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2015-2016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
自然辩证法考试真题及复习资料
⾃然辩证法考试真题及复习资料⾃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要点(2016)1、什么是⾃然辩证法?学习⾃然辩证法的意义是什么? P1、答:(1)⾃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般规律、⼈类认识和改造⾃然的⼀般⽅法以及科学技术与⼈类社会相互作⽤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段的⼈与⾃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1.提⾼哲学素养,培养辩证思维。
⾃然辩证法是哲学性质的学科,具有世界观和⽅法论的功能。
学习⾃然辩证法可以帮助我们树⽴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科技观和掌握科学⽅法论,同时还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然和社会的辩证关系并学会辩证思维⽅法。
2.拓宽知识视野,树⽴科学精神。
⾃然辩证法⽂理交叉,蕴涵着科学⽂化的职能。
学习⾃然辩证法⼀⽅⾯可以帮助我们扩⼤知识⾯,了解⾃然科学与技术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另⼀⽅⾯还可以增强科技意识,树⽴科学精神和⼈⽂精神的统⼀,从⽽有助于提⾼分析社会问题和辨别伪科学的能⼒。
3.提⾼科技⼯作者的综合素质。
(1)、普及科学知识,提⾼科学素养,改变单向度的知识结构。
(2) 、学习科学精神、思想、⽅法、态度、⽂化,做⼀名合格的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作者。
(3) 、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做⾃觉的唯物主义者(科技⼯作者⼀般都是⾃发的唯物主义者)。
(4) 、培养运⽤科学的⽅法和原理进⾏决策的能⼒。
增强社会责任感。
(5) 、培养以科学的态度和⽅法思考和研究科学技术问题和社会科学问题,增强社会实践能⼒。
2、古代朴素⾃然观的特点是什么?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然观的特点是什么?中西⾃然观的差异是什么? P18 ,P26 答: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然观的总特征:孤⽴、静⽌、僵化、凝固、不变、⽚⾯、外在的机械唯物主义⾃然观古代朴素⾃然观总特征:从本体论追问万物的始基。
坚持了本体论,物质性,整体性;直观、思辩、猜测古希腊古代中国关于规律的可认识、可⾔说的性质可⾔说性强不可⾔说性强把⾃然观作为认识⾃然的框架还是作为社会⾏为实⽤基础以认识⾃然本⾝的特征更强以为社会服务的特征更强案例:社会中⾃由与王权的关系在⾃然观中的反映差别——天⽂与⼈⽂的关系结果在天象的解释⽅⾯,天⽂故事体现了⾃由城邦的社会性中央集权的社会特征同样反映在天象的解释体系中,中央集权的秩序性特别强⾃然的始基⽐较有形,如⽔,⼟,原⼦等。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答案
2015-2016第一学期《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思考题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主要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答:系统自然观是在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特别是系统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
系统自然观主自然界既存在着又演化着,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既是简单的、线性的又是复杂的非线性的。
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人工自然观是在工程技术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人工自然观主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它具有目的性、客观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它在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它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既遵循天然自然规律,有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自然观是人们面向生态环境问题,依靠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形成的。
生态自然观主自然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非线性的生态系统;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人类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生态自然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基础。
2、试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力有哪些?它们是如何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1)科学发展的外部动力科学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科学需要社会提供各种条件,并从科学外部输入各种资源。
科学外部的动力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国家层面的科研需求,社会生产需求,技术仪器和技术问题,国家政策引导,政府和企业的投入,教育和人才培养,文化价值观和人文传统等。
(2)科学发展的部动力科学系统外部的动力要与部的动力结合起来,才能起到推动科学发展的作用。
科学发展的部动力来源于科学系统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科学研究手段的进步;科学家的研究兴趣与热情;科学问题历史和科学实验提供的题材;科学实验(事实)与科学理论(假说)的冲突,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之间的冲突;科学学科的分化和专门化,从原来的学科中逐渐分离出分支学科和相关学科,新学科研究对象围变小,认识层次更深入,从而使得科学向纵深发展;不同研究团体学术观点的论争等。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含答案解析和论述题)
1,___D____是古代自然观的基本特征:①猜测性、辩证性、逻辑性;②直观性、系统性、分析性;③思辨性、联系性、综合性;④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
2,构成系统具有整体性特征的原因之一是系统的要素之间存在着____B____。
