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小学2019年小升初数学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中山小学2019年小升初数学试卷
一、口算。
(共8分)(共1题;共8分)
1.口算。
125+75= 361-98= 25×44= 540÷9=
1.37+0.63= 1.45-0.25= 4.3×5= 7.2÷0.9=
+ = 2- = × = 15÷ =
0.52= 6×20%= 19×198≈421÷69≈
二、填空。
(每空1分,共20分)(共10题;共20分)
2.在直线下面的括号里填整数或小数,上面的括号里填分数。
3.________÷32=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小数)。
4.2018年国庆黄金周,广东全省共接待游客50496000人次,横线上的数读作________人次,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________万人次。
5.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7,另一个内项是________。
6.把15个学生分到6个组,总有一个组至少有________人。
7.刘敏今年n岁,爸爸今年是(n+a)岁,十年后,爸爸比刘敏大________岁。
8.36分=________时
7.8m2=________dm2
5吨60千克=________吨
9.两个质数的积是35,这两个质数的和是________。
10.六(2)班数学平均分为93分,高于平均分2分记作+2分,那么低于平均分5分记作________分。
11.一根6m长的绳子,第一次剪去它的,第二次剪去m,还剩________m。
三、选择正确答案。
(共7分)(共7题;共7分)
12.一个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6cm和9cm,它的周长不可能是()cm。
A. 18
B. 22
C. 24
D. 28
13.圆的半径增加到原来的3倍,那么圆的周长增加到原来的()倍。
A. 3
B. 6
C. 9
D. 12
14.有一个长方体,其中两组相对面如下图所示。
那么,这个长方体的另一组相对面是()。
A. 长、宽分别为5cm、2cm的长方形
B. 长、宽分别为5cm、3cm的长方形
C. 长、宽分别为3cm、2cm的长方形
D. 长、宽分别为5cm、5cm的长方形
15.要比较东东和杰杰6到14岁的身高变化情况,合适的统计图是()。
A. 单式折线统计图
B. 复式折线统计图
C. 复式条形统计图
D. 扇形统计图
16.如图,两条平行线间有3个图形,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三角形面积最大
B. 平行四边形面积最大
C. 梯形面积最大
D. 三个图形面积相等
17.一件商品原价100元,涨价10%后,再降价10%,现价()原价。
A. 高于
B. 低于
C. 等于
D. 无法比较
18.甲数的与乙数的25%相等,那么甲数和乙数相比,()。
A. 甲数大
B. 乙数大
C. 一样大
D. 无法比较
四、解方程或解比例。
(每小题3分,共9分)(共1题;共9分)
19.解方程或解比例
(1)=
(2)1.5x-0.3x =
(3)∶= x∶8
五、计算,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共18分)(共1题;共18分)
20.计算,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①37.8÷25÷4
②3.84+4.6+5.16
③2.4÷ ×
④
⑤63.5×25%+0.25×36.5
⑥
六、操作题。
(共5分)(共2题;共5分)
21.杜甫雕像在李白雕像正东方向,距离李白雕像90米。
请画出杜甫雕像的位置。
22.文化园中有一个半径为45米的圆形花坛,李白雕像正是在这个圆形花坛的圆心处。
请画出这个圆形花坛。
七、解决实际问题。
(共33分)(共6题;共33分)
23.一个圆柱形茶叶罐,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是20厘米。
给这个茶叶罐的侧面贴上商标纸,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贴满,接口忽略不计)?茶叶罐的容积是多少(茶叶罐厚度忽略不计)?
24.一堆圆锥形沙子,底面半径是4m,高2m。
如果每立方米沙重1.5吨,这堆沙重多少吨?
