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综述)

合集下载

肝癌的肿瘤干细胞与靶向治疗

肝癌的肿瘤干细胞与靶向治疗

肝癌的肿瘤干细胞与靶向治疗肝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里,治疗手段有了显著的进展,但肝癌的存活率仍然较低。

这主要是因为肝癌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类型的细胞,即肿瘤干细胞(tumor-initiating cells, TICs),它们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能够耐受多种治疗方式,并引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因此,针对肝癌干细胞进行靶向治疗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一、肝癌干细胞的特性肝癌干细胞是一种极少数的癌细胞亚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

它们能够通过无限的增殖和分化,使肿瘤长期存在。

同时,肝癌干细胞还具有抗药性,使得现有的治疗手段难以对其产生有效影响。

研究发现,肝癌干细胞在肝癌的早期形成和复发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深入了解肝癌干细胞的特性和机制对于肝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肝癌干细胞的起源关于肝癌干细胞的起源,目前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肝癌干细胞来源于正常肝组织中的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在发生突变后产生了肝癌干细胞。

另一种观点认为,肝癌干细胞来源于癌组织中的普通癌细胞,这些癌细胞在逆向分化的过程中获得了干细胞的特性。

无论哪种观点,都表明肝癌干细胞是肝癌恶性进展的重要推动力。

三、肝癌干细胞的靶向治疗1. 阻断自我更新能力肝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是其长期存在和复发的关键。

因此,阻断肝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已成为一种重要的靶向治疗策略。

研究人员通过寻找和靶向干扰调节肝癌干细胞自我更新的信号通路,如β-连环腺苷酸受体通路、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等,从而抑制肝癌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达到治疗肝癌的效果。

2. 干扰分化能力肝癌干细胞具有分化为不同类型细胞的能力,这使得其能够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并更好地适应肝癌的复杂的微环境。

因此,干扰肝癌干细胞的分化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靶向治疗策略。

研究人员通过调控干细胞相关因子(如Oct4、Sox2等)和信号通路,如Wnt/β-catenin等,探索抑制肝癌干细胞分化的新途径,以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

肿瘤干细胞与肝癌干细胞相关研究进展

肿瘤干细胞与肝癌干细胞相关研究进展

和分化的过程。 2 肿瘤干细胞存在的证据 2. 1 肿瘤干细胞学说的提 出 许多肿瘤移植动物实验表明, 只有当注射肿瘤细
胞数大于106时才能在局部形成肿瘤, 由此产生了两 种肿瘤形成学说, Stochastic 学说与 Hierarchy 学 即 说。Stochasti。 学说认为所有肿瘤细胞是功能同质
于当时实验技术等的限制未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最
近, Al-Hajj 等[31通过特异性的细胞表面标志率先在
人乳腺癌中分离纯化出乳腺癌干细胞( breast cancer
也有惊人的相似, 因为肿瘤本身就可以看作一种自 我
更新失调造成的疾病。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表明, 肿 瘤祖细胞能够发生一个类似于正常干细胞 自我更新
第 29 卷
2 0 0 8, 年
吉 林 医 药 学 院 学 报
Jour al of Jilin n Medical Col ege l
V ol . 2 9
No. 1 20 08

37 —
文章编号:1673-2995( 2008)01- 037- 3 0 0
综 述
肿瘤干细胞与肝癌干细胞相关研究进展 Research of tumor stem cells and hepatocar cinoma stem cells
的, 每个肿瘤细胞都有再形成肿瘤的能力, 但其进人 细胞周期增生分裂是由一些低概率的随机事件控制
的点 。 观川
1 肿瘤千细胞与正常干细胞的相似性
的;而Hierarchy 学说认为, 肿瘤细胞在功能上存在很 大的异质性, 只有极小部分肿瘤起源细胞( tumor-ini-
15C, 是肿瘤中非常少数的、 具有不明确的增殖 潜能并推动肿瘤形成和生长的一类特殊的细胞群。 许多研究发现, 和正常干细胞有很多类似的地 TSC 方, 它们都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和产生新组织( 恶性 组织和正常组织) 的能力, 干细胞的增殖具有自稳定 性, 一般一个干细胞产生一个子代干细胞和一个特定 分化细胞, 其干细胞数目 保持恒定。 肿瘤细胞也能无 限增殖, 但其生长不受控制; 肿瘤和正常组织都包含 不同类型细胞的组合, 它们都具有不同的表型特征和 不同的增殖能力, 在肿瘤中存在的一些异质性就是证 明;此外, 和正常干细胞在 自我更新调节机制上 TSC

癌症干细胞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研究

癌症干细胞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研究

癌症干细胞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研究近年来,癌症一直是全球范围内最为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

然而,仍有很多关于癌症发生机制的未知之处,特别是与癌症干细胞有关的领域。

癌症干细胞是一小部分能够自我更新和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的细胞,并被认为是导致肿瘤发生和复发的核心原因之一。

本文将探讨癌症干细胞与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并综述相关研究成果。

一、癌症干细胞的特点癌症干细胞具有多重特征,使其在肿瘤发生和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首先,它们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能够生成相同类型的干细胞,并维持肿瘤的生长。

其次,它们可以分化为各种类型的癌细胞,从而构建肿瘤的细胞多样性。

最后,癌症干细胞还具有耐药性,能够抵抗常规化疗药物的杀伤作用,导致肿瘤复发和转移。

二、癌症干细胞与肿瘤发生的关联癌症干细胞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癌症干细胞能够通过自我更新和分化形成肿瘤,并且具有较高的增殖和生存能力。

此外,癌症干细胞可以在良性肿瘤转化为恶性肿瘤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癌症干细胞的特性和调控机制,对于理解肿瘤的发生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三、癌症干细胞的形成机制癌症干细胞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过程,涉及多个信号通路和分子调控机制。

首先,突变的基因能够激活肿瘤干细胞相关的转录因子,从而促进正常细胞的转化为癌症干细胞。

其次,干细胞因子的存在能够维持和扩增癌症干细胞群体,并促进其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

最后,肿瘤微环境中的各种信号分子和细胞可以相互作用,影响癌症干细胞的增殖和生存能力。

四、癌症干细胞与肿瘤治疗的挑战癌症干细胞的存在给肿瘤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由于其对常规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单纯通过化疗难以完全根除癌症干细胞,从而导致肿瘤复发和转移。

