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性真菌(1)
主要病原性真菌
新形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 分布:鸽粪;人类的体表、口腔、粪便 形态:圆形的酵母样细胞 外周有一层肥厚的胶质样荚膜 繁殖方式:芽生,无假菌丝 培养:沙保弱与血琼脂培养基 25℃和37℃ 酵母型菌落,粘稠, 乳白色---桔黄色---棕褐色 荚膜多糖:A、B、C、D 4个血清型 临床分离株:A,D型
深部感染真菌
发病率增加: 抗生素 皮质类固醇激素 免疫抑制剂 抗肿瘤药物 主要菌属: 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新形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 曲霉菌(Aspergillus) 毛霉菌(Mucor) 镰刀菌属(Fusarium)
单击添加大标题
角层癣菌
腐生于表皮角质或毛干表面 病原性菌: 秕糠状鳞斑癣菌(糠皮孢子菌) (Malassezia furfur) 何德毛结节菌(Pieria hortai)
秕糠状鳞斑癣菌(Malassezia furfur)
疾病:皮肤表面:花斑癣(黄褐色)
只Hale Waihona Puke 美观好发部位:胸、背、腹、颈和上臂
培养特点:好脂性(培养基中加入橄榄油等)
菌落:酵母型
镜下所见:球形或卵圆形的酵母形细胞
菌丝(比白念珠菌的假菌丝及
皮肤癣菌的菌丝宽且短)
厚壁,球形,成群的孢子
何德毛结节菌(Pieria hortai)
毛干上硬的黑色结节(砂粒状)
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种 类:着色真菌 孢子丝菌 侵入途径:外伤 感染部位:局部 扩 散:着色真菌:血行或淋巴管 孢子丝菌:淋巴管
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
侵犯部位:侵犯表皮、甲板,不侵犯毛发 疾病:体癣、足癣、手癣、股癣和甲癣 特征:1 菌落:蜡状―> 粉末状, 白色―> 黄绿色
抗真菌药物的合理应用-202X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抗真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文末附有参考答案)温馨提示:试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生成。
若5次未通过考核,则需重新学习该课视频课程,试题也将重新组合,请在答题时慎重答题、提交。
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曲霉是全球最广泛存在的真菌,遍布于自然界,常见于土壤、植物、地下室、大麻等()A.对B.错2.G试验不能检测的真菌为():A.耶氏肺孢子菌B.白色念珠菌C.曲霉D.新型隐球菌E.毛孢子菌3.对氟康唑天然耐药的念珠菌属真菌为():A.白色念珠菌B.葡萄牙念珠菌C.近平滑念珠菌D.克柔念珠菌E.热带念珠菌4.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为面包、水果和土壤中的腐生菌,在粮食和水果上尤为多见,常引起食物霉变()A.对B.错5.机会致病性真菌可通过外源性或内源性途径感染机体深部组织、内脏甚至全身()A.对B.错6.念珠菌属有81个种,致病的有7种()A.对B.错7.关于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注意事项,描述错误的是():A.静脉输液瓶应加黑布遮光,以免药物效价降低。
B.静脉滴注前后均应用等渗葡萄糖液静滴,以避免药液滴至血管外和防止静脉炎的发生。
C.治疗期间定期随访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钾和心电图。
如血尿素氮或血肌酐值明显升高时,则需减量或暂停治疗,直至肾功能恢复。
D.本品不可用生理盐水溶解,滴注液应新鲜配制,滴注速度宜缓慢(滴速不得超过30滴/分)。
每剂滴注时间至少6小时。
