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课件

合集下载

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PPT课件

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PPT课件

编辑版pppt
9
照射方式图例
编辑版pppt
10
电离辐射的介质
直接致
电离
α粒子、β粒子、质子、电子

粒子


射 间接致
电离 γ射线、χ射线、中子
粒子
编辑版pppt
11
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基础
编辑版pppt
12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作用和类型
生物学效应
原发作用 继发作用
直接作用 间接作用
编辑版pppt
10~20 1~5
编辑版pppt
31
随机性效应-致癌效应
癌症的起始跟诱发基因组DNA损害有关, 该损害导致特异基因的丢失和/或基因结 构和活性的改变。DNA的某些特定部位发 生的变化,有可能成为诱发癌的起因。
编辑版pppt
32
致癌危险概率
低剂量低 LET辐射 照射诱发 人类癌瘤 的种类和 致死性癌 症的终生 死亡概率 系数(全 部年龄人 群)(10-
暂时不育 永久不育
不育 可查出混浊
阈剂量
一次短时间照射(Sv)多年分次照射(Sv/a)
0.15
0.4
3.5—6.0 2.5—6.0 0.5—2.0
2.0 >0.2 >0.1
视力障碍(白内障)
5.0
>0.15
造血机能低下
0.5
骨髓
再生障碍性贫血
1.5
>0.4 >0.1
编辑版pppt
29
对其它系统的确定性效应
编辑版pppt
15
继发作用
由于生物活性大分子的损伤,继而发生的 组织细胞代谢的变化、功能和结构的破坏 等作用。
继发作用所致的细胞和组织器官的损伤可 以被机体的再生和代偿能力修复,但有时 或有的个体在修复后可在DNA中发生基 因突变,这是导致遗传效应和远期癌变的 重要原因。

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医学辐射防护学教学课件

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医学辐射防护学教学课件
造血干细胞 造血祖细胞 原始造血前体细胞 成熟功能细胞
25
血液系统的辐射损伤特点
损伤出现迅速明显,恢复相对滞后缓慢。 损伤表现有时相性。
损伤程度与照射剂量平行。 损伤时相和程度与病程分期和病情轻重相关。
造血辐射损伤的主要环节是增殖分裂抑制。 辐射造血损伤有可恢复性。
血细胞数量减少与形态功能改变伴行。
12
辐射致癌的潜伏期
最小潜伏期 中央值 最大潜伏期
白血病
2年
其他癌症 10年
ICRP Publ. 60(1990)
8年 16-24年
40年 终生
13
影响人类辐射致癌的因素
✓ 宿主因素: ✓ 遗传学易感性 ✓ 性别与激素 ✓ 年龄与时间因素: ✓ 环境及生活因素的复合作用: ✓ 剂量学因素:
14
电离辐射遗传效应 由生殖细胞的变异引起 辐射照射引起的遗传效应没有特异性 迄今没有人类资料肯定辐射所致遗传效 应的发生
在卫生部2006年颁发的《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中明确规定:不得将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和X射线胸
部检查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
目;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核素显像检查或X射
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
后的8~15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
检查。
22
小剂量低剂量率照射
在急性照射条件下,女性永久性不育剂量的阈值 为2.5—6Gy;在迁延照射条件下,永久性不育剂量率 的阈值为0.2Gy/a。辐射造成女性不育时,伴有与绝经 期相似的明显的激素水平改变。
19
眼晶体的电离辐射效应
射线损伤晶体上皮细胞,其分解产物沉积在晶体 囊的下方,进而病变向其他部位扩展使晶体产生混 浊影响视力,产生白内障。

第二章 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及放射防护PPT课件

第二章 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及放射防护PPT课件
2.随机性效应(stochastic effect):指效应的发生率(不是 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的大小有关,这种效应在个别细 胞损伤(主要是突变)时即可出现。不存在阈剂量。遗 传效应和辐射诱发癌变等属于随机性效应(图2-3)。
9
10
11
二、影响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因素
(一)与辐射有关的因素
1.辐射类型 高电离密度的电离辐射,电离密度大, 射程小,如、射线,在组织内能量分布密集,内照射时 生物学效应相对较强。而γ(X)射线是低电离密度的电 离辐射,电离密度小,射程大,因此外照射时生物学效 应强。
20
二、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原则
为了实现放射防护的目的,ICRP提出放射卫生防护的基 本原则。(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
1.放射实践的正当化(justification of radiological practice) 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optimization of radiological
时内死亡。
15
2.缓发效应 在照射后的几年乃至二、三十年内出现, ①小剂量外照射 ②慢性内照射
16
四、低剂量辐射的兴奋效应
低剂量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尚有不少争议。但有一点可 以肯定:低剂量辐射既可使人体出现防御和免疫功能增 强等有益的生物学反应,也可以出现染色体畸变、癌变 发生率增加等不利的反应,说明低剂量辐射的效果可能 是由其所引起的不同的生物学反应之间的竞争决定的。
14
三、剂量与效应的关系
(一)早期效应和缓发效应 1.早期效应 人体受辐照剂量当量: <1Sv,看不到明显症状 <5Sv,出现以造血系统损伤为主的放射病 >8Sv,出现以消化道损伤为主的胃肠急性放射病,症状

