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会考实验导学案
高中物理导学案
高中物理导学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以“高中物理导学案”为主题,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教学任务包括:梳理高中物理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此基础上,通过导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物理学科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对象的特点如下:(1)对物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但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2)具备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但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拓展;(3)思维方式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需要引导和培养;(4)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合作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高中物理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如力学、电学、光学等;(2)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能独立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4)提高物理学科的逻辑思维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查找资料、总结知识点、提出问题;(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4)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物理学科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3)培养学生具有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4)通过物理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等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5)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高中会考物理讲解教案
高中会考物理讲解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3. 能够应用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全反射的条件和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1. 理解全反射的物理原理;
2. 能够灵活运用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光的折射定律;
2. 全反射的条件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实验或例子引入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二、讲解(15分钟)
1. 光的折射定律的说明和公式推导;
2. 全反射的条件和实际应用;
3. 通过实例演示和讨论,加深学生对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理解。
三、练习(20分钟)
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
2. 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解答和讲解。
四、实验(20分钟)
1. 设计一个简单的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实验;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
五、总结(10分钟)
1. 教师复习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
2. 学生提问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本节课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光的折射和全反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多举例说明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高二物理 2.10 WL3-1-0210导学案
高二物理 WL —13-02-132、10《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导学案编写人:刘峰 审核:艾礼舟 时间:2014-8班级: 组名: 姓名:【学习目标】1.学习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知道实验原理,掌握科学测量的步骤。
2.学会科学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公式法和图象法3.了解实验中误差的来源,了解用不同方法测量得出结果E 与r 的误差分析,了解测量中减小误差的方法。
【学习重点】知道实验原理,掌握科学测量的步骤,学会科学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公式法和图象法 【知识链接】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学习过程】 1、实验原理(1)用电压表、电流表、可变电阻(如滑动变阻器)测量。
如图(1)所示:测出两组_______值,就能算出电动势和内阻。
原理公式:_____________(2)用电流表、电阻箱测量。
如图(2)所示: 测出两组______值,就能算出电动势和内阻。
原理公式:_____________(3)用电压表、电阻箱测量。
如图(3)所示: 测出两组_______值,就能算出电动势和内阻。
原理公式:_____________这几种方法均可测量,下面我们以图(1)所示的方法介绍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2.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器材:电池(待测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坐标纸。
3.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步骤:(1)确定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按照电路原理图把器材连接好。
(2)把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电阻最大的一端。
(3)闭合电键,调节变阻器,使电流表有明显示数,记录一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用同样方法测量并记录几组I 、U 值。
(4)断开电键,整理好器材。
(5)数据处理:在坐标纸上作U -I 图,求出E 、r 4.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注意事项:(1)实验电路图:安培表和滑动变阻器串联后与伏特表并联。
(2)测量误差:E 、r 测量值均小于真实值。
图(2)图(3)图 (1)(3)安培表一般选0-0.6A 档,伏特表一般选0-3V 档。
高中物理新教材《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导学案
5.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2.理解实验设计思路,明确实验中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
3.熟悉实验操作,能正确测量数据,会求瞬时速度。
4.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能定性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1.实验原理(1)实验思路方案一:自由落体运动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如果忽略微小阻力作用,机械能是守恒的,即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01动能的增加量。