E.本品可以肌内注射8.下列哪个不属于条件致病真菌():A.组织胞浆菌B.白色念珠菌C.新型隐球菌D.曲霉E.毛霉9.致病的真菌有大约几百种,称为病原性真菌()A.对B.错10.曲霉常定植于呼吸道,是实验室常见污染菌()A.对B.错11.按照真菌的生长形态特性分类,不包括():A.酵母菌B.类酵母菌C.霉菌D.双相真菌E.丝状真菌12.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正常菌群相互制约作用失调时,真菌便会大量死亡,引起疾病()A.对B.错13.下列对真菌的描述,错误的是():A.真菌是真核微生物B.真菌是原核微生物C.真菌是人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D.先天免疫是抵抗真菌的主要防御机制E.具有细胞壁,有完整的细胞核14.伏立康唑肌酐清除率小于多少ml/min,可发生赋形剂磺丁β环糊精(SBECD)蓄积,不应使用注射剂型,应改用口服():A.20B.30C.40D.50E.6015.白色念珠菌是口腔、上呼吸道、皮肤、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的非正常菌群()A.对B.错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微生物学 真菌 常见病原性真菌
•申克孢子丝菌:属腐生性真菌,经皮肤微小创口侵入。可引 起孢子丝菌下疳及深部感染。
三、新生隐球菌
• 在自然界分布广泛; • 也存在于人体 的体表、口腔和粪便中; • 大量存在于干燥的鸽粪中; • 外源性感染,肺是主要入侵途径,多数症状不明显,
能自愈;有的引起支气管肺炎;严重肺呈暴发性感染, 死亡; • 经血行传播至中枢神经及其它组织,引起慢性脑膜炎。源自四、白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珠菌)
1、白色念珠菌是最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 2、皮肤粘膜感染 : 鹅口疮,阴道炎。 3、内脏感染:肺炎、关节炎、膀胱炎,肾盂肾炎。 4、中枢神经感染:脑膜炎、脑脓肿。
常见病原性真菌
一、皮肤癣真菌
引起皮肤浅部感染,具有嗜角质蛋白特性,侵犯部位: 角化的表皮,毛发,指(趾)甲。一种皮肤癣菌可在不同 部位引起病变相同部位的病变也可由不同的皮肤癣菌引起。
指(趾)甲 皮肤 毛发
毛癣菌
+
+
+
皮肤癣菌属
+
+
-
小孢子癣菌属
-
+
+
二、皮下组织真菌感染
• 着色真菌:感染发生在暴露部位,病损皮肤变 黑,称着色真菌病。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第三篇 真菌学 第三十六章 主要病原性真菌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第3节
地方性流行真菌 pathogens of endemic mycoses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
毛癣菌属 20 + +
+
传染源
人
动物
絮状表皮癣菌
无
奥杜安小孢子菌 犬小孢子菌 石膏样小孢子菌
石膏样毛癣菌 红色毛癣菌
石膏样毛癣菌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二、角层癣菌
寄生于皮肤角层或毛干表面 引起角层型和毛发型病变 主要病原菌:
第1节
浅部感染真菌 pathogens of cutaneous mycoses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一、皮肤癣菌
疾 病:皮肤癣(tinea),手足癣最多见 三个属: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 spp.)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1. 病原菌种类:
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 厌酷球孢子菌(Coccidioides immites) 皮炎芽生菌(Blastomyces dermatitides) 巴西副球孢子菌(Paracoccidiodes brasiliensis) 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
(1)大分生孢子:侧生或顶生,棍棒状,壁薄 (2)小分生孢子:无
医学微生物学真菌总论
一、真菌的形态与结构
形态:圆形、卵圆形 菌落: ● 酵母型真菌:无菌丝,由母细胞以芽生方式繁 殖,其菌落与细菌的菌落相似。 ● 类酵母型真菌:芽生方式繁殖,其延长的芽体 可伸进培养基内,称假菌丝 P328
单细胞真菌
酵母型真菌
单细胞真菌
新生隐球菌(无菌丝)
营养菌丝(vegetative hypha) 按功能分 气生菌丝(aerial hypha) 生殖菌丝(reproductive hypha) 菌丝 无隔菌丝(nonseptate hypha) 按结构分 有隔菌丝(septate hypha) 按形态分 —— 球拍状,结节状,梳状,螺旋状等
