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简述
西方马克思考试
![西方马克思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adc58d22cfc789eb172dc8c8.png)
西方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俄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但中西欧革命却遭到了失败。
卢卡奇、柯尔施等人在总结革命失败原因,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认为革命失败原因就在于无产阶级之阶级意识的丧失,而这又是第二国际庸俗经济决定论所导致的;同时,这也证明俄国革命道路在中西欧是行不通的。
到1923年,卢卡奇、柯尔施就分别著书,试图把马克思主义解释成为一种人道主义,并强调马克思思想与黑格尔思想的连续性。
从总体上说,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具有国际性影响的西方社会思潮之一,又是一种具有非马克思主义倾向的非正统马克思主义。
文化革命论:葛兰西认为,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无产阶级革命的首要任务不是武装夺取政权,而是工资产阶级争夺文化领导权或意识形态领导权。
只有采用阵地战的方式,在市民社会中获得普遍的领导权,才能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实践哲学:所谓实践哲学,就是一种绝对的创造性活动。
葛兰西以此为基石,一方面批判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哲学观与唯心主义哲学观;另一方面,批判了对马克思思想起源和组成部分做僵化的研究。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内在统一的,是一种总体的知识。
同时,葛兰西也反对庸俗唯物主义和经济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
简言之,葛兰西认为实践哲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哲学观。
哲学不是一种理论教条,而是一种历史性的政治实践。
哲学不仅描述了这个世界,而在于推翻非人的旧世界,并建立合理化的新世界。
简述卢卡其《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基本思想。
(1)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匈牙利大思想家卢卡奇(1885-1971)的所有哲学著作中影响最大、引起争论最多,也许也是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2)《历代与阶级意识》是一部多层次的哲学著作,或者说政治哲学著作。
整部著作贯穿了必须恢复被第二国际的领袖们所遗忘和歪曲了的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哲学意义的思想。
卢卡奇在其中深刻地论述了他对有关马克思主义及其辩证法本质一系列极其重要的哲学问题的理解,提出了他对历史及其主体以及物化问题的解释,阐明了无产阶段及其阶级意识的历史作用。
简述马克思的政治理论及其路径
![简述马克思的政治理论及其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11be0d8c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d.png)
简述马克思的政治理论及其路径【摘要】马克思主义是由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创立的一种思想体系,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领域。
马克思的政治思想包括阶级斗争理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等内容,强调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体制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
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同时也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应用。
当代意义上,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重要价值,而其发展方向则需要更加注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正。
【关键词】马克思, 政治理论,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 阶级斗争理论,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思想, 传播,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法, 当代意义, 发展方向.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
卡尔·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
马克思的思想受到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历史唯心主义的影响,但他又超越了前人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论。
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阶级矛盾和剥削现象,他认为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包括阶级斗争理论、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这些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会引发革命的爆发,最终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标志着现代社会思想的重大转变,对世界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马克思主义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在于其强调了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历史必然性,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深刻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指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必然导致社会主义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的意义还在于其对人类思想史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了旧的哲学体系和意识形态,为现代思想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2015年,2016年中共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考试真题-国外马
![2015年,2016年中共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考试真题-国外马](https://img.taocdn.com/s3/m/b7feee77b84ae45c3a358c04.png)
中共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年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简释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2.社会基本矛盾3.剩余价值4.商品拜物教5.民主集中制二、简述题(4题,每题15分,共60分)1.简述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结构理论。
2.简述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3.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4.简述无产阶级革命的不同方式。
三、论述题(2题,每题30分,共60分)1.试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生活资料分配的理论及其对解决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问题的启示。
2.列宁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
请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分析列宁这段话,并阐明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考试科目: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一、简述题(2题,每题30分,共60分)1.简述法兰克福学派的工具理性批判理论。
2.简析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
二、论述题(2题,每题45分,共90分)1.评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与现实意义。
