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派与中国新诗
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比较
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比较作者:卢娟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8年第10期诗歌以语言的方式拥有世界,诗歌语言以意象的方式表现世界。
一首诗从字面上看是一个个词语的连缀,但从艺术构思上看却是一个个意象的组合。
这一个个的意象是诗人凝神注视的呈现,也是我们进入诗境的依托,更是诗歌本身。
意象派诗人庞德曾经说过:“一个人与其一生写万卷书,还不如只呈现一个意象。
”这个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至少透露出了意象于诗人、诗歌的重要性。
20世纪初,庞德因不满无病呻吟、渐趋死相的英美诗坛而酝酿着一场诗界革命。
一个偶然的机缘,从美国东方学者费诺罗萨的遗孀那里不期而遇中国诗歌后,他兴奋地说:“今后一个世纪将从中寻找推动力,正如文艺复兴从希腊人那里找到推动力。
”庞德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下,掀起了创作意象诗的阵阵清风,其麾下聚集了一批像H·D,理查德·阿尔丁顿,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这样的优秀诗人,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美诗歌,如《在地铁车站》、《红色手推车》、《山林女神》等,为英美诗坛现代化拉开了序幕。
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文学常常是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
正当英美诗坛在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时,中国五四时期的新诗人也在向意象派学习,从闻一多、胡适、施蛰存的诗歌及理论文章中可见一斑。
尽管如此,英美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仍然是意断辞连,各得风流。
本文试图从“意象”入手,以具体文本为依托,从意象诗学、意象组合的归宿两个方面来比较英美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和而不同之处。
一、两种意象诗学“意象”作为一个诗学范畴,在中西方都经历了漫长的嬗变过程。
在西方,最早提出“意象”这个概念要数德国古典主义哲学泰斗——康德。
“审美的意象是想象力所形成的一种形象呈现,它能引人想起很多东西,却又不可能用任何明确的思想或概念把它充分表达出来……”康德以感知的方式抓住了审美意象以具象表现抽象,以有尽之言表达无穷之意的特征,但无力明确定义。
意象派诗与中国古诗的同异
意象派诗与中国古诗的同异意象派和中国诗关系密切。
一方面,它是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艺术的启迪而产生的,在创作中广泛地模仿和借鉴,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效果,而这是由于这个诗派的理论认识与中国诗人具有近似性。
另一方面,此派诗人在创作中对意象艺术的运用与中国古代诗人也有着显著的不同,表现出诸多变异,这是由于东西方较大的的文化差异造成的。
下文即从理论和实践这两个方面具体论述二者的同与异。
一意象派与中国诗的理论主张的近似性意象派的“意象主义”理论,见于他们对于意象的概念、美感效应、创作原则等方面的阐述,从中可见其与中国古代诗歌的有关理论之间的相似性。
首先,关于意象概念的理解。
1913年庞德在《意象主义者的几个“不”》一文中,给意象下的定义是:“意象是在一刹那时间里呈现出来的理智与情感的复合物(或译为“理性与感性的情结”)。
”后来在《关于意象主义》一文中他又做了如下阐述:意象可以有两种。
意象可以在大脑中升起,那么意象就是“主观的”。
或许外界的因素影响大脑,如果如此,它们被吸收进大脑熔化了,转化了,又以与它们不同的一个意象出现。
其次,意象可以是“客观的”。
攫住某些外部场景或行为的情感,事实上把意象带进了头脑;而那个旋涡(中心)又去掉枝叶,只剩那些本质的、或主要的、或戏剧性的特点,于是意象仿佛象那个外部的原物似地出现了。
在两种情况中,意象都不仅仅是思想,它是旋涡一般的或集结在一起的熔化了的思想,而且充满了能量。
如果它不能满足这些条件,它就不是我所称谓的意象。
可见,庞德的意象理论中的意象包“意”与“象”两个方面。
“象”是自然客观之物象或曰“图象”,是诗人借以感觉和思考的工具。
而一旦诗借助物象或图象完成了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呈现,物象或图象也随之发生质变而一跃成为“意象”。
所以说“意象”使客观世界心态化。
意象在其呈现的瞬间,理智与感情就和客观物象融为一体了,就像化学作用之后的物质变化,是质变之后的全新的东西了。
总之,根据意象派的理解,意象的构成包括两个方面因素,即主观思想情感与客观外物,意象是二者相融合的产物。
意象派诗歌的文体源流及对新诗革命和新诗文体的影响
意象派诗歌的文体源流及对新诗革命和新诗文体的影响
意象派诗歌是英语诗歌中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诗",但是只是对格律体英语诗歌作了并不极端的文体改良。
由于意象派诗歌运动发生时先于中国的新诗革命,并在二十年代持续发展,对此期的中国新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不但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新诗革命,还影响了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新诗。
意象派诗歌不仅促进了汉语诗歌的非格律化,特别是新诗革命时期中国的白话诗改革者出于政治及文化革命的需要,有意识地夸大了意象派诗歌对格律诗体的革命性,也从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新诗的过度口语化和诗体形式的过度散文化,对诗的排列的重视和意象的运用都使新诗更有诗性。
浅谈庞德意象派诗歌的现代性内涵
浅谈庞德意象派诗歌的现代性内涵论文关键词:庞德意象派现代性论文摘要:庞德虽然从中国古典诗歌中汲取了重要的经验,但是,其诗歌更有着跟中国古典诗歌截然不同的现代性内涵。
庞德诗歌跟中国古典诗歌有相近的技巧,但更有着其独特的现代性想象和深切的现代性焦虑。
作为一个对诗歌现代性和无限可能性有着种种探索的诗人,庞德诗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渊源关系并不能被简化地理解,也不能被简单地贴上意象派的标签。