①相加性;②协同性;③无序性;④同一性3、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D①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②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③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④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4、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D①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②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到未来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③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平等④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5、对于演绎方法条件限定不能成立的是:D①大前提必须包含小前提②如果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结论也应该是否定的。
③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推出结论。
④两个否定的前提能推出结论。
6、自然界中四种基本力包括:A①引力、强力、弱力和电磁力,②引力、强力、弱力和摩擦力③引力、强力、弹力和电磁力④引力、弱力、电磁力和摩擦力7、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C①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②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③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④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8、关于科学实验的认识论特点不正确的是B①科学实验对象的受控性使得实验认识方法更富有必然性②科学实验对象的选取受主观影响,因此具有偶然性③科学实验组成的特殊性结构充分反映了科学实验的认识具有主客体互动性④实验类型的多样化反映了实验认识模式的多元性9、对演绎方特点说法正确的是:B①可靠性小、创造性小②可靠性大,创造性小③可靠性大、创造性大④可靠性小、创造性大10、关于恒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①恒星的归宿与其初始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寿命越短。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含答案和论述题)
1,___D____是古代自然观的基本特征:①猜测性、辩证性、逻辑性; ②直观性、系统性、分析性;③思辨性、联系性、综合性;④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2,构成系统具有整体性特征的原因之一是系统的要素之间存在着____B____。
①相加性;②协同性;③无序性;④同一性3、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D①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②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③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④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4、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D①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②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到未来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③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平等④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5、对于演绎方法条件限定不能成立的是:D①大前提必须包含小前提②如果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结论也应该是否定的。
③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推出结论。
④两个否定的前提能推出结论。
6、自然界中四种基本力包括:A①引力、强力、弱力和电磁力,②引力、强力、弱力和摩擦力③引力、强力、弹力和电磁力④引力、弱力、电磁力和摩擦力7、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C①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②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③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④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8、关于科学实验的认识论特点不正确的是B①科学实验对象的受控性使得实验认识方法更富有必然性②科学实验对象的选取受主观影响,因此具有偶然性③科学实验组成的特殊性结构充分反映了科学实验的认识具有主客体互动性④实验类型的多样化反映了实验认识模式的多元性9、对演绎方特点说法正确的是:B①可靠性小、创造性小②可靠性大,创造性小③可靠性大、创造性大④可靠性小、创造性大10、关于恒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①恒星的归宿与其初始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寿命越短.②恒星形成后光和热的来源,是其中心内氢聚变为氦的核反应。
自然辩证法考试真题及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要点(2016)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是什么? P1、答:(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1.提高哲学素养,培养辩证思维。
自然辩证法是哲学性质的学科,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科技观和掌握科学方法论,同时还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辩证关系并学会辩证思维方法。
2.拓宽知识视野,树立科学精神。
自然辩证法文理交叉,蕴涵着科学文化的职能。
学习自然辩证法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扩大知识面,了解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科技意识,树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从而有助于提高分析社会问题和辨别伪科学的能力。
3.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1)、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改变单向度的知识结构。
(2) 、学习科学精神、思想、方法、态度、文化,做一名合格的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者。
(3) 、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做自觉的唯物主义者(科技工作者一般都是自发的唯物主义者)。
(4) 、培养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原理进行决策的能力。
增强社会责任感。