25.李老师买了一套瑜伽服用去270元。
已知上衣的价钱是裤子价钱的。
一条裤子的价钱是多少?(先画线段图,再列方程解答)
26.丽丽从家走到学校,每分钟走60米,15分钟可以到达;如果丽丽每分钟走50米,多少分钟可以到达?(用比例解答)
27.将石块放入A容器中(全部淹没水中),水位上升2.5厘米,如果将其放入B容器中(全部淹没水中),水位会上升多少厘米?(水没有溢出)
28.下面是根据六(1)班学生某次数学测试情况制作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1)六(1)班共有学生多少人?(2)把上面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填完整。
答案解析部分
一、口算。
(共8分)
1.【答案】125+75=200 361-98=263 25×44= 1100 540÷9=60
1.37+0.63=2 1.45-0.25=1.2 4.3×5=21.5 7.2÷0.9=8
+ = 2- = × = 15÷ =12
0.52=0.25 6×20%=1.2 19×198≈4000 421÷69≈6
【解析】【分析】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
计算含有百分数的乘法,先把百分数转化成小数,然后再乘。
二、填空。
(每空1分,共20分)
2.【答案】
【解析】【分析】观察直线可知,0的左边是负数,与1相对应的是负1;0的右边是正数,把相邻两个整数之间的线段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两份是化成小数是0.5;比1还多1份的数是;比1多3份的数是,化成小数是1.75.
3.【答案】20;24;62.5;0.625
【解析】【解答】=5÷8=20÷32;=5:8=15:24;=5÷8=0.625=62.5%
故答案为:20;24;62.5;0.625.
【分析】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可知,把分数写成分子除以分母的形式,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到原来的4倍。
把分数写成比的形式,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前项和后项都扩大3倍。
把分数写成分子除以分母的形式,求出商,然后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4.【答案】五千零四十九万六千;5049.6
【解析】【解答】50496000读作五千零四十九万六千;50496000=5049.6万
故答案为:五千零四十九万六千;5049.6万
【分析】先把这个数分级,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读,万级也按个级来读,每读完一级,在后面带上计数单位。
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从个位起,向左数出四位,点上小数点,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5.【答案】
【解析】【解答】1÷7=
故答案为:.
【分析】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是1,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6.【答案】3
【解析】【解答】15÷6=2......3;2+1=3(人)
故答案为:3.
【分析】把15个学生分到6个组,用抽屉原理来说就是把15个物体放到6个抽屉里。
物体数÷抽屉数=商......余数,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商+1个物体。
7.【答案】a
【解析】【解答】(n+a)-n=a
故答案为:a。
【分析】爸爸与刘敏的年龄差是a岁,无论经过多少年,爸爸都比刘敏大a岁。
8.【答案】0.6;780;5.06
【解析】【解答】36÷60=0.6;7.8×100=780;5+60÷1000=5+0.06=5.06
故答案为:0.6;780;5.06.
【分析】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要除以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要乘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9.【答案】12
【解析】【解答】35=7×5;5+7=12
故答案为:12.
【分析】把合数35分解成两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即可解答。
10.【答案】-5
【解析】【解答】低于平均分5分记作-5分
故答案为:-5.
【分析】负数与正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高于平均分记作正数,那么,低于平均分就记作负数。
11.【答案】2.5
【解析】【解答】6-6×-=6-3-=2.5(米)
故答案为:2.5。
【分析】把一根绳子的长度看作单位“1”,第一次剪去的是6米的,第二次剪去的是具体长度米,绳子总长-第一次剪去的长度-第二次剪去的长度=剩下的长度。
据此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三、选择正确答案。
(共7分)
12.【答案】A
【解析】【解答】9-6=3(厘米);6+9=15(厘米);3<第三条边长<15;18<周长<30
故答案为:A。
【分析】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要大于第三条边。
三角形第三条边长要大于3厘米小于15厘米,否则构不成三角形。
因此,周长不可能是18厘米。
13.【答案】A
【解析】【解答】圆的周长=半径×2×圆周率,半径×3×2×圆周率=(半径×2×圆周率)×3=周长×3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可知,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周长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14.【答案】C
【解析】【解答】这个长方体的另一组相对面是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故答案为:C.
