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模拟电路实验报告2_负反馈放大电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5 0.023 ,则反馈深度 R4 R5

D 1 A F 26.6 10
5.动态范围 用 Time Domain(Transient)扫描时间,观察瞬态波形。 在输入电压 Vim=35mV 时,输出波形幅值为 Vom=1.4V,有效值 Vo=1V。
6.容差分析 设定所有电阻最大相对误差为 10%,所有电容最大相对误差为 20%,用 Monte Carlo 分 析,得到结果如下:
二、实验任务
采用双极型晶体管以及电阻、电容系列,设计一个负反馈电压放大电路,输入、输出采 用电容耦合。要求 当 RL =2kΩ 时:
Avf =40(1±10%) ,反馈深度不低于 10 Ri ≥15kΩ Ro ≤100Ω
频率响应 f L ≤10Hz, f H ≥1MHz。 当负载 RL = 2.2kΩ时
Af


A 1 A F


其中 D 1 A F 为反馈深度。深度负反馈 D 1 条件下
Af

1 F

(2)负反馈提高增益的稳定性 易得
d Af Af


1 dA 1 A F A D A
1
dA


上式表明,反馈越深,闭环增益的稳定性越好。 (3)负反馈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 串联负反馈使 Ri 增加,并联负反馈使 Ri 下降。程度取决于反馈深度。



BW f H f L 2.39MHz
七、思考题
(1)在设计多级放大电路时,各级静态工作电流选取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解:静态工作点的设置要求使各管都工作于放大区,且有足够的动态范围。另外,由于 增益与工作点有关,设置工作点时要兼顾增益的要求。
(2)按本实验的指标要求设计电路时,在选择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反馈类型、反馈深度、反 馈系数、开环增益及基本放大电路的级数等问题上应如何考虑? 解:由于本实验要求高输入电阻、低输出电阻,因此选择电压串联负反馈。由于要求增 益稳定, 因此宜选择深度负反馈, 要求反馈深度较大。 根据闭环与开环增益的关系,A 是 Af 的 D 倍,因此开环增益应较大。由于要得到较大的开环增益,可能要有足够的级数,如 2 到 3 级左右。
Vo ≥1.0V(有效值) 。
三、实验原理
1.负反馈的类型 在输出端,取样方式分为电压取样(电压反馈)和电流取样(电流反馈) ,在输入端, 比较方式分为串联比较(串联反馈)和并联比较(并联反馈) 。因此负反馈放大电路有四种 类型: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电流并联。 2.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1)引入负反馈使增益下降 闭环增益表达式为

A D Af 400
即开环增益必须大于 400。这是选取电阻阻值和设置静态工作点的标准。


五、电路仿真
下面对图 2.1 所示电路进行仿真,仿真软件 Pspice®。 1.闭环增益 用 AC Sweep/Noise 扫描频率,中频增益
Af
结果如下:

V out V in


可见,中频闭环增益 Af =39.7,低频截止频率 fL=0.81Hz,高频截止频率 fH=4.2MHz。 频带宽度 BW=fH-fL=4.2MHz。 2.输入电阻 输入电阻
Ri Vi p-p R1 =74.7kΩ Vip-p Vi p-p
3.输出电阻
RL =1kΩ 时,测得 Vop-p =1.18V, VoL p-p =1.145V,则 Vop-p Ro 1 RL =30.6Ω Vo p-p
4.幅频特性
AfM 时,测得 Af 2 f L =0.67Hz, f H =6.7MHz
(电流负反馈) (电压负反馈)
(4)负反馈展宽频带 基本放大电路高、低频响应均只有一个极点时,闭环上、下限截止频率为
f Hf (1 AF ) f H f Lf f L (1 AF )
(5)负反馈改善非线性失真
四、电路设计
设计电路如图 2.1 所示。 电路由三级放大电路构成,分别为 CE、CE、CC 组态。输入输出端用电容 C1、C2 作为 耦合电容。下面分别分析。 R3=50Ω 作为射极的负反馈电阻, 第一级为 CE 放大电路。 R1=1MΩ 为 Q1 提供基极偏置, 同时也是级间反馈网络的一部分。R2=10kΩ 为 Q1 的集电极电阻。 第二级也为 CE 放大电路。R5=2.7kΩ 为 Q2 的集电极电阻。二极管 D1、D2 为直流电平移 动元件,提高 Q2 的射极电位,使第一级 Q1 的集电极有足够的直流电位以保证第一级的动态 范围。同时,二极管的交流动态电阻很小,降低了射极交流电阻,以提高增益,得到足够高 的开环增益,保证深度负反馈条件。
可见此时电路非常稳定。在实际中,R1、R2 可采用精密的电阻,而其它电阻值可容许 较大误差。
六、实验数据处理
1.电压增益
RL =2kΩ 时,测得 Vi p-p =50.0mV, Vo p-p =1.91V,则
Av