众所周知,意象派代表人物庞德的诗歌跟中国古典诗歌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庞德作为意象派的首领人物,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认识得益于东方学家、诗人费诺罗萨(ErnestFenolosa)。
费诺罗萨将大量的日译汉诗译成了英语,但还没来得及整理出版就去世了。
当庞德得到费诺罗萨的遗稿时,他惊奇于中国人的伟大创举,宣称在中国文学里发现了“新希腊”。
庞德发现中国古典诗歌与以他为首的意象派的诗学原则十分吻合,于是,意象派诗人们掀起了一场翻译、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热潮。
中国诗歌强调含蓄、简约、朦胧、暗示等特征,跟意象派所主张的用“具体的意象来表达、简约、浓缩是诗歌最重要的特征”的观点非常契合。
中国诗歌几百年的艺术实践使庞德仿佛看到了一座大宝藏。
在他们被过度抒情的浪漫主义诗歌折磨得极其不堪的时候,意象叠加等中国诗歌艺术原则使他们看到了诗歌的新可能。
但是,如果一味强调这种继承关系,而忽略了意象派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立场的话,可能是不得要领的。
所以,我们在理解庞德意象派诗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关系时,既要承认渊源关系的存在,更有必要阐明庞德意象派诗歌独特的现代性内涵。
本文将从诗歌的技巧、内涵和诗人身份几个方面来比较庞德意象派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创造性转化,从而凸显庞德意象派诗歌的现代性特征。
技巧:现代性的想象由于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服膺,庞德诗歌中有着大量跟中国诗歌相似的意象,这让一些人以为庞德是中国诗歌的西方传人。
殊不知,即使是跟中国诗歌有着相同的意象、相近的技巧,庞德诗歌所呈现出来的现代性想象跟中国古典诗歌也是大异其趣的。
英美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
英美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英美意象诗派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深受中国诗学的影响,本文对此作了深人探讨。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中,中国古典诗学以其独有的审美趣味,形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美学体系,对世界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开始,中国古典诗歌通过汉学家们的翻译和东西方学者的互访与交流大量传入西方以后,汉诗对世界的影响更是越来越大。
这种影响,我们从英美意象诗派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渊源关系中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意象派诗人庞德认为,中国诗"是一个宝库,今后一个世纪将从中寻找推动力,正如文艺复兴从希腊人那里找推动力"。
女作家梅辛克莱认为,对庞德而言,"所有起作用的异国影响,以中国诗人的影响最为有用,中国影响促成了……他们理解越来越完美的实现,使他发现了他最终的自我"。
评论家们在评论意象派诗人约翰.歌德.弗莱契的诗时指出,"当他表现出中国画意境时最为出色"。
意象派是本世纪初一些英美青年诗人组成的。
它的历史虽然很短(1912--1922),但影响却很大,它的诞生,标志着西文现代诗运动的开端。
他们编辑出版诗集,发表宣言,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
如庞德在1914年编辑《意象派诗人》一书时,发表了《几条戒律》,提出了作诗的六大原则,即:使用通俗的语言,用准确的词语.不用装饰性词语;创造新的节奏表达新的诗情;题材可以自由,不受限制;写诗要用意象,要具体确切;明确,清晰,不可含混不清;简炼,浓缩。
意象派诗歌运动曾受到日本诗歌的影响,最终转向了中国诗。
但日本诗歌在其间起了推动和媒介作用。
开始,美国诗人认为日本诗主要是徘句,徘句十分简炼,美国诗人正好可用来反抗维多利亚冗长的诗风。
但徘句过于简单,文字太少,只能表达单一的意象和瞬间的效果,这样,意象派诗人很快转向了中国古典诗歌,他们逐渐认识到日本诗只不过是"中国诗的一种形式"。
【简说深度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词的渊源】部份理论整理+瞎说
【简说深度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词的渊源】部份理论整理+瞎说文字整理/寒江雪梅(忧伤绿小妖)深度意象派,也称为新超现实主义。
美国诗人詹姆斯·赖特和罗伯特·勃莱是其中的代表性诗人,勃莱还是主要推动者。
两人都属于反学院派。
其实他们也借鉴过中国古典诗歌。
古诗词篇短意深,深度意像俯拾皆是。
1.詹姆斯·赖特的诗,属强有力的意象+简洁的口语,抒写大自然普通场景,并赋与深层意识的暗示。
“以抒情短章闻名于世,他热爱自然,自认为受中国诗人王维的影响较深。
”王维,山水田园诗派,诗作常着墨无多,意境高远2.罗伯特·勃莱的“深层意象”诗学具有强烈的批判性。
“他认为,诗歌是刹那间渗透到无意识中去的东西,而意象是进入无意识的途径与渠道。
将“意象主义”称之为本质上的图像主义或客观主义,而他个人的意象理论则为,意象既不能从现实中获得,也不能返回到现实世界中去。
它来源于人的心灵与幻想意识或超现实世界”“他力图摆脱理性和学院派传统的钳制,通过引进中国古典诗、拉美诗歌和欧洲超现实主义诗歌而给美国诗坛带来新的活力。
他在执意地“寻找美国的诗神”。
其诗在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入中别开生面、富有灵性。
”他曾翻译过我国古代大诗人陶渊明和白居易的作品。
陶渊明也是田园写意派。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中,突出强调通俗性、写实性,字简意不简。
从这点来看,我们反传统时,不要抛弃了属于我们自已文化的古典精髓。
咱们不媚洋,但可借鉴。
不死守传统,只看如何化用在今文化中来。
附詹姆斯·赖特诗歌:《重回乡间》余西/译白房子是安静的我的朋友已经不可能收到我的消息了那只啄木鸟,站在田边的秃树上啄了一下,然后便是长时间的沉默我在黄昏中静静地站立我把脸转过去,背对着太阳一匹马在我拖得长长的影子里咀嚼着青草【北达科他州,法戈城外】(詹姆斯·赖特/作,张文武/译)出轨的大北方货车趴着,在车身旁边,我慢慢地划亮一根火柴,举起它。
现代诗歌主要的五种表现手法
现代诗歌主要的五种表现手法导语: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
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现代诗歌主要的五种表现手法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比古典诗歌更加丰富更加复杂,但关键手法或基本手法也不多,主要有象征、意象、反讽、冷抒情、小说化等。
