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中水分的测定方法

合集下载

煤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水分的测定方法
有许多方法可以测定煤的水分含量,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
1. 干燥法:将已经粉碎的煤样放入煤样器中,在一定的温度下加热一段时间,然后测量样品的质量变化,通过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含量。

这是最传统的测定方法,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2. 比重法:将煤样浸入密度较小的液体中(例如二氯甲烷),通过测量煤样下沉的深度来计算煤样的水分含量。

这种方法是非常快速和简单的,但是可能会受到其他组分的干扰。

3. 红外反射法:利用红外光的特性,通过测量煤样的红外反射光谱来判断煤样中的水分含量。

这种方法速度快,且不需要煤样的破坏,常用于在线监测煤水分含量。

4. 微波法:利用微波的特性,通过测量煤样微波传输的特性来计算煤样的水分含量。

这种方法速度快,但需要专门的设备。

5. 密度法:通过测量煤样的密度来计算煤样的水分含量。

这种方法需要浸透的密度测定仪器。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选择适合的测定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在实际操
作中,常常会综合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煤水分的测定,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国标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国标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商品煤样、生产煤样和煤层煤样的全水分测定。

全水分是指煤样在采取时所含水分的总量。

本标准规定测定煤中全水分的三种方法,其中方法A 仅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并作为测定烟煤和无烟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

而方法B 和C 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并以方法B 作为测定褐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

方法要点:煤样在105〜110C或145土5C的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以煤样的失重计算水分的百分含量。

1仪器设备1.1干燥箱:内附鼓风机,并带有自动调温装置,温度能保持在105〜110C或145± 5C范围内。

1.2浅盘:由镀锌薄铁板或铝板等耐腐蚀又耐热的材料制成,其面积能以大约每平方厘米0.8g 煤样的比例容纳500g 煤样。

而且盘的重量应小于500g。

1.3托盘天平:感量为1g 和5g 各一台。

1.4干燥器:内装干燥剂(变色硅胶或未潮解的块状无水氯化钙)。

1.5玻璃称量瓶:直径为70mm高为35〜40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

1.6 分析天平:感量为1mg。

2煤样的制备2.1按照GB 474—83《煤样的制备方法》中第3.9 条缩制煤样。

2.2方法A和B采用最大粒度不超过13mm煤样量约2kg。

方法C采用最大粒度不超过6mn,煤样量不应少于300g①。

2.3 在测定全水分之前,首先应检查装有煤样的容器的密封情况,然后将其表面擦拭干净,用托盘天平(1.3)称重②,并与容器上标签所注明的重量进行核对。

如果称出的煤样毛重(即煤样与容器的总重量)小于标签上所注的毛重(不超过1%),并且能确定煤样在运送过程中没有损失时,应将减轻的重量作为煤样在运送过程中的水分损失量。

并计算出该量对煤样净重(标签上煤样毛重减去容器的重量)的百分数(W1),在计算煤样全水分时,应加入这项损失,并将容器中的煤样充分地混合。

注:①GB47—83《煤样的制备方法》中3.9.3全水分煤样粒度小于3mm煤样量100g的规定改为本条的规定。

煤中全水的测定

煤中全水的测定

煤中全水的测定
GB/T 211-2007
仪器设备:空气干燥箱,浅盘,玻璃称量瓶,分析天平,工业天平,干燥器 实验步骤:
方法A (两步法)
一、外在水分:
计算公式:M f =
×100
M
f —煤样的外在水分,%; m —煤样质量(
g ); m1—浅盘质量(g
);
m2—干燥后煤样与浅盘总质量(g )。

二、内在水分:
计算公式:M inh
=
×100
M inh —煤样的内在水分,%; m
—煤样质量(g
); m1—称量瓶质量(g );
m2—干燥后煤样与称量瓶总质量(g )。

注:若内在水分在2
%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三、全水分
计算公式:M t = M f +
× M inh
M t —煤样的全水分,%; M f —煤样的外在水分,%; M inh —煤样的内在水分,%。

方法B (一步法)
一、<13mm 全水分:
计算公式:M t =
×100
M
t —煤样的全水分,%; m —煤样质量(g ); m1—浅盘质量(
g );
m2—干燥后煤样与浅盘总质量(g )。