此外,癌症干细胞的异质性和多能性使得寻找一种靶向治疗策略变得十分困难。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癌症干细胞的调控机制,并探索新的治疗策略,以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

五、癌症干细胞研究的前景和展望尽管癌症干细胞的研究面临着多个难题,但也给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

肝干细胞分析研究进展

肝干细胞分析研究进展
摘 要: 近年来干细胞研究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肝干细胞是一种具有 双向分化能力和 自我 更新能力 的
细胞 , 参与肝脏生长 、 育与再生 。肝干细胞分化的过程和机理较为复杂 , 发 利用肝 干细胞进行细胞 移植 与生物人工 肝治疗各种终末期 肝病被认 为是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本文综述肝干细胞领域近年来研究进展。 关键词 : 肝干细胞 ; 研究进展 ; 肝卵圆细胞 ;小肝细胞 ;肝母 细胞 ; 胚胎干细胞
胆管 细胞 。肿瘤坏 死 因子 ( N ) 肝干 细胞 的 活化 T F在
及肿瘤的发生 中有重要作用。K i t n h 等 观察到 , g 在缺乏胆碱而补充乙硫氨基酪酸饮食 的大 鼠卵圆细 胞增殖 中,N 具有正调节作用 , F r 同时卵圆细胞本身 也表 达 T F N 。在 T F表达基 因敲 除 的小 鼠, 圆细 N 卵 胞 的增 殖被 大大 削 弱 , 肿瘤 的形 成 明 显减 弱 。 生长
C n 等 将 胚胎 1. 的胎 肝细胞 用标 记 的 at z 35天 G P移 植 到 小 鼠肝 中 , 果 发 现 移 植 后 胎 肝 细 胞 F 结 A P的表达 逐渐 降低 , 白蛋 白 ( L ) F 而 A B 的表 达 逐渐
原如 ck 、t 、h. 及 C 3 , .i f. T y1 ti 3 D 4等学免疫学进展 2 1 0 0年第 3 8卷第 2期
Po eoi m u o Ma 0 0 V 13 o2 rgi Mi b l m n l y 1 ,o. 8N . n r oI 2
肝干 细胞 分析研 究进 展
吴 燕 综述 ;张津铭 审校 ( 北大学 生命 科 学学 院, 汉 , 北 40 6 ) 湖 武 湖 30 2
裂增殖来完成 , 而当肝实质细胞严重受损不能增生 或受到有丝分裂原抑制剂损伤时 , 位于肝 内低分化

肝癌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肝癌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肝癌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引言部分: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是造成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肝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本文将介绍肝癌分子机制研究中取得的一些重要进展,包括细胞凋亡、基因突变、信号通路异常以及非编码RNA等方面。

一、细胞凋亡在肝癌中的调控机制细胞凋亡是肿瘤形成和发展中一个重要但复杂的过程。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通过调节凋亡相关信号通路来保持生态平衡。

然而,在肝癌中,这些信号通路常常被打乱或失活,导致细胞凋亡抑制或者增强。

研究表明,调控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关键因子如P53、Bcl-2家族蛋白以及cyclin依赖激酶(CDK)在肝癌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某些miRNA也能够调节肝癌的细胞凋亡过程。

二、基因突变与肝癌发生的关联基因突变是肿瘤发生和演化中的关键事件之一。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人员已经鉴定出多个在肝癌中频繁发生突变的基因。

这些基因主要包括TP53、CTNNB1等,在调控细胞周期、细胞黏附以及信号转导路径中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其他突变如RAS家族成员以及DNA修复相关基因等也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三、异常信号通路在肝癌中的作用许多信号通路异常激活或失活与肝癌有密切关联。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Wnt/β-catenin通路、PI3K/AKT/mTOR通路以及MAPK/ERK通路等。

这些异常信号通路对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等过程具有直接或间接调节作用,并对肝癌的形成和进展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针对这些异常信号通路的靶向治疗已经成为肝癌治疗领域的新方向。

四、非编码RNA在肝癌中的作用近年来,非编码RNA(ncRNA)的重要性在肿瘤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认识。

这类RNA不编码蛋白质,但对基因表达和调控起着重要作用。

在肝癌中,多种ncRNA如微小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以及环形RNA (circRNA)等被发现与肝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干细胞研究必看的经典综述

干细胞研究必看的经典综述

⼲细胞研究必看的经典综述⼲细胞是⼀个已经⽕了好⼏年的热点,上次我们梳理过()。

我们可以参考中专项实施⽅案部署8个⽅⾯的研究任务:1. 多能⼲细胞建⽴与⼲性维持;2. 组织⼲细胞获得、功能和调控;3. ⼲细胞定向分化及细胞转分化;4. ⼲细胞移植后体内功能建⽴与调控;5. 基于⼲细胞的组织和器官功能再造;6. ⼲细胞资源库;7. 利⽤动物模型的⼲细胞临床前评估;8. ⼲细胞临床研究。

在以⼲细胞为主题的研究中,肿瘤⼲细胞和间充质⼲细胞是两个⼤的⽅向,常见于肿瘤的复发转移耐药研究和组织损伤修复研究,⽐如肿瘤⼲细胞ISL1介导的肝癌⼲细胞与⾮癌⼲细胞转换在转移中的作⽤和分⼦机制(重点)全反式维甲酸(ATRA)调控肝癌⼲细胞抑制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化疗耐药机制、敏感标志物筛选及其临床应⽤(重点)⾎管微环境与淋巴瘤⼲细胞的相互作⽤(优青)⽩⾎病⼲细胞⼲性维持与⾃我更新的分⼦机制(优青)间充质⼲细胞间质⼲细胞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免疫作⽤机制(重点)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对间质⼲细胞的调节以及其异常导致性功能低下的机制研究(重点)IL-10基因修饰⾻髓间充质⼲细胞对⾓膜移植排斥的作⽤和机制研究(⾯上)今天我们就来分别梳理这两个⽅向的经典⾼分综述,下期我们来介绍这两个⽅向各⾃的研究套路。