(5) 、培养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思考和研究科学技术问题和社会科学问题,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2、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是什么?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是什么?中西自然观的差异是什么? P18 ,P26 答: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总特征:孤立、静止、僵化、凝固、不变、片面、外在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古代朴素自然观总特征:从本体论追问万物的始基。
坚持了本体论,物质性,整体性;直观、思辩、猜测古希腊古代中国关于规律的可认识、可言说的性质可言说性强不可言说性强把自然观作为认识自然的框架还是作为社会行为实用基础以认识自然本身的特征更强以为社会服务的特征更强案例:社会中自由与王权的关系在自然观中的反映差别——天文与人文的关系结果在天象的解释方面,天文故事体现了自由城邦的社会性中央集权的社会特征同样反映在天象的解释体系中,中央集权的秩序性特别强自然的始基比较有形,如水,土,原子等。
(完整word版)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
1.、到 19 世纪 30 年月,被恩格斯誉为辩证唯心主义自然观出生确立基础的重要科学发现包含()(1/1 分)A、牛顿力学B、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C、微积分创办D、有机化学成就E、地质渐变论正确答案 :B、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 D 、有机化学成就 E 、地质渐变论答案分析 :多项选择 2. 创办理论的思想方法主要方法有:(1/1 分)抽象思想与形象思想收敛思想与发散思想从感性到理性创新思想顿悟(直觉与灵感)察看与记忆正确答案 :抽象思想与形象思想收敛思想与发散思想创新思想顿悟(直觉与灵感)答案分析 :无多项选择 3. 贯串自然辩证法理论系统一直的矛盾是()(1/1 分)①人与自然的矛盾②吸引与排挤的矛盾③生产与生活的矛盾④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⑤连续与中断的矛盾正确答案 :①人与自然的矛盾④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答案分析 :多项选择 4. 技术方法拥有以下特色:(1/1 分)目的性与客观性的一致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一致多样性与专用性的一致社会性与综合性的一致功利性与折衷性的一致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的一致正确答案 :目的性与客观性的一致多样性与专用性的一致社会性与综合性的一致功利性与折衷性的一致答案分析 :无多项选择 5. 知识作为一种经济资源,不一样于一般的物质资源,拥有以下几个特色:(1/1 分)不行代替性不行加和性不行逆性非磨损性不行分性可共享性无穷增值性正确答案 :不行代替性不行加和性不行逆性非磨损性不行分性可共享性无穷增值性答案分析 :无多项选择 6. 以下切合新式工业化道路的含义的是:(1/1 分)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使工业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耗费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获得充足发挥教育现代化不拥有优先性正确答案 :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使工业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耗费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获得充足发挥答案分析 :无多项选择 7. 、中国古代有有名的三大天体模型,它们是()(1/1 分)A、天圆地方说B、盖天论C、壳层说D、浑天说E、宣夜说正确答案 :B、盖天论 D 、浑天说E、宣夜说答案分析 :多项选择 8. 国家创新系统包含:(1/1 分)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研究发展( R & D)系统知识流传系统知识应用系统体卫文教系统正确答案 :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流传系统知识应用系统答案分析 :无多项选择 9. 、在 20 世纪,科学技术运转的社会特色是:(1/1 分)科学技术的职业化科学技术运转的不均衡性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一体化技术创新成为科学技术社会运转的根本动力正确答案 :科学技术的职业化科学技术运转的不均衡性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一体化答案分析 :多项选择 10. 技术的价值主要有:(1/1 分)自然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内在价值正确答案 :自然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答案分析 :无单项选择 11. 、系统层次构造纵向层次间质的差别性主要来自于:(1/1 分)①纵向层次间的中断性,②横向层次内的相关性③纵向层次间的相关性④纵向因素分布的不平均性正确答案 :②横向层次内的相关性答案分析 :单项选择 12. 、科学事实属于:(1/1 分)① 客观事实;②经验事实③ 理论事实④ 设想事实。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含答案完整版
1、不属于近代机械的自然观科学背景的科学事件是:A. 哥白尼论证日心说B. 阿里斯塔克斯日心说C. 塞尔维特发现血液小循环D. 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2、关于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A.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B.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C.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D.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3、关于科学实验的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以简化和纯化自然过程,排除各种偶然的、次要的因素,使现象以简化的纯粹的形式出现,从而容易看到事物的真正的面目。
B.可以强化研究对象,使研究对象处于某种极端的状态,从而呈现通常条件下没有出现的某种性质或规律。
C.可以重现或模拟自然现象,加速或延缓自然过程。
D.可以作为控制自然的一种直接手段4、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B.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C.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5、关于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不系统性B.非批判性C.反思性D.历史性6、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A.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B.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到未来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C.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平等D.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7、影响观察的因素中属于主观性的是:A.客观事物的属性没有直接显露出来,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假象,B.人的感官的局限性,使观察者在观察事物时容易产生错觉。