电离辐射生物学作用原理(ppt)

电离辐射生物学作用原理(ppt)

(四)靶学说的意义和局限性 靶学说和数学模型意义: 对照射后生物大分子的失活规律、辐射敏感体积的估计、
靶相对分子质量的估算,以及在分子水平上评价不同品质射线 对相对生物效能(relative biological effect,RBE)的影响方面有着 重要的指导意义。
靶学说的局限性:
由于历史原因,经典的靶学说设想比较简单,对生物的 复杂性认识不足,在使用上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获取中子的途径:
①放射性元素:在自然界中能发生自发衰变产生中子的只
有锎(
C 2 5 3
98
f
) 一种核素;它是首次得到的可携带的中子源。
②反应堆:2
3 9
5 2
U

226 88
R
a
等核素如果用中子激发使其自发
裂变产生中子;人们也常常把发生α粒子的
2
3 9
9 4
P
u 粉末与Be粉末
按一定比例混合,紧密地分装在容器内,用α粒子轰击Be原子
随着细胞生物学的发展,针对不同生物体对不同品质的射 线、不同照射方式、不同修复条件,拟合了多种数学模型。具 有代表性的模型有以下几种:
1.单靶单击模型(one target and one-hit model) 2.多靶单击模型(more target and one-hit model) 3.线性-平方模型(linear quadratic mode, LQ)
SF=e-DD 1[1(1eDD 2)n]
SF=e-DD 1[1(1eDD 2)n]
D1和D2指曲线开始和终止时 候的2个斜率所对应的剂量值, 对大多数细胞和较宽能量范围 都适用。
我们可以类推,进一步排列 组合,可得到单靶单击、单靶多 击、多靶单击和多靶多击等多种 可能性,并可计算出相应的模型。

