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生物类专业《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实践

合集下载

研究生助教在“生命科学导论”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研究生助教在“生命科学导论”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研究生助教在“生命科学导论”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何磊(),吴敏,唐建军,陈欣,王国强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杭州,310058摘 要:浙江大学的“生命科学导论”是国家级精品课程,是面向非生物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通识课程。

为了培养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该课程采取研究生助教参与指导实验课程和组织小班讨论的形式。

多年的实践结果表明:研究生担任助教指导“生命科学导论”实验和讨论,不仅提高了本科生的教学质量,增加了研究生的教学经验;而且提升了研究生的实验技能、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推行研究生助教制度(选拔、培训、考核等)过程中还发现一些不足与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改进。

关键词:研究生助教,生命科学导论,实验教学,课程讨论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Graduate Teaching Assistant in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Life ScienceHE Lei (),WU Min,TANG Jian -jun,CHEN Xin,WANG Guo -qiang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China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8年8月,8(4):12-15ISSN 2095-1574 CN 11-9307/R  DOI 10.3868/j.issn 2095-1574.2018.04.003教改纵横收稿日期:2018-02-05;修回日期:2018-04-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70411);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6KFJJ02)通讯作者:何磊,E -mail:helei8705@1 引言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导论”是一门面向非生物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通识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配套的实验课程[1],集“基础性、系统性、趣味性和学科交叉性”于一体[2,3]。

生命科学导论(来源网上。)

生命科学导论(来源网上。)

《生命科学导论》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就是要重点介绍生命科学最新进展的同时,适应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使学生对生命科学有一个基本了解。

让学生加强生命科学基本概念和内在联系与规律的学习,提高学生们主动探索生命奥秘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中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应用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分析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一些紧迫问题。

例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人口与资源问题、克隆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应用前景以及安全性等问题,并能提出解决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后续的经济类、人文类等专业课程中也能够从生命科学的角度进行正确的分析,达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和谐统一。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生物与生命科学第一节什么是生命1.生命的基本概念2. 生命的基本特征习题要点:生物同非生物相比,具有哪些独有的特征?第二节为什么要学习生命科学1. 从达尔文的进化论到克隆羊“多莉”2. 人类面临的挑战3.新世纪的大学生不能没有现代生命科学基础习题要点:有些同学在高中阶段对生物学课程并不十分感兴趣,请分析原因。

对如何学好大学基础生命科学课程提出你的建议。

第三节生命科学涵盖的主要内容1. 在不同的层面和深度来认识生命的特征2. 微观与宏观领域相互联系3.在不同的层次和水平上来认识生命4.跟踪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习题要点:什么是双盲设计?科学研究中的假象和误差是如何产生的?第四节如何学习生命科学1. 提出问题和设想2. 实验是开启生命王国大门的钥匙习题要点:科学研究一般遵循哪些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和步骤?请用实验研究实例,总结出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第五节创新性研究推动生命科学向前发展1. 生命科学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如何进行创新科学研究3.科技论文与学术交流4.科学研究的驱动力习题要点:众所周知,北京的中关村是中国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大本营,为什么在它的广场上没有计算机模型或电子模型,却树立了一个DNA双螺旋模型?本章重点:什么是生命,如何学习生命科学。

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生命科学是一门多领域交叉的学科,涉及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非生物类本科生往往对生命科学缺乏兴趣和理解,导致其学习效果不佳。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作为开设给非生物类本科生进行生命科学基础学习的课程,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生命科学的需求越来越大,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和改进。

目前,传统的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枯燥、抽象、缺乏实践性等,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研究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适合这一群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模式,为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模式,深入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与实践,评估新模式的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非生物类本科生学习“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特点,了解其学科基础和学习动机,为建立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2. 深入探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如知识点过多、理论抽象难以理解、实践环节不足等,并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

3. 探讨改革的必要性,分析教育教学领域的最新理论和实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

4. 提出探索的方法和策略,包括引入多媒体技术、活动设计、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5. 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验证新模式的可行性和教学效果,对比传统模式,探讨优缺点,为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和依据。

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公选课的探索与实践

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公选课的探索与实践

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公选课的探索与实践作者:关统伟车振明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第07期摘要: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非生物专业本科生的《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

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开设公选课的必要性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目的是为了适应21世纪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生命科学导论非生物类本科生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a)-0053-02党的十八大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截至2012年,中国的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诺贝尔文学奖创设117年来,中国籍作家首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诺贝尔物理奖、化学奖和医学奖领域至今中国无人问津。