Vo p-p Vi p-p
=38.2
2.输入电阻
R1 =53kΩ 时,测得 Vip-p =49.4mV, Vi p-p =28.9mV,则
(5)有人在实验中使用示波器探头的×1 档测试输出电压波形,发现电路产生了高频自激 振荡,他在探头的探针处串入一只几千欧姆的电阻,通过该电阻再接电路的测试点,示 波器屏幕上显示波形正常(即没有高频振荡波形) ,请分析这是什么原因。 解: 这个问题类似于 CMOS 运放中出现的相位补偿问题。 用示波器测量时, 相当于在某级的输入输出间连接一个补偿电容, 会使系统变成二阶一 零系统,传输函数有两个负值极点,一个正值零点。如果零点的值较小,则这个正值零点会 在通频带内引入额外的负的附加相移, 使总的附加相移增大, 减小相位裕度, 从而产生自激。 其根本原因是补偿电容的直通效应。 当在探针处串入一只电阻时,可以减弱直通效应,使正值零点增大,移出通频带,使在 通频带内的负附加相移减小,从而消除了自激。
可见,多数情况下电路可以正常工作,但少数情况下会出现较严重的切顶。 经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 R1、R2 的误差。第一级的偏置电阻 R1=1MΩ 较大,稍有误差 即会影响第一级 Q1 的工作点;第一级的集电极负载电阻 R2 影响第二级的基极电位,而第二 级的基极电位大约为 VBE2+VD1+VD2=0.7×3=2.1V,若 R2 误差太大,势必造成 Q2 的基极电位 不合适。 将 R1、R2 的误差取消,重新仿真,结果如下:
实验日期
2010 年 5 月 10 日
实验室
229
实验台
21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模拟电路实验二 负反馈放大电路
系别 班级 学号 姓名
电子系 无 87 班 2008011222 高鸣宇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学习并初步掌握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及调试方法。 (2)深入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3)巩固放大电路主要指标的测试方法。


F
因此由深度负反馈条件有闭环增益

Biblioteka Baidu
R3 R4 R3 R4 R3 R3
Af



1
F


为得到 Af =40,应令 R4 Af R3 40 R3 。同时考虑到将 R3 尽量取小以使第一级有尽 量高的开环增益,取 R3=50Ω,R4=2.1kΩ。 为了达到深度负反馈条件,需要反馈深度 D 1 A F 10 ,由此得开环增益
(4)为消除电源内阻和分布电容等寄生参数可能引起的寄生振荡,通常采用什么方法? 解:通常采用电源去耦电路。即在各级放大电路的直流供电线间串接一个电阻 R 、电 容 C 分压网络,使信号压降几乎全部降在电阻 R 上,反馈回来的信号很小。同时有时还可 以在直流电源的输出端与地之间接入电容, 将电源的输出端交流接地, 可有效消除电源内阻 引起的寄生振荡。
R A F ) Ri (1 if Ri Rif 1 A F
(串联负反馈) (并联负反馈)
电压负反馈使 Ro 下降,电流负反馈使 Ro 增加。程度取决于反馈深度。
R (1 A of so F ) Ro Ro Rof 1 A so F

Ri
结果如下:
V in I in


可见,中频输入电阻 Ri=92.5kΩ > 15kΩ。
3.输出电阻 输出电阻
Ro
结果如下:
V out I out

RL

可见,中频输出电阻 Ro=15.4Ω < 100Ω。 4.反馈深度 ,增益如下: 电路开环时(R4 开路)
即开环增益 A =1100,又反馈系数 F


(3)在你所设计的电路中,为消除自激振荡所加入的相位补偿电容接在什么位置最合理? 为什么?在实验中确定其容量的大小的方法是什么? 解: 首先应加在反相放大的输入输出两端间作为密勒补偿电容, 再考虑到利用密勒效应 应使反相放大的增益尽可能大, 以使等效的密勒电容值尽可能大, 因此密勒补偿电容应接在 增益最高的第二级的输入输出两端间最合理。 由于此电容等效为输入端对地电容时要密勒倍 增,因此其本身的容量应很小。在实验中,可从最小的电容开始,增大容量逐个尝试,直至 自激消除。
第三级是 CC 放大电路,即射极跟随器。R6=2kΩ 为 Q3 的射极电阻。该级作为输出级, 一方面作为前级的负载有很高的输入电阻, 将外接负载与前级隔离, 一方面有很小的输出电 阻,大大提高了电路带负载的能力。
下面重点分析电路中的反馈部分。首先,根据设计要求,电路要稳定增益,并且具有高 输入电阻、低输出电阻。因此应该引入深度负反馈,且类型为电压串联型。由于开环增益 A 是闭环增益 Af 的 D 倍,开环增益应较大,要有足够的级数,这就是采用三级放大电路的原 因,其中前两级提供足够高的开环增益,输出级提供带负载能力。 在电路中, 最主要的级间反馈连在第一级和第二级之间。 将最后一级射级跟随器放在反 馈环外的原因是由于 CC 在深度负反馈情况下带容性负载时为负阻,极易引起自激振荡,因 此将之置于反馈环外。对于前两级,反馈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