荚膜——抗吞噬
侵袭性酶——蛋白分解
抗原——Ⅳ型超敏反应
3.微生物学检查
1.查病原体:
沉淀物
沙氏培养基
酵母型菌落
离心
(加抗体)
37℃
3~4天
接种
墨汁染色
镜检
肥厚荚膜 芽生孢子
脑脊液
目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 方法——脑脊液 血 清
ELISA、胶乳凝集试验
2.查抗体:
思考题
08
真菌的特点
真菌细胞与细菌细胞的比较
结构
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
DNA
多条染色体
单一环状染色体
核膜、核仁
+
-
染色体外DNA
线粒体
质粒
内质网
+
-
线粒体
+
-
核糖体
80S
40S
70S
30S
60S
50S
溶酶体
+
-
细胞膜
有固醇
无固醇
细胞壁
含几丁质或纤维素
常见病原性真菌
第十九章常见病原性真菌
第一节皮肤感染真菌:侵犯人或动物体表角质组织的真菌(皮肤癣病,角层癣菌)
侵犯角化的皮肤、毛发、指(趾)甲;所致疾病:癣
浅部真菌致病特点:1、途径:接触传染;
2、一种癣病可由多种癣菌引起;
3、一种癣菌可引起多种癣病;
4、一般无疤痕(除黄癣菌所致头癣)
第二节深部感染真菌:多为内源性;多侵犯皮肤深层、深部组织、内脏;多继发慢性、消耗性疾病。
(致死原因)
一、新生隐球菌
1、半数继发于白血病、何杰金病、艾滋病
2、在自然界广泛,如土、鸽粪
3、单细胞,圆形
4、传染方式:吸入孢子、内源性
5、所致疾病:肺隐球菌病、隐球菌脑膜炎
6、微生物学检查:1)直接镜检;2)荚膜多糖抗原
二、白色念珠菌
1、单细胞,革兰阳性,属条件致病菌
2、健康人口腔、上呼吸道、肠道阴道有此菌
3、致病条件:免疫功能下降、菌群失调
4、所致疾病:1)粘膜:鹅口疮、口角炎、外阴、阴道炎
2)皮肤:指间糜烂症
3)内脏:(1)支气管肺念珠菌病;(2)中枢神经系统念珠菌感染;(3)肠炎、脑膜炎
5、微检:直接镜检
真菌中毒
有毒真菌:如磨菇类
真菌毒素中毒:无传染性,一般药物与抗生素治疗无效,与特定食物、饲料、农作物有关主要侵害肝、肾、神经系统
致癌性真菌(如黄曲霉素)。
01 第一章 健康及影响因素-02
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
17
甲醛 • 长期低浓度接触甲醛气体,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 两侧不对称感觉障碍和排汗过剩以及视力障碍,且能抑 制汗腺分泌,导致皮肤干燥皲裂; 浓度较高时,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具有强烈 刺激性,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产生毒害。 • 八十年代初,人们开始研究甲醛与肿瘤之间的关系,其 致癌性在动物实验中又被证实。目前,甲醛已经被世界 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 ,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
7
手机辐射导致蜜蜂集体消失 造成人类食物大短缺
近几年在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神秘的“蜂群衰竭失调”现象(CCD)。 科学家们就谁是导致蜜蜂集体消失的罪魁祸首展开了激励的争论。德国 兰道大学(Landau University)科学家的研究表明手机辐射可能是其中的原 因之一。研究显示将手机放在蜂巢附近时,蜜蜂便不会飞回蜂巢。 手机及其他的高科技产品所产生的辐射可能是解释这个神秘现象的答案 。美国率先传出噩耗,东西岸的养蜂场蜜蜂数量已骤降六至七成,有采 蜜一去不返的,也有集体死亡的。这现象正蔓延到欧洲,已经扩散至德 国、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及希腊,英国也不能幸免。
(1)细菌 (2)病毒
2.1.2.4 病原性真菌
• 一般称霉菌,在自然界分布甚广,大多数真菌在工 农业生产及制药方面是有益的,人们最熟悉的真菌 是蘑菇。 特点:真菌比细菌大,结构较细菌复杂,属真核细胞。基本
形态除少数为单细胞,大多数呈多细胞型。少数引起人类疾 病,称致病性真菌。
1
• 真菌有浅部和深部两种。
I 浅部真菌,如皮肤状菌可引起癣病。因些,又称为 皮肤癣病,侵犯部位为皮肤、指(趾)甲、毛发等 。可致发癣、体癣、脚癣、指(趾)甲癣。使指( 趾)甲凹凸不平质脆易脱落称灰指(趾)甲。 II 深部真菌是侵犯深部组织和器官、内脏、粘膜的一 类真菌。致病性多不强,只有在机体抵抗力低下的 情况下才会发生感染。常见的有白色念珠菌和新型 隐球菌。