方案二: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时,虽然受到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但支持力与物体位移方向垂直(如图),对物体不做功,这种情况也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方案三:悬挂小球的摆动用细线悬挂的小球摆动时,细线的拉力与小球的运动方向垂直,对物体不做功。
如果忽略空气阻力,这个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也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物理量的测量根据12m v22+mgh2=12m v21+mgh1,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物体所处的高度以及物体运动的速度。
2.实验器材(方案一)铁架台(带铁夹)、□02打点计时器、□03交流电源、重物(带纸带夹)、□04纸带、复写纸片、导线、毫米刻度尺。
3.实验步骤(方案一)(1)安装置:按如图实验装置图把打点计时器安装在铁架台上,用导线把打点计时器与电源连接好。
(2)打纸带:在纸带的一端用夹子把重物固定好,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
先接通电源后放手,让重物拉着纸带自由下落。
重复几次,得到3~5条打好点的纸带。
(3)选纸带:从打好点的纸带中挑选点迹清晰且开始的两点间距接近□052 mm 的一条纸带,在起始点标上O,以后任取间隔相同时间的点依次标上1、2、3……。
(4)测距离:用刻度尺测出O到1、2、3……的距离,即为对应下落的高度h1、h2、h3……。
课堂任务探究过程·获取数据仔细观察下列图片,认真参与“师生互动”。
活动1:如图甲所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谁?研究它的什么规律?提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重物,研究它在下落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高中物理导学设计教案范文
高中物理导学设计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提高物理学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热力学方面的知识,包括热量、热容、热传导等;
2. 力学方面的知识,包括力的概念、受力分析等;
3. 光学方面的知识,包括光的性质、光的衍射等。
三、教学重点
1. 热力学方面的知识;
2. 力学方面的知识。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热力学和力学方面的知识;
3. 实验:进行相关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4. 总结: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5.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评价
1.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2. 实验能力:通过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情况进行评估;
3. 分析能力: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进行评估。
六、教学反思
1. 教学方法:反思本堂课的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学内容:反思本堂课的内容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教学效果:反思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高中物理 《电磁感应》《电磁场和电磁波》导学案
高中物理会考复习《电磁感应》《电磁场和电磁波》复习案【文本研读案】知识点一、磁通量:设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磁场的_____________和平面___________的乘积叫磁通量;1、计算式:__________=Φ(B⊥S)2、推论:B不垂直S时,φ=BSsinθ;B与S平行时,φ=_____;3、磁通量的国际单位:_______,符号wb;4、磁通量与穿过闭合回路的磁感线条数成正比;5、磁通量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知识点二、电磁感应:穿过闭合回路的________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注:判断有无感应电流的方法:1、闭合回路;2、磁通量发生变化.知识点三、感应电动势: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知识点四、磁通量的变化率:等于磁通量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即t∆∆Φ1、磁通量的变化率是表示磁通量的变化快慢的物理量;2、磁通量的变化率由磁通量的变化量和时间共同决定;3、磁通量变化率大,感应电动势就大.知识点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____比;1、定义式:_______________(只能求平均感应电动势);2、推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适用于求n匝线圈的感应电动势)②_____________=E(适用导体切割磁感线,求瞬时感应电动势,平均感应电动势)注:⑴.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大,感应电动势不一定大;⑵.磁通量的变化量大,感应电动势不一定大;⑶.有感应电流就一定有感应电动势;有感应电动势,不一定有感应电流.知识点六、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伸开右手,让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共面、且相互垂直,把右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大拇指指向导体_______方向,四指指向_____________的方向.知识点七、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1、不仅电荷能产生电场,______的磁场亦能产生电场;2、不仅电流能产生磁场,______的电场亦能产生磁场.知识点八、电磁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相互联系,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场,这就是电磁场.知识点九、电磁波:电磁场由近及远的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1.电磁波是横波;2.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3.电磁波的波长、频率与波速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4.电磁波遵守波的一切性质,能产生波的衍射、干涉、反射、折射现象;5.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当堂检测】1.一面积为S的线圈,放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则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A)0;(B)B/S;(C)S/B;(D)BS2.从你所在的位置看,方向为离开你向前的直线电流产生的磁场的磁感线是()(A)逆时针转向的圆;(B)顺时针转向的圆;(C)与电流同向的直线;(D)与电流反向的直线;3.(2010年)真空中有两种频率不同的电磁波,它们的( )A.波速相同,周期相同B.波速不同,周期相同C.波速相同,周期不同 D.波速不同,周期不同4.(2011年)关于电视和雷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视信号是机械波B.电视信号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雷达在能见度低的黑夜将无法使用D.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测定物体位置的设备5 B.(2011年)如图所示,面积为S的线圈,放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此时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则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__________;线圈从图示位置绕轴逆时针转过9O°时,穿过线圈磁通量为__________,此过程中穿过线圈磁通量减少了__________,线圈中__________ (选填“有”或“没有”)感应电流。
高中物理会考学法指导教案