2.试述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的主要特征与当代价值。
2016年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一、简释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1.实践2.辩证唯物主义3.可变资本4.价值规律5.新经济政策二、简述题(4题,每题15分,共60分)1.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3.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4.怎么样理解无产阶级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三、论述题(2题,每题30分,共60分)1.结合当代中国实际,谈谈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2.试述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科目: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试题:一、简述题(2题,每题30分,共60分)1.简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理论来源
![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理论来源](https://img.taocdn.com/s3/m/5705891e770bf78a64295402.png)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理论来源三大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法国空想社会主义2.简述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基础,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主义理想四个方面。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国,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方面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5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形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6.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就是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和正确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简述马克思的
![简述马克思的](https://img.taocdn.com/s3/m/41d25d0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9.png)
简述马克思的马克思是19世纪欧洲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理论被称为“马克思主义”,他的思想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马克思的思想主要涉及社会经济理论、政治理论、宗教哲学、法律哲学等多方面。
他的观点改变了当时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想,并为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
马克思的社会经济理论被称为“变革的劳动理论”,他认为,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动因是劳动,也就是劳动者所实现的物质生活水平。
劳动力是一个社会中最可取之物,是一个国家最贵重的财富。
他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劳动力,因此赋予了劳动力改造世界的重要性。
马克思认为,劳动与财富是社会结构的基础,而劳动分工是社会结构的核心。
他认为,财富的形成源自劳动,因此劳动的权力在财富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还指出,社会的经济结构影响着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又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结构。
这就是马克思所谓的“劳动变革”,即劳动分工、社会经济结构相互影响,而这种影响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的政治理论涉及的是社会的政治结构,他试图指出社会政治结构的发展规律。
他认为,政治结构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政治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变迁联系起来。
他指出,政治结构的变迁受到经济结构的影响,而经济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政治结构。
此外,马克思还针对宗教哲学、法律哲学等思想和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马克思认为,宗教有其独立的哲学性质,它可以影响和改变人们的行为;法律哲学方面,他认为,社会发展必须建立在公正的法律基础之上,法律的内容必须反映实际的社会关系和人们的实践需求。
同时,马克思还发表了关于哲学、历史研究等具体问题的观点,最著名的便是他的“历史唯物论”的理论:历史的发展不是由外部力量驱动,而是由人们实践活动所决定的。
根据这种观点,历史不是由神明决定,而是由人类自身行为决定。
马克思的理论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成为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马克思的思想对当前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他的理论仍然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研究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和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和论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f4a27832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9.png)
绪论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答: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 ?答:(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 19世纪法国与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2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3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3、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答: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在 19世纪四十年代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
(1社会历史条件(经济社会根源①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迅速发展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③无产阶级做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与资产阶级做斗争。
(2思想理论条件(思想渊源人类社会发展的优秀理论成果,其中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英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渊源。
(3 社会实践条件(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与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
第一章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内容?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即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的问题; 二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 也就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 , 现实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的概念?答: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答:(1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简述现代西方马克思的消费文化理论
