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

合集下载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具体矫正解决方法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具体矫正解决方法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具体矫正解决方法儿童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常见的行为问题,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交关系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和掌握具体的矫正解决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家长和教育者应对儿童攻击性行为,培养出更健康和积极的行为。

1. 情绪管理攻击性行为通常与情绪失控有关,因此帮助儿童学会管理情绪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一步。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教导儿童使用适当的情绪表达方式,例如,鼓励他们将情绪通过绘画、写作或谈话等方式表达出来,同时指导他们认识不同的情绪,如生气、沮丧或焦虑,并教导他们如何通过深呼吸、冷静思考或寻求帮助来控制情绪。

2. 建立积极性行为模式鼓励儿童培养积极的行为习惯对于改变攻击性行为至关重要。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定期表扬和奖励儿童积极的行为,如分享、合作和尊重他人。

此外,将注意力转移到积极的事物上,如参加活动或培养特长,可以帮助儿童远离攻击性行为。

同时,家长和教育者应对儿童进行明确的规范和界限,以帮助他们明白哪种行为是可接受的,哪种是不可接受的。

3. 解决冲突和教导解决问题的技能攻击性行为常常源于无法有效解决冲突或问题。

因此,教育儿童解决冲突的技能和方法是重要的。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的方式帮助儿童学会沟通和协商,并促使他们尝试寻找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立场,培养同理心,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社交技能并防止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4. 提供良好的示范和榜样行为家长和教育者作为儿童的榜样,应该以身作则,展示积极、尊重和合适的行为。

儿童更容易模仿他们周围人的行为,因此,成人的行为对儿童的行为养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自己的行为树立榜样,帮助儿童学会正确的行为方式,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以提高他们的社交技巧和情商。

5. 寻求专业帮助在一些情况下,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可能更为复杂和持久,家长和教育者可能需要寻求专业的帮助。

心理咨询师、教育专家或儿童心理医生可以提供专业的评估和矫正建议。

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方法

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方法

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方法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学生行为形成的基础。

学生在家中接受的教育和对自身行为的规范,对其以后的生活方式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家庭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父母言传身教。

在家中,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和引路人。

如果父母自己存在不良行为,孩子自然也容易模仿。

因此,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2. 留给孩子足够的自主空间。

孩子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去发挥和尝试,但也需要一定限度的规范和引导。

家长可以与孩子讨论关于行为规范的问题,给予他们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

3. 多沟通、多倾听。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多沟通、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学生行为规范的重要部分,学校应该通过以下方式对不良行为进行矫正:1. 建立健全的行为规范和纪律处分制度。

学生需要明确学校对行为的要求和规范,同时应该对不良行为进行严肃的纪律处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加强心理辅导工作。

学生的不良行为往往与心理问题有关,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自我管理的机会,通过自我管理的实践,帮助学生树立自我规范和自我纠正的意识。

三、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一个人终身教育的重要部分,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外的其他教育方式,如社会活动、课外辅导等。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1. 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学生的课外活动需要多元化,丰富有趣,既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挥积极的作用。

2. 加强社会公益服务。

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公益服务,能够了解社会,了解大众心态,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和行为准则。

3. 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的使用是时下年轻人不可避免的问题,学校和家庭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社交媒体,正确看待网络信息和网络行为,避免因网络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

如何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

如何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

如何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不良的行为习惯常常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烦恼。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很难改变,但其实只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就可以顺利的矫正这些不良行为习惯。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

不良行为习惯的本质就是习惯,而习惯是我们长期养成的一种自然反应方式,它是在我们多次重复同样的行为后形成的。

不良行为习惯往往都是为了追求短期的快乐,例如抽烟、喝酒、晚睡等,但长期下来,这些行为都会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伤害。

其次,我们需要寻找正确的矫正方法。

针对不同的不良行为习惯,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矫正。

比如,如果我们想要戒烟,可以逐渐减少每天抽烟的数量,同时寻找其他的方式来缓解压力;如果我们想要改掉晚睡的习惯,可以每天制定一个合理的睡眠计划,建立健康的作息习惯等。

同时,我们需要找到可信的支持者。

矫正不良行为习惯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耐心,同时往往也需要在心理上给自己一些警示和鼓励。

要想在这个过程中不轻易放弃,我们需要寻找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他们或是朋友、或是亲人、或是健康专家,这些人可以在精神上给予我们有效的鼓励与支持。

最后,我们也需要养成一些好习惯,帮助自己更好的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比如,我们可以建立锻炼身体的习惯,坚持每天运动一定的时间,这样不仅可以刺激自己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调节情绪和减轻焦虑。

总之,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们只需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正确地理解这些习惯的形成原因,寻找可信的支持者,并养成一些好的习惯,才能顺利地矫正这些不良习惯,让自己更加健康、积极、快乐的生活。

