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边界论文:基于横向和纵向边界的企业边界理论评述

合集下载

威廉姆森企业边界理论评述

威廉姆森企业边界理论评述

人 认 知 能力 的假 设 , 属 于 排 除 非 理 性 和 无 理 性 以 后 ,
不 同于 强 理 性 ( 即新 古 典范 式 收 益 最 大 化 的假 设 ) 和
弱 理 性 ( 即有 机 理 性 [ o r g a n i C r a t i o n a l it y 〕 , 演 化 经 济
学 的理 性假设 ) 的中等 理性 , 预示 着行 为人意 图实现
业 ” 和 “ 市 场 ” 两 种 极 端 ( oP l a r ) 的 治 理 结 构 生 产 成 本 和治 理成本 差异 的模 型 分 析 , 以 及 不 同治 理 结 构 属
性 的考察 , 威廉姆 森 阐 释 了作 为一 种 治 理结 构 的企
业 的 边 界 ( f i r m a s a g o v e r n a n e e )
的科 学 纲 领 , 完全 理 性 是 新古 典 范 式 的硬 核 部分 修 ,
改 这 个假 定 意 味着 对新 古典 范 式 硬 核 的 冲击 。 由于
威 廉 姆森 的假 定 动 摇 了 新 古 典范 式 的 硬 核 , 使 其 不
得 不抛弃新古典范 式 惯 用 的边 际替 代 分 析 , 而改 用
三角 ” ) , 威廉 姆森 同样 选 择 “ 交 易 ” 作 为经 济 分 析 的
基本单 位 , 并 将交易 界定 为“ 产 品或 服务 在技术 可 分
界面之 间 的转移”
( W illia m s o n
,
198 5 ,
.
p
1) 。
但是,
“ 除 非 能 将影 响 交 易 费 用 的各 种 因 素确 定 下 来 , 否 则
se , 1 98 8 ) 。 上 世 纪 70 年 代 以 来 , 威 廉 姆 森 所 做 的 工 作 则 是在 制度环境 确定 的前 提 下 , 研 究包 括企 业 (科 层 ) 、 市场 和混合组 织在 内的治理 结构 的 相对效 率与 治理模 式选择 , 努 力 将“ 科斯 梦 想 ” 向现实 推 进 。 如

影响企业边界确定的因素分析

影响企业边界确定的因素分析

企业研究Enterprise research 优化企业管理254消费导刊· 2015年10月刊影响企业边界确定的因素分析张杰沈阳师范大学摘 要:随着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勇争上游,都会采取各种方式形成自身的规模,企业边界的确定是企业为应对环境变化而进行的自我调整。

本文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分析影响企业边界确定的因素。

关键词:企业边界因素一、绪论企业边界作为现代企业理论中的重要部分,从科斯的著作《企业的性质》问世以来,就引起了理论界和企业家的广泛讨论和思考。

在如何能找到确定企业边界更合理有效的方法上,必须分别认清企业生产和交易的属性,划分开企业与市场两种资源分配方式的界限。

我国大部分企业为了在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占有生产资源都积极从纵向扩展自身的规模边界,因此“纵向一体化”的经营模式较为常见。

目前市场正在朝异性化、多品种、小数量、短周期的方向发展,由此带来的市场不确定性和扰动性都在增加。

并且我国很多企业在横向边界上暂时还未达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最佳规模,大多数都还处于出生或萌芽阶段,但是企业的横向一体化能有效降低市场竞争中的不安因素,使产量、价格比完全竞争市场更稳定,有利于企业建立稳定的预期。

二、横向维度下影响企业边界的因素(一)利用信息效率伴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就会需要有更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的活动进行管理协调,这样必然会导致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平衡问题的出现。

如果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而造成企业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信息在层级之间传递扭曲、失真,信息利用效率减低,成本上升将抵消企业规模扩大带来的益处。

高新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会给企业利用和传递信息方式与渠道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企业内部员工可以脱离层级的限制而通过触手可得的信息网络获取及时准确的信息,并且不需要担心信息的不可获得和传递过程中的失真。

因此,处理信息的成本对确定企业的边界有作用显著。

威廉姆森企业边界理论评析_GAOQS

威廉姆森企业边界理论评析_GAOQS

———————————————收稿日期:2009-11-02作者简介:袁庆明,江西财经大学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新制度经济学研究;魏琳,江西财经大学编审,主要从事宏观金融研究。

刚刚宣布的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两位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Oliver E.Williamson)就是其中之一。

瑞典皇家科学院发表声明说,威廉姆森因为“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企业边界问题的分析”而获奖。

威廉姆森是继科斯(1991)和诺思(1993)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的另一位新制度经济学大师,他的获奖无疑将进一步提升新制度经济学在主流经济学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力。

本文拟对威廉姆森的企业边界理论作一简要评析。

一、威廉姆森的企业边界理论威廉姆森的企业边界理论是在科斯的企业边界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科斯(1937)提出了为什么市场经济中要有企业存在、为什么企业的边界不能扩大到整个经济这样一些有关企业性质和边界的重要问题。

科斯的回答是,市场和企业是配置资源的两种不同的机制;由于使用价格机制的市场交易存在费用,当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费用低于市场交易的费用时,企业这种配置资源的机制就会代替市场机制。