美国科学家在近2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中获得了17次。

事实说明中国的教育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这里仅想和各位同行一起探讨《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在非生物专业开设的意义以及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教育部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针对非生物学类专业本科生的生物学基础课程教学明确指出[1]: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的全貌和新动态,以及现代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间交叉融合的必然趋势;理解并初步能用生物学原理、观点、思维方式去认识一些生命现象和过程。

争取对学生跨学科创新思维起到一定的科学启迪作用。

针对非生物类不同学科专业本科生的知识基础和需求,西华大学《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精心设置以满足学生需求和社会需要。

该课程在西华大学开设相对较晚,于2004年在全校开设为公选课,目的是提高交叉学科学生的现代生命科学意识,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富创造的复合型人才,使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非生物专业“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

非生物专业“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
内蒙 古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版 ) 社
Jun l fIn rMo g l iest fT c n lg o r a o n e n oi Unvri o eh oo y a y
第2 1卷
第 1期
( oi c ne ) S c l i c s aSe
V 1 1 N . 2 1 6. o 1 0 2 2
开 设 了“ 生命科 学导论 ” 至今 已六 年 。但 是 在 教 学 , 过 程 中 , 在课 程 内容 多 、 存 知识 综 合 性 强 、 时 少且 课 无 实验课 时 , 教材 更 新 滞后 , 教学 方 法 和 评 价单 一 ,
业本 科生 介绍 生命 科 学 最 新 的 发展 , 及 为理 解 这 以 些最 新进 展所 必需 的基 础 知 识背 景 。2 世 纪 , 命 1 生
探 索性 、 用性 和 前 沿 性生 命 科 学 知 识 讲 解 为 教 学 应
主线 , 以优 化课 程 教 学 内容 , 建 课 程 知识 体 系 , 构 培 养 学生 学 习 、 解 、 决 问 题 的 能力 为 目的 同 时 理 解 。;
家 对 于酱油 等调 料 中的 氨基 酸含 量 有 严 格 的 标 准 ,
学 为非 生物 专业 本科 生 开设 了“ 代 生 物学 导 论 ” 现 ; 在 19 9 7年 , 江大 学 开设 了 “ 命 科 学 导 论 ” 浙 生 0 。
各 专业 中的生命科 学 知识 , 研讨社 会热 点 问题 , 用 采
现代 教学方 法 , 取不 同的考核 方式 , 选 在教 学实践 中
合起 来 , 发掘 一些 新 思路 , 开拓 一 些 新 的研 究 领 域 。
体就 是做 酱 油 的原料 。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高校非生物学类专业 学生应该具有一 定的现代生 命科学 知识 已在 高教界形成共识 ,国内各 类高校 已先
后 为非生物学类 专业学生开设 了众 多生 物学类基础课
特征 、 分类 的诊 断与治疗 的基础上 , 熟悉人类 基因组计 划 ( G )在 免疫 系统部分 , 点介 绍免疫学 的实际应 H P; 重 用; 可将 多利羊 实验 引入到哲学层面 , 讨论 这个克隆技 术 给人类带来 的挑 战与 困惑 ; 另外 , 对环 境 、 态和生 生 物多样性结合 现阶段 的政策发展趋势也要 进行重点学
习和 反 思 。
程, 以适应 高等教育全面素质培养 目标 的需要『 1 生 _ 。在 命科学蓬勃 发展 的今天 ,生命科学知识 的普及 已成 为
高等 教育一 项重要 的使命 。面对 只有 高中生物学基础 的非 生物类 专业的本科生 ,如何让他们 掌握和理解现 代生命科学知识和技术是课程教学的难 点。 课程教学 内容的创新 1 . 正确认识兴趣培养与知识学习的辩 证关 系。 为了
培养 学生应 用数学 建模 能力解决 实际 问题 的重要 性 , 意识到数学计算 能力 、数据处理能 力对于专业课 的重 要性 。 通过数学实验来解决数学计算和符号处理 , 把数 学 知识在 实际 中的应用 切入到数 学 的理 论教学 之 中 , 可 以有 效促 进学 生对 数 学规 律 的直 观 理解 和深 刻认
统 的知识理解 , 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2 . 合理协调 基础知识 和热点前沿 的知识体系。 在授 课 过程 中力求将生命科学基本 知识 、基本理论 和学科 发展前沿结合起来 , 深广适度 ; 将生 物学知识和生 物学 原理 结合起 来 , 冠以科学的思维方法 ; 理论 阐述深人浅 出 , 要介 绍研究方法及成果应用 ; 概 反映生命科学 与其 他学科问的交融 , 并提 出尚待解决 的理论 和技术 问题 。