肿瘤⼲细胞⽅向:1. The cancer stem cell niche: how essential is the niche in regulating stemness of tumorcells? (⼲细胞与微环境,2015)2. DNA Damage in Stem Cells.(⼲细胞与DNA损伤,2017)3. RNA editing-dependent epitranome diversity in cancer stem cells.(RNA甲基化、编辑与⼲细胞,2017)4. Targeting Notch, Hedgehog, and Wnt pathways in cancer stem cells: clinical update.(信号通路与⼲细胞,2015)5. Cancer stem cell metabolism: a potential target for cancer therapy(⼲细胞代谢与治疗,2016).6. The cancer stem-cell signaling network and resistance to therapy(⼲细胞通路和治疗,2016).7. Cancer stem cell metabolism(⼲细胞代谢,2016)8. Nanomedicine-mediated cancer stem cell therapy(纳⽶药物与⼲细胞治疗,2016).9. Combination of chemotherapy and cancer stem cell targeting agents: Preclinical andclinical studies(⼲细胞治疗,2017).间充质⼲细胞(MSC)⽅向:1. The Therapeutic Promise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Liver Restoration(肝脏,2015).2.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nd liver fibrosis: a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肝纤维化,2016)3.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in renal transplantatio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肾移植,2016).4. Rebuilding the Damaged Heart: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ell-Based Therapy, andEngineered Heart Tissue(⼼脏,2016).5. Use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therapy of cardiac disease(⼼脏病,2015).6.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Fibrotic Disease(纤维病变,2017).7. Interactions betwee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the immune system.(免疫系统,2017)8. Tumour-associated mesenchymal stem/stromal cells: emerging therapeutic targets.(肿瘤相关间充质⼲/基质细胞,2017)。

干细胞在器官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在器官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在器官移植中的研究进展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干细胞治疗已经成为医学界的一项重要研究领域,尤其是在器官移植方面,干细胞也被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篇文章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讨论干细胞在器官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一、干细胞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越来越显著,器官供给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器官移植成为解决器官需求的重要方式。

干细胞作为一种具有多能性的细胞,可以被应用于器官移植的各个阶段,例如干细胞的扩增培养、干细胞分化以及干细胞前体移植等。

一种关键的研究领域是器官再生,它需要能够恢复失去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细胞。

通过将干细胞注入到受损的肝、肺、心脏等器官,可以修复这些器官的损失,并使其恢复正常功能,同时减少捐赠器官对供体的依赖。

这种方法已在实验室中得到了一些成功,并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但在临床实践中,仍需要继续研发和改善。

另一个关键的应用领域是器官移植前的器官维持。

器官转运和保存过程中,细胞和组织的缺氧等不利因素对器官的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

这一问题对于肝、肺、心脏等对缺血敏感的器官尤其明显。

通过将干细胞应用于器官冷静保存的过程中,可以保护组织和细胞的完整性和功能,从而提高器官质量和移植成功率。

二、目前的研究进展干细胞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还处于研究阶段。

目前的研究重心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

一是研究合适的移植载体,以便将干细胞移植到器官中,并促进干细胞与宿主组织的整合。

目前的载体主要包括生物基质、支架和控释薄膜。

这些载体能够为移植的细胞和生长因子提供支持,并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二是研究更准确、更稳定、更有效地将干细胞移植到受体体内的技术。

研究人员需要寻找更加准确的方法来将干细胞注入到器官移植的部位,以确保细胞在宿主组织中能够定位到正确的位置。

同时,需要研究与组织工程有关的其他技术,如光造影技术和3D打印技术等。

三、展望和挑战随着干细胞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将面临许多挑战。

干细胞的应用涉及到许多技术问题,例如细胞扩增和分化、干细胞的注入和移植,以及移植后对组织的监测和评价等。

干细胞研究进展综述

干细胞研究进展综述

干细胞研究进展(综述)【摘要】:干细胞是人体及其各种组织细胞的最初来源,具有高度自我复制、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

干细胞技术是生物技术领域最具有发展前景和后劲的前沿技术,其已成为世界高新技术的新亮点,势将导致一场医学和生物学革命。

干细胞研究正在向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各个领域交叉渗透,干细胞技术也从一种实验室概念逐渐转变成能够看得见的现实。

干细胞研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成为生命科学中的热点。

本文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干细胞的研究现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干细胞因子帕金森病神经干细胞糖尿病ABSTRACT : Stem cells are the body and cells of various tissues of origin, has high self replicati on, high proliferati on and multil in eage differe ntiati on pote ntial. Stem cell tech no logy is the field of biotech no logy has the most developme nt prospect and pote ntial of cutt in g-edge tech no logy, it has become a new bright spot in the world of high-tech, will lead to a revolutio n in medici ne and biology .The research of stem cell is to modern life science and medical fields intersection, stem cell tech no logy from a laboratory con cept gradually tran sformed to be able to see the reality. Stem cell research as a new discipli ne has become the hotspot of life scie nce. Based on the domestic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on stem cell research summarizes.Keywords : Stem cell factor Parkinson disease Neural stem cells Diabetes mellitus干细胞技术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能再造一种全新的、正常的甚至更年轻的细胞、组织或器官。

肝细胞性肝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肝细胞性肝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肝细胞性肝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一肝细胞性肝癌简介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病率虽然较低,但占所有肿瘤疾病的5%,全世界每年约有500,000人死于肝癌(Bosch 1999)。

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有较多因素参与其中,从流行病学调查看,肝癌常发生在患有疾病的肝脏,且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

在非洲和南亚,患者常在年轻时就存在黄曲霉素B1和HBV的感染,并进一步发展为肝癌,有时并不一定发生肝硬化。

相反,在日本、埃及和南欧,HCV常是主要的致病因素,且肝癌常在年纪较大时发生,并伴有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在中欧和北欧,HCV感染和酒精作用是其导致肝硬化的两大主要因素,在最近10年的法国,60%的肝癌患者均存在酒精导致的肝硬化(Chevret 1999)。

肝癌的发病率和临床表现因地理区域不同,致病因素不一而有所差异。

在非洲部分地区和东亚国家肝癌有着最高的发病率,大部分患者因浸润性或团块状肿物而被诊断。

而在西方国家,在肝脏疾病的随诊中,肝癌常早期阶段就被常规超声检查所发现。

在少数HCV感染和酗酒的患者中,肝癌常因肝硬化明显而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另一流行病学的重要方面是在发达国家肝癌发病率正逐年增高,而在数年前,其是导致死亡的次要原因。