企业的边界就取决于由于企业代替市场而节约的交易费用与企业存在而引起的内部组织费用在边际上相等。

这就是说,当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费用低于通过市场交易的费用时,企业的规模还可以扩大;反之,则应该缩小。

只有当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费用等于通过市场交易的费用时,企业就达到了最佳规模。

[1]科斯的企业性质和边界理论显然富有洞见,但其不足在于,它无法回答是什么和哪些因素,决定了一笔交易是在企业内部组织的费用高还是通过市场交易的费用高?用威廉姆森(1985)的话说就是,这里的比较交易费用的差别究竟在哪儿呢?[2]因此,在面对一笔交易究竟应该自己“制造”还是去市场上“购买”,或者企业在何种情形下要进行纵向一体化这样的问题时,科斯的企业边界理论不能给出任何可操作性的建议。

纵向分解与企业边界——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分析

纵向分解与企业边界——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分析
易发 生 的频 率 、 易 的 不确 定 性 和交 易 涉 及 的资 交 , 、
、 C手 AG
产 的专 用性 j 。这 三个 维度都 会对 交易 费 用本 身
产 生影 响 。交易 发生 的频率 高 、 不确 定性 大 , 易 交 费用就 大 , 之 , 反 交易 费用就 小 。资 产 的专 用性 包
化 与纵 向分解实质 上体现 了企业规模 纵 向上 的扩 张与收缩 。一般来 说 , 向一 体化 程度高 , 纵 则企业 规模 大; 纵向一体化程度低 , 企业规模小 。相 反 , 向分解 程度 高 , 企业规模 小 ; 向分解程 度低 , 企业 则 纵 则 纵 则
规模 大 。由此可见 , 向一体化程度 和纵 向分解程度都是衡 量企 业规模 的指标 , 纵 是一枚硬 币的两面 。
二 、 易费 用 与 企 业 边 界 理 论 交
交 易费用 理论 关注 更多 的是企业 的纵 向规模 ( 或纵 向边 界 ) 。企 业 的纵 向规 模指 企 业 所 占据 的
纵 向链 条 中的环节 的数 量 , 里 的环 节是 指技 术上独 立或 可分 的工 序 或服 务支 持 。一个 企 业 , 这 如果 其 向上 、 下游环 节扩展 , 并把这些环节 纳人 组织 内部 , 这便 是纵 向一 体化 ; 之 , 反 即为 纵 向分解 。纵 向一体
被称作市场治理成本 : 内部交易成本指的是企业内的组织成本 , 或被称作企业治理成 本。
③ 在这个假定 中, 只需要关注输入 品由企业 自行制造时的生产成本和由市场上的供应商供 货时的价格 , 而不必考虑供应商 的生产成本 , 因为供应商的生
产成本并不是企业的实际付出。
7 6
定, 即企业 外购 的产 品价 格 与供应 商 的生产 成本 总 是相 等 。 图 中横 轴 表示 资产 的专用 性 程度 , k表 示 。设 c 用 。代 表 内部 组 织 的官僚 主义 成 本 ( 业 治理 成 企

企业的边界

企业的边界



纵向链条中生产流程的协调; 私有信息的泄漏 交易费用
资产所有权和控制权的重要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桑福德·格罗斯曼(Grossman.S.)和奥利 佛·哈特(O. Hart)提出了从这个不同的 角度来比较纵向一体化和市场交换。 剩余控制权:资产所有者可能授予另一方 使用资产的权利,但是所有者仍然保留未 在契约中明确规定出来的全部控制权。 若契约完备。“生产或采购”决策的解决 方案没有任何意义。 纵向一体化的程度却决与一方或者另一方 当事人控制专用性资产的程度。
规模不经济的来源



人工成本的上升 激励和官僚的影响 专门化资源的分摊 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
The end!

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的概念是由罗纳德·科斯( Coase.R.)首先在他的著名论文《企业的 性质》一文中提出。 既然经济理论强调市场竞争机制的效率 ,为什么许多经济活动发生在这个价格 系统之外?科斯的结论是,使用市场一 定产生了成本,并可以在厂商内部得以 消除。 交易费用:谈判、制定和执行契约的时 间和费用。
目录

组织的纵向边界:纵向一体化经济学 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与横向边界

目录
组织的纵向边界:纵向一体化经济学 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与横向边界
纵向链条

从获取原材料开始到最终产品的分配和消 费的过程,被称为纵向链条(vertical chains)。 企业战略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组织纵向链 条,即确定链条中的那些活动应该自己完 成(纵向一体化),那些活动应该交给市 场上的独立厂商去完成(市场交换),亦 被称为“生产或采购”问题。事实上是对 企业纵向边界的选择问题。

企业边界理论评述

企业边界理论评述

企业边界理论评述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高科技产业中出现了大规模的企业兼并重组,同时各种形式的混合性治理形式,如企业间联合体和风险投资急速发展,企业边界进一步模糊,这种现象引发了学术界对企业边界的激烈讨论。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解释新古典经济学通过规模经济(生产)来解释企业扩张的机理,涉及到企业边界的制约因素。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和专业化可以产生规模经济,而技术使劳动分工进一步深化,引起规模报酬递增。