放射生物学-电离辐射的细胞效应ppt课件

放射生物学-电离辐射的细胞效应ppt课件
• 这种情况见于病毒或酶的灭活及少数哺乳动物细胞的射线 杀伤。
S ekD ln S kD
• S:某剂量下细胞的存活分数 • D:所受剂量 • k:常数,与射线性质及细胞敏感性
有关
指数单击曲线
• 根据靶学说的解释,上述情况属于单 击单靶模型,即在细胞或生物大分子 内存在着一个敏感的靶区,靶区被辐 射击中一次即可引起死亡或灭活。
精原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 • 中度敏感:鳞状上皮癌、分化差的腺癌
,脑胶质瘤等; • 辐射抗性肿瘤:恶性黑色素瘤、软骨肉
瘤等
细胞周期
• 增殖细胞在两次有丝分裂之间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总称, 包括4个时相。
• ① G1期:表示有丝分裂结束和S期开始之间的时间。 • ② S期(synthesis):是DNA复制的时间。
• 细胞凋亡是一种主动的由基因导向的细胞消亡过程,属于普 遍存在的生物学现象,在保持机体内稳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
• 在胚胎发生、器官发育与退化、免疫和造血细胞的分化、选 择以及正常和肿瘤细胞的更新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细胞凋亡(apoptosis)
• 在机体的生理过程中,在一定的信号启动下,凋亡相关基因 有序地表达,制约着对整体无用或有害细胞的清除。
• 又称即刻死亡或非有丝分裂死亡。
• 但有些细胞在中等或更低剂量照射后即可发生间期死亡,这 类细胞包括胸腺细胞、淋巴细胞、A型精原细胞和卵细胞等 。
间 期 死 亡(interphase death )
• 这些都属于放射敏感性较高的细胞,1Gy以内的剂量即足以 引起50%以上的细胞死亡。
• 细胞死亡的发展要经历一定时间,死亡数随照后时间推移逐 渐增加,一般在照射后24h内达到顶点,剂量愈大,此发展 过程愈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遗传效应
遗传效应是某个生物体在受到电离 辐射照射时其生殖细胞也受到照射,而 且受照射的生殖细胞内已产生了发生突 变的基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辐射对人体的作用 ——辐射效应
几何条件 :不同的几何条件 不同的生物效应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5、照射方式
外照射:是指辐射源位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的辐射照射,包
括均匀全身照射、局部受照。多方向照射的生物效应大 于单向照射。
内照射:存在于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对人体造成的辐射照 射
植入前期(0—8天) 主要器官发生时期 (9—60天) 胎儿发育时期(60—270天)
自受精卵至孕龄8周前称为胚胎, 8周以后称 为胎儿。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胚胎不同发育阶段,2Gy X射线照射下死胎或畸形的发生率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组织与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不同的组织与细胞的辐射的敏感性不同,一 般分裂旺盛的细胞,以及那些比别的细胞需要更 多营养的细胞,对射线更为敏感。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不同组织或器官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
高度敏感: 淋巴组织、 胸腺、骨髓、性腺、胚胎、 肠胃上皮
按效应发生的个体
按效应表现情况
按剂量-效应关系
躯体效应
—大剂量照射的
急性效应—急性放射病
—受照射远期发生的效应
— 白血病 — 癌症 — 白内障 — 不育
特殊的躯体效应—宫内受照后
胚胎和胎儿的效应:致死性效应
先天性畸形
生长发育缺陷
远期恶性疾病的诱发
确定性效应 随机性效应
遗传效应 —基因突变—发生在性细胞:遗传性疾病
不同生物种系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
生物种系 人
猴 大鼠 鸡 龟
大肠杆 菌
பைடு நூலகம்
病毒
LD50 (Gy)
4.0
6.0
7.0
7.1 15. 50
56.0
210 4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个体发育的放射敏感性
哺乳动物:胚胎→幼年→少年→青年→老年→成年
孕体发育:
机体或其组织、器官对辐射作用的反应强弱或速度快慢 不同,若反应强、速度快,其敏感性就高,反之则低。
(1)种系和品系的放射敏感性
不同种系的成年动物对射线的敏感性是不一样的, 演化越高、机体组织结构越复杂,则放射敏感性就越高。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随机性效应
➢随机性效应(Stochastic effect):是指辐射效应的发生 几率(而非其严重程度)与剂量相关的效应,不存在剂量的
阈值。主要指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躯体效应
躯体效应是指辐射在受到照射的个体本身诱发 出的各种效应(包括癌症),是生物体的体细胞受到 照射后产生的后果,因而不具有遗传性,受影响的只 是受到照射的个体本身。在辐射防护中提到效应时, 多指这类效应。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一节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类型及其特点
一、确定性效应
➢确定性效应(Deterministic effect):是指辐射效应的严 重程度取决于所受剂量的大小。这种效应有一个明确的
剂量阈值,在阈值以下不会见到有害效应,如放射性皮 肤损伤、 生育障碍。
称为内照射。内照射的生物效应则受到放射性核素的 理 混合化照特射性:、是侵指入内途、径外、照分射布二和者排兼出有特的点照等射多。种当因条素件影相响同。
时,混合照射的效应较单一照射的效应更显著。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6、放射敏感性
放射敏感性,即当一切照射条件完全严格一致时,
中度敏感: 感觉器官(角膜、晶状体、结膜)、内皮 细胞、皮肤上皮、唾液腺、肾、肝等
先天性畸形
生长发育障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辐射致癌的潜伏期
➢白血病:10~13年;
➢甲状腺癌:20年;
➢乳腺癌:23年;
➢一般潜伏期取25年。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二节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基本规律及机制
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
(Stochastic effect , Deterministic effects )
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
( Somatic effect , Hereditary effects )
辐射效应的分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基本规律 (一)辐射种类及其生物效应
辐射种类不同,其生物效应也不同。从辐 射的物理特性来看,射线的电离密度越大、穿 透力越强,生物效应越显著。
外照射 : g>b>a (危害程度) 内照射 : a>b>g (危害程度)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分次照射
同一剂量的照射,在分次给予的情况下,其 生物效应低于一次给予的效应,分次越多,各次间 隔时间越长,其生物效应越小。
4、照射部位与面积
机体受照的部位不同,其损伤的严重程度也 不同。在同一剂量和剂量率情况下,损伤严重程度 依次为:
腹部→盆腔→头颈→胸部→四肢
照射部位与面积 : 不同部位 不同的敏感度 面积 生物效应
(二)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主要因素
1、照射剂量 照射剂量是影响辐射生物效应的主要因素。一
般剂量越大,生物效应越严重。 2、剂量率
是指单位时间内机体所接受的照射剂量。一般情 况下,剂量率越高生物效应越显著。
剂量率、受照时间间隔
剂量率 生物效应 时间间隔 生物效应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