在美国,每年有近15,000新发病例(El Serag 1999),在法国,肝癌的发病率显著上升,每年约有4000例(Deuffic 1999)。

发达国家肝癌发病率的增高,一方面是因为诊断技术更加先进同时存在发病率高的地区人群向此移居;另一方面,从流行病学看,HCV的感染和肝硬化病人增多有关。

然而,肝癌发病率的增高可能只与其占HCV感染比例的轻度增高有关。

另外尚有可能存在这样的假说,重度肝硬化病人存活率的提高导致肝癌的发病率有所增加。

如今,肝癌成了肝硬化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如何预防和治疗肝癌成了目前高度热门的一个话题。

二肝细胞性肝癌的病程在二十年前肝癌的预后非常悲观,当时的报道几乎所有肝癌患者的发病后的存活时间少于1年(Okuda K, 1985)。

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_胡博

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_胡博

中 图 分 类 号 R730.21 文 献 标 识 码 A
Hale Waihona Puke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Cancer Stem Cells HU Bo1 SUN Ding2 XU Yang1 1.Liver Cancer Institute, Zhongshan Hospital,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2,China;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000,China
中 国 临 床 医 学 2013 年 2 月 第 20 卷 第 1 期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2013.Vol.20,No.1
89
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
·综述·
胡 博1 孙 鼎2 徐 泱1 (1.复 旦 大 学 附 属 中 山 医 院 肝 癌 研 究 所 ,上 海 200032;2.苏 州 大 学 附 属 第 一 医 院 ,江 苏 苏 州 215000)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编 号 :81071661) 通 讯 作 者 徐 泱 ,E-mail:drxuyang@gmail.com
CSC 理论认为,肿瘤起 源 于 少 数 具 有 自 我 更 新 能 力 和多向分化潜能的 CSC,在 众 多 实 体 瘤 中 皆 有 CSC 存在的可能,目 前 这 一 观 点 得 到 了 广 泛 认 可。 现 已 在血液系统肿瘤、脑 肿 瘤、乳 腺 癌 肿 瘤、前 列 腺 癌 肿 瘤、结肠癌肿瘤、胰 腺 癌 肿 瘤 等 中 证 实 了 CSC 的 存 在。
肝癌干细胞样的自 我 更 新 和 分 化 能 力,因 此 具 有 作 为候选 LCSCs标 志 物 的 重 要 价 值。 除 存 在 于 正 常 成人肝细胞之外,EpCAM 在胚 胎 肝 母 细 胞、胆 管 上 皮 、肝 干 细 胞 、癌 前 病 变 肝 组 织 的 肝 细 胞 及 肝 癌 细 胞 中均高度 表 达。 越 来 越 多 研 究 显 示,EpCAM 在 细 胞增殖、迁移及有丝 分 裂 信 号 传 导 方 面 扮 演 着 重 要 角色。肝癌 EpCAM+细胞比 EpCAM-细胞具有 更 强的成瘤及侵袭能力[13]。Kimura等[14]研究结果 表 明,EpCAM + 与 EpCAM-肝 癌 细 胞 群 间 存 在 本 质 的生物学 差 异,EpCAM+ 细 胞 群 包 含 CSC 样 的 高 度 致 瘤 性 细 胞。Yamashita 等[12]进 一 步 证 实,与 EpCAM-AFP-(a-foetoprotein)肝 癌 细 胞 相 比,Ep- CAM+AFP+肝癌细胞对门静脉侵犯更加 常 见,使 患者生存 时 间 明 显 缩 短。 由 于 EpCAM 是 Wnt/β- catenin通路的 靶 基 因,通 过 阻 断 Wnt/β-catenin 通 路来抑制 EpCAM+ 肝 癌 细 胞 增 殖,将 为 治 疗 肝 癌 提供新的思路。 2.4 卵 圆 细 胞 抗 原 (OV6) 肝 卵 圆 细 胞 于 1944 年 在大鼠 化 学 诱 导 癌 的 生 成 过 程 中 发 现。1956 年, Farber首次将其命名 为 卵 圆 细 胞。 其 体 积 较 小,细 胞 核 占 据 大 部 分 细 胞 质 ,呈 卵 圆 形 ,细 胞 质 嗜 碱 性 且 浅染,表现出未 分 化 细 胞 的 特 点。 卵 圆 细 胞 是 肝 脏 的 干 细 胞 ,具 备 多 向 分 化 潜 能 ,体 内 外 实 验 证 实 其 可 以分化为肝细胞、胆 管 细 胞、胰 腺 及 肠 型 上 皮 细 胞。 Yang等 研 [15] 究 表 明,肝 卵 圆 细 胞 能 表 达 卵 圆 细 胞 特异标志物 OV6,在 SMMC-7721 细 胞 系 中 CD133 表达的细胞仅 为 0.12 %,几 乎 都 出 现 在 OV6+ 亚 群细胞中,提示 OV6+可以作为肝 癌 干 细 胞 的 标 志 物。将 OV6+SMMC7721细胞植入 NOD/SCID 小 鼠体内后,可 以 形 成 较 大 肿 瘤,而 OV6- 细 胞 则 不 能或只 能 形 成 很 小 的 肿 瘤。 此 外,需 要 50~100 倍 于 OV6+的细 胞 浓 度 的 OV6- 细 胞 才 能 在 NOD- SCID 小鼠体内形成近似于 OV6+ 所 形 成 的 肿 瘤 大 小。 2.5 CD90 CD90又称 Thy-1,为免 疫 球 蛋 白 超 家 族中的分子量最小 的 成 员,是 一 种 分 子 量 为 25 000 ~37 000的糖基磷脂 酰 肌 醇 锚 定 糖 蛋 白,主 要 表 达 于 造 血 干 细 胞 ,并 参 与 细 胞 与 细 胞 、细 胞 与 基 质 间 的 相互作用。Yang等 研 [15] 究显示,CD90是肝 癌 CSC 的候选标志物。从肝 癌 细 胞 系 中 分 离 的 CD90+ 细 胞能促进免疫缺陷小鼠体内肿瘤的形成与转移。作 为标 志 物,CD90 在 肝 干/祖 细 胞、小 鼠 乳 腺 CSC 以 及原代培 养 的 CD133+ 胶 质 母 细 胞 瘤 表 面 均 有 表 达。在所有肝癌标本及 90 % 以 上 的 肝 癌 患 者 血 样