穆勒从节约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角度论述规模生产,探讨大规模生产的优势。

马歇尔在对工业组织问题进行分析与考察的过程中,系统论述了大规模生产对工业的意义,第一次明确提出规模经济的概念,并由此推演出被称为“马歇尔冲突”的命题,只有通过改进组织才能有效解决这种“冲突”。

虽然钱德勒没有明确提出企业边界的概念,但他研究发现最终决定企业规模的是效率。

针对有人提出垄断是决定企业规模的最终原因这一论断,他指出效率提高与否是企业能否成功进行一体化的关键标准。

该观点实质上阐述了企业规模边界问题。

当企业规模边界扩张不能产生效率时企业应停止扩张活动,从而确定其规模边界。

因此,其结论就是企业的规模边界是由其效率决定的。

二、交易费用经济学评述科斯是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采用标准的新古典分析方法,对新古典企业理论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价格机制不是唯一的,企业也是协调资源配置的手段,而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科斯用市场机制需要交易成本的理论,较为成功地解释了企业这种组织形式存在的原因,比新古典理论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继而,他用交易成本概念解释了企业规模的大小:当追加的交易由企业家来组织时,企业就变大,当企业家放弃对这些交易的组织时,企业就变小。

因此,企业规模被界定在这样一个定点:企业将倾向于扩张直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个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

近期的交易费用经济学重新回到了科斯的观点上:将交易费用与组织成本结合起来分析企业边界。

企业边界理论及其新变动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企业边界理论及其新变动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企业边界理论及其新变动对我国企业的启示摘要:企业和市场都是对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 企业边界的存在是基于节约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的共同作用,企业边界变动是企业为适应环境变化进行自我调整的结果。

本文分析了企业边界理论发展历程,及其新发展,以及我国企业如何在新经济时代环境下的企业边界变动中发展提出战略性对策。

关键词:企业边界理论新发展启示一、有关企业边界理论分析关于企业和市场的边界划分,新古典经济学研究传统地认为企业是一个“黑匣子”,无论是“局部均衡理论”还是“一般均衡理论”都是关于市场交易的理论,即价格在平衡供求关系中的作用。

企业的边界理论就在于界定交易为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在市场完成还是在企业完成。

现代企业理论的基本假定是把在市场上所观察到的契约形式看作是在信息制约给定条件下使生产要素间交易费用极小化的某种反应。

新兴古典经济学是从研究个人着手,认为企业的出现有其自身的客观性和演化性。

1.企业边界的存在与分工的关系在科斯(1937)年发表《企业的本质》以前,企业理论在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文献里有阐述。

亚当·斯密(1776)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阐述了劳动分工与专业化的理论。

劳动分工来源于人类的交换倾向,市场范围限制劳动分工。

市场范围的扩大导致劳动分工的扩张,而劳动的扩张会带来劳动生产力的增加。

劳动生产力的增加会进一步扩大市场范围。

马歇尔(1890)认为,企业与市场存在着明显界限,企业的边界在于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之处。

马克思也十分重视分工对生产率提高的作用,他指出协作在历史上和逻辑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认为企业规模主要取决于企业生产的技术手段。

不论是企业还是市场它们只是代表不同的分工形式,企业的运行靠等级制和行政权力,市场的运行依赖价格调控。

2.交易费用理论在科斯(1937)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中,企业之所以形成是为了减少市场交易费用从而把交易转移到企业内部。

如果在企业内部交易的费用小于在市场进行的费用,企业的边界就会扩大,反之缩小。

企业边界理论近期文献的评述

企业边界理论近期文献的评述

企业边界理论近期文献的评述
冯 科 胡永远
( 湖南大学 经贸学院,湖南 长沙 40 7 ) 10 9
【 摘 要】近期关于企业边界的争论主要在交易费用经济学、资源决定论和选择权说之间展开。交易费用
经济学强调将 市场与组织平行考虑 ,在决定企 业边界如何 变动 时应考虑组 织成 本和 交易费用的
制所带来的成 本的 观点 ,4在这 一 方面进行 了深 入探 讨 。 -
挑战了交 易费用经 济学 的经典观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企业之所 以存
在是 为了将低效率的市场 交易通 过组织 结构 而内部 化【 。 g J 企业在交易 费用经 济学 者的 眼 中被视 为 交易 费用 的避 免
市场交易 中的机 会 主义 行 为是 Wia sn 研究 重 点之 l mo 的 l i
的。这三种主流学说在不同的目标层次上讨论资源获取模式的效率性及企业边界决定的机制。 【 关 键 词】 交 易费用经济学 ;资 源决 定论 ;选择权说 ;企业 边界 【 中图分类号】F 2 【 80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l 9 44 20 )O 一 08 o O — 18(06 l 06 一 4 O
开 ,同时考虑与某项 资源获取 行为紧密联系 的交易成本 和 制度成本对企业边界 的影响。资源决定论立 足于企业 的内 部核心竞争力 ,在解 释企业 为什么对某种资源感兴趣并 在 何种程度上通过 改变 其企业边界来取得对该 资源 的控 制权
企业和市场是调整生产行为的 、可 以相互替代的两种组织 形式。他认为如果不存在交易费用 ,则各种组织就无需存 在 ,因为市场机制下 的 自由竞争可 以提供最优价格 以节省 成本 。然而 ,现实情况 是交易 费用 以各 种形式广 泛存 在 , 如搜寻成本 、谈判 、讨价还价 、编写和执行合 同所 带来的 成本 【 。企业的本 质 是避免 或最 小化 在 自 的交 易 者之 ] ] 治