象征想象和象征是诗的最基本特征。
诗与文、古诗与新诗修辞手法的最大区别是象征,遗憾的是传统或以往的修辞学基本上不提象征或几句话一代而过。
象征是个外来语,源出希腊语,意为接合,即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象征作为一种艺术思潮,在西方文学史中出现过两次,一次是中世纪,泛神论者爱留根纳认为艺术即象征,因而一切艺术作品都具有表层意义和象征意义两个层次:另一次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象征主义,波特莱尔、兰波、马拉美、魏尔伦、叶芝、艾略特是其代表人物。
马拉美认为,诗就是启示,就是梦幻,就是神秘,就是通过象征去展示心灵的状态,艺术品是用象征体镌刻出来的思想。
波特莱尔认为,外部世界是虚假而不真实的,只是彼岸世界的反光,在“我们的世界”后面存在着更为真实的“另一个世界”,只有人的内心才有“最高真实”,只有诗人才能运用象征去体悟这最高的真实。
因此,通过象征去表现内心真实,揭示外界事物与内心世界的感应契合,深入到“混沌而深邃的统一体中”,达到物我一致的境界成为象征主义自觉的艺术追求。
立普斯把艺术中的移情现象称之为美的象征。
象征相近于汉语中的兴、暗喻、借喻、隐喻、暗示等。
象征能最充分表现诗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也即诗的含蓄美、朦胧感、神秘性、陌生化。
象征的对象是观念、感情与看不见的事物,象征的媒介是某种意象,象征的方法是间接的而非直接的,这就打破了诗歌直抒胸臆的单一与浅显,使诗充满了多义与歧义。
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 - 副本 - 副本
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赵毅衡意象派,是本世纪初由一些英美青年诗人组成的诗派,一九一O——一九二O年左右活动于伦敦。
意象派历史不长,创作成果不大,却造成巨大的影响,尤其在美国,这影响至今没有消失。
因此,意象派被称为“美国文学史上开拓出最大前景的文学运动”①,很多文学史著作把它作为英美现代诗歌的发轫。
意象主义,是这批青年诗人对后期浪漫主义(即所谓维多利亚诗风)统治英美诗坛感到不满,在多种国外影响之下开创出来的新诗路。
他们反对诗歌中含混的抒情、陈腐的说教、抽象的感慨,强调诗人应当使用鲜明的意象——描写感觉上具体的对象——来表现诗意。
当然,诗歌一向都是使用意象的,但往往在一段具体描写之后就要引出抽象的、“提高一层次”的发挥。
而意象派强调把诗人的感触和情绪全部隐藏到具体的意象背后。
意象派把注意力集中在事物引起的感觉上,而不去探求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也不去阐发这联系的社会意义。
但是,在诗歌艺术技巧上,意象派作了十分有意义的开拓工作。
意象派所探索的,实际上是形象思维在诗歌创作中的某些具体规律。
因此,它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诗派。
东方诗歌(中国古典诗歌、日本古典诗歌)对意象派起了很大影响。
日本文学界对意象主义及其日本渊源作了很多研究工作,而对意象派所受的中国诗歌影响我们至今没有加以研究。
实际上,意象派受中国古典诗歌之惠远比受之于日本诗者更为重要。
开风气之先的是意象派前期主将埃兹拉·庞德。
一九一五年他的《汉诗译卷》(Cathay)问世,这本仅有十五首李白和王维短诗译文的小册子,被认为是庞德对英语诗歌“最持久的贡献”②,是“英语诗歌经典作品”③,其中《河商之妻》(即李白《长干行》)、《南方人在北国》(即李白《古风第八》)等篇章脍炙人口,经常作为庞德本人的创作名篇而选入现代诗歌选本,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也常要论及,从而使庞德从T.S.爱略特手中得到“为当代发明了中国诗的人”的美名、一个国家的现代文学受一本翻译诗集如此大的影响,这在世界范围内是很少见的事。
意象派与中国新诗
意象派与中国新诗刘新民【专题名称】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专题号】J3【复印期号】1995年01期【原文出处】《国外文学》(京)1994年02期第113-117页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几乎可说是由新诗吹响号角的。
自1917年2月《新青年》首次发表新诗,短短几年中,诗人们纷纷摒弃语言陈旧格律谨严的旧体诗词,而“用现代中国语言来表现现代中国的生活思想感情”,①白话自由体新诗迅速取代文言旧诗,并汇成波澜壮阔的新诗大潮。
综观中国新诗潮的源起,不难看到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影响,这在新诗主要倡导者胡适的诗歌理论美学思想和创作实践中表现得最为清楚。
胡适留学美国(1910年8月-1917年7月)正值意象派诗歌岗行之时。
大量材料,包括他的日记书信诗歌和文章,都证明他深受意象主义影响。
②胡适1917年1月发表于《新青年》并在新文学运动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八不主义”,便脱胎于意象派的“六条原理”和“三项原则”。
③而作为中国第一部白话新诗集的《尝试集》,更是明显烙有“美国意象派的痕迹”。
④五四时期的诗人中,受意象派影响的,还有刘半农、沈尹默、刘大白、康白情、王统照等人。
然而,本世纪初崛起于英美诗坛的意象派,在其发展过程中,却又相当充分地学习借鉴了中国古典诗歌。
意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庞德就曾说过,中国之于美国新诗运动,就象希腊之于文艺复兴。
⑤庞德及意象派的后期挂帅人物爱米·洛威尔曾先后翻译出版了在文学史上获极高评价的中国古诗译本《华夏集》和《松花笺》。
风气一开,仿效蜂起。
几年中出现的中国古诗译本不下十数种,以致文学史家惊叹,中国诗简直“淹没了英美诗坛”。
⑥与此同时,“按中国风格写诗是被当时追求美的直觉所引导的自由诗运动命中注定要探索的方向”,⑦仿写中国诗或写中国题材一时形成时代性的热潮。
据统计数字,新诗运动代表性刊物《诗刊》在1912年11月至1922年10月约十年中,所刊载的外国题材诗,中国诗居第一位。
⑧有意思的是,当年意象派活跃人物的多数诗作,“至今已不觉新鲜”,他们的传世之作,往往只是他们的“中国诗”。
论英美意象派诗歌对中国新诗初期诗体的影响
论英美意象派诗歌对中国新诗初期诗体的影响
王珂
【期刊名称】《思想战线》
【年(卷),期】2003(029)003
【摘要】英美意象派诗歌及自由诗革命对中国新诗初期诗体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以意象派诗歌为代表的欧美现代诗歌运动促进了中国诗歌的现代化进程;而处于"五四"激进时代的新诗人对意象派诗歌和自由诗革命的误读,特别是对意象派诗歌诗体的自由化和内容的平民化的过度迷恋,导致了新诗的过度自由化、散文化,直接加速了中国的新诗革命,不仅影响了新诗革命的态度、方式和内容,也影响到了新诗草创时诗的形态、体式及初期新诗的文体特征、文体价值,甚至整个新诗历史的诗体建设.