C.观察者的知识、经验和心理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在观察时产生先入之见。
D.仪器设备所造成的误差。
8、在穆勒五法中“分析结果,因果对应。
果有剩余,必有隐因。
《自然辩证法》2015-2016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2015-2016第一学期《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思考题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1) 当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p23-272)启示意义(1)三种自然观之间的关系p29(2)首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当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要求我们,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文化建设方面,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质量。
其次,马克思在处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问题时的基本结论,是我们克服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行动指南。
众所周知,随着全球化运动的蓬勃发展,生态被破坏,环境被严重污染,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甚至是生存危机。
因此,马克思提倡的尊重自然、关注自然的存在价值,摆正人类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思想为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了宝贵的行动指南。
人类不仅要了解“自我”,更要了解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在自然界再生能力和自然协调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利用科学与技术开发、利用、改造自然;要保证自然界的健康发展和演化,在向自然界“索取”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给予”,即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为自然界建立一种有益于人类的新平衡,建立起物质交换、能量流通和信息传递的良性循环。
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做自觉的调控者,当人类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人类要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调节的原则是:“人类的生存的基本需要高于生物和自然界的利益;生物和自然界的生存高于人类的非基本需要(即过分享受和奢侈的需要)”。
“要实行这种调节,单是依靠认识是不够的。
这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连在一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
”良好的自然生态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要坚持环境与经济的协同发展,人与自然协同发展不是片面的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了保护环境,不发展经济。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1.《自然辩证法》的作者为( B )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毛泽东2.自然包括了( B )A天生自然和天然自然B 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C 天工自然和人生自然D天化自然和人工自然3.自然观的演化顺序是( D )A机械-朴素-辩证B 辩证-朴素-机械C朴素-辩证-机械D朴素-机械-辩证4.古代科学技术最先发展的是农学、天文学,原因是( C )A 自然形成的B偶然出现的 C 社会需要的D 最容易掌握的5.科学研究最重视( B )A 灵感B 实践C 成果D 投入6.恩格斯认为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是直接生产和再生产,生产有两种:生活资料和工具的生产,( A )A 人类自身的生产B 生产力的生产C生产关系的生产 D 人类精神的生产7.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主要发展方向是( A )A农学和天文学B力学和光学C数学和化学D生物学和医学8.哥白尼革命是科学史上的一场革命,革命的主要影响是:( A )A实现科学思想的变革B实现社会体制的变革C实现科学种类的更新D实现宗教改革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科学技术,基础性的条件是( C )A资金B设备C教育D政策10.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的发展会使得人出现( A )A异化 B 强化C弱化D 分化一.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的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近些年来,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国际动荡和社会问题时有发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由此而发生了改变,人们对于科学技术不再是一味的强调其积极作用。
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1.疫情期间和疫情结束后人与自然应该建立怎样的一种关系?为什么?2.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有哪些是负面的,如何解决?3.请从你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回答你的科学技术观是怎样的,你认为你的科学技术观需要改变吗?为什么?1.答:疫情期间和疫情结束后人与自然应该建立一种和谐共存,平等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习题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习题
以下是一些关于自然辩证法的期末考试习题:
1.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简要介绍其基本原理。
2. 解释“对立统一原理”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3. 解释“量变与质变”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4.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原理?举一个例子进行解释。
5. 解释“因果循环”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6.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中的“生命力”概念?它与生命的关系是什么?