纵向一体化:理论考察与述评

纵向一体化:理论考察与述评

纵向一体化:理论考察与述评聂子龙/李浩【专题名称】商贸经济【专题号】F51【复印期号】2004年06期一、传统经济学对纵向一体化的解释事实上,在新制度经济学兴起以前的主流经济学中,对企业是作为一个技术性的生产函数来处理的,只是为了能够与市场相衔接而赋予了企业投入——产出的转换功能,至于这个生产函数是否还蕴含着隐函数,或者说企业的投入——转换——产出的流程有多长,其链条包含有多少个环节,经济学似乎是理所当然地忽略了的,而这就是纵向一体化或者企业的一体化战略所要考虑的问题。

在传统经济学里,没有认识到企业是什么?企业与市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这些问题没有人认真地去思考过,所以在它分析纵向一体化问题时,多是从显而易见的方面来阐述的。

1.技术的相互依赖观点。

这是基于常识的考察,因而可以说是最为明显也较多为人所接受的观点。

“在时间和空间上自然衔接的连续性生产过程决定了某些确实有效的制造业结构;反过来,它们又被确认为具有共同所有的含义,这样的技术协作在流水线作业中(如化工和冶金等)可能比在部件可分离的制造业活动中,更为重要(奥利弗·威廉姆森,1971)”。

普遍被认同的例子是铸铁和炼钢的一体化节约热能。

但是这种观点却受到两方面的质疑:一是源于传统经济学中规模经济的观点。

也就是从规模经济或成本最小的要素比例方面而言,这可能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前提假设相悖。

二是源于后来的产权经济学,它认为如果产权明晰,且可以签订完备的长期契约,则未必非要将上、下游环节置于一个共同所有权才是有效率的。

因而,现在更加普遍的认识是“一体化节约成本的情况通常是很不清楚的(Carl-ton,1979)”。

2.纵向一体化可能源于规避中间产品税或者说转移价格支付的冲动。

事实上,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就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思考:“如果我们分析一下销售税的运行机制,我们就可清楚地看到这种税只对市场交易征收而不对在企业进行的相同交易征收。

……这种管制不会促成企业的诞生,否则是没有理由的。

企业纵向一体化文献评述

企业纵向一体化文献评述

企业纵向一体化文献评述作者:王旭赵蒙楠来源:《北方经济》2013年第05期一、引言若在同一所有权控制下有两个或者更多相继经济阶段,该企业则存在纵向一体化,包括后向一体化与前向一体化。

纵向一体化的实质为企业边界拓展,是指将市场治理的交易关系内部化成为企业治理的过程。

企业纵向一体化的问题历来都受到广大西方学者的关注,正如奥利弗·威廉姆森所说,纵向一体化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理论课题,且是被组织经济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旨在解释经济活动在厂商、市场以及一些混合组织方式间的配置问题。

纵向一体化属于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范畴,它是一种典型的企业行为。

本文主要论述了国外产业组织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以及企业能力理论对企业纵向关系的解释与分析,同时介绍了国内学者对纵向关系的论述,最后对企业纵向一体化的测度方法做了相关介绍。

二、国外相关文献综述(一)分工理论分析亚当·斯密于二百多年前提出分工带来专业化经济,这是提高效率的重要原因,同时他还认为市场规模制约了分工程度,分工是为了交换,只有发达的市场才能实现更多的产品交换,而交换的产品种类越多就越能促进分工不断细化。

斯蒂格勒(1951)在斯密的分工理论的基础上解释了企业纵向一体化的动因。

在产业发展的初期,市场规模小,企业难以从市场上购买到合适的中间投入品,或下游产业的落后导致了对企业产品的需求很少,企业不能够获得规模经济,此时,企业就要通过纵向一体化来构建完整的产业链,用内部分工来替代市场交易。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分工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到合适的中间投入品,并且有足够的销量来保证实现规模经济,纵向一体化带来管理成本提高,这促使企业要进行纵向分拆,用市场交易来替代内部分工,每个生产环节均由独立的企业承担,企业纵向一体化的程度也随之下降到一个较低水平。

当产业走向衰退,市场规模将随之缩小,企业会重新回到一体化的阶段,由内部分工来替代市场交易。

(二)纵向关系的交易成本理论分析科斯(Coase,1937)于《企业的性质》一书中提出交易成本的概念。

基于横向和纵向边界的企业边界理论评述

基于横向和纵向边界的企业边界理论评述

基于横向和纵向边界的企业边界理论评述按照卡布罗的观点,企业边界可划分为横向边界和纵向边界。

本文沿着企业边界理论发展的脉络,从横向边界和纵向边界两个角度,对交易费用经济学的企业边界、不确定性和市场失灵下的企业边界、企业能力理论的企业边界进行了分析和评述,以期能够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企业边界横向边界纵向边界自亚当•斯密开创古典经济学以来,对企业理论的探讨持续不衰。