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

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
(2)共同协商
(3)任务与奖励相称
(4)考虑儿童特征(年龄、认知发展水平、成就动机、时间和事件有先后的概念等)选择合同种类
(5)双方坚持遵守
4.实施步骤:
(1)
(2)
(3)
(4)
(5)
(6)
(7)
教师与儿童建立和保持亲密的关系 教师与儿童见面并向儿童解释见面的目的 教师向儿童解释“合同”是什么:教师举例——儿童举例——共同总结 教师和儿童共同讨论合同里的任务
(11)
(12)
(13)
教师和儿童在合同上签字,教师留下原稿,给儿童一份合同复印件
教师祝贺儿童签订合同,并预祝儿童成功
开始执行合同
5.应用范围:已获得的良好行为的增强
格式:
日期:
书面合同
本合同是经 和 同意而签订。 本合同开始生效的时间
终止日期为
,检查日期为 。
合同内容:
儿童将
教师将
如果儿童完成本合同的要求, 教师将按照合同规定给予儿童奖励; 如果儿童只完成本合同的部分要求 或不能完成,教师将按照合同规定不给予奖励。
制定固定强化程序:
固定比率(每次见面都问:“你吃了吗?”)、固定间隔
儿童签名:
教师签名:
4代币制1.定义:当儿童表现出良好行为时,即可获得相应的代币;若儿童表现出不良行为时,即被扣除相应的代 币;儿童用手中的代币可换取自己所希望的奖励。通过应用代币来帮助儿童建立良好行为、消除不良行为 的方法被称为代币制。
2.理论基础: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在代币制里,戴碧本身不具有价值,它的价值隐藏在它所能
2.理论基础:斯金纳 训练小白鼠压杠杆试验 望着杠杆——望着杠杆并鼻子靠近杠杆——鼻子靠近杠杆且前肢离开地面——前肢离开地面并碰着杠杆— —抬起前肢且完全压下杠杆

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一章

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一章
在心理学中开展了称为行为 主义的运动
B.F.斯金纳(B.F. Skinner ,1940=1990)
进行了关于操作 行为基本原则的研究 ,为行为矫正奠定了 基础
Hale Waihona Puke 五、行为矫正的应用领域与健康
临床
发育
康复
心理
商业 工业
障碍
治疗

服务
精神
预防
业 教育和 特殊教
疾病
社区心 理学
相关的 行为
儿童 管理
运动 心理
• L1、 玛莎坐在计算机前给父母写信 ①这是一种行为 ②具备自然尺度(敲击频率、打字的持续时间) ③是可观察和测量的 ④对环境产生影响(屏幕上显示出字幕) ⑤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先前学了在键
盘上敲击会导致屏幕上显示字母)
• L2、婴儿躺在床里大声哭闹,于是,他的母亲抱 起他,给他喂奶。
因加以重视 • 8、行为矫正拒绝对行为的潜在动因进行假设
四、行为矫正的历史起源
伊万.P.巴普洛夫 (Ivan P .Pavlov,1849-1936) 经典条件反射
爱德华.L.桑代克 (Edward L. Thorndike, 1874-1949)
效果定律
约翰.B.华生(John B. Watson,1878-1958)
第一章
绪论
一、人类行为的定义:
• 1、行为就是人们所做所说 • 2、行为具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测量尺度 • 3、行为可以由别人或者行为人自己进行观察、描述和
记录 • 4、行为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
境(别人或我们自己) • 5、行为受自然规律支配 • 6、行为可以是空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
②行为不足:过少的某一种行为。个体希望在频率、持续 时间或强度方面有所增加的令人愉快或令人向往的目 标行为。

心理咨询的常用疗法汇总

心理咨询的常用疗法汇总

心理咨询的常用疗法通化市靖宇中学:张杰心理咨询包括建立关系、确定目标、制定方案、实施咨询和评估效果等基本内容。

在实施咨询中需要采用一些具体的疗法,今天,我谈几种常用的疗法。

一、正强化法(一)、关于正强化法正强化法是行为矫正中最基本的方法,又称阳性强化法或积极强化法。

它是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强调行为的改变是依据行为后果而定的,其目的在于矫正不良行为,训练与建立某种良好行为。

简单地说,当学生某一问题行为不出现(也即正常行为出现)时,立即给予“奖赏”,以建立正常行为。

正强化法在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干预矫正中运用比较多,常用于儿童神经性厌食症、偏食、遗尿、多动、沉默、孤独、学习困难等问题行为。

案例:有个6岁儿童,习惯睡到半夜起床,挤到父母床上睡。

开始父母觉得很可爱,但是后来,她就养成了习惯,每天晚上都要睡到父母床上,怎么讲道理也不听。

后来她的父母就用正强化法纠正了这个问题。

他们画了一个简易图表,告诉女儿说,我们帮你画了一个表格,这个表格会告诉我们,你哪几天是整晚睡在自己的房间里的,爸爸妈妈希望你在自己床上睡觉,如果没有过来,我们一早起来就送你一颗闪亮的星星,贴在表上。

一周如果得到6个星星以上,周末就带你出去郊游,不能为是否得到星星而讨价还价,否则就扣回一个星星当作惩罚。

经过一个月,她基本上已经把半夜到父母床上睡的毛病改掉了。

(二)、在实施正强化法时要注意的问题1、选择适宜的正强化物在行为矫正中,咨询员要用好强化物(即“奖赏品”)。

强化物一般分为五类:(1)消费性强化物:糖果、饮料等一次性消费物品(2)活动性强化物:看电视、过生日、郊游等活动(3)操作性强化物:涂颜色、跳绳、游戏等(4)拥有性强化物:指在异端时间内儿童可拥有享受的东西如穿自己型号的出衣服(5)社会性强化物:属于精神层面的奖赏,比如儿童喜欢接受的语言刺激或身体刺激(如赞扬、点头、微笑)或是奖状、讲故事等奖赏方式。