高中物理会考学法指导教案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掌握物理会考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考试成绩。
一、认识物理会考
1. 物理会考内容
物理会考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几个重要知识点,考察学生对物理基础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物理会考考试形式
物理会考通常为选择题和解答题结合的形式,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答问题。
二、物理会考学法指导
1. 认真学习课本
学生要认真学习物理教材,掌握基础概念和公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
2. 多做练习题
学生要多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特别是选择题的做题技巧和解答题的答题思路。
3. 关注考试重点
学生要重点关注物理会考的重点知识点,多练习该部分题目,提高得分率。
4. 保持良好心态
考试时要保持冷静,根据题目要求合理安排时间,不要慌乱,保持良好的心态。
三、小结
通过认真学习物理知识,多做练习题,关注重点知识点,保持良好心态,学生可以掌握物理会考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学生能够按照以上指导方法进行学习,做到心中有数,自信应考。
人教版高中物理全套教案和导学案实验
2013届高考物理专题复习精品学案――物理实验专题复习(最新)第 一 篇:实验命题研究一、 考纲再现二、实验知识整合1 基本仪器: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点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示波器、弹簧测力计、温度表等2 实验分类:三、近两年理综考试物理实验命题的特点: 1、实验命题范围广近两年来,物理实验命题已经逐渐打破以往电学实验为主导的局面,考查范围更加广泛。
从基本仪器的使用、演示实验的分析、教材学生实验及设计实验都作了全面的考查。
C 验证性实验○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3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B 测量性实验:○1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2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3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4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5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7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A 研究性实验:①研究匀速直线运动 ②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③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4用描述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5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6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7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 D 演示实验2、命题方式在发生变化实验考题小题增多,由原来一题变为两个甚至三个小题;命题的内容也为力、电、光等;命题的形式也考查多样。
这样降低单个实验题的分值。
3、注重考查实验的基本能力第 二 篇:基本仪器的使用一、高考热点:1、 长度测量仪器: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2、 时间测量仪器:打点计时器和秒表;3、 电路测量仪器:安培表、伏特表、多用电表;4、控制电路仪器:电阻箱和滑动变阻器。
二、重点讲析:《大纲》要求:会正确使用仪器,会准确读数、会记录测量结果。
知道仪器的结构、知道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等。
1、游标卡尺10分度的游标卡尺:游标上相邻两个刻度间的距离为0.9mm ,比主尺上相邻两个刻度间距离小0.1mm 。
读数时先从主尺上读出厘米数和毫米数,然后用游标读出0.1毫米位的数值:游标的第几条刻线跟主尺上某一条刻线对齐,0.1毫米位就读几(不能读某)。
高中物理导学案模板
高中物理导学案模板导学案是指教师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提前准备的一种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导学案模板旨在帮助老师设计高中物理课程的导学案,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高中物理课程年级:高中一年级/高中二年级/高中三年级单元/主题:(填写具体的单元或主题名称)二、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列出本节课程的知识点,例如: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应用。
2. 技能目标:列出本节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技能,例如:能够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3. 情感目标:列出本节课程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例如: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课前预习1. 预习内容:列出学生需要预习的内容,例如:阅读教科书对应单元的知识点。
2. 预习问题:列出几个与预习内容相关的问题,例如:牛顿第一定律是什么?它如何应用于物体的平衡状态?四、导入活动在导学案中设计适合的导入活动,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程的兴趣和思考,并与上节课或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例如,可以通过出示一段视频或图片等引入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
五、授课过程1. 概念讲解:对本节课所要教授的概念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结合示意图或实物演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 实验或示范:设计一个与本节课程相关的实验或示范活动,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其中,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验证概念和原理。
3. 问题导向:设计几个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例如,为什么行驶车辆能够遵循牛顿第一定律?为什么零重力状态下的物体会静止?4. 练习和巩固:提供一些练习题或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收获和困惑。
六、课后作业给出本节课程的课后作业,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作业可以包括书面作业、实验报告或延伸阅读等。
七、评价方式列出本节课程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便于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八、教学反思老师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后,根据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和改进方案。
高中物理导学设计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导学设计教案模板
年级:高中
主题:导学设计
课时数:1
目标:通过本导学设计,让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物理中的基础知识,为学习物理打下良好
基础。
导学设计: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者挑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如:你知道什么是物理吗?物理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二、概念解释(15分钟)
1. 介绍物理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介绍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如力、能量、运动等