【总页数】5页(P74-78)
【作者】王珂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英美意象派诗歌理论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影响 [J], 鲁宇征
2.英美意象派诗歌的中国情结--从庞德诗歌看英美意象派的创作原则 [J], 吕敏宏
3.中国古典诗歌及诗论对英美意象派诗歌之影响 [J], 刘莉
4.英美意象派诗歌与胡适的《谈新诗》——兼论胡适对西方诗歌理论的偏取及成效[J], 王光和
5.英美意象派诗歌理论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影响窥探 [J], 梁永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意象派诗歌与中国诗歌的互动
论意象派诗歌与中国诗歌的互动
杨凡
【期刊名称】《重庆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6(000)005
【摘要】当二十世纪初西方诗坛的拓荒者们朝圣般兴致勃勃地走向东方诗坛之际,同期中国诗坛的垦拓者们却反其道而行之向西方诗坛呐喊挺进.这一"荒诞"现象的扭结点就是当时英美的意象派诗歌,它被中国古诗所影响,又反过来影响着中国新诗的现代化进程.文章以意象派与中国诗歌的影响与反影响为透视点,来寻绎和厘清此现象的合理性,并从中管窥到中西诗歌互动的裨益和价值.
【总页数】4页(P51-53,57)
【作者】杨凡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重庆 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
【相关文献】
1.象征主义文学意象派诗歌与中国诗歌意象论的比较 [J], 李付红
2.意境--意象派诗歌难以企及的境界--中国古典诗歌与意象派诗歌的审美比较 [J], 周湘萍
3.英美意象派诗歌的中国情结--从庞德诗歌看英美意象派的创作原则 [J], 吕敏宏
4.浅析以庞德为代表的意象派与中国诗歌的相互影响 [J], 贺庆
5.小述意象派与中国诗歌(英文) [J], 唐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意象派对20世纪中国新诗的影响
中国学人对 2 世纪初英美国兴起 的意象派 0 诗歌运 动很关注 。新诗运 动主将胡适 (81 19 ~ 16 )留美期间 (90 9 ~11 年 5 92 11 年 月 97 月)正 是意象派风靡欧 美之时 (90 11) 11 97 ,他提 出
Ke o d :I gs N w P t v m n Mo ent o t Ob c r o t y w r s ma i e o r Mo e e t t e y d ri P r y e y s ui P r y t e y
与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象征主义 、 后象征
势浩大。这是一个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趣的现象
— —
正是中国古典诗对美国新诗运动产生了决定
的《 文学改 良刍议》 “ 八不 主义”与意象派 “ 几 不”原则之间有无直接影响关 系?他的白话运动
又是通过什么方式 、在何等程度上受到意象派的 启发呢?这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交流史上引起
争 议 的论 题 。大 致有 以下三 种看 法 。
Ab t a t h n u n e o gs o 0 h C nu y C ie e o t n l d s . Ameia e o t v me t t ltd sr c :T e If e c fI i n 2 t e tr hn s N w P er i cu e :1 l ma t e y r n N w P r Mo e n i ae c e y s mu & I u n e h n s es o t v me t e a s f h & W e d o l f n e c d C i ee V r P r mo e n c u eo Hu S e e y b i nYiu ;2.A hn s gs t d n y a p a e r u d Mo e C e e I it e e c p e rd a o n d . i ma n
英美意象派诗歌理论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影响
S e r i a l No. 1 5 7, No .1
总第 1 5 7期 第 1期
F e b . 2 0 1 5
・
文艺论 丛 ・
英 美 意 象 派 诗 歌 理 论 对 中 国现 代 新 诗 的影 响
鲁 宇征
( 北京 师范大学 文学院 , 北京 1 0 0 8 7 5 )
汲取着意象主义的养分 , 也不断丰富着英美意象派
诗歌 理论 。
袁 可嘉 指 出 : “ 意 象主 义兴起 的大 背景 是对 本 世 纪( 指二 十世 纪 ) 初 维 多利 亚后期 诗 风 的不满 和法 国
象征 主 义 的影 响。 象征 主义 诗 学 涵 义 丰 富 , 引 导 人
郑敏、 袁可嘉这两位对欧美现代 派文学有着精 深造诣的诗人 , 对英美意象派的诗歌理论有着相似
胡适与意象派》 一文 理 解意 象 主义 的实质 , 尤其 是对 于节 奏 、 意象 以及 自 久的思想文化变革 。旷新年在《
由诗 这几 个 核 心概 念 的 理解 有 着 明 显 的 偏 差 , 意 象 也认 为 意象 派和胡适 的文学 革 命 的发 生 不 一定 有 必
但 是他通 过 分析 “ 八事 ” 和“ 六 条 原则 ” 中 主义 曾受 到 了很 多批 评 。艾 略特 1 9 5 3年在 题 为 《 美 然 的关 系 , 节 奏与 音节 等 方 面 的 内容 , 认 为胡 适 国文字 和美 国语 言 》 的演 说 中曾 有这 样 的论 述 : “ 出 关 于诗 歌形式 、