在对上述强化物的选择上,要注意选那些儿童喜欢、需求的强化物。

儿童问题行为治疗的五种方法

儿童问题行为治疗的五种方法

儿童问题行为治疗的五种方法近年来,儿童的问题行为发生率在急剧升高,引起了儿科医生、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些活生生的事例展示在人们的眼前,这些幼年的行为问题,轻者影响今后的学业、就业和生活,严重的成为反社会行为。

因此,人们对年幼儿童的问题行为逐渐增强了忧患意识,力图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以下介绍的五种儿童问题的治疗方法,它将有助于家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龄前儿童的行为,及早发现行为问题,及时矫治或干预,把问题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向恶性程度发展,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提高儿童的素质,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正强化法方法解析:正强化法是行为矫正中最基本的方法,又称阳性强化法或积极强化法。

简单的说,当孩子某一行为不出现(也既正常行为出现)时,立即给予“奖赏”,以建立正常行为。

比如,矫正功能性遗尿。

白天,当孩子出现尿意时,鼓励他暂时不排尿,每次控制成功后,均给予奖赏。

每日延长2-3分钟,直至出现尿意后能控制45分钟。

一般需经三个月治疗。

在矫正中,家长要用好奖赏品(也称“强化物”)强化物一般分五类:①消费性强化物:如糖果、饮料等一次性消费物品。

②活动性强化物:如看电视、过生日、郊游等活动。

③操作性强化物:如涂颜色、跳绳、游戏等。

④拥有性强化物:指在一段时间内孩子拥有享受的东西(如穿自己喜欢的衣服、有属于自己的小红旗、玩具等“私有财产”)。

⑤社会性强化物:指孩子喜欢接受的语言刺激或身体刺激(如赞扬、点头、微笑)。

操作要领:在进行正强化矫正时,家长要选择孩子喜欢、需求的强化物。

“奖赏”时要立即兑现,要说明出现了哪一种“行为”后得到的奖励。

强化物的数量不宜多。

当达到期望的行为时,应逐步取消物质奖励,以赞扬、微笑代替。

适用范围:矫正儿童神经性厌食、偏食、遗尿、多动、沉默、孤独、学习困难等问题行为。

二、惩罚法方法解析:又称厌恶疗法。

指孩子出现某一问题行为后,立即使之受到厌恶刺激(又称惩罚物)或失去正在享用的“私有财产”,将问题行为与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经多次重复后,问题行为的发生率逐步降低,甚至消除。

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

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

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行为矫正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对个体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和改善,使其能够适应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

行为矫正的原理和方法是多方面的,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实际操作中,行为矫正需要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以期达到最佳的矫正效果。

首先,行为矫正的原理是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行为主义认为,个体的行为是受到外部刺激和环境影响的,通过对这些刺激和影响的调节和引导,可以改变个体的行为模式和习惯。

因此,行为矫正的原理是要通过对个体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找出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动机,然后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调整。

其次,行为矫正的方法包括积极强化、消极弱化、认知重建等多种手段。

积极强化是指对个体的良好行为进行奖励和鼓励,以增强其继续保持这种行为的动力和意愿;消极弱化则是指对不良行为进行惩罚和限制,以减少其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认知重建则是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来影响其行为的改变和调整。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运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变通。

另外,行为矫正还需要注重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个体的行为改变需要其自身的意识和主动参与,而不是单纯依靠外部的强制和约束。

因此,行为矫正的过程中,需要引导个体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对自身和他人的影响,激发其内在的改变动力和信心,培养其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最后,行为矫正需要重视社会支持和环境的改善。

个体的行为是受到社会环境和他人影响的,良好的社会支持和环境条件对于个体行为的改善和矫正至关重要。

因此,在行为矫正的过程中,需要引导个体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以促进个体行为的积极改变和发展。

综上所述,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注重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重视社会支持和环境的改善。

青少年不良行为自我矫正方法

青少年不良行为自我矫正方法

青少年不良行为自我矫正方法1、提高自我认识青少年不良行为的产生,往往与错误的认识有联系。

比如,认为赌博只是玩玩,再比如,少年偷窃者说,自己只是小偷小摸,又是拿家里和同学的东西,何必大惊小怪呢?这些都是糊涂的认识。

错误的认识不但促使各种不良行为的产生,而且似乎为不良行为的存在找到了理由或借口,使得不良行为继续下去,越陷越深。

因此,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应该调整自己的认识,从而改变对某些问题的错误认识,树立新的正确的认识。

具体地说,可以听听其他对各种不良行为的看法,了解一下周围的人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是怎样评价的。

人们的认识与自己的认识是否不一致?为什么不一致呢?从中应当悟出自己认识的不正确,以及错在哪里。

要重视他人评价的意义,因为对某些行为和活动的评价,是具有一致性、经常性的,所以可以通过认识他人来认识自己,应该像他人评价的一样,看到自己的认识错了,并确立正确的认识,这样就与他人的认识趋向一致了。

也可以通过分析自己的行为来提高自我认识。

平心静气地想一想自己的不良行为:比较一下自己在滋生不良行为前后的情况,不良行为究竟给自己带来了进步还是不好结果;这种不良行为是不是辜负了父母、老师和集体的希望,他们期望的自己的行为形象又是怎么样的;如果自己的不良行为继续发展下去,自己又会变成怎样的一个人呢?应该说,以冷静的、沉着的状态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观察是最有利的,因为在这种条件下才能清楚地充分地完成自我分析、自我观察,对矫正错误的认识最有帮助。