二、<
6mm 全水分:
计算公式:M
t =
×100
M t —煤样的全水分,%; m

煤样质量(g ); m1—浅盘质量(g );
m2—干燥后煤样与浅盘总质量(g )。

精密度:。

煤内水的测定方法

煤内水的测定方法

煤内水的测定方法煤内水是指煤中所含的水分。

煤中的水分含量是分析煤质的重要指标,不仅直接影响煤的燃烧性能和热量产出,还与煤的储运、燃用等环节密切相关。

因此,准确测定煤内水是煤炭工业和科研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测定煤内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平衡挥发分法平衡挥发分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煤内水的方法。

首先,将煤样粉碎并经过一定条件的干燥,然后将煤样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恒重,通过测定恒重前后的质量差得到煤内水的含量。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水分含量较高的煤样。

2.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主要通过测定煤样中水分的蒸汽化特性来计算煤内水含量。

该方法通常通过将煤样与一定量的非极性溶剂(如甲苯)混合,然后用气相色谱仪对混合物进行分析,通过峰面积的比值计算出溶剂中的水含量,从而确定煤样中的水分含量。

3.微波加热法微波加热法是一种快速测定煤内水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煤样与一定量的非极性溶剂(如甲苯)混合,然后使用微波辐射对混合物加热,利用水分的微波吸收特性来测定煤中水分的含量。

该方法的优点是快速、准确,但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

4.超声波法超声波法是一种测定煤内水含量的非常规方法。

该方法利用超声波在煤样中的传播速度与煤中的水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测定。

通过测量超声波在煤样中的传播时间,可以计算出煤中的水含量。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含水量较低的煤样。

总结来说,现阶段常用的测定煤内水的方法包括平衡挥发分法、气相色谱法、微波加热法和超声波法。

不同的方法有其优缺点,有些方法适用于高含水的煤样,而有些方法适用于低含水的煤样。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煤样特性和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国标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国标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商品煤样、生产煤样和煤层煤样的全水分测定。

全水分是指煤样在采取时所含水分的总量。

本标准规定测定煤中全水分的三种方法,其中方法A 仅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并作为测定烟煤和无烟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

而方法B 和C 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并以方法B 作为测定褐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

方法要点:煤样在105~110℃或145±5℃的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以煤样的失重计算水分的百分含量。

1 仪器设备干燥箱:内附鼓风机,并带有自动调温装置,温度能保持在105~110℃或145±5℃范围内。

浅盘:由镀锌薄铁板或铝板等耐腐蚀又耐热的材料制成,其面积能以大约每平方厘米0.8g煤样的比例容纳500g 煤样。

而且盘的重量应小于500g。

托盘天平:感量为1g 和5g 各一台。

干燥器:内装干燥剂(变色硅胶或未潮解的块状无水氯化钙)。

玻璃称量瓶:直径为70mm,高为35~40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

分析天平:感量为1mg。

2 煤样的制备按照GB 474—83《煤样的制备方法》中第条缩制煤样。

方法A 和B 采用最大粒度不超过13mm,煤样量约2kg。

方法C 采用最大粒度不超过6mm,煤样量不应少于300g①。

在测定全水分之前,首先应检查装有煤样的容器的密封情况,然后将其表面擦拭干净,用托盘天平称重②,并与容器上标签所注明的重量进行核对。

如果称出的煤样毛重(即煤样与容器的总重量)小于标签上所注的毛重(不超过1%),并且能确定煤样在运送过程中没有损失时,应将减轻的重量作为煤样在运送过程中的水分损失量。

并计算出该量对煤样净重(标签上煤样毛重减去容器的重量)的百分数(W1),在计算煤样全水分时,应加入这项损失,并将容器中的煤样充分地混合。

注:①GB474—83《煤样的制备方法》中3.9.3 全水分煤样粒度小于3mm,煤样量100g 的规定改为本条的规定。

②当煤样与容器的总重量不超过1kg 时,应采用感量为1g 的托盘天平进行称重。

煤中内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中内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中内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的内水分是指煤中包含的水分。

内水分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对煤的燃烧性能和运输过程都有一定的影响。

测定煤的内水分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蒸发法:将煤样在105度下干燥至恒重,再在60度下恒温称量煤样,直到质量不发生变化,称出质量差,即为内水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煤粉、煤样颗粒较小的情况。

2. 加热干燥法:将煤样在105度下干燥至恒重,然后在130-140度下加热干燥至恒重,称量煤样质量差,即为内水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煤样颗粒较大并且内水含量较高的情况。

3. Karl-Fisher法:将煤样加入到Karl-Fisher试剂中,待煤样中的水分与试剂中的溶剂反应完全后,测定试剂的质量差值,即为煤中的内水分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煤样水分含量较低的情况。

需要注意,以上测定方法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煤样因过度加热而发生变化。

同时还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使用合适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国标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国标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国标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商品煤样、生产煤样和煤层煤样的全水分测定。

