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的融合
最新-中学班级管理 浅谈“刚柔相济”的班级管理艺术

浅谈“刚柔相济”的班级管理艺术“刚柔相济”语出自《周易》“刚柔节也”,其中所流露出的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中和观、平衡观。
这种中和之道在各方面给与后世启示,比如中医学中“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的中医阴阳平衡和调节理论,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凡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不可徒恃其勇”的军事管理理论,等等都得益于此。
我认为在现今教育工作中,“刚柔相济”也是有效管理班级的关键。
事实上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我们往往不是“刚有余,柔不足”就是“柔有余,刚不足”,很难做到两者的有机融合。
记得第一年担任班主任时,我和学生打成一片,还为自己和学生的“融洽关系”沾沾自喜,但是渐渐地我发现班级的纪律越来越糟,学生越来越自说自话,不把我的要求、任务放在心上,班级就像一盘散沙,难以管理。
第二年重新接了个班级,于是我吸取前次的“教训”,转而不苟言笑,严格治班,可是这样一来,学生和我的距离非常远,心里也并不服气,有时还会和我顶牛,班级工作也很难开展。
看来,“太柔”和“过刚”都无法把班级工作做好。
只有做到“有刚有柔”“刚柔相济”才能在管理班级中游刃有余。
所谓的“刚”就是一些刚性的规矩、原则,包括校纪校规,也包括班级公约。
校纪校规无需多言,对于班级公约我的做法是,每接一个新班级时,我不急于进行思想教育,而是利用家访、课上及课后的观察来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然后根据班级实际并在学生中听取意见建议后制定班级公约。
一旦制度形成,就严格要求学生按校规班规行事,并与学校的评优、思想品德测评挂钩,如有违反,无论是普通同学还是班级干部都一视同仁,不但要批评教育还要记录在案。
在最初的一两个月里把狠抓规矩作为班级工作的重点,学生习惯成自然,管理也就上轨道了。
当然在执行刚性规则时也要讲求柔性的策略。
比如学生犯了原则性错误——违背了社会公德,破坏了班级风气,损坏了班级荣誉,那么在处罚前应先与学生交流沟通,循循善诱,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解释处罚的原因,得到学生的理解。
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实行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结合的思考

应 明确具体的规章制度 、 行为规范 , 使被 管理者 的一切行为 都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 ,并对被管理者 实行制度定对错 ,论
奖罚,每位被管理 者都要严格遵 守制度 。 权威化 。为 了使制 定的规章制度得 以贯彻并有效实施,
收稿 日期 :2 1 -0 —1 00 1 4
求分为 : 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及 自我 实现需求。 赫茨伯格 的双 因素理论又指 出, 为维持生活所必 须满足的低 层需求如 生理需求 、 安全需求、 社交需求相 当于
中呈现 出新的问题 。 如何吸收两者的优点 , 融合长处 , 改变
高职院校 中师资队伍 “ 数量亟待增加、稳定性有待加强、专 业素质有待提高”的现状 ,建设一支稳定 的、高素质的高职 教 师队 伍促进 高职 院校 的健康 发展 是值 得探 讨 的一 个课 题 。笔者认为 , 应把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结合起来 ,刚性管 理为基础 ,柔性管理为补充 、完善 ,既注重制度化管理 ,又
()有 助于教师专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新形势和 2
二
高职 院校 师资 队伍建设 的现状 及刚性管 理 和 柔性管理 相结合 的必要 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师 资队伍;刚性管理和柔性 管理相结合
中图分类号:G 4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7 — 29( 00 70 8 - 3 63 2 1 2 1 )0 - 0 70 -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的今天 ,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 管理 成为管理学中的一项重要活动 。 传统 的刚性管理 已制约了高 职师资队伍的发展 , 近年来被广泛推崇的柔性管理 也在 实施
展平台而流失严重。面对众 多现实 问题 , 只有通过实施刚性
和保证, 柔性管理则为刚性管理 的补充和完善 ,使管理过程 既有可遵循 的章法依据 ,又 能根据事情 的变化发展灵活适
柔性管理与刚性规则相结合

柔性管理与刚性规则相结合李局长在谈到如何理解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讲话"精神的第四部分--机制上要不断创新。
在综合监管具体工作要求中,他强调要把握住三点:第一是支持配合,对于相关部门就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所作出的安排部署,组织开展的重大行动,要全力支持、主动配合,甘当"配角"、把相关部门推到"主角"位置上。
第二是协调服务。
各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在舆论宣传、政策环境、专项整治和执法条件等方面,都需要协调服务。
除了主管部门自己努力外,安全监管部门要主动把相关协调工作承担起来。
第三是监督指导。
即依法监督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指导相关部门及其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
讲到这里,李局长特别加重语气说,以上三条,支持配合是切入点,协调服务是立足点,监督指导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只有在支持配合、协调服务的基础上,才能加深沟通了解、交流信息,才能逐步掌握相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情况,才能取得发言权和指导监督权。
只有全部做到这三条,综合监管职责才能履行到位。
李局长还例举出亲身实践经验来说明以上三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他谈到自己搞了半辈子工业,但去了国家民航总局那里,对于飞机安全驾驶等具体方面,还是有隔行如隔山的感觉。
于是在这样情况下,躬下身来,好好地向民航部门同志们学习,听取他们的介绍民航安全生产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意见,发挥民航有关部门的积极性,把民航的安全运营管理好,进而将国家赋予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履行到位。
接着,李局长欣慰地谈到,这些年来我国民航的安全生产情况很好,飞行保持着安全纪录。
安监总局与民航总局的工作关系也非常和谐,民航总局非常支持我们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李局长还列举了其他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以证明坚持柔性管理的必要性,例如水上运输业、铁路运输业、建筑行业等。
我们从这些生动的事实中感受了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事业中充满和谐与创新的气氛,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远大前程。
柔性管理理念在小学体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柔性管理理念在小学体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摘要: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主要使用传统方式进行管理,包括仅依靠片面的规章管理以及奖赏惩罚和纪律检查。
传统体育工作强调学生要无条件服从教师的规定,具有“刚性管理”的特点。