![简述现代西方马克思的消费文化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767176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6e.png)
简述现代西方马克思的消费文化理论
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消费文化理论是由德国哲学家马克思和
他的同行费希特韦伯提出的一种社会哲学,它以消费为主要特点,认为消费、社会心理学与社会结构和社会价值观是人类社会发展变迁的重要动力。
具体来说,这一理论认为,消费可以帮助主体实现自身内在价值,而满足社会需求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消费文化理论的主要思想是消费主义,即把消费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推动力。
以此为基础,它指出,消费通过改变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发挥重大作用,这一点在全球化和社会信息经济时代已得到显著体现。
消费文化理论认为,社会心理学是消费的动力,每个人的消费行为受生活方式的影响,这种影响又取决于个人的家庭和文化背景,而这种影响则与社会结构及其价值观息息相关。
实际上,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消费文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认为,消费文化改变了消费者的价值取向,消费者倾向于对商品和服务有更高的要求,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消费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的个性,更多地体现了消费者的价值取向,进一步提高了消费社会的整体水平。
最终,马克思主义的消费文化理论指出,消费文化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个人价值体系,而且改变了社会的结构和价值观,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趋势。
因此,消费文化应该成为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社会应该重视消费文化的影响力,以实现马克思主义最终的理想建立一个更公正、更加负责任的社会。
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
![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https://img.taocdn.com/s3/m/2c0974210722192e4536f620.png)
1.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犹其是在批判的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2.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理论意义.“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4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2)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3)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4)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共性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辨证法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辨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流派研究简述
![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流派研究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4718ae06ff00bed5b9f31dda.png)
现代商贸工业還训■■iW T ih h n iirn aio 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流派研究简述曾王智(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摘要:上世纪20年代开始,在欧美资本主义的国家中涌现了 一股哲学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
这是一种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又与之有别的哲学流派,其在西方知识和学术界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9虽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存在不少的内部对立和分歧,但依然是构成了一种具有共同学术传统的理论。
上世纪六十年代,法、美、西 德、意大利这些国家先后产生了“新左派”运动以及青年们的造反活动,他们把马尔库塞当做“精神领袖”,早期“西 马”代表人物卢卡奇等人的著作在他们之间广为流传并奉为斗争的“思想武器”,进而影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 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内部的主要流派以及它们所涉及的研究方向,在当代也是不容忽视的s因此我们有必要继续梳理和深入研究有关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相关的理论。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法拉克福学派;国家理论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1法拉克福学派长久以来法兰克福学派都是学者们关注的主要对 象,例如马尔库塞、阿多诺、霍克海默及哈贝马斯等人的学术成果。
为了与做出区分,“晚期资本主义”被法 兰克福学派用来指代“自由资本,义”。
在其看来晚期资本主义”当中,产屮了某些有别于“自由资本主义”的新特征。
他们卢称应该从根本上对马克思关于社会 的基本矛盾和意识形态、阶级意识还有劳动价值这些理论进行修正,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相关的文化和科学技术应该开展深入批判。
主动进行心理革命,解放人的本能和欲望。
确切的说,法兰克福学派并非实际意义上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而是一个有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研究机构。
这是因为和其他西方马 克思愈义流派相比,所蕴含着一致的理论倾向不同,它 的理论体系不尽相同,其代表人物相互间的主张也缺乏彻底性和一贯性。
,近年来,依然有许多的学者对法兰克福学派做出极 大的关注。
其中学者张亮就从“历史”这§角度,对阿多 诺关于胡塞尔现象学研究的历史起源做出了细致的梳 理,并以这点为基并且础,对他批判的思想开展了重新批判。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和派别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和派别](https://img.taocdn.com/s3/m/0f69735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2.png)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和派别哲学是一门思考人类存在和世界本质的学科,探讨的问题通常被称为哲学基本问题。
在哲学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派别,并形成了各自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简要介绍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几个重要的哲学派别。
第一部分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指哲学思考的核心议题,包括存在、知识、价值和自由等方面的问题。
1. 存在问题存在问题关注的是宇宙和人类的存在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个问题的主要观点有实在论、唯心论和辩证法等。
实在论认为存在是客观存在的,宇宙和人类都有独立于意识的存在。
相反,唯心论主张存在是通过主体的意识活动而产生的,认为宇宙和人类都是意识的产物。
辩证法则强调宇宙和人类的存在是动态的、矛盾的统一。
2. 知识问题知识问题关注的是人类如何获取和判断真理的问题。
主要观点有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和批判性理论等。
理性主义认为人类通过理性思维和先天的知识能力来获取真理。
经验主义则认为人类通过感观经验和后天的知识积累来获取真理。
批判性理论强调人类的知识是社会和历史条件的产物,需要在批判和解放中不断更新。
3. 价值问题价值问题关注的是道德与伦理的问题,以及人类价值观的形成和实践。
主要观点有道德相对主义、道德客观主义和伦理学等。
道德相对主义认为价值是主体相对的,不同的人和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
相反,道德客观主义认为存在客观的道德原则和价值标准。
伦理学则研究人类应该如何行动和生活才能实现最高的道德价值。
4. 自由问题自由问题关注的是人类意志和选择的自由性,以及其与命运和社会环境的关系。
主要观点有自由意志主义、决定论和社会唯物主义等。