全水分是指煤样在采取时所含水分的总量。

本标准规定测定煤中全水分的三种方法,其中方法A仅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并作为测定烟煤和无烟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

而方法B和C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并以方法B作为测定褐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

方法要点:煤样在105~110℃或145±5℃的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以煤样的失重计算水分的百分含量。

1仪器设备1.1干燥箱:内附鼓风机,并带有自动调温装置,温度能保持在105~110℃或145±5℃范围内。

1.2浅盘:由镀锌薄铁板或铝板等耐腐蚀又耐热的材料制成,其面积能以大约每平方厘米0.8g煤样的比例容纳500g煤样。

而且盘的重量应小于500g。

1.3托盘天平:感量为1g和5g各一台。

1.4干燥器:内装干燥剂(变色硅胶或未潮解的块状无水氯化钙)。

1.5玻璃称量瓶:直径为70mm,高为35~40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

1.6分析天平:感量为1mg。

2煤样的制备2.1按照GB474—83《煤样的制备方法》中第3.9条缩制煤样。

2.2方法A和B采用最大粒度不超过13mm,煤样量约2kg。

方法C采用最大粒度不超过6mm,煤样量不应少于300g①。

2.3在测定全水分之前,首先应检查装有煤样的容器的密封情况,然后将其表面擦拭干净,用托盘天平(1.3)称重②,并与容器上标签所注明的重量进行核对。

如果称出的煤样毛重(即煤样与容器的总重量)小于标签上所注的毛重(不超过1%),并且能确定煤样在运送过程中没有损失时,应将减轻的重量作为煤样在运送过程中的水分损失量。

并计算出该量对煤样净重(标签上煤样毛重减去容器的重量)的百分数(W1),在计算煤样全水分时,应加入这项损失,并将容器中的煤样充分地混合。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水分测定方法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水分测定方法

GB/T211-2007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煤中水分的定义全水分煤样的制备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全水分测定的注意事项全水分测定精密度目录煤中水分按其结合状态分为两类:游离水和化合水。

游离水M t(全水分)外在水分M f内在水分M inh化合水(如CaSO 4·2H 2O 和AL 2O 3·2SiO 2·2H 2O )水(全部水分)煤的游离水于常压下在(105-110)℃温度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干燥即可蒸发;而化合水通常要在200℃及以上才能析出。

煤的工业分析中测试的水分只是游离水。

煤中全水分≠全部水分实际测定外水和内水与理论上定义的区别理论上:以附着形式和毛细孔孔径0.1μm为界来定义。

实际应用时,由于煤从脱去外水到脱去内水是个连续而复杂的过程,难以严格区分。

实际应用中:按测定方法或测定条件来定义。

外在水分:煤与所处环境的大气接近湿度平衡时失去的那一部分水分;内在分水:煤与所处环境的大气接近湿度平衡时保留下来的那一部分水分为内水。

最高内在水分MHC相对湿度96%,温度为30℃环境下测得的水分值。

主要表征煤中微孔孔隙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煤化程度。

化合水以化合的方式与煤中矿物质结合的水,即除去全水分后保留下来的水分,较为稳定,200℃以下很难失去。

煤的水分含量与变质的关系水分泥煤褐煤烟煤无烟煤M t (%)60-9030-604-152-4M ad (%)40-5010-401-81-2水分测定意义:1、水分增加,水分在燃烧时变成水蒸气要吸热,降低了煤的发热量;2、锅炉燃烧中,水分高会影响燃烧稳定性和热传导性;在使用煤粉燃烧的锅炉中,入炉前对煤粉要经过干燥处理,以减少水分对发电锅炉燃烧带来的影响。