要自己教育自己。

如果觉察到自己认识方面的问题,那末就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认识,应该看到自己的缺点和力量,从而确定改正不良行为的目标,有一个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内心计划,一步一个脚印,从旧的不良行为的模式中摆脱出来,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新的良好行为的模式。

2、摆脱孤独感青少年不良行为与孤独感是有联系的。

国外的某些研究表明,孤独感与酒精依赖、吸烟、吸毒、赌博、自杀等问题行为有密切在系。

实施行为矫正的步骤

实施行为矫正的步骤

实施行为矫正的步骤1.了解行为矫正的概念行为矫正是一种通过明确目标、建立规则和提供适当的激励来改变个体的不良行为的方法。

它旨在帮助个体纠正错误的行为习惯,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以促使他们改善自己的行为,变得更加积极和适应。

2.确定矫正的目标在开始行为矫正之前,需要明确矫正的目标。

这个目标应该是具体、可衡量的,并且能够指导整个矫正过程。

例如,如果一个人的不良行为是经常迟到上班,那么目标可以是减少迟到时间,最终达到按时上班。

3.制定规则和奖惩机制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是行为矫正的重要步骤。

规则应该简明扼要、清晰易懂,并且能够促使个体意识到哪些行为是不良的。

奖励和惩罚应该根据个体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增强积极行为的出现,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例如,在迟到的例子中,可以制定规则是每次迟到扣除一定的工资,而按时上班则给予相应的奖励。

4.制定个体化的行为改变计划根据个体不良行为的具体情况和目标,制定个体化的行为改变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具体明确,包含具体的行动步骤和时间表。

例如,在迟到的例子中,可以制定一个每天早上提前10分钟出门的行动步骤,同时制定一个一个月内逐渐减少迟到时间的时间表。

5.提供支持和指导个体在进行行为矫正的过程中,需要得到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这个支持可以是给予情感上的鼓励和理解,也可以是提供必要的资源和信息。

指导可以包括具体的行动建议和技巧,以帮助个体克服困难和持续改善行为。

6.监测和评估行为矫正的过程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以评估个体的改变程度和改变的效果。

这可以通过定期的检查和评估来实现。

监测和评估的结果应该能够反馈给个体,以便他们了解自己的进展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7.持续改进和巩固行为矫正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在个体取得一定改变后,需要继续跟进并进行巩固,以确保改变的行为能够持续下去,并且成为个体的新习惯。

以上是实施行为矫正的一般步骤。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具体的实施步骤可能有所不同。

但是遵循以上基本原则,根据个体的特点和目标制定个性化的计划,将能够有效地进行行为矫正,帮助个体改善不良行为,提高整体素质。

幼儿行为问题的具体矫正解决方法

幼儿行为问题的具体矫正解决方法

幼儿行为问题的具体矫正解决方法幼儿期是儿童成长中重要的阶段,孩子在这个时期内开始建立个性和了解社会规则。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幼儿可能出现一些行为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能够帮助父母纠正幼儿行为问题的具体方法。

一、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是解决幼儿行为问题的基础。

父母应当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支持,与孩子保持密切的互动。

耐心倾听孩子的需求和问题,理解他们的感受,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回应。

通过与孩子的沟通,父母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更有效地解决他们的行为问题。

二、设立明确的规则和界限幼儿常常因为缺乏自控力而表现出行为问题。

为了纠正这些问题,父母需要设立明确的规则和界限,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规则应当简明扼要,并且与孩子年龄相适应。

父母应当向孩子解释规则的重要性,并且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解释和示范。

此外,父母还应当对孩子遵守规则而展现出的积极行为给予赞扬和奖励。

三、培养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行为问题的矫正不仅仅局限于惩罚和限制,更应该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可以通过给孩子一些适当的责任和自主权来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种培养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行为问题,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四、提供积极的替代行为和活动对于一些幼儿常见的行为问题,比如攻击性行为或者情绪失控等,父母可以通过提供积极的替代行为和活动来帮助孩子纠正这些问题。

例如,当孩子感到愤怒或者沮丧时,可以引导他们参与一些放松和冷静下来的活动,比如玩游戏、听音乐或者进行一些体力活动。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能够得到缓解并且逐渐学会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五、与专业人士合作如果孩子的行为问题严重到无法通过家庭纠正,父母应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与合作。

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咨询师或者幼儿园老师等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可以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常用的矫正方法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常用的矫正方法

• 3、负强化
• 是指幼儿发出某一种行为,结果可避免厌恶刺激(或称负 强化物),则以后在同样情境下,该行为的出现率会提高。
• 负强化基本原理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 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 程序:
• (1)确立目标行为。要说明用何种良好行为来替代不良 行为,不良行为最好是可观察的、可测量的。
• (二)基本步骤 • 1、放松训练 • 肌肉放松、消除紧张 • (1)准备动作 • (2)正式训练 • 2、建立焦虑事件等级
• 3、实施脱敏 • 想象脱敏、现实系统脱敏
• (三)适用于学前儿童行为矫正的变式 • 1、实践脱敏法 • 2、冲击治疗法 • 3、接触脱敏法 • 4、情绪性意象法 • (四)有效运用系统脱敏法的原则 • (五)对系统托民法的评价 • (六)适用人群
• 行为记录表是比较有效的强化因子。
四、模仿法
• (一)基本原理 • 一个有高度吸引力的“楷模”可以提供学习者所需要的信
息,让学习者能够很快获得新行为,而不一定要亲身经历。 模仿的效果取决于楷模的特性和观察者的认知活动,楷模 的影响力则取决于他本身的特性(地位、身份)及和学习 者的相似之处。
• 班都拉认为,行为主义将个体在做出反应得到了奖励,而 强化了自己继续做该行为的态度。但是,他的观察模仿不 是这样,个体可以不用自己做,只是透过观察他人的行为 而习得新的反应。
• (2)选择适当的厌恶刺激。厌恶刺激应该是在满意行为 出现时能立即终止的刺激物。
• (3)选定警告刺激。又称为条件厌恶刺激,是几秒钟后 厌恶刺激到来的信号。
• (4)尽量减少不良行为产生的诱因
• 矫正初期要尽量控制不满意行为的刺激,尽量消除对不满 意行为的可能的强化。