肝癌干细胞研究现状

肝癌干细胞研究现状

【 关键词 】 肿瘤 ; 肝癌 ; 干细胞
中图分类号 :7 5 7 R 3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9— 4 0 2 0 ) 2—14 0 10 06 ( 0 8 1 13— 5
原发性肝癌是 一种 常见 而恶性 度极 大 的肿 瘤 ,肝癌 起 源一 直存在争议 。肝 干细胞 是肝脏 组织 中 的一 类具 有 自我 更新 和向前分化为 成熟肝 细胞 、 胆管 细胞 等的 不成熟 细胞 , 这类细胞是生理性肝 细胞更新 和病 理性 肝损伤 修复 的起 源 细胞 。传统认为肝癌起源于肝细胞突变 和异常增生 , 目前 观 点 多倾 向于肝癌起 源于肝 干细 胞 的异常分 化 和增 生。肝干 细胞 比成熟肝细胞更有 可能成 为肝 癌癌 变的靶 细胞 。现 对 当前肿瘤干细胞与肝 癌干细 胞相关 方 面的最新 研究 进展
在 乳 腺 癌 中 , Ln一、 S +、 D 4+、 D 4一 lw为 特 异 以 i EA C 4 C 2 /o
2 1 肝 干细胞 来源 15 . 9 6年 , a e 首次 提出在 肝 内存 在 Fr r b
性细胞表面标志的乳腺癌 细胞 被称 为乳腺 癌干 细胞或 乳腺 癌起始细胞。继乳腺 癌之后 , 对人 脑部肿 瘤 ( 以纤 维状 细胞
临床 肿 瘤 学 杂 志 2 0 0 8年 l 第 l 2月 3卷第 l 2期
C ieeCii no g , e . 0 8 V 11 , o 1 hns l e O cl yD c 2 0 , o.3 N .2 nM o
・1 4 ・ 13
肝 癌 干 细胞 研 究现 状
105 北 京 解放军 总 医院肿 瘤 内科 陈 丽 综 述 ,戴 广海 审校 083
作一概述。
细胞中部分细胞 的特性 与胚胎 时期 肾脏部分细胞极 为相似 , 提示肾癌干细胞 的存 在 , 前列腺癌与肺癌 中肿 瘤干细胞 的存 在也早 有 相 关 证 据 , 目前 对 胰 腺 癌 的 研 究 也 取 得 一 定

肝细胞研究的前沿进展

肝细胞研究的前沿进展

肝细胞研究的前沿进展肝细胞是人体中最重要的细胞之一,最主要的功能是合成和分解蛋白质以及代谢和排泄身体所需的物质。

肝细胞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界和生物学界中的热门话题,因为肝脏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问题,包括肝癌、丙型肝炎、脂肪肝等。

在过去的几年里,肝细胞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的进展,本文将为读者介绍这些进展以及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

一、肝干细胞的研究肝细胞的再生是肝脏正常代谢的必要过程。

在肝脏受到伤害或疾病的时候,肝细胞会自我修复或通过增生来恢复其正常功能。

过去的几年中,肝干细胞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肝干细胞有着天然的再生能力,可以分化成其他各种种类的肝细胞。

通过研究肝干细胞的发育和分化过程,科学家们得到了很多宝贵的信息,为肝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二、肝细胞的人工培养肝细胞的人工培养是肝细胞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过去的十年中,科学家们钻研了很多关于肝细胞人工培养的技术,包括三维培养和羟基磷灰石材料的利用等。

这些技术的出现为肝细胞研究的新突破打下了基础。

三、CRISPR-Cas9技术的应用CRISPR-Cas9技术是近年来最令人兴奋的科学技术之一。

这项技术可以快速、便捷地进行基因编辑,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肝细胞研究。

科学家们已经开始使用CRISPR-Cas9技术来研究肝细胞的疾病模型,包括肝炎病毒感染、肝癌等,并通过CRISPR-Cas9技术发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

四、纳米技术在肝脏治疗中的应用纳米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可以制造粒子、纤维和材料,大小只有几个纳米,具有无限的应用前景。

在肝细胞研究中,纳米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科学家们利用纳米材料制造出针对肝癌的化疗药物,这些药物可以精准地靶向肝癌细胞,从而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五、肝细胞中编码肽的发现在肝细胞研究中,科学家们最近发现许多在肝细胞中编码的肽,这些肽对肝脏健康和疾病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研究这些肽的功能和调控机制,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肝脏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并为肝脏疾病的治疗开发出更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2024肝癌类器官的研究进展要点(全文)

2024肝癌类器官的研究进展要点(全文)

2024肝癌类器官的研究进展要点(全文)肝癌在各类致死癌症中位居第四位,是我国第六大常见癌症疾病。

我国肝癌的发病率位居世界前列,患者预后效果差且致死率高。

肝癌治疗一般以手术切除和化疗联合为主,多数患者由于其发现病症时已经处于肝癌中晚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近年来,尽管肝癌治疗方式不断完善,如手术、微创介入、免疫、靶向治疗等,患者5年生存率有了一定提高,但整体治疗效果仍不理想。

因此,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以及个体化药物迫在眉睫,而抗肿瘤药物从研发到临床应用肿瘤模型的选择至关重要。

肝癌研究的传统模型包括体内模型和体外模型两种,由于肝脏疾病存在明显的异质性,而传统肝癌研究模型对于细胞真实形态、空间结构和细胞微环境无法完全准确反映及表达,故研究结果无法应用到临床实践;动物模型的种属差异性限制了其在临床研究的延续性。

致力于反映人体真实情况的肝癌模型是研究者梦寐以求的目标,类器官作为一种新型体外模型,不仅弥补了传统模型不准确、不全面、不稳定的缺点,还为肝癌免疫研究和血管生成等微环境研究提供了可能性,并可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和生物样本库的构建。

类器官模型将在精准治疗与再生医学方面提供更大的潜力。

1.肝癌的发病机制目前已知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基因、多步骤、多阶段的复杂过程,肝癌通常由慢性肝炎、肝硬化逐渐发展而来,是一种典型的炎症驱动的肿瘤。

肝脏长期处于刺激环境(HBV、过度饮酒等)会产生炎症反应,经长期积累最终导致肝癌发生。

肝癌发病机制主要由两方面导致,其一是原癌基因的激活,在正常生物体内均存在原癌基因,但一般处于低表达或不表达状态,而在病毒感染或者辐射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就会被激活转变成为癌基因,诱导细胞发生癌变。

