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在农业人口转移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小城镇在农业人口转移中的作用

摘要:当前,我国农业人口转移过程中还存在着乡镇企业吸纳农业人口的能力减弱、人力资本障碍和体制性障碍等诸多困难。实施城镇化发展能有效缓解农业人口给城市带来的压力,是实现我国农业人口有效转移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农业人口;劳动力转移;小城镇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267-01

一、农业人口转移的现实意义

(一)农业人口转移与否影响并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人口以种植为主,农业人口的增加并不对应提高农业的总产出,农业生产力水平亟待提高,大量农业人口不转移到非农产业去,耕地不能形成规模经营,导致农产品成本较高,难有竞争力;同时农村第二产业的欠发达,不能吸纳大量农业人口,不能使农产品通过加工而增值;农村第三产业的落后、农业人口转移困难都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人口转移影响农民收入的结构。近年来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比较客观,但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始终低于城镇居民收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人口配置结构不合理,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的速度慢,数量少,大量农业人口积聚在有限的空间内,造成单位生产率低下,农村非第一产业发展缓慢使农民获得的非农工资收

入不高。

(三)农业人口转移是提升农村消费的重要途径。农村的消费主体是农村自身人口,然而农民收入较低,进而影响农村人口的消费水平提升。农民的消费有三个层次:生活型消费;发展型消费;享乐型消费。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存在巨大的差距,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可明显的感觉到。低水平的农村消费不能有效拉动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二、农业人口转移的困境

(一)乡镇企业对农业人口的吸纳能力有减弱趋势。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曾吸纳了大量农业人口,但9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吸纳能力有明显减弱。这其中,第一,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应用,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第二,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过程中乡镇企业转变缓慢,无法带动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制约着乡镇企业对农业人口的吸纳能力。第三,步入90年代后,乡镇企业发展遇到资金短缺、缺乏核心竞争力等困难,增长乏力,其相应的吸纳农业人口的能力也在下降。

(二)大中城市难以吸纳更多农业人口。这其中原因有:第一,城镇就人口业压力增大。市场就业制度的逐步实施;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行政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调整产生的分流人员;逐年递增的高校毕业生等,城市自身的就业压力使得农业人口市民化的空间日益缩小。第二,“城市病”日益严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与其他国家同样的城市病,如人口稠密;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

污染,涉及卫生、教育、医疗、文化等问题。城市病的存在使得农业人口被城市的歧视的状况广泛存在。

(三)农村内部容纳农业人口的能力较低。我国农业资源较为丰富,对它们的深度开发可吸纳相当农业人口,但国家难以统一来开发农业后备资源。同时,其见效期较长、收益率低,所以此渠道在较长时期内并不畅通。另外,延长农业产业链,可以吸纳一批农业人口,其中农产品深加工环节可吸纳一些劳动力;运输、销售环节亦可吸纳一批农业人口。但延长农业产业链要以企业为龙头,目前龙头企业发展并不理想,农业人口对从事农业产业化也有犯难心理。

(四)人力资源障碍和体制性障碍的存在。在我国,农业人口转移的障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储备不足。新中国农村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但农村人力资源储备依旧不足,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即使初高中毕业生,也没有经过岗前培训而获得相应的专业技能,大多数农民工只能做一些脏活或累活,从而严重影响农业人口快速、持续地转移;二是体制性障碍。跨区自由流动务工经商是农业人口80年代以来重要的转移途径,目前仍呈正态趋势。所有这些人都会遇到一个现实户籍问题,即农业人口市民化问题。农业人口就业机会是那些脏累的且待遇差的临时岗位,或者摆地摊、做家务等,没机会与人争取同等机会和待遇。

三、发展小城镇是农业人口转移的主要途径

(一)小城镇发展成本较低。小城镇资本构成低,农业人口就业

费用和城市基础设施费用也低,与大城市相比较,小城镇可发挥更大的吸纳农业人口的地位。小城镇居民天然地与农村存在较多联系,与农业人口有着较多共同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容易接触沟通,农业人口转移的心理压力较小。

(二)发展小城镇增强乡镇企业以吸纳更多农业人口。小城镇的发展能提高小城镇基建水平和第三产业服务质量,以便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相对集中的乡镇企业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本利用率,发挥产业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小城镇的发展能有效地推动建筑业、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相应地,小城镇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扩大又可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需求市场。

(三)小城镇发展促进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从事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素质可以不高,所需的投资也较少,第三产业对农业转移人口有一定的吸引力。小城镇发展将推动人口集聚和经济发展为前提,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可能。小城镇发展将推动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对农业人口的吸纳力。第一,小城镇的发展使分散居住的农业人口不断聚集,增加对社区服务等方面等需求,进而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二,小城镇的桥梁纽带作用日益增强,农资市场、农产品交易等市场得以建立和发展。

(四)积极稳妥推进小城镇发展。1、以市场力量建设小城镇。要以企业、产业、市场为依托形成小城镇,发展经济型的城镇,打破地域行政割据,使生产要素自由流通;2、突出各自特色,重视质的提高。小城镇要合理布局,重点发展有潜力的县城和中心镇,

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重点抓好三个结合:一是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二是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三是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相结合;3、要培育成长机制,小城镇发展应有人口等自由流动下生产要素来决定,培育小城镇内在的成长机制,使小城镇充满生机和活力。

发展小城镇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和重要途径,是解决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根本方法,调动一切力量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农业人口的转移,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