1
7. 解释“事物的矛盾运动”概念,并举例说明。
8. 解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概念,并举例说明。
9. 自然辩证法中的“发展”概念与进化有何区别?
10.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论?它包括哪些基本方法?
以上是一些可能出现在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中的习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对这些问题有更具体的要求,请告诉我,我将尽力提供更详细的答案。
2。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题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题一、选择题1. 自然辩证法是哪位哲学家首次提出的?A. 亚里士多德B. 柏拉图C. 笛卡尔D. 黑格尔2.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概念是什么?A. 因果律B. 运动C. 对立统一D. 相对论3.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一个逐渐演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哪种运动形式?A. 周期性运动B. 直线运动C. 曲线运动D. 螺旋运动4. 自然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概念强调的是什么?A. 事物具有两个相互矛盾的方面B. 事物的属性是固定不变的C. 事物的发展是无限的D. 事物的变化是线性的5. 自然辩证法中的螺旋上升发展观是指什么?A. 自然界存在一个周期性的发展过程B. 自然界的发展是线性的C. 自然界的发展存在着曲线变化D. 自然界的发展是逐步向上的二、填空题1. 自然辩证法强调了事物的发展是_____________的。
2. 自然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主张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的_____________。
3.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不是_____________的,而是无限的。
4. 自然辩证法中的运动概念指的是事物的_____________变化。
5. 自然辩证法中的循环发展观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_____________的。
三、简答题1.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请阐述其中一个原理。
2. 自然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 自然辩证法的应用有哪些?请举例说明其中一个应用。
4.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概念对我们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有什么启示?5. 自然辩证法思想对今天的科学发展有什么影响?四、论述题自然辩证法的提出和发展是人类自思考能力开始发展以来的重要成果之一。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概念对我们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
自然辩证法认为,世界是多样的、多样化的,事物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存在着内外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
自然辩证法的螺旋上升发展观认为,事物的发展并非线性的,而是逐渐向前、向上发展的。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答案(终极版)
2015-2016第一学期《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思考题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答:系统自然观是在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特别是系统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
系统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既存在着又演化着,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既是简单的、线性的又是复杂的非线性的。
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人工自然观是在工程技术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人工自然观主张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它具有目的性、客观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它在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它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既遵循天然自然规律,有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自然观是人们面向生态环境问题,依靠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形成的。
生态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非线性的生态系统;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人类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生态自然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基础。
渊源①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的系统思想。
②莱布尼茨、狄德罗、康德、黑格尔的系统思想。
③马克思恩格斯的系统思想。
④中国古代哲学家的系统思想。
基础现代系统科学理论观点①自然界是简单性和复杂性等辩证统一的物质系统。
②自然界既存在着又演化着。
③系统由要素构成并和环境相关联,具有开放性等特点。
④系统以分叉和突现的方式进行不可逆地演化。
⑤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涨落构成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⑥人类社会以系统的方式存在并和自然界系统发展关联。
特点①提出系统存在和演化思想。
②强调自然界的复杂性与简单性、生成性与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③突出人类和自然界的系统关系。
意义:①发展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2015-2016第一学期《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思考题·答案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答案】(教材书33,35-36,41,46,54-56页)(1)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系统自然观认为,系统是自然界的存在方式,系统中的若干要素是线性与非线性作用的统一,但主要是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
自然界不仅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着,而且还是循环演化的自然界,演化的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基本方式表现为分叉和突现,自然界的演化经历了从混沌到有序,再到新的混沌,再到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历程。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特征:①系统性。