但是随着教育改革事业不断深化,国家对综合型素质人才需求不断增升,需要对管理方式进行有效创新,所以在小学体育管理工作中实施柔性管理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柔性管理理念在小学体育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以及意义。
关键词:小学体育;柔性管理;学生管理引言:柔性管理是企业中的管理理念之一,但在学校对学生体育管理工作中同样适用,而且柔性管理逐渐成为小学体育管理工作的主要模式。
在管理工作中应该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相结合,柔性管理为主,刚性管理作为补充。
这种管理模式不依靠单纯的规章制度来束缚学生,而是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依赖的意识,能够促进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身心发展。
一、优化体育课程设计,拓展柔性管理渠道在小学体育教育过程中,体育教育应该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
小学阶段学生正是处于精力旺盛的阶段,单纯的刚性管理不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柔性管理意味着不应该单纯按照教科书上乏味的体育活动来进行指导教学,要进行创新课程设计[1]。
灵活的课程设计来满足小学生的需求,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自身处于高效学习能力阶段,在给小学阶段的学生设计课程时,要把握住他们爱好广泛,好奇心强的特点。
掌握“教导”与“游戏”相结合的观点来进行设计课程例如“穿梭丛林”这个游戏,本质为一个学生围绕人群进行跑动,如果体育老师不做情景模拟,学生就会感觉到单调乏味,不利于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培养。
通过体育老师指导比如在活动前给学生讲述抗战时期,少年越过敌人火线穿越丛林给红军送情报的故事,这样做可以大幅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们的参与感。
在游戏结束后,老师坚持寓教于乐原则,讲述关于跑步的理论知识以及标准规范,这样的课程设计就可以使得一堂枯燥乏味的体育课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也能在课堂中收获知识、强健体魄。
企业管理需要刚柔并济

企业管理需要刚柔并济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供求关系快速变化,市场环境始终保持动态发展态势,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保持与动态市场环境相适应的竞争优势。
企业需要突破单一刚性管理制度,掌握柔性管理原则,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快速发展。
1基本概念柔性管理,又称文化管理或者激励管理,是以柔性力量管理企业内部的一系列人和事,究其本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
它依赖于员工的心理过程,依赖于每个员工内深处激发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具有明显的内在驱动性。
刚性管理,又叫硬性管理或者制度管理,是一种以工作为中心,强调规章制度的管理模式。
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管理企业员工,形成按章办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局面。
责任管理、岗位责任制管理均属于此范畴。
2两者区别刚性管理的基础是组织权威。
即令员工不敢不干,通过这样的强硬激励,使员工达到按部陈就班的生产效率和工作速度。
柔性管理是基于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对其加以引导和鼓励、支持,使员工与上级形成良好的上下级关系,通过形成内心的归属感来提高企业向心力,促进企业前进。
层次较低,脑力劳动需求较少或者工作较为单调的员工,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规范,容易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有序,刚性管理应运而生。
脑力劳动较多,享有决策权的高层,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柔性管理,形成一定归属感后,动脑决策便成为一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
3柔性管理基本特征+柔性管理提倡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减少层级,简化中间环节,下放决策权,赋子每个成员或下属单位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组织成员的创造力,实现人尽其才的组织机制。
同时,通过扁平化的组织机构,实现企业团队与工作小组之间信息传递便利、迅速和灵活。
管理决策的柔性化,柔性管理的决策过程建立在对组织成员的信任和尊重基础上,通过广泛的讨论来达成共识。
此外,还体现在决策目标选择的灵活性上。
由于存在决策前提的不确定性,无法完全按照最优化准则决策,柔性管理提倡以满意准则替代最优化准则,管理决策具备更大的灵活性。
论城市管理执法的刚性和柔性

论城市管理执法的刚性和柔性城市管理执法既有刚性又有柔性,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都是不可或缺的。
刚性管理指的是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对违法行为严肃处理的态度,采用法律、规章制度等强制手段进行治理,包括罚款、拘留、警告、强制拆除等手段,让违法者清楚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以达到威慑违法者,维护城市治理秩序的目的。
刚性管理的优点在于可以迅速制止一些严重的违法行为,对危害城市治理运行的情况进行即时处置,达到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市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目的。
但是,刚性管理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可能造成市民对政府管理部门的不满和抵触情绪,进而增加违法行为的发生,因为违法者在出于恐惧心理的情况下倾向于更为激进和冒险的违法行为。
柔性管理指的是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在采取相应行动后,对违法行为人采用既包容又鼓励的方式进行处罚、执法。
这种方式鼓励违法者主动自我纠正错误,协助当地政府管理部门加强城市管理,同时也可以增进执法者与市民间的互动联系,提高管理的效率。
柔性管理还可以使政府职能部门更有亲和力,减少过度执法对市民的影响,增进政府与市民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城市治理的公信力。
然而,柔性管理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可能造成违法者不尊重法律的不良后果,增加社会治理的难度。
因此,针对城市管理执法工作,要采取刚柔并济的策略。
首先,政府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需要在市民心中树立权威形象,使人们对执法部门敬畏有加,使实施刚性监管的情况更加有效。
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科学管理,把握处理事情的良好时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实施执法行动时,可以对于那些“好人犯错”的人群采用宽容、包容的态度,即实施柔性管理,帮助他们快速纠正错误,同时对于那些恶意违法的行为严加罚处,让其警醒、吸取教训,以达到有效治理的目的。
总之,城市管理执法的刚性和柔性都不可或缺。
有着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强制力的刚性管理的存在,是城市管理执法的基石。
而柔性管理虽不如刚性管理那样强制,但却在实际操作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这正是柔性管理的魅力所在。