其二是抑癌基因失活,抑癌基因的作用是具有潜在抑癌作用,抑癌基因与原癌基因相互制约,如果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其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作用失活,则最终造成细胞恶性增殖进而发展成为肿瘤。

近年来发现多种信号通路异常也会导致癌变,例如在动物胚胎发育早期、Wnt信号通路(形成器官)活化异常可能会促进肝癌的发生。

肝干细胞与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肝干细胞与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性质的细胞群体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起着决 多相 似性 ,认 为 肿 瘤 可 能 是 正 常 干细 胞 在 长 期 的 自
定作 用 ,肿 瘤 是 由干 细 胞 突变 积 累 而形 成 的无 限 增 我更新 过程 中 ,累积 基 因突变 ,最 终 形 成无 限增 殖 的
殖 的异常组 织 ,使 人 类 对 肿 瘤 的 发 生机 制 有 了新 的 异 常组 织 ,肿 瘤 组 织 中 的肿 瘤 干细 胞 可 能 是 肿 瘤产
multi.directiona l dif ierentiation.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regeneration of liver.Re.
干细 胞 具 有 自我 更 新 、
cently,Researches suggested that liver stem cell had several origin,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enesis of liv-
源 于 正 常 肝 干 细胞 转 化 的假 说 。肝 干 细 胞 的研 究 可 能 为 肝癌 靶 向治 疗提 供 新 的 靶 点 。 关键词 :肝干细胞 ;肝细胞癌 ;肿瘤干细胞 ;基 因治疗
靶 细 胞 仍 不 能 肯 定 ,但 众 多 研 究对 肝干 细胞 与肝 癌关 系
Progresses about Relationship between Hepatic Stem Cel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nm zHoNG
1 干 细胞 与肿瘤 干 细胞 Autonomous Region,Nanning 53oo21.C ina) Abstract:H ver stem cells are adult stem cells with self.renewing.high proliferation.and potential of

肝癌干细胞

肝癌干细胞

肝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肿瘤干细胞已经被证实存在于一些肿瘤组织中, 而肝癌干细胞是否存在仍未得到确切的结果. 通过实验, 研究人员对于肝癌干细胞的来源提出了两个假说: 成熟肝细胞的去分化与肝干细胞的“成熟受阻”. 目前后者是较为公认的肝癌形成途径. 同时, 为了得到肝癌干细胞存在的直接证据, 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其表面标志物的研究, 希望通过得到理想的标志物来鉴定分选出肝癌干细胞. SP细胞与肝癌干细胞的研究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因此, 肝癌干细胞的研究将会对肝癌的诊断和治疗产生重大的意义.
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死亡率高, 仅次于胃癌、食管癌而居第3位. 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约11万人, 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 目前, 关于肝癌发生的机制仍不清楚. 随着越来越多的肿瘤中发现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 CSCs)的存在, 有理由认为肝癌中也可能存在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 LCSCs). 若这一推测得到证实, 不仅可以早期诊断出肝癌, 而且还能控制其生长、转移和复发, 从而为肝癌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传统理论认为肿瘤是由于人体内某一部分细胞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基因发生变异, 形成不受机体控制、无限增殖的肿瘤细胞, 其中具有转移能力的肿瘤称为恶性肿瘤. 过去, 人们一直认为,肿瘤的生长是所有肿瘤细胞共同作用的结果. 现今发现,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是由于其内部一部分具有干细胞特征的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所造成的结果. 据此, Reya et al[1]提出“肿瘤干细胞学说”, 即在肿瘤组织中存在一种数量较少的干细胞样癌细胞亚群, 其同时具有癌细胞和干细胞的特征, 是肿瘤形成的起始细胞, 在肿瘤形成、生长和转移中起决定性作用, 这种细胞称为CSCs.。

肝癌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进展

肝癌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进展

肝癌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进展肝癌是一种高度致死性的恶性肿瘤,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健康难题。

虽然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化疗和放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然而,这些方法仍然存在着很多局限性和副作用。

近年来,干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肝癌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整理和总结。

一、干细胞的基本概念在开始探讨肝癌的干细胞治疗之前,有必要了解干细胞的基本概念。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能分化能力的细胞。

它们能够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细胞,包括心脏细胞、神经细胞等。

在肝脏中,干细胞有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对于肝脏再生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二、肝癌干细胞的发现与鉴定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证据,发现了肝癌干细胞的存在。

肝癌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能分化的能力,能够持续产生肝癌细胞,推动肝癌的生长和转移。

因此,针对肝癌干细胞的治疗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确定肝癌干细胞的特征和鉴定方法对于发展有效的干细胞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三、肝癌干细胞治疗的策略目前,针对肝癌干细胞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靶向肝癌干细胞的药物疗法、基因治疗和免疫疗法等。

这些策略的研究主要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1. 靶向肝癌干细胞的药物疗法通过针对肝癌干细胞的特异性抑制剂,可以干扰其增殖和分化过程,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例如,靶向肝癌干细胞的抗体药物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能够选择性杀灭肝癌干细胞,不对正常细胞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

此外,一些小分子靶向药物也被应用于肝癌干细胞的治疗。

2.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通过引入特定基因或RNA干扰等手段,干扰肝癌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例如,通过逆转肝癌干细胞中的抗凋亡基因,可以促使其凋亡,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3. 免疫疗法免疫疗法是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增强对肝癌干细胞的免疫应答,从而杀灭这些干细胞。