3、水分高的煤会降低焦炭产率,并且由于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而延长焦化周期。

4、可作为煤炭分析试验中校正和换算的依据,如:低位发热量的计算。

2 全水分煤样的制备全水分煤样可以单独采取,也可在一般总样的制备过程中在一定阶段分取。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解:M1=(1400-1385) /(1400-150) ×100=1.2%
Mt=1.06/10.00×100=10.6%(未经水分损失校正)
水分损失大于1%,表明煤样在运送过程中可能受到意外损 失,不可补正,测定结果仅为实验室收到样品的水分,在报告 单上应注明“未经水分损失校正”,并将容器标签和密封情况 一一报告。
4 全水分测定的注意事项
⑦称量样品动作迅速准确,避免煤样长时间暴露在 空气中,以免发生水分显著变化; ⑧全水分是规范性很强的测试项目,因此,要 严格按照标准中的规定要求进行。
⑨按照规定严格进行检查性干燥;
⑩对于<13mm的煤样,干燥后应趁热称量;对于 <6mm的煤样,干燥后应冷却到室温后称量;
4 全水分测定的注意事项
测定步骤:
①升温:两步法(≤40℃和105℃-110℃) 一步法和微波法(105℃-110℃)。
②通气:每小时换氮气15次;每小时换空气5次。 【释:每小时换气15次就是指:每小时通入的气 体量是干燥箱容积的15倍。】
③称样:称取500g应称准至0.1g,称取10g应称 准至0.001g。
④干燥:采用一步法,烟煤2h、无烟煤3h。
解:Mt=(10.00-9.25)/10.00×100=7.5(%)
【注意】:两步法和检查性干燥不是同一范畴内的概念, 不是说干燥后再检查性干燥半小时就叫两步法。
3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全水分等于内水和外水之和,计算时为什么不 能将他们直接相加?
两步法测煤的全水分,先以粒度<13mm煤样,进行空 气干燥测出外水,然后将除去外水的煤样破碎到粒度< 3mm煤样,测出内水,前者是收到基外水,后者是空干 基内水,必须把空干基内水换算成收到基内水,才能相加。
6 方法精密度

煤内水的测定方法

煤内水的测定方法

煤内水的测定方法
煤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资源,其内部含有水分,这对燃烧煤产生的热值和污染物排放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因此,准确测定煤的内水含量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煤内水测定方法。

一、烘干法
这种方法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首先,需要取一定量的煤样,放入烘箱中加热,煤样中的水分被蒸发出来,再用天平测量煤样的质量差异,即可计算出煤样的内水含量。

这种方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测量结果比较准确。

但是,其缺点在于需要较长时间加热,而且有些煤样中含有的水分并不是完全被蒸发出来的。

二、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一种比较准确的测定煤内水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来确定煤样中的水分含量。

首先,需要将煤样加入一定量的化学试剂中,使其中的水分与试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种新的物质。

然后,再用化学分析方法来准确测量这种新物质的含量,从而计算出煤样的内水含量。

这种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测定出煤样中的水分含量,同时,其测量结果比较准确。

三、微波干燥法
微波干燥法是一种新型的煤内水测定方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微波的特性,将其传导到煤样中,使其中的水分被迅速蒸发出来。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测量速度快,而且对煤样的损失比较小,可以准确地测定出煤样中的水分含量。

但是,其缺点在于需要特殊的微波干燥设备,成本较高。

选用何种方法来测定煤内水含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进行选择。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尽可能地避免误差。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1.在预先干燥和已称量过的浅盘中迅速称取<13mm的煤样(500±10)g,称准至0.1g。

平摊在浅盘中。

2.将浅盘放入预先加热到(105-110)℃的空气干燥箱中,在鼓风条件下,无烟煤干燥3h。

3. 将浅盘取出,趁热称量(称准至0.1g)。

4、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的质量减少不超过0.5g 或质量增加为止,在后一种情况下,采用质量增加前的质量作为计算依据。

煤中分析水的测定方法1、在预先干燥并称量过的称量瓶内称取粒度<0.2mm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平摊在称量瓶中。

2、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鼓风并已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在一直鼓风的条件下,无烟煤干燥1.5h3、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分钟)后称量。

4、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的质量减少不超过0.0010g或质量增加时为止。

在后一种情况下,采用质量增加前的质量作为计算依据。

水分小于2.00%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煤中灰分的测定方法1.在预先灼烧至质量恒定的灰皿中,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均匀的摊平在灰皿中,使其每平方厘米的质量不超过0.15克。