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制度最一般的含义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许多情况下;制度也是某一领域的制度体系;如我们通常所说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文化制度等..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更要有制度体系;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利;督促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制定规章制度应当体现权利与义务一致、奖励与惩罚相结合..在众多的制度当中;我要谈一下企业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制定就有其企业特色的东西;也就是要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尤其是管理制度;要成体系要有主线..只要有了完善的管理体制;才能使管理上纲上线;只有有了完善的管理体制;才能使人有了可遵循的准绳;也只有有了完善的管理体制;才能做到奖惩分明;有的放矢..不断地用制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而我们的企业管理最大的症结还是没完善的系统的有企业特色的管理制度..所以才有出了事情;大家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发生..追其根本;是制度本身有问题..制度本身是没有人情味的;作为制度的执行者一定要人性化管理..人性管理;不是只讲情面;太过人情味;处理问题没有原则性;而是指按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加入人性化的管理元素;既讲原则又处理得当;刚柔并济..使得制度和管理相得益彰..而在我们的企业中大有情大于法的成分存在..出了问题不是按章办事;而是按人情厚簿论处;没有原则性..这也使得许多人认为;出了事;只要有托个人情就OK;近而忽略了悔过自新的过程;也就不会认识到错误的根本所在;也就不会从本质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相同的错误或过失屡屡重现..也会对其他人产生一种出了问题没什么大产了的误导..管理其根本就是管人;管人的根本;就是管人的心..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啊说到管人心;也就是管理人的思想..管理人的思想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德服人..作为管理者;胸襟一定要宽广;有宽容之心;忍耐之力..遇事将心比心;使制度化的东西更具人性化..统冶人的灵魂才最管理的最高境界..这可能有点危言;但是道理确实如此..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处理事情时都能忽略自身职位;设身处地多为别人着想;经常换位思考;又有什么事情处理不了的呢然而;这样做的效果会让员工和你坦诚相待;才会让他们心怀感激去做事;才会对企业有一种归属感;才会为企业倾注自己感情;变被动为主动做事..如果每位员工都能自发地怀着感恩的心为企业献计献策;何愁企业不兴三权力集中在严密的组织结构中实行刚性管理;使各项制度得以有效地执行与遵从;采取纵向高度集权的命令和指挥是肯定的..在组织内部;各个职务和职位按等级制度的体系井然有序地进行划分;每一级的人员都必须接受其上级的控制和监督;下级服从上级;上级拥有对下级发出服从命令的权力;从而形成一个直线式的等级递进的指挥链..直线权力是绝对的;组织管理的各项大权均集中在最高领导层;从而实行集中领导、统一指挥..下级对上级的命令必须服从;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使职员按既定的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四物化与理性化剐性管理是一种理性管理;是站在管理者的立场;预设一种工作最优化模式;进而通过规章制度搭建工作的标准化、管理的程序化;在实践中努力让组织进入一种理想化的应然状态..在规章制度的字里行间隐含着这样一个假定——^在根本上是一样的;是理性的;应该按照管理者设定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工作方法来开展工作;完成工作任务..也只有这样;工作效率才能提高..可见;刚性管理把一切对象加以“物化”;强调了人的理性特征;企图把人修改得适合于工作;不允许人本来就存在的非理性特征在工作中表现;当然也就不重视发挥人的非理性特征在提高工作效率中的重要作用..四、刚性管理利弊分析从刚性管理走过的历程;我们看到;它的产生、发展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适应的;对提高产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成效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对今天的组织管理仍然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一刚性管理的积极作用1、刚性管理在管理活动中具有普遍性和共性..在刚性管理中;制度是它的核心;而法制对任何时期、任何对象的管理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即便是在企业文化、柔性管理的呼声日高一日的今天.也决不可回避或者舍弃法制这一管理思想及相应的手段;也不能排斥刚性管理;更无法取代刚性管理..我们看到;在今天一些具有很强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中;职工自律性已经很高;但仍然可以看到这些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或明或暗地支撑着公司的高效运转..在一个组织中;要使组织成员步调协调一致朝着组织目标奋进;建立一套规范的行为标准及管理程序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正如韩非所言:“一民之轨;莫如法..”在一个组织中;存在着众多的关系、矛盾;这些关系的处理、矛盾的解决;需要有一定的规范..这些规范;有的可以通过企业文化层面来解决;但更多的还需要通过规章制度、条例、纪律、指令等来解决..如果一个组织没有制度;管理就会无序;行为无法一致、协调;组织必然会迅速崩溃..缺乏必要的制度、程序和量化标准作基础;任何管理都不会起到好的作用..越是复杂多样化的组织活动越是需要周密的组织..可见;刚性管理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保障..2、刚性管理贯穿于组织发展的整个过程..组织初创时;首先要确定组织目标及成员的工作行为规范;使人们的行为具有目的性和确定性..组织的发展是分若干阶段前进的;每个阶段都伴随着或大或小的组织变革;原来的制度规范部分被突破;还将建立新的制度..在制度逐步完善稳定时;组织成员的行为经过整合也达到规范;组织也成熟起来..可见制度的建立与变革贯穿于组织发展的全过程..3、刚性管理能给人一种安全感..在刚性管理中;管理者的意志主要通过有形的、可看得见的各项规章、制度、政策、法令等条文体现的;而这些条文是公开的;人人知晓的..管理者对职工进行评价也主要是以这些规章制度作为依据;具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尺度;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因素给工作、评价带来的不均等;进一步体现了管理的公正性、公平性..在组织中;每位职工都有自己相应的职位;一切行为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将给人一种安全感和依托感;使人们放心地、充满希望地在制度框架内自由行动.不必花更多精力去处理人际关系;而把重心放在工作上;因为只要把工作做好了就会得到应有的肯定..同时;我们还认识到;制度与自由也不是势不两立绝对矛盾的..在一个社会、一个组织中;每个人都为所欲为的绝对自由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存在的;那样必定会损坏到别人的利益..组织中一定的制度约束是为了全体成员获得更实在的、更有益的自由..在大家共同遵循一定规则的前提下;人的自由活动才是安全的..4、刚性管理有着方便、快捷的优势..在组织的管理中;指挥、组织、监督和控制等管理活动以刚性的命令、指示、政策制度等形式运作;有其快捷、方便的特点..明确的规章制度、严密的组织结构、统一的领导及理性的处理使管理活动体现出执行速度快、实施效果明显的优势..尤如韩非所言:“赏罚;使天下必行之……令朝至暮变;暮至朝变;十日而海内毕矣..”韩非子..难一二刚性管理的弊端1、刚性管理不能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组织中规章制度的建立;一般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把组织成员看成是接受监督的对象;是以组织成员可能要违反这些规定为前提的..