自由意志主义认为人类具有自主决定自己命运的能力,是自由的。
相反,决定论认为人类的意志和行动是受条件和因果关系所限制的。
社会唯物主义则强调社会和经济条件对人类的自由具有重要影响。
第二部分哲学派别哲学派别是指在哲学领域内形成的不同思想流派和学派。
下面将简要介绍几个重要的哲学派别。
1.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哲学的起源,包括柏拉图主义、亚里士多德主义等学派。
教育哲学题目
![教育哲学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673b074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30.png)
1.教育与社会需求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P422答: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
区别:人的发展还有其自身的规律,而且社会的需求又需要通过人的发展才能体现出来。
因此,如何将符合历史进步要求的社会价值内化好个体自身的价值,又把个体自身发展的要求和成果外化为社会价值,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是教育的中心任务。
2.讨论人的价值问题必须解决哪些关系问题P424-426答:(1)关于人的主动性与受动性的关系(2)关于目的与工具的关系(3 )关于索取与奉献的关系3.简答题p201简要回答一下什么是新传统教育即如要素主义,永恒主义等,他们极力批判进步主义教育的儿童中心主义,但由于忽视系统文化知识教学,降低教师作用等,因而造成教学质量和学生文化知识水平严重下降的后果。
4.论述题p205对现代西方教育哲学进行评价。
1-西方教育哲学虽然众说纷纭,哲学基础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如果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来划分哲学阵营的话,他们大都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2-我们肯定现代西方哲学流派大部分属于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范畴,并不是说他们对教育理论一无贡献。
现代西方教育哲学,反映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在教育理论方面提出一些有益的东西,即使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也会对我们有所启迪。
5.简答题(P649-655)教育哲学研究的指导思想有哪些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采用古今中外法3、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6.论述题(P657)教育哲学的研究为什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作为方法论基础简要论述7.论述中国古代学校道德教育积累的教育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P93~P95答案:1.注重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做到文道结合。
2.注重教育者以身作则,重视言传身教。
3.潜移默化,自然形成。
注重周围环境和他人对儿童道德行为和习惯的影响。
4.长善救失,防微杜渐。
8.简述中国古代成人道德修养。
P96~P99答案:立志有恒;克己内省;改过善迁;身体力行;推己及人和兼善天下。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简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bc621bc6da38376baf1fae08.png)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简述摘要: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
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程进行简单概括,概括性的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297-0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博大精深,体现了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是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和重大社会科学成果相结合的产物。
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实现人类解放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彻底而十分严整的世界观,代表了无产阶级的最根本的利益的学说。
马克思阐明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可调节的矛盾,同时证明了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崩溃,指出无产阶级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创造者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的西欧国家。
其主要发源地是英、法、德三国。
因为在19世纪上叶法、英、德等国已经完成或正在完成科技革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同时无产阶级逐渐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进行转变,《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更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政治力量已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它吸收借鉴并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美好成果,以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为主要理论根源,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他们的社会地位而论,原本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按其哲学流派而论,原本是唯心主义者;按其政治观点而论,原本是民主主义者。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论述题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论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a0d6f72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70.png)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论述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答: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一项伟大任务。
时代的需要本身既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含着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的各种物质条件和因素。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
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又反过来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离开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丧失了认识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3、简述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的意义。
答:科学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的现实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1)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
(2)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理想作为人生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它可以构成人们自觉行动的动机,成为实践活动的动力。
理想在人们现实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是一种极其强大的推动力量。
(3)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人们的生活可以划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方面。
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理想的支撑,就会空虚、萎靡乃至崩溃。