将盛有煤样的灰皿预先分排在耐热灰皿架上。

2.将马弗炉加热到850℃,打开炉们,将放有灰皿的耐热灰皿架缓慢推入马弗炉中,先使第一排灰皿中的煤样灰化。

待5~10分钟后煤样不再冒烟时,以每分钟不大于2厘米的速度把其余各排灰皿顺序推入炉内炽热部分(若煤样着火发生爆燃,试验作废)。

3.关上炉门并使炉门留有15mm左右的缝隙,在(815±10)℃温度下灼烧40min.4.从炉中取出灰皿,放在空气中冷却5min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5.进行检查性灼烧,温度为(815±10)℃,每次20min直到连续两次灼烧后的质量变化不超过0.0010g为止。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211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211
因该煤样的灰分在(Ad 40.0%),其校正值Vdaf=0.9*9.50-0.1*40.00=4.55%,由表1-1查出Vdaf=4.55%时的Ko值为8300,代入公式由此得到:Qgr,ad = Ko-80Mad-90Aad=8300-80*2-90*39.20=4612卡/克=19.28MJ/kg
84.5
82.5
81.5
80.5
80.0
78.5
4
86.0
86.0
85.0
84.0
83.0
82.0
81.0
79.5
5
86.0
86.0
86.0
85.5
84.5
83.5
82.5
81.5
6--7
86.0
86.0
87.0
86.5
86.0
85.5
84.0
83.0
注:只在Vdaf<35%而同时Mad又大于3%的烟煤的情况下才减去括号内的数字。
1.4分析天平
1.5耐热瓷板或石棉板:尺寸与炉膛相适应。
2、分析步骤
2.1用预先灼烧至质量恒定的灰皿,称取粒度为0.2mm以下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精确至0.0002g,均匀地摊平在灰皿中,使其每平方厘米的质量不超过0.15g。
2.2将灰皿送入温度不超过100 C的马弗炉中,关上炉门并使炉门留有15mm左右的缝隙。在不少于30min的时间内将炉温缓慢升至约500 C,并在此温度下保持30min。继续升到815+-10 C,并在此温度下灼烧1h。
4、结果计算
Mad=m1/m *100
Mad—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含量,%;m1—煤样干燥后失去的质量,g;m—煤样的质量,g。

关于煤中全水分测定方法

关于煤中全水分测定方法

symbol 森博检测服务中心关于煤中全水分测定方法煤的水分是怎么测定的?按照GB/T211-1996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中举例说明以下几种:1、通氮干燥法2、空气干燥法3、微波干燥法实验室一般常用空气干燥法大家可能还会问,煤中全水分到底有着什么作用呢?煤的水分直接影响煤的使用,运输和储存。

煤的水分增增加,煤中有用成分相对减少,且水分在燃烧时变成蒸汽要吸热,因而降低了煤的发热量。

煤的水分增加,还增加了无效运输,并给卸车带来了困难。

特点是冬季寒冷地区,经常发生冻车,影响卸车,影响生产,影响车皮周转,加剧了运输的紧张。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全水分的测定方法:方法一(两步法)方法一a:在氮气流中干燥一定量的粒度<13mm的煤样,在温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干燥到质量恒定,再将煤样破碎到粒度<3mm,于(105~110)℃下,在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两步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b:在空气流中干燥一定量的粒度<13mm的煤样,在温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干燥到质量恒定,再将煤样破碎到粒度<3mm,于(105~110)℃下,在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两步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方法二(一步法)方法二a:在氮气流中干燥称取一定量的粒度<6mm的煤样,于(105~110)℃下,在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b:在空气流中干燥称取一定量的粒度<13mm(或<6mm)的煤样,于(105~110)℃下,在空气流中干燥后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方法三(微波干燥法)称取一定量的粒度<6mm的煤样,置于微波炉内。

煤中水分子在微波发生器的交变电场作用下,高速振动产生摩擦热,使水分迅速蒸发。

根据煤样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一、引言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燃烧效率和环境污染问题。

其中,全水分是评价煤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此,准确测定煤中全水分含量对于评价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二、理论基础全水分是指煤中所有水分的含量,包括游离水、结合水和吸附水。

游离水是指在常温常压下自由存在的水,结合水是指与无机物或有机物结合在一起的化学结合状态的水,吸附水是指被物理吸附在孔隙中或表面上的水。

三、仪器设备1. 烘箱:用于干燥样品。

2. 天平:用于称量样品和试剂。

3. 研钵:用于混合试剂和样品。

4. 恒温槽:用于恒定温度。

5. 玻璃容器:用于存放试剂和样品。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取适量粉碎好的样品(约10g),置于干净无油的研钵中,用天平称量准确质量,并记录下来。

2. 烘干将样品放入预先加热到105℃的烘箱中,恒温干燥至恒重(一般为1h),取出待冷却。

3. 精密称量将已经冷却的样品取出,用天平精密称量准确质量,并记录下来。

4. 加水将已经精密称量好的样品放入玻璃容器中,加入约50ml去离子水,混合均匀。

5. 恒温将玻璃容器置于恒温槽中,恒定温度为105℃±2℃,保持时间为16h±0.5h。

6. 筛选取出样品后,在100目筛子上筛选分析样品,将通过筛子的样品收集在干净无油的容器中备用。

7. 焙烧将分析样品置于预先加热到800℃±25℃的岛式电阻炉中,焙烧至恒重(一般为1h),取出备用。

8. 冷却将焙烧后的样品取出置于搪瓷碟中自然冷却至室温。

9. 精密称量将已经冷却的样品取出,用天平精密称量准确质量,并记录下来。

10. 计算全水分含量样品中全水分含量=(烘干前样品质量-焙烧后样品质量)/烘干前样品质量×100%五、注意事项1. 样品应充分粉碎,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 在烘干和焙烧过程中,应注意温度的控制,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结果的影响。