为非生物类本科生开设“基础生命科学导论”实验课的探索和实践

为非生物类本科生开设“基础生命科学导论”实验课的探索和实践

为非生物类本科生开设“基础生命科学导论”实验课的探索和实践摘要:南开大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心为全校非生物类本科生开设“基础生命科学导论”实验课,通过精心挑选实验项目,严格管理实验过程,改进实验成绩考核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命科学;素质教育;实验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探索生命的本质和奥秘不仅需要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在理论上的交叉融合,更需要科学实验的互相渗透。

非生物类本科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基本实验技术,是培养新世纪综合性、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因此,生命科学学院在为全校非生物类本科生开设“基础生命科学导论”理论课的同时,还开设了1学分、32学时的实验课程。

一、实验项目的设置作为全校非生物类本科生的公共选修实验课,我们遵循实验项目的科学性、趣味性和与实际生活的贴近性开设实验项目。

依据这一原则,我们从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化学不同学科中各选一个难易适中且趣味性强的实验项目,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或副教授任实验教师,在相应的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实验项目如下:绪论实验课程组的全体教师向学生分别介绍各自实验的内容及注意事项。

实验一摇蚊幼虫唾腺多线染色体制备与分析。

实验二细菌个体形态观察及染色技术。

实验三对虾的个体发育过程及解剖。

实验四人体生理指征—血压、呼吸、脉搏和心电图的观测。

实验五植物生长物质的生理效应。

实验六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的测定。

这些实验项目均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细菌分布广泛,与人类关系密切,但个体微小,如何在显微镜下看到它们呢?“细菌个体形态观察及染色技术”实验将告诉我们答案;对虾是高蛋白食品,是人们喜爱的美味佳肴,它是如何生长发育的?如何通过精细的生物解剖技术了解其器官与结构呢?我们开设了“对虾的个体发育过程及解剖”实验:血压、呼吸、脉搏和心电图是人体生理的重要指征,也是体检中重点检查的生理指标,如何用常规仪器进行检测、如何科学解释这些指标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我们开设了“人体生理指征一血压、呼吸、脉搏和心电图的观测”实验;多吃蔬菜水果有益健康,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但如何测定蔬菜水果中维生素的含量?它们当中哪一种含量更高或相对较低?,我们开设了“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的测定”实验。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生命科学导论》课程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生命科学导论》课程

一、课程及案例简介《生命科学导论》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面向大一第一学期的新生开设,共56学时。

课程不仅从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物种、类群等系统生物学层面来分析和认识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及生物演进规律,还系统介绍动物和植物的分类学理论、主要类群及鉴别特征,内容知识点较多,记忆起来比较枯燥,把握不了重点,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学习效果比较差。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生动的科学史实、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深厚的科研素养等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适合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同时丰富了课程内容,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学习质量。

课程具有综合性强、涉及内容广泛、与各生物学科联系紧密的特点,是促进人类自然观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

生命科学导论的授课对象都是大一的高校学生,他们往往处在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建立期也正处于政治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萌芽期,若能在生命科学导论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课程思政元素浸润于专业知识中,这将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生命科学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塑造三观,自觉成为符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要求,能够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青年,就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而言,根据其专业特征知识特征和教学特征,其蕴含的思政元元素涵盖了八个维度,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

本案例是关于第六章生物体的防御体系内容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二、课程思政教学与育人目标(一)知识传授目标:生物体防卫系统包括非特异性防卫和免疫,免疫对于维持个体健康、避免疾病有重要作用,而对免疫机制的研究也是目前的一个热点。

本章主要从系统的角度介绍免疫器官与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以及免疫机制。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免疫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免疫的三道防线,抗原和抗体的特性以及免疫的机制,了解免疫失调相关的疾病。

(二)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免疫基本原理的学习具备在实践过程中识别、表达、分析复杂的免疫学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的能力;进行免疫设计、检测的能力;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全面考虑健康、安全、法律等因素;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免疫学研究方法和手段对复杂的生命科学问题进行研究,具备设计实验的能力,并综合论证获得合理有效的结论。