规章制度是企业所有者、组织最高管理者的意志体现;是压制、打击管理者认为“恶”的行为;鼓励、扶植管理者认为“善”的行为的一种有力工具;是管理者建设他认为的并追求的理想的组织王国的手段..虽然有人提出;错的不是制度;面要看建立什么样的制度..但我们还是看到;制度的建立;从一开始就没有给组织成员树立主人翁意识;他们的自主权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管理过程中;常常把职工“物化”了;以为职工在任何时候都能处于理性状态;不重视职工非理性因素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行为科学也证明;“即使职工完全遵守企业制度;自身的潜力也只能发挥20%至30%”..可见;刚性管理未能充分调动及发挥职工的积极能动性..2、刚性管理未能涉及组织内所有工作..在管理实践中我们看到;再多的制度和条款都是不够的;规定不完所有部门和职工的任务范围和责、权、利;正所谓“如果制定了一百条法律;也就制造了一百零一个漏洞”..工作中又不断产生一些无法定时、定量、定向且难以准确计划、考核的边缘工作;这些工作的责、权、利是很难明确和制度化的;只能通过协调来完成..另外..组织内部的很多工作也不能用制度来管理;特别是一些在8小时工作以外职工开展的创新性研发工作;这需要职工的敬业精神..我们知道;制度只能规范人们的言行;但不能规范人们的思想;制度是治标;而不是治本的..而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统一人们的思想;是治本..关于这一点;韩非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凡治之大者;非谓其赏罚之当也……是故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韩非子·说难3、刚性管理容易使组织僵化;缺乏活力;灵活性、适应性不强..严格的规章制度、严密的组织结构、权力等级森严以及物化、理性的管理风格;使刚性管理一过头就容易激化矛盾;造成组织的僵化和呆板;使管理者陷入自己精心编织的“理性藩篱”之中..工作教条化;缺乏灵活性;使组织难以快速适应组织内部及外部带来的变化..综上所述;刚性管理在管理活动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在倡导柔性管理的今天;仍不可否定或排斥刚性管理..但要使刚性管理在实践中发挥更好的积极作用;必须针对不同的组织特点、不同的工作性质、不同的发展阶段;艺术地把握好刚性的度;与柔性管理结合;“刚柔相推;崇德广业”周易;为组织目标的快速实现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使组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团队凝聚力建设的七大要素(论团队建设的凝聚力与执行力)

团队凝聚力建设的七大要素(论团队建设的凝聚力与执行力)目录一、导语二、不断加强团队建设,提升部门凝聚力。
(一)贯彻商服企业服务宗旨。
(二)增强组织双向互动交流。
(三)采取多元化激励措施。
(四)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相结合。
三、不断增强服从意识,提升人员执行力。
(一)强化制度建设和考核机制。
(二)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知人善任,分工到位。
(四)提高职工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不断强化能力建设,提升团队战斗力。
(一)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系统性。
(二)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三)持续推进标杆管理。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五、结语内容一、导语凝聚力即凝心聚力,凝聚人心产生合力。
通过确立团队共同的理念与价值观,形成团队共同意志,强化团队思想统摄力基础上,通过物质与精神双重激励,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相结合,提高团队成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执行力是大局意识、核心意识、责任意识驱动下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的产物,是成员态度与能力高度结合的成果,是团队主动意识与创新精神的最高表现。
提高团队凝聚力和落地执行力是形成团队战斗力的必然前提,超强的团队战斗力是思想统一、目标一致的凝聚力与贯彻执行、不打折扣的执行力的必然结果。
二、不断加强团队建设,提升部门凝聚力。
加强团队建设,培养团队成员共同目标、共同需求、共同兴趣,不断增强部门凝聚力、向心力。
(一)贯彻商服企业服务宗旨。
加强组织思想统摄力,努力践行商服企业服务宗旨,用有温度的举措,有力度的行动,用心用情用力,不断提高服务意识,落实后勤服务一体化保障,全心全意为中煤营造温馨家园。
(二)增强组织双向互动交流。
明白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创造一个相互信任利于沟通环境,增强组织双向互动交流,提高上下级沟通、加强平行沟通;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利用互联网进行沟通,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学会倾听,群策群力进行头脑风暴,科学民主决策。
(三)采取多元化激励措施。
在基层工作钢性和柔性相结合的案例

在基层工作钢性和柔性相结合的案例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习总书记说过,“说到底,基层治理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所谓技术,就是指要讲方法,讲手段,尤其是要注重发挥法治这一刚性手段;之所以讲艺术,就是要掌握规律,懂得变通,要关注民众情绪,用柔性的力量去引导。
这种行政智慧在新时期、新阶段显得十分重要而必要。
因此,砥砺基层刚柔并济的治理之志,方能永葆和谐社区的大美中国。
如今,社会治理面临诸多挑战。
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比比皆是,城市牛皮癣屡禁不止,无证摊贩层出不穷……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市容市貌,也不利于群众的生产生活,更是严重考验着党和国家的基层执政能力。
长期以来,各级地方政府为此也是费尽心力,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即在于没有很好地处理好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没有用好“刚”和“柔”,“硬”与“软”。
所以,我们只有刚柔并济,方可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唯有在处理小事上才能为我们的基层治理保驾护航。
规矩定方圆成。
法规制度是约束社会行为最好的手段。
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乱象,都呼唤着刚性执法,严格执法。
“中国式过马路”,“管它红灯绿灯,凑够一撮人就走”;“中国式旅游”,“管它绿水青山,皆能信笔涂鸦”;“中国式广场舞”,“管它白天黑夜,大爷大妈我开心就好”……以上案例都充分说明,如果对这些小事没有强有力的约束,个体的自由也就会损害他人的自由。
因此,社会治理要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从严刚性执法,彰显法治权威,增强全社会的法治共识。
社会治理应该刚中带柔。
同样是城市流动摊贩的问题,一些地方推行的微笑执法、围观执法等都是柔性执法的典型体现。
据了解,为避免冲突,有地区摸索出了其他“柔性执法”方式,如聘请女子队员和高学历大学生加入城管队伍,有的地区还尝试邀请留学生、小学生客串城管队员劝阻占道摊贩,效果都很好。
因此,要转变治理理念,以柔性的服务深入人心,真正实现执法以民,执法为民。
习总书记曾言道:心无百姓莫为官。
从古至今,人民群众一直是国之基础,是政之所兴。
打造刚性与柔性并重的公司文化实现平衡发展

打造刚性与柔性并重的公司文化实现平衡发展在现代企业发展的道路上,公司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核心驱动力。
如何打造既具有刚性又具有柔性的公司文化,以实现平衡发展,成为了众多企业领导者追求的目标。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打造刚性与柔性并重的公司文化的重要性和实现方法。
