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德育过程 提高德育实效性_
如何坚持德育为先

如何坚持德育为先,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科学谋划,突出重点,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重点从思想品德养成入手,用革命先烈和伟人的高尚气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和抗雪灾、抗震灾的伟大壮举和众志成城精神,来激励中小学生认知中国共产党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帮助学生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
2、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要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为主题,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核心,以弘扬新唐山人文精神为主要抓手,大力培育民族精神。
要把弘扬民族精神和发扬新唐山人文精神结合起来,把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培育和发展统一起来,把国家观念、国情意识、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贯穿起来。
根据中小学生成长特点,从培养爱国情感做起,教育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激发民族志气,培育民族气节,增强他们对国家民族前途的信心。
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结合重要节日、民间传统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等,对学生进行爱国和民族精神主题教育,要充分利用每年9月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精心组织,精心策划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动。
3、以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
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学生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使他们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要把社会责任、崇尚正义、诚信守法、勤奋自强、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的道德要求紧密联系起来,把培养劳动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自律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团队精神、自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一以贯之地开展道德品质教育。
要普遍开展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实践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使《守则》和《规范》在中小学生中能够入脑、入心,内化为行动,引导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努力实施新课程 提高德育实效性

学生的益友 。所谓 良师是指 教师本 身也是学生学 习的一个范本 。在 思 想政 治课 教学 中 .教师 学识 渊博 、 语言文明 、衣着得体 、待人 处事得
足于学生现实 的生活经验 .着眼 于 学生的发展需求 。把理论观点 的阐
述寓于社会 生活的主题之 中,构建
学科知识与 生活 现象 、理论逻辑 与 生活逻辑有 机结 合的课 程模块 。在
经 达 到 。 由此 我 也 总 结 出 这 样 的经 验 .如 果 教 材 的 知 识 性 、 教 育 性 、 到 教 育 。 是 提 高 德 育 实 效 性 的 关
当 、与学 生 交流 和 谐 等 等都 能 感 染 、感动学生 ,使 学生对 教师的思
想觉悟 、精神境界 、人格魅 力产生 认 同感 。在 这个 言 传 身 教 的过 程 中 ,学生 学到 的不仅是 知识本 身 , 更重要 的是在潜移 默化中学到了做 人 的道理 、审美 的观点 、处事的方 式 、良好 的道德 。因此思想 政治教 师 惟 有 不 断地 提 高 自己的 人格 品 位 、道德素质 ,才 能以教师的 良好 言谈仪表 、崇高人格 、无私敬业精 神 去感染 和 陶冶学生 。与 此同时 , 教 师还要 充当好学 生的益友 .也就 是说 ,教 师要 放弃久 已习惯 的权威
个 主 体 。既 是 学 生 的 良师 。又 是
20 0 6年 第 7期
广东 教 育 ・ 研 教
维普资讯
德 育 与 心 理 健 康
热点相 结合 .整合 成德育 升华点 。 例如在学 习 “ 积极参与 国际竞争与 合作 ”这一课 时就 可以结合 中美在 纺织 服装 贸易发生摩擦这个 时政热
一
德育过程是一个 以心 育心 、以
德 育 德 的 过 程 。是 师 生 主 体 之 间 的
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作为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都希望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让同学受益。
然而,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却是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讨论以下几点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包括订立合理的计划、发挥团队合作、跟进教育成果、加强同学的参加度等。
一、订立合理的计划订立合理的计划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一个紧要步骤。
德育工作需要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必需做到“有规划的教育”。
在订立计划时,我们需要依据同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实在的目标和行动方案。
计划中要注明时间、内容、方式、实施机构、效果评估等方面,以便于管理和监控。
例如,在班级德育工作中,我们可以先了解每个同学的情况,分析同学的优点和缺点,订立相应的教育计划。
当然,订立计划时必需充分考虑同学的实际情况,不刻意过分苛刻,从容调整,不刻意努力探求有关“勤俭节省、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的不切实际变化目标,而应依据同学实际情况,设立实在目标,如“提高同学的服从性和学习成绩,在同学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德育引导与引导,通过言传和行为方式,让同学习惯性地表现出良好行为习惯“或“加强对同学的情感、认知和态度的引导,提高他们的自发性和责任感,加强同学良好行为习惯,培育同学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渐渐建立健全的心理帮忙体系。
计划要合理,实在,紧要也要兼顾。
特别的,对于打造文化氛围的计划,不仅要依据同学实际情况,还要优先考虑同学的心理体验,避开一味的努力探求形式。
二、发挥团队合作德育工作必需发挥团队合作的气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德育引导和引导。
单打独斗往往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老师间必需进行合作,才能够将德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例如班主任要与同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教务处人员、职业规划教育等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德育工作。
此外,团队合作还可以使老师们在专业领域进行相互学习和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例如,可以就针对某一同学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研讨,并进行有效的实践。
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作者:朱长辉来源:《新课程·上旬》2017年第06期(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中心小学)摘要:小学德育工作是整体教学工作的核心,开展小学德育工作,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由于缺乏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引,目前的小学德育工作仍存在一定的弊端,亟待提升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这也是现代小学德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教学创新;实效性提升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实现现代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要想提升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必须构建新型德育体系,创新德育方式,实现德育工作总体水平的提升,实现现代小学德育目标。
一、打造生活化德育课堂,引导学生形成道德意识在小学德育当中,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要从打造生活化课堂入手。