儿童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

儿童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

儿童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行为矫正主要是依据学习原理来处理行为问题,从而引起行为改编的一种客观而系统的有效方法,它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方法。

有效应用行为矫正的原则:1.防止滥用,也就是说不要把不属于行为矫正的一些方法带入到行为矫正中来,如电击痉挛法等。

2.避免误用,行为治疗方法的准确使用。

3.注意不要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4.注意遵循道德准则主要方法:1.正强化正强化是指当一操作性行为在某种情景或刺激下出现后,即时得到一种正强化物,如果这种正强化物能满足行为者的需要,则以后在那种情景或刺激下,这个特定的操作性行为的出现几率会升高。

也相当于奖励。

例略2.负强化,是指在一辨别性刺激或情况下,行为者发出一种行为,结果可引起厌恶刺激的移去或消失,则以后在同样的情况下,该行为的出现率会提升。

例如:1,一个爱咬指甲的孩子,能够在其指甲上涂上胡椒粉,这样孩子就不会再咬了。

2,对于在监狱里的犯人,如果其表现好,减少他的劳改时间,那他的良好态度有可能会增加。

负强化与惩罚不同之处:惩罚的后果是不愉快的、痛苦的,而负强化的效果是愉快的。

3、消退消退是指在以确定情境中,行为者产生了以前被强化的反应,若此时这个反应之后并不跟随着通常的强化,那么当她下一次遇到相同情境时,该行为的发生率就会降低。

比如说,因受惩罚而减少的行为发生率有可能因为惩罚停止而增加;受嘉奖而增加的行为发生率也可能因为嘉奖的减少或停止而减少例如:A平时小孩以哭的方式得到想要的东西,但是,如果以后孩子再哭的时候不予理睬,孩子知道哭并不能满足愿望,以后也就不会由着性子乱哭了。

B某弱智儿童有不停用手抓头发的怪癖,抓到头皮发痛时才感到舒服。

父母用了很多办法都不见效。

然后就把他的头发给剃了,开始,小孩又哭又闹,但一个月后,他的这种哭闹行为少了,而当两个月后头发再长起来时,他也没有再去抓头发了。

注意:A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实施消退期间确保各种各样强化物在不良行为发生之后不表现,做不到这个点,消退程序大多要失败。

行为矫正法的实施步骤

行为矫正法的实施步骤

行为矫正法的实施步骤简介行为矫正法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治疗和纠正不良行为的方法。

它通过明确目标、制定行动计划以及提供积极激励等方式来促进个体行为的改变。

本文将介绍行为矫正法的实施步骤,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有效地应用这种方法。

步骤一:评估行为问题在实施行为矫正法之前,需要对个体的行为问题进行评估,以便确定治疗的重点和目标。

评估过程包括观察行为、收集信息、对话交流等方式。

评估的目的是帮助专业人士了解行为问题的性质、原因以及所需的干预方式。

•观察行为:通过观察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表现,了解其行为问题的频率、持续时间、强度等方面的情况。

•收集信息:收集有关行为问题的相关信息,包括与个体相关的背景信息、家庭环境、学习情况等。

•对话交流:与个体进行对话交流,了解其对行为问题的认知、意愿以及所需的支持。

步骤二:制定目标和计划制定目标和计划是行为矫正法的核心部分。

通过明确目标和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可以为个体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指导,以促进行为改变。

1.确定目标:根据评估结果,与个体一起确定需要改变的具体行为目标。

目标应该是可量化和可观察的,以便后续评估进展。

2.制定计划:根据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可以包括以下要素:–行为描述:清楚地描述所期望改变的行为是什么。

–时间范围:规定行为改变的时间范围,例如每天、每周或每月。

–奖励方式:明确达成目标后的奖励方式,可以是口头表扬、小礼物或其他适当的形式。

步骤三:实施行为矫正法在行为矫正法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以积极的心态、耐心和持续的支持来引导个体进行行为改变。

1.提供指导和指导:针对个体行为问题的具体性质和目标,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指导可以包括告知所需的具体行为步骤、提供示范或模型展示等。

2.提供积极激励:通过积极激励和奖励来增强个体的动力和参与度。

激励可以是实质性的奖励,也可以是口头的赞扬和肯定。

3.监测和评估:对个体的行为改变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目标的实现和进展。

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

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

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行为矫正是一种通过教育和训练来改变个体不良行为的方法,它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管理手段,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个体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行为矫正的原理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行为矫正的原理主要包括心理学原理和社会学原理。

心理学原理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其内在心理状态和外部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