的评 价 。一 方 面 , 他 们 都 指 出 了英 美 意象 派 的 局 限
们 进 入 理念 世 界 , 方 法上 从 命 题 到 标 点 符号 都 可 以
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词
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词
的异同
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异同:
不同:
1.意象派诗歌主要以视觉感受和精神思想来描绘具体情景,而中国古典诗词则更多的以文章构思和深刻雅美来描绘精神感受;
2.意象派诗歌多以唯美的方式吟唱自然、现实中具体的情境,而中国古典诗词则更多的是无所不在的思想意境;
3.意象派诗歌表现手法更加现代化、活泼、联想灵活,以更加丰富的意象叙述出强烈的情感,而中国古典诗歌则倾向于更严谨、正式的文学表现方式。
相同:
1.意象派诗歌和中国古典诗词都重视语言的运用,以及灵活运用修辞手法;
2.意象派诗歌和中国古典诗词皆更强调以清新贴切的情感表达来突出诗歌的主题;
3.意象派诗歌和中国古典诗词都具有独辟特殊的风格特征,并有极大的创新意义,以其超越时代的深邃内涵闪耀着神秘魅力。
“意象主义”对中国“五四”时期诗人的不同影响
“意象主义”对中国“五四”时期诗人的不同影响摘要:20世纪初期的英美“意象主义”诗潮对中国“五四”时期新诗的孕育与发展产生过较大影响。
胡适和闻一多均曾置身于美国新诗运动现场并受到“意象主义”直接影响的两位代表诗人,但耐人寻味的是,两位诗人所受影响的内涵和特色却有着显著的个性差异:在诗歌语言观上,胡适强调运用日常通俗的白话,闻一多则重视磨砺精确凝炼的诗语;在诗歌意象观上,胡适关注意象的视觉感性特征,闻一多则追求意象的象征性隐喻功效;在诗歌传统观上,胡适钟情“意象主义”勇于革新的反叛精神,闻一多则偏爱“意象主义”尊崇传统的诗性情怀。
关键词:胡适;闻一多;意象主义;影响;差异西方“意象主义”诗潮最早萌发于20世纪初期的英国,不久即流入美国诗坛。
1912年蒙罗(Harriet Monroe)在芝加哥创办《诗刊》(Poetry:A Magazine of Verse),并委任当时在英国的庞德(Ezra Pound)为该杂志的国外代表,不久便陆续发表了由庞德推荐的阿尔丁顿(Richard Aldington)和杜丽特尔(Hilda Doolittle)等早期意象派诗人的诗歌,以及弗林特(F. S. Flint)的《意象主义》(“Imagisme”)和庞德的《意象主义者的几“不”》(“A Few Don’ts”)等早期“意象主义”诗学论文,逐步汇成了“意象主义”诗潮,兴起了美国新诗运动。
1914—1917年期间,庞德、罗厄尔(Amy Lowell)先后编辑出版了《意象主义者》(Des Imagistes)、《意象主义诗人》(Some Imagist Poets)等诗集,将“意象主义”诗潮逐渐推向高潮,进而推动了美国新诗运动的发展。
1917年以后,虽然作为团体的意象派开始渐渐分化与星散,但在一段时间里作为个体的意象主义诗人仍有许多人坚守着自己的诗学观点并在各自的创作中努力表现出独特的个性风格。
“意象主义”的“幼芽和原子”还在继续散布与扩展,客观上延续着“意象主义”诗潮的余波。
美国意象派诗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
要 : 通过对几首美国意象诗和中国古诗中的 意象对比赏 析 , 分 析了意 象诗的 主要特 点以及与 中国古 诗中意 象
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 : 意象 ; 意象派诗 ; 中国古诗 中图分类号 : T 207 . 2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3 0496 ( 2010) 03 0076 02
收稿日期 : 2010 04 02 作者简介 : 罗丛新 ( 1973 ) , 女 , 湖 北赤壁人 , 讲 师 , 硕士 , 主要从 事英 语语言教学与研究。
雨! 有相似之处 , 虽然 难以考证 庞德当 时是否 研读过 上述 佳 句 , 不 过庞德本人并不否认在创作该诗时受到了东方诗歌 的 启发和影响。 意象派诗歌强调诗 歌节奏 的音 乐性和 视觉 特点。威 廉 卡洛斯 威廉斯的∀ 红色手推车# 就具有音乐美 和画面美 : 那么多东西 / 依靠 / 一辆 / 红色 / 手推车 , / 晶莹闪 亮于 / 雨 水 中 / 旁边有几只 / 白鸡。简单的诗句 ( 16 个单词 ) 按照不同 的 节奏和长度断为八行 , 富有节奏感。这首诗构图简单 , 手 推 车! , 雨水! , 白鸡! , 和谐组合 , 意 象鲜明 , 视 觉效果 单纯 强 烈 , 体现自然、 生命、 景物的 和谐统一 , 使 人感 受到自 然景 物 的 物 性! 和诗人的内心体验。诗人有感于某一点 , 进而产 生 以此情景为主的其它 事物的 组合意 象 , 反 映意 象派诗 简练、 紧凑、 视觉美和音乐感的特点。 芝加歌派诗人卡尔 桑德 堡的小 诗∀ 雾# 也是一 首意 象 诗 : T he fo g comes/ O n lit tle cat feet/ It sits loo king / O ver harbor and city / O n silent haunches / A nd then mov e o n. 雾来了 / 附在小猫的足上 / 它坐着 / 看海港和都市 / 弯着腰儿 / 无声又前行。诗人将无形的雾比作一只步履轻盈 、 无声无 息 的小猫 , 用小猫的站、 观 望、 潜行和离 开将 浓雾 的由远 到近、 逐渐聚集、 进入、 笼罩城市又散去的过程形象地表 现出来 , 动 静结合 , 静中有动 , 意境丰富 , 是意象诗中的佳作。 而另一位意象派诗人艾米 洛厄尔 的∀ 秋雾# , 又创造 出 了不同的意象来描写雾 : Is it a drag onfly or mapleleaf / T hat settles soft ly do wn upon the w ater? 是 一只蜻 蜓 , 还 是一 片 枫叶 / 轻柔地栖息在水面上 ? 在这首 精致 凝练的 小诗 里 , 诗 人通过 蜻蜓! 和 枫叶! 这两个具体意象的叠加运 用 , 把水 面 上缥缈无形的秋雾的状态描摹的淋漓尽致 , 对于意象的运 用