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公选课的探索与实践

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公选课的探索与实践
科 教 研 究
非 生 物 类 本 科 生 生 命 科 学 导 论 公 选 课 的探 索 与 实践 ①
关 统 伟 车 振 明 ( 西华大 学生物 工程 学院 四 川 I 成 都 6 1 0 0 3 9)
摘 要 : 在教 学实践 的基 础上 , 针 对 非生 物专 业本科 生的《 生命 科 。 课程 从教 学内容 , 教 学方
法 和 手 段 以 及 开 设 公 选 课 的 必 要 性 方 面进 行 了 积极 的 实 践 和 探 索 ,目的是 为 了适 应 2 1 世 纪 高 素 质人 才培 养 的 需要 。
关键 词 : 生命科 学导论 非生物类本科 生 教 学改革 中 图分类 号 : G 6 4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t o a d j u s t t o d e ma nd s o f c u l t i va t i ng h i g h- -qu a l i t y t a l e nt s f o r t h e 2 1 s t c e nt u r y.
Ke y W o r d s: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o Li f e S c i e n c e ; C o l l e g e s t u de nt s w i t h o u t b i o l o g y b a c kg r o u nd;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r m
对 非 生 物 类 不 同 学 科 专 业 本 科 生 的 知 识 基
1 现代生命科学导 论 课程开设的 必修 课 程 _ 3 】 ; 随后, 北 京 航 空 大学 、 华 东理 工
大学、 西 华 大 学 等也 相 继 开 设 生 命科 学 导 论》 课程 , 并作为全校 的公选课 。 另外 , 生 命科学导 论》 作 为一 门 融 合 基 础 知 识 与 前 沿 进 展 相 结 合 的综 合 性 课 程 , 是 当今 高 校 进 行 素 质 教 育 的重 要 方 面 , 对 该 课 程 的 学 习有利于 丰富学生生 命科学知 识、 发 展 学 生兴趣 , 完 善知识结构 , 促进学 科交叉 , 促 生 的生 物 科 学 素 养 , 帮助他 们树立 科学 的 进 知识 迁 移 , 培养学 生能 力 , 提 高 综 合 素 现 代生 命 观 。 2 0 世 纪 是 自然 科 学 发 展 史 上 质 。 如人 口膨 胀 、 粮 食 短 缺 等 知 识加 深 了学 最 为辉 煌 的 时 代 , 生 物 科 学 是 自然 科 学 中 生 对 社 会 现 实 情 况 的 认 识 , 了 解 科 学 技 术 发展最迅速的学科 , 其 成果 显 著 , 影 响广 泛 发展 在 农 业 方 面的 重 要 作 用 ; 环境 、 生 态 污 而 深远 。 生物科学 与人类生存 、 人民健康 、 染、 生 物 多 样 性 的 保 护 内 容 极 具 有 人 文 精 社 会 发 展 密 切相 关 。 例如, 体 细 胞 克 隆哺 乳 神 , 可 以 培 养 学 生 保 护 生 态 环 境 的 科 学 素 动物技 术的突破 、 袁 隆 平 课 题 组 创 造 的 杂 质 ; 免疫 、 病 毒 和 健 康 的 问题 可 以 让学 生 科 交水稻、 人类 基 因组 计 划的 实 施 、 器 官移 植 学 的 认 识 和 了 解 一 些 疾 病 ( 霍乱 、 AI DS、 技 术 的 成 功 以 及 干 细 胞 研 究 的进 展 等 。 生 S AS、 H1 Nl 等) 的 发生 、 传播 和 预 防措 施 , 让 物科学 和技术不仅 正在改变 人类 的生活 , 学 生 感 受 到 自己所 学 的 知 识 在 实 际生 活 中 还 深 刻 影 响 着 人 们 的 思 想 观 念 和 思 维 方 是 非 常 有 用 的 , 以 及 在 面 对 疾 病 的 发 生 时 式。 随 着 数 理 化 科 学 广 泛 而 深 刻 地 深 入 生 应 该 如 何 面 对 。 通过学习 , 使 非生 物 类 学 生 物 科 学 和 一 些 先 进 仪 器 设 备 及 研 究 技 术 的 理 解 并 初 步 能 用 生 物 学 原 理 、 观点、 思 维 方 出现 , 2 l 世 纪 生 命 科 学 必将 成 为 主导 科 学 。 式去 认识 一些生命现 象和过程 , 争 取 对 学 非 生物 学 专 业 的学 生 也 应 该 拓 宽 知 识 面 , 生 跨 学 科 创新 思维 起 到 一 定 的科 学 启 迪 作

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摘要】本文研究了非生物类本科生在生命科学导论课程中的认知现状,分析了现有的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提出了针对非生物类本科生的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并对改革方案进行实施和效果评估。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了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的研究价值,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

本研究旨在改善非生物类本科生对生命科学的学习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研究结果为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的优化提供了参考,并对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研究、实践、认知现状、改革方案、效果评估、案例分析、研究价值、未来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日新月异,非生物类本科生对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非生物类本科生往往面临着知识接受速度慢、理解困难等问题,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研究非生物类本科生的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探索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提高他们对生命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他们对生命科学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探讨如何更好地满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具体目的包括:1.了解非生物类本科生对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认知现状,探索存在的问题和需求;2.分析当前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的优缺点,找出可以改进的方面;3.提出针对非生物类本科生的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改革方案,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生命科学知识;4.实施改革方案并对效果进行评估,验证新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5.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在我校开设《生命科学导论》公选课的探讨与实践

