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儒学[人民版]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书•董仲舒传》 ——董仲舒《春秋繁露》
合作探究: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 点? 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主张?
材料四 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 父也 ,此人之所以乃上类也。人之形体,化 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 行,化天理而义; 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 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 四时。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反应),春秋夏 冬之类也。 ——董仲舒《为人者天》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都迫切需要变汉初的“无为” 为“有为”,那么,汉武帝 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想呢?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
1)现实需要: 汉武帝时期,面临着诸多问 题,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 2)用人方面: 汉武帝起用儒生,需向儒生咨询治国方略
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 以儒学经典为考试内容:;
4、影响:
积极: 消极:
知识小结 春秋战国 秦朝 汉代
创建太学郡国学 孔子的创立,孟子 荀子的发展 焚书坑儒源自文库
成体系,遭冷落 受打击 兴起 ,成正统
“罢黜百家,表彰六经” 科举制
隋唐
……
正统地位强化
知识巩固
1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①崇法反 儒②防止旧势力复辟③毁灭文化④加强思 想控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 、史载:“汉初萧 (何 ) 曹 (参 )为相,镇以无 为,从民之欲而不忧乱。”它反映汉初的统 治思想是 A.儒家主张 B.墨家主张 C.道家主张 D.法家主张
汉代儒学
一、焚书坑儒
1、原因 直接:儒生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 根本:加强思想控制,巩固政权
2、步骤: 焚书、坑儒
课堂探究 如何评价秦王朝的“焚书坑儒”的 举措?(重点)
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1)积极作用: 在其特定的背景下,有利于巩固政权,维 护统一。 (2)消极影响(占主导地位): “焚书坑儒”是 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 粗暴否定,文化浩劫。 使儒学的发展走向低潮。
手段 简单粗暴 作用 儒学发展低潮
倡导、劝勉、教化
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目的 相 同 实质 点 作用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 固政治统一
文化专制,思想控制
维护国家大一统,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 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 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 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 )
3、儒学到了汉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 )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君权神授
D、仁政思想
4、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性善论 B、民贵君轻 D、大一统
5.下列关于西汉太学创立的评述正确的有(
)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 人才的官办学校 ②教师称五经博士,学员称博士弟子,博士弟子由 地方官举荐 ③太学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④有利于文化的积极传播,弘扬光大了儒家学说 A. ①②③ C. ①②④ B.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材料五 “限民名(占)田,以澹不足,塞 并兼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材料六 君为臣纲──君臣义;父为子 纲──父子亲;夫为妻纲──夫妻顺
1、提出“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天人合一”
加强君权的 需要
2、提出“大一统”和 加强中央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权的需要
3、发挥“仁政”,主 张限田、轻徭薄赋 4、提出“三纲五 常”,提倡孝道 缓和阶级矛盾 的需要 稳定社会秩序 的需要
5)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
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 汉武帝通过哪些措施确立了 儒学的正统地位?
①罢 ②用人 ③创建太学和郡国学校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选官制度的变化;
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2、确立: ——隋朝;
完善:唐朝;
发展;北宋;
强化:明清。
3、特点:
思考:董仲舒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拓展: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与春秋战 国时期孔孟儒家思想的主要区别是 什么?
他的思想宣扬皇帝是“代天治民”,神 化封建统治,是带有神学倾向的儒学。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 的统治思想,关键是( ) 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 官 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 要 D.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 护
3)个人发挥: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把道家、阴阳 家、法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理解历史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 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 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 意不同,·····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6.关于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列 提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打破了门第的限制 B.削弱了皇权 C.有利于选拔人才
D.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 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凡四 百六十余人也。”试评述顾炎武的观 点。
答:(1)顾炎武这句话是对八股取士的尖 锐批评。
(2)【历史地位】:
(3)地方上:令天下 郡国皆立学校,初步建 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4)太学创立的影响:
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1)对教育:
2)对社会风气: 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 3)对统治基础: 扩大统治基础; 4)对儒学: 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3、影响:
1)适应了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的 需要,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2)结束了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扼制了学术自由发展; 3)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4)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 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
原因
不 同 点
儒学态 度
秦刚刚统一; 国力强盛; 秦统治受到儒士攻 董发展儒学,适应了统 击; 治者的需要; 排斥、打击 尊崇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 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 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三、
太学的出现
(1)创立时间:汉武 帝时期
(2)八股取士同秦始皇焚书一样,起到了 禁锢思想的作用;而他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 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的影响比坑儒更加 严峻。
合作探究: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 点? 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主张?