一、刚性与柔性的公司文化的背景分析刚性的公司文化在过去的发展阶段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这种文化下,企业强调纪律性、规范性和执行力,这有助于形成明确的目标和规章制度,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执行力。
然而,刚性文化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过于僵化、创新性不足和员工创造力的压抑等问题。
而柔性的公司文化则强调灵活性、创新性和人性化。
在这种文化下,企业鼓励员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倡合作、沟通和团队精神。
柔性文化有助于激发员工的激情和动力,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然而,过分强调柔性,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组织目标的模糊性、执行力的不足和团队间的协作不畅等。
因此,在现实的企业管理中,需要将刚性和柔性相结合,打造刚性与柔性并重的公司文化,以实现平衡发展。
二、刚性与柔性并重的公司文化的重要性打造刚性与柔性并重的公司文化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刚性的公司文化有助于确立和传播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使命。
通过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使命,员工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和目标,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其次,柔性的公司文化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潜力。
在一个鼓励创新和合作的文化环境中,员工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从而推动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最后,刚性与柔性并重的公司文化能够实现组织的平衡发展。
通过合理的刚性机制和柔性机制的结合,企业能够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关注员工的发展和福利,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共赢。
三、实现平衡发展的公司文化的方法1.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使命。
通过制定和传播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使命,塑造企业的刚性文化基础,明确员工的行为准则和目标,使员工知道自己为何工作和努力。
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

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四)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有⼈把它们也叫做管理模式1.刚性管理——(1)内涵也叫硬管理,传统管理。
就是制度管理,硬管理,条理管理,规则管理,规矩管理,各种理性管理模式,如数学模式、矩阵模式等。
刚性是管理的基础,也叫科学管理,现代管理,叫做第⼀次管理⾰命——相对于经验式管理⽽⾔。
它是⼀种严格管理。
(2)代表⼈物和代表作泰罗和约法尔是这⼀理论的代表⼈物。
泰罗——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约法尔——《⼯业管理与⼀般管理》(3)主要特征偏重等级,结构,制度,章法式管理,我们今天的责任管理、推⾏的岗位责任制管理,基本上属于刚性管理。
(4)其理论依据是X假说。
中国的荀⼦性恶论:饥⽽欲饮,寒⽽欲暖,劳⽽欲休。
欲望⽆⽌境,⽽社会资源有限,于是争夺、战争就不可避免。
⼈性的顺其发展就会起破坏作⽤。
⽽管理国家就需要两⼿:⼀是⽤圣⼈的礼义教化,使之改恶从善;⼆是⽤刑罚禁⽌恶⾏,使恶⾏受到制约。
(5)利弊有利于组织秩序的维持和运转正常;有利于提⾼企业的素质;在单位的初创时期作⽤较⼤。
不⾜之处:它解决不了积极性、创造性问题。
2.柔性管理——这是当今世界很流⾏的⼀种管理理论和⾏为,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论语》、《孟⼦》等书中就涉及了。
(1)内涵它是管理的第⼆次⾰命。
它以⼈性化管理为标志,就是我们讲的以⼈为本的管理,属于软管理。
它强调速度与反应、灵敏与弹性,它注重平等与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和企业精神,它依据信息共享、竞争性合作、差异性互补,实现知识由隐性到显性的转化,创造竞争优势。
它是机制管理,⽂化管理,激励管理等。
(2)⾏为特征激励,沟通、协调、平衡,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3)关键强调感情投资是柔性管理的关键。
⼠为知⼰者死。
(4)运作注重组织⽂化建设,推⾏⾃我管理,重视员⼯培训和⼈⼒资源开发,由集权向分权过渡,增强战略决策的灵活性,实⾏弹性预算,采取多种营销组合来吸引消费者,⽣产的⼩批量、多品种、柔性⽣产,主张权变管理,应变能⼒强。
柔性管理与刚性规则相结(三篇)

柔性管理与刚性规则相结一、背景现代企业管理越来越注重员工的发展和创新能力,柔性管理成为了一种流行的管理方式。
柔性管理注重员工的思维自由度和灵活性,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决策和创新。
然而,柔性管理也容易导致组织内部的混乱和不按规矩办事的情况发生。
因此,与柔性管理相结合的刚性规则变得非常重要,以确保组织的目标能够有效地实现。
二、柔性管理1. 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公司鼓励员工在决策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重视员工的意见和反馈。
公司会定期组织员工参与决策的会议,让员工能够参与到公司的发展和决策中。
2. 提供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公司提供弹性工作制度,让员工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情况选择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
公司会提供一定的工作自由度,让员工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
3. 鼓励创新和多样性:公司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创新,并重视员工的多样性。
公司会定期组织创新和多样性培训,以提升员工的创造力和多样性思维能力。
三、刚性规则1. 岗位责任和职责明确:公司会为每个岗位设定清晰的责任和职责,并告知员工。
员工必须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并按照要求完成工作。
2. 严格遵守公司制度和规定: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员工必须严格遵守。
例如,公司的考勤制度、请假制度、机密保密制度等。
员工必须按照公司的制度和规定行事。
3. 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公司设立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和奖惩。
员工的工作绩效将直接影响薪资的涨幅和晋升的机会。
四、柔性管理与刚性规则相结合柔性管理和刚性规则可以相互促进,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柔性管理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而刚性规则可以约束员工的行为,确保员工按照规定的方式和方式完成工作,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转。
在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将柔性管理与刚性规则相结合:1. 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指标:柔性管理鼓励员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灵活性,但是必须建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指标。