3. 通过实例和图示解释相关概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
1. 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答
2.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
1. 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思考,看看自己是否还有不明白的地方,以及如何进一步加深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或作业,巩固和加深今天所学内容。
六、教师点评(5分钟)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如何改进。
注意事项:
1. 在导入部分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 在练习与讨论环节要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3. 总结与反思部分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加深印象
4. 作业布置和教师点评要及时有效,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知识水平。
高中物理《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一年级物理学科“问题导学案”【课题】: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课型】问题生成解决课【学习目标】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2.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3.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体验验证的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4.通过实验验证,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观。
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难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误差分析及如何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知识回顾】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及其表达式【自主导学】1、必须选择一个符合机械能守恒的运动模型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本实验选择自由落体运动模型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因为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只有____做功,满足____________。
2、按照书本要求,本实验是验证自由落体轨迹上开始点和其后任意点之间的机械能守恒,为此必须选择物体初速度为_______,判断开始点是否满足要求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为了计算物体减少的重力势能,必须测量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对应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___。
为了计算出某时刻物体的动能,必须测量出物体在该时刻的瞬时速度,其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利用了什么原理?_________________。
为了计算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按理还需要知道物体的质量,但本实验中可以不测物体的质量,其原因是_______ 。
3、实验操作过程中,是先接通电源开始打点还是先放开纸带?为什么?_______ 。
4、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尽量减小重物下落时纸带所受的阻力。
因此重锤应选______(填重、轻),纸带应_______放置。
尽管采取了上述措施,但由于阻力还是存在的,所以实验中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应______动能的增加量,这样才是符合实际的。
高中物理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导学案 教科版必修
高中物理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导学案教科版必修【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2、学习利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重点难点】1、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2、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误差分析及如何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先通读教材有关内容,进行知识梳理归纳,再认真限时完成课前预习部分内容,并将自己的疑问记下来(写上提示语、标记符号)。
【课前预习】一、请简述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二、写出本实验的实验器材三、简述实验步骤【课内探究案】探究一实验操作技巧1、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铁架台、低压交流电源、复写纸、纸带、秒表、低压直流电源、导线、开关、天平、重锤、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__;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实验数据整理问题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的频率为50 Hlz ,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g =9、8m /s2 , 测得所用的重物的质量m= l、0kg , 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把第一个点记作 O, 另选连续的4 个点A 、B 、C 、D 作为测量的点,如图所示, 经测量知道A 、B 、C 、D 各点到 O 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 cm 、70、18 cm 、77、76 cm 、85、73 cm ,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 O 点运动到 C 点,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______________ J ,动能的增加量等于_____________ J (取三位有效数字)4、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选出条纸带如图所示、其中 O 点为起始点,A 、B 、C为三个计数点,打点计时器通过50Hz的交流电源,用毫米刻度尺测得OA=11、13 cm, OB=17、69cm 、 OC =25、9cm、(1)这三个数据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要求的是_____________、应该写成__________ cm (2)在计数点 A 和B 之间、 B 和 C 之间还各有一个点,重物的质量为m kg , 根据以上数据可知,当打点计时器打到B点时,重物的重力势能比开始下落时减少了_______J ;这时它的动能为_________J ( g 取9、80m / s2 )5、在利用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电火花计时器接在电压为220V、50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操作正确,得到一条理想的纸带,数据如图所示,单位是cm、O、A之间的几个计数点图中未标出(1)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物体的速度vB= ________m/s、(2)从计数点A到B的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Ep,动能的增加量为△Ek,则实验数据显示△Ep ________△Ek(填写“略大于”、“略小于”或“等于”)、【当堂检测案】1、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发现重物减少的势能总是大于重物增加的动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选用的重物质量过大B、重物质量测量不准C、空气对重物的阻力和打点计时器对纸带的阻力D、实验时操作不太仔细,实验数据测量不准确2、关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选用重物时,重的比轻的好B、选用重物时,体积小的比大的好C、选定重物后,要称出它的质量D、重物所受的重力,应远大于它受的空气阻力与纸带受到打点计时器打点时的阻力之和3、下面列出一些实验步骤A、用天平测出重物和夹子的质量;B、将重物系在夹子上;C、将纸带穿过计时器,上端用手提着,下端夹上系住重物的夹子、再把纸带向上拉,让夹子靠近打点计时器处;D、打点计时器接在学生电源交流输出端,把输出电压调至6 V(电源不接通、交流);E、打点计时器固定放在桌边的铁架台上,使两个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F、在纸带上选取几个点,进行测量和记录数据;G、用秒表测出重物下落的时间;H、接通电源,待计时器响声稳定后释放纸带;I、切断电源;J、更换纸带,重新进行两次;K、在三条纸带中选出较好的一条;L、进行计算,得出结论,完成实验报告;M、拆下导线,整理器材、以上步骤,不必要的有________,正确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 EDBCHIJKFLM ______、4、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为m的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重锤拖着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点,对纸带上的点进行测量,就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物理高中会考题目讲解教案
物理高中会考题目讲解教案主题:物理高中会考题目讲解教学内容:本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物理高中会考试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物理高中会考试题的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入本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系统性的讲解物理高中会考试题中常见的知识点,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等。
3. 案例讲解:教师选取几道典型的物理高中会考试题,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已学知识,培养解题能力。
5. 总结:对今天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具准备:1. 电脑、投影仪2. 教材、习题册3. 实物或模型教学过程:1. 老师通过引入的方式,让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产生兴趣。
2. 老师通过PPT等工具展示知识点,对物理高中会考试题中常见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3. 老师通过案例讲解,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掌握解题技巧。
4.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纠正错误。
5. 老师对今天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评价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掌握物理高中会考试题的解题技巧?学生在练习中表现如何?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备注】本教案范本旨在引导教师合理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教学目标,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变通,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导学案
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会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
2.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
3.会用图象表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能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1.实验原理(1)探究方法——□1控制变量法 ①控制□2小车的质量M 不变,改变□3拉力F,探究加速度a与力F 的关系。
②控制□4砝码和小盘的质量m不变,即力F 不变,改变□5小车的质量M ,探究加速度a 与质量M 的关系。
(2)要测量的物理量 ①小车和放在小车上的钩码的总质量M 。
②小车受的拉力F (小盘和盘内砝码的总重力)。
③小车的□6加速度a。
2.实验器材□7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小车、□8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盘、钩码(100 g)4个、夹子、细绳、低压□9交流电源、导线、天平(带有一套砝码)、□10刻度尺。
课堂任务 探究过程·获取数据仔细观察实验装置图,认真参与“师生互动”。
活动1:本实验作为研究对象的物体是什么?提示:作为研究对象的物体是小车。
活动2:怎样测量(或比较)物体(例如小车)的加速度?提示:如果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用刻度尺测量位移并用秒表测量时间,然后由a=2x t2算出。
也可以在运动物体上安装一条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根据纸带上打出的点来测量加速度。
也可以不测加速度的具体数值,测量不同情况下(即受力不同时、质量不同时)物体加速度的比值。
由于a=2x t2,如果测出两个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x 1、x 2,则a 1a 2=x 1x 2。
活动3:怎样提供并测量物体(例如小车)所受的恒力?提示:如图所示,当小盘和砝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小盘和砝码的重力近似等于小车所受的拉力(合外力)。
活动4:怎样平衡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的摩擦力?提示: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木块,反复移动木块位置,直到轻推小车,使小车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为止(纸带上相邻点间距相等)。
高中物理实验类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类教案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简谱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简谱的绘制和测量方法;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器材
1.白纸;
2.直尺、铅笔、色彩笔;
3.音叉或其他发音器具。
三、实验原理
简谱是一种用以记录音乐乐谱的方法,它由五线谱演变而来,使用英文字母和数字表示音符。
简谱通过铅笔和色彩笔的绘制,可以更加直观地表达音乐的音高和时值。
四、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器材,将直尺横放在白纸上并用铅笔画出五条水平线,用色彩笔标记出音符的位置;
2.根据音叉或其他发音器具的声音,测量并记录音符的位置,按照音高绘制简谱;
3.反复练习绘制简谱,掌握绘制和测量的技巧;
4.进行简单乐曲的绘制和测量,检查和纠正错误。
五、实验总结
1.简谱的绘制和测量需要对音高和时值有一定的了解;
2.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结构和节奏;
3.细心和耐心是绘制简谱的关键,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技巧。
六、实验作业
1.绘制一首简单的乐曲的简谱,并记录音符的位置和时值;
2.总结绘制简谱的方法和技巧,写出实验报告。
七、拓展延伸
可以尝试用不同音响设备演奏绘制好的简谱,听取学生意见,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高中物理导学案模板
高中物理导学案模板一、导学背景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导学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