意象派
意象派及庞德意象派诗歌与中国新诗的影响文学院汉语言文学1001班曲爽2010101010138 意象派(Imagists)是1909年至1917年间一些英美诗人发起并付诸实践的文学运动,它是当时盛行于西方世界的象征主义文学运动的一个分支。
其宗旨是要求诗人以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凝炼的意象生动及形象地展现事物,并将诗人瞬息间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诗行中。
它反对发表议论及感叹。
意象派的产生最初是对当时诗坛文风的一种反拨,代表人物是埃兹拉·庞德。
意象派的产生:意象派的产生最初是对当时诗坛文风的一种反拨。
首先,在19世纪后期英国文坛,象征主义、唯美主义与浪漫主义结成一体,形成新浪漫主义。
意象派是在其基础上演变而成的。
到20世纪初,传统诗歌,尤其是浪漫主义、维多利亚诗风蜕化成无病呻吟、多愁善感和伦理说教,只是“对济慈和华兹华斯模仿的模仿”。
庞德及其意象派提出“反常规”“革新”地进行诗歌创作的主张。
其次,20世纪初柏格森热流行,这是自叔本华以来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在文学界影响的延伸。
意象派的开创者休姆就直接受教于柏格森。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生命哲学全盘为意象派所接受,成为其主要的理论依据和哲学基础。
意象派诗特别强调意象和直觉的功能。
同时,象征主义诗歌流派为意象派开创了新诗创作新路,尤其是诗的通感、色彩及音乐性,给意象派以极大的启发。
理论主张:意象派没有具体的理论,但有自己的美学主张,大致可以概括为:使用普通语言,但是用准确的字眼;避免有音无意、用作装饰的诗歌惯用词汇;自由选材;创造新的节奏表达新的情绪;使用意象呈现出具体、坚定和肯定的画面;暗示出意思,而不是直抒胸臆。
现代英美诗歌流派。
意象即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本是中国古典文艺理论固有的概念。
诗歌创作由于意象派诗人大多经历了象征诗歌创作,所以理论界也有人将意象派看做象征主义的分支,实际上意象派和象征主义诗歌有极大的本质差异。
意象派不满意象征主义要通过猜谜形式去寻找意象背后的隐喻暗示和象征意义,不满足于去寻找表象与思想之间的神秘关系,而要让诗意在表象的描述中,一刹那间地体现出来。
英美意象派诗歌理论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影响
英美意象派诗歌理论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影响鲁宇征【摘要】英美意象派诗歌在中国现代新诗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诗歌理论不仅直接加速了中国的新诗革命,还参与和影响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理论的建构.论文对美美意象派诗歌理论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影响阶段及特点进行了梳理,以期揭示其与中国现代新诗的不解之缘.【期刊名称】《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5页(P85-89)【关键词】英美意象派诗歌;理论;中国现代新诗;影响【作者】鲁宇征【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6英美意象派诗歌理论与中国现代诗歌理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现代诗歌理论的每一次变革,都会发现英美意象派的身影,或明或暗,或隐或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中国现代诗歌理论家们汲取着意象主义的养分,也不断丰富着英美意象派诗歌理论。
一郑敏、袁可嘉这两位对欧美现代派文学有着精深造诣的诗人,对英美意象派的诗歌理论有着相似的评价。
一方面,他们都指出了英美意象派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他们又都明确了英美意象派对于现代诗歌的重要性。
郑敏认为,“意象”概念的提出和使用为20世纪的诗歌写作打开了新的途径。
尽管意象派本身寿命很短,它的存在只是1913年至1917年的四年时间,但是它的理论有很大的部分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以后现代派诗成长起来时才得到发展和运用。
郑敏还认为,意象派诗人本身在这四年内虽然没有写出什么特别重要的作品,但它仿佛一个天体,自身虽然消失得很快,但它在活跃的时候却放出了极大的能量,影响着诗的世界。
意象主义诗歌之含蓄、集中、凝练、富感性的特点,为现代派诗打开了全新的途径。
他们关于意象的理论,大多被后来的现代派诗人所吸收、改造和运用,使得现代派诗和历来的诗都不一样,具有很独特的时代特点①。
袁可嘉指出:“意象主义兴起的大背景是对本世纪(指二十世纪)初维多利亚后期诗风的不满和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象派与中国新诗刘新民【专题名称】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专题号】J3【复印期号】1995年01期【原文出处】《国外文学》(京)1994年02期第113-117页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几乎可说是由新诗吹响号角的。