刚柔并济的管理方式

刚柔并济的管理方式是一种结合了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优点的综合管理模式。
它既强调规章制度和权威性,又注重人性化和灵活性。
这种管理方式旨在实现管理的高效性和员工的满意度之间的平衡。
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和组织结构为基础,通过权威和强制力来维护组织的稳定和秩序。
刚性管理强调对员工的监督和控制,以保证组织的各项工作符合规定,并且能够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刚性管理的优点是能够保证组织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但它可能抑制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柔性管理则更注重员工的情感和需求,强调对员工的尊重和信任。
柔性管理通过建立一种宽松、自由、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柔性管理能够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然而,柔性管理也可能导致组织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降低,影响组织的绩效。
因此,刚柔并济的管理方式需要平衡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优点,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个性特点来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例如,在组织结构上,可以采用扁平化、网络化等灵活的组织形式,减少层级关系,提高组织效率和适应性;在员工管理上,可以采用激励、奖励、培训等多种方式,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潜力,提高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刚柔并济的管理方式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模式,它既强调组织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又注重员工的情感和需求,旨在实现管理的高效性和员工的满意度之间的平衡。
构建刚性与柔性相结合护理管理模式的体会

重症缺乏统一 的认识 和理解 , 也极大地影响到重症患者 的治 疗 。应该清醒地认识 到 , 重 症患者 是一个 整体 , 疾病 也是一 个整体 , 所以 , 治疗也应该具有 整体 性。 该病例是在 患者 生命 体征极度不稳定 的情况下 , I C U医 生坚决要求外科 医生施行手术 , 并在手术全程维持患者 的生
2 7日患者 清醒 , 呼吸 平稳 , 腹 部 膨隆 稍好 转 , 腹部 较前
软, 全 腹压痛 、 反跳痛 轻 , 有深压痛 , 肝脾未触及 , 肠鸣音未 闻 及 。胆管引流管 固定 通畅 引流 出棕黄 色液 , 文 氏孔引 流管 、 盆腔引流管无 引流液 。复查 WB C 8 . 9 3×1 0 / L , R B C 3 . 0 5×
西 南 国防 医药 2 0 1 3年 l 2月第 2 3卷第 1 2期
物止血 、 抗胰腺炎治疗 。
・ 1 3 5 7・
肝 面破 裂缝 合 , 经过 1 h的奋 战 , 手术 结束后 返 回 I C U, 术后
予 以补充血小板 、 冷沉 淀 、 新鲜血浆 等 , 药物止 血 , 患者血 浆 引流逐渐减少 , 呼吸逐 渐稳 定。术后第 7 d顺利 脱机 拔管 ,
氨酰 转 肽 酶 4 8 I U / L, 碱 性磷 酸酶 6 3 I U / L ; 尿 素 氮
1 1 . 0 mm o  ̄L , 肌酐 8 0 m o L / L; 凝血正常 ; 血淀粉酶 4 4 I U / L , 血 脂肪酶 4 9 I拔除气管插管 。4 3 d后 , 患者治愈 出院 。
2024年柔性管理与刚性规则相结(三篇)

2024年柔性管理与刚性规则相结李局长在谈到如何理解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讲话精神的第四部分--机制上要不断创新。
在综合监管具体工作要求中,他强调要把握住三点:第一是支持配合,对于相关部门就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所作出的安排部署,组织开展的重大行动,要全力支持、主动配合,甘当配角、把相关部门推到主角位置上。
第二是协调服务。
各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在舆论宣传、政策环境、专项整治和执法条件等方面,都需要协调服务。
除了主管部门自己努力外,安全监管部门要主动把相关协调工作承担起来。
第三是监督指导。
即依法监督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指导相关部门及其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
讲到这里,李局长特别加重语气说,以上三条,支持配合是切入点,协调服务是立足点,监督指导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只有在支持配合、协调服务的基础上,才能加深沟通了解、交流信息,才能逐步掌握相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情况,才能取得发言权和指导监督权。
只有全部做到这三条,综合监管职责才能履行到位。
李局长还例举出亲身实践经验来说明以上三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他谈到自己搞了半辈子工业,但去了国家民航总局那里,对于飞机安全驾驶等具体方面,还是有隔行如隔山的感觉。
于是在这样情况下,躬下身来,好好地向民航部门同志们学习,听取他们的介绍民航安全生产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意见,发挥民航有关部门的积极性,把民航的安全运营管理好,进而将国家赋予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履行到位。
接着,李局长欣慰地谈到,这些年来我国民航的安全生产情况很好,飞行保持着安全纪录。
安监总局与民航总局的工作关系也非常和谐,民航总局非常支持我们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李局长还列举了其他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以证明坚持柔性管理的必要性,例如水上运输业、铁路运输业、建筑行业等。
我们从这些生动的事实中感受了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事业中充满和谐与创新的气氛,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远大前程。
柔性管理与刚性规则相结合

柔性管理与刚性规则相结合柔性管理与刚性规则是组织管理中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它们可以相互结合,以实现组织的高效运作和员工的发展。
柔性管理强调员工的参与和灵活性,而刚性规则则强调规章制度和纪律性。
结合两者可以在保持组织秩序的同时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柔性管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鼓励员工的参与:柔性管理强调员工的参与和合作,通过与员工沟通和协商,提高员工对组织决策的认同感。
组织可以通过定期的员工意见调查和员工代表会议等方式,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意见,从而灵活地调整组织管理策略。
2. 弹性工作安排:柔性管理提倡弹性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
组织可以采取弹性工作制度,如弹性工作时间、远程办公和灵活的休假制度等,使员工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3. 培养员工发展:柔性管理注重员工的个体发展和职业规划。
组织可以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同时,组织也可以为员工提供灵活的晋升通道和职业发展路径,让员工感受到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刚性规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刚性规则通过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和工作流程。