病原性真菌检验
属名
种 数
毛癣 菌属 21
小孢子 癣菌属
15
表皮癣 菌属
1
皮肤癣菌的特征
侵犯部位
形态特征
皮 指 毛 大分生孢 小分生孢
肤 甲发 子
子
菌丝
螺旋状、鹿角
+
+
+ 细 壁 少长 薄 见、 , 或棒 无形、梨 较形多、见棒形,状球状、拍,结状单节、纯状破细、梳菌
丝
+
-
• 涂片镜检,可看到表层为卵圆形芽生细胞,底 层有较多假菌丝。
(二)微生物学检查 1、取标本镜检:根据不同疾病采取不同标本。
标本 (痰、脓、脑脊液等)
Gram染色
镜检 (芽生孢子、假菌丝)
2、标本培养观察
标本 → 沙保培养基 → 观察菌落形态、假菌丝 标本 → 玉米粉琼脂培养基 → 观察厚膜孢子
炎、脑膜炎、脑炎等。 4.因心瓣膜手术而引发念珠菌性心内膜炎、长期用静
脉内导管而引起全身性假丝酵母菌病,病死率极高。
• 机体可产生一定免疫力。
(或10%KOH)
→微加温消化 →镜检(观察菌丝和孢子)
指甲用25%KOH/NaOH
(2)分离培养:
取毛发、皮屑、甲屑等标本,用75%乙醇 消毒,接种沙保氏琼脂斜面培养基,25℃培养 7~14天,根据菌落形态及颜色、并挑取菌落 镜检菌丝及孢子的特征进行鉴定。
毛癣菌属
小孢子菌属
表皮癣菌 属
(三)临床意义
+
纺锤形,壁 棒形,卵圆
较厚,
形,
球拍状及破梳 状菌丝
较多见
较少见
梨形、壁较
+ + - 薄,
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真菌
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真菌
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真菌
导语: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
最常见的真菌是各类蕈类,另外真菌也包括霉菌和酵母。
现在已经发现了七万多种真菌,估计只是所有存在的一小半。
大多真菌原先被分入动物或植物,现在成为自己的界,分为四门。
我们一起来看看主要病原性真菌有什么吧。
皮肤感染真菌
一、角层癣菌。
糠秕马拉色癣菌可引起花斑癣(汗斑)、脂溢性皮炎。
二、皮肤癣菌
包括毛癣菌、表皮癣菌和小孢子癣菌三个属,主要侵犯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趾)甲,引起皮肤癣病,包括手足癣、体癣、灰指甲、头癣等。
主要侵犯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趾) 甲,引起皮肤癣病,包括手足癣、体癣、灰指甲、头癣等。
真菌的特质
一、变异性和抵抗力
真菌易变异,多次传代或培养时间过长,可出现形态、结构、菌落形状等变异。
真菌和孢子均不耐热,60~70 ℃1h被杀死,而对干燥、阳光、紫外线及常用消毒剂抵抗力强,对抗生素不敏感。
二、真菌的致病性:
1.致病性真菌感染
2.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3.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
4.真菌性中毒症
5.真菌毒素与肿瘤:⑴真菌毒素的产生⑵真菌毒素的分类⑶黄曲霉菌毒素(Aflatoxin, AF)。
三、免疫性:真菌感染的恢复主要靠细胞免疫。
四、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形态学,培养特性。
五、防治:抗真菌药物一般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常用的有制霉菌素、米康唑、酮康唑、氟康唑等。
【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真菌】。
2020年1、病原性真菌检验 临床微生物学 (第三军医大学参照模板
•
标本的送运与处理
针筒送运法 无菌小瓶送运法 棉拭送运法 大量标本送运法 组织块送运法 厌氧袋送运法
•
分离和鉴定
临床标本
1 肉眼观察及有无气味 2 涂片观察与直接镜检
分离培养 (接种血平板及选择性培养基)
增菌培养 (接种液体培养基)
2~7天
厌氧培养
确定厌氧菌
每个平板挑5个以上的菌落 每个菌落接种2个平板48h培养
•
3 抗生素敏感实验 4一些特殊的敏感实验—— 聚茴香脑磺酸 钠敏感实验 5生化特性 6气液相色扑 7 PCR等等
•
有芽孢的厌氧菌
简介 梭菌属 G+ 陈旧性培养基G-
•
四 破伤风梭菌