企业为什么会产生、企业的边界如何决定等许多经典企业理论难题一直困绕着经济学家们,并激励他们努力寻找其中的答案。

古典经济学家把企业的生产过程看成一个“黑匣子”,把企业抽象成一个由投入到产出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黑匣子”。

因而将企业定义为把投入转化为产出的生产经营性组织。

企业边界的决定对于企业长期规划和决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按照卡布罗的思路,将企业边界划分为横向边界和纵向边界,横向边界主要是指一个企业生产特定产品的数量及其生产产品的种类,而横向边界是指企业内部的生产流程中不同生产阶段的数量。

本文对比较经典的理论流派进行了研究,分别对交易费用经济学的企业边界、不确定性和市场失灵下的企业边界、企业能力理论的企业边界和权力企业边界的影响进行梳理,从而归纳出企业横向边界和纵向边界的影响因素。

企业边界理论回顾(一)企业边界的早期研究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阐述了劳动分工与专业化的理论。

他认为市场范围的扩大导致劳动分工的扩张,而劳动分工的扩张会带来劳动生产力的增加。

劳动生产力的增加会进一步扩大市场范围。

穆勒从节约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角度论述规模生产,探讨大规模生产的优势。

马歇尔认为企业与市场之间有明显的界限,企业和市场代表不同的分工形式。

企业的边界位于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之处,当企业的边际成本等于其边际收益时,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达到了最佳规模。

(二)交易费用经济学的企业边界科斯是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认为价格机制不是唯一资源配置方式,企业也是协调资源配置的手段,企业最为显著的特征就在于它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企业边界问题研究综述——基于不同研究视角的分析

企业边界问题研究综述——基于不同研究视角的分析

基 于 不 同研 究 视宁波 工 程 学 院 , 浙江 宁 波 35 1 ;2 1 12 1 .浙 江 纺 织服 装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浙江 宁 波 35 1 ) 12 1
摘 要 : 业 的起 源 、 模 和 企 业边 界 1 题 一 直 是 经 济 管 理 研 究 的热 点 , 究这 一课 题 也 极 具 现 实意 义 。 目前 , 术 企 规 ' 7 研 学
界 关于 企 业 边 界 的理论 学说 , 说 纷 纭 , 众 没有 一致 的看 法 , 大 多 数 文献 都 是 从 决 定 企 业边 界 因 素 的某 个 角 度 展 开 论 述 。 绝 本 文 对 目前 研 究 企 业 边 界 文 献 进 行 了梳 理 - 结 , 影 响企 业 规 模 的 因 素 出 发 , 括 了 契 约 学说 、 应 链 学 说 、 力 学 9总 从 概 供 权
产专 有性 , 缔约 方容 易产 生机 会 主义行 为 , 主要 是欺 诈 的可 能性增 加 , 那么 如何 来解 决这 一 问题 ?威 廉
姆森 、 克莱 因等 人认 为通过 长期 合约安 排 和缔约 方声誉 防止 欺诈 行为其 实是 一种误 导 。他 们认 为 : 由于 存 在资 产专 用性 产 生可 占用性 准 租 , 么 签 订合 约后 会 导致 机会 主 义 。 那 实施 纵 向一体 化 恰恰 是 防止 机
二 、 于 企 业 边 界 的供 应 链 学 说 基
供应链 学说 将市 场看 成是 由一 系 列 的核心 企业 围绕 着核 心竞 争力 组织 外 部资 源 而构成 的价 值链 。 在分 析 企业 边 界 问题 时 , 我们 不 能简 单地 归结 为 就 是 由交易 成 本 和组织 成 本 的对 比关 系所 决 定 . 须 必 充分 考 虑企 业 边界 的效 率 问题 , 业 与上 下游 企 业 之 间关 系的 影 响因素 . 业 边界 最 主要 的决 定 因素 企 企 在 于资源 供应 和终端 需求 。 夏健 明 , 陈元 志E以企业 核心竞 争力 理论 为研究 视角 , 3 ] 应用 供应 链 的分析方 法从 理 论上对 企 业 的边 界进行 了界定 。他认为企业 的核心竞 争力决定 了企业 的最小边 界 。 企业 的最终边 界主要 由终端需 求 的不