因此,行为矫正需要通过心理学知识来了解个体的行为动机和心理需求,从而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

社会学原理则强调了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行为矫正需要通过社会化教育和社会支持来引导个体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其次,行为矫正的方法主要包括正面激励和负面惩罚两种。

正面激励是指通过奖励和认可来增强个体积极行为的发生频率,例如,对于学生的优秀表现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此来鼓励其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负面惩罚则是指通过惩罚和制裁来减少个体不良行为的发生频率,例如,对于违法犯罪行为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以此来警示其改正错误。

此外,行为矫正还可以采取行为治疗和心理辅导的方法。

行为治疗是指通过系统的训练和指导来帮助个体改变不良行为习惯,例如,对于成瘾行为可以采取戒断训练和替代行为训练来帮助个体摆脱不良习惯。

心理辅导则是指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指导和帮助来解决个体心理问题,例如,对于焦虑和抑郁情绪可以采取认知疗法和情绪调节训练来帮助个体恢复心理健康。

总之,行为矫正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管理手段,其原理和方法需要结合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来进行科学分析和实践操作。

通过正面激励、负面惩罚、行为治疗和心理辅导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改变个体不良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对行为矫正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常用的矫正方法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常用的矫正方法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常用的矫正方法1.系统脱敏法美国学者沃尔普创立和发展的系统脱敏法又称交互抵制法,是指通过系统训练,采取一定步骤,按照敏感事物将刺激强度由弱到强、由小到大排列,逐渐训练个体心理承受力,增强适应力,从而最后达到对敏感事物不产生“过敏”反应目的。

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导致神经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

系统脱敏法的变式(1)快速脱敏法或称真实生活脱敏法此法的主要特点是用造成恐惧反应的实际刺激物代替对它的想象;治疗者陪伴着病人通过一系列令病人感到恐惧的情景,直到抵达原先最害怕的情景而不再紧张为止。

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病人。

例如,对于一个害怕拥挤和同生人接触的恐怖症病人,可以让他在治疗者的陪同下于清晨外面人少时乘车到闹市区去。

到达后先让病人在车内坐几分钟,如果不感焦虑,可鼓励他下车到商店门口走走……直到病人敢于进入拥挤的商店购物而无焦虑反应止。

(2)接触脱敏法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特殊物体恐怖症,例如对蛇和蜘蛛的恐怖症。

接触脱敏法也采用按焦虑层次进行的真实生活暴露方法,与其它脱敏方法的不同之处是增加了两项技术—示范和接触。

让病人首先观看治疗者或其他人处理引起病人恐惧的情境或东西,而后让病人一步一步地照着做。

如果病人害怕的是一种东西,如蛇,那就让病人观看过治疗者触摸、拿起和放下蛇的示范后,先从事一些与接近、触摸蛇有关的一些活动,而后逐渐接近蛇、触摸它,直到敢于拿起它而无紧张感为止。

(3)自动化脱敏法根据同病人的一系列交谈的结果,治疗者将所识别出的病人的焦虑情境(如喧闹嘈杂的声音、拥挤的人群或爬行中的蛇)录音、录像,而后利用这些制备好了的录音、录像对病人进行治疗。

这种方法的突出优点是:①病人可以在家里独立使用,而不必花费治疗者太多的时间;②病人可以依自己的情况自己决定脱敏的速度和进度,这有助于减少脱敏治疗中的一些不良反应;③录言和录像中可加入治疗者的指导和有关的治愈范例,从而也可起到指导与示范作用。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精选】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精选】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

1.强化法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2.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

3.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4.示范法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

5.惩罚法处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

6.自我控制法(二)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1.全身松弛训练全身松弛法,或称松弛训练,是通过改变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对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愤。

2.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的含义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3.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果敢训练。

(三)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艾里斯曾提出理性情绪辅导方法,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

他提出了一个解释人的行为的ABC 理论。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第一节设置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及其意义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

二、 教学目标的分类(一)认识目标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个层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

(二)情感目标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而分为五个等级。

1.接受包括三个水平:知觉有关刺激的存在;有主动接受的意愿;有选择地注意。

2.反应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从中得到满足。

3.形成价值观念包括三个水平:接受某种价值标准;偏爱某种价值标准;为某种价值标准做奉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榜样法1.定义:以某个个体或某个团体的行为为榜样,让儿童通过观察、收听、阅读或操作等途径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儿童形成与榜样相同的动作、思想、态度或是语言表达等特性,这种行为改变技术被称为“榜样法”。

2.理论基础:榜样法是建立在社会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的。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社会环境对儿童的行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班杜拉认为模仿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实现个体行为社会化的基本历程之一,模仿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条件:(1)儿童具备模仿能力(2)榜样为儿童接受(3)及时给予奖励(4)尊重儿童的个性与价值4.实施步骤:(1)确立目标行为(2)选择好榜样(3)榜样展示良好行为并受到奖励(4)儿童模仿并展现该良好行为,得到奖励5.应用范围:学习良好行为;表现已获得的良好行为;抑制不良行为;多表现良好行为二塑造法1.定义:塑造法是指系统地、及时地对儿童所表现出的那些接近目标行为的一系列相似行为进行强化,从而使儿童最终建立起目标行为的方法。