煤中全水的测定方法详解

煤中全水的测定方法详解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标准号:GB/T211-2007。

代替GB/T211-1996《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2008-06-01实行。

水是煤炭的组成部分,煤中水分含量与其变质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煤中含水量过多,会增加加工利用的难度,同时也会给运输、贮存带来不利的影响;煤中含水量高,其发热量就降低,因为煤在燃烧过程中,水分蒸发要消耗相当热量。

全水分还是商品煤的定量指标,如:洗精煤的计量指标定在7.0 %。

煤中水分按其存在状态,可以分为游离水和化合水。

图1 煤中水分存在状态的分类游离水:以吸附、附着等机械方式与煤结合的水。

化合水:以化合的方式与煤中矿物质结合的水,也叫结晶水。

例如:硫酸钙(CaSO4.H2O)、高岭土(Al2032siO22H2O)中的水。

煤中的游离水又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

外在水分:是附在煤的表面上的水,在实际测定中是指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所失去的水。

内在水分:是吸附在煤颗粒内部的毛细孔中的水。

煤中水分的测定主要是指全水分的测定和空气干燥基水分的测定,这两种测定的原理和操作基本相同。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包括内在水分和外在水分的测定。

1范围△规定测定煤中全水分的试剂、仪器设备、实验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密度等。

△在氮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1和方法B1)适用于所有煤种;△在空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2和方法B2)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微波干燥法(方法C)适用于烟煤和褐煤。

△方法A1为仲裁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GB/T19494.2 煤炭机械化采样第二部分:煤样的制备GB/T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3 方法分类「方法A1 (在氮气流中干燥)方法A(两步法)4、方法A2 (在空气流中干燥){(方法B1 (在氮气流中干燥)方法B(一步法)y“方法B2 (在空气流中干燥)方法C(微波干燥法)图 2 煤中全水分测定方法分类4试剂△氮气:99.9%,含氧量<0.01%。

(氮气为实验室常用惰性气体,主要作用—-防止样品氧化。

GBT211_2007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T211_2007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 211-2007代替GB/T 211-1996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煤中全水分的试剂、仪器设备、操作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密度。

在氮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1和方法B1)适用于所有煤种;在空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2和方法B2)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微波干燥法(方法C)适用于烟煤和褐煤。

以方法A1作为仲裁方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GB/T 19494.2 煤碳机械化采样第2部分:煤样的制备(GB/T 19494.2-2004,ISO 13909-4:2001,NEQ)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2-2001,eqv ISO 11722:1999,eqv ISO 1171:1997,eqv ISO 562:1998)3 方法提要3.1 方法A(两步法)3.1.1 方法A1:在氮气流中干燥一定量的粒度<13mm的煤样,在温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干燥到质量恒定,再将煤样破碎到粒度<3mm,于(105~110)℃下,在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两步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1.2 方法A2:在空气流中干燥一定量的粒度<13mm的煤样,在温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干燥到质量恒定,再将煤样破碎到粒度<3mm,于(105~110)℃下,在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两步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2 方法B(一步法)3.2.1 方法B1:在氮气流中干燥称取一定量的粒度<6mm的煤样,于(105~110)℃下,在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煤炭水分测定方法

煤炭水分测定方法

煤炭水分测定方法煤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其质量参数对于燃烧、运输和储存过程均有重要影响。

其中,煤炭的水分含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直接影响煤炭的燃烧性能、质量和运输成本。

因此,精确测定煤炭的水分含量对于煤炭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测定煤炭水分含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烘干法烘干法是一种简单常用的测定煤炭水分含量的方法。