一个人有理想这个精神支柱,就可以使人生更充实,能在顺境中不骄不躁,在逆境中乐观豁达,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4、试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答: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不仅适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反思、自我审视。
绪论简答论述题
![绪论简答论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94cdaa46be23482fb4da4c34.png)
一、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继承与创新。
答案:(1)马克思、恩格斯吸取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答案: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或者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在实际工作中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3、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答案:(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4、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答案:(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后继者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简单说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5、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关系答案: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1)科学性是指其深刻揭示客观规律,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2)革命性是指其彻底的批判精神,鲜明的政治立场;(3)它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简述现代西方哲学和马克主义哲学的关系
![简述现代西方哲学和马克主义哲学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f51fca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b.png)
简述现代西方哲学和马克主义哲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从现实、实践出发解决人的现实生活问题并注重现存世界的唯物主义。
尽管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性质和立场上存在着根本区别,但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共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理论背景,并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因而也是对近代西方哲学的扬弃。
我们不能把现代西方哲学对近代哲学的继承和转变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近代西方哲学的创新等同起来,但也不能把它们简单地对立起来,而应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正确对待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共同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同现代西方哲学有相同的历史渊源西方传统哲学特别是西方近代哲学是他们哲学理论的共同直接思想来源。
近代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如培根的实验科学精神及归纳法等,对现代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们继承了这一传统并在现代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
现代科学主义思潮从孔德的实证主义开始贯穿整个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过程之中。
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近代英国的经验主义和法国的唯物主义、理性主义,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人本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哲学同现代西方哲学有共同的时代背景他们都产生于19世纪中叶。
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经过了产业革命,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国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真正的统治阶级,统治地位得到了巩固。
资本主义社会这时也已发展到了的成熟期,社会的基本矛盾明显的暴露出来,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断出现。
这一时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也变得日益明显,工人运动此起彼伏,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马克思主义哲学同现代西方哲学有共同的自然科学前提自然科学以研究客观物质发展过程为特征的科学,有机化学、地质学、动植物学以及生理学、等已纷纷建立起来。
这些划时代的自然科学成果,为人们超越近代哲学的思维方式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创立奠定了自然科学前提。
2021年哲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21年哲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6b0742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f.png)
形成性作业1 (绪论、第1-3章)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 共10分)1、哲学原初界定是, 首推爱智慧说。
2.物世界、人世界和概念世界构成了哲学对象三大基本领域。
3.哲学形态是指哲学在人类生活和文化体系中存在并体现出来样式。
4、论述哲学需要注意两个基本办法: 一是逻辑与历史统一;二是从抽象到详细。
5.哲学思维最重要特性是抽象性、批判性、反思性。
6.哲学首要、实质性、主线价值是哲学之于人类整体价值。
7、哲学之于人类工具价值, 是指哲学可以作为手段或工具, 满足人类结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需要, 为实现人类目的服务。
8、哲学工具价值, 体现为结识价值、实践价值和人文价值。
9、哲学目价值, 是指哲学存在和发展与人类理性和精神生命一致性。
10、哲学目价值, 体现为人类理性生命自我价值、人类自我超越精神价值和理性化人类精神。
二、判断题: (判断并改错, 每题5分, 共10分)1.“学科”是学说现实形态, 是对学说问题一定解答或反映系统。
ד学说”是学科现实形态, 学说是对学科问题一定解答或反映系统2.科学曾经是哲学初始形态和“母体”。
×哲学曾经是科学初始形态和“母体”三、简答题。
(每题10分, 共40分)1.哲学学科特性。
(P6-8 4点)2.简述哲学三大理论分支。
(P37 第二段)3.简述哲学民族文化意义。
(P85-86 3点)4.简述哲学对人生成意义。
(P88-90 4点)四、材料题(共20分)关于哲学办法论问题, 黑格尔曾经指出要进入并研究哲学, “需要有一种特殊能力和技巧”。
伯格森更为明确地指出: “研究哲学, 就在于扭转思想活动习惯方向。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这一扭转是进入哲学研究“门槛”。
请问, 这里所说“门槛”是什么?如何跨越这一“门槛”?P54-57 这里指“门槛”重要有两个台阶, 其一, 从“时间在先”转向“逻辑在先”;其二, 从时间上“循序渐进”转向“从后思考”, 就“逻辑在先”“从后思考”展开阐述五、阐述题(共20分)如何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充分实现哲学价值?(P91-101)形成性作业2 (第4章)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 共10分)1.被称为西方第一位哲学家是泰勒斯。
简述现代西方马克思的消费文化理论
![简述现代西方马克思的消费文化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2a72a2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6.png)
简述现代西方马克思的消费文化理论现代西方马克思消费文化理论是一套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和学者所构建出的消费文化理论框架,其中消费活动被视为一种文化活动,可以洞察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一种文化形式和实践。
马克思消费文化理论重新定义了消费文化的概念:它不仅仅是由消费者拥有或消费物质和服务而构成,而且还涉及到消费过程中在精神和文化领域中的感受。