它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并预习相关知识,提前了解课程内容,为课堂上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种高中物理导学案模板,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构建导学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导学目标1.了解本节课程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内容。
2.预习相关知识,查找相关资料和信息。
3.思考和整理与本节课程相关的问题和观点。
三、导学步骤1.导入介绍本节课程的主题和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预习(1)查找相关资料和信息,了解本节课程的背景知识和基本概念。
(2)做预习提纲,列出本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3)预习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思考与讨论(1)思考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整理自己的观点和思路。
(2)小组讨论,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4.全班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讨论,提供指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2)教师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四、导学案设计要点1.明确学习目标在设计导学案时,需要明确本节课程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明确自己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2.合理安排学习步骤导学步骤需要合理安排,从导入到总结,按照逻辑顺序进行。
通过预习、思考和讨论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的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主解决问题。
4.鼓励思辨和创新导学案的设计要鼓励学生进行思辨和创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导学案评价和反思1.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预习练习和思考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
2.反思导学案的设计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导学案的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导学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六、总结通过合理的高中物理导学案模板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高二物理会考复习导学案1
高二物理会考复习导学案第三章 重力、弹力、摩擦力和受力分析学习目标:1.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力必然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重心) 3.弹力有无判断、弹力方向、胡克定律4.摩擦力产生条件及方向判断,滑动摩擦力公式及应用,二力平衡求静摩擦力 5. 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 ——力的概念1、力是 的相互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物体”同时指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使受力物体发生____ ____;使受力物体的改变__ ________。
3、力的三要素: 。
力的三要素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
4、力是矢量,既有 ,又有 。
力的单位: 练习1:关于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个物体之间有力的作用时,这两个物体之间一定相互接触B .一个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一个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C .用拳头击打棉花包,拳头不感到疼痛,说明棉花包对拳头没有作用力D .打篮球接球时,球对手有作用力,施力物体是手知识点二——重力1、重力是__________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_____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______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______点,叫做物体的重心,重心位置与物体的 、 有关,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重力的大小:G=_ _____。
练习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力的大小可用天平测量B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C 、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D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知识点三——弹力1.弹力:发生_____ ____的物体,会对_________ ____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教师版)-高二物理同步备课(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4节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依据已有知识合理设计实验方案。
2.能合理地选择实验器材,获得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形成结论。
3.能撰写实验报告,用学过的物理术语、图表等交流本实验的探究过程与结论。
4.坚持实事求是,在合作中既能坚持观,点又能修正错误。
【学习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教学难点:设计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案。
【知识回顾】一、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动量改变1.建构碰撞模型:如图中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做匀速运动的两个物体A,B,当B追上A时发生碰撞。
碰撞后A、B的速度分别是v′1和v′2。
碰撞过程中A所受B对它的作用力是F1,B所受A对它的作用力是F2。
碰撞时,两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时间很短,用Δt表示。
2.推导过程:(1)以物体A为研究对象,根据动量定理,物体A动量的变化量等于它所受作用力F1的冲量,即F1Δt=m1v′1-m1v1①(2)以物体B为研究对象,物体B动量的变化量等于它所受作用力F2的冲量,即F2Δt=m2v′2-m2v2①(3)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两个物体碰撞过程中的每个时刻相互作用力F1与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有F1=-F2。
①(4)整理①①①得m1v′1+m2v′2=m1v1+m2v2。
3.归纳总结两个物体碰撞后的动量之和等于碰撞前的动量之和。
二、动量守恒定律1.系统、内力和外力(1)系统相互作用的两个或几个物体组成一个力学系统。
(2)内力系统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3)外力系统以外的物体对系统以内的物体的作用力。
2.动量守恒定律(1)内容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对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常写成:p1+p2=p1′+p2′或m1v1+m2v2=m1v1′+m2v2′(3)适用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
三、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适性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独立的实验规律,它适用于目前为止物理学研究的一切领域。