首先,将一定质量的煤炭样品放入常温下已预称量的容器中,并记录煤样和容器的质量。

然后,将容器放入恒温器中,在一定的时间(一般为约2小时)和温度(一般为约105±5)下加热,并记录在每次加热后的容器质量。

最后,当两次相邻的记录值相差不超过0.2%时,确定其为最终质量,可以计算出煤炭的水分含量。

2. 微波加热法微波加热法通过加热煤炭样品,利用样品中水分的热胀冷缩特性来间接测定其水分含量。

首先,将一定质量的煤炭样品放入微波炉中,设定一定的加热时间和功率。

然后,利用微波炉产生的微波将样品加热,样品中的水分被加热蒸发,并由微波炉内部特定传感器对样品进行监测。

当样品中的水分被加热蒸发完毕后,传感器会发出信号,记录当前的质量。

最后,通过样品初始质量和加热后质量的差异,计算出煤炭的水分含量。

3. 高频阻抗法高频阻抗法是一种根据煤炭样品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关系,测量样品的电阻和介电常数来间接测定煤炭水分含量的方法。

首先,将一定质量的煤炭样品放入特定的测试仪器中,对样品进行加热,使其升温到一定温度范围。

然后,测量样品处于不同温度下的电阻和介电常数,并通过比较和计算得出样品的水分含量。

4. 超声波法超声波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煤炭样品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衰减情况来间接测定其水分含量的方法。

首先,将一定质量的煤炭样品放入特定的测试仪器中,发射超声波,通过探头接收反射的超声波信号,并测量传播时间和衰减程度。

然后,通过样品的声速和衰减情况,结合已知的声速和衰减特性曲线,计算出样品的水分含量。

总结起来,煤炭水分测定方法主要包括烘干法、微波加热法、高频阻抗法和超声波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水分测定原理: 已知质量的煤样 → 在105—110℃烘箱中干
燥至质量恒定(或在专用微波炉中干燥) → 根据 质量损失计算煤的水分。
GB/T211-2007中规定了,三种测定方法: 1、两步法: A1(氮气流),A2(空气流)中干燥 2、一步法: B1(氮气流),B2(空气流)中干燥 3、微波干燥法C
③干燥时间:烟煤1h;无烟煤1.5h
二、煤中空干基水分的测定方法(Mad) 常用方法:空气干燥法
(2)分析步骤

➢预先干燥过的称量瓶; ➢连瓶带盖一起称;

➢样重1±0.1g,称准至 0.0002g;
➢将煤摊平;
➢预先鼓风的并已加热到105-110oC;