在传统的小学德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很多学生对德育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因为小学德育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明显存在着脱节的现象,学生对于课堂和教学内容缺乏认同感,无法深刻感知德育课程蕴含的道理与教学内容。
对于此,要想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要从构建生活化课堂入手,让德育课程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提升其认知能力,进而通过理论宣导,引起学生的联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主体思想与德育意识。
在教学实践当中,小学教师要充分运用多样化教学素材,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让学生深入课堂体系当中,提升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提升道德培养效果。
举例来说,在小学语文所学内容当中,很多文章都是开展德育的合适载体,比如说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中,有一篇名为《将相和》的课文,教师在讲解课文过程当中,不仅要讲解历史典故,更要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的气度与胸襟,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
因此,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将生活习惯与德育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搭建现实生活与道德知识之间的有机桥梁,提升学生的领悟力和自我认知能力,最终构建和培养自身的道德意识,帮助学生早日成为一名思想品德合格的优秀公民。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课题方案及对策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设计方案(省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校执笔人:亮王建良)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条件1、背景德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
加强德育就必须改进德育。
对于我们的德育成果,目前社会各界包括我们自己,还是不很满意。
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都使得我们反思,我们的德育工作的确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目前社会整体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并不尽如人意。
可以说明一点,就是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尽管在校期间可能很好,但进入社会后还很难抵御社会上的不良影响,或者说抵御能力还不是很强,这是学校教育值得反思的问题。
反思到最后,大概就归结到一个问题上,就是德育的实效性问题。
目前,德育工作中形式主义普遍存在,即德育片面注重和追求德育工作的表面形式,而不按德育的客观规律办事,不顾及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可能性,不注意德育实际效果。
如:德育目标脱离实际,面面俱到不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德育方法空洞说教,不顾及教育对象实际;德育活动包办代替,无视学生的主体性。
这些都影响着德育的实际效果。
2、条件(1)具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了丰富的德育教育理论;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以及多学科整合的视角寻求道德教育研究之合理的方法论为基础的德育理论,是当代德育教育理论取得又一个伟大成果,将会为将来的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2)具有丰富的经验作基础。
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树立德育为首和德育就是质量的观念,探索德育合力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被评为“市德育示学校”、“省先进家长学校”。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具有良好科研环境。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又是一所新的农村实验小学,有较好的文化积淀和科研环境。
“十五”期间,学校成功完成市级立项的心理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培养了一批科研骨干,为本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课题的核心概念德育的概念表述: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牢牢抓住“五性” ,搞好德育工作

牢牢抓住“五性”,搞好德育工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坚持全面发展。
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
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于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思考

关于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思考【摘要】新形势下我们的传统教育方式已经受到挑战。
对此,提出一些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方法,希望能有些启示作用。
【关键词】初中学生道德水平德育实效性所谓德育实效性,是指教育者通过德育过程对受教育者施加德育影响所产生的实际效果。
简言之,德育的实效性就是指德育预期目标达到的程度和德育任务实际完成的状况,其最终落脚点在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
那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呢?一、重视家庭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1.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家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
很多家长的心目中存在这样的观点,一旦孩子入学,教育的责任就是老师的了,事实上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全程性的。
2.将诚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家长的示范作用是关键。
在小学课堂包括许多家庭中,都是先告诉孩子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其实这些对于刚刚踏上人生旅途的孩子来说是非常空洞的。
进行道德教育首先要从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抓起,诚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关键,家长应为孩子营造一个真诚、言出必行的家庭氛围。
3.及时与学校联系、沟通,对症下药实施德育。
为了调动家庭和学校的积极性,改革我们的德育管理体制是必要的,不能只是学校一言堂,在评价学生时还要了解其在家中的表现,家庭对学校德育工作要拥有监督和参与权,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
而学校也应尊重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及时、详细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德育实效,促进学生发展。
二、学校要以育人为本,树立德育为首的观念1.创新德育目标、改善道德评价方式。
要育人必须创新德育目标,加强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接受性,重视德育素质的全面提高。
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更准确、更客观地评价,了解哪些学生成绩不好,为什么不好,怎样提高,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更要了解学生的品德状况,找到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争取全面进步。
2.加强教师自身队伍建设,优化校园环境。
把握德育过程提高德育实效性

响越来 越 深 , 轻 德 育 的后 果 逐 渐 凸 显 : 人 们 不 再 崇
拜雷锋这样 的道德楷模 , 却也不 知道应该去 崇拜 谁。于是网络上出现 了各种各样让人无法理解 的
怪 人怪 事 , 有些竞还受 到追捧 , 8 0后 和 9 0后 的 青 少年在 物 欲横 流 的社会 中张扬 个 性 , 结果 是 接受 了 西方个 人 主 义 消 极 的一 面 , 却没有 学会西方 的 自 由、 民主 、 独立 、 平 等 的思 想 。 因此 , 重建 社 会 主 义
不能 合理 地 引 导青 少 年 的健 康 成 长 。而 且 德 育 在
受 教育 者个 体思 想 品德 的社会 过程 , 实 质 上是 一 种
崇尚“ 快餐文化 ” 的当今社会 , 因为起不到立 竿见
影 的效果 , 往往 受 到其他 学科 的排 挤 。学 校轻 视 德 育 的现象 非 常普 遍 。与 此 同时 , 随着 现代 化 、 全 球
核心价值体系 ,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成为 当前学校
教育 的 当务之 急 。
在 德育 理论 研 究 中 的一 个 重 要 的 内容 是 德 育
“ 说起来重要 , 做起来次要 , 忙起来不要” 是现代学 过 程理 论 的研究 , 德 育过程 理论 是 德 育理论 中 的基
