”的“求是”校风,这种校风一直延续到以后的浙江大学。

1938年11月1日,竺校长在广西宜山的开学典礼上,作了《王阳明与大学生的典范》的演讲。

易经课程守则心得体会(2篇)

易经课程守则心得体会(2篇)

第1篇自从接触易经这门古老的学问以来,我深深地被其博大精深、深邃玄妙的内涵所吸引。

在参加了易经课程之后,我对易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

以下是我对易经课程守则的一些体会。

一、尊重传统,敬畏自然易经课程守则中强调了尊重传统、敬畏自然的重要性。

易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髓在于揭示宇宙自然规律,指导人们如何顺应自然、和谐共生。

在学习易经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传统文化,传承易经智慧,将易经应用于实际生活,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 尊重传统:易经作为一部古老的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在学习易经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易经的传统文化背景,深入研究易经的内涵,传承易经的精神。

2. 敬畏自然:易经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我们要敬畏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关注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二、勤奋好学,持之以恒易经课程守则要求学员勤奋好学,持之以恒。

易经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以下是我对勤奋好学、持之以恒的体会:1. 勤奋好学:学习易经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勤奋好学的态度,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可以通过阅读易经原著、学习易经相关书籍、参加易经讲座等多种途径,深入学习易经知识。

2. 持之以恒:易经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

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我们要保持信心,持之以恒,不断努力,最终取得成功。

三、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易经课程守则鼓励学员善于思考,勇于实践。

易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我们要将易经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以下是我对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体会:1. 善于思考:学习易经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思考,深入挖掘易经的内涵。

通过对易经知识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易经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为实际生活提供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周易谈谈对校训的认识自强不息:语出《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

“自强不息”体现了几代南工人为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专科到本科的发展而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

人世沉浮如电光石火,盛衰起伏,变幻难测。

如果你有天才,勤奋则使你如虎添翼;如果你没有天才,勤奋将使你赢得一切。

命运掌握在那些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手中。

推动世界前进的人并不是那些严格意义上的天才,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非常勤奋、埋头苦干的人;不是那些天资卓越、才华四射的天才,而是那些不论在哪一个行业都勤勤恳恳、劳作不息的人们。

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之人,都是自立自强的人。

一个人只有不依赖别人,能够自立才能够走向自强,一个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够做到坚忍不拔,不畏困难与挫折,才能做到志存高远。

格物致知:语出《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郑玄注:“格,来也;物犹事也。

其知於善深,则来善物;其知於恶深,则来恶物;言事缘人所好来也,此致或为至。


“格物致知”:《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

北宋朱熹认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这是朱子对“格物致知”的最概括、精确的表述。

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

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

对于朱熹的解
释,我们的理解是,格物就是即物穷理,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致知,即做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事绝不糊涂。

“格物致知”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期望广大学子努力追求真理、获取真知、脚踏实地、学以致用。

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淡就可以求到的。

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的和具体的计划。

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

至于这个目标怎样选定。

就是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

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就是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不可或缺。

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

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力,要自己去判断。

在环境剧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

班级:14级水利水电工程一班
姓名:杨健光
学号:20141000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