自1917年2月《新青年》首次发表新诗,短短几年中,诗人们纷纷摒弃语言陈旧格律谨严的旧体诗词,而“用现代中国语言来表现现代中国的生活思想感情”,①白话自由体新诗迅速取代文言旧诗,并汇成波澜壮阔的新诗大潮。
综观中国新诗潮的源起,不难看到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影响,这在新诗主要倡导者胡适的诗歌理论美学思想和创作实践中表现得最为清楚。
胡适留学美国(1910年8月-1917年7月)正值意象派诗歌岗行之时。
大量材料,包括他的日记书信诗歌和文章,都证明他深受意象主义影响。
②胡适1917年1月发表于《新青年》并在新文学运动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八不主义”,便脱胎于意象派的“六条原理”和“三项原则”。
③而作为中国第一部白话新诗集的《尝试集》,更是明显烙有“美国意象派的痕迹”。
④五四时期的诗人中,受意象派影响的,还有刘半农、沈尹默、刘大白、康白情、王统照等人。
然而,本世纪初崛起于英美诗坛的意象派,在其发展过程中,却又相当充分地学习借鉴了中国古典诗歌。
意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庞德就曾说过,中国之于美国新诗运动,就象希腊之于文艺复兴。
⑤庞德及意象派的后期挂帅人物爱米·洛威尔曾先后翻译出版了在文学史上获极高评价的中国古诗译本《华夏集》和《松花笺》。
风气一开,仿效蜂起。
几年中出现的中国古诗译本不下十数种,以致文学史家惊叹,中国诗简直“淹没了英美诗坛”。
⑥与此同时,“按中国风格写诗是被当时追求美的直觉所引导的自由诗运动命中注定要探索的方向”,⑦仿写中国诗或写中国题材一时形成时代性的热潮。
据统计数字,新诗运动代表性刊物《诗刊》在1912年11月至1922年10月约十年中,所刊载的外国题材诗,中国诗居第一位。
⑧有意思的是,当年意象派活跃人物的多数诗作,“至今已不觉新鲜”,他们的传世之作,往往只是他们的“中国诗”。
于是,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就出现了这样十分奇特有趣又耐人寻味的现象:在中国诗人摒弃旧诗之时,英美意象派却大大得益于中国古典诗歌,并对整个现代派诗歌作出了贡献;反过来它又对中国新诗的兴起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意象派犹如一道横跨大洋的双拱彩虹,分别连系了中国古诗和新诗。
源远流长的中国诗歌传统,通过意象派的媒介“出口转内销”,与中外新诗连接起来了。
今天,我们研究分析意象派和中国新诗的源起、关系,比较其诗艺得失,总结些有益的启示,对于更好地学习借鉴西方文化和古典诗歌传统,繁荣发展新诗,是会有所帮助的。
一、两位先驱美国诗人、评论家艾兹拉·庞德在意象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和中国诗人、学者胡适在新诗开创时期相仿,两位先驱都堪称开一代诗风的改革者。
他们都不满于当时旧诗坛的僵化沉闷,并鼓吹“诗体大解放”。
他们都提出了影响深远的纲领理论,并以自己的实践在文学史上留下了里程碑式的诗集,从而在各自国家的文学革命中成为开风气之先的人物。
先驱并非先知,而是顺应时代的需要产生的。
意象派和中国新诗,在本世纪初约短短十年中先后兴起,绝不是偶然的,自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的原因。
事实上,庞德和胡适都是“从旧营垒中来”。
庞德在去伦敦前就出版过几本诗集,内容大都取材过去,完全是勃朗宁、罗塞蒂、斯温本的诗风;而胡适从小受旧学熏陶,也相当熟稔了旧诗词形式。
可贵的是,他们都看到了旧诗与社会时步的矛盾,并立志于诗体改革。
庞德曾有力地抨击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弥漫英美诗坛的感伤做作诗风:“从1890年起,美国的大路诗是可怕的大杂烩……一堆面团似的,第三流的济慈、华兹华斯的笔墨,老天爷也不知道是什么鬼东西,第四流的伊丽莎白式的钝化了的半融化了软绵绵的空洞音调。
”⑨这种空洞音调自然无法反映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的“现代西方社会矛盾和人们的心理”。
⑩而当时风行的各种哲学和社会思潮,尤其是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又给了革新探索中的诗人以直接的启示。
在这种背景下,破旧立新、由新诗发展文学革命便成了历史的必然。
这一点在五四运动前的中国表现得更加明显。
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而文言和旧文学形式已成为严重束缚人们思想精神的桎梏。
“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
(11)“文言决不足为吾国将来文学之利器”。
(12)因此,胡适的“以数年之力,实地练习之”,确乎是顺应了“新潮之来不可止,文学革命其时矣”的需要,否则,也不会如雷鸣谷应、云流景行,得到广大进步文化界的热烈反响。
由此可见,意象派和中国新诗在受外来文化影响之前,已经有了赖以萌生的土壤和条件,即社会历史文化的背景。
庞德和胡适正是在顺乎潮流推陈出新的努力中,博采众长,广集精华,才在不同文化传统中采到了用以攻新诗之玉的他山之石。
庞德对意象主义运动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提出了较系统的理论和创作原则。
庞德曾给诗歌意象下过一个著名的定义:“在一刹那的时间里表现出一个理智和情绪复合物的东西”。
(13)这是他在发表于1913年3月的《诗刊》上的《意象主义的几“不”》一文中提出来的。
同一期《诗刊》上还刊载了庞德和意象派诗人们共同拟订的同样著名的三条原则,它们是:(1)直接处理无论主观的或客观的事物;(2)绝对不用任何无益于表现的词;(3)至于节奏,用音乐性短句的反复演奏,而不是用节拍器反复演奏来进行创作。
(14)意象派诗人们在1915年4月出版的诗集的序言中,又进一步提出了《六条原理》。