校德 育 现状最 生 动 的写照 。 在 笔者看 来 , 导致 现代 学校 德 育课 程 被 弱化 的 最直 接原 因是 德 育课 程 的实 效 性 偏 低 。雷 锋 时 代
[ 作者 简介 ] 田添 ( 1 9 8 7 一) , 女, 天津人 ,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原理 2 0 1 1 级在读硕 士; 冯虹 ( 1 9 6 7 一) , 女, 天津人 , 硕士 , 天津 师范 大学教 育科学 学院副院长 , 教授 。
优化德育过程,提高德育实效

么 样 的 素 材 既 可 以 吸 引 大 家 ,又 适 用 于 课 内和课 外呢? 励志歌 曲也许 会是最 佳 选 项 。 歌 曲 课 内可 以唱 ,课 外 也 可 以唱 。 也许大 多数学 生认 为某个一 下课就读 寓 言故事 或者是讲 格言 警句 的学生 有 “ 神 经病 ” ,但 是 不 会 因 为 别 人 唱 歌 而 笑话 人
值观
高 尔基说 过 : 一 个 人 追 求 的 目标 越 高 ,他 的 才 能 在 发 挥 过 程 中对 社 会 就 越 有 益。理 想是人 们前 进的动 力源泉 ,人 们 有 了理 想 ,就 会 为了达到 自己的 目标 以坚强 的毅力 ,顽 强 的斗志 ,勇于拼搏 的精 神去 奋斗。如 果我们 每个 学生都 有 自 己 远 大 的 理 想 ,我 相 信 ,他 们 会 在 未 来 的人生道 路上 走 的更快更好 。如何 引 导 学生树 立远 大的理 想 ,我想 寓言故 事 是值 得选 取的题 材 之一。寓言 故事简 单 易 懂 ,它将 深 刻 的道 理 融 汇到 情 景 中, 既 简短又 趣味 盎然 、新鲜活泼 ,容 易吸 引 学 生 的 注 意 力 。 通 过 选 取 积 极 向上 的 寓 言 故 事 给 学 生 阅 读 , 不 失 为 一 个 引 导 学 生 树 立远 大 的理 想 的 好 方 法 。 格 言 警 句 虽 然 没 有 寓 言 故 事 的 风 趣 幽默 , 但相对寓言故事 而言 , 更简短真 实, 也 更容 易让 学 生记住。 同时 由于名言 警 句是语言 浓缩 的精华 ,方便书写与摆放 , 也 更 容 易在 教 学 中采 用 。 对 “ 9 0后 ” 的 这 批 学 生 而 言 ,个 性 化 是 得 到 很 大 的 发 展 ,但 是 学 习 方 面 似
创新德育方法 提高德育实效[论文]
![创新德育方法 提高德育实效[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bb1c1671eb91a37f1115cfa.png)
创新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实效人生三件事——做人、做事、做学问,三者之中首推“做人”。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
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水准、思想观念、法制意识等出现了一些偏差,表现为:“物欲化倾向”,拜金主义严重,把金钱看成了绝对的第一;“粗俗化倾向”,放松自我约束,我行我素,不文明和反文明的粗俗化倾向成了社会的一种时尚;“淡漠化倾向”,社会越来越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冷;“躁动化倾向”,急躁、浮躁、狂躁、做事没恒心,不安分、不吃苦,充满情绪色彩,缺乏理智,正义感、责任感的淡化,荣辱观、是非观的混淆,公德心的普遍缺乏,学生片面强调个性发展,极端个人主义抬头等。
这些现象的存在,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在德育工作中要求活、求新、求深,不断创新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一、科学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首先确定各个年级的教育重点,然后将德育内容的每个方面,具体规划到各年级,不同年级各有侧重,互相衔接。
初一年级结合“发展是硬道理”“青少年时期的主要任务”等内容,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和国情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的心理,使学生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初二结合“争做合格人才”“如何做一个好公民”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伟大成就教育,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迈好青春第一步,心系祖国前途、民族命运。
初三结合“中学生怎样成为创新型人才”“担负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实施正义行为”等内容,重点进行“共同理想教育”把个人的兴趣爱好同祖国需要结合起来,正确对待升学与就业。
这样,将抽象的德育教育,化成分段目标实施,分解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使德育目标的落实与学生的常规管理紧密结合,进而内化成道德素质,有效解决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脱节的问题。
二、德育管理,真正做到从“管”到“理”“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其身正,不令而行。
【原创】处理好德育过程三种关系 提高中职德育实效性

处理好德育过程三种关系提高中职德育实效性一、处理好教师与非教师岗位人员的德育责任关系,强调德育责任一致性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影响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因素,除了学校、社会、家庭之外,丰富的网络信息和杂乱无序的信息传播媒体,已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学校作为青少年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要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主动适应,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理念,牢固树立大教育思想和全民德育意识。
就学校而言,要坚持全员育人的德育原则,强调德育责任一致性,学校管理者、部门负责人、任课教师和全体教工都是学校德育的责任人,使学校形成一个完整、系统、大的“德育场”。
造成学校德育责任不一致性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职工的知识结构、教育程度、岗位责任不同,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同,缺乏德育全局观。
通常表现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岗位的教师较为关心学校德育工作,能敏锐地从学生日常行为中发现德育内容,从小处入手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而行政后勤岗位的教工对学校德育工作关注较少,甚至认为与自己的工作无关。
有的面对学生不良言行为和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视而不见、不管不问,这种情况容易误导学生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不信任,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处理好教师岗位与非教师岗位教工的德育责任关系,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树立学校内所有工作人员都是教育工作者的理念。
充分利用教工大会、部门工作月会或周会、年终工作考评会议等形式,加强德育工作培训,从整体上提高教职工对德育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全体教职工关注德育、参与德育的自觉意识。
另一方面学校要根据德育目标做出切实可行的德育管理计划,并将德育目标细化为具体的工作要求,使学校各个部门、人员,明确每个时期、每个阶段学校的德育任务、要求、内容、途径、方法、活动日程、负责人等,按计划行事,减少德育过程的盲目性和不作为,进而明确学校德育方向,提高德育效率。
二、处理好德育运行机制与教学运行机制一致性关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等职业学校与其他层次的学校相比,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浅析如何提高德育实效性

浅析如何提高德育实效性字号:大中小显示汉语拼音对于任何一种教育,学生都有一个愿意不愿意接受的问题,学生愿意接受的效果就会好一些,不愿意接受的效果就会差一些,德育也是如此。
目前,学生不愿意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已成为一种共识。
因此,提高德育实效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德育实效性的现状所谓德育实效性,就是德育的实际效果,通俗地说就是学校或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的心灵中到底有怎样的实际效果。
当前在中小学德育中,普遍存在德育实效性偏低现象,如学生无远大理想、不懂得帮助他人、孤僻、爱吃零食、不知道节约、二气(傲气、娇气)严重等等,它关系到我们培养的下一代的成长方向,关系到民族的命运、祖国的未来,因此,切实提高德育实效性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德育实效性的作用关于德育实效性的问题,我们的祖先和各国教育家早就有了充分的重视,秦始皇“焚书坑儒”,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教育家孔子的“忠孝仁义,仁者爱人”,孟子的“孟母三迁”以及《易经》中记载:“君子以自强不息。
”“立人之道,曰仁曰义”等等,都表明德育内容同时重视到了其实效性。
直到明末清初的颜元,说得更为透彻:“今天下之学校,皆实才实德之士,则他日立之朝廷着皆经济臣……今天下之学校,皆无才无德之士,则他日立之朝廷着皆庸碌臣”。
中国如是,外国亦如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越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充分强调了人品质的重要性和作用。