系统作为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凸显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和普遍联系等特征。
②复杂性。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复杂性的、非线性的和随机性的,是复杂性和简单性、生成性和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确定性和随机性的辩证统一。
③演化性。
强调自然界在本质上是非稳定的、演化的,从历时性的维度来讲,过去、现在和未来不是等价的和同一的,而是非等价的和有差别的,时间是自然界演化的内在尺度。
④广义性。
在研究天然自然系统存在和演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了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存在和演化的规律,并由此而形成了广义意义上的系统自然观。
(2)人工自然观的主要内容: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自然界,它具有目的性、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它来源于天然自然界,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它既遵循天然自然规律又遵循其特殊规律,并在总体上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循环演化着;正确认识技术的经济和生态价值,采用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方法,通过研究开发和应用生物和生态技术,创建资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型的人工自然界。
人工自然观的特征:①主体性。
人工自然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所具有的属人的本质,强调了人在创造人工自然界过程中体现出的本质力量,凸显了人和自然界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30题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30题1.什么是系统?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系统是“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要素)的总体(集)。
系统自然观是研究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主要包括】:人类自然观的发展;自然物质系统的辩证法原理,及其运用这一原理和方法经营事业实现无废循环;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辩证法、基本特征;自然界物质系统运动的源泉(或机理、基本形式);物质系统层次结构的辩证法;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生命起源的辩证法;人类起源的辩证法;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与人类自然观的变革;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2.简述自组织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世界观方法论意义。
自组织理论是由耗散结构、协同论、分形理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和混沌理论所构成的“复杂理论”体系。
它从各个不同角度阐明了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其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自然界的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与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其方法论意义在于:。
第一、耗散结构理论解决了达尔文进化论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在自然界演化方向上的矛盾。
第二、协同论解决了自组织系统的多自由度和多演化方程的问题,可以有效地确定自组织系统在走出不稳定点后会出现怎样的新结构。
第三、突变论改变了思考问题的方式,注重研究当条件发生变化时质变的改变方式的改变。
它将质变的方式分为飞跃和渐变两种方式。
它提供了许多突变模型,表明如果系统的势函数具有一个以上的势谷,那么系统就可以具有一个以上的选择结构,事物的质变就可能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前途和方向。
第四、超循环理论提供了循环利用物质、能量和信息,以获得最大产出比的科学依据和解决创造性产生的问题。
2015-2016学年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整理
2015-2016学年《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选择、判断、简答等为主)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
P7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P8(1)整体性和直观性;(2)思辨性和臆测性;(3)自发性和不彻底性。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特征。
P15-16主要观点:(1)自然界由物质构成,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
(2)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
(3)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机械运动,宇宙过程可以用简单的数学方程式表示。
(4)自然界的安排受到上帝的“目的性”支配。
(5)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
(6)人与自然都是机器,并且是分立的。
基本特征:(1)机械性。
(2)不彻底性。
(3)形而上学性。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
P20(1)自然界是先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
先于人而存在,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历史属性。
(2)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自然界。
(3)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活动。
(4)用辩证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主张从既有的事实出发,运用联系和变化的观点认识自然界。
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P20(1)实践性。
(2)历史性。
(3)辩证性。
(4)批判性。
5.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P23(1)实现了自然观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2)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4)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
(5)成为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6.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P26(1)自然界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是简单性和复杂性、构成性与生成性、确定性和随机性相互统一的物质系统。
(2)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点。