在我校开设《生命科学导论》公选课的探讨与实践

1 .《 生命科学导论》 公选课开设的必要性 公共选修课是指 高校为培养复合 型人才 ,面 向全校 学生开设 的课 程 。学生可根据 自己的兴趣爱好 自主选择 ,从而达到扩 展知识面 ,改 善知识结构 的 目的。在信息时代 的大环境下 ,社会对人 才的要求也 由 单一型 向多元化转变 ,在学科交融 的基础上 ,学生才会 有较强 的创新 能力和较 高的综合素质 。公选课正是对学生原有课程体 系的重要补充 和完善 ,应该纳入 综合性 大学 的课程 体 系改 革与 建设 中… 。公 选课 的开设要坚持文 理结合 的原则 ,要求 理工 科学 生加 入人 文知识 的学 习,文科学生加 强 自然科 学 知识 的学 习 ,以促进学 科 间交流 _ 2 J ,而 “ 学科交叉点往往就是科学新 的生长点 、新 的科学 前沿 。这 里最有 可 能产生重大 的科学突破 ,使科学发生革命性 的变化 。 ” _ 3 ] 2 O 世纪是 自然科 学发展 史上 最为辉煌 的 时代 ,生命 科学 是 自然 科学 中发展最迅速 的学科 。生命科学 日 新月异 ,已经渗 透到社会生 活 的方方面面 。进入 2 1世纪 ,人 们越来 越清楚 地认识 到 ,生命 科学 与 人类社会 的联 系比其他任何学科都更加 紧密 ,在解决人类 生存与发展 所 面临 的粮食 、环境 、能源等一 系列重大 问题上 ,很大 程度都将依 赖 于生命科学 的发展 。因此 ,掌握现 代生命科 学基础 知识是 2 1 世纪 高 素质 、有创新精神 的复合 型人 才知识 结构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u 4 j 。国 内 外许多高校 已将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设 为本科生通用选修 课 ,并取得 了 定 的成效 。我校升本后经过认真细致 的前期准备 工作 ,由生物技 术 系组织教学力量开设 了 《 生命科学导论》 公选课 ,面向全校非生物专 业本科生公开选课 。 2 .《 生命科学导论》 公选课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2 .1明确教学 目的 生命科学与人类和社会 的联系非 常密切 ,面 向非生 物专业学生 开 设 的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 目的非常 明确 。本课程 以生命 基本特征 为 主线 ,以生命科学和 生物技 术发 展热 点 问题 为视 点 介绍 生命科 学 知 识 ,以及生命科学 的发展对 社会 和经济发 展产生 的巨大影 响和作 用 , 使非生物专业学生通过学习 ,获得必要 的生命科学基础 知识 ,达到 认 识人类 自 身 、了解生命科学研究 的思维模式 、了解现代 生命科学 的新 发展及其 与其他学科交叉 的趋势 的 目的;本课程也致力 于引导学生 多 视角 、多重思维模式 探讨 现代生 命科 学 的发展 带来 的社 会和 伦理 问 题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 的 自然观 、世界 观 和价值 观 ,增 强 社会 责任 感 ,提高综合素质 。

生命科学导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生命科学导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生命科学导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
生命科学导论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toLifeSciences
课程编号
开课学期
第、第二学期
学分/周学时
1学分/2学时每周
课程类型
全校性非生物类本科生通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选修)
先修课程
选用教材
主要参考书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是面向全校理、工科非生物类专业和文科类专业一年级本科生的通识素质教育类选修课程。
2■教学方式、目的和任务:
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授课,既学生班级(教室)以及配备的研究生助教固定不动,而主讲教师在各个班级轮流转的方式。课后布置1~2个思考题让学生完成。
本课程在注重让学生掌握生命科学概况的基础上,让学生重点了解该学科取得的最新成就及在医学和农业领域的应用;已解决了哪些制约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当前的热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充分了解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现代生命科学观,坚强学识能力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由
2学时
第5讲
社会生物学与繁殖对策
社会生物学和动物仃为学的基本概念;繁殖仃为的社会生物学理论及其分析问题的方法;简介一些动物的社会行为,重点了解动物社会的繁殖行为。
2学时
第6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病的主要类型、遗传特征
2学时
遗传病与优生学
及常见遗传病的主要症状;遗传病的诊断和基因治疗方法;优生的原理和主要措施。
基因的概念,基因学说的发展过程及基因工程的原理;人类基因组计划,现代基因技术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2学时
第3讲

浅谈非生物类专业《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实践

浅谈非生物类专业《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实践

浅谈非生物类专业《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作者:段红英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17期摘要:《生命科学导论》是非生物类专业学生生命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本文阐述了在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开展《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重要性,并从教学内容、教材等方面对《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非生物类专业;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073-0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强调教育必须是完整的教育,只有完整的教育才能培养更多具有完善知识结构、满足科学创新、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1]。