约翰·洛克说:“礼貌是儿童和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的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大事”。
大教育家孟德斯鸠言:“品德,应该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
从这些言论中可以看出,尽管经济条件不同,社会性质不同,时代不同,但有识之士都充分认识到德育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从古至今,学校德育都是为其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它具有政治性、时效性,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德育要求也不一样,其实效性自然也就存在差异。
促进“德育作业”提高德育实效

153神州教育促进“德育作业”提高德育实效曾莉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浑河站小学所谓“德育作业”就是教育者对学生进行德育时以留作业的形式出现。
它作为德育实践、德育活动的一种形式,就是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德育过程施加外在影响,使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内在结构发生变化,通过内外的交流互动而起到积极有效的教育作用。
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合力,变被动为自主,变单一为多样,真正实现“活动中育德,生活中育人”,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一、“德育作业”设计的原则1.实践性原则。
学生对德育的理解是有差异的,通过社会观察、访谈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创造性地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加深对德育的“感悟”。
如思品课上教学《热爱家乡》后,布置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参观省博物馆、沈阳故宫、桃仙机场等。
通过参观,使学生亲眼目睹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激起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布置学生访问身边的老干部、老红军、老教师等,使学生萌发向他们学习的冲动。
把参与社会实践作为“德育作业”布置的重要方面,对学生德育品质的锻炼和教育非常有效。
2.多样性原则。
教师应从不同的角度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
例如:通过“师生信箱”、“心理周记”等对师长或知已敞开心扉、说悄悄话;引导学生“怎样做当代小学生”展开班级讨论;举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综合实践活动后,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加以完成巩固等。
实践证明,多样化的“德育作业”,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德育作业”质量,使其形成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快乐中做,在做中乐学”的良性循环。
同时,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有效参与活动,听、说、读、写、做、思互相配合、相互协作,提高学生完成“德育作业”的乐趣。
3.合作性原则。
合作是新课改的理念之一,合作学习不仅要完成德育任务,更重要的是在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他们对集体、对生活的认同感、归属感,同时促进德育中的“弱势群体”,从而达到德育互补的效果。
因此,我们着眼于学生身心发展和德育活动的特点,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方法,经常设计一些只有合作(两两合作、小组合作、班级合作等)才能完成的德育作业。
精细管理,提高德育管理实效性

精细管理,提高德育管理实效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管理在学校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但是,在德育管理方面,很多学校面临着管理措施不够精细、管理效果不够显著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德育管理的实效性,需要加强精细化管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定位明确,明确德育管理的目标和内容德育管理应当贴近学校实际,融入到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明确德育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德育管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塑造学生健康积极的人格特质。
德育管理的内容包括校规校纪、课堂教育、寒暑假活动、文化体育活动、学生社团、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
二、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学校要重视德育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德育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德育管理人员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的需求,提高德育管理人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交能力。
同时,要加强学习与交流,不断学习先进的德育管理理念和做法,提高德育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三、明确责任,分工明确德育管理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将其置于次要地位。
学校应切实明确德育管理的责任,实事求是、公正公平地对德育工作进行评估并给予肯定和表扬。
此外,学校要对德育管理工作进行细致的分工,邀请专业的德育管理专家进行指导,确保各项德育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合理规划,精准把握时间节点德育管理工作需要有一定的规划,必须精细化、细致化地制定德育管理工作计划。
学校要合理规划德育工作的时间节点、内容和任务,制定好详细的工作方案,确保德育管理工作的按期完成和实效性。
此外,学校要在工作中灵活应变,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德育管理工作的计划,确保德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建立科学评估机制,及时总结反思德育管理的评估和反思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学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管理评估机制,对德育管理工作进行及时、客观、全面的评估,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教师资格证考试辨析题-中学德育

中学德育1.德育过程是对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参考答案:答: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品德由这四部分构成,德育过程就是培养着四种品的心理因素使之相互协调发展的过程。
道德培养一般沿着内在顺序,但是由于社会生活复杂性,教育影响多样性,知情意行相互独立,因此,他们的发展水平处于不平衡状态,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年龄特征,个性差异选择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
2.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答: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是个体品德的基础。
道德行为是一个人在道德认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有道德意义的活动,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但是道德行为受主客观多种因素影响,在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还需要道德意志,道德情感的参与。
3.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参考答案:答: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是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家庭德育,社区德育和学校德育等方面,而狭义的德育就是指学校德育,教育者在特定时空内对青少年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
4.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答: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1)含义:德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而品德形成是个体品德自我发展过程。
(2)影响因素:德育过程学生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包括环境因素影响。
(3)结果:德育过程结果与社会要求一致,而品德可能一致,可能不一致。