马克思消费文化理论提出,消费文化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选择和购买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社会价值观、行为模式、精神观念和消费理念。
马克思消费文化理论的核心就是批判的社会批判。
它以科学的方法深入探讨社会结构和文化,强调消费的政治性和文化性,并对此提出批判性归纳。
它强调内容的多样性,认为消费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不仅仅是个人主观决策的产物,而且也受到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和其他外部影响的影响。
马克思消费文化理论表明,所谓的消费文化不仅仅是消费者所拥有的货物和服务,而且也是消费者在理性和情感上的互动过程。
消费者接受社会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过程与消费文化的互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构建出一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文化活动。
除此之外,消费行为也是一种叙事行为,并可能伴随着潜在的政治意义。
因此,马克思消费文化理论强调消费文化对政治决定的影响。
此外,马克思消费文化理论也指出,消费行为可以用来逃避和抵抗社会的压力。
消费者有权利在个人的层次上选择自己的消费文化,以获得政治和文化上的自由,以及对社会规范的反抗。
消费者可以通过自我意识的形成,批判性的运用和多样化的选择,改变传统的模式,以追求自己的利益。
综上所述,马克思消费文化理论通过科学研究,重新定义了消费文化,揭示出消费行为在当今社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在社会上的政治性和文化性方面的影响。
它也提出了消费文化可以提供个体自由性和对社会规范反抗的可能性。
因此,马克思消费文化理论对于深入理解消费文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简答题终极版
![马克思主义简答题终极版](https://img.taocdn.com/s3/m/0883542e59eef8c75ebfb316.png)
马克思主义简答题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3)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
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的认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与它的深刻性,对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
(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属4.简述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1)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2)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活动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马克思主义简述西方马克思主义既是20世纪具有国际性影响的西方社会思潮之一,也是一种具有非马克思主义倾向的非正统马克思主义。
其发展经历了形成、鼎盛和转型三个阶段,并形成了众多流派。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历史理论、历史辩证法、意识形态和异化等多方面的研究都有所贡献。
标签:西方马克思主义;阶段;流派;理论热点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演进“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柯尔施于1930年重版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的增补材料中。
提出的背景是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阵营内对西方革命道路的争论,柯尔施用“西方马克思主义”来表示与俄国马克思主义不同的新的马克思主义倾向[1]。
1955年,梅劳·庞蒂在《辩证法的历险》第二章——《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中,论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的不同,并把卢卡奇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将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
他把受此著作影响、倾向于从人本主义和社会理论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包括他自己)都归属到这一思潮下[2]。
1976年,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中扩大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使用范围,主要从理论主题和关切问题的转移来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已从传统的注重经济转移到注重哲学,并将具有共同学术传统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学者都包括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之中[3]。
我国学术界使用较多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是1982年徐崇温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提出的,意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十月革命胜利而西方革命相继失败的背景下,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产生出来的,既反对第二国际的新康德主义,又反对共产国际的‘机械唯物主义’;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分析和对社会主义的展望,在革命的战略和策略等问题上,提出了不同于列宁主义的见解;在哲学上,则提出了不同于恩格斯和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所阐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见解,要求重新发现马克思的原来设计,主要表现为‘左’的意识形态”[4]。
目前,“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尚在不断发展和丰富,也存在许多争议,但其作为一种思潮存在,却是不可置疑的事实。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和流派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出现是对20世纪初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社会历史事件的批判和反思。
在九十多年发展过程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在不同时代针对不同问题出现了思想倾向和侧重点各不相同的许多流派。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期20世纪20—30年代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
一战后,无产阶级革命在俄国取得胜利,而在比俄国先进的中西欧许多国家却先后失败。
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等马克思主义者开始反思影响西方工人运动的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反思列宁主义和斯大林主义,形成了不同于列宁主义的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
他们提出应该恢复马克思主义和辩证法的联系,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意识,在西方采取包括经济、文化和政治革命在内的总体性革命策略。
但是,这时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只是国际共运内部的一种非正统马克思主义观点,还没成为独立的社会思潮。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鼎盛期20世纪30—60年代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繁荣发展时期。
30年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公开发表,以及法西斯主义的出现,使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获得了新的动力。
马尔库塞等人从马克思的手稿中吸取精神养料,对马克思主义作以人道主义的解释。
而对于无产阶级没有得到显著发展,反倒出现了法西斯主义的这一现象,赖希的《法西斯主义的大众心理学》、布洛赫的《这个时代的遗产》、霍克海默尔的《独裁国家》、弗洛姆的《逃避自由》等大量著作进行了深入分析。
20世纪50年代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缺点的日益显露,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快速发展产生的大量社会问题,都给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带来了新的困惑和思索。