生命科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2005年教育部高校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非生物学类专业生物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建议非生物类专业学生生物学普及教育的核心课程为《生命科学导论》课程[2]。

但是,生命科学的研究内容涉及面宽,对教与学都是一种挑战,如何在教学组织、教学体系优化和教学过程综合化等方面开展《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是目前教育领域内面临的主要难点。

因此,作者对非生物类专业学生生命科学素质教育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研究,结合几年来对非生物类专业学生进行《生命科学导论》讲授的体会和感受,谈几点认识。

一、开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重要性《生命科学导论》是面向高校非生物类专业学生的一门综合性教育课程,旨在促进大学生不断提高对现代生命科技的认识,激起对生命科学热点问题的兴趣,加深对科学交叉、渗透、融合的理解,激发探索和创造激情,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开设是非生物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逐步改变着高校基础教学的结构体系。

2002年国家教育部专门发文件积极促进非生物学专业本科生生物教学的实施,要求具有“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必须面对全校非生物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以培养交叉学科的研究人才,促进学生将专业知识与生命科学知识结合,产生新思路,开拓新领域,也为了提高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健康与环保意识[3,4]。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摘要:学习生命科学知识不仅是生物专业学生的需要,对非生物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我校为非生物专业学生开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实践和探索,并就师资队伍建设、实验课开设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时代,生物科学日新月异,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前,人类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问题,如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不仅是科技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这要求生物类和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必须有广博的生命科学知识。

因此,面向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生物类相关课程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提高学生综合科学素质的手段之一、如果大学生毕业时不懂得什么是DNA、什么叫克隆等基本概念,不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不了解生物技术与人类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关系,将可能有会成为一种遗憾。

在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背景下,国内外许多高校已将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设为本科生通用选修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上海海洋大学作为一所有其自身特色的院校,推进非生物类专业的生命科学素质教育已有十多年,在2000年《生命科学导论》作为公共选修课在学校开设。

根据我国高校课程的教学思路,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对生命科学导论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一些尝试,并作出一些思考。

一、优化教学内容二、更新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是本科教学最重要、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如何提高生命科学导论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生命科学导论的课程内容涉及生命的组成、细胞、代谢、遗传、分子生物学、进化、生态、健康与疾病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教学内容跨度大、面广且不易深入。

因此,除采用板书、讲述、引导和启发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外,我们积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命科学已经成为当今最具前景和影响力的学科之一。

为了让更多的非生物类本科生了解和学习生命科学知识,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被纳入到许多大学的教学计划中。

由于非生物类本科生对生命科学知识的接触不多,因此如何设计一个适合他们的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模式成为了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实践,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如何设计一个更符合非生物类本科生学习特点的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

一、研究背景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向非生物类本科生介绍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由于非生物类本科生在生命科学方面的知识储备有限,传统的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二、理论研究1. 理论支持在设计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模式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学科背景。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非生物类本科生在学习生命科学知识时,更加注重直观的感受和实践性的体验。

教学内容应以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科研成果和应用案例为主线,结合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深度理解水平。

2. 教学方法针对非生物类本科生的学习特点和学科背景,教师在设计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模式时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的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和研究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挑战,提高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2)实验操作法:组织学生参与生命科学实验操作,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生命科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3)课堂讨论法: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实践案例1. 以热点案例为主线,引发学生兴趣。

教师选取了一些与生命科学领域相关的热点案例,如基因编辑、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等,并以此为引导,向学生介绍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发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摘要:《生命科学导论》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通识类课程。

授课对象面向全校非生物类专业的学生。

教学中存在内容多学时少、涉及专业广等问题,教学效果欠佳。

故笔者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探索,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生命科学;非生物专业;教学实践;一、前言生命科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性强的科学。

当今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粮食不足、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生态失衡、重大疾病等问题均寄希望于从生命科学中找到解决的新思路。

因此,在本科阶段开设生命科学类课程,如《生命科学导论》,有利于培养具有宽阔专业知识背景的复合型创新人才[1,2]。

许多高校对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生命科学导论》,但教学效果不理想[3,4],究其原因如下:教学内容与高中生物有重复,学生学习产生松懈的思想;学生专业跨度广、生物基础层次不一;课程内容繁多,小至细胞、大至生态系统皆涵盖在内,但作为一门通识课,学时却十分有限;课程属于非专业必修课,学生在学习态度上不够重视。

笔者根据《生命科学导论》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解决途径,供大家共同探讨。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1.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2.重视科学思维的培养,穿插情感教育。