5.个体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是一致的。
参考答案:答: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是个体品德的基础,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社会和他人有道德意义的活动,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受主客观多重因素影响,不是有了好的道德认识就一定有好的道德行为。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学生的品德修养、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随着社会变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学校德育实效的提升需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校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要注重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育人理念,倡导勤奋、诚信、团结、守法的校风,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还应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到尊重和关爱,从而获得健康的成长。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需要强化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成长需求,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教育方法上,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主题教育、情感教育、体验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全面的德育教育。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需要强化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体,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直接关系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学校应加强对德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他们的德育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
学校要激励和支持优秀的德育教师,营造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使德育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和责任感,从而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需要积极建设家校合作机制。
家庭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社会环境,学校要注重与家庭的联系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家校沟通和合作,促进学校和家庭共同育人,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加强中学德育实效的思考与建议

浅谈提高中学德育的实效性及对策内容摘要: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
其中德育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林崇德认为:“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
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德育实效性较差,德育工作陷入了困境。
本文仅从学校德育工作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学校德育的手段与方式,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学校德育的内容等具体层面进行探讨,并寻求对策,以有利于以后的中学德育实践。
关键词:德育素质教育实效性困境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加强德育工作已成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但是我们对于德育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实效性较差,德育工作陷入了困境。
对于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许多德育工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探究。
我们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德育工作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德育目标与内容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年龄特点的实际脱节。
中学德育目标在确立上,存在着理想化的倾向,这就导致有意无意的“拔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实际的德育活动对于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未成熟期的中学生来讲,只能肤浅的唯心的理解它。
得不到学生内心的认同,也极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由于目标指向的负载过重、过高,也就导致了德育内容的大而无当,宽而无边。
当今学校的德育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不符和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征。
如在学校德育中引导学生向董存瑞、黄继光等革命英雄人物学习。
这些革命英雄人物是革命战争年代的产物,不具有时代的特色,也不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无法溶入学生的日常行为实践和影响人生观,这样的道德教育就变成了道德说教。
最后导致个体道德的滑坡。
二、学校的德育工作偏重教师主导作用,导致学生道德教育主体的缺失。
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主动行为者,都具有主动教育功能,都是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
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
校 园文 化氛围 , 分发挥Fra bibliotek板 报 、 充 校刊校 报、 广播室 、 光荣榜 、 德育
3 强心理健康教 育 , 学生身心健康 。针对现代中小学生 . 加 确保
的心理特点 , 我市广大 中小学通 过开设心理健康 教育课、 心理教育 咨询 室、 开通心理 热线等形 式 , 帮助学 生提高 心理 素质 , 培养 学生 抗挫折能力 , 促进学生形成健康 的心理 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4 强德育基地建设。利用学校周围 、 咖 社区具有教 育意义的场
环境。
二、 拓展德 育途径 , 出德 育工作 实效 突
学校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 阵地 , 主 必须按照党 的教育 方
三、 加强督查评估 , 进质量稳步提升 促 加强德育 的督查 评估是 提高德育实效的动力。各县 ( ) 区 严格
针, 把德育工 作摆在学校 工作 的首要位置 , 穿于各科 教学之 中 , 贯 纳 入学校 教育 教学工作 的全过程 。 学校德育工作途径 以政治 课、 思 想品德课 为核心 , 以课堂教学渗透德育 内容为主 渠道 , 日常行为 以 规范训练和课外 实践活动 为依托 ,动 员家庭、社会 配合 为辅助力 量 , 多途径、 形成 多方位 的德育网络。 1 制订德育 系列化方案 , 专题教 育活 开展 动 根据《 商洛市中小学德育规程》《 民道德建 、 公
情况 在学 期 末进行 评 估。年 评 , 运用 德育 量
化评 估方 案 ,总结教 师一年 来取 得 的成 绩 , 作 为评 优树 模 、 评职 晋级 的重 要依 据 。把对 学生 的综合 评价 与评选 “ 三好 学生 ” “ 秀 、优 少 先 队员 ” “ 、 十佳 少年 ” 选 结 合 起来 。 由 评 于学 校 采 用定 性 与 定 量 相 结 合 、 形 成 ” “ 与 “ 结 ” 结合的评价方法 , 力地促进了 终 相 有 学 校德 育水 平 的提 高。 同时 , 也相 应提 高 了 我 市德 育工 作 的整体 水 平 , 我市 德育 工作 使
教师应如何在职校教学中提高德育实效

德教育的实践环节 , 有效激发学生接受教育影响的内在需要
・
4 ・ 奢 校 曷 下{ 6 } i I
21 0 0年第 O 5期
总第 1 期 7 7
展形势 , 做到与时俱进 。 三、 提高素质。 提高德 育工作的说服力
教师健全的人格能使学生潜 能充分 发挥 , 学生 只有“ 亲
职教发展
树立起威信 , 在培育学生 良好 的思想道德品质方 面发挥主导 作用 , 从而在育人成才方 面取得显著成效。
3 立 良好的心理素质 . 树
其师” 才能 “ , 信其 道” 德育教师尤其应该秉信 “ , 身教重于 言 传” 这一点 , 不断提高 自身素质 , 自身 的人格魅力 和道德 品 以
系的 目的性 的保证。 教师须在德育过程 中坚持 自己的教育 主导作用 , 加强道
地获知国际 国内各种 文化思潮和事件 。 但他们对于各类信息
的辨别能力 尚有欠缺 , 需要教 师及时地加以引导 。 因此 , 德育教师 除了要及 时掌握 社会学习之外 , 还应能 够帮助学生提高对各类信息 “ 取其精华 , 去其糟 粕” 的能力 , 并 借此引导学生通过 了解各种社会事件把握 世界和国家发
在人格尊严方面 ,教 师与学生 都是 具有主观能动性 的主体
人。 在教育过程 中, 师与学生不应该是支配与被支配、 教 领导
与被领导的关系 。
2 目的性 .