大量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 粪便污染
伤口被污染导致----------注意消毒清洁 芽孢为于顶部,呈鼓槌壮,直径比菌体
时间
破伤风梭菌革兰氏染色改变 拉丝实验 加KOH30g/l一滴,能拉丝为
阴性不能为阳性
•
PH 痤疮丙酸杆菌7.0时阴性及多型性 6.0及以下革兰氏阳性杆菌
•
2 菌落性状 1)色素 产黑色素类杆菌2~10天可产生
黑色素;溶齿放线菌培养3~4天产生粉红 色色素 2)溶血 产气夹膜梭菌在新鲜的血琼脂 平板上可产生双溶血环 3)荧光
•
破伤风梭菌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即破 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或称神 经毒素(Neurotoxin)。破伤风毒痉挛毒素 是一种神经毒素,为蛋白质,由十余种 氨基酸组成不耐热,可被肠道蛋白酶破 坏,故口服毒素不起作用。在菌体内的 痉挛毒素是单一和一条多肽链,分子量 15万。破伤风毒素的毒性非常强烈,仅 次于肉毒毒素。破伤风梭菌没有侵袭力
粗,呈梭状 可以被用来生物技术, 外毒素致毒
皮肤真菌检查技术
4)嗜银染色(GMS):染成黑色。
5)粘蛋白卡红染色法(MCS):
主要用于新型隐球菌荚膜的染色。隐球菌荚膜和细胞壁呈红色, 细胞核呈黑色。
6)荧光染色:
主要使用吖啶橙和氢氧化钾来染直接涂片、培养涂片
及组织切片。
(二)培养检查
• 本法可确定菌种,辅助直接检查的不足;
• 通常用沙保氏培养基(SDA)(22~ 28℃);
治疗有顽固性,但影响身体较小,
深部真菌:可侵犯全身内脏,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此外有些真菌寄生于粮食、饲料、食 品中,能产生毒素引起中毒性真菌病。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结构 • 真菌细胞结构比细菌复杂
细胞壁为几丁质(Chitin)(多聚N-乙酰葡 萄糖组成),并含葡聚糖,甘露聚糖及蛋白质,
某些酵母菌还含类脂体。
•。
• ③水合氯醛-石炭酸-乳酸封固液:此液
透明力较强,只限于不透明的标本。
• ④生理盐水:为观察真菌的出芽现象可用生理盐水代替
氢氧化钾溶液。
2.染色标本检查: 1)革兰氏染色:
各种真菌均为革兰氏阳性,为深蓝色。常用于酵母菌、白色念珠 菌、孢子丝菌、诺卡菌及组织胞浆菌等。
2)乳酸酚棉蓝染色
3)糖原染色:菌体均染成红色。用于标本直接涂片及组织
类型
定义
酵母型 菌落
为单细胞真菌的菌落,形 态与一般细菌菌落相似, 以出芽形式繁殖
特征 光滑、湿润,
颜色
一般为 乳白色
举例
新型 隐珠 菌
类酵母 型菌落
外观似酵母菌落,但可见 伸入培养基中的假菌丝, 由伸长的芽生孢子形成
光滑、湿润,
一般为 乳白色
白色 念珠 菌
丝状菌 落
真菌学
(二)培养特性 1、培养条件 营养要求不高— 沙保氏培养基(sabouraud medium) pH 4-6 温度 22-28°C 高湿度,高氧,高糖(4%葡萄糖) 2、繁殖方式 单细胞真菌:芽生方式繁殖 母细胞—出芽—孢子 多细胞真菌:孢子—出芽—菌丝—分枝断裂—孢子
3、 典型菌落
沙保氏培养基(大培养)—— 观察菌落特征 三种菌落:酵母型菌落——新生隐球菌 类酵母型菌落: 假菌丝,白色念珠菌 丝状菌落——皮肤丝状菌(多细胞)
70%乙醇或2%石炭酸浸泡
杀死杂菌
KOH软化透明
镜检培养Βιβλιοθήκη (二)深部真菌1.白假丝酵母菌:
(1) 条件致病
(2) 疾病—皮肤粘膜、内脏和中枢神经感染
鹅口疮,泌尿生殖道炎症最常见 (3) 微生物学检查 涂片镜检--芽生孢子、假菌丝 培养--类酵母型菌落
2. 新生隐球菌 (1)形态--芽生孢子、宽厚荚膜 (2)致病—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
第三篇 真菌学 (fungus)
特征: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对人致病的真菌——病原性真菌
一. 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结构 1. 单细胞真菌:如新生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等
2. 多细胞真菌:如皮肤丝状菌
菌丝:
气生菌丝、营养菌丝、生殖菌丝
孢子--真菌的繁殖结构
叶状孢子:芽生孢子、 关节孢子、厚膜孢子 分生孢子: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 孢子囊孢子: 各种多细胞真菌的菌丝与孢子形态不同,是鉴别真菌的重要标志