2.理论基础:斯金纳训练小白鼠压杠杆试验望着杠杆——望着杠杆并鼻子靠近杠杆——鼻子靠近杠杆且前肢离开地面——前肢离开地面并碰着杠杆——抬起前肢且完全压下杠杆3.条件:(1)有效的划分各个中间行为(2)组织好各个中间行为之间的替代4.实施步骤:(1)确立目标行为(2)合理的划分起点行为与目标行为之间的各个中间行为(3)确定行为塑造的方向(4)儿童表现出中间行为后方可获得强化(5)顺序地强化各个中间行为,直至目标行为(或终点行为)的完全建立5.提示与渐隐提示:是指在行为塑造的过程中,教育者所给予儿童的各种特殊帮助,如身体上的帮助、语言上的指导等。

渐隐:是指在行为塑造的过程中,教育者所给予儿童的各种特殊帮助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减少。

3.应用范围:塑造新行为三合同法1.定义:教师或家长组织或安排一种情境,让儿童按照成人要求完成任务,之后儿童可以从事自己喜欢且是被成人认可的事情。

口头合同、书面合同;短期合同、长期合同2.理论基础: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如果你做甲事,那么你就可以做乙事或得到乙”。

3.条件:(1)儿童真正理解合同普通 2岁以上(2)共同协商(3)任务与奖励相称(4)考虑儿童特征(年龄、认知发展水平、成就动机、时间和事件有先后的概念等)选择合同种类(5)双方坚持遵守4.实施步骤:(1)教师与儿童建立和保持亲密的关系(2)教师与儿童见面并向儿童解释见面的目的(3)教师向儿童解释“合同”是什么:教师举例——儿童举例——共同总结(4)教师和儿童共同讨论合同里的任务(5)教师和儿童共同讨论强化物(6)教师和儿童共同协商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以及完成任务的标准:详细,时间、标准(7)教师和儿童共同协商任务与强化物之间的比值(8)教师和儿童共同探讨评估儿童完成任务的方式(9)教师和儿童共同确定给予儿童强化物的时间与地点(10)教师或者儿童写下合同。

教师念给儿童听,再次向儿童明确各自的责任,以确保儿童理解正在签订的合同(11)教师和儿童在合同上签字,教师留下原稿,给儿童一份合同复印件(12)教师祝贺儿童签订合同,并预祝儿童成功(13)开始执行合同5.应用范围:已获得的良好行为的增强格式:日期:书面合同本合同是经和同意而签订。

本合同开始生效的时间,终止日期为,检查日期为。

合同内容:儿童将教师将如果儿童完成本合同的要求,教师将按照合同规定给予儿童奖励;如果儿童只完成本合同的部分要求或不能完成,教师将按照合同规定不给予奖励。

儿童签名:教师签名:四代币制1.定义:当儿童表现出良好行为时,即可获得相应的代币;若儿童表现出不良行为时,即被扣除相应的代币;儿童用手中的代币可换取自己所希望的奖励。

通过应用代币来帮助儿童建立良好行为、消除不良行为的方法被称为代币制。

2.理论基础: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在代币制里,戴碧本身不具有价值,它的价值隐藏在它所能换取的奖赏物里。

3.条件:(1)儿童4、5岁以上(2)儿童有一定耐性,可等待(3)行为与代币比值合理,代币与奖赏比值合理(4)按时兑现奖赏(5)奖赏有强化作用4.实施步骤:(1)确立目标行为(2)向儿童讲解:什么是代币制?(3)将行为规则告诉儿童(4)确定代币(5)确定目标行为与代币之间的比值(6)确定奖赏(物品或活动)(7)确定各种奖赏与代币之间的比值(8)当儿童表现出某个目标行为时,立即给予或扣除儿童相应的代币(9)确定代币交换奖赏的时间与地点:5-7岁,当日;8岁以上,隔日或周末(10)时常更换奖赏5.应用范围:增强已有的良好行为,抑制存在的不良行为五消退法1.定义:当儿童表现出某种不良行为时,不给予其强化或处罚即不予理睬、不予关注,从而导致该行为的出现频率下降,直到儿童的这种不良行为消退掉。

2.理论基础:斯金纳“小白鼠操作杠杆”实现时,?小白鼠压杠杆——得到食物——再次表现压杠杆的行为?小白鼠压杠杆——虽然没有遭受电击,却也得不到食物——压杠杆的行为就会消失3.条件:(1)正确应用“不予理睬”(2)坚持不懈(3)各方意见一致:儿童发现成人之间的观念不一致——不良行为加剧4.实施步骤(1)确立目标行为(2)实施者要与相关人员共同来确定行为改变计划——相关人员的支持与配合(3)告诉儿童即将要进行的消退计划:在儿童情绪正常时沟通;告诉儿童如何表现才是正确的(4)对儿童表现出的不良行为不予理睬:不批评儿童、不与儿童争辩交谈、不与儿童有任何的目光接触、转移对儿童的所有关注、关注其它的事情、离开儿童所在的场所(5)对儿童表现出的良好行为进行及时强化5.应用范围:非自伤性、非破坏性、非攻击性的不良行为,且这种行为在以前表现时会受到强化六饱厌法1.定义:通过持续地给予儿童某种奖赏物,从而帮助儿童消除由该奖赏物所诱发的某种不良行为。

2.理论基础:斯金纳小白鼠试验3.实施步骤:(1)确立目标行为(2)确立强化物(3)制定固定强化程序:固定比率(每次见面都问:“你吃了吗?”)、固定间隔(4)执行固定强化程序:注意相关人员的配合,并注意发掘儿童积极的兴趣点4.应用范围:囤积东西(纸、笔、毛巾)、乱撕衣服、不停喝水、问时间等。