马尔库塞的《苏联的马克思主义》、萨特的《辩证理性批判》和弗洛姆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都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斯大林主义现象作出了独到分析。
基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但已不是经济危机,主要是人的精神危机。
他们反思启蒙精神、工具理性、科学技术、大众文化,致力于发达工业文明批判;构筑批判理论的哲学基础,并用各种西方社会思潮解释、补充和重建马克思主义。
这三十多年中,西方马克思主义逐步演化成为具有国际性影响的非正统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结合的社会思潮。
主要的流派有: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等。
其中法兰克福学派是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型期20世纪70年代后,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转向阶段。
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科技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新一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把科技革命的社会效应、生态等现实问题当作自己研究主题的倾向。
西方马克思主义出现了多元化发展,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出现了分化,并出现了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等。
在研究过程中,它们由非正统马克思主义过渡到非马克思主义。
这一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某一个或更多主要特征的习惯性拒斥,这些特征包括唯物史观,作为社会动力和方法的辩证法,作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组织特征的阶级与生产方式。
他们不再试图修正、补充马克思主义,而是彻底抛弃马克思主义。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热点西方马克思主义各流派并未形成统一的思想体系,只能说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并思考了某些共同的问题,从而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一些理论上的热点。
(一)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众所周知,“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的成果大多是以哲学论著形式出现的。
但这并不等于说,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其他部分视若无睹,相反,其中很多学者,如柯尔施、哈贝马斯、阿尔都塞等对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都有精深的研究,但仍然强调以一种哲学的眼光和思辨方式进行研究。
(二)重视对社会历史理论的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几乎都主张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一种社会历史理论。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用总体性理论来观察和理解社会历史;法兰克福学派则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社会批评理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把人学作为哲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科莱蒂和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则以生产关系理论和社会生产关系再生产为基础思考其他哲学问题。
西方马克思主义相信,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历史哲学。
(三)重视对历史辩证法的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它仅仅理解为历史辩证法或者主体—客观辩证法,而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持批判和否定态度。
卢卡奇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一种旨在改变现实的社会理论,即社会辩证法;而自然辩证法撇开了人的主体性和社会性去探讨自然界的运动发展规律,必然会降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实践性、革命性。
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也都反对物质的首要性,认为离开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辩证法就无从谈起,辩证法仅仅是一种社会历史方法。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萨特对自然辩证法的否定则表现得更为集中和全面,从认识论和整体观念上以及任何自然关系的角度,都否定了自然辩证法的存在。
(四)重视对意识形态的研究当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现实总体主要是由三大部分组成的,即经济关系国家和政治制度、意识形态。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意识形态起着重要作用。
葛兰西把意识形态领导权置于政治领导权之前;阿尔都塞就干脆把人作为“意识形态动物”;弗罗姆把意识形态研究与意识形态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大大深化了对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哈贝马斯则把科学技术理解为意识形态,进一步深化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解。
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并使之获得了新的表现形式。
(五)重视对物化或异化问题的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物化或异化现象格外关注,也从不同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
卢卡奇认为人把物化的世界当作外在的规律和人的本来命运加以接受,人从此丧失了批判的维度。
异化批判的重点由此开始从哲学批判而转向社会政治和文化批判。
相对于马克思时代所强调的生产领域的异化,法兰克福学派更侧重于消费领域的异化研究,认为消费异化是当代社会中最为严重的异化现象,人的虚假需求代替了真实需求并在人的生活中占据了支配性的地位。
再如,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列斐伏尔则致力于揭示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的各种异化现象。
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克莱蒂以及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后期思想的发展中,同样也表现出对异化问题的关注。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尽管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对人的心理因素和人性的格外关注,关于异化的一些观点有待商榷,但它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革命的总体性和革命主体的能动性发挥,这些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变革具有借鉴意义。
它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认识和批判启发了人类对自身地位的思考,特别提供了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视角,有利于促进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和深入发展,推动社会改革进步和人类自我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1]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M].王南湜,荣新海,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2]梅洛—庞蒂.辩证法的历险[M].杨大春,张尧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3]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M].高铦,文贯中,魏章玲,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4]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