玻片小培养——观察菌丝和孢子形态
二. 致病性
1. 致病性真菌感染
浅部真菌--癣症
深部真菌 2. 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3. 真菌变态反应性疾病 4. 真菌性中毒与肿瘤
三. 常见的病原性真菌
病原性真菌的检测
项目12:病原性真菌的检测【目的要求】了解真菌接种、培养的一般程序;掌握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的菌丝、孢子的形态特点;掌握真菌不染色标本直接检查方法。
【实验内容】一、真菌的菌落观察(示教)观察真菌菌落的形态特点及颜色有助于病原性真菌的鉴定。
一般观察真菌的菌落必需将真菌培养于沙保弱氏培养基(俗称大培养),经数日致十数日的培养后才可看到典型菌落。
【材料】1.临床标本(可疑真菌感染):毛发或皮屑2.真菌菌种:新生隐球菌,白假丝酵母菌,絮状表皮癣菌。
3.沙保弱氏葡萄糖斜面培养基(含青、链霉素)4.其它:70%酒精、无菌生理盐水、平皿等。
【方法】1.临床标本用70%酒精浸泡数分钟,杀死表面杂菌,以无菌生理盐水洗涤。
2.将处理过的临床标本和实验室保存菌种分别接种于2~3只含有青、链霉素的沙保弱氏葡萄糖斜面培养基上,对临床标本直接将数根毛发或数块皮屑接种。
真菌菌种则用灭菌接种环按斜面培养基接种法接种。
3.置22~28℃培养2~3w或37℃培养箱中培养3~7d。
4.一周观察1~2次,临床标本连续培养3w无菌落生长者可报告阴性,如长出菌落,应逐日观察菌落形态及颜色变化。
【结果观察】真菌的菌落从形态上可分三大类:酵母菌落、酵母样(型)菌落及丝状菌落。
1.酵母菌落(观察新生隐球菌培养物):菌落为圆形、较白色,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假菌丝不伸入到培养基内,和表皮葡萄球菌菌落相似。
2.酵母样(型)菌落(观察白假丝酵母菌):表面和酵母菌落相似,但生成的假菌丝伸入培养基内。
3.丝状菌落:观察各种皮肤丝状菌斜面培养物,菌落表面大都有气生菌丝,肉眼观察呈绒毛状、粉状、棉花样等,故称丝状菌落,色泽多种多样,红色毛菌呈紫红色,铁锈色毛菌呈铁锈色或棕色等,菌落底层有营养菌丝伸入培养基内。
二、真菌的形态观察【原理】单细胞真菌形态观察: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几十倍。
大多数酵母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产生分生孢子而形成该菌固有的颜色(分生孢子有黄、 绿、棕、黑等不同的颜色)
五种致病性曲霉的比较
烟曲霉(A.fumigatus)
烟曲霉菌落
烟曲霉形态(400×)
黑曲霉(A. niger)
黑曲霉菌落
黑曲霉形态(400×)
土曲霉(A. terreus)
2、分离培养:SDA培养基、25℃、3-5d;观察生长速度、菌 落颜色、表面质地等,小琼脂快培养、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酚棉蓝染色镜检 ,结合菌落特征进行鉴定
3、其他检查方法:如ELISA法、PCR
防治原则
1、抗真菌药物 :唑类与棘白菌素类药物联合治疗 2、外科局部病灶切除 3、免疫调节辅助治疗
Thank you
曲霉
(Aspergillus)
曲霉菌(Aspergillus)
分布广泛 种类繁多 属于条件致病菌 主要条件致病菌: 烟曲霉(A. fumigatus):最常见 黄曲霉(A. flavus) 黑曲霉(A. niger) 土曲霉(A. terreus) 构巢曲霉(A. nidulans)
生物学特征
*曲霉菌丝为分支状多 细胞型有隔菌丝
土曲霉菌落
土曲霉形态(400×)
构巢曲霉(A. nidulans)
构巢曲霉菌落
构巢曲霉形态(400×)
致病性
类 型 : 直接感染 超敏反应 毒素中毒
所致疾病 : 肺曲霉菌病
真菌球型肺曲霉病 肺炎型曲霉菌病
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
全身性曲霉菌病
中毒与致癌
微生物学检查
1、直接镜检:痰、支气管、肺泡盥洗或窦道穿刺标本直接涂 片镜检。
*接触到培养基的菌丝部 分,可分化出厚壁而膨大的 足细胞,并向上生长出直立 的分生孢子梗;孢子梗顶端 膨大,形成半球形或椭圆形 的顶囊;在顶囊上以辐射的 方式长出一、二层杆状小梗; 小梗顶端再形成一串分生孢 子。
分生孢子 小梗 顶囊 分生孢子梗 足细胞
曲霉菌的基本形态
生物学特征
该菌在SDA培养基上发育良好,在室温或者37-45℃均能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