变化 ; 接受信息, 学习知识 , 闲娱乐的方式 、 、 休 方法 手段发生
了变化 ; 他们 思想的独立性 、 择性 、 选 多变性 、 差异性明显增
转变观念. 立学 生的主体地位 确
教材是用来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 的教学资源 , 包括显性 和隐性两种 。显性教材是指教科书以及各种辅助资料 , 教科 书、 图片 、 影音资料 和网络输 出资料等 ; 隐性教材包括学 习、 生产和生活 中所发生的事例 以及国际国内的社会热点事件、 焦点人物等“ 活的教材” 。教师通过进行深入 的研究 , 领会其 精神实质 , 并结合教学宗 旨对相应 内容筛选 、 加工 , 有针对性
阳光背后的乌云——谈德育现状及如何提高德育实效性

阳光背后 的乌云
谈德育现状及如何提 高德 育实效性
谢 坚坚
( 浙 江 师范大 学初 阳学 院 ,浙江 金华 3 2 1 0 0 4 ) 中 图分类 号:G 4 1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0 3 — 2 7 3 8( 2 0 1 3 )O 1 — 0 0 6 0 一 O l 摘 要 :德 育,被 认 为是对 人 类灵魂 的教 育 ,一 直被 中华 民族所 重视 。然而 ,在这 个 满 口提 倡 德育 与文 明建 设 的阳光 世纪 ,屡 屡 出现冲 击道 德底 线 的乌 云。通过分析道德素质滑坡的现状,探讨德育机制存在的问题,找出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方法,以求实现真正有效的德育。 关ຫໍສະໝຸດ 词 :德 育 ;现状 ;实 效
的作业 ,参加培训班 。道德 ,似乎 也只是用试卷上 的分数来衡量 了, 社会局势 的复杂化 ,各 种道德素质 的严重滑坡现象 ,造 成各种不 分 数高的就是好学 生,分数低 的就 直接被贴上坏 学生的标签 。德 育只 良情绪 ,也促使 自己认识 到 ,只有 正确 的道德观才是创造 正 向价值 的 由德育教师充 当,只注重课堂德 育而缺乏实践性 ,这也是 导致德育实 效不佳 ,倡导素质教育却无法得到实效 的原 因。 前提 ,推进社会发展的本质动力。 ( 二)如何提高德育实效性。 大学之 道 ,在 明明德— —论 德 育现状 为 了提高 德育 的实 效性 ,还得 从德 育 过程 出发 ,即从 知 、情 、 《 大学》开篇所述 就是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作 为成年人 ( 指1 5 岁之后 ),应该要懂 得圣贤之德 ,虽不能达到 ,但 要 明白学 习圣 贤的 意、行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道德 品质 。 1 . 知。知 ,即道德认 识。正确 的认 知是德育的 内在 根据与基础 。 重要性 。校 园是德 育的重要基地 ,学生一直是 高道 德素质 的代 名词。 幼儿期 是培 养正确道德认 识的关键阶段 ,家庭教育起 主导作用 ,家长 但不知从何时开始 ,侵蚀道德 的病毒 已悄悄在校园蔓延开来。 的一言 一行对孩子都会产 生直接或 间接 的影响 ,有 必要对成人推 广幼 ( 一)校园暴力事件。 儿 教育 方法 。另外 ,青 少年 时期是 叛逆 阶段 ,价值 观会 产 生一 定转 校 园暴力 事件 频繁发生 ,这与中 国基础 教育理念有着密 切关系 : 中 国基础教 育一味注重高 分,希望多培养神 童 ,有甚者竟 然培养幼儿 变 ,因此需加强青少年德育 。 知是提高德育 实效性的本质 突破 点 。人总有 定 向思维 ,告诉你这 做微积分。这种 “ 变态”的教育方 式无法真 正落实教育 。 某 高校 大四学生 ,竟 然猥亵多名女 生,并杀害一 名女学生 ,这样 是一个正确命题 ,可能本身并 非正确 ,但总会 去为这个你认 为对 的错 的悲剧 在大学校 园屡 见不鲜: “ 马加 爵”、 “ 刘海洋 ”都是应试教育 误观 点寻找证据 。因此 ,最初道德价值定位观尤为重要 2 . 情。情 ,即道德情感 。3 — 9 岁是植入情理原则 的关键 时期 ,家庭 的 “ 成 功 ”典型 ,但 同时也是应试教育 的牺牲 品。人性教育 、生命敬 畏等主要教育 内容 因不能给学生带来直接的高分而被学校 忽视 。 和学校教育应 注重培养儿童 的道德敏感性 ,要从小树立 崇义尚仁 ,爱 国利 民,尊 师重教等美德 。现 今 ,儿童 的成 人化较为严 重,盲 目追 崇 ( 二)流行校 园灰色歌谣 。 现 今在 初等 教育 院校 流行 一种 灰色 童谣 , 内容 消极 。从辩证 的 流行文化而 忽视传统文化 ,过早地接触 与年龄不符 的事情 ,有些 儿童 角度看 ,不 能完全 否定这些通俗 歌 曲。但对于 未成年人 ,正处 于世界 甚至学着暴 粗 口,并 以此 为豪 。家长 需要一定的专业 知识 ,注意 自身 观、人生观 、价值观形成 的关键 时期 ,容易 吸收不健康 的知识 ,影响 行为的模范作用,从而引导幼儿形成健康 的道德情感 。 3 . 意 。意 ,即道德意志 。1 2 — 1 8 岁是青 少年形 成道德 意志的重要时 个人成长。 地位 ”日益 提高 ,特别是 独生子女群体 ,犹 道德底线 脆弱化的现象令 人堪忧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 型期,传统 期 。但 孩子在家庭 中的 “ 价值观受 到质疑 ,如勤俭节 约是 中华 民族 的传统美德 ,而 适度 消费是 如温 室花朵 ,把长 辈当仆人使 ,这 已经严重侵害 到儿童的道德情 感和 促动经济 发展的必要手段 ,面 对这两种 不同的观点 ,舆论 各执一词 。 意志 。家长要懂得逆 境是成长 的催化 剂,所有 中学教师在课堂和 学校 价值观 多元化是必然趋势 ,这也是德育 面临的挑战 。因此 ,教育者对 生活 中应时刻注意 学生道德意志 的培养 教育不 是儿戏 ,要提 高德育 受教育 者的积极引导非 常重要 。大学之 道,在明 明德 ,在亲 民,在止 的实效性 ,必须 要提升教师 的综 合素质 ( 包括师 范知识技 能和 教育知 于至善 。教育者应使受 教育者开 明 自己的德性 ,实现道 德的完善 ,最 识 ) 。 终在行为上达到至善的境界 。 4 . 行。行,即道德行为。对于1 8 — 2 1 岁的青年群体 ( 大学生 ),培 养 目标应 以 “ 践行 ”为本 。这 里并非强调 自我能力 ,而 是一种步入社 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论德育重要性 韩 愈曰 : “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 也。 ”道 ,排 在首位 。传道 的重 会 ,创造价值 的正 向品德 。行 是德育 的标 志和 目的 。对 于高校学生 , 价值观 已成 型,但是这并 不意味着步入大 学就可 以忽视道 德建设 ,更 要性 即是德育 的重要性 。 行 ”的意识 。高校时常发生暴力 事件,大学教授 要明确教育 德,是为人之基 。有人认为 ,德 是虚拟 的,不能转化成有 形的经 应该有 “ 济效应 。科技是第 一生产力 ,是经济发展 的必要 工具 。事 实证 明,百 的责任,不能一味地搞科研 而放 弃教学。 通过 对 德育 过程 ( 知 、情 、意 、行 )的分 析 ,教育 者应 明确 德 分之八十 的诺 贝尔奖是合作产 生,广泛交往和合 作意识又源于 哪里 , 育 的主要 任务是促进受 教育者实现从 知到行 的转化 ,培养品德 践行 能 归根 到底还 是德育 。 力 ,归纳得到 以下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方法: 三 、知行 合一— — 论德 育实效 性 ( 1 )根据 不 同年龄 阶段 ,教育对 象有 不同 的追 求爱好 ,思维 方 通过上文 的分析可 以看 出,一系列负面 消息的 出现 为我们 敲响警 式 ,价值 取 向,行 为特 征,教育者 必须根据学生 的年龄层次 ,掌握其 钟:务必加强道德教育。 ( 一) 为何德育效果不理想。 总体 思想状况 ,制 订是 出层次渐进 的德育方案 ,使 受教育者接 受准确 德育在 中国基础教育 中占据重要地位 ,为何教育效 果如此不佳 ? 适 合 的德育 。 同时 ,要 与充 分发 挥家庭 、学 校与 社会 教育 的联系 作 用。 ( 2 )注 重德育 形式的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课堂德育 ,可通过宣传 通过调查 ,发现原因有 以下两个方面: 1 . 智育高于德育 。应试教育下 ,智育高于德育 。家庭中 ,会 以孩 活动、社会 实践等方式进行德育 ,还可利用 网络 开展德育 ,如建立师 3 )德育的 目标应该要引导受教育者 子 的学习成绩作 为评价 标准 ;学校 中,教师很大一 部分会 以课堂表现 生在线沟 通、德育主题 讨论等。 ( 和考 试成绩作为评优 标准;社会就业 时,看重你 的专业成绩 。这样 无 进 行 自我德育 ,这也是高校 的重点任务 ,如 规范学生 自治组 织 ,通过 榜样辐射 效应进行 学生 自我德育 。 形 中就传递 了一种观点 :考试才是出路之本,分数高才是硬道理。 参考文献: 2 . 德育缺乏 实践性 。从初等教 育到高等教育 ,都不乏德育课程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德育过程提高德育实效性
作者:田添冯虹
来源:《教育观察·上旬》2013年第08期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文化的冲击加剧,我国学校德育严重脱离青少年的实际生活。
学校德育面临严峻的挑战。
把握德育过程,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寻找适合学生道德发展实际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紧贴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是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关键字]德育;德育过程;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2-0035-03
[作者简介]田添(1987—),女,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原理2011级在读硕士;冯虹(1967—),女,天津人,硕士,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如是说。
他认为道德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教育的最高目的便是道德。
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也有句名言“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从古至今教育家都将德育视为教育的根本,认为读书的最终目的是学做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做人。
然而当今学校德育在理论界的崇高地位却并没有体现在教学实践中。
在我国各类学校中德育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化,“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是现代学校德育现状最生动的写照。
在笔者看来,导致现代学校德育课程被弱化的最直接原因是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偏低。
雷锋时代的德育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当代青少年的发展需要,不能合理地引导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而且德育在崇尚“快餐文化”的当今社会,因为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往往受到其他学科的排挤。
学校轻视德育的现象非常普遍。
与此同时,随着现代化、全球化的进程,西方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带来的影响越来越深,轻德育的后果逐渐凸显:人们不再崇拜雷锋这样的道德楷模,却也不知道应该去崇拜谁。
于是网络上出现了各种各样让人无法理解的怪人怪事,有些竟还受到追捧,80后和90后的青少年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张扬个性,结果是接受了西方个人主义消极的一面,却没有学会西方的自由、民主、独立、平等的思想。
因此,重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
在德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德育过程理论的研究,德育过程理论是德育理论中的基础性理论,其研究水平制约着德育理论中其他内容,如德育内容、德育原则、德育形式与
方法,德育活动等。
鲁洁和王逢贤认为[1],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地传递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使其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社会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思想、政治、道德的社会传递和社会继承过程。
德育与德育过程是两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德育语义为静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领域内的所有事物;而德育过程语义为动态,德育存在于各种状态的连续的变化和发展中,也就是现实地存在于德育过程中。
因此,笔者认为,德育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育德”的过程,它通过一系列有组织、有目的的方法和手段,一步步地启发、引导受教育者,使其思想品德得到提升。
而德育过程是一种心理互动的过程,德育就必须从体验和实践开始。
正确认识和把握德育过程,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是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
在学校德育中,首先面对的是学校道德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道德影响之间的矛盾。
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所处的社会中,正面的价值观与学校道德教育水平之间存在矛盾。
社会正面价值观念是多种多样的,分不同的层次和维度。
它们不是一起出现在青少年的生活之中的,而是随着青少年成长发育而逐渐出现的,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社会道德都能成为学校德育课程的内容,德育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德育要首先尊重教育对象的实践道德发展水平,选择其可以接受和理解的社会正面价值观念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而另外一些还不能被受教育者接受的社会正面价值观则要放在日后学习。