高中物理导学案模板
高中物理导学案模板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设计一份高中物理导学案模板,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他们掌握物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和科学思维。
导学案将围绕高中物理的重点知识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和实验活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和实验操作技能。
在此基础上,通过导学案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物理学科素养,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为后续物理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导学案将进行分层设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高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如力学、电磁学、光学等;(2)能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使用物理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并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4)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如归纳、演绎、类比等;(5)提高物理学科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科素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教师引导,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2)运用问题驱动、实验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3)结合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分层练习,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的同时,提高解题能力;(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开展讨论;(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良好品质,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4)通过物理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勤奋、踏实的学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必修2高中物理实验5导学案
图1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的关系.2.通过分析实验据,总结出做功与物体速度的平方的正比例关系. 二、实验原探究功与速度变的关系,可通过改变力对物体做的功,测出力对物体做不同的功时物体的速度,为简实验可将物体初速 度设置为零,可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 验,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倍增加,再通过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量每次实验后小车的末速度v 三、实验器材小车(前面带小钩)、100 g ~200 g 砝码、长木板(两侧适当的对称位置钉两个铁钉),打点计时器及纸带、生电及导线(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则不用生电)、5~6条等长的橡皮筋、刻度尺. 四、实验步骤1.按如图1所示将实验仪器安装好,同时平衡摩擦力.2.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 1,设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 1,将这一组据记入表格.3.用2条橡皮筋做实验,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 2,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 2,将据记入表格.4.用3条、4条……橡皮筋做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功和速度,记入表格.五、据处先对测量据进行估计,或者作个W-v草图,大致判断两个量可能是什么关系.如果认为可能是W∝v2,对于每一个速度值算出它的二次方,然后以W为纵坐标、v2为横坐标作图,如果这样作出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说明两者关系真的就是W∝v2六、误差分析1.误差的主要是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橡皮筋的拉力做功W与橡皮筋的条不成正比.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3.利用打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会带误差.七、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很关键,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j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找到木板一个合适的倾角.2.测小车速度时,应选纸带上点距均匀的部分,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时打在纸带上的点.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条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值.这是本实验的技巧之一,这里通过转换单位的方法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这也是物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思想和手段.(历史上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和这里相似) 记忆口诀一条皮筋单倍功,多条皮筋功倍增先开打点计时器,放开小车向前冲平衡摩擦是关键,每次车位不能变测量点子均匀处,保证小车是匀速作出图象看关系,直线图象是正比例1关于“探究动能定”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值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D.先接通电,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特别提醒1不直接算W和v的值,而只看第2次、第3次……实验中的W 和v是第1次的多少倍,这样可简据的测量和处.2.实验中要通过倾斜木板平衡摩擦力,这与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中平衡摩擦力的方法是一样的.例2 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2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 Hz甲乙图2(1)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____________(填答案前的字母).A.是为了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B.是为了增大橡皮筋对小车的弹力.是为了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D.是为了使橡皮筋松驰后小车做匀加速运动(2)若根据多次测量据画出的W-v草图如图乙所示,根据图线形状可知,对W与v的关系作出的以下猜想肯定不正确的是________.A.W∝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会考复习会考实验复习(精华版)
【文本研读案】
实验-:长度的测量(游标卡尺的使用)
1.读数应以mm为单位,整数部分从主尺读出,毫米的小数部分由游标尺读出。
2.10分度游标尺可准确到0.1mm; 20分度游标尺可准确到0.05mm。
3.从游标尺读数时只看0刻线右侧第几刻度线与主尺某一刻度线重合。
游标卡尺不估读。
4.训练题按照有效数字规则读出以下各游标尺的测量值.
⑴读数为_____________cm ⑵读数为_____________mm.