材料四 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 父也 ,此人之所以乃上类也。人之形体,化 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 行,化天理而义; 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 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 四时。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反应),春秋夏 冬之类也。 ——董仲舒《为人者天》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都迫切需要变汉初的“无为” 为“有为”,那么,汉武帝 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想呢?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
1)现实需要: 汉武帝时期,面临着诸多问 题,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 2)用人方面: 汉武帝起用儒生,需向儒生咨询治国方略
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 以儒学经典为考试内容:;
4、影响:
积极: 消极:
知识小结 春秋战国 秦朝 汉代
创建太学郡国学 孔子的创立,孟子 荀子的发展 焚书坑儒源自文库
成体系,遭冷落 受打击 兴起 ,成正统
“罢黜百家,表彰六经” 科举制
隋唐
……
正统地位强化
知识巩固
1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①崇法反 儒②防止旧势力复辟③毁灭文化④加强思 想控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 、史载:“汉初萧 (何 ) 曹 (参 )为相,镇以无 为,从民之欲而不忧乱。”它反映汉初的统 治思想是 A.儒家主张 B.墨家主张 C.道家主张 D.法家主张
汉代儒学
一、焚书坑儒
1、原因 直接:儒生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 根本:加强思想控制,巩固政权
2、步骤: 焚书、坑儒
课堂探究 如何评价秦王朝的“焚书坑儒”的 举措?(重点)
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1)积极作用: 在其特定的背景下,有利于巩固政权,维 护统一。 (2)消极影响(占主导地位): “焚书坑儒”是 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 粗暴否定,文化浩劫。 使儒学的发展走向低潮。
手段 简单粗暴 作用 儒学发展低潮
倡导、劝勉、教化
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目的 相 同 实质 点 作用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 固政治统一
文化专制,思想控制
维护国家大一统,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 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 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 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 )
3、儒学到了汉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 )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君权神授
D、仁政思想
4、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性善论 B、民贵君轻 D、大一统
5.下列关于西汉太学创立的评述正确的有(
)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 人才的官办学校 ②教师称五经博士,学员称博士弟子,博士弟子由 地方官举荐 ③太学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④有利于文化的积极传播,弘扬光大了儒家学说 A. ①②③ C. ①②④ B.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材料五 “限民名(占)田,以澹不足,塞 并兼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材料六 君为臣纲──君臣义;父为子 纲──父子亲;夫为妻纲──夫妻顺
1、提出“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天人合一”
加强君权的 需要
2、提出“大一统”和 加强中央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权的需要
3、发挥“仁政”,主 张限田、轻徭薄赋 4、提出“三纲五 常”,提倡孝道 缓和阶级矛盾 的需要 稳定社会秩序 的需要
5)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
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 汉武帝通过哪些措施确立了 儒学的正统地位?
①罢 ②用人 ③创建太学和郡国学校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选官制度的变化;
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2、确立: ——隋朝;
完善:唐朝;
发展;北宋;
强化:明清。
3、特点:
思考:董仲舒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拓展: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与春秋战 国时期孔孟儒家思想的主要区别是 什么?
他的思想宣扬皇帝是“代天治民”,神 化封建统治,是带有神学倾向的儒学。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 的统治思想,关键是( ) 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 官 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 要 D.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 护
3)个人发挥: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把道家、阴阳 家、法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理解历史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 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 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 意不同,·····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6.关于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列 提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打破了门第的限制 B.削弱了皇权 C.有利于选拔人才
D.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 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凡四 百六十余人也。”试评述顾炎武的观 点。
答:(1)顾炎武这句话是对八股取士的尖 锐批评。
(2)【历史地位】:
(3)地方上:令天下 郡国皆立学校,初步建 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4)太学创立的影响:
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1)对教育:
2)对社会风气: 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 3)对统治基础: 扩大统治基础; 4)对儒学: 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3、影响:
1)适应了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的 需要,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2)结束了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扼制了学术自由发展; 3)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4)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 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
原因
不 同 点
儒学态 度
秦刚刚统一; 国力强盛; 秦统治受到儒士攻 董发展儒学,适应了统 击; 治者的需要; 排斥、打击 尊崇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 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 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三、
太学的出现
(1)创立时间:汉武 帝时期
(2)八股取士同秦始皇焚书一样,起到了 禁锢思想的作用;而他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 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的影响比坑儒更加 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