例如,通过使用干细胞疫苗和T细胞免疫治疗等方法,可以增强机体对肝癌干细胞的免疫杀伤作用。

肝干细胞在肝脏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肝干细胞在肝脏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喜 的结 果 。Ia ts _ vne 等 2 随访 29例 丙 肝 骨 髓 干 细 胞 移 植 术 后 5 患者 ,O年 生 存 率 3 . , 存 率 明 显 提 高 。王 方 等 ’ 5 1 51 生 在 O 例肝 硬 化 失 代 偿 患 者 的 治 疗 中 , 肝 动 脉 注 入 自体 骨 髓 干 细 胞 经
化 后 肝 癌 患 者 分 为 治疗 组 和对 照 组 , 疗组 采用 骨髓 干 细 胞 治 治
疗, 3周 后 行 肝 部 分 切 除 后 , 化 检 查 提 示 治 疗 组 较 对 照 组 肝 生 功 能 明 显 改 善 。D nke 等 _ oci r 2 道肝 癌患 者肝移 植术 后 , 报 输 入 自体 骨髓 干 细 胞 后 , 者 免 疫 应答 反 应 降低 , 后 早 期 即停 患 术 用 了免 疫 抑 制 剂 。表 明 骨 髓 干 细 胞 在 肝 移 植 术 后 抗 排 异 方 面
4 01 ) 0 0 6
依 据 肝 干 细 胞 的起 源 不 同 , 分 为 肝 源 性 肝 干 细 胞 和 非 肝 可 源 性 肝 干 细 胞 两 大 类 , 者 主 要 包 括 肝 细 胞 、 圆 细 胞 及 小 肝 前 卵 细胞 等 , 者 主 要包 括胚 胎 干 细胞 、 髓 干 细胞 等f 。 后 骨 ] ]
状 态 ,具 有 分 化 为 多 种 细 胞 的 潜 能 ,属 于 全 能 干 细 胞 。1 9 98 年 美 国威 斯 康 辛 大 学 的 T o o h msn等 _ 1 约 翰 ・霍 普 金 斯 大 和 学 的 C ah r 等 几乎 同时 发 表 了在 体 外 培 养 、扩 增 获 得 了 erat
1 肝 源 性 肝 干 细胞
以 上具 有成 熟 肝 细 胞 功 能 。E C S s有 着 巨 大 的 医学 应 用 前 景 ,

肝癌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新进展

肝癌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新进展

肝癌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新进展肝癌是一种具有高度致死率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肝癌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和成果。

本文将对肝癌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新进展进行探讨。

一、肝癌发病机制的研究1. 遗传变异与肝癌发病遗传变异被认为是肝癌起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更准确地识别与肝癌相关的遗传变异。

研究发现,多个基因的突变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其中包括TP53、PTEN、CTNNB1等。

此外,肝癌患者普遍存在基因表达异常,这也为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目标。

2. 炎症与肝癌发病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是肝癌发生的重要诱因。

慢性肝炎引发的肝细胞损伤和再生过程中,DNA损伤和修复的不平衡会导致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从而诱发肝癌的发生。

此外,慢性肝炎还会引发细胞免疫反应的改变,促进肿瘤微环境的形成,为肝癌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 肝癌干细胞的研究肝癌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多种肝癌细胞的能力,被认为是肝癌发生、侵袭和复发的根源。

研究发现,肝癌干细胞具有耐药性,这也是当前肝癌治疗难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针对肝癌干细胞的研究成为了当前肝癌领域的热点,相关治疗策略也在不断探索和优化。

二、肝癌治疗的新进展1. 外科手术对于早期肝癌患者,外科手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使得肝癌手术更加安全和有效。

肝脏切除、肝移植等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同时,术后的综合治疗也在逐步完善,进一步提升了治疗效果。

2.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肝癌治疗的重要突破之一。

通过针对肝癌细胞上的特定分子进行干扰,靶向治疗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存。

例如,索拉非尼、利妥昔单抗等靶向药物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晚期肝癌患者的预后。