这些规则包括考勤制度、纪律规定、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等,确保员工在工作中遵守组织的规定。
2. 纪律执行和监督:刚性规则要求组织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
通过设立监督机制和绩效评估体系,组织可以确保员工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工作,促使员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3. 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刚性规则可以帮助组织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
组织可以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质量管理体系,以保证员工的工作符合组织的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柔性管理和刚性规则相结合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 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柔性管理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刚性规则可以确保员工的工作按照组织的要求进行,避免出现质量问题和工作失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晓兵王曙光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科学管理”理论,是一种基于理性主义的硬性管理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性好自利,个人利益重于一切,好逸恶劳是天性,因此,企业必须用一套刚性管理制度,依靠外在的强制力进行管理,其根本特点是,视工人如工具,是会说话的机器。
自20年代末至50年代,出现了以人际关系学说为内容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反对把工人视为工具式的“经济人”,认为工人不仅有物质生活需求,还有社会需求、心理需求、精神需求等。
企业的管理活动始终围绕管理者—员工—顾客三者而进行的,针对不同的对象,应该实行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有所偏重及相结合的方法来管理企业。
本文就对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融合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对柔性、刚性管理理论的阐释柔性管理是针对知识经济和全球化实际经营提出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讲究管理软化。
管理柔性化会更加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并适应知识经济刚性竞争的需要。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可以明确一点,我们是从刚性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的这一概念。
刚性管理指“以规章制度为核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
这是20世纪通行的管理模式,如泰勒管理理论将人看作“经济人”、“机器的附件”。
柔性管理则是指“以人为中心”,根据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强调民主决策,充分挖掘人的潜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如梅奥的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是“社会人”,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是满足员工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
从实际管理效果来看,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各有所长,刚性管理易于维护企业正常的工作秩序,对员工进行量化管理。
柔性管理则能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激发工作斗志、挖掘更深的潜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应当做到以柔性管理为主,刚性管理为辅,使刚性管理为柔性管理服务,达到企业管理效应最大化。
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的融合彻人文精神。
其三,在管理组织活动中人始终是活力之源。
因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
列宁也说过“全人类的第一个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
”只有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才能实现组织运行的目的,而调动人的积极性,物质利益原则固然可以发挥激励作用,但是,这种激励作用毕竟不是最激动人心的,何况物质利益原则本身也是建立在对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尊严的承认和尊重等人文精神的基础上的。
所以,在管理组织中关键要对组织成员关心、爱护、尊重,使全体组织成员成为组织的真正主人。
在古典管理组织理论中,“泰罗制”的主要贡献是把科学理性的标准化原则应用于生产管理,即按照科学来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了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统计和监督制等。
但是,这种科学理性忽视了人的社会心理和精神需求,严重限制了人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最终会遭到人的抵制。
与之相反,人文的管理方式虽然极大地调动了人的自主性,但是,却忽视了必要的管理规制约束,最终难以把个人的动力有机地组合成为企业组织整体的合力。
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行为科学学派主要从人的心理来解释人的行为,从满足人的不同需要、实现人的不同动机的角度来激励和调动人的积极性。
但行为科学学派所研究的人,主要是管理组织中的各个成员而不是群体的整体性。
如:行为学派讲的群体的思想情绪,主要指的是群体中各个成员的态度、感受、意见、信息等,而不是群体价值观等。
这种轻忽企业管理组织的整体环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机械演绎,使得行为科学发展管理效率的活力机制大为逊色了。
在科学管理现代化时期,开始出现了将“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综合起来的趋势,既重视技术因素,又倾听人的呼声;既研究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关系,也关心组织和宏观社会环境的关系,将人和环境构成的系统作为管理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理性主义”根基深厚的欧美等国还十分重视经营战略、财务控制和组织设计等硬性因素。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科学管理现代化阶段是理性主义的复活。
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的崛起与美国经济地位的衰退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二战后,日本在美国的帮助下走上了经济复苏道路。
它在70年代,全球经济动荡、国际竞争错综复杂的情形下,不仅度过了全球性的石油危机,而且创造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
到了80年代,日本已经成为一个能与美国和西欧进行平台对话的经济大国。