(3)自然界的演化是不可逆的;分叉和突现是其演化的基本方式,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涨落等构成其演化的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第一学期《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思考题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答: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
1、系统自然观:(1)主要内容:①自然界是一个系统。
系统反映了自然界中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协同的整体性。
系统具有普遍性,万物皆系统。
②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是自主演化着。
系统的演化是协同与竞争的统一。
系统的演化表现出大量的协同与竞争的特性。
系统内部或子系统之间存在差异,就会存在竞争,竞争是系统演化最活跃的动力。
③自然界是线性与非线性的统一。
④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
(2)特征:①提出了系统的存在和演化的思想;②强调了自然界的复杂性和简单性、生存性与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2、人工自然观:(1)主要内容: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自然界,它本身具有目的性、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人工自然界来源于天然自然界,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工自然界在总体上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历程,它的发展既遵循天然自然界的规律又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正确认识技术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通过研究、开发和应用生物技术和生态技术,采用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创建资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型的人工自然界。
(2)特征:注重强调实践的作用和意义,主张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3、生态自然观:(1)主要内容: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及其他生命体、非生命体及其所在环境构成的整体,它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协调性等特征;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等原则,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人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仍应以人类为主体,仍应包括改造自然的内容,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
(2)特征:它强调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
二、对我的启示意义:2、试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力有哪些?它们是如何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答:一.科学发展的动力(1)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对科学发展的促进:①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建立的直接来源。
②科学理论又是科学实验的先导。
③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推动科学认识由低级到高级发展,呈现一种相互引导、交互上升的过程。
科学实验和科学理论相互作用的本质表现为不平衡性:科学实验受到理论的指导,但实验结果却有可能超前于理论;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形成的基础,但理论也可能超前于实验。
因此,在认识论的意义上讲,科学研究工作中要兼顾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并注意到二者的不平衡性,从而更有利于科学探索。
(2)科学的分化与综合: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学科不断分化和不断综合的过程,它们相互对立、相互结合和相互转化,构成科学自身的内部矛盾运动,是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从认识论的意义上讲,在科学工作中要充分注意到学科分化与综合的关系,一方面要有知识的专门化,不能只是大致上精通基本常识而缺乏特长;另一方面又要不局限于狭隘的专业领域,要充分注意到知识的综合性。
(3)科学的继承与创新:科学的发展还体现在科学的继承和创新这一矛盾的对立统一之中。
自然科学总是不断通过创新而发展,但继承性也是科学知识的突出特点,正是由于继承性,科学才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步。
在认识论的意义上,要辩证看待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即“继承要有重点,创新要有突破口”。
(4)不同学术论点的论争:学术论争有利于加深人们对科学问题的深入思考,激发科学思想,提出更为具体和深刻的科学理论,从而使得科学理论不断完善,促进科学发展。
在认识论的意义上,要辩证看待科学论争的意义。
学术上的是非从根本上说不是靠论争而是靠实践来解决的。
要把学术论争和科学实验有机结合起来。
二.技术发展的动力在技术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存在着技术自主论和社会构建论两种相对立的观点。
其中,技术自主论认为,技术是独立的、自我决定、自我创生、自我推进、自在的或自我扩展力量。
社会构建论则认为,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社会需求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2)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
目的和手段是相对而言又互为条件的,一种社会需要必须与技术可能性相符,与技术任务相关,并具备达到目的所需的条件,才能成为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
3)科学发展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力此外,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文化也表现出巨大的张力作用。
3、试分析科学技术有哪些社会功能?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1)答: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内部各要素的变革,引发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形式的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了经济转型;变革了生产关系,增进了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推进人类社会进入发展的新阶段;产生了异化现象,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发展。
这就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1、引发技术创新模式的改变技术创新的模式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来自经验探索或已有技术的延伸,另外一种来自科学理论的引导。
在前一种模式中,科学对技术的作用不大;在后一种模式中,科学成为技术创新的知识基础。