➢揭开称量瓶盖,在鼓风条件下烘干;在一直鼓风的条件
一、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二、常用水分概念
4、全水分 Mt :
—— 煤的外水和内水的总和,代表刚开采、发运及接收时煤 的水分
5、空气干燥煤样水分 Mad : (一般分析煤样水分,空干基水分,分析水)
——一般分析煤样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所含的水分
一、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三、与水分值有关的因素 1)煤的变质程度(煤种)
一、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记录的数据:
1、空称量瓶质量m0(g) 2、煤样质量m(g) 3、干燥后称量瓶+干煤的质量m2(g) 结果计算
公式: Mt=m1/m×100%
=(m0+m-m2) /m ×100 %
Mt—全水分,% m1—煤样干燥后失去的质量,g m— 称取煤样的质量,g
例:用≤6mm全水分煤样测定全水分,空称量瓶质量m0=20.452(g),煤样质量 m=10.147(g),干燥后总质量m2=29.655(g),检查性干燥一次:29.641(g),二 次:29.644(g)。该煤样全水分为多少?
空气干燥测定步骤
粒度<13mm
称量 干燥
➢预先干燥且称量过的浅盘; ➢称取(500±10g)称准至0.1g; ➢平摊 ➢预先鼓风的并已加热到105-110oC; ➢在鼓风条件下干燥; ➢烟煤2h,无烟煤3h
冷却、称重
➢浅盘取出,趁热称量 (称准至0.1g)
检查性干燥
➢每次30min; ➢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的质量 减少不超过0.5g或质量有所增加 为止; ➢水分在2%以下时,不必进行检 查性干燥;
氮气流中适用于所有煤种;空气流中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C法适用于褐 煤烟煤
其中A1为仲裁法。
一、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仪器设备
一、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两步法
第一步: 煤样<13mm
环境温度或<40℃ 空气流中
(500±10)g
质量恒定
第二步:
测定外在水分后的 煤样破碎到<3mm
(105~110)℃ 氮气/空气流中
• 空干基水分 ——根据不同煤种选用适合的方法;
通氮法:适用于所有煤种 空气干燥法: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 微波干燥法:适用于褐煤和褐煤和烟煤 ——在鼓风条件下干燥;
通氮:称量瓶放入前10min开始通氮气
空气:称量瓶放入前3~5min开始鼓风 ——干燥的时间:
通氮法:烟煤干燥时间1.5h,褐煤和无烟煤2h 空气干燥法:烟煤1.h,无烟煤1.5h 微波干燥法:根据程序自动测定 —— 干燥至质量恒定(或增重); ——防止干燥后的样品吸水。
(10±1)g
质量恒定
计 算:
Mt
Mf
100 M f 100
M inh
外在水分Mf 内在水分Minh
一、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一步法
通氮干燥测定步骤
称量
干燥 冷却、称重 检查性干燥
粒度<6mm
➢预先干燥且称量过的称量瓶;
➢称取(10~12g)称准至0.001g;
➢平摊
➢预先鼓风的并已加热到105-110oC;
一、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解: Mt=(m0+m-m2) /m ×100 % =(20.452+10.147-29.641)/10.147 ×100 % =9.4%
注意问题
(1)采集的全水分试样保存在密封良好的容器中,并放在阴凉的地方; (2)制样操作要快,最好用密封式破碎机;全水分煤样送到实验室后立即 测定; (3)测定前,应进行总质量核对,进行水分损失补正。 (4)称取煤样之前,应将密封容器中的煤样充分混合至少1min。
记录的数据:
1、空称量瓶质量m0(g) 2、煤样质量m(g) 3、干燥后称量瓶+干煤的质量m2(g) 结果计算
公式: Mad=m1/m×100%
=(m0+m-m2) /m ×100 %
Mad—空气干燥基水分,% m1—煤样干燥后失去的质量,g m— 称取煤样的质量,g
二、煤中空干基水分的测定方法(Mad)
粒度<6mm
➢预先干燥且称量过的称量瓶; ➢称取(10~12g)称准至0.001g; ➢平摊
➢预先鼓风的并已加热到105-110oC; ➢在鼓风条件下干燥; ➢开盖烘干 ➢烟煤2h,无烟煤3h
➢取出,立即盖上盖;
➢放5min→干燥器→冷却至室温
➢称量,称准至0.001g ➢每次30min; ➢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的质量 减少不超过0.01g或质量有所增加 为止; ➢水分在2%以下时,不必进行检 查性干燥;
煤中水分的测定方法
内容提要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211-2007) 煤中空干基水分的测定方法(GB/T212-2008)
一、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一、煤中的水分
化合水:以化合方式同煤中的矿物质结合,是矿 物晶格的一部分,如 CaSO4•2H2O ,105~110 ℃ 不能除去。不能测定。
游离水:以物理吸附或附着方式与煤结合105~110 ℃ 能除去,可测定(外水,内水,全水,空干 基水分,最高内在水 )
➢在鼓风条件下干燥;
➢烟煤2h,褐煤和无烟煤3h ➢取出,立即盖上盖;
➢开盖烘干
➢放5min→干燥器→冷却至室温
➢称量,称准至0.001g ➢每次30min; ➢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的质量减少不超过 0.01g或质量有所增加为止;
➢水分在2%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一、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一步法

下,烟煤干燥1h,无烟煤干燥1.5h。

➢立即盖上盖; ➢空气中冷却约15min,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称准至0.0002g
检查性干燥
➢每次30min; ➢连续两次干燥煤样的质量减少不超过0.001g或质量有所增加为止; ➢水分在2%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二、煤中空干基水分的测定方法(Mad)
煤种 褐煤 烟煤 无烟煤 年老无烟煤
Mt 15%~40% 5%~20%
Mad 5%~30% 0.5%~12% 0.7%~3% 2 %~9.5%
一、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三、与水分值有关的因素 2)环境湿度: 湿度大 —— 水 分高 湿度小 —— 水 分低 3)制样过程: 设备的密封性 是否经过干燥 煤样储存方式
一、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二、常用水分概念
1、外在水分(外水) Mf : ——吸附在煤颗粒表面和煤粒缝隙及非毛细孔中的水 实际测定中: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 时失去的那部分水
2、内在水分(内水) Minh : ——吸附或凝聚在煤颗粒内部毛细孔中的水 实际测定中: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保留的那部分水
3、最高内在水 MHC: ——煤的毛细孔中吸附的水达到饱和状态时的内在水分 实际测定中:煤在30 ℃、96%~ 97%湿度下达到平衡时的内 在水分
一、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微波干燥
粒度:<6mm (10~12)g 按说明书进行 适用于烟煤和褐煤
二、煤中空干基水分的测定方法(Mad) 仪器设备
二、煤中空干基水分的测定方法(Mad)
常用方法:空气干燥法 (1)要求
①煤样:粒度<0.2mm,样重1±0.1g(称准至0.0002g)
②干燥温度:105-110 ℃
三、煤中水分的精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