然而,战后一直雄居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美国,却出现了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失业加剧的颓废情景。
强烈的反差,迫使美国不得不屈尊降贵,反思自己管理中的“理性主义”传统。
于是,企业文化学派就在美日管理学的比较中悄然萌生了。
通过比较发现,美国管理的落伍不在于其管理的方法、技术,而在于企业文化,轻忽了对管理灵魂的关注与把握。
治疗“理性偏失症”的良方就是反思批判“纯粹理性主义”的管理理念,塑造管理活动中人的主体地位。
不是简单地回到“心理层面的社会人”而是要将人看成一个全面的人、完整的人,以人的全面发展来推动管理活动的全面展开。
总之,东西方思维方式各有千秋,体现于管理实践中,亦显现出各自不同的寸长尺短。
具体言之,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相对缺乏分析性思维,较少将世界作为独立于己的客体进行追根究底的研究,较少采用实验方法,在管理上更多的是凭借经验和感性,这就需要我们虚心吸取西方文化之科学精神,将其用于管理理论与实践中,从而实现“中国管理的科学化”。
与此同时,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种种“诟病”,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之精华,将人文与科学、伦理与心智结合起来,从而在中西方文化相互沟通的基础上,实现中西方管理理论的融合。
(本文得到徐州师范大学科技处科研课题资助,特致谢!)◆DIGESTOFMANAGEMENTSCIENCE管理中国化·管理论坛二、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的融合(一)柔性管理的相关性1.柔性管理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柔性管理的精髓,是特殊形式的企业管理。
柔性管理是通过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也就是依靠员工的主动性而非强制力来完成企业的各项任务。
这就要求员工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即先进的企业文化来引导他们,为他们指明方向。
牛仔裤集团执行官罗伯特.哈斯指出:公司的价值观、公司所持的主张和员工的信仰,对于在竞争中获胜至关重要。
当代知识型的企业,应该建设团队性、包容性、融洽性的柔性企业文化:(1)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承认价值的多样性、差异性和文化的多元性、跨国性,使每位员工都能够发挥创造力,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完善企业内部的沟通渠道,使重要信息的传播畅通无阻。
(3)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适时地变革企业文化,保持企业文化的时代性,符合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的需求,使企业文化能够成为持续的激发员工工作动力的潜在力量。
2.柔性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管理的目的就是,以现代化、市场化的手段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由于新世纪全球市场已基本上由过去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传统的供不应求让位于供过于求,而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消费者的需求又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标志着那些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的时代已经结束。
要求我们的企业生产必须改变以往那种标准型生产占有市场的做法,采用多品种、小批量的策略,按定单组织生产。
灵活多变的“顾客化生产”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提出了柔性变革的要求。
而这种变革又必然反映到企业的管理上来,从而导致柔性管理的提出。
适应市场需要的生产,同时也需要市场变化的管理思想,柔性管理理念的提出,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管理方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柔性和硬性的融合作为管理者,不能总是强调“仁为贵”的宗旨,常常保持息事宁人的态度,也不可以是霸道的管理者,一方面毫无休止地认为员工只不过是提高工作绩效的工具,因此不去理解员工的感受、福利和前途,要的是员工绝对服从并贯彻命令。
一个企业,硬性管理上力求科学公正,软性管理上增强感性投资,企业管理者应该将硬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1.建立柔性化的管理组织柔性管理要求对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变化具有响应能力,对企业内部因素变化具有应对能力,不仅要对多变市场中顾客需求变化具有灵活快速的相应能力,而且要对企业内部人、财、物、信息等各个生产要素的变化有适应能力。
传统的中国企业采用金字塔型组织机构设置,这种刚性结构效率高、便于指挥,但是这种形式层次过多,固定不变,容易造成部门之间关系不紧密、等级过于森严、信息反馈慢、沟通困难。
这必然会影响企业内外因素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
因此企业需要设置一种结构扁平化、多极化、智能化、网络化、外部导向的灵活组织才能使这种新的管理方式得到实现。
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对于企业的震动很大,因此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柔性组织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经营过程进行重组,有效精简机构,加强团队建设,建立适应信息化要求的扁平的网络组织结构。
2.对管理者的管理领导者的威信,是一种能够使人产生服从认同感的东西。
人们虽然看不到它的实际形象,但是每一个有理智的人又都能感到它的存在。
领导者威信高,可以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否则就会损害管理者的形象,甚至导致管理活动的失败!当代管理的发展已呈现出一种趋势,就是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民主意识的增强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那种单靠权力来推动工作的管理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如果领导者只会用行政命令、制度规章等刚性管理手段来对待下级,必然会影响领导者在下级心中的威信。
相反如果领导者以协商的、友好的、以人为善的柔性管理手段,必然提高领导者的威信。
倪润峰是长虹的独裁式企业家,在长虹内部,流传着这样两句话,一句是“倪润峰当家让人受不了”,另一句是“长虹没有倪润峰不行”,都说明了倪润峰在长虹的无二的地位,在长虹,倪润峰一言九鼎,下属无论理解与否都得坚决执行其决策。
倪润峰硬性的管理方式陷入“创业者的陷阱”,随着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策略的变化,必然会遭受重创。
企业对管理者的管理主要可以采用激励机制和权利制衡相结合的方式来使管理者有效的完成上、下级的任务。
3.对知识员工的柔性化管理柔性管理要求员工把外在的规定转变为内心的承诺,并最终变为自觉的行动。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
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
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
柔性管理能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发挥其潜能。
如日本桑得利公司老板岛井信冶郎,待店员体贴入微。
有一次他听到店员抱怨房内有臭虫,晚上睡不好觉。
到了晚上,等店员都睡着了,他悄悄地拿着手电筒到房里在柱子裂缝上和柜子空隙里抓臭虫,当店员从梦中醒来,看到还在聚精会神抓臭虫的老板时,不觉心中涌上一股暖流,大大消解了怨气,工作热情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