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例如,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是科学探究史上的经典案例,教学时老师可侧重于再现孟德尔的思考过程,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体验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提出结论和验证结论的,借此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此外,大学生处在青春期,心理发展不成熟,情感教育不可少。

上课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选取科学家的故事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梦想和信念的坚持,以期帮助大学生消除负面情绪,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和高尚的社会理想。

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引言生命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多个领域。

对于非生物类本科生来说,学习生命科学导论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涉及到了我们自身的健康、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多个方面。

传统的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往往过于专业化,难以吸引非生物类本科生的兴趣与参与。

研究和实践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旨在提出更加符合非生物类本科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传统的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实习实践。

对于非生物类本科生来说,这种专业化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抽象和繁杂,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与日常生活联系的案例分析。

传统的生命科学导论教学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生命科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这使得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导致学习兴趣不高。

2. 缺乏跨学科的融合。

生命科学导论涉及到众多学科知识,传统教学模式下常常是按学科分类逐一灌输,缺乏跨学科的融合,使得学生难以形成整体性的认识。

3. 缺乏互动与体验。

传统的生命科学导论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际操作和互动体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进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在改进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时,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途径,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1. 引入案例教学法。

通过真实的案例,将生命科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促进学习效果。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融合跨学科知识。

在教学中,应该将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融合起来,形成多维度的知识体系。

浅谈非生物类专业《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实践

浅谈非生物类专业《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实践

拟, 让学生提前感受应聘求职场面, 心理有所准备 。 在面试 模拟考试中,教师应 当准备一些与学生专业有关 的问题 , 让学生 回答 , 再根据学生的 自我介绍和答题结果进行分数 评定。这种动态考察形式 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 另外 , 院校 应为 学 生开设 必 要 的英语 比赛 , 如英 语 口语 比赛 、 行业英语技能大赛等。这些赛事要针对不 同专业 的
中图 分 类号 : G6 4 2 . 0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1 7 — 0 0 7 3 — 0 2
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 2 1 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强调教育 必须是完整的教育 , 只有完整的教育才能培养更多具有完 善知识结构、 满 足科学创新 、 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的高素质 人才Ⅲ 。生命科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 2 0 0 5 年教 育部高校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 了非生 物 学类专业生物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 建议非生物类专 业学生生物学普及教育的核心课程为 《 生命科学导论》 课 程[ 2 1 。但是 , 生命科学 的研究内容涉及面宽 , 对教与学都是
帮助 。 在 视 听完毕 后 , 教 师就 可 以引入 当堂课 所要 教授 的知
识并进行视频解说 。 在传统的授课中, 教师只是在黑板上进 行教学互动 , 这使得学生觉得课堂学习很枯燥 , 自 然容易失 去学习兴趣。 教师要采用新形式, 迎合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 让学生在活跃 的气氛中学习, 效率必然能提高。教师应 在课前多搜索最新行业英语知识 , 不断进行补充 , 使教学与 社会发展 同步, 增强学生就业 的竞争力。 4 . 以动态形式教学 : 课 内进行英语 拓展练 习 , 校内开

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传统的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往往以生物类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主导,对于非生物类本科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并未得到充分重视。

有必要对非生物类本科生参与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需求进行深入探讨,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和改进,以提高非生物类本科生对生命科学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分析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期为非生物类本科生的生命科学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通过对非生物类本科生参与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探讨适合其学习特点和需求的教学模式,为提高生命科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非生物类本科生作为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主要学习对象,其学科基础和兴趣差异较大,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对非生物类本科生的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非生物类本科生对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学习需求,了解他们在学习该课程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2. 探讨适合非生物类本科生的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模式,探索如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可操作性;3. 分析不同实践案例下针对非生物类本科生的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为未来教学提供借鉴;4. 评估针对非生物类本科生的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探讨其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术表现的影响;5. 提出针对非生物类本科生的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的改进建议,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体验提供参考依据。

1.3 研究意义针对非生物类本科生的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教育教学理论来说,探讨如何将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引入非生物类本科生的教学中,将有助于拓展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促进跨学科教学的发展。

针对非生物类本科生的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模式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非生物类专业《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实践
摘要:《生命科学导论》是非生物类专业学生生命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本文阐述了在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开展《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重要性,并从教学内容、教材等方面对《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非生物类专业;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073-0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强调教育必须是完整的教育,只有完整的教育才能培养更多具有完善知识结构、满足科学创新、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1]。

生命科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2005年教育部高校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非生物学类专业生物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建议非生物类专业学生生物学普及教育的核心课程为《生命科学导论》课程[2]。

但是,生命科学的研究内容涉及面宽,对教与学都是一种挑战,如何在教学组织、教学体系优化和教学过程综合化等方面开展《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是目前教育领域内面临的主要难点。