企业的边界理论

企业的边界理论

影响企业横向规模的因素
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生产因素 -固定成本的不可分割与分摊导致了不同层次上的规模 经济 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特殊因素 -营销经济性-在更大的市场中分摊广告费用 -声誉效应 -购买经济性 -研究与开发:研发为了开发新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和 生产过程,但需要大量投资,研发的规模经济必须依 靠大量生产和销售来实现;研发的溢出效应(如观念 和经验的多重应用)将导致范围经济。
阿里集团横向边界的扩张
纵向链条(vertical chains)
纵从向获取边原界材料开始到零部件、最终产品的分配和销售
的过程
上游(upstream)和下游(downstream) 处于纵向链条前面的步骤称为生产过程的上游,后面 的步骤则称为下游;上游和下游是相对的纵向边界
企业在纵向链条中的位置。
关系专用性资产
投资于支持某项特定交易的资产。如果不牺牲该资产的一 些生产率或增加是该资产适用于心交易的成本,它就不可 以再安排到另外一个交易中。关系专用性资产的投资在一 定程度上所订了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谢谢观赏!
2020/11/5
12
市场交易费用产生的原因
不完备契约导致机会主义,增加了市场交换的风险和成 本,商业法的存在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有限理性 -难以详细指定或衡量绩效 -信息不对称 关系专用性资产 -根本性转变:在投资“关系专用性资产”后,交易 的关系就从“大量”的投标状态转变为“少量”的讨 价还价状态。为了重新分配甚至剥削“准租”,要挟 问题(即单方面中止关系)非常突出
企业的边界理论
企业边界的内涵
企业的经营范围,即企业的纵向边界,确定了企业和市场 的界限,决定了哪些经营活动由企业自身来完成,哪些经 营活动应该通过市场手段来完成;经营规模是指在经营范 围确定的条件下,企业能以多大的规模进行生产经营,等 同于企业的横向边界。

企业边界管理

企业边界管理

企业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组织,因此它的边界也会经历生老病死的变化,掌握了变化的规律,就可以对企业边界进行有效的管理.企业边界管理文/陈春花作者简介:陈春花,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企业边界的影响因素我们对企业的功能、组织、生产、契约、产权等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些要素可以分为两大类:生产性要素和组织性要素。

生产性要素明确了企业核心能力大小、生产范围、上下游产品等,可以界定企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可以生产什么、生产的能力大小、生产的异质性等);组织性要素明确了管理成本、产权分配、契约的完整性等,决定了企业的组织可能性边界(可以拥有多大的机构、采取什么样的组织方式等)。

所以我们可以从生产要素和组织要素两个变量来分析他们对企业外部边界的影响。

借用古典微观经济学IS-LM曲线分析方法,可以把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组织可能性边界映射到同一象限,进而可以在图1中得出一个结论:企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组织可能性边界的交点就是企业的最优外部边界。

在本文中,企业的规模和边界属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表达。

例如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可以理解为企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得到扩展。

为直观起见,在图1中我们将横坐标表示为边界.其中L1表示组织可能性边界,L2表示生产可能性边界.图1中的A点表示,在这一点上,企业的外部边界是最优的。

图1:企业边界边界边界变化的四个纬度我们分别讨论企业处于不同象限企业外部边界变化的情况:第Ⅰ象限:企业边际生产收益和边际组织收益均比较大,因而企业为追求更大的收益,有极强的欲望将生产和组织可能性边界向右推移,从而形成新的交点B,企业的外部边界向外扩展.属于这一类的企业比较典型的代表是处于高速成长的新兴企业,他们一方面不断地进行兼并,进行横向一体化;一方面大量收购上、下游企业,进行纵向一体化.CA公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CA创建于1976年,是全球最大的IT管理软件公司之一,总部位于美国纽约长岛,服务于全球140多个国家的客户,专注于为企业整合和简化IT管理。

企业边界:理论、性质及其变动趋势分析

企业边界:理论、性质及其变动趋势分析

【 关键词 】 企业边界 企业边界的性质 分析框 架


企 业 边 界 理 论 的 早期 研 究
MC 表示企 业协调 的边际成本 , MC 表示 市场 交易的边 际成 本。 如果企业在内部完成 这些活动 , 则会发生生产成本和协调 成本。生 产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和购买机器 、 厂房等 的投入 ,
【 摘要 】 本文对 企业边界 的性质进行 了分析 , 为企 业 认
性 质 决 定 企 业 边界 的性 质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对 企 业 边界 变动 的
三 种 分 析 框 架进 行 了梳 理 。
较, 企业的最优边界得到了确定 , 即在利用市场交易的边际成 本等 于利用企业协调 的边 际成 本的那一点上 ,如 图 2所示 。
多种技术流派 的学识” 。持有这种观点的国内学者有李海舰 、 原磊 , 曾楚宏、 林丹明。 李海舰等认为 , 企业边界是由企业 自身 的核心能力决定的 , 企业边界主要体现 为一种能力边界 , 是指
产生交易成本 , 而企 业则
图 2 市场 交 易的 边 际 成 本 等 于 会带来协调成本 。 通过比
维普资讯
论 探 索
■ ——————■■■■■■ ■■■—■————一
e O N T E M P O RA RV £ e O N
企 业 边 : 论 性 质 界 理 及 其 变 动 趋 势 分 析



o 志辉 张淑 英 刘 家顺 ( 霍 河北鲤工大学 河北 唐山 030 ) 609
合于商品契约 的环节采用市场交易。作为 实体组织的企 业是 组要素契约 的结合 ,从不同于市场契约 的要素契约的意 义 上说 , 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 之所以发 生要 是“ 。 素契 约对市场契约或商品契约的替代 ,是 因为有些交易活动 效率低 下。 企业是将 交易效率低 的活动卷入分工 , 却不要对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边界论文:基于横向和纵向边界的企业边界理论评述内容摘要:按照卡布罗的观点,企业边界可划分为横向边界和纵向边界。