然而,由于肝癌的异质性和多样性,靶向治疗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Baylin SB, Jones PA. A decade of exploring the cancer epigenome — biological and translational implications.Nat Rev Cancer.2011;11(10):726–734. doi: 10.1038/nrc3130.
【6】.Jordan CT, Guzman ML, Noble M. Cancer stem cells.N Engl J Med.2006;355(12):1253–1261. doi: 10.1056/NEJMra061808.
【7】.Ji J, Wang XW.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cancer stem cell biology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emin Oncol.2012;39(4):461–472. doi: 10.1053/j.seminoncol.2012.05.011.
【13】Ma S,Chan KW,Hu L,et a1.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umorigenic liver cancer stem/progenitor cells.Gastroenterology,2007,132(7):2542—2556.
1.EpCAM:EpCAM (EpithelialCellularAdhesionMolecule),亦称为CD326、17-A、ESA、EGP4,是一种由GA-733-2基因编码的分子量为40kDa的跨膜糖蛋白。EpCAM在早期肝脏发育中就有表达,广泛存在于肝脏干细胞及肝母细胞中,而正常成熟肝细胞上无表达【11】,它的活化和高表达预示了肿瘤的活性、侵袭能力和恶性程度。Bae【12】等检测到EpCAM在结节性肝恶性肿瘤中存在高表达。而沉默EpCAM基因后,肝癌的肿瘤等级、APF水平等显著下降。
2)肝癌干细胞处于阻留状态(G0期):G0期是细胞周期中脱离正常过程,暂时停止有丝分裂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中,细胞出于阻留状态,新陈代谢明显下降,不进行有效的分裂增生。从而使得某些作用于细胞增殖期的药物(如作用于M期的长春新碱、作用于S期的阿糖胞苷等),无法产生作用,以此产生耐药。
3)凋亡抑制:诱导癌细胞产生凋亡是目前多数细胞毒性药物的共同作用机理【18】,然而,肿瘤细胞内抗凋亡基因的高度表达,可明显抑制凋亡效益基因组的转录,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细胞凋亡程序的激活,进而躲避药物带来的细胞毒作用,产生耐药。
关于LCSCs的耐药性:
现阶段医学对于肝癌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对于不能切除的肝癌则采取化疗、放疗等多种手段结合的辅助治疗方案,而肝癌细胞的耐药性却决定了化疗的局限性。肝癌干细胞的发现,让人们认识到了,肝癌的高耐药可能与LCSCs密切相关。导致CSC是的耐药机制则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CSCs的ABC转运的药泵作用: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转运蛋白)是肿瘤干细胞内特异的一种跨膜转运蛋白,具有转运短肽类、药物霉素等物质的作用。在其介导下,进入肿瘤干细胞内的细胞性化学毒性物质在发挥生物学效应前就有大部分被泵出胞外,导致保内药物浓度达不到理想要求,从而难以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
而关于肝癌干细胞(LCSCs)的来源亦可分为:
一、慢性肝病(Chronic Liver Disease,CLD)介导下,反复的慢性炎症刺激及肝细胞再生过程中,正常肝干/祖细胞的基因表达及遗传调控的异常而产生。【8】
二、肝细胞所处微环境的改变,正常肝脏细胞的脱分化所致【9】。Barone等人经过实验发现,正常成熟肝脏细胞或胆管上皮细胞在特殊条件下以可发展成为具有无限制恶性增殖分化的细胞群。【10】
4)DNA修复机制:大多数抗癌药物为攻击DNA的分子靶向药物,当其作用于细胞DNA上时,可使其产生不可逆损害,从而导致细胞死亡。然而,肿瘤干细胞的干细胞特性决定了该细胞本身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通过增强多种DNA连接酶、剪切酶、修复酶的合成,可有效避免药物对DNA序列的损伤,保证细胞活性。
肝癌干细胞的影响:如果肝癌的发生发展及耐药的根源的确与肝癌干细胞有关,那么临床上针对于肝癌治疗中,尽管手术、放化疗等相关治疗方式可达到切除肝癌病灶或缩小病灶的目的,但这些治疗方式并不是针对肝癌干细胞所做的,所以只要没有根除残余的肝癌干细胞,则治疗的效果将非常有限。也就是说,如果肝癌干细胞是导致肝癌进展恶化的关键,那么,针对于肝癌干细胞的治疗将是根治肝癌的利器。
3.CD90:又名Thy-1,是一种GPI锚定的细胞表面标记蛋白。在癌前病变肝脏以及增殖胆管细胞中可检测到CD90的表达.Yang【15】等人通过实验发现,CD45(-)CD90(+)细胞群广泛存在于在所有的肝脏恶性肿瘤组织样本和90%以上的肝脏恶性肿瘤血液样本中,并表达有其他如ESA、CD13、CD133等干细胞标志物。在进行的动物移植实验中观察到CD90(+)细胞具有明显的致瘤性。
【2】Jemal A, Bray F, Center MM, Ferlay J, Ward E, Forman D.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CA Cancer J Clin.2011;61(2):69–90. doi: 10.3322/caac.20107。
【3】.Magee JA, Piskounova E, Morrison SJ. Cancer stem cells: impact, heterogeneity, and uncertainty. Cancer Cell. 2012;21(3):283–296. doi: 10.1016/r.2012.03.003.
【11】Schmelzer E,Reid LM.EpCAM expression in normal,non—pathological tissues.Front Biosci,2008,13:3096—3100.
【12】Bae JS,Noh SJ,Jang KY,et a1.Expression and role of epithelialcell adhesion molecule in dysplastic nodule and hepatocellularcarcinom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2012,41:2150一2158.
CSCs最初是从白血病中分离得到的,随后,在多种实体肿瘤组织,包括胃癌、前列腺癌、胰头癌等中先后发现了类似的细胞群。但现阶段关于CSCs的具体来源仍不甚明确,现有的说法认为,其来源:一是干/祖细胞周围细胞微环境的变化和细胞本身基因异常表达所致干细胞的肿瘤化;二是干细胞增殖产生的前体细胞发生突变,丧失成熟能力,仅保留高度增殖能力所致。
另外,还有其他多种表面标志物包括:CD13、OV6、K19、c -kit(又称CD117),ABCG2、ALDH等。
2)侧群(SP)细胞分选法。
目前大量研究表明,肝脏SP细胞内可能富集了多量LCSCs。SP细胞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细胞群,能高效外排进入细胞内的DNA荧光燃料(Hoechst33342)。在Zhou等人[16]的研究中发现,肝癌组织中,SP细胞与NSP(non-side populmion cell)细胞相比,具有不同的基因表达谱,而其中某些基因表达明显上调,导致了其具有很高的增殖潜能、肿瘤激发能力及凋亡抑制能力。有学者将从肝癌组织中的SP进行立体培养,结果产生了SP细胞群及非SP细胞群。且通过诱导,SP细胞群可分化成为成熟的干细胞和造血细胞。表明SP细胞具有类似干细胞的多向分化及高度的自我分化能力,可以表现出干细胞特性。【17】
肝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肝癌是世界第5大常见癌症,以其高致死率成为名副其实的健康杀手。而肝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机制仍未明确【1】。而近年来随着肿瘤干细胞概念的提出,同样在肝癌组织中发现了一群能显著影响肝癌发生、发展,并影响肿瘤复发、转移及耐药性的一类细胞,即肝癌干细胞(LCSCs)。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LCSCs)概念的提出,为肝癌的认识及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2】。本文即肝癌干细胞做一综述。
【5】.Cardinale V, Wang Y, Carpino G, Reid LM, Gaudio E, Alvaro D. Mucin-producing cholangiocarcinoma might derive from biliary tree stem/progenitor cells located in peribiliary glands. Hepatology. 2012;55(6):2041–2042. doi: 10.1002/hep.25587.
【8】.Oertel M, Shafritz DA. Stem cells, cell transplantation a Biophys Acta. 2008;1782(2):61–74.
【9】.Ishikawa T, et al.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c-met signaling is required for stem-cell-mediatedliver regeneration in mice.Hepatology.2012;55(4):1215–1226. doi: 10.1002/hep.24796.
LCSCs关系到肝癌起病、进展及治疗的预后。其概念的提出为对肝癌的认识和诊疗提供了新思路。目前,如何有效分离出LCSCs,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肝癌的靶向治疗将是临床上对于肝癌诊疗的重点。现有的常用分选方法有:
1)基于LCSCs细胞表面标志物(cell surface marker)的分选法;
关于LCSCs的细胞表面标志物:
【关键词】干细胞肝癌LCSC
肿瘤干细胞的概念:
在肿瘤组织中,肿瘤细胞表现出较正常细胞不同的多种形态学及功能学上的差异,传统上多认为这种差异是由于肿瘤细胞内正常基因的过表达【3】或异常突变【4】所致。同时细胞生长赖以维持的微环境亦可影响正常细胞的向恶性细胞演变【5】。近年来多向研究表明,肿瘤细胞的多样性及异质性是一类具有类似于正常干细胞的自我修复,多向分化及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群分化演变的结果,这类细胞群即被称之为肿瘤干细胞(CSCs)。【6-7】肿瘤干细胞是影响肿瘤转移、耐药性及复发的重要因素,因此,基于肿瘤干细胞的诊治将是肿瘤(包括肝癌)诊治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