【分析】长方体有12条棱,其中长、宽、高分别有4条,观察长方体展开图中两组相对面可知,第三组相对面一定是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15.【答案】B
【解析】【解答】要比较东东和杰杰6到14岁的身高变化情况,合适的统计图是复试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B。
【分析】折线统计图不但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本题要反映东东和杰杰的身高变化情况,因此要选择复式折线统计图。
16.【答案】D
【解析】【解答】设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为h,则三角形的面积为10h÷2=5h,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5h,梯形的面积为(4+6)h÷2=5h。
所以三个图形的面积相等。
故答案为:D。
【分析】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也就是三个图形的高相等,三角形面积=底×高÷2,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据此代入数据即可求解。
17.【答案】B
【解析】【解答】100×(1+10%)×(1-10%)=100×1.1×0.9=99(元)
99<99
所以现价低于原价。
故答案为:B。
【分析】涨价10%是把商品原价看作单位“1”,涨价后的价格=原价×(1+10%),降价10%是把涨价之后的价格看作单位“1”降价后的价格=涨价后价格×(1-10%),现价即降价后价格=原价×(1+10%)×(1-10%),据此代入数据即可。
18.【答案】A
【解析】【解答】甲:乙=25%:=:=5:4;5>4
故答案为:A。
【分析】由题意可知,本题数量之间存在以下相等关系:甲×=乙×25%,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等式写成比例式,然后化简比即可。
四、解方程或解比例。
(每小题3分,共9分)
19.【答案】(1)
解:3x=48
3x÷3=48÷3
x=16
(2)1.5x-0.3x=
解:1.2x=
1.2x÷1.2=÷1.2
x=
(3)∶= x∶8
解:=
【解析】【分析】(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式转化成方程;然后应用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除以3.
(2)求出等式左边的结果,然后应用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除以1.2.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式转化成方程;然后应用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除以.
五、计算,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共18分)
20.【答案】①37.8÷25÷4
=37.8÷(25×4)
=37.8÷100
=0.378
②3.84+4.6+5.16
=3.84+5.16+4.6
=9+4.6
=13.6
③2.4÷ ×
=2.4× ×
=8
④
=
=
⑤63.5×25%+0.25×36.5
=0.25×(63.5+36.5)
=0.25×100
=25
⑥
=
=
=5
【解析】【分析】①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②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应用加法的交换律,交换4.6和5.16的位置。
③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中,遇到除以一个数时要写成乘这个数的倒数。
④在有括号的运算中,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⑤ 25%化成小数是0.25,然后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⑥在含有中括号的运算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然后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六、操作题。
(共5分)
21.【答案】
【解析】【分析】根据方向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以及距离,即可解答问题。
22.【答案】解:1:3000=1厘米:3000厘米=1厘米:30米;45÷30=1.5(厘米)
【解析】【分析】比例尺1:30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0米,以雕像为圆心,以1.5厘米为半径画圆即可。
七、解决实际问题。
(共33分)
23.【答案】解:(平方厘米)
(立方厘米)
答:商标纸的面积是628平方厘米,茶叶罐的容积是1570立方厘米。
【解析】【分析】贴商标纸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据此代入数据即可。
茶叶罐容积也是它的体积(茶叶罐厚度忽略不计),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据此代入数据即可。
24.【答案】解:(吨)
答:这堆沙重50.24吨。
【解析】【分析】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据此代入数据即可求出圆锥形沙堆的体积,进而求出这堆沙的重量。
25.【答案】解:
设:一条裤子的价钱是x元。
X=150
答:一条裤子的价钱是150元。
【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本题把裤子价钱看作单位“1”。
裤子价钱×=上衣价钱,一套瑜伽服的价钱=裤子价钱+裤子价钱×,设裤子价钱为x元,据此代入数据即可列出方程,然后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即可。
26.【答案】解:设x分钟可以到达。
50x=60×15
x=18
答:18分钟可以到达。
【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丽丽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即速度×时间=路程(一定),根据反比例关系式列出等式,然后解方程即可。
27.【答案】解:(cm)
答:水位会上升4厘米。
【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石块的体积就是上升水的体积,也是长12厘米、宽8厘米、高2.5厘米的长方体体积,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据此代入数据即可求出石块的体积。
将石块放入B容器中,石块的体积是上升水的体积也是底面积为60平方厘米的圆柱的体积,应用体积÷底面积=高,据此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28.【答案】(1)解:10÷20%
=10÷0.2
=50(人)
答:六(1)班共有学生50人。
(2)解:50×6%=50×0.06=3(人);50×8%=50×0.08=4(人);
1-8%-6%-20%=66%;50×66%=50×0.66=33(人)
【解析】【分析】(1)观察图表可知,分数段60至79的人数10人正好占全班总人数的20%,即分数段60至79的人数÷20%=全班总人数,据此代入数据即可求出全班总人数。
(2)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60分以下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6%,100分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8%,用总量×百分率=部分量,即可分别求出60分以下人数和100分人数。
整个圆表示单位“1”,分数段80至99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1-8%-6%-20%)。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