本文沿着企业边界理论发展的脉络,从横向边界和纵向边界两个角度,对交易费用经济学的企业边界、不确定性和市场失灵下的企业边界、企业能力理论的企业边界进行了分析和评述,以期能够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企业边界横向边界纵向边界自亚当斯密开创古典经济学以来,对企业理论的探讨持续不衰。

企业为什么会产生、企业的边界如何决定等许多经典企业理论难题一直困绕着经济学家们,并激励他们努力寻找其中的答案。

古典经济学家把企业的生产过程看成一个“黑匣子”,把企业抽象成一个由投入到产出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黑匣子”。

因而将企业定义为把投入转化为产出的生产经营性组织。

企业边界的决定对于企业长期规划和决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按照卡布罗的思路,将企业边界划分为横向边界和纵向边界,横向边界主要是指一个企业生产特定产品的数量及其生产产品的种类,而横向边界是指企业内部的生产流程中不同生产阶段的数量。

本文对比较经典的理论流派进行了研究,分别对交易费用经济学的企业边界、不确定性和市场失灵下的企业边界、企业能力理论的企业边界和权力企业边界的影响进行梳理,从而归纳出企业横向边界和纵向边界的影响因素。

企业边界理论回顾(一)企业边界的早期研究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阐述了劳动分工与专业化的理论。

他认为市场范围的扩大导致劳动分工的扩张,而劳动分工的扩张会带来劳动生产力的增加。

劳动生产力的增加会进一步扩大市场范围。

穆勒从节约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角度论述规模生产,探讨大规模生产的优势。

马歇尔认为企业与市场之间有明显的界限,企业和市场代表不同的分工形式。

企业的边界位于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之处,当企业的边际成本等于其边际收益时,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达到了最佳规模。

(二)交易费用经济学的企业边界科斯是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认为价格机制不是唯一资源配置方式,企业也是协调资源配置的手段,企业最为显著的特征就在于它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从而较为成功地对企业这种组织形式的存在原因进行了解释。

他引入交易成本概念,将企业组织的边界归因于市场交易成本和企业内部组织协调成本的比较,在市场交易成本和企业组织成本的双重共同作用之下,企业倾向于扩张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

威廉姆森继承了科斯关于企业是市场的替代的观点。

将决定市场交易费用进而决定企业边界的因素划分为交易因素和人的因素两类,并总结出了“威廉姆森范式”的理论构架。

他还提出了资产专用性的概念,指出企业为规避“套牢”风险,会产生纵向一体化、“内部化机制”等防范机制。

因此,纵向一体化就是企业组织的扩大会逐步取代市场交易和横向一体化的过程。

格罗斯曼和哈特发展了威廉姆森的想法。

他们在指明市场交易可能带来的费用的同时还分析了企业合并可能带来的费用。

合并费用是指被控制的一方由于被合并导致权力的减少所带来的费用。

从而,交易费用和合并费用的权衡决定了企业的离合。

克雷普斯将买卖双方之间的“声誉”引入企业形成理论。

“声誉”可以减少交易费用,“声誉”的建立并不需要双方保持长久的交易关系。

只要有一方长期存在就足以使“声誉”发挥作用。

这个长期存在的一方就是“企业”,“声誉”是企业的核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减少交易费用。

(三)不确定性和市场失灵下的企业边界决定由于实际经济现实的信息不完全和不确定性,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等影响企业利润水平的因素难以明确界定,因此有必要引入预期概念,将利润最大化发展为预期利润最大化,这样企业的边界也就由预期利润最大化决定。

以奈特、阿罗、罗伯茨、米尔格罗姆、钱德勒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正是在此基础上创立并发展了不确定性和市场失灵的企业边界决定理论。

奈特把风险定义为概率型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他认为信息是不确定性的负量度,是处理不确定性的积极手段,奈特认为利润来自不确定性。

因此,奈特认为不确定性问题的解决是企业出现和扩张的基本原因。

阿罗认为企业之所以出现的原因源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而企业扩张的根源在于信息的不可逆性。

如果一个企业扩大规模,就可能更多地利用原有信息网络以降低单位产品信息成本,或者说,“一条信息能够以任意的规模在生产中加以运用,从而激励人们不断扩大企业规模”。

钱德勒通过对美国企业史的经典研究,提出了企业内管理和决策职能的专业化可以降低市场不确定性的观点。

他认为导致美国现代工商企业兴起的深层原因在于企业内部专业化的协调和决策工作能提高大规模生产和大量分配的效率。

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19世纪以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

虽然钱德勒没有提出明确的企业边界概念,但他指出效率提高与否是企业能否成功进行一体化的关键标准,其研究表明最终决定企业规模的是效率,这实质上阐述了企业规模边界问题。

(四)企业能力与企业边界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资源和能力的集合体,企业所拥有的独特的、非竞争性的资源和能力构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企业能力理论起源于传统的企业能力理论。

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企业分工理论,而马歇尔的企业内部成长论可以说是该理论的雏形,企业内部成长论认为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存在着“差异分工”,差异分工与其各自的知识与技能密切相关,这种知识与技能就是企业的能力。

企业能力理论将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企业内部的因素结合起来,使企业理论在打开企业内部“黑箱”上迈出了一大步。