因此,作者对非生物类专业学生生命科学素质教育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研究,结合几年来对非生物类专业学生进行《生命科学导论》讲授的体会和感受,谈几点认识。

一、开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重要性
《生命科学导论》是面向高校非生物类专业学生的一门综合性教
育课程,旨在促进大学生不断提高对现代生命科技的认识,激起对生命科学热点问题的兴趣,加深对科学交叉、渗透、融合的理解,激发探索和创造激情,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开设是非生物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逐步改变着高校基础教学的结构体系。

2002年国家教育部专门发文件积极促进非生物学专业本科生生物教学的实施,要求具有“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必须面对全校非生物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以培养交叉学科的研究人才,促进学生将专业知识与生命科学知识结合,产生新思路,开拓新领域,也为了提高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健康与环保意识[3,4]。

所以,对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具有积极的意义。

目前,全国很多院校对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了《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相关的生物学素质教育课程[3,5-7],课程性质多样化,在教学计划实施中充分体现了非生物类专业教学的特色。

我校结合实际情况也对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了《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制订了具体的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生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常识、了解该学科的主要领域和进展,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生命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鉴于非生物类专业学生的基础层次参差不齐,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需求也不尽相同[4,8,9],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选、整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内容。

面向文
科学生时,采用讲座形式组织教学内容,主要以生命科学的热点问题和发展方向为主,结合介绍基础知识,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现代生命科学基础知识,了解现代生命科学的新发展及其与人文科学交叉的趋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现代生命科学观,参与社会发展的决策。

面向理工科学生时,教学内容侧重学科交叉意识的培养,采用系统讲授、部分自学的教学方式,以生命科学系统知识为主线,同时介绍生命科学领域内的最新进展,使学生理解、认识一些生命现象和过程,启迪学生的跨学科创新思维。

另外,学生对部分教学内容缺乏兴趣,如分类、形态、结构等生物学专业知识,因此提倡一些“开放性”内容由学生自学,激发学生思考与自学。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如组织学生参观生物标本馆、生物园地等基地,以开拓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立体化教材的建设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及其他高校相关方面的经验,编写了适合非生物类专业学生的教材《现代生命科学导论》。

主要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新陈代谢、细胞与细胞工程、生物体内的信号和传递、人体的防御系统、遗传及其分子基础、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与伦理问题等内容,从不同角度对生命科学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考虑到非生物学类专业学生的生物学基础较浅,内容编排由浅入深,力求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可启发
学生思维,开阔思路。

(2)从适合非生物专业文、理工类学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出发,选择以生命基本特征为主线,以生命活动的重要方面为主题,综合性地介绍生命本质,同时以生命科学的热点理论、应用和问题为切入点,采取专题综述、论证、探究等多种形式,在不同层次上启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和开展深入思考。

(3)在各章节内容后附上思考练习题,便于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四、多元化的考试方式
考试是测评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必要手段之一,好的考试方式不仅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且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增加了过程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等多元化学生成绩评定方法,以利于促使学生注重自身整体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2]。

通常采用平时考核(如专题演讲报告、课堂讨论和考勤等)、撰写课程论文和期末理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不但评价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完成作业的质量,又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多元化的考试方式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的思想压力,且避免了少数学生平时不学习,通过考前突击准备获得较高分数,导致课程成绩不合理的情况发生[10]。

总之,为了提高非生物类专业学生的生命科学素质,在非生物类专业开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

我们在改革、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基础上,建立了本校非生物类专业《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体系,以期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发现学科间的交
叉点,为今后的跨学科学习、研究奠定基础,从而促进科学研究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建明,杨艳燕.公共生命科学教育与教学课程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3,(2):84-87.
[2]宋怡玲,杨军.“生命科学导论”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6,(6):37-39.
[3]张万海.高师院校非生物专业开设生命科学课程的思考与实践[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5):72-74.
[4]王玉芳.开设《现代生命科学导论》公选课的探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0-21.
[5]李弘剑.浅谈非生物类专业的生物学基础教育[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1,(23):104-107.
[6]王国强,吴敏,丁鸣.非生物类专业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10):116-119.
[7]朱振元.现代生物学导论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07,(2):56-57.
[8]向波,龙德清,王锋尖.关于我校《生命科学导论》公选课的探讨[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67-68.
[9]段红英,丁笑生.高校非生物类专业开设生物学课程的现状及主要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2,(45):121-122.
[10]蒋永荣.谈高等院校“生物工程概论”公选课的开设思路[j].
高教论坛,2006,(5):120-122.
作者简介:段红英(1977-),女,河南平舆人,博士,副教授,从事生物学教学和科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