⑶读数为____________m. ⑷读数为_____________cm.
(5)读数为_____________cm.
实验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原理:F´的作用效果及F1, F2的共同作用效果都是使橡皮条伸长到O点,则F´为F1,F2的合力。
作出F´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F´是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细芯铅笔,橡皮条,细绳套(两个)。
你能说出实验步骤吗?
实验中需记录的是:结点的位置O,细绳的方向,弹簧秤的读数。
实验应注意:弹簧秤与木板平行;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时结点的位置相同;实验中的两只细套不要太短;夹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
实验三: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工作电压为4——6伏,当电源频率为50赫兹时每隔0.02s打一次点。
2.使用时纸带穿过两个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先接通电源再拉动纸带。
3.原理: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S1,S2,S3……△S=S2-S1=S3-S2=S4-S3=……=aT2, △S=常数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别式.
4.用a=△S/T2或 a=(Sn-Sm)/(n-m)T2求出加速度。
如a=(S4-S1)/3T2
5.用V n=(S n+S n+1)/2T求出打下某一点的瞬时速度。
6.你能说出实验步骤吗?
检测1:一位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则物体在B点运动的速度为 m/s,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m/s2,任意两个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实验四:平抛运动
1.本实验的目的是:描出平抛物体运动的轨迹;求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2.原理;平抛运动可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对曲线上任意一点(x,y),由y=1
2
gt2求出t,再由x=v0t求出v0 ,v0=
2
g
h
x
x
t
3.实验时注意:保证斜槽末端切线水平;小球必须每次从斜槽上同一位置无初速度滚下。
4.g值偏小的可能原因:(1)把摆线长当成摆长;(2)把n次全振动记为n-1次;实验六: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1.原理:由
U
R
I
可知对一定值电阻,I跟U成正比,故U—I图线为
直线。
对于小灯泡,由于灯丝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U—I
图线为一条曲线。
2.电路图为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为什么?)
电流表要外接,因为灯丝的电阻较小。
3.连接电路时,闭合开关前P应靠近图中的
a端,电压从较小逐渐调大(不超过额定电压)。
实验七: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1.实验电路图(在右边空白处画出)
2.两种测法
(1)改变R的阻值,测出两组I、U数据,代入方程E=U1+I1r;E=U2+I2r可解出E= ,r= 。
方法简单,误差较大。
(2)测出多组I、U值,在坐标纸上作出图象,
3.直线与纵轴的交点表示电动势 ______ ,与横轴的交点是短路电流I短。
则电源的内阻r= 。
实验八:练习使用示波器
1.屏上图象比较模糊时应调节聚焦旋钮和辅助聚焦旋纽,使图象清晰。
2.若图象在屏的下方,应调节竖直位移旋纽。
3.要使图象横向展开,应调节X增益旋纽;竖向增大幅度应调节Y增益旋纽。
4.要使图象完整波数增加,应调节扫描范围旋纽。
实验九.练习使用多用表(又称万用表)
1.多用表可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电流、电压、电阻。
2.多用表上电流、电压档的零刻线在表盘的最左端,欧姆档的零刻线在表盘的 .
【当堂检测】
1.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用描点法画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实验前要检查斜槽末端切线是否________;要检查坐标纸上的竖线是否________.实验时,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_______相同,每次_______由静止释放小球(最后两空选填“不必”或“必须”)
2B.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实验时,A球每次从槽上由静止释放的高度应____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同”).若图中M、P、N为小球的落点,则未放上B球时,A球的落点是__________;放上B球,让A球与B球碰撞后,A球和B球的落点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如图所示,O点是弹簧振子的平衡位置,振子从C点到O点的过程中,振子的位移_____,回复力______,加速度______,速度______.(以上四空选填“增大"或“减小")
4.使用多用电表前,要先检查表针是否停在刻度线的最端(选填“左”或“右”).在如图所示的多用电表表盘中,将三条弧形刻度按从上到下的
顺序,分别设为第1、第2和第3条刻度。
当用该多用电表
测量电阻时,应从第条刻度读数;用直流50 V档测量
电压时,应从第条刻度读数;用直流100 mA档测量
电流时,应从第条刻度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