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的政治道德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非的政治道德观

廖海花

内容提要:韩非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他主张要用法治理国家,但他并没有完全否定

道德的作用,而是从治理国家的现实角度看待道德:道德是古代治理国家的原则,这是

由社会现实决定的;道德可以成为以法治国的辅助,“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就是这种辅

助作用的体现;君主和官吏自身的德性修养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因而他

主张君主和官吏要有为政之德。韩非的政治道德观,是从治理国家的现实来看待道

德的。

关键词:政治道德;韩非;为政之德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治国要根据人好利恶害的本性,依靠赏罚为基本手段,并且要以法为赏罚的标准,主张用法而不是用道德治理国家。根据韩非的这些主张,有些人认为韩非是“非道德主义”者,否认韩非政治观中存在道德因素,认为其唯法为务,完全摈弃道德。其实,韩非并非只讲以法治国,不讲道德。韩非主张以法治国,他是把法作为治国的原则和标准,并没有完全否认道德的作用和价值,只是他认为道德可以作为古代的治国原则,而不能成为“今天”的治国原则,即使在“今天”,道德也还对以法治国具有辅助作用,并且对个人道德品行也给予了一定的肯定。认识韩非关于道德的主张,对于理解他的治国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韩非的政治道德观,应该对政治道德和政治道德观以及韩非的政治道德观有所交代。关于什么是政治道德,有学者认为“政治道德是指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政治权力的价值属性、政治活动的道德准则及政治主体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总和。”①“政治道德是为了实现和维护一定的政治理想与政治秩序,在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有关政治活动的合理、适宜的系列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与从政者道德品质的总和。”②概括起来,政治道德可以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的政治道德,就是指从政者的道德或政治家的职业道德;广义的政治道德是指调整人与人之间政治关系,规范人们政治行为的道德规范体系。一般来说,政治道德就是指政治行为和从政者的道德。关于政治道德观,目前在学界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概念,使用这个概念的学者只是就政治道德观的内容进行表述,至于什么是政治道德观往往不做界定。政治道德观到底做何解释?我们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把握:一方面可以是对政治道德的看法和观点,这是从政治道德的逻辑推演的角度所做的解释;一方面,可以是从政治的角度对道德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这种解释应该是对政治道德观内涵式界定。事实上人们在实际中已经这样使用,只是没有明确罢了。政治道德观和道德政治观作为概念有相近的地方,我们看看人们对道德政治观的解释:“道德政治观

①②赵玲:《社会主义社会政治道德的基本内涵及其实现途径》,《政治学研究》,2004年第2期。

:》,《》,第,期。

就是用道德的良善去评判政治,用道德的规范去约束政治。道德政治观就是将政治道德化。”①而“非道德政治观”是“由于用非道德的观点解释社会政治”“用非道德的观点体认社会政治生活”②道德政治观在这里就是指从道德的角度看待政治,而非道德政治观就是用否定道德的观点来看待政治。这种解释与我们对政治道德观的解释属于同样的维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人对马基雅维利政治道德观的解释,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把握政治道德观的内涵:“马基雅维利并非完全不重视道德,甚至可以说,他非常重视道德在政治统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有他自己一套的政治道德观”③从对马基雅维利政治道德观的表述中,可以看出,所谓政治道德观就是从政治的角度看道德的地位和作用。综合起来,韩非的政治道德观,就是韩非站在治理国家的角度对道德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

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主张治理国家要用法而不用道德,但他并没有完全否定道德的作用。他认为道德在他所处的时代不能作为治理国家的原则,但承认道德曾经是古代治理国家的原则。这意味着韩非并不一概否认道德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道德在古代可以作为治理国家的原则,那是因为古代社会有适合道德作为治国原则的社会现实。他的时代不能用道德作为治理国家的原则,是因为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没有了把道德作为治理国家原则的社会现实。

韩非的治国理论有一个内在逻辑,这个逻辑就是治国必须根据人性的实际和时代的变化采用相应的策略。韩非认为人性是好利恶害的,因而君主要利用赏罚,赏罚的标准就是法律。韩非说:“故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心度》)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治国之道,就看它是不是适合时代的需要,是不是能达到治民的目的。“故民朴,而禁之以名,则治;世知,维之以刑,则从。”(《心度》)古用民教,是因为“民朴”,今用刑罚,是因为“世知”。两者并无高下之分,纯粹看它是不是适合时宜,是不是能达到治民的目的。

韩非治理民众的思想,来源于他的朴素唯物的历史进化理论。在《五蠹》篇中韩非把历史的发展划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和“当今”四个阶段。“上古之世”是指传说中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时代。“中古之世”是指夏禹治水的时代。“近古之世”是指“汤、武征伐”的“殷周之世”。“当今之世”就是指他所处的战国时代。韩非认为时代变了,历史条件不同,治国的方法应相应变化,以适合新时代的要求。如果在当今之世仍“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那就是“守株待兔”的蠢人。

韩非把社会的发展描绘为这样一个过程:即“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五蠹》)。他肯定历史上曾经有过德治:“历山之农者侵畔,舜往耕焉,期年,畎亩正。河滨之渔者争坻。舜往渔焉,期年而让长。东夷之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难一》)可见,舜是以仁德之政服民,其品德能感化人。他又说:“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五蠹》)可见,周文王实行仁义的政策感化了西戎,终于统治了天下。那时,道德感召发挥了政治作用,“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五蠹》)由上说明,在上古的时代,道德是治国

韩非的政治道德观

①②③朴金花、王焕奇:《略评韩非非道德政治观》,《北华大学学报》,第1卷,2000年第3期。

孙晓春:《韩非与马基雅维利非道德政治观平议》,《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5期。

:》,《》,第31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