2、推动生产力要素的变革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通过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劳动手段的强化和劳动对象范围的扩大实现的。
科学技术促进整个生产力系统的优化和发展,导致社会生产体系的结构性调整和演化,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
①产业结构呈现升级。
原有产业部门得到改造,新的产业部门和朝阳产业开始出现,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而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减小。
②经济形式发生变化。
新的经济形式,如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生物经济等开始出现,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经济增长方式出现转变。
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逐渐被低消耗、高产出、低污染的集约型经济代替。
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被提出并得到贯彻实施。
(2)马克思劳动和技术异化理论1、马克思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技术在社会中,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的运用所产生的异化现象。
他提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科学对于劳动来说,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
2、但马克思并没有把技术本身当作罪恶之源,他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技术异化现象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因为机器就其本身来说缩短劳动时间,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延长工作日;因为机器本身减轻劳动,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提高劳动强度;因为机器本身是人对自然力的胜利,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人受自然力奴役;因为机器本身增加生产者的财富,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生产者变成需要救济的贫民。
”3、马克思对技术异化现象的批判,把对技术的人本主义批判和生态批判,同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批判有机地结合起来。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现代社会的反思,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
1、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在发挥正面社会作用的同时,使人变成商品的奴隶、消费的奴隶,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既是“富裕社会”,又是“病态社会”,造成了畸型的、“单向度”的人;2、现代科学技术不是价值中立的,具有明确的政治意向性,作为新的控制形式,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3、工具理性成为惟一的社会标准,现代科学技术成为独裁的手段。
4、请结合当前有关学术腐败的一些现象,谈谈你对科研诚信的认识。
答:5、请结合你自己的专业性质,谈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负责任的科技工作者。
答:6、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答: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社会生活质量、社会关系的改变,对社会政治、社会文化,都有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科学技术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
但是,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可能导致与人类相悖的消极后果乃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科学技术进步从来就是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发展提供动力之时,也为人类创造更大的悲剧提供了条件。
”因此我们应当正视和尽力解决科学技术应用而带来的社会问题,需要辨证地看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
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的影响。
1.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是潜在的、问接的生产力,需要通过技术转化,在生产、工程实践的具体运用即‘物化”过程中才能变成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并推动经济发展;2.科学技术通过对生产力各要素发挥作用而体现其生产力的职能并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功能;3.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许多情况卜是最主要的作用,经济竞争常常通过科学技术竞争而实现。
第二,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1.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的繁荣促进各项社会生活事业如衣食住行、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的发展;2.科学技术发展导致社会关系的改变如城乡关系、工农关系、脑体关系、性别关系、家庭关系的改变3.技术进步促进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家庭办公、交通方式的改变,生活环境的改变。
第三,科学技术对政治的影响。
1.科学技术实力决定国家实力和综合国力;2.科学技术对“政治民主化”有影响,它可以使得政治参与科学化和民主化,国家和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科学技术推动了政治文明。
第四,科学技术对文化的影响1.文化成果和文化传播必须要有技术载体,科学技术丰富了物质文化并推动物质文明;2.科学技术促进教育的发展,丰富教育文化。
3.科学技术可以提高人的素质,丰富精神文化。
4.科学技术可以促进社会管理,丰富管理文化。
第五,科学技术对意识形态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形态都有影响。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消极影响。
科学技术在给人类文明带来进步的同时,还威胁着人类的进一步生存和发展。
首先,科学技术带来了许多伦理问题。
如克隆技术、基因工程、转基因食物等;其次,科学技术导致人的异化,如金钱异化、权力异化。
再次,科学技术带来环境问题。
如资源耗竭、能源枯竭、环境污染。
另外,科学技术还带来人类的危机和安全问题,如军事战争,恐怖活动等。
针对科学技术的两面性,我们应该辨证地去看待科学技术,不能只看到它的利,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弊端。
所以要求我们合理应用科学技术,包括: 正视科学技术带来的社会影;科学技术问题还需要科技自身来解决;依靠科技进步,保证环境质量;进行技术评估;社会制约的完善和增强,加强国内法制与国际合作。
作为一个积极向上的研究生,我认为任何事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正因为有了缺陷与不足,才会有缺陷美。
同样,科学也一样,我们不能单方面的考虑问题,只看到它的好处、给人类带来的便利,而忽视了它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