这就要求学校在制定德育目标和选择德育内容上考虑青少年道德水平发展的实际情况,选取那些他们容易理解,乐于接受,关注度较高的内容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并以此为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
另一个方面是指同学校德育价值冲突的价值观念与学校德育系统的矛盾。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想的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人们越来越多的基于理性的思考,倾向于用法律来调节社会中的矛盾,而不再推崇孔融让梨的美德。
青少年一边在学校里接受孔融让梨的道德教育,另一边却在社会和家庭中体味着个人中心主义的“利己”价值观。
结果导致青少年价值观的混乱,乃至社会价值体系的混乱。
为此,着力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是当前国家的主要任务。
而对于学校德育来说,注意参与学生社会价值环境的建设和改造是保证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学校要告诉学生怎样的价值观是适应当前社会主流并有利于个人和民族进步的价值观。
这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要特别注意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并且在学校德育课程中安排一些特殊的课程使受教育者获得抵制不良价值影响的能力。
二、寻找适合学生道德发展实际的德育目标
上面我们说到学校要在制定德育目标和选择德育内容上考虑青少年道德水平发展的实际情况,选取那些他们容易理解,乐于接受,关注度较高的内容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并以此为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
因此,如何将德育目标转化为德育内容与方法等中介环节决定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
我国现行的德育目标和内容多以口号形式出现,并没有太多可操作性的指导,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
这些大而空的德育目标没有考虑到
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忽视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直接导致了德育内容的空洞,丧失了对青少年学习生活的指导。
在这一方面,许多发达国家的德育目标和公民教育目标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如新加坡政府为了免受西方文化中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强调亚洲价值观,以此来塑造公民良好的道德修养。
道德教育的目标按照学生的学龄阶段分层,根据不同道德发展的水平制定相应的目标,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
我国德育确实应该以此为鉴,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和青少年道德发展实际的德育课程目标,小学阶段学会学生与他人分享,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等,中学阶段学会同情、关怀和照顾他人,培养具有接受和应对变化的渴望,培养希望能对国家安全和幸福做出贡献的情感。
三、德育内容紧贴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
通常,在学校德育中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存在着矛盾,如何合理解决这对矛盾关系着学校德育是否能影响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檀传宝先生认为,这种矛盾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缺乏紧密的联系,二是学生缺乏道德行动的策略训练因而行为乏力。
[2]这就要求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要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认知活动受情感的影响,如果学生不能经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来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指导自己的行为,那么再正确、再科学的德育内容也无法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
因此,学校道德教育要特别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要在道德教育中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在感受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当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道德教育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当然,道德教育不应该局限于课堂之内,要让学生更多地走进社会之中,如在可行的范围内带领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或参观访问。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宽广舞台上感受生活,磨炼意志,锻炼道德实践能力。
使学生在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感染,从而激发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使道德认知成为道德情感所真正接纳的道德信念,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自上而下的正确价值正确引导,需要自下而上的积极情感体验,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需要学校给予德育更多的时间和理解,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配合,给青少年提供一个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 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2] 檀传宝.学校德育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