潘罗斯研究了单个企业的内部成长问题,认为被新古典企业理论视作“黑箱”的企业资源和能力是构成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固基础。

潘罗斯将企业能力归于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使用。

认为企业保持较大的规模的原因在于企业是作为一系列不可分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而存在的。

企业的边界取决于企业管理者拥有的知识和管理能力,这就是著名的“潘罗斯效应”。

理查德森则深入研究了企业间的合作问题,认为在企业、市场这两种基本的制度形式之外还存在着一直被人们忽视的第三种组织活动,即合作协调或产业组织协调。

蒂斯、皮萨诺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来源,动态能力又产生于能应对环境变动的企业内部高绩效惯例,而这种惯例的形成必须经过企业内部长期的知识积累。

同时,隐藏在企业动态能力背后的是企业的核心知识,这些知识具有高度的意会性和路径依赖性,是难以转移和不可模仿的,这决定了企业的异质性,也构成了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企业边界理论的比较与评述以斯密、穆勒和马歇尔为代表的早期的经济学家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看成一个“黑匣子”,认为企业规模决定企业横向边界,斯密将企业规模的影响因素归结为劳动分工,穆勒认为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的节约影响了企业的规模,而马歇尔认为企业的规模取决于能够使边际成本相等边际收益的产量水平,因为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带来了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显然早期的经济学家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的横向边界,而没有考虑企业的纵向边界,这恐怕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较为不发达的市场经济以及企业的实际运行实践密切相关。

科斯将企业视为市场的替代物,突破了之前的经济学家把企业视为投入转化为产出的“黑匣子”的假定,并关注企业内部的研究,并较为成功地对企业这种组织形式的存在原因进行了解释,较早期的企业理论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经济史通常认为企业的理论发端于《企业的性质》。

而威廉姆森、克雷普斯、格罗斯曼和哈特关于企业的观点都以契约的不完全为基础,在不完全契约条件下,交易费用取决于剩余控制权的配置方式,而企业的规模是交易费用最小化的结果。

因此在交易费用经济学的框架下,企业规模大小的关键在于组织在多大程度上节约交易费用。

但是,企业交易费用的节约并非影响企业边界的唯一因素,应该说企业交易费用的节约应该是企业边界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其中,科斯引入交易成本,认为交易成本与企业的管理成本的均衡决定了企业的规模和边界,显然这里的企业边界主要是指企业的纵向边界。

威廉姆森在企业边界的分析中考虑了资产的专用性,并由此分析了一体化、长期合约和一系列短期合约的交易成本,进而对企业的纵向边界进行详尽的分析。

克雷普斯认为声誉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但其分析仍然没有脱离科斯的思路和框架,关注的仍然是企业纵向边界。

而格罗斯曼和哈特在提出合并成本的基础上,通过合并成本和交易成本的权衡决定企业的规模,进而决定企业的横向边界,应该说这是科斯的企业边界思想在企业横向边界中的发展。

不确定性和市场失灵下的企业边界决定思想,引入预期概念,从信息不完全和不确定性的角度研究了企业交易成本的决定,进而分析了企业的产生及其边界的决定,并且为现代主流企业理论提供了分析视角和工具。

另外,奈特、阿罗、罗伯茨、米尔格罗姆、钱德勒对企业边界的分析主要集中于在不确定和市场失灵的条件下,企业规模和横向边界的决定。

潘罗斯、理查德森、蒂斯、皮萨诺等从企业能力角度对企业的边界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知识的积累(管理者所拥有的知识、企业组织知识等)和管理协调能力的提高节约了企业成本,决定了企业经营范围即企业规模,进而决定了企业的横向边界。

他们采取了一种整体的视角,关注企业能力建立的整个过程,整合了企业的内部知识和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外部的交易过程。

他们认为企业异质性源于核心能力的差异,而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积累性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各种技术流派的知识。

从整体视角分析企业能力有利于全面理解企业的各种能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企业组织形式变化的影响。

一种统一的阐述企业生产功能和交易功能的理论重要性,在企业边界管理日益重要的今天日益凸现。

因此,企业能力理论不仅能给出企业存在的条件,更能对企业的异质性和企业边界的决定给出合理解释。

结论与启示从以上分析看出,交易费用经济学、不确定性和市场失灵下的企业边界理论及企业能力理论存在着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不再将企业视为一个“黑匣子”,而将企业看作值得观察和注意的经济行为主体,分析和解释企业运行的内部机制、成本变化和行为活动。

企业的边界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按照将企业边界划分为横向边界和纵向边界的思路,横向边界主要是指一个企业生产特定产品的数量及其生产产品的种类,而横向边界是指企业内部的生产流程中不同生产阶段的数量。

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成本对于企业规模的影响,即企业的横向边界,如早期的企业边界理论、不确定性和市场失灵下的企业边界理论及企业能力理论等,唯有大部分交易费用经济学的经济学家关注的是企业的纵向边界。

企业横向边界的界定能够为企业决策、战略管理以及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基础。

科斯的交易费用的概念和企业边界决定理论为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分析思路,而威廉姆森以一体化为代表的纵向分析思路,为企业纵向边界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企业纵向边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于纵向关系和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