不适用于有强迫症的有消极意义的行为(如儿童对性感兴趣)、破坏性、伤人和自伤的行为,孤独症的刻板行为也不适用,而宜用转移注意力、占用时间的方法。

七惩罚法1.定义:当儿童表现出某种不良行为时,立即对儿童施予不愉快或厌恶刺激(身体的或言语的),从而使儿童表现该不良行为的频率下降直至消失。

2.理论基础:斯金纳小白鼠压杠杆3.种类:体罚法、言语惩罚法、任务惩罚法、特殊惩罚法(厌恶治疗法)4.关于惩罚法的问题:(1)惩罚仅是压抑行为而不是消除行为(2)惩罚没有提供一个可接受的良好行为模式(3)部分实施惩罚的人所表现出的攻击行为给儿童展示了一种不好的模式(4)惩罚所造成的伤害有:害怕、紧张、焦虑以及退缩等(5)惩罚之后儿童所产生的挫折感会使他们今后更偏离群体(6)惩罚破坏了儿童头脑中的教师和家长的形象(7)它鼓励儿童表现暴力行为(8)它破坏了教师和家长以后与儿童进行积极交流的机会(9)它会使儿童产生心理上的障碍(10)它会是受惩罚儿童和目睹惩罚的儿童产生焦虑(11)它影响了儿童关注积极和有意义的活动的能力(12)言语的惩罚经常恶化为诋毁儿童的智力、人格和尊严(13)教育者因自己的事情迁怒于儿童(14)执行惩罚不公平(15)实施惩罚不注意选择场合和地点——儿童尊严(16)对儿童执行惩罚时,夸大错误:将行为上升到人品,夸大孩子的错误,实质上是在暗示孩子朝那个不好的方向发展(17)将惩罚变成了让儿童服从成人的手段(18)在儿童接受惩罚时,没有实行监督5.原则:(1)儿童首次表现某种不良行为时,教育者应先尝试其它的行为改变技术,而非惩罚法(2)儿童屡次表现某种不良行为而且使用其它方法均无效时,可以应用适度的惩罚去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3)对于儿童的某些不良行为可能会伤害自己或他人,例如儿童玩火或者借助外物伤害其它儿童时,可以应用惩罚法(4)对儿童实施惩罚后,要告诉儿童惩罚的原因,让儿童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惩罚(5)惩罚之后注意在平时与儿童建议更亲密的关系,避免留下伤痕6.实施步骤:(1)明确行为守则:认真分析哪些行为是不可以发生的,明确告诉儿童不能发生哪些行为(2)将行为守则贴在醒目处(3)教儿童学会良好的行为方式(4)当儿童表现出不良行为时,儿童将受到惩罚(5)惩罚执行后,让儿童了解自己受惩罚的原因(6)让儿童示范良好行为,强化行为的正确方式:让儿童自己用语言将正确行为表述出来,再让儿童用行为示范八隔离法1.定义:当儿童表现出某种不良行为时,暂停儿童正在进行的活动,将儿童从受到正强化的环境中带到一个不受正强化的环境,并让该儿童在那里待上特定的时间,由此来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

正在进行的活动:儿童原意从事的活动,但并不是不良行为发生的原因受到正强化的环境:儿童原意在的地方,是让儿童感觉愉快、高兴的场所不受正强化的环境:儿童不原意在的地方,是让儿童感觉单调、乏味的场所,但并不是害怕得场所若是环境原因导致不良行为,则需对环境进行控制2.理论基础: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趋乐避苦”3.条件:(1)儿童对行为规则真正理解(2)隔离区要求:有灯光、椅子,无危险物品,四周无装饰物(3)真正隔离(4)时间恰当(5)阶段性评估4.实施步骤:(1)确立将要消除的目标行为(2)合理选择适当的隔离法:观望式隔离、排除式隔离、绝缘式隔离(3)确定隔离时间:1岁一分钟,不超过10分钟(4)将行为改变计划告诉儿童(5)一旦不良行为发生,立即进行隔离:少于10个字,少于10秒钟(6)记录隔离时的相关信息(7)解除隔离后,让儿童明白自己被隔离的原因(8)让儿童示范良好行为,强化行为的正确方式5.应用范围:2-12岁,合群儿童,尤其争吵等不良行为隔离记录表儿童姓名:教师姓名:目标行为:进入隔离室时间离开隔离室时间隔离之前儿童从事的活动隔离期间儿童的行为表现隔离结束后儿童将进行的活动九行为代价法1.定义:当儿童表现某种不良行为后,教师或家长将儿童本该享受的某种奖赏或权利收走一段时间,以此达到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2.理论基础:操作性条件反射3.实施步骤:(1)仔细分析行为问题:前因、性质与程度、儿童年龄与当前行为问题的关系等(2)选择收走适当的正强化物:对儿童有激励作用的正强化物、对儿童赋予特殊意义的权利、不影响儿童的正常发展、不侵害儿童的尊严与人格(3)制定恰当的收走时间:年龄、性格特征等考虑,是暂时收走还是永远收走?(4)将行为改变计划告诉儿童(5)一旦不良行为出现,立即收走相应的正强化物或权利(6)控制各种因素,确保在特定的时间内,儿童得不到该强化物或享有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