其中有:使用通俗的语言;创造新的节奏韵律,取自由诗体,确切表现细切等等。
(15)意象派的蓬勃兴起,给了留学美国,并正在鼓吹文学革命,寻求创造新诗体的胡适以深刻影响。
胡适留美日记《藏晖室札记》卷15中,曾录有《六条原理》英文原文及其自注:“此派所主张,与我所主张多相似之处。
”(16)1917年初,胡适即在《新青年》以《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了“八不主义”,即(1)须言之有物;(2)不模仿古人;(3)须讲求文法;(4)不作无病呻吟;(5)务去烂调套语;(6)不用典;(7)不讲对仗;(8)不避俗字语。
将胡适的“八不主义”和庞德的“意象主义者的几‘不’”及“六条原理”相对照,胡适受到意象派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如此,由于“八不”迎合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潮流,因而产生了十分积极深远的影响,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胡适的“八不”,是学习借鉴西方文化,洋为中用的极好范例。
胡适为了推进新诗革命,曾在不少文章中阐述自己的诗学见解。
他竭力主张:“有什么材料做什么诗,有什么话,说什么话,把从前一切束缚精神的自由的枷锁镣铐,统统推翻。
”(17)在谈到好诗标准时他写道:“诗须要用具体做法,不可用抽象的说法。
凡是好诗,都是具体的;越偏向具体的,越有诗意诗味,凡是好诗,都能使我们脑子里发生一种——或许多种——明显逼人的影象。
”(18)(这里的“影象”,在五四前后即是意象的通常译法。
)胡适的这些及许多其他论述,和庞德的许多诗论中的说法十分相近,而具体、明显、逼人、阐炼,正是意象派三原则的主要精神。
因此胡适的美学思想,显然是汲取了意象派的材料而形成的。
胡适的主张因此在当时被不少人误解并受到指责和批评。
如梁实秋、梅光迪就曾批评他剽窃不值钱的欧美文学新潮,胡先生甚至攻击其《尝试集》为“死文学”,“以其必死必朽也”。
然而历史却肯定了胡适的努力和方向。
以白话取代文言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极大地激活了全国人民的思想。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以后,文学革命的烈火更是燃遍全国。
胡适作为文学革命的先驱,学习借鉴“拿来”西方文化中积极进步有用的成分,以改革语言倡导新诗来改造旧文化,创造新文化,是有着一定的历史功绩的。
二、《华夏集》和《尝试集》庞德和胡适在为各自的新诗运动创立理论原则的同时,也身体力行,进行了大量创作实践。
《华夏集》和《尝试集》便是最能体现其理论原则的重要作品。
既然两位先驱在诗学理论上有许多共通之处,比较一下他们作为新诗运动重要成就的代表作,应当是很有意义的。
两部诗集最大的不同显然在于,《华夏集》是中国古诗——十五首李白、王维诗的英译本,虽然其中最杰出的几首常被视为庞德的创作而被收入各类现代英诗选本,而《尝试集》则是胡适穷数年之力创作的结集(也包含几首译诗)。
因而两部诗集内容上自然有很大不同,然而奠定它们在文学史上地位的主要不是内容,而是诗的语言和形式,对诗艺的全新的大胆的追求,正是这一点使两者迥异于并超越了前人。
但胡适的《尝试集》还明显的留了旧形式的影响,其第一编及附录《去国集》,虽多以白话入诗,却依然旧诗之体,仿佛旧瓶新酒,显得不伦不类。
第二、三编是1917年秋回国之后的诗作,取了白话自由诗体,便很有些新气象。
其中译诗《关不住了!》,从语言、形式、意趣诸方面考察,都堪称上乘之作,难怪胡适本人也说“《关不住了!》一首是我的‘新诗’成立的纪元”。
(19)也许,此时胡适认为对于自由诗体已操练较为自如,这句话含有终于挣脱旧体诗束缚的意味?不管怎样,《尝试集》反映了“文学进退及思想变迁之迹”(20)以及新诗挣脱旧诗桎梏的艰难甚至痛苦历程。
胡适在《尝试集》四版自序中对此作过一个缠脚放大的比喻:“年年的鞋样上总还带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21)确是十分贴切的。
庞德的《华夏集》虽然译自格律谨严的中国古诗,却完全突破了古诗平仄、韵脚、对仗等重重限制,(一个原因是庞德不通中文,其翻译所依据的费诺洛萨的笔记又非常粗糙),而采取无固定节数、行数、音步数,不求押韵,但求自然的自由诗体。
为了获得直接客观简洁明了的效果,他干脆砍掉了原诗中不少隐喻和典故,大大简化了诗的内涵。
因此《华夏集》与其说是翻译,不如说是庞德依据意象派原则和中国古诗的内容进行的再创作。
其所以获得评论界如潮的好评,被认为“远不仅仅是一本重要的有影响的译集,它事实上是英美现代派诗歌的主要作品之一。
”(22)这是和它较完美的自由诗的艺术形式分不开的。
《华夏集》的成功,还在于其诗歌语言的纯熟凝炼简朴自然。
在庞德的所有译诗中,《华夏集》的语言是最简朴,最不受古语影响,最当代化口语化的,因此读者很少感觉他们和这些中国古诗在时间和文化上的隔阂和差别。
以集子中最著名的《河商之妻》(李白《长干行》)为例,我们读到这样的译文(节选):The paired butterflies are already yellow with AugustOver the grass in the West garden;They hurt me I grew older.If you are coming down through the narrows of the river kiang.Please let me know beforehandAnd I will come out to meet youAs far as cho-fu-Sa.(23)显然,译文的语言是再晓畅明白不过了,除了个别地名暗暗透露些异国色彩和情调,谁会想到这竟是一千二百多年前中国唐朝的诗歌,但谁又不能理解那位河商之妻盼望丈夫归来的急切心情!相比之下,《尝试集》的语言显然留有较浓重的文言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